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孩子学会“慢”一点

发布时间:2021-07-19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宝宝时不时出现急躁、不耐烦等情绪反应,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宝宝呢。只不过相对于成人来说,宝宝的表现更为坦率和不加掩饰而已。

宝宝性子急,做什么都“雷厉风行”,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也容易出现一些失误,但如果妈妈急着纠正,方法方式不对,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伤害,如何正确引导性急的宝宝,让宝宝“慢”一点,谨慎一点,则是一项技术活。

宝琪妈妈:不懂调节自我情绪让孩子爱着急

主角:宝琪 年龄:2岁 性别:调皮可爱的小姑娘

妈妈讲述:宝琪是个急性子,我常常和她说“等一下,要有耐心”。久而久之,有什么不能马上满足她的,我就会说,“等一下,要有什么呀?”宝琪会回答:“耐心~~”有时她急得不行,就会跺着脚回答“耐心!耐心!耐心!!”不管怎样,她已经大概知道了,妈妈说“等一下”就意味着她不能马上得到,有时等不及她就会自己找别的东西玩了。

幼儿期的宝宝,出现急性子、没有耐心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特别是那些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当父母无法正确解读其手势及需求的时候,常常使他们显的急不可待,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差,不知道该如何排解自己这种不满的情绪,往往只能通过哭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琪妈引导方案

延缓满足

在宝宝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这是无理要求(但是要站在宝宝的角度考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我们家宝琪要吃苹果,我就会说:“你先等一等,妈妈去洗苹果,洗了才能吃,不然细菌会跑到宝琪的肚子里去哦!”刚开始延迟满足时,我迟个5秒、10秒给她,慢慢增长时间,不过这种等待要相对合理些。

冷处理

当宝琪因为挫折而显得十分急躁时,我们就先假装没有注意她(在心里关注),让宝琪宣泄情绪的同时逐步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受欢迎。

小瓶子妈妈:“肝常有余”让孩子性子急躁

主角:小瓶子 年龄:1岁 性别:心急的小男孩

妈妈讲述:周末从外面回到家,小瓶子就急着要喝奶,我赶紧飞快地去冲奶粉,但小瓶子还是急得哇哇地哭个不停,声音又响又尖,隔壁邻居都听得一清二楚。冲奶粉也需要几分钟,于是我倒了一点水给他喝,想先缓和一下他的情绪。结果小瓶子刚吸了一口奶嘴,又开始大哭起来,这次越哭越厉害,边哭边不停地踢着小脚。小瓶子自从会喝奶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性子很急,想喝就得马上喝到,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幼儿期的宝宝,急性子要比慢性子多的多。中医知识告诉我们,婴幼儿期的孩子,其五脏功能生理特点,常表现为“肝常有余”及“心常有余”,即肝火和心火都较成人旺,因而更容易急躁、发脾气,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当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时,不善于隐藏情绪的孩子会非常不满,显得比较烦躁。

瓶妈引导方案

情志调节

对爱动爱闹的的宝宝来说,如果在情绪上受到的影响很大,就难免会肝火过旺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尽量保持平常心,做到心胸坦荡,遇事不慌,希望慢慢的小瓶子也能学会遇事泰然处之。在此基础上,我们平时也挺注意让宝宝随时都处于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就能“情绪通达,动静相宜”。

按摩

中医说肝主藏血,所以揉搓腹部可以增加肠道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和淋巴系统的功能。在吃饭前半小时左右、睡前以及起床时,我都会轻轻揉搓小瓶子的腹部。当然,不要过于频繁地给宝宝按摩,否则会让宝宝的胃酸分泌过多,影响正常吃饭时胃酸的分泌。

蕾蕾妈妈:胆汁质宝宝易急躁

主角:蕾蕾 年龄:3岁 性别:经常火急火燎的小公主

妈妈讲述:蕾蕾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小姑娘:面前的食物还没吃完,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外的食物;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

心理学上把人的神经类型(也称“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宝宝往往生而具有某种类型倾向,如果正好属于胆汁质之列,则其性子就容易急躁。胆汁质的神经类型又称兴奋型,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代表人物张飞)。胆汁质的人常有精力旺盛、不易疲倦,但有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粗心等行为表现。

蕾妈引导方案

从小培养忍耐力

对我家心急火燎的小蕾蕾,我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她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希望她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

