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接受溺爱方式教育的五个信号

发布时间:2021-07-17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接受溺爱方式教育的五个信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就是祸害!如果孩子有下面几种情况,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01

对外人发脾气

当孩子会说“我”这个词的时候,意味着孩子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孩子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发脾气。不过大多数孩子都是局限于“窝里横”,虽然偶尔对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还是比较收敛的。

但是,如果孩子对外人都经常耍性子、发脾气的话,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点过度膨胀了。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对孩子有点过于顺从了。

02

跟父母谈条件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往往就会萌发“交换观念”,用自己的劳动去跟父母换一些小奖励:“妈妈,我考了100分,你能带我去吃必胜客吗?”“妈妈,我要是好好吃饭的话,一会能让我看会动画片吗?”这是一种很聪明的行为,有付出,有回报。

但是有的孩子,却发展到了无理谈条件甚至威胁父母的程度:“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摔你的手机!”“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把饭倒地上!”这明显就是“强盗逻辑”,不跟你讲道理,反正你必须满足我!也就是说,孩子在试图控制你!

如果有这种情况,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经常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诱惑来要求孩子做事情。

03

拒绝分享

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还是比较正常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但如果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甚至小学,仍然不愿意分享的话,就不是什么好苗头了。

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不多。WwW.yJS21.coM

04

使唤爷爷奶奶

平时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对爷爷奶奶吆三喝四:“我上学都迟到了,你怎么不早叫我?”“我都等你半天了,怎么才来接我?”“菜这么咸,你老糊涂了么?”……

一般来说,当孩子尝试着挑战家长权威的时候,一般都是拿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下手的。因为老人往往舍不得训孩子,容易对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时间长了,“自我中心”的意识会急剧膨胀,变得目无尊长,叛逆难管。等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控制。而且,孩子现在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是将来对年迈的父母的态度。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chen1252139371,教育联盟之精英学习圈!

05

从来不帮忙做家务

有些孩子“眼里没活儿”:自己书桌乱糟糟的也不知道整理,地板上有一大滩水也不知道拖一拖,妈妈忙着做饭让他帮忙摘菜都不乐意。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自我安慰:“不愿干就算了,把成绩弄好就行”“现在懒点就懒点吧,长大就好了”……

但实际上,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因所谓的“爱”而不让孩子参与家务,那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就得不到健康发展,越长大越不好管教。

教育孩子,平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这样的话语尽量不要说

“不要怪他,他还小,长大了就不这样了!”

经常见到这样的护子心切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管是父母教育孩子还是孩子闯了祸别人找上门,都会用“孩子小,别跟他一般见识”来替孩子开脱,试问这个社会会以“还小”为借口原谅孩子的一切过失吗?

“乖乖吃饭,吃完饭妈妈给你买......"

听完这句话,大概就知道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拿不吃饭、不上学等理由威胁你了,暂时的诱惑或许会让孩子听话,但是你总不能整天用这种诱惑的方法使孩子听话吧?

“桌子坏坏,打它,谁让他磕着宝宝的?”

无形之中你在告诉孩子,孩子磕到是桌子的过错,与自己的不小心没有关系。时间久了,孩子会养成一种推卸责任的意识,对孩子的将来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学会拒绝

从明天起,拒绝百依百顺,拒绝心软,不要因为看见孩子掉眼泪就慌忙的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秉承着这样的原则做家长:该买的、需要的咱一样也不给孩子落下,不该买的、多余的,能不买就不买。

惯子如杀子,愿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开明的父母,让孩子活的有温度、有力度、也要有“难度”,孩子一定要爱,但千万不要溺爱!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最易接受的3种教育方式


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多交朋友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孩子乐于接受的说话方式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1.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1.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2.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7种溺爱孩子的表现方式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是“自私”的“自我救赎者”(复仇者),在潜意识层面他们会为了满足自我对匮乏的需要或者是为了终结、暂缓一种身心痛苦,而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在应激情境中,压抑已久的愤怒情绪甚至会驱使其剥夺他人的生命。另一部分的凶案制造者是暴力的模仿者,这种模仿往往在孩子的童年就已经开始,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本身就存在着亲人之间的暴力模式。

弑亲多因过度溺爱?

