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育随笔-集中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19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小班小班幼儿教育随笔-集中教育活动
本次的集中教育活动我是围绕预设的目标:一是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苹果和梨的名称、外形特征及颜色;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开展的。
一、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借助两种颜色的水果图卡让幼儿玩“摘果子”,然后把手中的图卡贴到在班级的墙壁上相对应的苹果树和梨树上的游戏,巩固幼儿对黄色和红色的认识与颜色的分类。这时,孩子的个体差异便被显露出来,有的幼儿能够把采摘到的水果送回贴到各自的果树妈妈身上,有的幼儿摘到了图卡却不懂得贴在相应的果树妈妈身上。我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使幼儿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YJs21.cOM
二、在“认识水果”主题活动的预设中,我以为认识苹果和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幼儿把形状说成颜色,他们有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有的则跟着前面的孩子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我根据小班幼儿具有直观形象的年龄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游戏“摘果子”,帮助幼儿认识红、黄两种颜色。其次出示苹果和梨两个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水果的颜色、名称和外形特征。最后让幼儿品尝苹果和梨,感受两种水果的味道。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都能够说出苹果形状圆圆的,梨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大大的。苹果是红色的,梨是黄色的。
三、活动结束了,幼儿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活动中,孩子的愉悦情感得到了满足,多数孩子能说出两种水果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但给予我思考的却还有:
1、小班孩子对普通话还不是很敏感,因此需要给予孩子普通话语言环境的熏染。因为普通话与家乡方言之间的转换总会浪费老师课堂上较多的时间。
2、在活动中教师的组织语言和评价语言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推敲,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机智自如地应对。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小班幼儿教育教学随笔
小班幼儿教育教学随笔
1、探索求知
我们将大自然和幼儿周围的环境作为幼儿的课堂。让幼儿到大自然去探索。如:到社区拣落叶,参观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喂养小动物等。在主题“各种各样的汽车”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与小伙伴们交流着。这些教学方式比座在教室里看图片、讲解要形象得多。也体现了教学、游戏一体化的的精神。为了培养幼儿有顺序的观察,我们带领幼儿到饲养角喂养小动物,为喂养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幼儿探索在前,很多幼儿掌握了观察的顺序。在认识方位词上、下、前、后、中方面,教师设计了游戏情景,把小动物分别藏在桌子、椅子等地方,用游戏的口吻说:“快帮小动物找家”,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方位词。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对幼儿提出的为什麽等问题教师首先给予肯定,鼓励幼儿一起寻找答案,知道通过看书、操作、查资料等形式寻找答案。
2、体验表达
本学期在体验表达中,我们针对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在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的快乐。结合我班专题研究,本学期我们注重了对幼儿拼插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支持保护幼儿的奇思异想,如:在搭建楼房的活动中,首先,幼儿们通过讨论讲解了自己见过的楼房,然后幼儿们开始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们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主要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请幼儿示范讲述、演示,搭建出了四四方方的楼房,然而在此基础上,又给幼儿提供了图片,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然后幼儿们又搭建出了菱形的楼房,不对称的楼房,然而有些楼房时不稳固的,教师又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让楼房变得牢固,在反复推敲、试验的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形状各异,且稳固的楼房。同时在搭建的过程中,教师支持、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及做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而且家园同步施教,当我们在进行一个主题时,让家长了解,也请家长帮助我们丰富幼儿有关此方面的知识,并规范的建立了资料夹,在9——12月份对课题进行了前测、中测,制定了柱形图,柄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寻找努力的方向。而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培养了幼儿能大胆表现自己的素质,在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幼儿们能分清自己的角色,记住对白,大胆表现自己所理解的角色,比如:在老公公出场时,幼儿是驼背漫步走出来,说话时是慢慢的,非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老公公的行为举止,并且教师为幼儿的表演提供的道具,对于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鼓励其参与到活动中,并用激励机制的方法给与肯定、支持,使幼儿对表演游戏产生兴趣、积极性高。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户外体育锻炼兴趣,利用废旧资源,为幼儿制作了有趣的户外活动玩具。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自制的活动器械,高兴的跳啊、蹦啊,走到广场上,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玩出不同形式的花样,一会儿打保龄球、一会儿跳房子……。看着孩子们玩得开心、投入,我有使不完的劲。
在全园开展废旧材料利用时,家长也为幼儿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充足的户外活动器械。我们幼儿园小六班的多功能沙包、尾巴、彩色飞碟、花毽子、旋转跳跳圈、彩虹伞、小高跷、足球、开心跳跳球、跳绳、纸球等,丰富的活动器械,都是家长抽时间,用他们勤劳的手为我们制作的,大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这些自制户外玩具得到充分的利用,既节约了经费,又发挥了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身体动作,促使孩子身心更健康地得到发展。
