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给孩子一次骄傲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1-06-15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教育随笔:给孩子一次骄傲的机会
我们班有好几个各方面发育都比较迟缓的孩子,高梓宸是这些孩子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我是在一次无意的问话中,发现高梓宸的问题的。课后,我问徐老师:“高梓宸怎么回事?和他说话怎么没反应?他是内向还是怎样?”这才得知,高梓宸的语言方面有些障碍,和同龄孩子相比,他是属于比较特别的。
他经常不说话,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总是要老师多次的提醒。此外,他总是喜欢去“攻击”别人,我总能听到坐在他周围的小朋友说:“老师,高梓宸打我的手”、“老师,高梓宸捏我的脸”、“老师,高梓宸要拉我的头发”……起初,我以为是孩子们间的嬉笑打闹,可是经过好几天的观察,发现他确实有这种坏毛病。我开始尝试用说教、批评、示范等方法,希望可以纠正他这些坏习惯。可是效果都不明显。我在想,就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吗?我一直都没有想到什么好方法,直到一次手工课后。
那次手工课是要把纸板上的图画都剪下来。我在教了几遍以后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剪。当时很多小朋友都在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会”我边观察边教,不经意看到高梓宸剪的却是最好的。我感到很高兴,我当即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了小红花。等到第二天来,我看见他把小花贴到红花角里自己的照片边上,原来他这么在意老师的表扬。我明白了那种肯定给了他自信。在以后的的手工课上,他不仅会自己做,还对需要他帮助的小朋友施以援手。现在的他,还在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我相信他可以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作为老师的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批评他们,更应该善于去发现他们的特别之处,给予帮助鼓励和赞扬,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如果你家的孩子正在小学初中或者高中,也面临着不爱学习、偏科、上课听不懂、问题越来越多,学习没办法,学的苦、学的累,成绩还提不高的苦恼……孩子四轮学习法,每天花5毛钱,就能够让孩子学习取得进步,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是一笔终生的投资,何乐而不为?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
教育随笔: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
我们班是新中班,所以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教育随笔: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由于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同时他们没有过过集体生活,也缺乏相应的规则意识,因此经常会看到个别幼儿上课突然就离开了座位,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孩子也在下面随意说话。
刚开始,面对这些乱说话的行为,老师有可能还会耐心的劝说孩子,给他们说道理,有问题要举手说。但时间一长,就慢慢的失去了耐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的反应就是“暴力镇压”。当然我也犯过这样的错,每当孩子上课说话时,我不管他说的是什么,直接来一句“小嘴巴闭闭牢”“一二三不说话”等,强行把孩子们想说的话堵回去了。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孩子天生不爱受约束,爱发言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而我们老师因为自己缺少更多的耐心,因为个别幼儿的乱说话,就否定了大部分幼儿的发言,阻止幼儿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不合适的。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说的确实是没有意义的话,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是这样。因此作为老师,我们看事情要从多方面考虑,不能一概而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孩子发言的时候不光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丰富了他的想象力,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而我们老师用这种不恰当的方式驳回他们的发言,这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非常不好。最严重的是,这样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阻碍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想象力的提升,时间长了,孩子慢慢的就会不爱发言,不愿发言,也不敢发言了。这也会导致孩子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匮乏,学习的积极性也慢慢下降。这样子的后果多严重,多可怕啊!