之前曾经看过网络的一个图片报道,记录着一个孩子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不停地扇母亲的嘴巴,最后还是得到了母亲给自己买的玩具,这其中演绎的也是溺爱和暴力与施虐受虐关系。当自我的私欲、傲慢和控制欲膨胀到极点的时候,原始的心理关系模式、奴隶制、种族主义和特权暴力皆是由此产生,并行的心理特质一种是来自自我膨胀的贪欲,一种是对弱势者的冷漠无情和视如草芥的傲慢以及由傲慢衍生的愤怒。

在奴隶制的社会中特权的暴君、奴隶主可以为了自己的私欲或愤怒对隶属于他们的奴隶进行任意杀戮,这种关系的基点产生于人性的内在,外沿在家庭、作用在社会。当暴力都不能满足暴君的需要时,私欲不能满足的痛苦与恼怒就会衍生成为杀人动机—情绪的宣泄。类似的即成事实的暴力事件是2009年发生的将父母双双杀死并碎尸的齐萍萍,在家人的溺爱中在父母的彼此暴力中长大的她,选择了漠视生命的方式,再比如当家庭关系中暴力被纵容的时候,孩子可以为了满足私欲得到网费而杀死自己的生母生父。

过度溺爱孩纸的7个表现

1、什么都帮孩子做好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2、过多的爱和关注

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欧美国家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症”患者。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一旦家人对他的关注减少,就会大发脾气,并激起强烈的对任何规定都存在逆反心理,并且对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完全不知感恩,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3、央求孩子听话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北京四中教师、心理学博士孙老师介绍说,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原则,使得孩子完全凌驾于家长之上,在家里很霸道,稍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摔东西,在学校也处处跟同学争抢,同学不听命于他时就可能动手打人。

4、什么都依着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由于从小被迁就,孩子很容易变得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性格中播下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5、凡事袒护孩子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6、孩子的待遇高于任何人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7、出点小事就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避免以下9种溺爱孩子的方式


自我们这一代因为早期从父母那里获得爱要么太少、要么被爱伤得不浅。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都憧憬着:一定要好好地爱我的孩子,绝不伤害ta。

我们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最贵的衣服,想尽各种办法海淘或代购奶粉辅食,总之就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爱。但是,我们也常常担心会不会走到另一个极端?会不会太溺爱孩子了?

什么是溺爱?过去了7年里很多爸爸妈妈问我,作为一个11岁女孩的母亲我也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溺爱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远低于ta的能力,并且不帮助孩子发展他们未来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能力。

那么,这常见的10大溺爱行为,你有吗?

1、过度代劳

过度代劳就是家长因为怕孩子累、怕孩子做不好等代替孩子做。比如过度喂饭、帮孩子穿衣服、准备书包等。很多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饭了,但是我们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吃冷饭,仍然不让孩子自己吃,非要亲自喂饭。我家跳妞上1年级时,班上还有1个男同学每天都是他妈妈给他穿衣服穿鞋子,在学校热了也不会脱衣服、上体育课也不会换运动服,让老师非常头疼。

一般健康的孩子1.5岁时就具备独立吃饭的能力了,进食能力包括口腔发育、手部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等。正常情况下2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粘扣非系带)了。幼儿园中班妈妈教几次宝宝就会自己收拾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文具、水壶等。

2、小学阶段父母每天帮孩子记录家庭作业、陪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等

跳妞上小学时,学校老师也会要求我们每天必须检查作业并签字,但是我知道任何正常的小学生都有能力记录作业并自行检查完成。因此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每天都会把老师发来的家庭作业信息删除,给跳妞准备了可爱的小笔记本,让她自己记录作业。我们还一起发明了很多象形文字。哈哈~

其实是跳妞会写的字不多,我们就想了除了用图画代替文字以外的方法。比如老师让朗读第几页课文,我们就画个大嘴巴后面加上页码。我也一直坚持让她自己写完作业后检查,我只负责签字。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跳妞自己也检查不出来,但是我觉得和学会自我检查、以及对自己的事情完全负责相比,偶尔没有全对并不是那么重要。如今跳妞马上要小学毕业了,她不仅掌握了自己检查作业的技能,很多时候做完手工或烘焙等,她都会自己主动检查一遍。

3、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现在很多城市家庭已经没有多少家务劳动了,如果再请了钟点工,那孩子就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家务了。我们家里的家务也很少,但是我一直会特意留一些家务给跳妞做。跳妞在幼儿园期间就会协助我洗菜、做饭,上小学后她就负责自己房间的打扫(如果她打扫的不够干净我会协助,但是这种协助是要收取回报的,比如感谢信、给我弹首钢琴曲等)。

此外,每周都会有两三天由她负责洗碗、叠衣服等。跳爸出差的时候,我家的早餐是跳妞负责。虽然所谓的早餐很简单,基本就是加热面包牛奶或培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跳妞非常喜欢做饭,经常和我说她以后要给她的孩子做很多好吃的。

4、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无限度地满足

一些父母觉得自己反正不缺钱、又不是买不起,所以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地看待物品的价值,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欲望,以及不能很好地管理金钱。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海没有哪家的钱是怎么花都花不完的,等哪天你痛骂孩子”败家子“的时候,其实最应该骂的也许就是你自己。

5、孩子在外犯错不指出,或者被人指出了护短

很多父母还抱着”我的孩子我怎么说都可以,就是不能让别人说“的心态,其实如果孩子犯错不及时指出,孩子就失去了认识错误的机会,更不要说改正错误了。一个人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改正,他以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

