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关系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

发布时间:2021-07-19

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子关系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旦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来,父母往往就开始用情绪控制孩子,呵斥、哄骗、利诱、威逼,还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日前,在新蕊计划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巡回讲座上,儿童教育专家张娟建议家长要在孩子10岁之前学会接纳孩子,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亲子沟通。

真正的沟通是双向互动

“沟通的技巧、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跟孩子有真实的、内在的联结。”张娟说。

张娟举例说,孩子出生那一刻,父母心中充满了喜悦、幸福、兴奋,是男孩女孩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四肢健全、没有毛病就心满意足了。那一刻父母对孩子是全然的接纳、全然的爱,发自内心地接纳他的每个部分,这就是联结。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开始用自己的行为标准、道德标准来纠正孩子,逐渐失去了接纳孩子本来样子的那份初心,开始有目标、有比较,在跟孩子的互动中更关注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让自己有面子。张娟说,孩子3岁以后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越大越希望表达自己,就开始跟父母反抗,父母如果总是用“如果你不这样,妈妈就那样”的方法跟孩子讲道理,用“如果你好好的,妈妈就给你这个”的方法训练孩子,孩子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爱。他感受到的是“如果我好,妈妈爸爸就爱我;如果我不好,他们不一定爱我”。

为什么家人之间看起来给出去的都是爱,但有时候彼此收到的却是伤害?张娟认为真正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能量流通,让孩子听到父母的想法,也让孩子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让人觉得窒息和压抑就不是爱。父母只顾唠叨指责,孩子就学会了沉默,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是剥夺孩子认识世界、体验世界、见证自己内在力量的过程和经历。而这个过程和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才是有效的亲子沟通?张娟总结为:有情绪时先不沟通,避免情绪化导致无效沟通;在公众场合单独沟通,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情绪给予及时关注;每次沟通结束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回馈,形成完整的沟通。

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很多妈妈一边指责孩子不干事,一边大包大揽把事情干了。等孩子好不容易出去干了一件事,妈妈又说孩子干得不够好。”张娟说有一次看到孩子们在义卖,摊位上的孩子多数戴着耳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旁边的妈妈则不停地说:“阿姨问价呢,你赶紧说,10块10块,你快招呼,这是你的摊位。”“你快当老板,你快卖呀。”“哎呀,你给的折扣太多了。”张娟建议父母反省一下,如果有担忧、恐惧和害怕的情绪,到底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

父母的内心往往都期待能说服孩子。无论表现得和蔼还是坚定,都要让孩子听自己的。长此以往,孩子就慢慢变成了一个讨好的、愿意听爸爸妈妈话、让爸爸妈妈喜欢的孩子,但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法做自己了。

所有孩子本来都是有主见的,但是都会在妈妈的说服、讲道理中被瓦解掉。等孩子长到16岁时,妈妈突然失望地发现孩子没有自我、没有主见。

对此,张娟建议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在真实的想法,要给孩子说“不”的权利。能够坚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自己要什么或不要什么,就是内在的力量。允许孩子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是父母跟孩子联结的第一步。

张娟认为“允许”有很大的疗愈作用,允许孩子做自己,只要不伤害自己、不打扰别人、不破坏环境,孩子有权利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孩子叫嚣、生气的时候,妈妈可以蹲下来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看到了,我就在这里,你可以试着告诉妈妈你的感受。”孩子知道在你这里表达情绪和感受是安全的,这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家里被允许发脾气,被允许哭,被允许看着父母的眼睛说“我不想听你的,我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值得恭喜,因为孩子可以表达自己,他内在的力量和心智的建构就开始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张娟说:“父母随时允许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并愿意协助他去走情绪的探索之路,培养的就是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一天父母死了,他也能够独立幸福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因为他是一个内在健康的人。”

安全地体验被拒绝

“孩子吵着要喝可乐、要买名牌鞋,怎么办?”讲座现场,听众问及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难题。张娟建议父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家庭的规则,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有些事情被拒绝和爸爸妈妈是否爱他没有关系,“我爱你,但同时我也有权利拒绝你,拒绝并不意味着不尊重你。”这样孩子就收到一个重要的讯息:爸爸妈妈爱我,我会有被拒绝的可能。

