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声吼孩子只会让ta越来越差劲

发布时间:2021-08-16

怎样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大声吼孩子只会让ta越来越差劲”,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yJS21.cOm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1.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习惯性愚蠢”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各位爸爸妈妈,你知道有一种现象叫做“习惯性愚蠢”吗?

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你正在把这种恶果强加给孩子……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

最后,这条大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大鱼真是笨死了!可仔细想想,大鱼原来并不笨,可是,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大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

这种无力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的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惯性愚蠢”。

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怀疑,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来越笨”了。

在生活中,家长这些不经意的做法和坏习惯,就像是为孩子“套”了一个罩子,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来越笨”的境地。

1.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孩子自身感受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过早的对孩子进行高难度的知识教学;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自满”,而设置了过高的学习目标。

但是,孩子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每次尝试都失败,孩子就会感觉很受挫,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糟糕。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父母没有学习、阅读的习惯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爱看电视,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可是你的言行举止和境界,直接决定孩子的高度,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至关大。

你不学习、不读书,就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孩子也必定不会对书本感兴趣。

看书能充分开启人类思考的大脑,锻炼思维能力。

经常思考是使人聪明、锻炼大脑发达的最佳方式。长期不动脑的人,会加速大脑衰退,聪明人也会变迟钝。

3.每一餐都让孩子吃太饱

不少家长在孩子吃过饭后,不断往孩子嘴里塞饭,要多吃点、再吃点,恐怕孩子少吃会饿着。

殊不知,吃的太饱,人懒惰、不运动,脑细胞不活跃、懒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间有说法“吃太饱、撑笨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证明:长期吃太饱,会出现脑细胞早衰和智力下降、致脑动脉硬化、越来越笨,所以吃太饱,未必是好事。

4.父母熬夜、孩子陪同

父母爱追午夜场电视、彻夜打牌娱乐,为了避免孩子打扰自己,常常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让孩子陪同自己看电视、娱乐。

孩子因熬夜而导致的睡眠不足,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身体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不仅导致各种疾病产生,并且这样长期熬夜的行为,也是作父母的严重失职和不负责任。

已有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睡眠不够的人,脑细胞衰退加速,再聪明的人,也会逐渐变糊涂、变笨。

5.对孩子用武力或语言暴力

有的父母,一遇到事就大声责问、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怯于家长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语的权威,只能选择沉默。时间长了,会形成内向、封闭、少言寡语性格。

家长打骂孩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问题的,打骂只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

孩子被打,情绪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导致神经系统出问题。

6.只准学习、不准玩耍

有的父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娃身上。

只要看到娃手捧书学习,就喜笑颜开;一看到娃玩耍、游戏,就大发雷霆。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一玩,心就变野了”,天天就死盯着孩子的学习、学习、学习,从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和自由。

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玩,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仅是学习计划,包括娱乐、

玩耍和游戏时间等,劳逸结合、玩学有度,给孩子释放压力和排遣情绪出口的机会,只有让压力和情绪得到充分释放,才能装进去知识和教诲。

专家指出:玩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处,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做到玩耍、学习两不误,对智力的开发,很有帮助。

7.压制孩子的眼泪

哭声是一种很让人神烦的东东,尤其是家长,听到孩子哭,涌上头的是各种负面情绪:恼火、不安、愤怒、焦虑,自责,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简直就像人人都在盯着你,说:你这爸妈是咋当的?

所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心想,只要孩子不哭了,麻烦就过去了,事情就解决了。

事实上,你不知道: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

尤其是对男孩,很多家长会说,男孩子,不许哭,没出息等等的话来阻止他哭泣。

殊不知,让孩子成为男子汉,并不是靠压抑他的情绪就能实现,学会让他认识到必须坚强,有担当才是最紧要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和纾解,日积月累,他怎么可能保持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呢?

