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关于亲子教育的3个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1-07-19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亲子教育的3个常见误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孩子需要和我们争吵,才能离开家

我们的孩子从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他们总是在家里大声放音乐,让我们抓狂。

我们之间的关系快要崩溃了。我们总是在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才会导致孩子闷闷不乐。

他们在我们面前不爱说话,郁郁寡欢。但朋友一来,他们就会振作起来。还到处惹麻烦,不断给我们找难堪。

我们总是自责,觉得都是我们的错,是我们让他们变成了这样。

但其实这些都是好事。

听着,孩子要和我们争吵,才能离开家。如果太爱我们,他们是离不开家的。

我们抚养他们长大,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给他们钱花。但他们想离开我们、纵情狂欢、像大人一样说脏话。

他们不想再做我们的宝贝小天使,他们想变得令人讨厌、大胆、粗鲁和成熟。他们想独自去发现和探索,去体验困难。

他们需要打破枷锁,挣脱父母的束缚,一路狂奔,高喊自己终于自由了。如果还对我们心存敬畏,还感到依恋我们、太爱我们,他们怎么能做到这些?

他们必须通过离开我们,挣脱出来,然后才能以不仅仅是我们孩子的身份回到家中。

这个过程很正常,我们应该欢迎它,并乐于看到孩子离开。我想说,让他们离开得越早,他们回来得也越早。

我们也许再也不能轻抚他们的头发、替他们盖被子、给他们读故事了,但当他们回来时,我们收获的将是一个已经长大成人的朋友。我们会建立一段新的感情。

如果阻止他们,他们对我们的怨恨会持续得更久。如果感情用事,他们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决定回家,因为他们会感到内疚。

我们可以和十几岁的孩子说:不要让爸妈太难过。他们和我们一样,都觉得受到了这段全新的关系的威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像我们一样,在今后来修复与我们的关系。

他们必须通过离开我们,挣脱出来,然后才能以不仅仅是我们孩子的身份回到家中。

2、不要主动提建议

给成年孩子提建议,需要注意两点(其实给任何人提建议都是如此):

01.永远不要主动提建议

02.只提孩子需要的建议

如果孩子询问你的建议,那就只是询问你的建议,而不是邀请你指示、指导、评价、发表意见、评判等,他们只是想要听听你的建议,仅此而已。即便你只是提建议,也要谨言慎行。

我们来做个小练习吧。假设成年孩子向你询问该不该接受某份工作,你可以选择以下说法:

无所谓,反正用不了三个月,你就不干了,你总是这样;要是不接受,那简直太蠢了;

我看不出清洗地毯有什么前途;好吧,至少他们不会介意你那吓人的鼻环和舌钉。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上述说法均不合适。

事实上,你要做的仅仅是给予他们建议,而给予建议又不越界的最佳方式就是提些问题促进思考:“这份工作哪里吸引你?”“有什么升职空间吗?”“通勤时间更长,你介意吗?”等。

换句话说,你要帮助孩子找到答案,做出自己的决定。

提建议就仅限于此。而孩子不一定会采纳你的建议。如果孩子的决定与你的建议恰恰相反,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但这并不代表你的建议在帮助他们做决定的过程中毫无作用,千万不要为此感到难过或沮丧,为你能对他们有所帮助而感到开心吧。

你要帮助孩子找到答案,做出自己的决定。

3、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是有责任的?

基于父母并不完美(不可能完美)的认知,那么,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你真的不能怪他们。

譬如说,你在没有任何培训的情况下经营国家铁路网,你别无选择,只能一头栽进去。你觉得你第一次就能上手吗?当然不能。

那么,你凭什么指望你的爸妈突然就明白该怎样对待你?待他们摸清该怎么带小婴儿的时候,你已经步入幼儿期。

一旦他们解决了这一阶段的问题,你又该上学了。学龄时期的进展似乎还行,可是突然之间你又长成了青少年,这又是一个为人父母的全新课题。

此外,尽管你隐约地意识到这种成长,但他们一直周旋在工作、你的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家庭危机、经济顾虑等问题之间。

