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1-07-10 孩子教育问题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把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分为三大模块,活动、吃饭、午休,那其中吃饭难就是一个普遍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吃饭难的表现:
晨俊是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人孩子,挑食现象很明显,每次只要饭菜一端到面前,他就会主动跟老师说“我不吃这个……”老师会说“宝贝,不吃菜菜长不大不哦!”有时候他便会勉强吃一些,但有些时候菜试图让他吃一点时,他会说“不吃……会呕……”而事实上确实如此。
锐锐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孩子,本来他应该和同班的孩子一样平等的学习,平等的吃饭,但是由于他奶奶是厨房做饭的阿姨,对自己的宝贝孙子有特殊的照顾,给他拿了一个更大(比同班孩子的大一倍)的碗,每餐都是满满的一碗,但是情况和奶奶的初衷相反,锐锐每次看到自己碗里的饭都会抱怨一番“我怎么这么倒霉!”等别的孩子都吃完了,他还是满满的,没动几口。但是假如老师事先给他设定目标,比如和某某某比赛,或者吃几口就可以不吃了,他会很快达到目标。
海燕是个年龄偏大的孩子,但是她每次都是最后几个吃完饭的,几乎每天都要老师喂饭,也就是说,她能自己吃饭但是吃的特别慢,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因为家长忙,很少让它自己吃饭,为了节约时间都是家长代劳。
……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首先挑食问题,个人认为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就算是成人也会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我们有选择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权利,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食欲,对他们认知不深的事物可以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你可以说“哇!这个菜菜好好吃呀!吃这个对身体好哦!”孩子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起码你的话他们都愿意尝试。接着是吃饭的情绪很重要,上文提到的锐锐,看到自己一大碗饭就没胃口,“唉!我为什么就要吃这么多饭,被人这么少,会撑坏的……烦死了!”带着这样的情绪怎么可能开开心心的吃完饭呢?当然还有给孩子适当的饭量,超量了肯定吃不完,还有负担。再一个吃饭慢的问题,那就要分两点来看喽!一是口腔发育未完善,口腔肌肉无力,自然就慢一些。第二点是家长的问题了,为了节省时间或是溺爱孩子,餐餐喂饭,导致孩子失去了独立进食的权利,一直都是忙喂饭的孩子,突然来到幼儿园要自己独立吃饭,肯定就会比其他孩子慢一些了。
世界上最勇敢的爱就是让对方独立,要清楚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则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的能力。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师教育随笔: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导读: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幼小的包办,到现在的依恋,才使孩子丢失自理的能力,因此家长应放弃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使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
陈宇骞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小男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也不太爱讲话。我刚到他们班时,也不觉得他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但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吃饭不是很好,每到吃饭时,小朋友都能大口大口地把饭和菜都吃下去,只有陈宇骞小朋友总是挑一点点菜,吃半小勺饭,还时不时地看看别人,舔舔勺子,要不然就是看着一个地方发呆。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吃饭时,他也不理老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菜里面有很多很多营养,只有吃下去,身体才会健康,否则会生病的。但是,这些话用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也就不管用了。
我和主班老师决定用鼓励的方式激励他多吃饭。我和他说只要你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能大口大口的吃,而且在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挑食,把碗里的饭和菜都能吃干净,桌子和地上不掉饭菜。我就会奖励你一颗小星星,如果凑够了十颗小星星,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换一个礼物。刚开始这种方法对他很有效,几乎每天他都能按时按量的吃完,而且桌子和地上也都很干净。但是这个方法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到了第二个星期又和以前一样了。这让我很苦恼,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帮他了。
后来我和班长研究了一下,决定和他的妈妈说一下他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他妈妈告诉我们,陈宇骞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爱吃菜,还要用家里人喂他,从来都不会自己动手吃。我们就和他妈妈进行了沟通,告诉他平时在家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还要让他把饭和菜都吃下去,不要太依着他,否则就会害了他。经过我和他妈妈的努力,陈宇骞爱发呆和挑食的坏习惯已经慢慢的改正了。这让我们很高兴。这样使陈宇骞的健康有了保证。妈妈和我们都放心了!
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幼小的包办,到现在的依恋,才使孩子丢失自理的能力,因此家长应放弃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使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社会区,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厨师,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厨师,我从没当过厨师!”原来是洋洋和凡凡为了当厨师争得面红耳赤。只见张嘉豪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当服务员的欣欣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洋洋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厨师,明天我再来当厨师,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区域活动时,有几名孩子选择了美工区的折纸活动,很有兴趣地折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嘉瑞跑来了,他拉着我的手,要我帮帮忙。我抬头一看,只见嘉瑞折的小飞机“飞”到了吊扇上面。我和他一起来到吊扇下面,故意大声说:“呀!小飞机飞到上面了,怎么让它飞下来呢?”我知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总是习惯找老师帮助解决。其实,他们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现在就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在我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下,周围的小朋友一下子聚拢过来了。
思雨抢着说:“先搬张桌子,再放把椅子,像阿姨擦吊扇那样,就可以拿到飞机了。”
荣俊摇摇头说:“这个办法虽然能拿到飞机,但是吊扇那么高,我们又踩桌子和椅子,多危险呀!”
