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班数学主题教学:各种图形我记得牢

发布时间:2021-08-04

中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我们的工作任务写说课稿是少不了的,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会准备一份生动有趣的说课稿,好的说课稿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在准备幼儿园说课稿时,哪些需要重点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主题教学:各种图形我记得牢”,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中班数学主题教学:各种图形我记得牢》!

【教案目的】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案准备】

1、ppt课件-各种图形。

2、趣味练习-摆图形卡片游戏。

3、奇妙箱,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教案流程】

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1、出示奇妙箱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2、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

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引导幼儿讨论)

3、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4、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

(3)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

(4)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

(5)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

1、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

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

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

3、游戏—摆图形卡片游戏

三、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娃娃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园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依次。

不知道本文中班数学主题教学:各种图形我记得牢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说课稿小编推荐

中班数学活动 图形变变变


中班数学:图形变变变

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在一幅幅画里,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

2.找图形。

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请幼儿欣赏。提问:你能找出这幅画里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将它们找出来了,我们请图形宝宝们出来吧!(请幼儿以呼唤的方式请出各种图形,教师一一出示。)

2)师:图形宝宝们被你们找出来后,还不甘心,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它们想请你们一起来想想,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形象外,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教师请幼儿先相互讨论,然后再举手告诉大家。

4.区域活动。

1)游戏区域: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2)游戏区域:找图形

提供图案画1——4幅,幼儿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图形添画

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幼儿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

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选择多个区域活动。

5.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中班数学说课稿 会变的图形


中班数学说课稿:会变的图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中班的数学《会变的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PPT课件《会变的图形》。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游戏导入法:我用游戏“找图形”导入,让幼儿在出示的物品中找出相应的图形宝宝,巩固幼儿对几种图形特点的认识。

2、演示法:是教师把几种图形进行组合,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图形大比拼”中渗透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拼图形,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认识几何图形。

在活动中,我帮助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观察、比较、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3、拼图形: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大比拼”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幼儿分享劳动成果。

中班数学教学主题:神奇的小木棒


下面是《中班数学教学主题:神奇的小木棒》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是一篇不错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好的幼儿教案应该跟大家分享,把教案附加内容整理了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教案目的】

1、尝试用固定数量的木棒拼搭造型,感知形体与空间的关系。

2、喜欢拼搭游戏,能创造性地拼搭出不同造型的物体。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体验空间造型变化的乐趣。

【教案准备】

1、ppt课件(含音乐背景)。

2、每人8根小木棒、1块操作板。

【教案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ppt,在背景音乐声中引出情境。

师:小白兔和小黑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俩总喜欢一块儿出去玩。有一天,他俩一起来到一片大森林里,走着走着,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些东西。是什么呢?它们很好奇。

师:(音乐骤停)它们走过去一看。哦,原来是小木棒!

师:你们来数一数,有几根小木棒?

师:有8根细细长长的小木棒。小木棒可以做什么呢?(幼儿猜测。)

2、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用木棒摆放的图形。

师:嗯,小黑兔也有好主意,它想到了用小木棒来搭东西。我们来看看,它搭出了什么?(小黑兔搭出了一朵漂亮的花。)

师:小黑兔用几根小木棒搭出了这朵花呢?它是怎么搭的?

师:小白兔想搭一个和小黑兔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搭出了什么?

师:它用小木棒搭了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它是不是也用了8根小木棒?它是怎么摆放小木棒的呢?(有横放的,也有竖放的。)

师:小木棒好神奇呀!小黑兔、小白兔都用了8根,却搭出了不一样的图形。你们想动手试一试吗?也能用8根小木棒搭出和兔子不一样的图形吗?

师:这里有片草地(指绿色地垫),上面放着操作板。等会儿,你可以找一块操作板,从箩筐里数出8根木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搭一搭。当音乐停时,保留你的图形,赶快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二、自主探索。

1、自由拼搭。

幼儿每人取8根小木棒自主探索,在操作板上拼搭各种图形。教师巡视,鼓励幼儿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2、展示图形。

(1)共同欣赏几个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

师:你们真厉害,搭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作品?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请两至三个幼儿介绍。)

师:同样用8根小木棒,小朋友们却搭出了不一样的图形。真是神奇的小木棒!

(2)欣赏立体作品,并与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瞧,这个作品很特别。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作品和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这个作品是站着的,其他是躺着的。)

师:这是谁搭的?请问你搭的是什么?是怎样搭的?