8.大量的负面暗示

很多父母有口头禅或者是谦词,经常有意无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说自己孩子笨,太笨、笨蛋等。殊不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用语和措辞,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其实,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有些家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坏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

可是,孩子的年龄尚小,无法分辨家长更深一层的含义,他们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脑袋瓜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学习可费劲了。”

整天被高频率的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来,父母应该多克制自己不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陪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一个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变“聪明、有智慧”提供好充分条件。

各位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让孩子越来越笨的九种坏习惯


坏习惯1: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坏习惯2: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坏习惯3: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坏习惯4: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坏习惯5:少言寡语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坏习惯6:空气污浊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学习环境的空气卫生。坏习惯7: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坏习惯8: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反之,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坏习惯9:带病用脑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让宝宝越来越笨的几个坏习惯


坏习惯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坏习惯2: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坏习惯3: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坏习惯4: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坏习惯5:少言寡语

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坏习惯6:空气污浊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学习环境的空气卫生。

坏习惯7:不愿动脑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反之,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坏习惯8:带病用脑

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


不久前,我家楼下搬来了新住户,两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从搬来那天起,气氛就不大对。每天早上和晚上,几乎都能准时听到大声的训斥和争吵。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都几点了,上学晚了昂!”

孩子:“哦”

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个饭磨磨唧唧!”

孩子:“哦,知道了,我这不快吃了嘛!”

奶奶:“你还犟嘴?我说错了?说你多少遍了?听过一次吗?皮贼!”

孩子:“哎呀!你还没完了!走走走,我吃饱了,走走走!”

晚上,是妈妈训孩子。

妈妈:“把电视给我关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嘱咐你练琴,你干嘛了?”

孩子:“我就看一小会儿,这就去练,还不行吗?”

妈妈:“赶紧的!人家秦老师天天跟我说,一块练琴的7个孩子里,就数你懒!”

孩子:“哎呀,我这就练!”

妈妈:“整天跟个皮贼似得,说800遍也不听。让你练个琴,跟害你一样!”

孩子:“……”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吧!不用说,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听。

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会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孩子真的变成了个“皮贼”,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这或许是无数家长最烦心的事儿了。

2、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3、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1)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扔!

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

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2)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3)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

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

(4)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这8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


当爸妈的都希望孩子能越来越聪明,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越变越笨了!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

最后,这条大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大鱼真是笨死了!可仔细想想,大鱼原来并不笨,可是,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大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

这种无力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的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惯性愚蠢”。

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怀疑,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来越笨”了。

在生活中,父母的以下不经意的做法和坏习惯,就像是为孩子“套”了一个罩子,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来越笨”的境地,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孩子自身感受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过早的对孩子进行高难度的知识教学;

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自满”,而设置了过高的学习目标。

但是,孩子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每次尝试都失败,孩子就会感觉很受挫,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糟糕。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父母没有学习、阅读的习惯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爱看电视,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可是你的言行举止和境界,直接决定孩子的高度,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至大。你不学习、不读书,就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孩子也必定不会对书本感兴趣。看书能充分开启人类思考的大脑,锻炼思维能力。

经常思考是使人聪明、锻炼大脑发达的最佳方式。长期不动脑的人,会加速大脑衰退,聪明人也会变迟钝。

3、每一餐都让孩子吃太饱

不少家长在孩子吃过饭后,不断往孩子嘴里塞饭,要多吃点、再吃点,恐怕孩子少吃会饿着。殊不知,吃的太饱,人懒惰、不运动,脑细胞不活跃、懒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间有说法“吃太饱、撑笨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证明:长期吃太饱,会出现脑细胞早衰和智力下降、致脑动脉硬化、越来越笨,所以吃太饱,未必是好事。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关系密切,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

4、父母熬夜、孩子陪同

父母爱追午夜场电视、彻夜打牌娱乐,为了避免孩子打扰自己,常常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让孩子陪同自己看电视、娱乐。

