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1-08-14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此文是家长会上一个家长的文章,苦口婆心分享真实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想上学,不爱学习,该怎么办呢?让我们借助这位妈妈的经验,冷静地想一想,面对孩子,面对现实,我们怎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首先请大家扪心自问以下几个问题:

1.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超人”的现实吗?

2.当孩子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理解并同情吗?

3.你会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时间,其实也是自己的生命,割裂成无数个毫无光彩的碎片吗?

4.当孩子的确不是读书的料时,你是失望地放弃,还是包容地接受?

如果说孩子在这半年开始有一个接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了,是因为前两年这四个问题几乎天天在纠结着我,折磨着我。最终,我做出了我的回答。

第一题——作为母亲,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孩子是很聪明的,很了不起的。

不仅逃不出“没有哪个父母不觉得自己孩子是最乖的!”这误区,而且因为他小学跳了一级,还能在顽皮捣蛋常写检讨的同时,混个中上水平。一年多前,我终于痛苦地接受了:儿子不仅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因为比同学们小一岁,的确要笨得多。

我举个例子:他小学阶段的5年时间里,在我的软硬兼施之下,他是背诵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和《中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每天早晚都会放我为他录制的课外美文磁带,因为买不到适合他当时年龄段的。每一个学期我大约会给他录制10多盘磁带。但他的初一初二时阅读题几乎得不到分。既读不懂文章,也表达不出仅有的一点点感受。语文成绩在100到115之间的家长,能否举个手?你们的付出,和我接近的,能否举个手?所以,我只有承认他真的不是个有悟性的娃娃,才不会把自己气疯。

我和很多家长交流孩子问题的时候,95%的家长都会说一句:“其实娃娃多聪明的,就是没用心。”我一般就不再更深入地谈下去了。你不能理解,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人与人是有差距的,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所以,当初二将面临中考第一仗生物地理时,寒假中,我就把地理书上的重要地图描摹下来,复印了若干,进行填图练习;所以,学校发了复习题单后,我和他各自完成了老师发的复习题单,然后比较,确定正确答案;所以,我每个周末要抽他背背题单,遇到世界十几种气候类型等易混淆的难题时,我和他交流如何区分的理解、感受;所以,提前了一个多月,在你们大多数孩子开始背,并且背得“搅起”的时候,他已完成了全面复习,三次模拟考试,两科都在班级前5名。

因为我真正承认了,他是只笨鸟,他的智力水平与育才老师对育才学生的要求有差距,笨鸟只有先飞。

第二题——因为我终于承认了他的“笨”,所以,我就对他在学习中的痛苦产生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

初一时,老公陪读数学,我陪读语文、英语。陪读的含义是帮他解答不会做的作业,仅仅如此,我们俩都觉得头痛。你得在忙完工作穿城回家做完家务后,把他的所有作业在脑子里做一遍,才能发现你有一半是鬼画桃符。于是,研究儿子的试卷,成了我们勉为其难的课题。但即便白天我们把昨天的问题想出来了,晚上看到儿子木讷、痴呆的疲惫,都觉得他的脑袋已经像木鱼了。有天晚上,做证明两条线段平行的作业,老公压抑了很久的火气终于爆发了,拍着桌子吼道:你上课到底听课没有!这么简单的题,学了三天了,还没有摸到火门!

儿子哭了,坐飞机的无助也一直压抑着他。我在阳台上也哭了。但就在那几天,我在20中听了一节关于这个章节的公开课,我从课堂上就看到并明白了学生听不懂课的缘由:老师在黑板指点图形的时候,有个孩子正好低下头找笔;当孩子抬起头的时候,老师的教鞭刚离开图形。一做作业,这孩子就困难了。当老师评讲时,他又正好埋下头去做,再次错过看懂的机会。最终,这节课的知识,这个孩子直到下课都没懂,并且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懂。两次错过的时间,总共不到1分钟。你想想,这对听课的要求有多高?他一天要听多少个45分钟?注意力得集中多长时间?与老师要多么默契?专心听一天课,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而我们都认为是件很基本的事,简单甚至粗暴地责骂他。不过,我倒是把那堂课听懂了,也猜到育才的老师可能觉得书本上的东西是很简单的,肯定讲得更快,甚至没讲,因为他们的数学书几乎是新的。