普通话是小班孩子学习的重点
幼儿的小班语言学习需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园教师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孩子与主要照看人的交流是影响他们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在一日活动中,应尽量规范自己的语言,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方言重,为改变这一方面,我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我们小六班最近来了一名孩子,我用普通话与他交流,他总是说土话,吐字不清楚,后来改为,我说一句,他学一句,我说“鸡蛋”,她说“纸弹”,这可把我难坏了,我慢慢的发现,孩子的年龄小,发音吐字欠规范,于是,我每天都要画出各种鸡和蛋,与她交流,一个字都要说十几遍,渐渐的发音吐字比以前好多了,但还是欠规范。我注意培养幼儿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能力,发音规范、正确,只要坚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学会讲普通话。
中班教育随笔:小小运动会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今年的秋季运动会落下了帷幕!本次,我们中班举行了障碍接力赛、投球个人赛、接力跑三项活动!因为每项活动人数有限,我们经历了漫长的选拔赛,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园级大型活动!尽管最后还是有部分孩子没能参加比赛,但在选拔的过程中,他们也一定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在选拔举牌手时还发生了个小故事,至今仍在我心底荡漾,成了一个心结!我们选择了一个平时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并没有很多表现机会的孩子,做了举牌手,希望均衡每个孩子的表现机会!但是,没有过多久,童童就上来凑在我耳边说:老师,我很想举牌子!(童童是个表现欲很强的孩子,各方面表现也不错,平时参赛表现的机会较多)。我当时顿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应了她?----不行,机会应该均衡给每个孩子。拒绝她?----又怕伤了她的自尊心。思考片刻之后,我想适当地否定她也是必要的,这是一个培养她的受挫折能力的好机会。委婉地拒绝,将受挫指数降到最低是关键!于是,我将她搂进怀里说:童童要参加接力赛,每个人只能参加一样呢!她低着头想了很久无奈地说:那好吧!可是归队没多久,她又过来了:老师,我真的很想举牌子。她一脸地真诚,我都无法拒绝!正好,这时候举牌手去广播操演出了,就把机会给了她!因为当时场面比较混乱,我也无暇顾及。等我回来,她已经不再举牌了,听阿姨回顾说,她说举牌太累了就回去了!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可我内心一直打着结。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如何处理?满足或者拒绝,若拒绝怎样把对她的伤害降到最低,让她心服口服??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
当我们成为一名幼儿老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怎么样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篇一)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晨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观察中,晨晨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
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晨晨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晨晨,跑我们这里抢东西”“老师,他挤我们”“老师……”。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和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篇二)
大班的孩子中午睡觉时总是不能很快入睡,而睡觉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否则一些孩子更不容易睡着。
刚来到大x班,中午压床环节一向牵动着我的心,刚开始能安然入睡的孩子也就50%吧,还有一部分孩子睡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找寻原因后,我不停地轻手轻脚地走在寝室的过道里,一个一个地给孩子们盖被,拍打着哄孩子们入睡,慢慢的,中午入睡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但是,我的目标是百分之百的人务必都得睡午觉。为此,我将在刊物上看到的“睡觉能够使人变聪明”的办法来教育幼儿,听了这些,孩子们都愿意自我变得越来越聪明,于是主动睡觉的孩子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有些幼儿临上床睡觉之前还会在一齐商量“我们这天早点睡着,这样下午我们就聪明了”;
入睡状况好转后,又出现一个问题,由于睡到必须的时光,总会有小朋友起来上厕所,这个时候有的小朋友会向老师报告“老师,我要尿尿”,可能孩子们意识不到他的声音很大,为了不吵到别的还在睡觉的孩子,我会给他示意小声说的动作,然后让他去;由于我们班离厕所的距离比较远,从厕所回来的路上,会听见“跑步”的声音,相对于如此安静的环境,这“跑”起来的声音显然太嘈杂了,我担心口头教育影响睡着的孩子,就做小花猫“轻手轻脚”的动作来提醒幼儿,令我惊喜的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异常的好。下一个去尿尿的孩子也明白了要轻手轻脚。
然后在起床前,我会和幼儿一齐讨论这个“轻”的话题,为什么要“轻”?怎样"轻"?谈到这些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孩子们总是显得很认真。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我要谨言慎行,“身教重于言教”,用我的良好的举止,温和的口气来影响孩子,将孩子那份完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我明白,孩子身上需要承载这个世界上的完美与感动。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篇三)
怎样表达能使听者感到高兴,怎样说话能使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乐意和你交往。除了说话,我们还有很多方式。主题活动“我对你说”就是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用各种方式表达,下面我就说说在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的反思。
说说教材
“问答歌”是一个歌唱活动,它以非常独特的形式“一问一答”进行演示。歌曲中的歌词都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而该小动物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的耳朵长”小朋友对于这样轻松的方式非常的喜爱,而小朋友也学的很高兴、开心。即学会了歌曲,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说准备
由于歌曲非常的简单,我就匆匆的在网上下载了几只特征很明显的动物(袋鼠、小鸭、孔雀等等)供幼儿在创编中使用,由于幼儿了解了图片,对于创编非常的干兴趣,而且都创编的非常好,很激动,一直要编,我在想,以后无论什么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