孩子因熬夜而导致的睡眠不足,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身体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不仅导致各种疾病产生,并且这样长期熬夜的行为,也是作父母的严重失职和不负责任。

已有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睡眠不够的人,脑细胞衰退加速,再聪明的人,也会逐渐变糊涂、变笨。

5、对孩子用武力或语言暴力

有的父母,一遇到事就大声责问、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怯于家长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语的权威,只能选择沉默。时间长了,会形成内向、封闭、少言寡语性格。

家长打骂孩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问题的,打骂只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孩子被打,情绪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导致神经系统出问题。

6、只准学习、不准玩耍

有的父母,一辈子没大出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娃身上。只要看到娃手捧书学习,就喜笑颜开;一看到娃玩耍、游戏,就大发雷霆。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一玩,心就变野了”,天天就死盯着孩子的学习、学习、学习,从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和自由。

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玩,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仅是学习计划,包括娱乐、玩耍和游戏时间等,劳逸结合、玩学有度,给孩子释放压力和排遣情绪出口的机会,只有让压力和情绪得到充分释放,才能装进去知识和教诲。

专家指出:玩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处,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做到玩耍、学习两不误,对智力的开发,很有帮助。

7、用“不许哭”来压制孩子的眼泪

哭声是一种很让人神烦的事情,尤其是家长,听到孩子哭,涌上头的是各种负面情绪:恼火、不安、愤怒、焦虑,自责,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简直就像人人都在盯着你,说:你这爸妈是咋当的?

所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心想,只要孩子不哭了,麻烦就过去了,事情就解决了。

事实上,你不知道: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

尤其是对男孩,很多家长会说,男孩子,不许哭,没出息等等的话来阻止他哭泣。殊不知,让孩子成为男子汉,并不是靠压抑他的情绪就能实现,学会让他认识到必须坚强,有担当才是最紧要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和纾解,日积月累,他怎么可能保持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呢?

8、大量的负面暗示

很多父母有口头禅或者是谦词,经常有意无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说自己孩子笨,太笨、笨蛋等。殊不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用语和措辞,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其实,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有些家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坏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

可是,孩子的年龄尚小,无法分辨家长更深一层的含义,他们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脑袋瓜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学习可费劲了。”

整天被高频率的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怎么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来,父母应该多克制自己不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陪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一个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变的“聪明、有智慧”做好充分条件。

爸爸妈妈们,相信你能做到!

做事越来越磨蹭怎么办


孩子磨蹭的原因

1、天生的“慢性子”

这并不是在给孩子贴标签,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天生的差异性,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欢慢条斯理的生活,这恰恰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拥有专注、有条理、不易冲动等诸多优秀的品质。

2、因为贪玩,过于专注某件事情

贪玩也很有可能是一个信号。孩子正玩的尽兴,此时让ta转移注意力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孩子难免会用磨蹭的方式来拖延时间,因为ta过于专注的忙于目前的事情。有人说叫了半天孩子赶紧穿衣服出门,结果就跟没听见一样。很有可能这个时候孩子正专注的忙于他的游戏或想象,真的是因为过于专注而没有听见。

3、因为不想做这件事情

有些时候,孩子不想做的事情也会成为“慢吞吞”的原因。生活中,父母们不免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早上不想上幼儿园,于是晚上不想睡觉,不想刷牙,早上不想起床,出门时拖拖拉拉,怎么说都快不起来。你想让ta去写作业,ta会给你找出各种理由在写作业之外的各种事物上浪费时间,对于写作业这件事情磨磨唧唧。

4、家长的态度或方式令孩子无法接受

有时候,我们唠叨、说教、责备、威胁的态度容易让孩子的关注点从事情本身转移到我们的态度上来,孩子很容易产生对抗的情绪。所以,有时候大家会看到,家长越着急催促,孩子的动作反而越慢或者仍无改变。

好方法才会有好结果

1、切断退路,别让孩子那么依赖你

其实孩子磨蹭一部分是由家长的插手造成的,爸妈们总是因为来不及,帮孩子做了很多本该他自己完成的事。例如:

孩子上学来不及了,于是你帮忙整理好了书包;

孩子午休来不及了,于是你帮忙盛好了饭,还顺带夹好了菜;

孩子写作业来不及了,于是你抢过了孩子手中的家务事...