因此,当我们面对幼儿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因为我们不恰当的行为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细心。教师要学会倾听,给幼儿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自信的发言吧!同时,规则是重要的,需要不停地告诉孩子“有话举手说,老师能看见,会请你说的”“老师请一个坐的好的小朋友来说”。让孩子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不停地提醒,一件事可能需要说很多遍他们才能记住,多一些耐心。
教育随笔: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昨天还是花骨朵,今天早上却开成了一朵美丽的鲜花,孩子们围着刚刚盛开的鲜花,都高兴的赞美鲜花的美丽,还商量着怎样给花浇水。
下午上课前,园长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问我们谁把这朵花撕下来了?虽然园长在说这话的时候满含笑意,但也带着愤怒,我们几个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为别的,就为我们的教育没有达到目的。
这是我们幼儿园今年春天盛开的第一朵鲜花,难怪园长如此心疼,况且我园一直在搞文明礼仪活动,怎能容忍孩子们如此行为。我们几个“研究”了一下,这朵花刚撕下不久,也许是中午孩子们吃过午饭后,趁老师清扫卫生不注意时撕的。可是问过大班的孩子们,他们没有承认的。我想:大班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不可能这样做。我将视线转移到小班孩子的身上,这时,我忽然想到了“志欣”,会不会是他?他平时很调皮,而且刚才他还围着花恋恋不舍得回到教室。
于是我把他到跟前:“志欣,幼儿园里的花是你撕的吗?”志欣没有回答,我想十有八九是他干的,便厉声说:“是不是你撕的?”“不是我,我看到的时候它已经躺在花池外边了,是我把它送回家(花池)的”志欣解释说。“别人怎么没看到,就你看到了,做错了事还不承认。”志欣委屈地哭了。边哭边告诉我,这件事真的不是他干的,还说他们班浩浩也看见了。
第二天,为了证实孩子不是在撒谎,我去小班问过浩浩,证实了志欣确实没有撒谎,我还特地看了看“撕”下的花儿,有虫子咬过的痕迹,至此我终于明白,是我错怪了志欣。
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可是有时孩子们的诚实会因为我们的“神圣不可侵犯”而被蒙受“不白之冤”。我们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可是有时孩子的正确行为会让我们的“不注意”而被“视而不见”。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聪慧的头脑,还要具有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正确处理,更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教育随笔:把机会还给孩子
午餐时间到了,王老师把菜拿到教室,说今天我们吃虾,我和王老师一起分好了饭菜,这时王老师开始帮小朋友剥虾皮,我问她为什么要剥,那么多虾等老师都剥完饭菜都凉了。她说孩子们不会剥,我马上制止了王老师的做法,告诉她,把机会为什么不让小朋友自己试一下。
每次吃下的时候,有好多的小朋友都会说:“老师我不会剥”,我说现在老师教你,请你拿起虾,先把虾头摘掉,再把虾腿摘下来,最后把虾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现在就可以吃了,孩子们都忙着自己剥虾。
后来我将这件事情讲给家长听,家长的反应就是我家的孩子肯定不会剥,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现在的小朋友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办,孩子的动手机会少之又少,有些家长是怕孩子做不好,干脆就自己包办,孩子在家就是衣开伸手,饭来张口。
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个人做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好的,你不让孩子尝试去做的话,怎么知道孩子做得好不好,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培养,而做家长的应该创造机会给孩子去锻炼,千万别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只有把机会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育随笔:请给孩子“说谎”的机会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之前一直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开始会撒谎了?其实,撒谎是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那么,当我们发现孩子撒谎时,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比如说2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就会本能地害怕接下来面临的惩罚。
如果说孩子曾经有过做错事被批评、惩罚的经历,那么,孩子再犯错会自然想到之前的情景,为了不受罚就会用说谎来掩饰。
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他们的表现欲会增强,可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有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所以,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有可能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简单列举了两个孩子成长中的特点,希望父母可以多一些了解避免误会孩子。遇到孩子撒谎,可以尝试这样做:
1、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因为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2、大多数孩子是撒谎就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另外,有的家庭教育要求比较高,有时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感到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很失败,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尽力去做了,即使是错误和失败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3、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在公共场合或其他人面前训斥孩子,最好是在家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孩子聊聊。
4、可以有适当的惩罚措施,但是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来逃避,最好是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用要如何做来代替说谎。
5、不要给孩子扣“撒谎精”“小骗子”的帽子,如果平时总这样反复强调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的心里,以后孩子更不会说真话!”
