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关于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02

关于梦想的故事。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锻炼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当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但是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人经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而不同的调节策略不但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还会影响宝宝行为习惯以及性格、人格特点的形成。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宝宝向积极方向努力,减少和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Yjs21.com

宝宝常见6大心理调节策略

1.发泄这是宝宝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会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之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宝宝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宝宝会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如“这些饭菜不好吃”,这是类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酸葡萄效应)的调节策略。

4.主动解决指宝宝积极主动地针对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②所表示的要求妈妈给出解释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指宝宝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以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宝宝还会有主动找别人话说、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指宝宝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宝宝“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6大心理调节策略的不同影响

在上述6大心理调节策略中,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和6属于积极策略。年龄大小相仿的宝宝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时会采取差别很大的调节策略,这不但导致调节后果的差异,而且反映了宝宝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优劣,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将会影响宝宝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发泄”

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虽然如此,有些年轻父母还是对此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宝宝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是很不愉快的,他的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出现的问题都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但是,宝宝又不是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来调节心理,而是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通过两厢俱败扯平心理矛盾。显而易见,与其他几种心理调节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的、不足取的,妈妈应该引导宝宝学习积极的调节策略,否则宝宝在心理调节能力上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被动应付”

这类宝宝的行为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是,宝宝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属于不喜欢一直努力的消极策略,将影响宝宝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虽然如此,有些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宝宝,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所以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宝宝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自我慰藉”

这是宝宝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平衡的自我安慰行为,幼小儿童在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使用这个策略,以暂时收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但是,如果宝宝对此依赖过多,就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宝宝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引导宝宝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主动解决”

这是宝宝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经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这种策略与能力,并随着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宝宝的经验有限,所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这都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忽略了宝宝的这种主动性,把其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无疑将阻碍宝宝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

这是宝宝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宝宝的“主动解决”策略出现不利情形时,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与倾向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倾向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宝宝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而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宝宝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宝宝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重新思考”

这是宝宝对事物的意义再次进行评估,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形成态度一变、行为就变的积极调节方式。它与酸葡萄效应的“自我慰藉”不同,它并不回避和歪曲现实事物,而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利益与小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判断,最终做出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善用此策引导宝宝,培养宝宝遇到矛盾就换个角度思考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宝宝就主动掌握并善于使用这种积极的调节策略。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调节2岁宝宝的情绪


由于2岁宝宝的注意力非常有限,所以人们往往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

在2岁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第一步就是学着独立,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快乐。当他完成一项新任务,如用蜡笔画画,做拼图游戏,他会感到非常自豪。但当拼图拼不好,或被阻止在墙上画画时,他又会表现出非常不满。总之,2岁宝宝的情绪很不稳定。

对爸爸妈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既要帮助宝宝自立又要使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消极情绪。

征服2岁宝宝的情绪

是什么让宝宝的情绪像在荡秋千

是什么使宝宝的心情从欢欣雀跃转瞬变成生气愤怒呢?一句话,挫折感。

尽管2岁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宝宝生气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另外,2岁宝宝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当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感觉就像到了世界末日。当妈妈对他说不能做什么事时,他感到完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所幸2岁宝宝的沮丧情绪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他很容易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但注意力很快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

聪明的父母会利用宝宝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从容控制宝宝的情绪。如果宝宝不高兴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例如,当思思在厨房里吵闹着要玩小刀时,妈妈会把她带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她的注意,她很快会安静下来。另外,场景的迅速改变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安静地把思思从厨房带到房间里去,那里有许多吸引她注意的东西,玩具恐龙、图书都可以让她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和宝宝谈感受

尽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宝宝情绪失控,但对父母来说,和宝宝谈论他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你不可能期待一个2岁的宝宝能告诉你他很愤怒、孤独或者无聊,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相关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教他如何表达自己,“那件事一定让你很生气”,或是“你看上去很伤心”,诸如此类的话能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最终,宝宝会认识到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如果每次宝宝都拼不好拼图,你说,“哇,你真的很生气”,多重复几次,宝宝就会把这句话和他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当宝宝快3岁时,开始能理解像生气、伤心等词的意思,很快,他就能谈论他的感受了。

宝宝的心理之路


导读: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善于了解宝宝内心的渴望,懂得用巧妙的方法逐步带着他走进这个世界,一味的宠爱,一味的妥协,一味的恐吓都不是好办法。

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宽恕别人的过失,这会为你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心态与正面的情绪,也同样会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阿尼强帕心灵治疗师