那天,我陪着儿子好好把书上的内容读懂了,做起了作业。跟他说:这段时间的几何题问妈妈,我们两个笨蛋一起看书商量。你爸是15岁就上大学的神童,不能理解我们这种差生的感受。我能接收到儿子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依恋,因为我理解他。第三天,出现了一道题,儿子就开始比我反应快了。我赶紧鼓励他,妈妈的理科“撇”得很的,都把几何学得将就,你肯定也学得走。他也切实体会到从不懂到懂这个过程中的喜悦和微弱的信心。

从这个事情,我意识到,父母的强项,很多时候成为压制孩子成长的大山:因为你在这方面比较优秀,你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暂时的“笨”。他的数学被他爸打击,他的语文被我打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两口子都不主动管他学习的内容了,只签字、看改没改错。

第三道题——每个家长可能都感觉到孩子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节约孩子的时间,我们很多人在当随时恭候的车夫、保姆。

因为我的孩子存在着很多困难,我就只有尽可能减少他时间的浪费。但上帝真是公平的,他节约出的时间,是靠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割裂成了无数毫无辉煌可言的碎片。

说一下我这学期,也是他最乖的一个阶段了,已经从陪读生涯中彻底解放出来的情况下,我每个工作日在家里的时间安排:早晨6:20,我起床,到他房间,打开录音机,播放古诗文或英语单词的磁带(因为这时他的意识是迷糊的,不能放英语课文),古诗文磁带书城有卖的。从阳台收下几个小时前晾的校裤,拿到卫生间用电吹风吹干。把昨晚切好的蔬菜颗粒、火腿肠颗粒,加上鸡蛋,米饭,炒成蛋炒饭。这与面包、蛋糕等交换着吃。牛奶或酸奶换着吃。6:30,把他彻底喊起床,必须看着他穿好T恤,不然说不定他倒头又睡了。他下床漱个口,就吃。我赶紧做我要出门的准备。7:10,我和他一起出门。和他牵着手,共同走5分钟不到的几百米路程,说几句“不要惹麻烦啊!”“在楼下接杯水啊!”“记住……”“要乖啊!”之类废话,就到了分手的路口。

这学期他醒事点了,还要看着我过了街,给我招个手,才继续走。下午我一般6点回家,立刻把冰箱里贮存的东西拿出来,准备晚餐。保证在收到离校家校通后的15分钟内,他进门就能吃饭。饭桌上的时间,就是最重要的交流时间。家校通上收到什么信息,需要过问的。

比如开学第一个月,我就收到数学改错作业不过关的信息。他说可能是老师发错了,基于他状态比较好,我也相信了。第二周,我又收到同样的信息,就认真了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抱怨林老师的方法多此一举,白白增加作业量,已经在学校和林老师、杨老师就为什么要这么改错发生了争执。这就是他演讲稿中提到的事。当时快8点了,我给林老师打电话,确认事实。当我明白林老师的确是这样要求的时候,我的头也大了:儿子已经基本上是11点睡觉了,再重复做一遍错题,有必要吗?

但我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绝不能和学校教育冲突,这是个底线:一定做到基本的必做要求。因为突破这个底线的后果,很麻烦很严重。

我与儿子商量,他勾出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错题,难题,我帮他抄题在另外的本子上。他等一、两天做,把又错的题抄在专门的错题集上。这次,他对林老师就心服口服了,因为他居然又错了!物理老师也发过一次“没有完成拓展”的短信,我也是通过先问孩子,再电话确认,第二天让他去找物理老师消除误会。那次是老师看他没有改错痕迹,误会他直接抄答案,而物理是他目前比较强的一科,的确没多少错误。

这次沟通,让叶老师较早地认识了他,也认识到吴培源的背后有一个关注他的家庭。学校通知要带什么东西,多数时候是上了双保险的:既通知了孩子,也通知了家长。这些短信,在我把东西交给他后,才会删去。我自己就是老师,我最头疼的就是一件事情要等几天才做得完。不仅给老师添无谓的麻烦,很多事情忘记了是直接影响了孩子:要上课没有书,要作业没练习册……所以,我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解决家校通上的事情。没啥紧急事,就边吃饭边闲聊:今天有啥洋盘的事?灰溜溜的事?想不通的事?老师关心你的事?同学相处的事?