小游戏中练专注力

自从觉得蕾蕾越来越急躁之后,我现在经常会带着她做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游戏、听故事……

实现目标得到奖赏

小朋友拥有自己的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比如蕾蕾想要个新玩具,我就告诉她,如果她能把积木堆到多高,可以给她买这个玩具作为奖励,蕾蕾就会特别有耐心地去堆积木。

别火上浇油

一旦宝宝情绪急躁,很多父母都习惯于大惊小怪地追问宝宝怎么了,实际上这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在蕾蕾心急的时候,我们都会冷静地边仔细观察宝宝,推测问题的症结所在,一边引导宝宝在发泄情绪的前提下冷静下来。事后再择机教给她正确应对自己情绪的方法。

小颜妈妈:父母性格及家庭氛围让孩子变成急性子

主角:小颜 年龄:5岁 性别:胆小的小姑娘

妈妈讲述:小区里很多孩子小小年纪都已经会溜冰了,可小颜连三个轮子的小自行车都不会骑,我非常着急。周末我带着小颜下去练习骑车,心急的我好不容易耐着性子让胆小的小颜坐上去了,但一看到孩子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的样子,我就来气了,加上怎么说小颜都不敢动,我一赌气就扛起自行车回家了。

做父母的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夫妻经常争吵,或者父母一方本身就性子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和谐的家庭“场”,使得生活在这个“场”里的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难免生出急躁的行为。还有,如果对孩子过分呵护,孩子一发脾气就急着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就会日渐发现“使性子”有助于尽快地达到目的,从而增加以此来制衡父母的频率,久而久之,便成了说一不二的急性子。

颜妈引导方案

控制自身情绪,给宝宝正面影响

我和小颜爸爸本身脾气比较暴躁,以前在小颜面前也不懂得控制,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后在小颜面前我们会尽量注意,避免当着宝宝的面大声争论或争吵,尽量以良好的行为方式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

掌握反应的时机与尺度

我发现,当宝宝情绪急躁时,父母反应的时机与尺度对宝宝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发现小颜情绪急躁,如果我们立刻显得焦虑不安或者急于解决问题,会进一步加重小颜的急躁情绪。相反,如果我们反应过于滞后,在小颜寻求帮助时显得无动于衷,等到小颜大哭大闹才给予关注,也会助长她的急躁情绪。

让孩子在后果中反思

在孩子因为急性子而遭受自己行为结果的“惩罚”时,及时地引导他反思原因。如小颜越是哭着闹着要看电视,我越不会马上让她看,等到她用心平气和的方式请求时,再同意,且及时表扬这种行为方式。

鼓励

有时小颜遇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也仍然显得极不耐烦去做,动不动就急躁得不行。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坚定而温和地鼓励小颜:“宝宝能做到,我们来试一下。”如果小颜实在不肯自己做,那我就陪着她起个头,然后鼓励她自己继续往下做。如果小颜的情绪十分激烈,就暂停一会,待她平静之后继续。并且,无论她做得如何,只要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她的努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自觉分享


在班级里,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要学会分享。玩玩具时大家要一起玩,有好东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也时常把“分享”挂在嘴边。

春游的时候,孩子们都带了些零食,在游戏过后,大家便围拢过来,品尝起自己的零食来。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食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时候,只听阿姨说:“你看XX,这个人可小气啦!只会自己吃,都不愿意与别的孩子分享!”我循声望去,的确,只见XX他从包里拿出东西自顾自的吃起来。我本想走过去,但我又停下了脚步,我要用其他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他。我刚想表扬正在分享的小朋友,XX拿出自己的薯片,站起来,分给大家吃了。边分还边说:“你们尝尝我的薯片吧,可好吃了!”……

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慢慢学会自觉分享

事后,我想了很多,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直接去“说”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我们成人总是在孩子刚开始吃的时候或开始玩的时候的就对孩子提出分享的要求,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多么大的考验和挑战,若我们这时候就给孩子扣上“小气鬼”的帽子,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啊!同时,说不定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让孩子觉得分享是“被逼”的货就是为了得到表扬,这其实就失去了“分享”本来的意义!

由这件小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自觉分享”的重要,以后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慢慢学会自觉分享,只有这样才是最可贵的!