我点点头说:“说得有道理,那怎么办呢?”
只听小豪兴奋地说:“我有主意啦!拿一根长棍子来,把飞机挑下来不就行了吗?”
小林说:“我们到哪儿找到这么长的棍子呀?”
“还有别的办法吗?”我把鼓励的目光对准了平时爱出点子的吕佳辰。她拍拍脑门大声说:“我用沙袋把它打下来,行吗?”
小豪说:“这个办法不太好,如果沙袋投不准,落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就不好啦!”
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
只见一直不出声的甜甜眼睛一亮,大声说:“我有办法,咱们打开电扇,电扇一转‘小飞机’就飞下来了。”全班的小朋友一下子都拍起了小手。于是,我打开电扇,没转几圈,飞机就“飞”下来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孩子们学习的机会,老师要抓住这些教育时机,适时地给予引导,使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育随笔: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
“李**,这个要这样放,你看这样不会掉。雷**,你帮我去拿个大的积木过来。”教室里回荡着王**响亮的声音,看过去的时候雷**在搬运积木,余**站着李**坐着,都看着王**在搭积木。王**还边搭边给他们安排着事情。“余**你去帮我们把积木都拿过来,你是男孩子要多帮忙。雷**你来造驾驶室。李**你帮我把这个板扶住了,别让她掉下来哦。”没想到这三个小伙伴没有一个有异议都按照王**说的去做了。王**搭好机身后站到了上面好像不是很满意,又开始一个个的搬开又从新开始建造。雷**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完成着自己的任务,搬来一块块的大积木,然后用条形积木来固定大积木。李**也乖乖的在一边根据着要求做事,两只手扶着一块板一动不动。余**呢?他就没有像女孩子那么的安于被分配了。余**在雷**搭的驾驶室里开始拨动着操作杆开起了飞机。雷**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把操作杆扶住了,无奈余**只好离开了驾驶室,老老实实的帮助女孩子进行搬运工作。最后的成果还是非常可喜的一架帅气的飞机诞生了。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能在学习什么?
每个小朋友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善于领导分配任务,有的有良好的服从、遵守纪律。这都是孩子身上的优点,把不同性格的孩子放在一起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不也是一个很好的呈现嘛。
下阶段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让孩子自己在游戏中产生摩擦、矛盾,自己在游戏中进行解决,孩子们之间没有什么是游戏解决不了的问题。玩着玩着就吵了,玩着玩着就好了,玩着玩着就笑了,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老师是小朋友们心目中神圣而伟大的形象,在班级小朋友都喜欢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他们每次进了语言区,都能听到有小朋友在互相争论,我是陈老师,你们来做小朋友,他们在区里面扮演的时候特别像一个老师,还会学老师表扬小朋友。
昨天区域活动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些小朋友走进了语言区,突然区里传来了争吵声:“我先拿的字卡我来做老师的”。另外一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也拉着字卡说:“是我先拿到的,我想做老师。”我随声望去,只见誉馨和小雅在争夺字卡扮演老师的角色。
誉馨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抓着字卡,小雅也一样不放手。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谁都不让谁。
“有意思,我要看看他们怎样来解决问题。”于是,我站在一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争吵还在升级,誉馨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小雅的脸涨的红红的,两人就像好斗的小公鸡,互不相让。这时,语言区的其他小朋友着急了说:“你们别抢了,在不玩,很快就收玩具了,要不我们想个办法吧。”她们两个听到以后好像遇到了“救星”一样。望着其他小朋友。突然柯蓝说:“要不你们两个猜拳吧,谁赢了谁就先做老师”。两人想了想,同意了。
经过猜拳后誉馨赢了,小雅输了,只好让誉馨做这次的老师了。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我暗暗的高兴,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解决问题了。活动结束后我把这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让小朋友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都说出了不同的方法。
因此,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多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吃饭问题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幼儿最大的问题在吃东西上,每天吃点心、吃水果、吃饭都有幼儿不好好吃饭,吃东西的速度也慢。有的幼儿在吃东西前已经有了排斥的情绪,跑来告诉老师:我不要吃这个;有的幼儿在吃东西的过程中将自己碗里的东西放到其他幼儿的碗里、倒到桌子底下、坐等老师来喂……大部分家长在入园初期也最担心幼儿在园吃不饱,也有部分家长反应孩子一回到家就大吃特吃,可能在园时间没吃饱。
针对幼儿的吃饭问题,我们老师先给幼儿讲道理,多吃饭才能长高长大;也采用过一些措施,让先吃完的孩子先选择区域进行游戏等等,但这些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家都有家长喂食的孩子,在幼儿园要自己吃东西了难免会不习惯,特别是十一长假回来之后,幼儿这种依赖大人喂饭的情绪愈演愈烈,甚至有幼儿在吃饭时哭着说:我不会自己吃。
周四午饭前,我选择了一个绘本,给幼儿讲述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片段,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都有个肚子火车站,里面有很多小精灵,他们的工作是把食物变成泥,没有食物掉下来他们就没办法工作,在肚子里睡着打起了呼噜,肚子就会有咕噜噜的响声……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中午吃饭时就有幼儿问我:老师,我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工作了吗?周四周五的吃饭情况稍有好转。希望周一回来后的你们能继续好好吃东西,我们一起加油!