尤其是他生气的事。我们就会详细地询问起因、经过、结果,先听他说,再引导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是非的角度考虑这个事,今后怎么面对这种事?怎么预防这种事?

饭后,他看看中央9台的自然类节目,或5台的体育节目,两天洗一次澡,不洗澡的那天,这个时间就把脚烫了,换上暖和点的衣服,8点开始学习。我就用这个时间,翻翻书包,看看《成长足迹》上杨老告状没有,有就赶紧教育两句。看到告状是正常的,我就考虑怎么看待、解决这些问题。

儿子最大的问题是上课说话。我就问问情况,判断是因听课而情不自禁接嘴了呢,还是游离到课堂学习之外,故意哗众取宠。不同的细节,就有不同的教育方向。连续三天看不到告状,我还担心不正常了:这么乖?是不是压力太大了?他学习的时候,是我赶紧给他洗饭盒、洗校裤、购买或准备早餐的时候。9点过,趁他换脑壳的空儿,问:有没有要粘的试卷?要抄的错题?要签的字?在《成长足迹》上签字,这是一件我很重视的事:首先要表明知道错误了,进行教育了,因为家长关注了,老师觉得是有合力的,肯定也会关注。这是不是增加了老师对我孩子的关心呢?

上学期开学不久,一周之内,杨老连批四天“站在教室后面上的课”。我感到情况很严重了,每天都进行了教育,但每天都因为新的情况被喊起来站起,终于想尽办法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告的状,一定要重视,并有效地解决,这会增强老师对我孩子的信心。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底线:一定要做到老师提出的基本的必做要求。

开学以来,我只有一个晚上,是在完成了这套程序后,9点过先睡了,那天实在来不起了。11点,把他安顿上床,我才能安心睡觉,至少是11点半以后。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我每天的家庭作业,两年半以来,耽误次数不超过10次。周末,他去补课,我就得改善伙食,存储下周够吃三天的菜,专程提前去影院先买好时间合适的电影票。他学习任务完成了,就陪他去看场电影,或者参与他舅舅、爸爸等几个固定羽毛球朋友的锻炼,打两小时球,就是这种天气,完全短裤短袖,都会是满头大汗的运动量。我们一般周五主动问他,周末作业多不多?有多少时间放松?然后给他安排好娱乐项目。

你们可能不理解,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全程陪?我从中得到的收获,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的母子关系非常亲密,他没有什么瞒着我的,总的来说,能听我们的话,还越来越体谅我的辛苦;周五放学后想在学校踢会儿球,他会先给我们打个电话说好大约几点离校,我们也允许;电影里的故事一定有很多他愿意和我交流的,我们借机也在用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他;看什么电影,是经过我们判断、选择的,内容肯定是健康、向上的;锻炼身体的好处就不说了……

上个暑假,听说今年中考名著考到《简爱》,一些孩子辨认不出,我就开始着手名著阅读。哪些属于名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不是问题,家里的书柜里也早就存好的。难的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把他的阅读兴趣吸引进去。我通过自己先浏览复习一遍,抽散步、聊天的功夫,把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事件给他理清楚,每本书花十几、二十分钟,扫除阅读障碍。剩下的事就简单了,暑假时间比较轻松,他用两天时间看完了《简爱》,用一天半时间看完了《悲惨世界》。当然,是囫囵吞枣。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多深入的共同话题,开学后他还不时翻翻故事情节,纯属当娱乐。我从网络上为他下载了相关电影,全程陪他看,就当是在陪他学语文。

我觉得,自己的专长这才用对了方式。你心甘情愿为他做着这些的时候,就不会烦躁,不会抱怨:为了你,我啥子事都做不成!即便他不能成龙成风,我坚信,他至少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懂得感恩的人!而成人,才是平凡孩子最安全健康的未来之路。我想,在面临是孩子的未来成为碎片,还是自己的未来失去光环的选择面前,中国大多数的父母,是会选择放弃自己未来的光环的。因为,任何光环,都弥补不了,掩饰不了孩子成长失败的痛!