你插手了孩子的一切,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你。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有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如果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做事只会越来越磨蹭。

为了孩子能在人生中来得及,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解决玩乐需求,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上面讲的是被动型磨蹭,有的孩子却是主动型磨蹭。说白了,就是孩子故意磨蹭。

为什么?因为孩子是这样想的:“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还要写爸妈布置的作业,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我们总是低估孩子的智商,其实孩子很聪明,对于得失心里清楚的很。孩子感觉不到做事快的好处,他怎么快得起来。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留出娱乐的时间。如果孩子完成了学习计划,那剩下来的时间由他支配;完成得越快,自由时间越多。只有尝到了高效率的甜头,孩子才会愿意改掉磨蹭的毛病。

3、隔断干扰源,禁止孩子三心二意

之前听过一句话:“学不进去无非五个原因: 手里有个手机,心里有个逗比,教室里有个傻比,智商不在服务区,窗外还有台拖拉机。”话糙理不糙,完美概括了孩子作业磨蹭的3大原因:定力差、干扰多、专注能力不行。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无干扰的环境。准备一间书房或一张书桌,桌上只能摆放书籍和学习用品。孩子学习时,家长尽量把电视机的音量调低,也不要端茶送水。

2、禁止孩子三心二意。学习时,严禁孩子把手机放在身边,因为大人况且无法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更别说孩子了。

说了这么多,您对孩子的“磨蹭”行为是否有一定的了解了呢?百思乐想对爸爸妈妈们说:别害怕,当我们把孩子的“磨蹭”看成是一个挑战,孩子在这场挑战中就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合理规划、学会了自我管理。而身为父母的我们,也在这场挑战中学会怎样更好地爱孩子,让孩子做回自己,我们需要的是放手、是鼓励、是协助!

每一朵小花都会迎来自己的绽放,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阳光、空气和

给她宽松的环境孩子会越来越棒


我女儿在班级里年龄是倒数第二,个子也是最小的,比大多数同班的同学小了整整一年,我总怕她在各方面跟不上,幸好老师说脑子还挺机灵,只是动作方面稍弱。于是与同事的孩子们一起,决定让我的女儿去学画画。可一开始我听说学的是水粉画,我心里有点犹豫,她行吗?连基本的蜡笔画都不行,老师说她不会画,就连涂色也是乱涂一气,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黑茫茫的一片。现在马上要拿上水粉笔蘸上各种颜料画肯定不行,我心里这样肯定着,但我又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机会,于是决定先让女儿去玩一次。第一次去的时候学生很多,老师就拿出别人的颜料工具让女儿用,记得第一次老师就让孩子们画一个大大的人,要画了,女儿紧张的看着我,要我坐在她的边上,并依赖着我,说不会画,我就在边上不断鼓励她,老师也耐心的教导,鼓励她自己的画,第一张,头画的小,再换第二张,又画的小了再换第三张,不断让她自己去尝试,终于到结束的时候完成了女儿生平的第一张“绘画作品”,我看了心里也很激动,女儿也是欢呼雀跃,为自己的作品而自豪,直嚷着要拿回家给所有的家人看。拿回家,几乎所有的家人都要质疑,真的是女儿自己画的吗?还是你帮忙的,我一再强调是女儿自己画的,一点点的地方是老师帮忙的,家人也都直夸奖女儿。我就问女儿,今天你觉得颜色玩的高兴吗?还想不想下次再去玩?她的小头点的跟拨浪鼓似的,我明白了女儿的选择。于是就正式交上学费让她开始学,老师还特地安排年龄相同的几个孩子在一起学。一开始,她总是要求我在她的身边,我的心里也是有点担忧的,这样依赖我怎么能学好画呢?学着学着,女儿似乎也越来越入门了,也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她不再需要我再她的身边了,她反而催促我快走,她还喜欢用她小小的手自己去拎属于她的那盒沉沉的颜料箱,每次总会拎的小脸红红的。每次画完后她都会骄傲的跟我说,我是学的最认真的那一个,每次老师奖励她们贴在额头上的小贴纸后,她都会问我,今天老师给我贴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每次都是迫不及待的去又高高兴兴,收获满满的回家。我心里真的是很高兴,刚开始让女儿学画的时候我就抱着让她去玩的心态,后来随着她的进步我逐渐也会冒出最好能学出点成绩的想法,不过我再认真的想想,还是不要给女儿太大的压力,让她顺其自然,到她自己愿意到达的程度吧,这样才是最好。