说说教法
本堂课,我采用了简单教学、集体演唱以及幼儿创编等几个方法。孩子们很喜欢问答句,于是就采用了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简单的说就是无论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幼儿都表现出了对该活动的`极大热忱,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说说感悟
音乐这是我一直不敢涉足的领域,自生的能力阻碍了我对它的热情,一直不敢碰,就是碰了也是硬着头皮上,此次的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只要对自己又信心,勇于尝试,相信一定会行的,希望就在前方!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育随笔(篇四)
午睡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活动环节。最近一段时光午睡上床前的几分钟总是让我感到十分地头疼,孩子们这边嘻嘻哈哈,那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总是帮着这个,提醒那个,但还是有几个磨磨蹭蹭的孩子还在挤眉弄眼。但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长期这样可不行,我该怎样做呢?
前周我们班提议孩子从家里拿一本书来幼儿园,供孩子们在课余时光自由阅读,孩子们很喜欢看书,几个爱听故事的孩子常常会缠着老师给他们讲他们带来的图书上方的故事,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发,何不在每一天的午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稳定情绪的过程,这样孩子们午睡前的一些兴奋情绪会得到控制。因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受大脑皮质的指挥,如果孩子的兴奋情绪得到了大脑皮质有效地抑制,孩子们午睡时就不会再那么吵闹了。
这天,午睡时光又到了,我请孩子们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后立刻上床,安静做好老师将给你们将故事,诶,别说,孩子们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了,上床的动作比平时的要快很多,几个常要磨蹭的孩子也很快到床上躺好了,安静地等着老师讲故事,于是我就给他们讲故事,十几分钟后,孩子们渐渐进入梦乡,一切都是那么寂静。
中班幼儿养成教育随笔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会写数字、背唐诗、识字等学习书面上的知识。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我们班孩子进入中班后,我发现有三种状况:有些孩子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物品也整理得井井有条,还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只需要老师稍微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孩子,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不守规则、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状况比较明显,有的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状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如:见面有礼貌地问好,饭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让幼儿明白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正面鼓励,耐心引导。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班级有些幼儿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课发现一个小朋友很自觉地坐好了听课,我立刻表扬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学习,那天上课大部分孩子都十分认真,用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
还有就是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比如有的幼儿没有礼貌,有的午睡习惯不好等等,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我们要指出具体问题,比如:指出动作慢的问题,可以说:你衣服叠得真整齐,如果速度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以上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正确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实效。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幼儿园教育随笔集
一、一日活动中的随机而“变”
一次活动时,我让子羽走过来,可他说:“你的声音像大灰狼,我不敢。”我听了,就换一种口吻说:“我是可爱的小兔子,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他果然三步两跳地跑了过来。
这件事,给我一点启示,过去我在不经意中对幼儿的态度有点强制性,如一个孩子摔倒到了,哭了起来,我会说:“不要哭,爱哭就不勇敢了。”孩子虽然不哭了,但他的情绪总是闷闷不乐。
这以后,我常常随机地让自己扮成各种角色。如果发生摔倒的事情,我就会说:“我是最好的医生
,让我看看你摔伤了没有?”检查一番后,我又说:“还疼吗,以后走路可要小心。”就这么几句话,说的幼儿带泪花的脸上又绽开了笑容。进餐时,我先看看吃什么,如果是萝卜,我就说:“小兔子们,今天吃的萝卜很有营养价值,好香呀,你们想不想吃?”这样,每天菜谱不一样,我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就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食欲,又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动物吃什么东西。
尝试了一段时间,不少家长反映说:“我们家的孩子最乐意吃幼儿园的的饭菜了。”“孩子回到家里,一会儿演小动物,一会儿演魔术师,演的还挺像。”我则认为,这种随机应“变”的做法,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知识,懂得道理,也能使我的工作倍感轻松,我常常喜欢使用它。
二、小小书包自己背
又到离园时间了,孩子们一个个拖着书包让我帮忙背上,由于延误了离园的时间,其它班级常常等不及。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我常常不自觉地代替孩子们做了,殊不知,这样反而剥夺了孩子们学习、锻炼的机会,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我要想个办法,让孩子自己学会整理书包,自己会背书包。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小小书包自己背”的活动,一段时间下来,大多数孩子学会了背书包。
三、不要凭主观的判断去批评孩子