第四题——去年的这个月,我真的绝望了:儿子的状态持续不好,被各科老师批评,厌学,我也看不到他能赶上去的可能。

有天晚上,我们和他从回家谈到12点,就谈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如果继续学习,会遇到哪些困难?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果不想学习了,哪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父母,我们也不忍心你再睡觉都睡不够的折磨,毫无意义地在课堂上神游。或者,我们可以请一周左右的假,把瞌睡补够了,头脑清醒了,问题想明白了,再做决定。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不会把你赶出去,我们会给你提供正常的生活标准,只是,你要考虑,今后自己做什么来养活自己,爸爸妈妈毕竟不大可能陪你走完一辈子。

第二天,他自己起床,去上学了。什么作业也没做,全班都哗然了。晚上,杨老师和他谈话,谈到将近9点。那段时间,我真的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要读书,就离开育才,转回西门,找个层次低一点的学校,降一级,他实在跟不上育才的进度了,或者说,一直六百多名的状况让他在育才失去的,比收获的多得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自尊自信,失去了家庭温馨和谐,甚至连最基本的健康需求——睡眠都失去了,每科一百多一点的分数有什么意思?

在我放下焦虑,想通泰了的时候,他居然刹车了。大概是觉得离开学校去闯荡江湖的日子,与做点数学题,背点英语书相比,困难大多了。他上课的纪律问题,暂时停歇了。我们也在如何能让他较快的看到成功上想方设法。三个月后,他的物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紧接着,地理生物让他确立了自信,并且在其他同学为这两科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语数外在悄悄进步。初二下期,考了个394名,我们全家激动了好久。

这几天我都在想:只要有一千个学生,就一定有第一名和第一千名。可以肯定地说,在考试名次上,第一千名永远都追不上第一名。那是不是说,七百名以后的孩子,家长就没有必要为学习操心了呢?如果我现在是第一千名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真正想学,我会心平气和地陪伴他,帮助他。考四百分,和考一百分,虽然都是一千名,但对我的孩子来说,是天壤之别。

今天,我想用我和儿子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孩子。我们的每一点付出,都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他会感激我们,不仅给了他生命,而且给了他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10句话挫伤孩子积极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可是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样成长,有些孩子甚至在各类场合都显得过于拘谨、退缩、胆小怕事。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十句话父母不能说。

10句话挫伤孩子积极性

1.“你还小,你不行。”

在父母眼中,这是对孩子的保护。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探索新鲜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一旦父母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事物的积极性,便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想做什么都会被否定,丧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放弃自己的决定权。所以,父母应多鼓励孩子,比如“如果想好了,就放手去试,爸爸妈妈会看着你。”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哪有,我们没那么优秀。”

谦虚是传统美德,但当孩子被表扬,父母的谦虚却会使孩子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并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所以,当孩子被赞赏时,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给孩子信心。此时不妨这样回答:“谢谢您对孩子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努力。”

3.“怎么这都干不了。”

生活中,很多大人认为理所应当或者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则未必如此。所以,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急躁,应耐心地给予鼓励,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此时,可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也可以鼓励孩子,“你已经可以做……了,真棒!”

4.“你看看人家。”

也许,父母无意间的比较只是想让孩子更有动力,但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更喜欢别人,总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失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若父母欣赏孩子并能适当鼓励,会使孩子更加乐观自信。相同情况下,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已经在努力了,加油。”帮孩子建立自信。

5.“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垃圾去。”

类似的话父母也许说者无心,可孩子对未来的认知并不明确,往往会放在心上并感到压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其实,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一起学习吧。”陪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6.“爸爸妈妈那么累都是为了你。”

父母常会苦口婆心的劝孩子上进,懂得感恩,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到压力,如果自己有一点没做好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从而影响其长期性格发展。此时,父母可让孩子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下班回家要求孩子,“给爸爸倒杯水好吗?”

7.“等你成绩好了,再……”

这会使孩子觉得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要求其他东西。这种无资格感,会使孩子更加自卑。其实,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我们担心……会影响你的成绩,你觉得呢?”

8.“你再……我就……”

面对分歧,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了能显示家长的权威,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不如与孩子一起商量,让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如“是不是这样会更好?”