对于很多家长咬着牙为孩子牺牲的做法,张娟认为父母不可能替孩子挡掉所有他要面对的事情,能做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建设,教孩子知道如何应对问题。爱孩子要有规则,允许孩子主张他的权利,也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他的义务,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牺牲一切。

一旦孩子在原生家庭里感受到被爱、被尊重,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可以表达自己、探讨问题,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家庭就成了孩子练习面对冲突、解决困难、面对外在挫折的场所。“只要父母愿意把成长的力量还给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无条件地爱他、相信他,孩子就知道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创伤,父母也是可以帮他抚平的。”张娟说。

跟10岁之前的孩子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关系到孩子如何建立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如何建立跟其他个体的关系。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历练自己、体验自己,真正找到自己的核心动力。孩子借助这样的经验去面对世界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更多的是一份坚定和勇敢。

“如果你想要一个内在和谐、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又能够跟你有良好互动关系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他、接纳他、了解他、相信他、祝福他,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跟孩子内在的联结。”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促进亲子关系的最好方法


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人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那么,在孩子早教过程中,不妨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摩擦。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

1、每天亲吻和拥抱孩子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消除孤独感,有被关注、呵护的感觉,这样的孩子会从小就很自信。

2、每天亲吻和拥抱孩子,让妈妈和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心情,让他们通过彼此感情的传递和皮肤的接触,知道他们是相爱的,因而,双方都会有幸福感、满足感。

3、妈妈的亲吻和拥抱会让孩子的成长激素分泌处在最佳状态,因而,孩子的抵抗力会比较强。

4、一个每天都会亲吻和拥抱孩子的妈妈,会因为内心的平静与温和感受到做母亲的愉悦,并且体会到成就感,因而,她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妈妈。

5、每天妈妈的亲吻和拥抱会让孩子的内心远离不良情绪的困扰,无论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想:我是妈妈最爱的人,我会得到妈妈的原谅的。他会主动跟妈妈沟通,这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与母亲的对话始终畅通,使孩子避免出现极端行为,譬如自杀或伤害他人。

给父母温馨的提示: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经常拥抱你的宝宝吧。同时,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促进亲子关系的方法参考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但是有时候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养的,和爸爸妈妈并不太亲热;有时候父母忙于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忽视了亲子交流。当亲子关系出现隔阂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呢

通常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非常亲密与和谐,但是有时候本该紧密的亲子之间会出现隔阂,这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主要由祖辈或保姆带养。

2.父母认为自己还应该 充当老师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灌输得太多,不能对孩子的情绪、语言和行为积极响应。

3.有些学龄儿童的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仅限与学习和行为管教上。

4.有的孩子有较多的行为问题,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无形之中影响了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急躁、不耐烦,经常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在重复的训斥、惩罚中越来越不服气,对父母的管教很反感。

为了改善亲子关系,家长最好挪出一段固定的游戏时间,即在应有的日常照顾(如带孩子上床睡觉、一起吃晚饭)之外,父母应每天单独和孩子进行30分钟的游戏。游戏时间应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如吃完晚饭或者做完家庭作业之后),气氛不能紧张,游戏前也不能争吵。

游戏的目的是学习关注和承认孩子的良好行为,获得孩子的信任;欣赏和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改善亲子关系。这种方法适用于3~11岁的孩子。

游戏应在室内玩,不包括剧烈活动(如追赶、骑自行车、踢足球)和非互动性的活动(如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

除此之外,几乎孩子建议的所有游戏都可以进行(如看图画书、讲故事、玩积木、拼图等)。

开始的时候选择在孩子玩游戏高兴的时候走进孩子,仔细地观察孩子的游戏2分钟,然后以欣赏的口吻提问“这很有意思”,“这看上去挺难的,你在做什么?”,“咦,它为什么会动?”,“我以前从没见你做过,是不是在学校学的?”等,然后加入游戏。

在玩得过程中,可以边玩边评论,口气简单、不过分、表达真诚的赞美,如“好球!”“放在这里很合适!”。有时候可以就是描述孩子正在做得事情,如“我看见你把太阳涂成紫色”,“一架飞机正在滑出跑道,它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终于它腾空而起!”15~20分钟以后,告诉孩子你很喜欢和他玩,提出设定一个游戏时间,以后每天睡前和他一起玩。