我班有个叫张静怡的小朋友,非常调皮,平时总有小朋友告她的状,为此我不知教育了她多少次,有一天,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看图书,开始时,她边看书边讲故事,和小朋友关系非常融洽。过了一会儿,她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他她要干什么。我刚想大声指责她,可转念一想,看看她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大声指责她,而是走到她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什么?”静怡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有胶带,我想粘好。”听了这话,我庆幸自己没有蛮干。如果我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她,务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老师你真偏心
紫瑞性格外向,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也特甜,很讨人喜欢,是我们大家的开心果。就连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
有一次,紫瑞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完玩具,没有收好就跑了,我把几个小朋友叫过来,刚想教育一番,璐丽撅着小嘴不服气的说:“老师,紫瑞也没有收玩具,你为什么不批评她?”一句话引起了共鸣,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就是,就是,老师真偏心、、、、、、”
我突然意识到,长时间以来,我总是在各项活动中给紫瑞开绿灯,这种偏爱,使她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持宠而娇”的心理,养成了骄傲自满,有时不遵守纪律的坏毛病。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师很偏心,认为老师只喜欢紫瑞不喜欢自己。可能无形中给大部分小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我这样做,既害了紫瑞,也伤了全班小朋友。于是,我向他们道歉,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
五、绳子画
户外活动时,我正带着孩子们学习跳绳。突然,李晓媛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李永康不好好跳绳,他又在捣乱了!”李永康是有点顽皮,平时总是状况不断,这一次不知又闹出什么新花样了。我快速走到李永康面前,只见他正趴在地上,手里摆弄着绳子,“李永康,幼儿会在老师的抚摸和询问中感到老师喜欢他,很亲切。因为我经常会问孩子吃过什么菜,也因此改变了许多孩子不爱吃蔬菜的习惯,家长有时会很高兴的反映孩子不挑食了。
十八、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解启瑞小朋友的淘气,全园是出了名的。户外活动时,他跑得满头大汗,还到处惹事生非,好多小朋友到我这里来告他的状。
我观察了一会儿,就走到解启瑞跟前,说:“启瑞,咱们来玩小马运粮的游戏吧。”“好”他高兴地答应了,开始他还是跑来跑去,我跟着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我说:“小马,你跑的太快了,粮食都撒到地上了,你说,怎样粮食就不撒了?”“跑得慢一点儿,粮食就不撒了”启瑞边说边慢了下来。
这样我和启瑞成了好朋友,每次游戏时,我都有意识的培养他的自控力。看着启瑞的进步,我想,教育孩子首先要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样才会得心应手。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文明礼貌教育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文明礼貌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那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呢?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古人曰: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词为文明礼貌语言的基准,在不同场合扩大孩子的文明礼貌用语的范围,让孩子能做到“三会”:即一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二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其二:就是要让幼儿学会礼貌动作,因为礼貌动作是在举止、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如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朋友或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人要用双手,进别人的房间或门要轻声敲门,与人交往不大喊大叫等,不打搅别人的学习、休息等。
其三,教育幼儿要有礼让精神,遇事要先想到别人,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饭时要先请客人、父母、或长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愿意与同伴分享;在车、船上知道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在公共场所遵守纪律,不插队、不抢先;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认错等。
幼儿园的大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园教师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在做接待工作:“小朋友早上好!”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让每位幼儿入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礼貌用语,这里每天传播着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还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并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礼貌热情,处处为幼儿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
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文明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随笔
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花伞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的小花伞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雷雨蓥,你这个伞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走到豆豆身边对她说。她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
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邵雨辰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拿走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当时我愣住了,看着何昊辰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小花伞,我自己用心能涂好,上面的图案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是呀,我们老师总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作品进行修改,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锦上添花,可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