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矛盾 小感悟
发布时间:2021-06-19 小小班教育笔记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小故事教育随笔:小矛盾小感悟
在一日生活中,欢声笑语、哭喊打闹声总是时不时萦绕在我们耳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笑声、哭声,孩子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各种行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面对孩子们的不同行为,我也时常会有所疑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呢?
记得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曾是我们班出了名的“身体强壮”的顽皮鬼——熙熙,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他很多损人的行为经常会挨到批评。有一次他发现班中另外一个小朋友——轩轩,个子也长得高高的,很快就要超过他了,就因为这样,班级里熙熙和轩轩成为了两个“高个”,熙熙主动找轩轩一块玩,可是轩轩不太喜欢动,尤其不怎么喜欢和熙熙这样偏调皮的孩子玩。可是熙熙偏要和轩轩一起玩,轩轩不同意,就这样熙熙开始大打出手,开始动起手来……熙熙总是这样: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在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例,以及对其行为的解读,让我进一步对孩子的行为做了分析。熙熙的行为以及他和小朋友的行为,可以看出在社会性发展中,在与幼儿交往方面存在着攻击性行为。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幼儿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有明确的敌意,而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熙熙为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才做出了攻击性的行为。
二、幼儿的表现是什么?
熙熙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有点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比较少。总是试图用动手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效果不好。同时孩子的自身的特点看出,孩子的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在交往方面,他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另外孩子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过于高估。幼儿自身对于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三、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和伙伴的关系?
首先,要使幼儿了解受欢迎小朋友的性格特别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幼儿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非一日两日就能改善,在生活的点滴中,需要幼儿自身的努力和老师适时的提醒与帮助,以及家长的教育等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幼儿园里的小矛盾
教育随笔:幼儿园里的小矛盾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许多矛盾是由于孩子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引起的。倘若孩子缺乏必须的知识经验,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
这天早晨刚入园不久,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告状。“老师郭婉晴哭了!”“老师,是郑浩泽打她了。”“我亲眼看见了。”……郭婉晴在哭,郑浩泽也委屈的要掉眼泪。
郭婉晴与郑浩泽平日里是很要好的朋友,早上刚入园怎样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于是我让郑浩泽和郭婉晴讲一讲事情的起因。郭婉晴边抹眼泪边说:“郑浩泽打我。”郑浩泽分辨说:“没,我没打他。”看两个人的样貌,都不象说谎。到底谁错了呢?“我明白郑浩泽不是有心要打人的,郑浩泽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回事吗?”“我想跟他玩儿!”哦,原先是孩子想找朋友,由于表达的方式不恰当,而引起了小朋友之间的不愉快。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幼儿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或争执,我们应时常引导幼儿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冲突。
教育随笔:矛盾中产生的思考
前几天,小朋友们反映要要爱告状,我并没在意,我想小朋友这么小,他们之间有点矛盾告状很正常。这几天,我们三个老师都有同感,要要老爱告状,动不动就告状。哪个小朋友碰他了,谁又挤他了,又推他了,谁踩他脚了,谁对他吹气了,谁拿水彩笔了,问题很严重.要要告状的嗓门也比原来越大,好像吃了多大的亏一样。我把要要叫过来谈了一会:要要你为什么整天都在告状呢?要要理直气壮的说:他们老是欺负我!我又问:他们是怎么欺负你的?要要就没犯过错误吗?为什么你犯错时其他小朋友没有告你的状?请你好好想一想,是小朋友故意碰你、故意踩你的脚吗?那你欺负别人了吗?你碰过别人了吗?你碰了别人,他们是怎么做的?要要坏坏的一笑,低着头小声的说:是他们先碰我的。我耐心的说到:要要是个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小朋友也很喜欢你,你要学会原谅别人。要和小朋友们做好朋友,要互相帮助,相互谦让,这样你的好朋友会越来越多的。
通过要要小朋友告状这个事情,我认识到,老师要时刻观察孩子们的举动,发现有异常现象,及时调解,这样不仅帮小朋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及时调整小朋友们的不良心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用另一种心态来重新审视孩子的告状,能让老师了解到每一个角落里的情况,能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可以帮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说得更深一些,孩子的告状不正是说明他们具备了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吗?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发生一些冲突,小则拌嘴吵架,大则动手动脚。“自我为中心”是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幼儿在相处时经常会发生争吵和矛盾。由于孩子们的交往经验少,彼此又不愿意谦让,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小摩擦。以下是两位小朋友吃午饭时的场景观察记录:
今天早晨吃面条,小蕊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李佳仪搞的!”小蕊和佳仪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小朋友。“怎么回事啊?”我忙上前询问,只见两人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小蕊说让吴欣雅不要与佳仪做好朋友,佳仪一气之下去动了小蕊的勺子,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吃完早饭后,大家都把小椅子搬到教室两边坐着看书,他们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各自都有小群体。小蕊先吃完,搬小椅子坐在钢琴边上看书。佳仪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小蕊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小蕊看着佳仪,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佳仪就把椅子放在了附近,两人一起看书了。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从这一生活片段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真实想法。其实这个矛盾的起源就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佳仪想嬴得朋友的爱,欣雅就坐在佳仪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小蕊的话而生气,停不了小蕊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对付,于是就出现了一开始洒面条的场景。
孩子们的这一小段生活片段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们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都是了解事情,帮助幼儿分清是非,然后就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啊,通常老师们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佳仪的道歉是自发的,她想与小蕊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教育随笔: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在意其他的小朋友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和喜不喜欢和自己玩,特别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将近快要上小学读一年级了,他们懂得东西就越来越多了。在意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或者是同伴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和自己玩。和老师们喜不喜欢我。很容易就会被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情所感染到影响到整个人的情绪。开学了几个月就差不多每天都有听到孩子们吵架后就哭了起来。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候,很容易就发生一些矛盾,之后两人中就会有一人说我以后都不要和你玩不跟你做好朋友,还会说我还有叫其它的小朋友们也不要和你玩。这时候她们只是一时冲动说出来气对方的话,但是往往另一个人不是这么想的。就会觉得我以后都没有好朋友和我玩了,很不开心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哭了起来。当你过去问时,孩子们就说她不跟我玩。还要叫其它小朋友们不和我玩,这一刻我听到孩子这么说,了解了情况后,我瞬间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在这个幼师行业做了快两年。很少遇到这种孩子之间的矛盾问题。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站出来和孩子们耐心的讲解这问题处理好。跟孩子们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有什么事情要一起解决。而不是说不跟你玩是错的。两个人能成为好朋友是件多幸运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偶尔吵吵闹闹也是正常的等过了会就好啦。经过和孩子们沟通好后,孩子们的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孩子的一个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都得老师在生活中一点点的去教会她们该怎么去处理好面对。并不是说两个人一闹矛盾后就说不和你玩。是非常不对的一种处理方法。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是喜欢包办,孩子的依赖性及独立性及自理能力较差。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点小伤或者挂点小彩后,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有一天,我在组织孩子排队做操时,听到队伍后面传来争吵的声音,原来是高铭煜和逍遥发生了矛盾,我问她们原因,两个人同时对我说:“她挤我。”“是她先挤我的。”“她还推我了呢。”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抢着说着,我接着问:“为什么会挤到对方呢?你们有没有听到我整队的口令?我已经让大家保持半臂的距离。”这时两个人都不说话了,我又问:“你们两个人都动手推对方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两个人摇摇头说:“不能。”“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啊?”我问。这时两个人都表示不再这样做了,只是谁也没有向对方道歉。