以后到了每天设定的时间,只需简单地说:“游戏时间到了,你愿意玩什么?”让孩子根据喜好选择相应的活动。花30分钟和孩子一起游戏,在第一个星期最好每天如此,至少也要做5次。以后,也要不断地与孩子玩这种游戏,争取每周3~4次。

如果父母心情不好、非常忙碌或者马上有事要离开,就不要做这样的安排,那是自己的脑子已经被事情填满了,积极关注的质量会大大下降。

要点:

1.不指导、不纠正:在游戏期间依从孩子的意愿,只要行为恰当,怎样玩都行。父母要做到绝对的心平气和,只是参加他的游戏。父母应尊重孩子,相信他能自己解决问题。不指导,不试图改变孩子玩耍的方式,不对游戏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否则孩子会反感。游戏的过程应该是温馨的,让孩子期望和父母一起游戏。

2.不提出问题和要求:这十分关键。提问会干扰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尽量减少,只用于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不理解时要求他解释。记住这是孩子放松地享受和父母玩耍的时间,不是受教育的时间,孩子反感父母利用游戏灌输知识或进行说教。在提问前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会使他停下来不和我玩吗?”

3. 恰当地关注:观察孩子做的事情和情绪,然后反映给他知道,如类似于播音员的形式“下面轮到小明投篮。他稳稳地站在线后面,投篮!球进了!”,或者描述孩子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这很搞笑”,“我们采访一下小明同学,你5个球全投中了,是不是非常兴奋”。在游戏期间还要诚恳、恰如其分的表扬孩子“你投篮很准”(而不是夸张地说比“你姚明还厉害”),“你把这摆成过山车的轨道,很有创意!”(而不是夸张地说“你真是个天才”),“你的这个游戏很有趣”,“ 我很喜欢这样一起玩”。还可以摸摸头或者拍拍肩膀,竖个大拇指表示自己的赞许。

4.不要在乎轻微的不良行为,如怪叫或者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如果孩子表现出破坏行为,可以转头去看别处几分钟,这样做有可能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

5.当孩子做出较严重的不良或攻击性的行为时,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如果继续这样就中止游戏。如果孩子仍不停止,家长用冷静而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游戏时间已经结束。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沟通


沟通是一种过程(process),在一段时间之內,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其重点在于它是一种有意义 (meaning)的行为。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以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負有責任存在。

亲子沟通的质量以及方式能够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对父母的依赖。好的亲子沟通能够促进亲子感情,而不良的亲子沟通反而会导致亲子情感的破裂。因此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必将是每位父母应当研究的一个话题。

在第28界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快乐。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而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孩子怎么会快乐呢?主要问题还在于沟通!由此对苏州的20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问,得出以下观点:

中外亲子沟通现状对比

项目

状况

家长

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45.6%

31.3%

了解一般

不太了解

54.5%

68.7%

家庭成员相处和睦程度

非常和睦

57.6%

55.6%

较和睦

40.4%

36.3%

不和睦

2.4%

8.1%

由表可知,家长和子女彼此对亲子关系的自我满意度不太一致:家长的满意度比子女的高。这从某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不够,导致双方对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状况的关注焦点有所不同,最终使双方对亲子关系状况评判的标准,结果都有所不同。例如,父母不经意的一句武断的话或过于严厉的训斥对于他们自身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或许足以影响到他(她)对家庭关系的评判因此对他们而言,任何触动深刻的言行都会影响他们人格的完整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50%的青少年,在空余时间选择与家人共处,而认为与父母关系不佳的青少年仅占3%。融洽的亲子关系,不仅给孩子也给家庭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环境,使得家长和孩子能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与提高,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种重要标志。在美国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最棒的,再试一次吧!”他们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不断尝试创新,从而激发孩子的“自我感”。持续不断地鼓励会帮助孩子克服心中的怯懦,变得勇敢自信,而且通过实践磨砺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从亲子沟通的现状可以看出事实上亲子沟通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障碍。或许有人以为不要做任何努力,只要顺其自然,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就会明白做父母的苦心了。我不赞成这种看法。沟通是需要费点心思的,即使是自家人也不例外。而且搭筑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应该由父母这边做起,毕竟父母的经验比较丰富,在家里的权利也比较大,亲子沟通从父母这边做起,自然也容易多了。