小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怕他饿了,怕他冷了,怕他害怕黑暗,怕他孤单。然而,大家都对小宝宝的身体过于紧张,却常常在忙乱中,忽略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就是好奇心,而婴儿时期的宝宝正处于最好奇的阶段,他想要学习一切他所接触到的事物。

那么,什么时候的宝宝能够关注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什么时候的宝宝,开始喜欢出门玩。他什么时候开始反抗父母?什么时候对世界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这些心理发展,都将伴随着的宝宝的身体发育,逐渐出现。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善于了解宝宝内心的渴望,懂得用巧妙的方法逐步带着他走进这个世界,一味的宠爱,一味的妥协,一味的恐吓都不是好办法。

0岁到6个月

这时的宝宝都是躺在摇篮、床和妈妈的怀抱里。所以,他观察到的东西多是挂在空中的挂件,往往又拉又扯,手脚并用地想把变成小玩具。所以,父母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

提示:挂件距离宝宝的眼睛距离以20—30厘米为宜,定期摆放一些有趣、色彩鲜艳的挂件,几天换一次地方,免得宝宝变成“斗鸡眼”。

6个月~8个月

宝宝开始会坐了,这时他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更容易看到自己手的动作。他的关注点是自己和物体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手的动作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能经常看到宝宝在不停地“啃”东西,“啃”手。没关系,这是他正在学习如何探索这个世界。

提示:注意卫生,玩具要定期清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

8个月~1岁

现在,宝宝能爬了,他开始从自己床奔向家里的各个角落,他最喜欢小空间,常常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咿呀比划。这时,他开始不啃了,更多开始运用“敲和蹬”的方式。父母这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在的探索,注意安全就可以了。

提示:保持角落的干净,不要有玻璃等危险品;保证所有的插座上有盖子。

1岁~1岁半

1岁之后的宝宝更调皮了。因为现在他可以走了,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他们开始想出门玩,而且迫切的需要出去玩。往往大的、会移动的物体(比如汽车、玩具车、气球等)会吸引他们。这时,我们会发现,宝宝很喜欢扔东西,把家里扔的乱七八糟。“扔”并不是因为他调皮,而是用扔这个方式来探索世界。他很喜欢看物体在“飞行”,用不同的力气、不同的角度扔不同的东西,可以看到不同的“飞行轨迹”。

2岁左右

2岁左右,是小宝宝第一个反抗期。他们开始从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转向对人的关心,表现为对父母生气表情的研究。他们发现,自己故意反抗,父母会出现表情转变,生气或者是大声斥骂,通过这些观察,宝宝开始学习对他人表情的判断,同时他还利用这个方式在调整自己的行为极限。

同时,此时的宝宝非常容易受到恐惧情绪的影响,有时突如其来的雷声、恐吓会影响他们。

提示:这时,父母要了解宝宝的需求,宽容对待。一方面当他们害怕的时候要及时安慰;另一方面不要过分溺爱或过分责骂,不要让宝宝“百无禁忌”,也不要让宝宝更加恐惧。

关注宝宝的心理饥饿


我们在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这是“物质饥饿”,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精神饥饿。宝宝有精神饥饿吗?有的!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

对此,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解释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心理饥饿便得以满足。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

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平时多抱抱孩子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佳精神食粮。

关于孩子的心理需要


导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清楚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并且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健康地成长。

1、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而接纳,孩子才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也受到阻碍,还可能造成疑心病,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常规

常规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常规是安全感的来源,常规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达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5、鼓励

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因为缺乏鼓励是造成儿童偏差行为的基本原因。所以说,有偏差行为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及发展,也无法获得归属感。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强调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觉。

6、责任

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7、认同的楷模

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传言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8、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尊重则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唯有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对孩子表现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当作大人一样有权利做决策。但是,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关于西点男孩的心理


导读:皮鞭和人民币,会无情地扭曲学生的性格——“不听话就打,听话就给钱”的教育方式,培养的是真正的男子汉还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问题男孩,则有了明显的答案。

“西点男孩学校”属于寄宿式学校,平时,学生白天在原来的学校正常上课,放学后回到“西点”。除了上课外,还进行跆拳道、篮球、足球等训练。“西点男孩学校”引发争议最大的是学校平时主要是采用鞭打、吃辣椒、吃黄连的方法作为惩罚,同时以发放现金的办法作为奖励,并且采用分级管理的办法。

对于“西点男孩学校”的教育方式我想做下面几点分析:

首先是对“鞭打、吃辣椒、吃黄连”等惩罚教育的分析。当儿童犯错误后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是对的,但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惩罚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让儿童做不喜欢的事情,如西点的各类体罚方式;另一种是剥夺儿童喜欢的事情,如减少儿童的游戏时间,一段时间内停止对儿童进行奖励等。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共同点是都能起到一些表面的效果,即能在短时间内减少甚至消除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打架、危险行为等。

但是这两种教育方式带给儿童的深层次的影响却有着天壤之别。体罚等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惩罚过多会使儿童在困难面前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特征,总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是不对的,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西点的这种体罚方式是一种经典行为疗法,对人行为的改变有一定的疗效,能够在短时间内减少甚至消除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是却只停留在行为抑制的层面上,与认知脱节,一旦外部环境消失回到原来的家庭中,则容易失去效果,甚至带来矫枉过正的危险。而当儿童犯错误的时候剥夺儿童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则能够让儿童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也不会给儿童的心理留下阴影。这个在教育心理学上已经非常明确的道理,到了现实生活中却是如此的混沌不清。

其次是容易形成模仿的心态,形成“以暴制暴”的不良观念。通过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实际例子,西点男孩会很快学习到只要别人不听话那就能打得他听话。当众体罚、鞭打孩子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铭记一生的屈辱,同时模仿和报复的心理会让孩子很快学会“以暴制暴”,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更没有好处。

再次,赤裸裸的金钱奖励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洗刷的铜臭。“西点”的奖励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按照规则去做就能得到奖励,听老师话就能得到奖励,而奖励的方式就是现金。虽然我们提倡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理解社会,同时现代社会对金钱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任何好的行为都以金钱作为奖励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就掉进“一切向钱看”的无底洞当中。

皮鞭和人民币,会无情地扭曲学生的性格——“不听话就打,听话就给钱”的教育方式,培养的是真正的男子汉还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问题男孩,则有了明显的答案。

喜欢《关于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梦想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空调节能节电要记牢的句子 不要浪费,凡事适度,低碳生活。冷气电扇一起吹,清凉省电又节能。~~估计你也对类似的句子感兴趣吧?应您所求,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空调节能节电要记牢的句子”,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2022-08-05 阅读全文
  • 空调节能节电的低碳宣传语四十条 若要空调电费缴得少,节约用电要做好。节约能源要做好,冷气效率要提高。~~以上的句子你感兴趣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空调节能节电的低碳宣传语”,希望你能借鉴。...
    2022-08-03 阅读全文
  • 运动能调节孩子心理缺陷 关键词: 不同的体育项目作用不同 体育运动对弥补心理缺陷有较好的帮助,而且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不同的心理缺陷功效不同。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赵晨滨针对孩子不同的心理缺陷列举了具体可选的体育项目。 第一类,...
    2022-01-12 阅读全文
  •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多年来的的实践证明,无论平时孩子有多惰性、任性、玩皮、倔强、胆怯,一旦进入游戏就会变得积极、顺从、友好、热情而又大胆,这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纵着他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调...
    2021-05-26 阅读全文
  • 调节2岁宝宝的情绪 由于2岁宝宝的注意力非常有限,所以人们往往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 在2岁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第一步就是学着独立,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快乐。当他完成一项新任务,如用蜡笔画画,做拼图游戏,他...
    2021-12-08 阅读全文

不要浪费,凡事适度,低碳生活。冷气电扇一起吹,清凉省电又节能。~~估计你也对类似的句子感兴趣吧?应您所求,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空调节能节电要记牢的句子”,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2022-08-05 阅读全文

若要空调电费缴得少,节约用电要做好。节约能源要做好,冷气效率要提高。~~以上的句子你感兴趣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空调节能节电的低碳宣传语”,希望你能借鉴。...

2022-08-03 阅读全文

关键词: 不同的体育项目作用不同 体育运动对弥补心理缺陷有较好的帮助,而且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不同的心理缺陷功效不同。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赵晨滨针对孩子不同的心理缺陷列举了具体可选的体育项目。 第一类,...

2022-01-12 阅读全文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多年来的的实践证明,无论平时孩子有多惰性、任性、玩皮、倔强、胆怯,一旦进入游戏就会变得积极、顺从、友好、热情而又大胆,这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纵着他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调...

2021-05-26 阅读全文

由于2岁宝宝的注意力非常有限,所以人们往往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 在2岁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第一步就是学着独立,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快乐。当他完成一项新任务,如用蜡笔画画,做拼图游戏,他...

2021-12-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