回想女儿从第一次正式学画那天就掉在水桶里到现在能自如的作画,能自己拿好自己的工具;当听到老师对我说女儿的进步是最快时;当班里的老师也表扬女儿绘画有了进步,绘画很大胆时,我心里真的很欣慰,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如果女儿爱画就让她一直画下去吧!我会一直在你边上鼓劲。

孩子脾气越来越“坏”了?只需做一件事情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孩子总是玩的好好的忽然就开始发脾气了,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一点小事就哭闹……以前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娃娃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这个问题也曾纠缠过我。六六小时候是个天使宝宝,可随着她一点点长大了,有段时间越来越喜欢说“不”,开始上房揭瓦,开始变身小恶魔,常常令我失控抓狂。

后来和一位儿童心理教育学的教授聊天,她告诉我,面对“暴脾气”的熊孩子,其实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给予孩子足够多的耐心。

你是否也这样对待过孩子

曾在地铁上碰到一对父子,俩人都有座,爸爸低头刷着手机,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开始是安静的坐着,时不时喊爸爸,一看就是觉得无聊了,在寻求关注度。

可那位爸爸不怎么搭理他。有一句没一句的回他,或者干脆不耐烦的说:“坐着别动,哪来这么多话!”

小男孩觉得没意思了,开始对着爸爸拉拉扯扯,力气用大了,把爸爸扯疼了,爸爸直接吼了他一嗓子:“你干嘛?烦不烦啊!”

小男孩迅速的红了眼睛,毫不犹豫的对着爸爸就是一巴掌。这时候爸爸也怒了,直接推了他一把:“你找揍呀!”

小男孩没坐稳直接摔地上了,如同一头暴怒的小狮子,对着爸爸又抓又咬,大哭大闹,圆睁的眼睛里都是愤怒。

那位爸爸又躲又想去捆住男孩的手,应接不暇中被小男孩一口咬住手,疼的直嚎,啪啪的就给了儿子几个耳光。

这把小男孩彻底失控了,两人打得不可开交,在爸爸怀里拳打脚踢,地铁上的人纷纷躲开,不知道该咋劝这两父子。

这场闹剧最后以两败俱伤而结束,两人都气喘吁吁,嘴里不停说着互相伤害的话。旁边人议论纷纷。

只是,人们总是看别人都明明白白,搁自己身上就常常控制不住情绪了。回头想想,咱们是否也曾以这种生硬不耐烦的态度对待过孩子呢?当她们的情感被伤害了,以着愤怒仇恨来反击我们的话,我们会觉得这孩子脾气怎么这么坏,但是,我们是否反省过之前对孩子的忽视,是否会检讨一下我们的耐心是不是不够呢?

有暴躁不耐烦的父母,孩子,还能指望如绵羊一般温和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

家长自己都做不好情绪管理,还能要求孩子吗?

孩子的情绪其实很好满足的,但是她们想要的,绝对不是我们的不耐烦。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呢?