做完早操之后,我看两个孩子都比较平静了,就和两个女孩儿说:“我们都是大二班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但是不能动手,动手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来帮忙,现在你们两个握握手,还有好朋友。”说完,两个人握握手,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李炑樊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教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的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幼儿园里的小矛盾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许多矛盾是由于孩子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引起的。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
今天早晨刚入园不久,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告状。“老师,赵子怡哭了!”“老师,是方成林打他了。”“我亲眼看见了。”……赵子怡在哭,方成林也委屈的要掉眼泪。
赵子怡与方成林平日里是很要好的朋友,早上刚入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我让方成林和赵子怡讲一讲事情的起因。赵子怡边抹眼泪边说:“方成林打我。”方成林分辨说:“没,我没打他。”看两个人的样子,都不象说谎。到底谁错了呢?“我知道方成林不是有心要打人的,方成林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我想跟他玩儿!”哦,原来是孩子想找朋友,由于表达的方式不恰当,而引起了小朋友之间的不愉快。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幼儿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或争执,我们应时常引导幼儿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冲突。
教育随笔:点名新感悟
早操活动结束了,小朋友象往常一样依旧很兴奋的说着话,在等着我叫“请坐好,老师要点名了”。今天我不想叫,用眼看看他们,孩子们让我看的莫名其妙,一个个安静下来望着我。我忽然灵机一动,能不能换种方法来点名呢,于是试探着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要用眼睛来点名”,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疑惑又好奇,仿佛在问眼睛怎么会点名呀?我笑着对他们说:“老师用眼睛看着你,对你咪咪笑,就是在点你的名了,那你也对我笑一笑。就是在说到,这样好吗?”大家都高兴地回答“好”。
我看着晨曦微笑,他对我笑笑;我看着雨萌笑笑,她也甜甜地笑笑;我看着兴宇笑笑,他咧着嘴对我笑笑……我说小朋友笑起来真好看,老师最喜欢爱笑的小朋友了,他们听了笑的更开心。没想到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语言让孩子改变不小,以后每天早上来孩子们都会笑盈盈地对大家打招呼,小脸经常挂着微笑。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例行环节,若加以精心组织,可发挥不小的教育作用,传统的点名方式往往只起到统计幼儿人数的作用,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应立足于幼儿的角度出发,善于变化形式,抓住教育时机,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
教育随笔:圣诞节日教育感悟
教育随笔:圣诞节日教育感悟
十二月中旬以后,幼儿园从教室到走廊大厅,开始布置圣诞节日环境了。首先,幼儿园采购了一些圣诞挂饰。教师布置好后,孩子们便被吸引住了。一个个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这是什么呀?”“为什么要挂这个?”等等一系列问题,立刻成为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圣诞新环境时,幼儿显得非常兴奋。当谈论到圣诞老人时,纪宇轩兴奋地告诉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是住在北极的。然后张雅娴接着又说,圣诞节放个袜子可以有礼物的,圣诞老人发礼物的……就这样有关圣诞节的话题成为了当下孩子们最关注的。于是,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关圣诞节的节日教育活动。根据幼儿日常最常问的问题以及孩子最关注的圣诞老人话题,教师收集相关节日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幼儿梳理了有关圣诞节的经验。孩子们通过直观图片的展示,了解到圣诞老人是位留有白胡子的老爷爷,身穿一身红色衣服,还戴了一顶红帽子等。接着在圣诞节前夕,我们小二班邀请幼儿家长来园,共同庆祝圣诞节活动。亲子活动当天,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参与亲子制作圣诞树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圣诞树打扮的非常漂亮。而当教师扮演的圣诞老人来给小朋友发礼物时,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圣诞老人”,激动地拿着礼物,兴奋不已。
通过大半个月的前期准备,有关圣诞节的节日教育圆满结束了。孩子们对此久久不能忘怀,虽然已过完圣诞节,但仍有孩子会说:“老师,表现不好圣诞老人就不会发礼物了。”回想本次节日教育开展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点关键措施:
(一)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引发幼儿的关注。通过教师布置的圣诞节日环境,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有突显节日特色的意义。幼儿立即被圣诞环境中的圣诞老人头像及各种美丽雪花饰品吸引,对圣诞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需求。
(二)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满足幼儿认知需求。教师在幼儿关注的基础上,有目的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圣诞老人和圣诞节的一些活动。同时,幼儿在此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谈论和表达,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亲子制作活动,收获快乐节日体验。结合圣诞节日开展的亲子制作,进一步加强亲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和表达,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节日的快乐体验。
我想正是因为以上的关键措施,才让孩子们认识了圣诞节并爱上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