国外的家长就很注重亲子沟通。比如成立亲子俱乐部,开展父母与子女共同参加的夏令营。亲子俱乐部通常是父母们相互交流的好场所,特别是有特殊问题的父母,比如离异父母,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别的家庭,通过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的指导来改善与子女相处的状况。在美国每年4月都会安排一个周末的一天叫做“跟着爸妈去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做什么,了解社会,了解从议员到普通工人的职业特点,从而理解他们的父母。在我国,像这种有意识的亲子沟通还很少。根据我国的亲子沟通现状我提出以下观点:

1、认识孩子的改变

孩子不仅外表在变,内心也在变,父母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2、接纳孩子的特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要拿他跟别人相比,只有我们真正接纳孩子的特性,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才能顺利。

3、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来跟孩子交往。

美国有一个娱乐节目,一次一个主持人问一个孩子,如果让你架着宇宙飞船带着许多人去太空旅游,突然飞船没有油了,你怎么办呢?孩子回答:“我会让乘客系好安全带,自己带着降落伞跳下去。”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而主持人继续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呢?”孩子回答:“我跳下去拿油箱,再回来救他们啊。”可见孩子的行为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们如果认定孩子的行为意思是怎样,然后根据这样的认定一成不变地来做反应,就容易变成一个主观的,难以沟通的父母了。相反的,如果能把自己的认定看成是一种假设,再从孩子身上小心求证我们的认定是否正确,当假设错误的时候愿意去修改,这样自然可以减少对孩子行为错误的解释,也就可以成为有弹性,容易相处的父母了。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身边,最容易成为出气筒。做父母的要学会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来面对孩子。情绪当头,绝对不是一个沟通的好时刻,等心情平静再沟通比较妥当。

5、放手让孩子去做

做父母的要学会,像放风筝一样让孩子去闯,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一条路走不通,自然会换成另一条。以这样宽阔的心胸面对孩子,即使对孩子有期望也不至于形成沉重的负荷。

6、给孩子多一点的肢体语言。

美国纽约大学的触摸心理实验发现,缺乏父母身体触摸的儿童,长大以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低,难以向人传达快乐的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常常是冷漠的,缺乏亲和力。

大部分成年人从没觉察到孩子的感觉有多敏锐,尽管他不能表达出来。我们也没认识到亲亲、搂搂、抱抱或抚摸、注视等身体语言对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青春期孩子的亲子沟通显得尤为紧迫,但是要以幼儿园、小学时建立沟通习惯为基础的,因此亲子沟通要从小做起,从父母这边做起。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梁,大多数父母都明白自己要花时间和自己孩子沟通。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即使和孩子沟通也挺多的,但是亲子关系依旧没有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掌握沟通时与孩子相处的一些技巧。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坚持做好以下这四点,可能会事半功倍!

1、注意观察孩子的神情

眼神交流其实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不要一个劲的说而不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姐姐以前是学育儿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方法。每次她在和小侄子聊天时,都会注意观察小侄子的神情。如果发现有神情有些不对,姐姐就会马上安慰小侄子的情绪。由此可见,注意观察孩子的神情是沟通的一大神器。

2、聆听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都很少静静的听听孩子的想法。可以听孩子想法的家长大部分可以和孩子做朋友。小编的表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孩子,尽管他的想法有时候很幼稚舅舅舅妈都不会随便打断他。他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就像朋友一样,表弟是一个非常听话有爱的孩子。由此可见,沟通的时候家长多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可以加强亲子关系。

3、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

大部分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的,育儿专家也说过很多妈妈们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沟通的时候用命令的语气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菲菲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妈妈每次和她的孩子沟通的时候,都可以深入的了解她的孩子。由此可见,用命令的口吻只会让孩子反感,沟通也就失去了意义。换句话说,家长们还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套用孩子的思维。

4、及时给孩子抱抱

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进行肢体接触,会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冰冰是一个非常听妈妈话的孩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冰冰妈妈努力为冰冰营造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每次与冰冰出现异常和他沟通的时候,冰冰妈妈总是及时给予冰冰抱抱。及时的给孩子一个拥抱,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与父母倾诉和沟通。