气头上的我们常常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可是冷静下来想想,估计她们也挺委屈的。谁会好端端的莫名开始发脾气呢?任何一种情绪都有由头,大人如是,孩子也一样。忽然暴躁起来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由于这些原因:

身体不适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可能会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累了,困了,肚子疼或者头晕,一些身体上的不适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

需求被忽略

在家陪孩子玩,自己却在刷手机;带孩子出去玩,自己还在刷手机。孩子遇到问题了,一次次的投来求助的信号,却都被我们屏蔽了。情绪上得不到关注和照顾,常常是引起孩子发脾气的最主要原因。

有样学样

《西尔斯亲密育儿》中就曾经提到过,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

面对忽然而来的小脾气,咱们做家长的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尤为重要。

对策很简单,只有一个

当孩子脾气越来越坏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破解,那就是耐心,如果不行,那就再耐心一点。

孩子小的时候,哪怕只是路边的蚂蚁,也许都会有着莫大的兴趣,蹲在那边拿着小棍子戳戳玩玩。可是,看惯世间光怪陆离的我们,能领略到这些蚂蚁的忙碌和孩子的乐趣吗?能平心静气的停下匆忙的脚步,等候她们心满意足的站起来吗?我们是不是都曾经觉得这个没意思,催促孩子去做我们规划的事情。于是,孩子玩的不开心,开始闹情绪,我们却觉得孩子无理取闹。

一天的忙碌辛苦回到家,对什么都不耐烦,甚至于连基本的交流都是冷言冷语。孩子有一点小需求,我们非但不满足,还嫌她闹腾训斥她。虽然事后总会后悔,尴尬,但是,伤害已经造成。

孩子,总是最最敏感的,她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模仿,不分对错的接纳。当她的行为方式变成了一种习惯了,变成了我们眼中那个爱发脾气,爱大喊大叫,稍有不顺心就扔东西的小孩,于是,我们给她们贴上一个标签-“坏脾气的小孩”。对于孩子,这样并不公平。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当她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的方式方法会不一样,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耐心。耐心的观察分析他们哭闹的原因,耐心的回应,耐心的给与安慰,共情。

当然,这个过程会是很漫长,很熬人,甚至往往我们都会忍不住,失去耐心。但是,育儿即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也是我们一直需要修行的一门功课吗?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大声吼孩子只会让ta越来越差劲》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越来越笨的九种坏习惯 坏习惯1: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
    2022-01-10 阅读全文
  • “习惯性愚蠢”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各位爸爸妈妈,你知道有一种现象叫做“习惯性愚蠢”吗? 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你正在把这种恶果强加给孩子……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
    2021-01-04 阅读全文
  • 孩子入园为何“越来越难” 7月17日新闻联播关于幼儿园入园难问题进行了报道。 主持人: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话题,再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广大网友在罗列自己孩子入园“坎坷”遭遇的同时发出质疑:为何治理了那么久,幼儿...
    2020-12-26 阅读全文
  • 让宝宝越来越笨的几个坏习惯 坏习惯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
    2021-03-03 阅读全文
  •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 不久前,我家楼下搬来了新住户,两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从搬来那天起,气氛就不大对。每天早上和晚上,几乎都能准时听到大声的训斥和争吵。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
    2021-01-11 阅读全文

坏习惯1: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

2022-01-10 阅读全文

各位爸爸妈妈,你知道有一种现象叫做“习惯性愚蠢”吗? 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你正在把这种恶果强加给孩子……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

2021-01-04 阅读全文

7月17日新闻联播关于幼儿园入园难问题进行了报道。 主持人: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话题,再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广大网友在罗列自己孩子入园“坎坷”遭遇的同时发出质疑:为何治理了那么久,幼儿...

2020-12-26 阅读全文

坏习惯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

2021-03-03 阅读全文

不久前,我家楼下搬来了新住户,两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从搬来那天起,气氛就不大对。每天早上和晚上,几乎都能准时听到大声的训斥和争吵。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

2021-01-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