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熟悉的儿歌,更易学》

发布时间:2021-06-17

教育随笔。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育随笔《熟悉的儿歌,更易学》》,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指南》语言领域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外婆,还是很陌生的,所以活动中,我花了一些时间,跟孩子们解释这个词语。这是一首幼儿比较熟悉的儿歌,所以在使用普通话版本学的时候,孩子们很快就会了,但是在引用方言版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开口尝试,这可能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我们和家长平时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本地方言都被遗忘了,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和孩子了解一下方言的文化。

针对我们小七班孩子的情况,我说话的速度放得慢了一点,这样大胆尝试七都方言的童谣。《摇啊摇》是一首七都童谣,内容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情趣,具有情趣。童谣中描述的外婆桥,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童谣中幼儿听懂“朵朵糕”“发火跳”的意思。运用图谱展示,很自然的解决了。还通过图谱使幼儿对童谣充满兴趣,便于幼儿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的有趣。《指南》中幼儿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而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能够达到目标的要求。

本次活动不足的地方是首先是小班幼儿,他们如果使用普通话版本学的话,孩子们很快就会了,但是今天我学得是七都方言版,很多孩子都不敢大胆的尝试,这可能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我们和家长平时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本地方言都被遗忘了,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和孩子多多了解方言的文化。

其次是在这次活动中,我说的话比较多,孩子们说的话比较的少。而我们通常学习儿歌还是以老师教的为主,这是语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后是用七都的发言来进行活动,有的时候,我用的是普通话,在念儿歌时,又要用七都方言。整个活动后,我觉得自己语言方面觉得很别扭。以后要进行改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绘画教学中的儿歌牵引


小班孩子处于涂鸦期,因此小班绘画教学应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为主要目的。如何激发兴趣呢?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儿歌牵引法非常适合小年龄幼儿的绘画教学。既使活动形式生活泼,又能突破教学目标,而且孩子喜欢。

抓住孩子们喜欢儿歌的特点。教学时我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或绘画技能、难点编成儿歌,加强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技能教学趣味化,孩子在游戏化的情景,趣味画的儿歌中,念一念、画一画,他们乐意尝试,喜欢绘画,攻克难点。如练习画圆圈《小鱼吹泡泡》时,我会说:“小线段,弯一弯,转一圈,两头快接住,成了好朋友,变成圆泡泡。”又如棉签画《一串红》中,用“小鞭炮”、“排排队”来形容一串红的外形特征,同时为解决花连着茎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形象生动的儿歌“小小棉签开火车,从车站往外开,嘟嘟嘟,到站停下来。”为了孩子掌握正确的棉签蘸颜料的方法,“小小棉签来喝水,喝饱边上停一停”简短的儿歌一下子帮助孩子学会了使用颜料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除了儿歌,一些简短的故事、谜语等也是绘画教学中的有效手段,我们老师不妨尝试一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儿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

中华民族的民间儿歌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人们在《诗经》里唱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时候,儿歌就翩然伴随而生。儿歌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幼儿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它对于扩大幼儿知识面、培养能力、熏陶情感、启迪美感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作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之一——儿歌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音乐表演的欢乐场面,也没有美术教学的操作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呢?这是值得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一、内容激趣

“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根本,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学习儿歌,应该从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儿歌人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以《金钩钩》为例,儿歌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生活中互相帮忙的情景,体现了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幼儿因有生活经验而学习兴趣倍增。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民间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

二、语言激趣

在儿歌教学中,欲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就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心理学博士郑淑杰在《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世界》一文中说道:“情感对幼儿的活动具有动力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带动幼儿进入儿歌世界。

11月随笔——儿歌之妙用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越来越多,因此,每天午睡穿脱衣服的过程便成了我们最忙碌的时刻,手里已经在不停的帮忙了,可是还有孩子在一边哭一边喊:“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这样没几天下来,我和小闻老师就有些支持不住了,决定开始有意识的教孩子们穿衣服,有些能力强的幼儿在几次的学习以后就已经掌握了穿衣服的本领,可是还有个别幼儿手把手的教就是不肯动一动,可急人了。

有天下午午睡起床,班里又出现了上面的镜头,灵机一动我拉起一件衣服一边示范一边说:“我是能干的小朋友,抓住衣领翻跟斗,左钻洞,右钻洞,整整齐齐不受冻。”我还没说完

,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我顺势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边念儿歌边学穿衣服,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跟上来了,我再“小红星”来打打气,就连我们最不愿意动手的松松小朋友也努力的把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看着孩子们那副认真的样子,最后我给每个孩子都奖励了一个光荣的“小红星”。