总之家长与孩子沟通固然重要。但是沟通过程中的几部曲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不能忽视。

亲子关系问题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2005年8月,我去北方的某省会城市给当地的心理咨询师讲课。三天的讲课时间里,有一个下午安排现场访谈,也就是说,让我当着几十名学员的面,跟咨询者交谈。选择案例时,一名咨询师告诉我,她所在的工作小组曾对市里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进行调查,发现在校初高中生符合“网络成瘾综合征”特征的多达18%,而且她手头上就有这样的案例。这名咨询师问我能不能就这样的案例现场访谈,我回答说当然可以。

在访谈之前,我向学员们陈述了自己对“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两点看法。

第一,不同意给孩子们戴上“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帽子。毕竟这一诊断不是真正的病因学诊断,而是现象学诊断,所以不科学;再说,孩子们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给予任何疾病诊断都会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使他们的成长受阻。还有,如果告诉孩子“你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征’”,那就像告诉抽烟的人“你患上了‘尼古丁成瘾综合征’”一样,并没有实际帮助。我还警告说,下个“时髦诊断”有可能是心理咨询师的自恋表现,不可不慎。学员们都笑了。有学员问:“如果家长问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我说:“那就告诉家长,孩子没什么问题,还是好孩子,只是上网多了点儿,你们不让孩子上网,才把问题弄大了。”学员们又是一阵哄笑。我严肃地说:“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可要耐心细致呀!”

第二,大家都是学心理学的,请大家一定记住,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因为内心世界是所处关系的反映。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下午,管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和他们一起坐在讲台上,每人拿一个话筒,开始了访谈。

我先作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问管先生一家:“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沉默了一会儿后,管先生说:“我的儿子威威从上个寒假结束,就几乎没去上学,成天呆在家里或者到网吧上网,我和他妈妈怎么说都没用。威威已经上高二了,再这样下去,估计连专科学校都考不上。我和他妈妈都很着急。威威将来怎么办呀?”

管太太补充说:“威威越来越不服管,以前还听一点我们的话,现在我们还没跟他说完一句话,他就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和他争论起来,他竟一掌把我推倒在地。”说着忍不住擦眼泪。

我把目光投向威威。威威看了我一眼,显得有点紧张,一句话也没说。

我问管先生夫妇:“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一家三口谁最痛苦?”管太太脱口而出:“当然是做父母的。”过了几秒钟,管先生说:“我以前没想过这问题,总觉得儿子不听话、不懂事、不懂得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现在仔细想想,倒觉得儿子也很不容易。威威曾几次下决心戒掉网瘾,好好地去上学,但就是坚持不下去。看得出来,他挺矛盾的。他应该比我和他妈妈更痛苦。”说完,他怜惜地看了看儿子。威威有点坐立不安了,似乎被一些什么东西打动。管太太一脸惊奇地看着丈夫,似乎在猜测他这样说的真实含义。

我问威威:“你每天上网几小时?”威威答:“除了睡觉,基本都在网上玩游戏或聊天。”“网络能给你带来什么呢?”“可以让我听不见爸妈的唠叨。”“他们怎么唠叨了?”“他们成天在我耳边说学习怎么重要,一定要考上大学,还让和我一起去网吧的同学不跟我玩,弄得我一点面子都没有。有时候,我真想自杀。”威威越说越激动。管先生夫妇却毫无表情,大约这样的抱怨他们听得太多了。

我想缓和一下气氛,转而问学员们:“你们说说,威威为什么会那么长时间上网?”一个学员站起来说:“因为被父母管得太多了,到了网上,他可以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另一个学员说:“因为学习领域是父母和老师的地盘,而网络是自己的地盘,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呆,肯定觉得舒服。”有个学员说得更严重:“是父母把他推向网络的。”……眼看着访谈渐渐变成批斗会,我及时叫停,对管先生夫妇说:“台下的心理咨询师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觉得对的,可以听;觉得不对的,可以不听。我认为你们是很负责任的父母,你们希望孩子有好的前途。”

我又问威威:“你的意思是,如果父母不管你,不对你唠叨,你心里不烦,就不那么需要上网?”威威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肯定。”管太太马上反驳:“算了吧!有一个月我们没怎么管你,你还不是成天在网上?”威威辩解:“那段时间,我也看书了!再说,你们虽然没说什么,但脸色比任何时候都难看!”管太太又忍不住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我早就不打算要你这个儿子了,权当没生过你,没你这不争气的儿子……”

等管太太的哭声稍停,我问:“假如杀人放火偷盗是最坏的,坏到了10分,那你觉得威威现在坏到几分?”管太太擦擦眼泪,似乎不想回答,直到我再追问,她才说:“两三分吧。”我笑了:“才坏到两三分,你就打算不要他?”