6、夸大孩子在与他人的冲突中所受到的伤害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难免有磕磕碰碰,但是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丁点破皮或者只是被推了一下,就夸张得大喊大叫,又是去医院照CT又是开一堆药。其实这样的过度反应对孩子没什么好处,孩子以后如果也这样处理和他人的冲突一定会吃大亏的。

7、总是讨好孩子、补偿孩子

一些妈妈因为自己童年经历过伤害,就觉得再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而过度保护。或者自己小时候因为穷而吃不饱、穿不暖、得不到心爱的玩具,等自己做父母了就加倍的补偿孩子,让孩子拼命吃、穿最好的、买成堆的玩具等。或者因各种原因而成为单亲家庭,就觉得非常对不起孩子,孩子缺少了父爱或母爱,所以就拼命对孩子好,以补偿那份缺失的爱。

8、总是替孩子做选择

奶奶觉得你冷就给加衣服、妈妈觉得你没吃饱就必须再吃几口,爸爸觉得这个好玩就必须玩这个。

9、总是给孩子特权

觉得孩子还小,就可以不遵守规则、享受特权。如在公共场所以孩子小伟借口插队、让别人特殊照顾等。

生活中溺爱孩子的行为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记住两个原则,就能很好地避免让我们的孩子沉溺在溺爱中。

1、帮助孩子发展未来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能力。

2、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能自己承担的责任决不代劳。

“寓教于乐”是易被孩子接受的学习方式


孩子长这么大,育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曾尝过,闭上眼睛一想,脑海里就如放电影般浮现出孩子成长经历中的一幕一幕。

记得彤彤不满一岁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听了一场经典教育的理念讲座,听完讲座,深受启发。从那以后,我试着让彤彤听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刚开始她还不会说话,也不懂得自己选择,让她听什么她就吸收什么,《三字经》、《老子》、《论语》等经典作品都听过,对她语言功能的开发起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彤彤慢慢长大后,她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就不再喜欢听了,现在很难让她静下心来听这些东西。

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拿着彤彤喜欢的玩具大耳朵兔兔摆弄着玩,彤彤看见后,跑过来跟我抢,我拽着大耳朵兔兔的两只耳朵,彤彤拽着大耳朵兔兔的两只脚

,我们爷俩我拽过来她拽过去,一来一往,本来彤彤过来是抢玩具的,结果把彤彤逗得前仰后合。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心想:“何不趁机教她学点东西呢。”我和她抢拽大耳朵兔兔的同时,首先从哼唱儿歌《拔萝卜》开始,接着给她背《三字经》、《论语》,我唱她也和我一起唱,我跳她也和我一起跳,我们爷俩玩的不亦乐乎。我和彤彤就这样玩了一晚上。彤彤不但玩的很高兴,不经意间还学会了长大后不再想听的《三字经》和《论语》里面的很多内容。

看来,“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学习方式,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你中枪了没


要温柔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仔细看看,并自我检讨下,有没犯以下的的溺爱症?

01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02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03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04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05

央求祷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孩子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06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07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08

剥夺独立

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09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滚地板、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家长庇护得了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

如何才能做到不娇惯不溺爱孩子?

丨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丨苦,就让孩子吃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假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适量的干一些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丨坚持吧,所有成功都与咬牙坚持有关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的。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他们只有坏处,以上十大溺爱方式你中枪了吗?如果有,请立马改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喜欢《孩子接受溺爱方式教育的五个信号》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教育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个都娇生惯养的,自理能力是越来越差,小班的孩子更不用说了。在相处的日子中,我发现班内的孩子虽然在老师、阿姨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学会穿鞋子了,但左右...
    2021-02-22 阅读全文
  • 孩子最易接受的3种教育方式 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
    2021-03-15 阅读全文
  • 孩子乐于接受的说话方式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
    2021-12-25 阅读全文
  • 7种溺爱孩子的表现方式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
    2021-07-15 阅读全文
  • 避免以下9种溺爱孩子的方式 自我们这一代因为早期从父母那里获得爱要么太少、要么被爱伤得不浅。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都憧憬着:一定要好好地爱我的孩子,绝不伤害ta。 我们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最贵的衣服,想尽各种办法海淘或代购奶粉辅...
    2021-07-17 阅读全文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个都娇生惯养的,自理能力是越来越差,小班的孩子更不用说了。在相处的日子中,我发现班内的孩子虽然在老师、阿姨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学会穿鞋子了,但左右...

2021-02-22 阅读全文

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

2021-03-15 阅读全文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

2021-12-25 阅读全文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

2021-07-15 阅读全文

自我们这一代因为早期从父母那里获得爱要么太少、要么被爱伤得不浅。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都憧憬着:一定要好好地爱我的孩子,绝不伤害ta。 我们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最贵的衣服,想尽各种办法海淘或代购奶粉辅...

2021-07-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