所以,如果他们每犯下一个错误你都选择责怪,这似乎并不那么理直气壮。

为人父母没有试炼,也就无从得知自己适不适合当父母。这同照顾别人的孩子是两回事。

等你有机会验证自己是否适合的时候,你已经承担起了这一责任。假如结果证明你不适合,你也只能做这么多。

当然,尽管如此,多数父母还是会做出足够的努力,只是没人能永远不出错。重要的是,你得学会知足,因为你得到的比某些人多。

正如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所言:“作为家长,你的义务就是帮助孩子成长到能够自主寻求帮助的那一天。”

我确实想说,如果很不幸,你一直都只能被迫接受,那么有些事你是可以责怪父母的。

如果你的父母违反了法律,对你施加了身体上、言语上的虐待或性虐待、心理虐待,对你构成了犯罪层面的忽视,那你可以怨他们。

即便如此,如果你能够原谅,请试着这样做。倒不是他们应该得到原谅,而是你可以释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亲子教育的八个典型误区


“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将迎来独生代当家作主的时代,你今天要挑战自己的是我们能够做到四件事情:共好、后学、乐作、迎领。”昨日,社会活动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袁岳作客“名家论坛”,风趣开讲“独生一代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妈妈没有泼冷水,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然而,中国的孩子很难得到这样的“待遇”。

中国孩子,似乎以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考试、会考试是本事,其实世界上最没有本事的就是考试。袁岳介绍,教育学家研究1978年到2006年的所有高考状元,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没有一个人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中,作出重大贡献。“考试是通过反复强化你的技能,使得你把世界当成一张卷子,而世界恰恰不是,长期的考试一定会摧残你的心脏,一个考试很好的人不可能在职业上很有作为。”

有个母亲告诉袁岳说,我的孩子就爱玩电脑游戏、不知道好好学习,重点班考试考得中等水平,袁岳说恭喜,“一个小孩子老考第一名基本上毁了,老考最后一名也毁了,最好的孩子是中不溜的,还会玩,哪怕老师没看着他,居然能找出乐子偷着玩,孩子脑子太好使了,是个活孩子。”袁岳指出,玩电脑游戏的孩子比考第一名的孩子想象力强多了,不用担心世界会塌下来。

袁岳引用美国家庭教育学家塔尔贝克话说:挑剔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名利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寂寞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宽容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公平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袁岳称,亲子教育中存在着八个典型误区:

决策替代――为孩子做了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决定,导致孩子没有决策习惯,成为无主见的孩子。

人格替代――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标准转化为对孩子的要求,使得孩子成为自己的人格奴隶。

应试帮凶――坚定地帮助学校绑牢孩子所有时间与精力满足考试需要,忽略了孩子的多元见识与爱好,让孩子慢慢失去了自我。

压力缺失――缺少给孩子施加适度的内在压力的游戏、见识、特定任务项目,以实现适当的潜力发挥与新自我认知。

自然角色――缺少在教养孩子中父母自觉的与有计划的角色分工,使得孩子均衡地拥有表现空间与遵守规矩的双重意识。

社交偏差――建立孩子交往的同龄伙伴圈子,使其拥有同龄人心理社会,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保证适度的对外社会交往与承担适当的社会任务。

行动抽离――鼓励孩子在行动中尝试、反思、总结、提升的模式,而非圈养与空想的模式,使孩子透过体验,获得带有自身知识特征的自我强化。

欠缺规矩――大部分家长只满足于或者只知道让孩子生活在亲友规则、私人化熟人规则中,而未提供适当的职业化熟人与陌生人规则的训练。

避免陷入亲子教育误区的8个原则


沟通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一些雷区你可能不断地触碰却并不自治。那么要怎样才可以和孩子沟通得更好呢?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亲子沟通问题的盲点,希望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有调查显示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 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诸如喜欢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欢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 了10%左右。

其次,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亲子沟通。

这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一 问题,调查显示有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甚至采取“沟通不好就 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孩子的这些缺点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

再次,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沟通的行动远比有声沟通的语言更有效。

最后,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原因。

8个法则教你避开亲子教育雷区

亲子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走入一些误区,怎么才能避免这些误区呢?