接下来,我在屏幕上投放了这样的一张幻灯片:

父母与孩子互动可能导致的结果

(针对孩子过度上网)

A.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孩子上学、不上或者少上网。

B.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孩子上学、也上网。

C.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孩子不上学、只上网。

D.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孩子不上学、不回家、上网、乱交友。

E.父母与孩子关系恶化,逐渐导致极端恶果,如男孩子离家出走、抢劫、杀人、吸毒,或者孩子患上严重的精神病,甚至自杀。

我对管先生夫妇说:“我做心理咨询已经20年了,以上的各种结果都见到过。你们到目前为止,都试图达到A目标,或者最少是B目标,结果却不满意。这样做的直接恶果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坏,实际上可能导致E后果。心理医生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向你们承诺怎样做可以让孩子上清华北大。但是,心理医生的绝招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最坏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一定有什么惊人成就,但可以过健康的日子;也有可能孩子自己想通了,开始努力学习,以后考上清华北大,但我们不把这作为目标。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愿意有跟自己关系好的、健康的儿子,他将来有机会结婚生子,让你们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还是愿意让儿子永远从视野里消失,或者把他送到精神病院?”这是很严肃的问题。管先生夫妇低头沉思,威威也似乎有所触动。

我问威威:“你是男子汉,愿意选择哪条路呢?”威威泪水夺眶而出:“父母如果不逼我、不烦我,我当然愿意选择最好的路。”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流出来。那一刻,鲁迅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救救孩子!当然,管先生夫妇是一片好心,只是由于好些事情没想清楚,才导致孩子用自己的前途与他们对抗。我的职业任务是:向父母和孩子呈现清楚的现实。

谈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承受着不少压力。我宣布休息20分钟,让大家消化一下。

休息完回到会场,我让在座的心理咨询师给管先生夫妇出主意,结果很快就有了一大堆主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大约有一正一反两派观点。

正方认为:威威还不懂得好好学习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所以要反复对他说以后竞争很激烈,如果不上好的大学,将来连饭都没得吃,以增加他的危机感,等等。

反方却认为:如果17岁的男孩连这些道理都不懂,那就是傻瓜,随便讲啥道理都是没用的;相信管先生夫妇已经把这些道理讲了无数遍,结果是越讲越没用,所以还不如抓住一个核心——守住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营造友好的、理解的气氛,即使威威每天24小时上网,但他还是儿子,要让他享受“儿子的待遇”,不让网络阻隔亲情;亲情第一,上不上网简直太不重要了;等等。

听着各种主意,管先生夫妇表情极为复杂,威威则表现得有些慌张。我估计他在想:如果父母这样对我,我到底该怎么办?

三小时很快过去了,我对管先生一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在他们一家三口离开后,我建议对管先生家进行追踪咨询,并提出了一些咨询思路。

三个月后,学员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后来又给管先生家做了四次访谈。情况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管先生夫妇一直努力改善与儿子的关系,把儿子上网看成次要事情,整个家庭温情脉脉。半年后,她又打电话告诉我:“威威上学了。上学那天,他对父母说:‘你们对我这么好,别说让我上学,就是让我跳火坑,我也愿意。’管先生很幽默:‘儿子呀,不管是上学还是跳火坑,你都是我们的好儿子。现在想想,上个屁网算什么,竟搞得差点儿把整个家毁了。’”