穿衣服,对大人来说事情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刚脱离家庭中“众星捧月”地位的孩子来说又是异常困难。灵活、有趣的儿歌不但教会了幼儿穿衣服的方法,而且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增添的无尽的乐趣,事半功倍。我想,以后只要我们勤动脑,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宝宝吃饭“七分饱”更易长高


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的身高所受遗传因素影响占到了70%-80%,另外20%-30%的后天因素是可以掌控的。父母只需注意喂养方式,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就能将孩子的身高潜力发挥到极致。

宝宝喂养七分饱最好

对于宝宝来说,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较为有限,其中消化系统更是如此。父母在给宝宝喂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特以“七分饱”最佳,这样既能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又不会吃得太饱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

否则,宝宝长期吃得过多,极易致脑疲劳,造成大脑早衰,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此外,吃得过饱还会造成肥胖症,从而严重影响骨骼生长,限制宝宝身高发育。

Tips:避免吃过量妙招

1、给宝宝的喂食量要少于你想象的量,如果孩子吃完不够的话,让他自己再向你要。

2、当宝宝开始不专心吃饭,或说“不要”的时候,应拿走食物,不要迫使孩子多吃。

3、让宝宝慢慢进食,这有助于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并可调节进食量。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选择合适的儿歌内容(庆祝六一的儿歌)


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是童谣,每个星期都会学一首新的儿歌。儿童节快要来了,这个星期我们学了一首关于庆祝六一的儿歌,学习前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孩子们都知道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我问儿童节是谁的节日,他们都回答我是宝宝们的节日,可见他们平时对儿童节也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接着我问:儿童节可以怎么样来庆祝呢?这回把他们问倒了一大片,只有一个孩子说:可以请爸爸妈妈送礼物给我,还可以带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其实是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

正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怎么样来庆祝儿童节,多以当我说有一首儿歌里说了可以怎么样来庆祝

,你们愿意听一听吗的时候,孩子们都很认真的看着我,仔细的听我念儿歌。孩子的好奇心非常的强烈,他们每个人对未知的领域独都渴望想去探索一下。听完一遍以后我再提问,有的孩子马上就能把问题的答案找到,但是有的孩子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主动邀请我再念一遍儿歌,念的过程中有孩子已经在跟着我一起念了。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学习了儿歌。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学的特别认真。但是只念一遍就能学会的孩子并不多,那怎么样才能让学会的孩子学的更好,没学会的孩子又不会觉得无聊呢?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念儿歌,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非常开心的学会了儿歌,还很主动的问我,能不能把儿歌的内容发到爸爸妈妈的手机上,我回家也想念。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与句子优美比较抽象的儿歌相比,孩子们对有内容的儿歌更感兴趣,我想这跟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他们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事物不适合他们,所以在以后选择儿歌内容的时候,应该要找一些有具体内容的,这样不仅学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还能增强孩子继续学习儿歌的兴趣,一举两得。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熟悉的儿歌,更易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绘画教学中的儿歌牵引 小班孩子处于涂鸦期,因此小班绘画教学应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为主要目的。如何激发兴趣呢?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儿歌牵引法非常适合小年龄幼儿的绘画教学。既使活动形式生活泼,又能突破教学目标,而且孩子喜欢。 抓...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搞定常规|8招具体做法+简单易学儿歌40首 开学初期,幼儿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往往听不见也记不住。此时,幼儿需要的是情绪的安抚和找到依赖感、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因此,建议老师们不要操之...
    2020-01-1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
    2021-04-30 阅读全文
  • 儿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中华民族的民间儿歌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人们在《诗经》里唱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时候,儿歌就翩然伴随而生。儿歌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幼儿构筑起一方...
    2021-09-03 阅读全文
  • 11月随笔——儿歌之妙用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越来越多,因此,每天午睡穿脱衣服的过程便成了我们最忙碌的时刻,手里已经在不停的帮忙了,可是还有孩子在一边哭一边喊:“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这样没几天下来,我和小闻老师...
    2021-01-20 阅读全文

小班孩子处于涂鸦期,因此小班绘画教学应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为主要目的。如何激发兴趣呢?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儿歌牵引法非常适合小年龄幼儿的绘画教学。既使活动形式生活泼,又能突破教学目标,而且孩子喜欢。 抓...

2021-05-04 阅读全文

开学初期,幼儿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往往听不见也记不住。此时,幼儿需要的是情绪的安抚和找到依赖感、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因此,建议老师们不要操之...

2020-01-13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

2021-04-30 阅读全文

-->中华民族的民间儿歌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人们在《诗经》里唱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时候,儿歌就翩然伴随而生。儿歌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幼儿构筑起一方...

2021-09-03 阅读全文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越来越多,因此,每天午睡穿脱衣服的过程便成了我们最忙碌的时刻,手里已经在不停的帮忙了,可是还有孩子在一边哭一边喊:“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这样没几天下来,我和小闻老师...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