慢一点的孩子也很可爱


下午放学时,半托的孩子像小鸟一样扑向家人的怀抱,欢天喜地的牵手回家。留在教室里的那些全托孩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的背影,流露出无限的羡慕和对亲人的思念。是啊,要不是环境限制,他们每天也是爸爸妈妈怀里的娇儿宝贝。

回家的孩子走完了,值日老师忙着组织大家玩游戏,偌大的操场上一下子显得很宽敞,孩子们放开脚步跑动,放开嗓子喊叫,大家玩的很开心。但在这些孩子中,还有几个喜欢做观众,只是看着他人玩,玩到高兴处,也只是偷偷地笑笑。

小玉就是观众之一。刚开学时,小玉对集体生活无所适从,排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点名时不知道回应,翻开书页、拿起铅笔的第一天,五岁的小玉一脸的茫然:“老师,我不会!”孩子望着我求助,我走近她握住她的小手教她拿铅笔,我感觉孩子太紧张了,她的整个手臂硬邦邦的,怎么也不听我的使唤。我摸摸孩子的头,贴着她的耳朵说:别急,我们慢慢来!我想暂时离她远一点安静一下,要不然,我也会着急的。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之后,我又握着那双小手开始笨拙的练习。在后来的训练中,小玉似乎习惯了我的帮助,总是望着我说:“老师,你握着我的手!”在孩子有了独立练习的痕迹时,我抓住时机表扬孩子有进步,小玉终于摆脱了依赖,有了歪歪斜斜的书写。虽然速度慢了许多,但我和她都觉得很欣喜。

成成是一个喜欢流泪的男孩,一岁半就被爸爸妈妈送回老家,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城,居住地人口稀少,孩子没有朋友玩耍,在农村和老人近四年的生活中,成成少了孩童的活泼可爱,反倒多了几许老气与沉默,我们很难看到孩子的笑脸,而且对爷爷奶奶很依赖,每次分手时,总是拉住奶奶的手哭的稀里哗啦,我知道,眼泪就是他唯一的表达,所以,每次我都无法忍心生硬的将他拉进教室。我希望在他哭过之后会好受一些,那时我再去找他谈心,不会勾起他的痛苦回忆。在爷爷奶奶走之后,孩子恢复平静,但坐在教室里安静的可以让人忘记他的存在,我拉着他来到小伙伴玩得热闹的地方,让大家带着他一起玩,虽然感到有些别扭,但孩子没有拒绝。我给孩子远在北京的父母打电话、发短信,交流孩子的现状,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希望家长多给孩子打电话谈心,抚慰孩子内心对父母爱的渴求。

小萌的妈妈来自平原,在山村和爸爸定居生活的很辛苦但幸福,孩子乖巧听话。爸爸是个能说会道的男子汉,对孩子很细心,由于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时都用自己的家乡话,孩子在几种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成长,说话夹杂着双方的语言习惯。有时说一句话小朋友和老师都听不懂,让她再重复一遍,还是让人难以理解,后来孩子就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交流了,有时也只能静静的看着大家玩。家长会过后,我建议家长在家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逐步让孩子适应新的语言环境。上课时,我让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蹲在她身旁倾听她的发音;下课时,我安排性格开朗的孩子带着她玩游戏,希望她早点融入集体生活。

花开四季,各有各的缤纷。在那些早已绽放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后面,还有许多在等待的花骨朵,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也会灿烂的迎接自己的季节。就如这些慢一点的孩子,其实也很可爱。

让孩子少一点牵挂


爱的故事《宝贝,老师也想你》

近阶段,出去学习的有点频繁,每次出去学习回来,走进幼儿园,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走进教室,会享受一种高标准的欢迎仪式,不管孩子们在干什么,都会雀跃欢呼地喊:“牛老师回来啦!牛老师,我想你啦!牛老师,你去哪里啦?”让我心头总是一热,一种幸福感动的感觉。“孩子们,先上课,老师也想你们!”

去乳山学习两天,回来的时候,晚上王伊曦的姥姥说:“孩子说,你到别的班了,不在中二班了。”还特意把孩子领过来说:“伊曦,你看,牛老师没走,牛老师是出去学习了”。孩子才开心的笑了。

还有小朋友问:“妈妈,牛老师去哪里了,怎么不来上课呢!”

更有意思的是李昊阳宝贝,我回来上课的时候请他说儿歌,他竟然说:“你这么多天不上课,我都学不会了!”

特别是几个小姑娘,会抱着我说:“牛老师,我想你了,”还会把穿的新鞋子、新衣服展示给我看。调皮的小男孩更是急不可待的告诉我:“牛老师,我想你!你去干什么了?”