我听了大笑,既为好学员,也为威威这个曾经很可怜、现在却很强大的孩子。

青少年培养亲子关系的方法


1、爸爸每三个月一次「个别约会」儿女。

2、在假日举行棋类或「大富翁」等马拉松大赛,跟子女一较高下。

3、元宵节与孩子散步去看灯饰。

4、与孩子一同维修家具或同做家务。

5、为妈妈做一顿特别的晚餐。让孩子定菜单,并扮演服务生,好好服侍妈妈(别忘记饭后饭后收拾及洗碗)。

6、一起出外用餐,让孩子为你安排一切。

7、一起砌模型或拼图,但尽量让儿女自己动手做。

8、去郊外远足,或到野外宿营。

9、与孩子一同做美味的小吃,分送给孩子的好朋友。

10、户外猎影:预备两部轻便照相机,带足够底片,一起到郊外、动物园或主题公园拍照。精挑制作一辑家庭乐纪念册。

11、挑选圣经金句,一起背诵,讨论经文的宝贵之处。能一字不漏背出来的就得到一份奖品。

12、举行网球或羽毛球大赛。

13、一起玩电脑游戏,或一起上网寻找资料。

14、出席孩子参加的运动或球类比赛,在场边为孩子呐喊打气。

15、告诉孩子:「这星期我要为你祷告,你有什么事情希望我为你祷告呢?」

16、一起种植花草。

17、一同选购水果,面食和罐头,装成一个礼物篮,送给有需要的家庭。

18、问孩子:「今天什么事最令你开心?」

19、请孩子为你祈祷。

20、告诉孩子你为何爱他们的妈妈,鼓励他们各自说出爱妈妈的原因,用彩笔写在一张巨型卡片上,让他们设计装饰后送给妈妈。

21、邀请其它家庭,举行「天才表演之夜」,并把当晚的盛况录影。

22、在饭桌前分享「我最尴尬的事」。

23、亲手用纸制作一本优惠券送给孩子,可与爸爸单独上冰淇淋店、赛球、溜冰或自由选择。每人每月限用一张。

24、与孩子一同读圣经、讲解及讨论。

25、一同参观博物馆

26、与孩子一起为妈妈选购香水

27、一同选购衣物

28、一同出席大家都喜爱的一项户外文娱康乐活动

29、带孩子上图书馆,为他们每人申请一张借书证,帮助他们发掘阅读的乐趣

30、购买或租借健身操的录影带,在家里一同健身

31、一同出席音乐或戏剧晚会

32、一同到郊外骑脚踏车,或放风筝

33、去工地观察建造房屋或修筑道路的情况

34、若孩子的祖父母仍健在,每年至少安排一天「感谢祖父母日」,与孩子一起制作谢卡和礼物。也可为妈妈,亲友或牧师举行同样的「感谢日」

35、家里举行大扫除时,先玩「猜领袖」游戏决定胜负。胜利者可以优先挑选他想负责的工作

36、与年幼儿女一起趴在地上,看他们喜爱的电视儿童节目

37、与儿女一起挑选鲜花,亲手结成花束送给妈妈或一位特别的亲友

38、亲手做花束送给女儿

39、与儿子一起自制书架或玩具

40、共享烛光之夜:熄灯、点蜡烛,一边吃零食,一边谈心

41、一起为你们亲爱的人祷告

42、在圣诞节、复活节或国庆日等重要节日,与儿女排演戏剧,表达这些节日的特别意义

43、孩子12岁生日时,送他、她一个精致的「优待彩瓶」:里面有52张优惠券,例如「本周内可选一晚迟1小时上床就寝」、「本周内可邀请一位朋友回家留宿一宵」或「与爸爸上冰淇淋店」。让孩子每周抽出一项「优惠」,给他一个惊喜

44、与孩子一起作义工,关心贫穷家庭,老弱伤残者

45、工余时间与子女一同报读兴趣下班,例如摄影或木工

46、一同阅读儿童文学名著,例如《爱的教育》或鲁益师的《那里亚》等

47、去接儿女放学,带他、她去看一部电影或上他们喜爱的餐厅。(不要作预告,给他们意外惊喜)。

48、预备简单的食物,去学校接幼年的儿女到附近的公园野餐

49、为每个家庭成员安排「颁奖之夜」,当晚为「得奖人」预备他、她最喜爱的食物,及制作奖状或奖牌,每个人都要向「得奖人」说出欣赏和衷心赞美的话

50、每个月在家举行一次正式宴会,摆上名贵的餐具,每人要盛装出席,利用这机会教导儿女饮食的礼仪。

亲子关系培养需要尊重、接纳和沟通


亲子问题常见的是”不听话“。归纳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常是因为没有提前和孩子达成共识。到底什么才是听话,父母有时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再则是”学业问题“,除了要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动参加各种辅导。压力是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我们亲子关系问题的出现。当问题出现时,孩子往往会忽略父母的本意是出于爱。所以父母如何表达这份爱是关键问题。许多时候用口表达更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真心爱他们的。父母清楚表达自己的爱,使孩子和自己有共识。