亲子教育法则一: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时,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原则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亲子教育法则二: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当父母批评行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对孩子说“你这个笨蛋!”“你这个不争气的人!”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可能打消了改变的念头。

亲子教育法则三: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要做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且不愉快。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积极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

亲子教育法则四: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侦查举止会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属于孩子的隐私。

亲子教育法则五:当顾问,不当领导

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会吃闭门羹,换一种语气就会更贴近孩子的内心,如“我建议你可以考虑……”。

亲子教育法则六:不说“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于是他们耐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接下来就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错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词,会让孩子渐渐感受到父母并为未认真倾听自己,不过摆姿态,从而厌倦交流。家长可以用“如果……会更好”句型来取代“……但是……”。

亲子教育法则七:澄清语意的沟通法

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意见有过多错误的解读,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父母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亲子教育法则八:做建设性的批评

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应使用建设性的批评技巧来开口,以成功地协助孩子矫正行为。例如,孩子早上出门,来不及吃早饭。建设性的批评做法,则应该是谈事件、感觉、期望和好处。如“你今早出门没吃早饭。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

家长教育孩子常见的三大误区


和一位家长聊天,谈到自己家的两个宝宝的教育,颇为苦恼,通过家长描述,我看到她与不少家长具有的共同问题,存在这样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味唠叨训斥,忽视行为训练

这位家长把儿子一直放在爷爷奶奶家,一年级才接过来,突然发现孩子有很多缺点,实在不尽人意,其表现出的野蛮和任性,让妈妈感到不可理喻,甚至在他人面前感到很难为情。妈妈看不惯,心里烦,于是开始唠叨孩子,例如:“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磨磨蹭蹭,什么时候能做好?”“你太没有礼貌了,这都是谁教的,你觉得你这样好吗……”“你怎么这么对待你妹妹

,太没有爱心了,你多大了!”“……”这种唠叨接连不断,甚至演变成谩骂和训斥,结果却是收效甚微。既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又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氛围,还导致孩子和父母关系紧张。事实上,想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言行,爸爸妈妈首先要闭上唠叨的嘴巴,采用行为训练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例如,妹妹在模特比赛中获了奖,哥哥冷嘲热讽:“有啥了不起?”家长不要训斥他,而是把儿子喊到身边,告诉他:“妹妹获奖了,你要为妹妹高兴,说说鼓励祝贺的话,让妹妹感到温暖。如果你也进步了,妹妹也会同样对待你。”而后,请哥哥真诚地对妹妹说:“妹妹,你真棒,祝贺你!”妹妹也要有回应,接着把这个情境多练习几遍,让孩子知道这样说是对的,以后要这样对待妹妹。有了这种体验,感受到友好的表达、有效的互动,孩子才会“重装程序”,逐渐形成良性的行为模式。

误区二:一味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管理。

很多家长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喜欢结果管理,而忽视了过程管理。所谓过程管理,就是在孩子做某事的过程中进行监控,而不是出现不满意的结果后再进行批评惩罚。例如孩子喜欢磨蹭,早晨从起床到吃饭要耽误很长时间,家长很着急,通常会在孩子旁边大声警告:“今天不要磨蹭哈,你要是再磨蹭,等着!”家长说完这句话,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等到孩子又拖拖拉拉的时候,家长火冒三丈地开始训斥孩子,孩子却如同耳旁风,下次依然如故。其实,家长不如在孩子做的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管理,发出明确指令,让孩子根据指令去做,提出的要求越细致越有利于引导孩子形成良好习惯,以刷牙为例,孩子平常喜欢边刷边玩,家长可以发出这些指令:“拿牙刷,挤牙膏,盖子拧好,接水,开始刷……”一环扣一环地指令,是为了让孩子不走神不分心,去掉“多余动作”,明确完成一个动作的连贯性,不在无谓的事情上耽误时间。再以写作业为例,家长陪伴时要关注孩子的具体写作业的内容,要求把每个字每一笔画写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培养了习惯,这是很好的过程管理。而不是忽视过程,等孩子作业写完了再检查,结果发现孩子写得不好,火冒三丈地撕了,让孩子再重写,不满意,再撕。反反复复,双方都很疲惫,收效甚微。