静下心来,回味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真的有一种感动,一种不舍,每次我都会真挚的告诉孩子,老师也你们,老师做梦都梦见你们了。

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是对老师的一种爱,一种见不到老师的小牵挂。老师想跟你们说:老师爱你们,老师想你们,老师想鞠老师,想岳老师,因为我们中二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一天都希望快乐的在一起。

同时我也反思,以后出去学习是不是应该先跟孩子说一声,就想自己的孩子一样,出差也会跟孩子说明一下。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老师为什么不在幼儿园。这也是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别让孩子们牵挂!

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


不知道,这个玩具相机是哪位小朋友带来的。这几天饭后活动,我们班的女孩子就在一起模拟拍照。一个女孩拿着照相机,其余的孩子摆造型,一片“闹烘烘”的景象。

今天,孩子吃完饭,女孩子们又聚在一起开始玩“拍照”,我就乘机观察了一下。只见,陆琦小朋友担任着摄影师,一会儿把一个眼睛对着照相机,一会对着准备拍照的孩子说:“准备好、准备好。”再看那些准备拍照的孩子,他们快乐地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摆“YE”的造型,有的把头歪着,有的两两抱在一起,还有的自信地坐在后面,把手搭在前面同伴的肩上。她们是这样投入地进行着游戏,最让你难忘的是:那摄影师说:“喀嚓”时,孩子们那自信、快乐的笑容。我看到了平时不怎么笑的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看到平时不吭声的孩子快乐地摆着造型……

我们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空间比较小,其实他们的快乐让我感到“吵”。说实在,好几次我都想制止她们,可是看到她们那快乐的情景,我又有些不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疯狂地、快乐地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官兵抓强盗”“棒冰(氧太)融化”“系手绢等等。那时我们多么的开心、多么的自由,在玩的时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还会照顾我们呢。

再看看孩子们,由于平时禁止比较多,难得让她们这么快乐的游戏。我发现很多次,孩子们也抬头看看我的表情,他们抬头看我时的表情有点紧张而没有笑容,看我没有吭声时,她们马上又露出快乐的笑脸,随即快乐地游戏着。

还是多给点自由,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吧!

让孩子学会谦让


星期三下午的早点是吃橙子。在孩子们吃水果的过程中,我偶尔会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相互“谦让”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先拿的总拣小的。但是,也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洗手快的孩子总是先来拿水果,而这些幼儿的胃口一般较好。相反,后来的幼儿常是一些动作较慢、胃口也不是很好的幼儿。由于前面的幼儿谦让,拿了小的,留下大的给这些胃口不佳、动作又慢的幼儿吃,结果他们吃得更慢甚至吃得苦恼。

今天吃橙子时,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不太喜欢吃橙子的小朋友可以拿小一点的橙子,把大的橙子让给喜欢吃的小朋友,你们同意吗?”,幼儿一致同意,尤其是那些吃得慢的幼儿,更是如释重负。在幼儿拿水果时,我留心观察,发现他们充分理解了我的意思,而且配合默契。那些喜欢吃橙子、吃起来也快的小朋友在拿橙子时,也并不是专挑特别大的拿。今天的橙子幼儿吃的又快又香甜。

可见,我们的教育活动只有根据实际,并且抓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每一个时机,讲究方式方法,才会有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让孩子轻松一点儿


教育随笔:让孩子轻松一点儿

本来打算周日可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当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时,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孩子”背着“行囊”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陪同下去上各种特长班。心里不禁就想:“特长班”为什么这么多?

我和很多家长探讨过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大概2/3的家长认为应该早点让孩子学点东西,以便能在以后的社会中有更强的竞争力。有1/3的家长觉得周末孩子没地去,天天在家呆着还不如到特长班学点东西,还有一小部分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长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话,有点对不住孩子,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真的会出现家长们所想要的结果吗?

