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娃娃家的一幕

发布时间:2021-06-10 幼儿园游戏娃娃家 幼儿园家教案例 我的一家说课稿幼儿园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圆玮说着,便伸手去接云公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云公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圆玮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云公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云公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圆玮。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圆玮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云公说完,将娃娃递给圆玮,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云公“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圆玮“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点评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2~3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娃娃家里的小衣服


为了引起幼儿学习系扣子的兴趣,我在“娃娃家”里增加了几件小衣服。于水娇、于水天两位小朋友发现了衣架上挂着的小衣服,高兴地说:“呀,娃娃的小衣服。”并马上跑过去拿起小衣服给娃娃穿了起来。她们给娃娃系扣子虽然看上去有些吃力,但神态是那样的认真。直到该睡觉的时候,才把小衣服从娃娃身上脱下来。临上床时还叮嘱了我一句:“李老师,明天我还要当妈妈,给娃娃穿衣服,好吗?”我使劲地点着头说:“行。”这件事使我认识到:玩具的投放一定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愿望。

点评

这是生活中发现,游戏中学习的实例。幼儿初到幼儿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不适应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入园情绪,教师把他们需要学习的生活技能变成游戏吸引他们,而不是代替或剥夺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尝试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自信。

案例:娃娃家区域活动反思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拿着饼干,正在喂娃娃吃。齐志锋说:“我去上班了,我不吃饭了。”朱沁雪说:“小娃娃饿了,你等会儿。”这时,我看到齐志锋抱着娃娃,朱沁雪把馄饨放在锅里,正在煤气上烧呢。郁晓和伍倩是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伍倩又是未上过托班的新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显然没有齐志锋和朱沁雪熟练,有时候显的手足无措,有时候又在拿着玩具乱敲。

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案例分析:娃娃家的争吵


情景再现:

某天中班游戏时间,我正和平常一样静静地旁观着,却看到珈珈从娃娃家跑了出来,见到我就一把抱住我说:“老师,我气死了。”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一边抱着她,一边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感觉你真的很伤心,你愿意和我说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吗?”珈珈把我抱得更紧了,哭得更伤心了,但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娃娃家的“妈妈”玮玮从娃娃家走了出来,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看着我们,显得有点担忧。我向玮玮招招手,她犹豫了一下走到我身边。我问:“玮玮,你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吗?”玮玮说:“珈珈是送奶员,她不停地往娃娃家送牛奶,我们都不要了,她还送,我们就把她送的牛奶扔掉了。”我问珈珈:“是这样吗?”珈珈撅着嘴点了点头。我又问玮玮:“你把你的想法告诉珈珈了吗?”玮玮大声说:“我说了,娃娃家的牛奶已经够了,太多了吃不完会坏的。可是她就是不听。"我又问珈珈:“是这样吗?”珈珈又点了点头。我问珈珈:“那你为什么还要送呢?”珈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轻轻地说:“我想和他们一起玩。”玮玮认真地说:“不行,娃娃家今天在办生日聚会,客人太多了。”说着就回娃娃家继续游戏了。

珈珈坐在我身边,显得有点难过,我认真地告诉珈珈:“你以后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要不然别人会误会你的,知道吗?”珈珈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这时她的样子显得平静多了。“那你还想去玩吗?”我试着鼓励她,可是她一脸茫然,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继续鼓励她:“你看看哪里还需要牛奶?”珈珈转了一圈回来,说:“蛋糕店要用牛奶做蛋糕的,我去试试。”珈珈走到“蛋糕店”,说:“我是送奶员,你们需要牛奶吗?"蛋糕店的“老板”高兴地说:“要的。”珈珈又成了快乐的送奶员,做着送奶的工作。没多久,连“蛋糕店”也不需要牛奶了,珈珈走来走去,东看看西看看.似乎在寻找新的机会。当她路过娃娃家时,她的目光被娃娃家热闹的气氛吸引住了。她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对“妈妈”玮玮说:“我也想参加生日聚会。”玮玮想了想,说:“你有礼物吗?”珈珈笑了,高兴地说:“我去买。”她很快跑到“小超市”买了礼物,跟娃娃家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了。

案例分析:

一、引导幼儿表达,让幼儿感知他人的存在

幼儿到了中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同伴交往中开始有了挫折感。这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别人的存在,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去与人沟通、协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中,我一直在问两个孩子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显然,玮玮已经学会表达了,可是珈珈还不会,所以矛盾出现了。“不能感知他人的存在,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导致这次冲突的关键。这种挫败体验促使珈珈在以后的交往中愿意去尝试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了。