误区三:一味拿孩子和别人比,忽视孩子优点

我询问这位家长:“你是不是经常说儿子这样的话:你还没有妹妹做得好……你看你妹妹……你妹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家长频频点头,惭愧不已:“是的,我经常说,而且我们一家人也都经常说,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我告诉她,孩子最反感的家长言行之一,就是拿自己和别人比,尤其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比,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同学朋友,家长的比较,目的是激励和奋进,而孩子感受到的是否定,是嫌弃,是自己一无是处,所以他们通常用“不理睬”“装不听见”“争吵辩解”来对抗家长的“软刀子”。作为家长,一定注意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各有所长,要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把优点放大再放大,让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才是教育的成功。事实证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在大人的嘴巴里长大,引导孩子客观评价自己,勇于面对优点不足,家长扮演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孩子才会逐渐找到自信、找到自我,从而自主成长、自主发展。

家长对孩子的特长教育3个误区


家长对孩子的特长教育3个误区

目前,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其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其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其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

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入园后常见的三个误区


选择到合适的幼儿园只是入园的良好开始,宝宝入园后爸爸妈妈们也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哦!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样会让宝宝更紧张,越发不想上幼儿园。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立即离开。宝宝最开始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适当安慰后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宝宝哄好。误区二:宝宝入园家长躲在墙角看有些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宝宝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如果被宝宝发现,只会强化哭闹行为,导致宝宝平静后又开始哭起来。正确的做法: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不间断地送宝宝去幼儿园,上三天歇两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使宝宝产生依赖心理,习惯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误区三:问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鼻子在与宝宝讨论幼儿园生活时,很多家长都会问宝宝有没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妈妈了?独自去幼儿园,已经让宝宝觉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长稍加强化,就会让宝宝伤心备至,更加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正确的做法:对于初入园的宝宝,爸爸妈妈们要多与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行为和表现,以便回家后能与宝宝畅谈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密切观察宝宝身体与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宝宝心理安慰。要选择正面的话题,可以问宝宝在幼儿园有哪些高兴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引导宝宝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如果宝宝不愿意说幼儿园的事,也不要勉强他,在他愿意说的时候,会主动表达。

英语学习常见误区


1.都学了三个月了,咋英语还是这么烂。

(英语学习应该以年为单位,希望通过几个月

就有明显效果不可能的,学英语没有捷径)

2.英语学习是慢功夫,所以需要花十几年的时间。

(家长们过去学习时间跨度长,但是时间花的总量未必多,受到多门课的夹击,英语所分配时间并不多,如果小学期间利用整块时间强攻,会缩短整个英语学习周期的时间投入,目前好的小学都安排每周6节课以上时间,但是小学毕业基本可以达到中考水平)

3.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可以学好,在家复习好麻烦。

(我一直认为英语不算是知识,只能算技能,没有课下的练习,仅仅靠上课是没有用的。就好像我们永远在课堂上无法通过理论学会骑自行车,必须实践,必须朗读。)

4.只要口语好,就是英语好,通过各种考试就没有问题。

(口语好坏测评,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孩子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进行学习,都要求通过定量的书面考试,需要有很高的阅读能力,很大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口语好,未必可以顺利通过书面考试,如果连基本考试都搞不定,何谈英语好呢?)

5.学英语,背单词,背文章方法过时了。过去方法老土,现在方法好,不用学那么长时间。

(很多人学英语始终不愿意下功夫,避重就轻,记忆在学习当中起到核心作用,没有记忆根本谈不上学习英语)

6.外国老师水平高一些,只要跟着老外学,就能学好英语。

(老外并不对中国孩子的中考和高考负责,如果不讲单词,不讲语法,不讲阅读,不讲背诵,怎么考试呢?如果真有效果,国内几个知名外国语大学为啥主要课都需要中国老师带课?)

7.学英语越早越好。

(幼儿阶段始终把母语放在首位,母语不行的人英语不可能好,其他科目也不可能好,不能本末倒置。)

8.孩子学过的东西怎么老是忘呢?肯定是没用功,或者老师方法有问题。

(学过的东西经常忘记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经过几遍的学习和使用是不可能掌握的,学英语就是和遗忘作斗争)

9.一对一的教育肯定比一对多好。

(一般英语学习都采取小班制,有一定的人数,才有学习气氛,才能互相对比,互相督促,靠个人毅力来克服困难非常难。)