第一: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时期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什么?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聪明,而是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征,它主要由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组成,最通俗的即是坚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泼、合作性等等品质的发展。培养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期最好的途径就是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我们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幼儿更不能例外,素质教育是什么呢?目前还没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当你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很显然在幼儿阶段要培养的不是单纯的认多少字,背多少诗,会算多少题,如果想让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该从长处着眼,先着重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第二: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不过为什么在孩子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差异呢?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发展问题上所持的不同的价值观、教育观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从而作用于儿童,出现了个体差异。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有不少高学历家长在孩子入托时并不希望幼儿园教给孩子单纯的技能知识,他们更希望孩子在一种友好、合作、安全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乐观的活泼的性格等等,他们更强调孩子的意愿,他们的家庭属于民主型家庭,就像刚才的案例一样他们会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支持孩子的行为,当然这些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要好许多,作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的孩子可能现在还达不到很高的生活标准,但他们应该拥有一样的快乐童年。

我们班里的东东有天对我说:“星期六我要学英文,还要学美术呢?”我问她:“宝贝,你累吗?”“嗯,当然了,可我妈妈让我去学,我很听话!”真想不到,周末孩子比我们还忙,好像有的孩子还要上三个特长班,他们才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们担忧的是有多少特长班懂得幼儿教育,略懂得幼儿教育的又有谁会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兴趣是要培养的,但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刚刚萌芽的兴趣,不知道是会被扶持起来,还是会被拔苗助长。都说特长班办得好不好,要看家长的反应,而家长观察到的也便是孩子们最直观的表达:比如几张画,几个动作,甚至几个单词,因此特长班也就特别重视这些最表面的可呈现东西,但那些不能呈现,也就是最关键的各种能力:比如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呢?这些能力都是隐性的,而且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这个功利性如此强的经济社会里,谁会来做,谁能来做?!不少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特别有舞蹈的天赋,肢体语言很丰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岁、5岁,甚至更小;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让孩子多接触一点音乐,可是总会学着学着就变质了,钢琴是外国的乐器,外国人听都没听的考级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骛的目标,实际上舞蹈也罢音乐也好他们到底都是用来干什么的?谁都知道,它们是人类表达和释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为,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如果没有快乐可言,它们还会有延续下去的生命力吗?

第三: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了,他们最爱的是玩,最需要的还是玩,别老让孩子待一个地方,他们会感觉统合失调的,会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的,难道我们小时候玩的高兴时被父母叫回家时会高兴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学习时一位学前教育专家的话:可怜可怜幼儿园的孩子吧,让他们多玩会儿,等到了小学阶段,他们哪里还能如此彻底的玩?!所以当妈妈准备换好行装去逛街的时候,当爸爸说出无数个理由要加班的时候,请别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放松的玩的地方,那样对他们是有些不公平的。当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你会找回久逝的童心;你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小鸟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蚂蚁地窝是什么样的?等等,从你的行为中孩子会学会怎样查询资料,怎样解决遇到的问题,怎样和别人合作研究,怎样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怎样遇到困难不放弃……别说这是孩子的事情,其实这才是最伟大的事情!

你能够带孩子在一个周末去春游,但下一个周末呢?下一个季节呢?别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利,他们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当然这种快乐会在家长的陪伴下收获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让孩子轻松一点吧!

先放开我们的手吧,让孩子们慢慢独立


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迎来了孩子们的入学。记得放假前我告诉小朋友们:小朋友,过完这个暑假你们就是中班的孩子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所以你们也要更有礼貌更懂事了喔!而现在,我们终于步入了中班的教室,一起走进了中班的学习生活了。新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是《我长大了》。为了让那个孩子真正体验长大的感觉,我开始慢慢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首先,每天我会安排2个小朋友做值日生,带上我们自己设计的值日生标记,帮助老师搞卫生,还有接受全班小朋友的监督和检查。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放心,怕她们会趁劳动的时候玩水,怕她们会弄脏衣服,怕她们会累等,但是孩子们都一一用实际行动让我的担心和顾虑烟消云散。我看到谭笑晨熟练麻利的用抹布擦桌子;我看到戚家杰把桌子排得整整齐齐;我看到陆言细心的为小朋友发着筷子;我看到小朋友在劳动中快乐的心情;我看到她们体验着劳动带来的不一样的激情……是啊,在家,她们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她们做,可是,我觉得孩子慢慢长大了,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了,这样对他们有害无益,并且还会让孩子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其次,在劳动结束后,我会带孩子们一起检查值日生做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每当这个时候也是值日生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我们会一起为他们鼓掌,表扬他们的做事能力,肯定他们的为班级服务的小主人翁精神!是啊,不同的活动都可以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要小瞧现在的孩子,其实他们真的很棒!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掌握未来世界命运的是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让我们信服。不过,请我们首先先放开我们的手吧,让孩子们慢慢独立吧!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里自由翱翔吧!