如何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以后那样的欣然与满足,好像问题越多他们越高兴。一群几岁的孩子在院子里搭个城堡,不厌其烦地作计划,找纸板、木片、绳子、石块等,寻找任何可以完成他们的建筑奇想的材料。他们会忘记吃饭,不顾刮风下雨,即使盖成以后,得不到父母的赞扬,他们也全然不顾。实际上,解决盖城堡中遇到的困难,更让孩子们感到满意和兴奋,而城堡盖的好坏,却是无关紧要的。不少父母有一个误解,认为智商比情商更能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是培养孩子能力的第一位权威和老师。孩子看着父母平静地讨论问题,推理、权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与模仿。否则,如果父母失去理性,喜欢争吵,忧郁寡欢,优柔寡断,面对问题一圈不振,或幻想问题会自行解决,那么能希望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呢?
不少父母在单位、在工作中很能解决问题,但出于许多心理的因素,在家里便丢失了解决问题的技巧。人们对待点头之交或者陌生人往往是彬彬有礼;而对于自己的爱人或孩子却表现粗暴。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当父母作为家长承担起责任的时候,就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较为完美的形象。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你是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人,甚至比总统的权力还要大。所以,心理学家认为,作为父母有6项品质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1.有长远的眼光,有目标。2.有效地表达你作为家长的权威。
3.把家庭的目光和焦点永远放在目标上。
4.考虑他人的需要。
5.鼓励、支持进步。
6.盼望并取得成功。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来园时,喜欢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喜欢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间长了,孩子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明明小朋友一向都十分爱惜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幼儿园里,自己不玩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地把它放在玩具柜里,可是别人的玩具有时候也很好玩的,于是他就藏好自己的玩具,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拿回但他却还没有玩够,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再给我玩一会儿吧,不要这么小气,老师说有好玩的玩具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如果小朋友真的大方还好,要是碰上真的“小气”的,那就要发生纠纷了。我却装作没看见这一现象,我想尽量让小朋友通过的规则发挥作用,让孩子的行为得到自然的后果。后来,明明发现每次在争抢玩具时自己都是失败者,因为别的小朋友都会站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说:“明明是个小气鬼,我们不要跟他玩。”于是,每当他要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大家都会马上把玩具抢回去,抱在怀里,不肯给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到我这里来倾诉:“老师,他们不和我玩。“是吗?那为什么呢?”明明嘟着嘴巴:“我也不知道。”我假装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想个好办法,下次你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有用,不信你试试。”后来,明明在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会事先询问:“让我玩一会好吗?”碰到爽快的,就给了,碰到不爽快的或讲条件的“我们交换玩”,这时,他有时会犹豫,考虑半天,在玩别人的玩具时,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赶快又换了回来。渐渐的明明也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了。
在传统教育玩玩具的做法是:小朋友要学会谦让,老师往往回说“你们俩一起玩吧”或者“先让他玩,玩好了他会换给你的”。这些要求和劝告虽然常常能够奏效,但久而久之,活动室里发生了问题,就会找老师投诉,要求处理。其实,小朋友在交往中出现争执,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当时机不成熟,孩子没有内在迫切需要的时候,老师不出面。孩子自私,藏自己的玩具,“不合法”地玩别人的玩具,可让他满足一下自己一时的欲望,教师不必干预,也不指责,让他来尝尝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苦果,让孩子自己碰壁、自己回头。陈鹤琴说过:“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够想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想,要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认识他自己的行为同他自己经受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奉行“让孩子自己解决”的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