爱必须用心来经营,亲子之间的爱不是天生的,必须由真心的相处得来的。

亲子情感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尊重、接纳和沟通上。例如。小孩子很喜欢和爸爸玩,有一天爸爸工作很累,孩子却不知道这些,老黏着爸爸,不肯走开。这时爸爸会对孩子吼:”别烦我,走开!“这样一吼,让孩子以为是:”是我不好、我不乖,所以爸爸讨厌我。“但其实爸爸的本意是:”我很累,想休息一下。“所以爸爸不防换个表达方式:”我只是很累了,让我休息下,再陪你玩。“这种表达,亲子间达到了沟通的效果,同时也没有破坏亲子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你“的信息。例如,妈妈规定孩子9点回家,但是有一天孩子晚回来了,也没有事先跟妈妈说。这时妈妈一定是很着急,坐立不安,胡思乱想。当孩子回来时心安了,但忍不住会说出指责的话语。这时,孩子是无法感受到母爱,还可能认为是妈妈管得太多了。如果这时妈妈换一个表达方式:”你的晚归让我很着急,你在外面是不是遇到麻烦?以后能不能在有事不能按规定时间回来的情况下提前电话告诉我,好让我安心。“这样孩子就能清楚收到你关爱的心情了。

除此之外,听也是情感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多花些时间听孩子心里的话,让他们表达他们的想法、观念。肯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便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关怀孩子,如此亲子之间的障碍会减少许多。

家是社会的基础,亲子关系是家庭生活的关键,希望我们作父母除了本能的爱以外,表达爱的技巧也有必要了,多用点心,多花时间,是值得的。

破坏亲子关系的四种沟通方式


指责埋怨型沟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

“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

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迁就讨好型沟通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

“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

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但是,这种沟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却主要表现为眼前的、家庭内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又不自觉地组建起一个迁就讨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种缺乏真挚爱情的家庭情感氛围中生活。

超理智型沟通

“妈妈,我要买活动铅笔。”

“为什么要买?”

“原来那个坏了。”

“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

“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小孩子要知道爱惜物品。”……

超理智型沟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夫妻对孩子,夫妻之间往往并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喜欢《亲子关系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促进亲子关系的方法参考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但是有时候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养的,和爸爸妈妈并不太亲热;有时候父母忙于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忽视了亲子交流。当亲子关系出现隔阂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呢 通常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非常亲...
    2021-07-28 阅读全文
  • 促进亲子关系的最好方法 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人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那么,在孩子早教过程中,不妨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
    2021-07-21 阅读全文
  •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沟通 沟通是一种过程(process),在一段时间之內,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其重点在于它是一种有意义(meaning)的行为。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以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
    2021-07-31 阅读全文
  •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梁,大多数父母都明白自己要花时间和自己孩子沟通。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即使和孩子沟通也挺多的,但是亲子关系依旧没有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掌握...
    2021-07-06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问题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
    2021-07-27 阅读全文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但是有时候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养的,和爸爸妈妈并不太亲热;有时候父母忙于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忽视了亲子交流。当亲子关系出现隔阂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呢 通常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非常亲...

2021-07-28 阅读全文

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人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那么,在孩子早教过程中,不妨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

2021-07-21 阅读全文

沟通是一种过程(process),在一段时间之內,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其重点在于它是一种有意义(meaning)的行为。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以及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

2021-07-31 阅读全文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 沟通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桥梁,大多数父母都明白自己要花时间和自己孩子沟通。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即使和孩子沟通也挺多的,但是亲子关系依旧没有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掌握...

2021-07-06 阅读全文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

2021-07-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