师(小结):小木棒不仅可以躺着搭,也可以站着搭。

3、总结和提升拼搭技能。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用什么方法搭的。

师(播放ppt):这些作品都是用小木棒搭的,但方法各种各样。有的让木棒平躺着搭造型,如:一根接着一根延长或搭出曲线,或从中间向四周发射出去,或头和尾相接围成圈。也有的把木棒立起来搭造型,如:两根木棒立起来,上面再平铺一根木棒架空,就像一个门洞;或将木棒从洞中穿越;或者将木棒联接、转向、交叉……

三、学习新的空间造型方法

1、感知和探索。

师:看了这些方法,你有没有新的想法?

师:现在,请你们再来试一试,用看到的这些方法搭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注意:立体造型要搭得稳,别让它倒下来。当音乐停时,要小心地保留作品,然后回到座位。

(每个幼儿拿8根小木棒,在操作板上自主探索,拼搭各种造型。)

2、交流和提升。

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你搭的是什么?是怎么搭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哦,你搭了一座小桥,桥下还有小船。你把四根木棒立起来,上面再平放一根,两边各斜着放一根,还有一根放在了桥下面。你用的方法真多。

师:还有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你搭的是什么?是怎么搭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你搭的是一栋高楼。两根木棒分开立起来,上面平铺一根后,再在上面垒一层,还有两根平铺在楼房两边的地上。你用到了很多方法,搭出了很棒的作品。

师:还有谁搭的也是楼房?和他搭的一样吗?你是怎么搭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小结):把小木棒立起来向上搭建,可以运用垒高、架空、穿越、盖顶、联接、转向、交叉等方法搭建出这么多有趣的造型,太有趣了。(边说边指出有相应技能的幼儿作品。)

四、合作创意拼搭

1、产生挑战自我的愿望。

师:×××把8根木棒都用上,搭出了这个高楼。有什么办法能让高楼搭得更高呢?

师:是的,两个人一起玩,把木棒合起来,数量就多了。你们愿意挑战吗?

师:看看在规定的时间里,两个好朋友合作能不能搭出更多的不一样的图形来。请听好要求:两个好朋友把木棒都放在这个箩筐里,然后一起到后面的桌子上找一块白色小广场(大些的操作板),商量好要搭什么,再一起动手搭。作品完成后就举手,我来给你们和你们的作品拍合影。

师:注意,当音乐停时,要小心保留你们的作品,轻轻回到座位上。

2、尝试合作搭建。

两个幼儿一组,共用16根小木棒进行大胆想象、搭建(如图五)。

五、欣赏造型作品

师:老师把你们和你们的作品都拍下来放在了电视机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这是谁和谁的作品?搭的是什么?他们用到了什么方法?

(分享多幅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师:这两个小朋友把小木棒合起来就有了更多的木棒,就可以运用更多的方法搭出更多、更复杂的造型。

师(小结):这8根小木棒太神奇了,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以后,你们可以和三个、四个好朋友一起搭。也可以一个人用10根、20根小木棒来搭,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方法,能不能搭出更有趣的图形来。

【活动反思】

绘本《东做做西做做》描述了两只兔子运用8根木棒进行多样化搭建的故事,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并学习拼搭各种造型。为此,我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幼儿尝试用固定数量的木棒创造性地拼搭不同造型的物体,感知形体与空间的关系。

该活动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导入。结合绘本故事引发幼儿的搭建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用固定数量的木棒搭建的方法。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引导幼儿用8根木棒拼搭造型,并相互交流。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相同数量的木棒经过不同形式的摆放会形成不同的造型,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新的空间造型方法。帮助幼儿梳理建构的方法,特别是从平面造型到立体造型的方法,激发幼儿进行创意拼搭的欲望。第四个环节是合作创意拼搭。鼓励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合作用相同数量的木棒拼搭出新的造型。第五个环节是欣赏造型作品,总结和提升搭建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于中班数学教学主题:神奇的小木棒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附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中班数学活动――我身上的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电话号码、货物价格、门牌号码……我们的身上也蕴含着数字: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三个扣子、四个口袋、五个手指……“我身上的数”这个活动,就是运用我们身上蕴含的数,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感知数量,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中班数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我确定的这个活动的目标是:(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3)引导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习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2020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附教案)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附教案)”,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附教案)”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中班数学教学开展:比较远近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中班数学教学开展:比较远近》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

【教案目的】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案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教案流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

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

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关于中班数学教学开展:比较远近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中班数学主题教学:各种图形我记得牢》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说课稿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来拼图形》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
    2021-06-01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拼图形” 活动背景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实物,并能按形状进行分类。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激发幼儿...
    2021-06-16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
    2021-05-02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图形》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
    2021-06-16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

2021-06-01 阅读全文

活动背景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实物,并能按形状进行分类。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激发幼儿...

2021-06-16 阅读全文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

2021-05-0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

2021-06-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