9.“你是第一名,你是最棒的。”

过度强调名次会使孩子感到担心: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家长会不会不高兴?所以,在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更应关注和赞美孩子的努力,而非成绩,夸奖孩子时,可以换个说法:“你一直在努力,我们为你骄傲。”

10.“早说过这样不行。”

当孩子失败时,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更加气馁,更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长的肯定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所以,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妨说“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下次一定会更好。”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人会自我标定,也会接受别人的标定,一旦标定就会成为行为的形象模范,老师要学会积极标定。”——王立军。那么什么样的“标定”可以给给予幼儿积极的效应,不由得让我们反思。

有一回,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大家都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许梦瑶和陈慧哲在生活练习区里玩“打扫”的游戏。陈慧哲说:“你看,我把它们全都扫进来了!”站在旁边的我便轻声说:“你做的很好,回家可以试着帮妈妈扫地了!”快嘴的许梦瑶抢着说:“我也能把它们扫进去了,可我回家不帮妈妈扫地”还没等我问她便接着说:“妈妈说我太小,不会扫地,不用我帮她扫!”她的话让我为之震惊。原来,她之所以成了一个不会扫地的人,是因为他的妈妈对她的“标定”产生了一种心理效应,导致她自己都认为自己的确“太小”,因而自己可以不用去帮助妈妈。

以上只是我遇到的一个案例,生活中有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渐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笨”。然而种种懒惰、笨并不是这些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他们之所以比别人显得懒惰、笨,是受到周围人的各种影响。大多数来自父母或是老师有意无意的“标定”而产生了不良的作用。有时父母的一句玩笑话“笨蛋”、“傻瓜”,幼儿接受到的都是“笨”的信息,再聪明的幼儿也被暗示成“笨”。

反之,如果我们教师、家长采用“积极的标定”,不让幼儿陷入心理困境,相信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例如当幼儿遭遇到失败时,切勿埋怨指责幼儿愚蠢。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幼儿一起来找找失败的原因,引导幼儿勇敢面对失败,找回信心。

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从前,我对这个课题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许多年前,我还没有孩子,人生的重心,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我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当我自己遇到“孩子被打”后,孩子自己的反应,会显得如此宽容和理解。

前些日子,和女儿去游乐园玩。周末的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澡堂,每个人都自顾自,似乎没什么交集。

女儿很喜欢去游乐场,三岁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总是感觉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忽然间,一个男孩冲了过来,夺女儿手中的玩具,并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儿的脸。我为什么觉得这是狠的,因为女儿的脸一下子撇了过去。

女儿没有哭,她比我的反应更加决断和直接,她伸手打了那个小男孩,打在了那个男孩子的手臂。

男孩子开始大哭,我和女儿站在原地。女儿还是会胆小,不停地往我身上凑。但她知道,我从来不随意批评她,犯错需要承担责任,女儿并不是主要的过错一方。

男孩撒泼打滚躺在地上。我和女儿站在一边。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那种深刻地印记,是逃也逃不掉的。

他的母亲跑了过来,抱着儿子说,是不是妹妹打了你,是不是妹妹打了你。那镜头,我恍惚间觉得自己在看电视剧。

男孩子自然忘了自己伸手先打了我的女儿,只说“妹妹打我”。他的母亲一边斜着眼,一边恶狠狠地对我说:你得让你女儿道歉。

而她似乎并没有看到,女儿脸上还有她儿子的浅浅的掌印。

我觉得我有必要告诉她,这个事情的过程:

一、你儿子先打了我女儿,而且打在脸上,你儿子手上的玩具就是从我女儿手上夺来的。

二、我女儿脸上还有你儿子的手印,你可以仔细看。

三、你儿子向我女儿道歉的话,我女儿也可以向你儿子道歉。

那个家长斜了我一眼,抱着儿子就走。

女儿看起来很高兴,这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啊,第一次搂着我又亲又抱。我知道,女儿喜欢我的决定。

说真的,这些年看到很多“孩子伤害孩子”的新闻:

1.2015年,某个小学生因为被同桌欺负,同桌经常用笔戳她的手臂,还各种侮辱她,导致神经衰弱,不敢上学,最后严重到一听说上学,就浑身发抖。欺负她的那个学生家长是学校的一个老师,所以班主任并没有对欺负的同学做出任何处理,听之任之,一直到这件事被媒体爆出,才对欺负的同学进行管教。

2.2015年,“高中女生遭同学轮番施暴不敢吱声”视频传在网上引发热议,画面中,那个女生不断地被扇耳光,却一声不吭。

我一直觉得,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是,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这件华丽的袍子充满着时间的虱子,它们牢牢地抓着,怎么也甩不掉。

我常常在想一句话: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就开始需要让他知道了。

我婆婆曾经很奇怪的问我:在别人打了女儿之后,看到女儿冲过去还击,也从不把她拉回来。

我说,我相信一个孩子的判断。而事实也证明,在孩子的心中,永远是爱憎分明的,他们对爱她的人充满着好感,对伤害她的人会回击。而这又是人最初也最珍贵的棱角。

我一直不赞成从前的教育方式,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因为我觉得被伤害后不反抗,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随意被伤害,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所以,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太伤。

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从来是有经纬度的,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你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孩子,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孩子,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如果有人打你,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击。你的回击越掷地有声,你的未来更充满坦途。

没有人可以照顾你一生,而你要学会爱着自己,从现在开始。

激发孩子阅读积极性(幼儿家长经验)


哲哲六岁了,已经是上幼儿园中班了,但他学东西总是静不下心来,享受着儿童时代“颓废”的生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寻思着要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于是我想到了要和孩子进行亲自阅读,因为亲子阅读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而阅读能力,通常是在3-8岁期间形成。

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立即行动,我来到书店买了几本彩色版的故事书。

刚开始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哲哲并没有用心的听进去,他只是对书上的动画感兴趣,小手翻来翻去,看到了他这样,我觉得有些恼火。但是毕竟孩子还小,学习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所以要慢慢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到先和孩子一起看书上的动画。然后慢慢地读给孩子听。我刚开始买的故事书故事情节都不是很长的,这样有利孩子能够记的住,避免孩子一下听的时候因为太长而心不在焉。其实对家长来说,读书给孩子听并不枯燥,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

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样给哲哲讲故事〈兔子拉拉〉故事刚讲完。哲哲就对我说;妈妈你能给我再将一遍吗?等你讲完这遍,我也给你讲一遍。“那当然好啦!”当我第二遍讲完的时候,他也开始讲起来。虽然有点讲的不完整,但是故事情节是对的。“妈妈,我讲完啦,我讲得对吗?”我伸出大母指,对他说“孩子你真棒!”哲哲开心的笑了。“妈妈,你明天再给我讲一个故事讲几遍,然后我再讲给你听该那?”“好的”。看到这些我明白了,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语言激励,动作鼓励也是要的,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孩子的兴趣就会自然被调动起来,而且哲哲一拿到书一听我讲故事,他就能静下心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强语言能力,发挥想象力,还能增加孩子和父母的互动,益处多多。

孩子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


课程介绍

这讲周建新老师主要介绍了孩子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及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孩子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学习内容没有趣味、难度大、伤害经历多……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家长要了解孩子知识、能力形成的系统过程,让孩子学习有兴趣的知识……

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摩比思维馆研究员周建新(讲师介绍),今天我和大家一块儿探讨孩子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我们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这个世界是充满了好奇,很小的时候他就把任何东西都会放在嘴里咬一咬,尝一尝。再大一点,他会什么东西都要敲一敲,摸一摸。比如说妈妈的眼镜,能整坏的坚决给你整坏,他可以怎么样,穿着妈妈的衣服,穿着爸爸的鞋子到处跑,不要埋怨孩子,这是孩子独特的,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孩子长大之后,对学习就没有兴趣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的学习内容没有趣味。宝宝我们来算题来,孩子一算就烦。

第二个,难度太大。就有一个家长,在孩子数数还数不清楚情况下,就让孩子两个两个的数,更恐怖的是,他让孩子列竖式,还去算两位数的计算,孩子哪受得了呢?