10.过去家长的口语不行,现在孩子口语一定要提高,说比听,读,写都重要。

(听,说,读,写,都非常重要,中国人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过去重阅读,现在重口语,只考虑口语,更高阶段的学习是要吃亏的)

11.这个学生或者老师学了这么多年了,还有不认识的单词和发音错误的情况,不能理解。

(英语单词有几十万,没有人可以全部都认识,发音规则很复杂,也不可能全都读对。中国几千字,大家都认不全,可以横向对比)

12.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高标准,就一定要学纯美音或者纯英音。

(不管是纯英音还是纯美音,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模仿,作为初学者,先按照国际音标把音发清楚,有兴趣的可以慢慢调整。有时候目标定的太高,执行起来困难太大,孩子坚持不了。)

13.给零基础的孩子反复听英语磨耳朵,肯定有效果。

(盲听没有任何效果,必须先教会所听的内容,再听才有效果。)

14.我们家孩子记忆力不行,不适合学英语。

(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家长,是不适合学习英语,还是不适合学习文化课?其实多数孩子不是记忆力的问题,是专注度的问题,没有专注度,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各个文化课都很难)

15.过去学音标是笨办法,现在流行自然拼读法

(自然拼读起源于英语为母语的幼儿阶段(3-6岁)教育,国外孩子4岁就有5000认读单词量了,而中国孩子开始时学时,听和认的单词量都是0, 所以学习效果打了很多折扣,中国孩子借鉴这个方法没有问题,但是只能借鉴,根本上要学音标,学了音标孩子才能有能力主动学习,而不是完全依靠老师领读)

很多数人都会觉得,英语学不好是因为过去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不行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时间投入有限,功夫没下到。

虽然拖拖拉拉学了十几年,实际上有效的时间投入并不多,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听,大量的看,大量的朗读,大量背诵,其实多数人都做不到,既有现实的学习科目太多,时间分配不够的原因,也有人性追求安逸的原因。

所以英语学习在智商上没有门槛,但是在时间投入和毅力上门槛很高。

科学的规划学习时间,坚定不移的执行目标,才是学好的根本原因,否则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材,再好的环境都没用。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关于亲子教育的3个常见误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亲子教育的八个典型误区 “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将迎来独生代当家作主的时代,你今天要挑战自己的是我们能够做到四件事情:共好、后学、乐作、迎领。”昨日,社会活动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袁岳作客“...
    2021-03-25 阅读全文
  • 入园后的常见3大误区 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样会让宝宝更紧张,越发不想上幼儿园。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立即离开。宝宝最开始入园...
    2021-07-12 阅读全文
  • 家庭学前教育的常见误区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家庭学前教育的常见误区”,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乐乐的妈妈对此深有感...
    2020-08-07 阅读全文
  • 避免陷入亲子教育误区的8个原则 沟通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一些雷区你可能不断地触碰却并不自治。那么要怎样才可以和孩子沟通得更好呢?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亲子沟通问题的盲点,希望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
    2021-07-31 阅读全文
  • 家长教育孩子常见的三大误区 和一位家长聊天,谈到自己家的两个宝宝的教育,颇为苦恼,通过家长描述,我看到她与不少家长具有的共同问题,存在这样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味唠叨训斥,忽视行为训练 这位家长把儿子一直放在爷爷奶奶家,一年级才...
    2020-10-27 阅读全文

“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将迎来独生代当家作主的时代,你今天要挑战自己的是我们能够做到四件事情:共好、后学、乐作、迎领。”昨日,社会活动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袁岳作客“...

2021-03-25 阅读全文

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样会让宝宝更紧张,越发不想上幼儿园。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立即离开。宝宝最开始入园...

2021-07-12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家庭学前教育的常见误区”,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乐乐的妈妈对此深有感...

2020-08-07 阅读全文

沟通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一些雷区你可能不断地触碰却并不自治。那么要怎样才可以和孩子沟通得更好呢?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亲子沟通问题的盲点,希望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

2021-07-31 阅读全文

和一位家长聊天,谈到自己家的两个宝宝的教育,颇为苦恼,通过家长描述,我看到她与不少家长具有的共同问题,存在这样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味唠叨训斥,忽视行为训练 这位家长把儿子一直放在爷爷奶奶家,一年级才...

2020-10-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