让孩子多点快乐,少点抱怨


在生活中我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怎么那么笨,你看某某,人家比你聪明多了。”在我小的时候妈妈也曾经给我说过类似的话。我当时很气愤,任何人都是有自尊的,包括孩子在内。当时我听到这样的话后我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的叛逆心理出现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曾经把自己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流失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幼儿教师,我告诫自己要多表扬,让他们在表扬中成长起来。

但是就在今天我又听到了类似的话语,我们班的佳倍小朋友在来上学时不小心把自己的手绢掉到了地下,她的奶奶用手指着她的头说:“怎么搞的,怎么那么笨,你随谁啊?”佳倍没有回应只是心情不是很好。我通过侧面打听佳倍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习惯在其他的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于是我利用了一段时间细心地观察她。我发现佳倍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在做事情时总是怕这怕那。在活动中她看到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总是很不屑的说“真没有意思,高兴什么啊”。通过观察我发现佳倍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常常看到她和自卑的孩子们混在一起,指责他人。

通过这件事情应该让我们明白,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我们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通过佳倍家长的表现实际上就等于在叮嘱她“你要不断的失败”。在幼儿园中鼓励教育刻不容缓,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失败的孩子及时的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的幼小心灵是靠家长和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我找到了佳倍的父母单独和他们沟通了半个多小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在的佳倍有了很大的转变,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老师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点鼓励,少点批评和埋怨,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相关推荐

  • 家园共育: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 生活的慢养 如果家长懒得做饭常带孩子去吃快餐的话,孩子很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不但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影响身体发育。...
    2020-06-04 阅读全文
  • 育儿:让孩子慢慢长大 让孩子慢慢长大以前,我喜欢给孩子教很多,生怕眼前的很多内容被孩子错过。我会带孩子去很多地方,给她讲很多。凡是我觉得她能够理解的,我都会不断地讲给她听,希望孩子能够快快地长大。我们蹲在树下,用手刨土挖出...
    2020-12-0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自觉分享 在班级里,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要学会分享。玩玩具时大家要一起玩,有好东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也时常把“分享”挂在嘴边。 春游的时候,孩子们都带了些零食,在游戏过后,大家便围拢过来,品尝起自己的零食来。...
    2021-05-02 阅读全文
  • 慢一点的孩子也很可爱 下午放学时,半托的孩子像小鸟一样扑向家人的怀抱,欢天喜地的牵手回家。留在教室里的那些全托孩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的背影,流露出无限的羡慕和对亲人的思念。是啊,要不是环境限制,他们每天也是爸爸妈妈怀里...
    2021-02-08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少一点牵挂 爱的故事《宝贝,老师也想你》 近阶段,出去学习的有点频繁,每次出去学习回来,走进幼儿园,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走进教室,会享受一种高标准的欢迎仪式,不管孩子们在干什么,都会雀跃欢呼地喊:“牛老师回来啦!...
    2021-02-26 阅读全文

生活的慢养 如果家长懒得做饭常带孩子去吃快餐的话,孩子很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不但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影响身体发育。...

2020-06-04 阅读全文

让孩子慢慢长大以前,我喜欢给孩子教很多,生怕眼前的很多内容被孩子错过。我会带孩子去很多地方,给她讲很多。凡是我觉得她能够理解的,我都会不断地讲给她听,希望孩子能够快快地长大。我们蹲在树下,用手刨土挖出...

2020-12-07 阅读全文

在班级里,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要学会分享。玩玩具时大家要一起玩,有好东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也时常把“分享”挂在嘴边。 春游的时候,孩子们都带了些零食,在游戏过后,大家便围拢过来,品尝起自己的零食来。...

2021-05-02 阅读全文

下午放学时,半托的孩子像小鸟一样扑向家人的怀抱,欢天喜地的牵手回家。留在教室里的那些全托孩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的背影,流露出无限的羡慕和对亲人的思念。是啊,要不是环境限制,他们每天也是爸爸妈妈怀里...

2021-02-08 阅读全文

爱的故事《宝贝,老师也想你》 近阶段,出去学习的有点频繁,每次出去学习回来,走进幼儿园,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走进教室,会享受一种高标准的欢迎仪式,不管孩子们在干什么,都会雀跃欢呼地喊:“牛老师回来啦!...

2021-02-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