没有奖励,宝贝,学习完了,喝点水,吃点东西。奖励不一定都是物质上的,对语言上的评价也好。还有老是这样做一些没有趣味的,难度又大的东西,孩子老受伤,挫折经历多,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少,孩子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你只要喊他学习,他马上就想跑。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知识以及能力形成的系统过程。孩子的知识能力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举个例子,就拿孩子数概来说,孩子开始数数了,他首先是点数,怎么数呢?1、2、3,其实才数了两个,过一段时间怎么样?才能数的准确,1、2、3、4,你问他几个,8个,说不出总数。能说出总数之后怎么样?你让孩子怎么样?不用孩子点数,眼睛去数。接着,把他东西搞乱,多一些,再用眼睛去数,再过一段时间,孩子能力强了之后,让孩子看一眼,闭上眼睛,用脑图象中的像继续数。数数就有这么多的学问,一步一步的来,孩子一定能学得好。

第二个,了解孩子的喜好。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家长就知道孩子喜欢吃甜的,喜欢鲜艳的颜色,孩子还喜欢什么?孩子喜欢听故事,孩子喜欢游戏,孩子喜欢夸张的,孩子喜欢搞笑的,孩子喜欢疯,喜欢闹。我们知道孩子喜欢这么多,就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怎么样?设置一些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

下面要注意,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孩子喜欢游戏,孩子喜欢讲故事,孩子喜欢动手去操作,孩子喜欢夸张的,那么我就用这种形式来教孩子,不要简单的就说咱们来认字,咱们来读书,我们来算术,这样不行。

让孩子学习有兴趣的知识,这点儿知识怎么样?把它融到故事里面,孩子就愿意学了。教孩子学适度难度的知识,难度不要太大,也不能太低,有一点点难度,孩子容易一下就做出来,他会很有成就感,别忘了给孩子奖赏啊。

赏识孩子的学习成果,别看有的孩子他的基础很弱,但是他能做出一点怎么样?比他弱的那个程度稍微强一点的,你就要鼓励他,你就要欣赏他。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孩子会一点,要结大家展示,来,给妈妈表现一下,来给叔叔,给大家表演一下,长此以往,孩子怎么样?得到的成功的机会多一些,得到的赏识机会当一些,孩子就会怎么样?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更多的教育方法,请登陆E度论坛。

相关推荐

  • 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是“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目光接触和身体接触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颇为有...
    2020-05-19 阅读全文
  • 巧妙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们练习双手交替拍皮球。当我把这个活动告诉幼儿之后,他们都显得很兴奋,积极性非常高。在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活动前的热身运动。然后练习左右双手交替拍球,边拍边数数,按...
    2020-07-22 阅读全文
  • 会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话 英国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成年人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父母和老师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等,对孩子的行为甚至将来的心理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经过观察研究,总结出了会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话大致有6种类型。 唠叨...
    2021-04-30 阅读全文
  • 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有一次,,我在打扫院子.这时,杨庆俊小朋友就拿着扫帚就来了,就和我一块扫起地来.可是,孩子太小,根本就不会扫地,只是这一扫帚那一扫帚的扫起来.这样,我的心里就不高兴了,便说:杨庆俊...
    2021-01-12 阅读全文
  • 巧妙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孩子们联系双手交替排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拍球,我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噼噼啪啪的拍起来,我...
    2021-09-18 阅读全文

下面是“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目光接触和身体接触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颇为有...

2020-05-19 阅读全文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们练习双手交替拍皮球。当我把这个活动告诉幼儿之后,他们都显得很兴奋,积极性非常高。在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活动前的热身运动。然后练习左右双手交替拍球,边拍边数数,按...

2020-07-22 阅读全文

英国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成年人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父母和老师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等,对孩子的行为甚至将来的心理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经过观察研究,总结出了会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话大致有6种类型。 唠叨...

2021-04-30 阅读全文

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有一次,,我在打扫院子.这时,杨庆俊小朋友就拿着扫帚就来了,就和我一块扫起地来.可是,孩子太小,根本就不会扫地,只是这一扫帚那一扫帚的扫起来.这样,我的心里就不高兴了,便说:杨庆俊...

2021-01-12 阅读全文

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孩子们联系双手交替排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然后,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练习双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拍球,我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噼噼啪啪的拍起来,我...

2021-09-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