二、耐心等待,给幼儿成长的空间

游戏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幼儿的许多社会学习都是在游戏中发生的。案例中,“送奶员”珈珈“想和娃娃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却不知道怎样加入游戏,所以想通过一次次送牛奶的方法来参与娃娃家的游戏。显然,这一做法并没有达到目的。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我不急着干预,而是耐心等待,给幼儿成长的空间。第一次尝试,珈珈选择了“蛋糕店”,当她鼓起勇气发起交往并获得了同伴的接纳时,她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提升了交往的技能。这一次的体验唤起了珈珈的自我满足感。第二次尝试,珈珈勇敢地走向了娃娃家,并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听到玮玮问“你有礼物吗”,珈珈马上理解了同伴的意图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达成了心愿。这次的成功体验对珈珈来说更有意义了,她真正体验到只有双方都乐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游戏才能快乐地进行下去。目睹这一过程,我更加确信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大量感性经验才是游戏的初衷,游戏中的学习是快乐而有效的。

三、隐性介入,让幼儿体验积极的情感。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教师适度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不干扰幼儿游戏,我选择了隐性介入的方式,疏导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始终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案例中,当珈珈从娃娃家哭着跑出来时,我用拥抱给了她支持。显然,珈珈也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爱和信任,她也大胆地用肢体语言给了我回应。负面情绪得以释放。

玮玮站在不远处看着我们,她的样子告诉我她很担忧,不知道我会不会批评她。这时,我向她招手以及耐心倾听,让玮玮不再害怕,大胆地说出心中的委曲.也使我了解了冲突发生的过程。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的支持作用之一,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变得自信,从而实现自我成长的。

相关推荐

  • 案例:小班案例娃娃家的秘密 案例记录: 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圈和皮球,有几个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个以上了,围在老师身边要拍给老师看。而洁洁手里捧着个皮球,一直在边上看着小朋友拍球。“洁洁,你试试看。”她摇了摇头。“没关系的,你拍拍看,...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案例:娃娃家里的小衣服 为了引起幼儿学习系扣子的兴趣,我在“娃娃家”里增加了几件小衣服。于水娇、于水天两位小朋友发现了衣架上挂着的小衣服,高兴地说:“呀,娃娃的小衣服。”并马上跑过去拿起小衣服给娃娃穿了起来。她们给娃娃系扣子...
    2021-05-31 阅读全文
  • 案例:娃娃家区域活动反思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
    2021-06-0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娃娃家的争吵 情景再现: 某天中班游戏时间,我正和平常一样静静地旁观着,却看到珈珈从娃娃家跑了出来,见到我就一把抱住我说:“老师,我气死了。”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一边抱着她,一边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感觉你真的很伤心,...
    2021-06-09 阅读全文
  • 案例:娃娃肚子痛 案例: 做娃娃家游戏的时候,潘登忽然对我说:“殷老师,我们家的娃娃肚子痛,怎么办?”这时为为说:“那赶快找医生啊!”旁边孩子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说:娃娃“感冒”了,肚子就会痛的、有的说:娃娃吃坏了东西”...
    2021-06-07 阅读全文

案例记录: 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圈和皮球,有几个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个以上了,围在老师身边要拍给老师看。而洁洁手里捧着个皮球,一直在边上看着小朋友拍球。“洁洁,你试试看。”她摇了摇头。“没关系的,你拍拍看,...

2021-05-25 阅读全文

为了引起幼儿学习系扣子的兴趣,我在“娃娃家”里增加了几件小衣服。于水娇、于水天两位小朋友发现了衣架上挂着的小衣服,高兴地说:“呀,娃娃的小衣服。”并马上跑过去拿起小衣服给娃娃穿了起来。她们给娃娃系扣子...

2021-05-31 阅读全文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

2021-06-02 阅读全文

情景再现: 某天中班游戏时间,我正和平常一样静静地旁观着,却看到珈珈从娃娃家跑了出来,见到我就一把抱住我说:“老师,我气死了。”说着就哭了起来。我一边抱着她,一边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感觉你真的很伤心,...

2021-06-09 阅读全文

案例: 做娃娃家游戏的时候,潘登忽然对我说:“殷老师,我们家的娃娃肚子痛,怎么办?”这时为为说:“那赶快找医生啊!”旁边孩子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说:娃娃“感冒”了,肚子就会痛的、有的说:娃娃吃坏了东西”...

2021-06-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