6、父母要注意不要总是责备孩子撒谎这一点上,也要记得后续的引导,比如这个问题发生了我们要怎么处理?这样的做法胜过对孩子的一味指责。
教育随笔:留给孩子创编的机会
留给孩子创编的机会
音乐活动是幼儿十分喜爱的课程之一,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用美妙的歌声,以及欢快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音乐律动,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幼儿又怎样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每次我弹起琴来他们都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的,有时候一边唱歌,就会自己一边做动作。一次,我要上一节音乐课《健康歌》,这段音乐十分富有动感和激情,也是很多孩子熟能生想的。根据歌词,孩子们能很自然的联想到动作应该如何做。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我用引导的方法让幼儿根据歌曲中的歌词表现出来。如:一开始的“左脚预备,右脚预备,全身预备,一二三四”我让幼儿联想到我们平时做操时怎样做的,将律动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孩子就很快能记住了。之后“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也是让幼儿一句歌词的指示表演出来。
这样一节音乐活动幼儿就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已经顺利上完,孩子们更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认为应多给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来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这样便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在其他的方面也应如此。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这片想象的天空中插上美丽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不知道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会读懂。作为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来爱这些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读懂他们。
“老师,让我来分吧!”早点时间到了,我提着篮子匆匆走到孩子们中间,就听见涵涵小朋友在我背后轻声说,我扭头一看,他张着两个小手,抬头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几个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里,接到蛋糕,他马上“忙”起来了。
涵涵他确实算不上我们班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她的调皮好动爱哭也着实让我和其他老师“头疼”了一阵。慢慢的,我发现他不像很多调皮的孩子一样,“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学知识。他调皮好动,却也非常聪明好学,在老师讲故事、发书给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时,他都一改往常的调皮好动,静静的听着,认真的学着。不仅如此,当老师带小朋友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时,他就站在前面,面对大家,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当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他就站在门口,像老师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来,虽然这也时常让许多胆小的小朋友不敢进教室;当我们开始吃饭时,他就跑过来“忙前忙后”。
认识到这一点,我跟其他老师也不再认为他那是不听话,违反纪律了,而是时常满足他的“小虚荣心”。结果,他却明显比以前听话了。最让我意外感动的是,他的那一句“谢谢”。离园时间到了,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师,我鞋带开了。”徐世英在我旁边说。“那老师帮你系上”,我笑着说。我蹲下身,帮他系好鞋带,我刚要站起来离开,“谢谢”,他轻轻的抿着嘴说。我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个调皮好动却也聪明好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正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月,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进行了大量的记录。
一.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孩子刚刚脱离家庭,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对于老师、同伴都比较陌生,还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规范。有一些孩子平时是爷爷奶奶带的,平时都用土话交流。因此在语言课上经常出现半句普通话半句土话的回答,比如有这个一个问题:萝卜放在哪里?我班天宇小朋友就说,萝卜放在“铺让(床上)”。还有几个幼儿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在吃午饭的时候,屠昕瑞小朋友就经常会说一句:“老师我吃不饱。”然后我们就非常奇怪的走过去发现他碗里还有饭菜怎么会说吃不饱呢?问他还要添吗?他就摇摇头,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吃饱了不会表达这个意思。听了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例子在小班里举不胜举。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给予孩子及时的纠正,告诉他们正确的该怎么说,让他们理解话的意思。
二.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讲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听的,我们经常在上午第3个活动后、中午睡觉前和下午放学前给幼儿讲一两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听故事,然后我会以故事中的内容向孩子们提问,丰富词汇,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一天我给孩子们讲了《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会响的小路》,幼儿学说了故事中3种小动物走过小路发出的声音,分别为:“窸窣窸窣、踢踏踢踏、吱嘎吱嘎。”幼儿并用动作模仿着走路。在最后讨论时幼儿想象出其他许多小动物也来过小路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说的很棒,如:咔喳咔喳、叮咚叮咚的。小雨妈妈第二天还对我说,小雨回家也要在有落叶的路上走,说像小白兔一样的在金黄色小路上跳舞。看来上课真的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啊,对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三.在科学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的课堂上,我问孩子们:“橘子可以剥来吃,那吃完了瓤,橘子皮可以用来做什么啊?”陶缀马上举起小手说:“橘子皮晒干了可以泡茶喝;橘子皮还可以做药、可以制病,感冒咳嗽都可以吃。”像陶缀这样的小朋友还有很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语言表达很有条理,时常让老师感到惊喜。还有很多幼儿能从开始的2个字3个字的回答,现在能够用长句完整的连起来说了。如经常在看图讲故事中问幼儿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园时幼儿会说:“苹果。”现在幼儿能够说:“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幼儿已经慢慢学会用完整的话来回答问题了。三月过去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想,只要我们老师能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差异实施合理的教育,在活动中多给与孩子说话的机会,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培养,我们的孩子的语言将会有更大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