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6-09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四岁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他玩。
四岁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他玩。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说:"他们都不跟我玩。"其实,妈妈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宝贝女儿伤心难过的样子,又是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如何对佩佩做出适当的反应。佩佩的年龄正处于自儿为中心的阶段,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时要让她自己去摸索,有时要给她引导,如果两者搭配得当,孩子则会成为身心健康,为大家所接受的快乐小孩。对待佩佩这样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
适度安慰,讲请道理
孩子受挫时,适度的安慰是绝对必要的,此时应先同情别人都不跟她玩的感受。等她情绪稍稍缓和下来后,主动邀她玩同样的游戏,并且学她刚才霸道的模样,让她体会别人的心情,知道为什么别人不想和她玩,再告诉她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相信她会容易接受的。当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之后,问问她,是否愿意向小朋友致歉,并再和他们一起玩耍。如果愿意,就带着她诚挚地邀请小朋友们同玩。希望从这样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学会知错就改,及合群,尊重别人的重要。
察颜观色,具体指导YJs21.CoM
建立尊重他人的观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第一步。然而,佩佩正处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只准自己称王,不许别人赢她的行为,使她的人妹关系受挫,若此时妈妈严厉指责她,或对她晓以大义,恐怕她不能接受,或根本听不懂。如果我是佩佩的妈妈,我会寻找机会观察别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场景。同时,也让佩佩在一旁观察。回家后与佩佩仔细讨论别人友好相处时有什么规则可循,陪她回想自己和别人是如何相处的,比较之后,指导她选择适合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相信她的情形会慢慢改善的。当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非短时间所成。只有父母的耐心指导和温柔支持,才能帮助孩子踏出人际关系成功的第一步。
将心比心,巧妙沟通
幼儿自身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底低,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常会把责任归罪别人。这果,父母的情绪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她描述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她:"佩佩想赢,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阻止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她玩吗?"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提供她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她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父母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比较能反省自己提高学习动机,继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慢慢累积经验,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的。
模拟游戏,培养能力
玩游戏时,爱玩又不服输的孩子,审自尊心强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很害怕输,一输就无法肯定自己。同时,个性好强的缘故,使得他们在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环境时,便以耍赖来否定既定的事实。现代社会竞争强,压力大,父母常鼓励孩子追求胜利和成功,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败中可以学习更多的经验。失败可以显露人们的不足之外,让人们学习谦卑、顺服。孩子如果了解失败也有正面意义,可以平和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大人可以和孩子玩输也有奖励的游戏。当然奖励输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孩子年龄小,也许想不清楚,父母可以循循善诱,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坐不住怎么办?
孩子坐不住怎么办?
问题:殷老师,儿子今年上一年级,老师反映我儿子上课做小动作或者发呆,请问我们做家长怎么办?
回应:这位家长,您好。你所反映的问题是个普遍现象,来咨询的父母有近一半会提到这个话题。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后,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态会随着老师的反馈而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老师可能是除了你之外最容易直接表达对孩子看法的成人了,通过老师的反馈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对于老师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但是也不要过分紧张和焦虑。老师反应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问题,比方说你提到的的这个问题,孩子上课做小动作和发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如是老师上课的精彩程度有待提高,一堂不能抓住学生的课,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怎么说都和老师的讲课水平和组织教学的功力有关系。这么说是希望你在重视老师的反馈时,也能稍稍理性地看待老师的反馈,因为父母常常会因为老师的反馈而过分紧张,特别是面子觉得受不了,而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施加压力,这样对孩子的现状非但没有改观,反而容易在焦虑心态下把教育带向一个更为糟糕的状态。
上面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待老师的反馈,不是让你忽视老师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让你去和老师理论,教老师如何教学。而是希望你能有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老师。老师所提出来的课堂问题是希望家长能够在家庭中对孩子施加一定的影响,但是问题是,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是孩子的问题是态度问题,认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走向唠唠叨叨的说教或者训斥,希望用嘴巴说出一个好孩子出来。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孩子的角度看,首先是孩子适应集体的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这也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你孩子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属于发展性的问题,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出现。既然是发展性的问题,就需要用积极推动孩子发展的方式去解决。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指令性的练习,如给孩子一段话让他有程序地做几件事情,训练孩子的听觉反应和短时间的记忆处理能力。因为在课堂上很多孩子听不进去原因是听觉处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所致。
第二,可以让孩子在每天晚上花上一点时间对第二天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这样保证孩子第二天上课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因为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神经兴奋时间和强度是有限的,孩子的分神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经意间就走神了,那是神经的自我保护。一堂课40分钟孩子是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的。如果孩子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提前做预习和熟悉,那么上课时就能有重点地学习,而不至于因为过分神经疲惫导致分神。
总之,对孩子而言,这个过程不是轻而易举的,父母和老师都需要有耐心,特别是父母更要有耐心,既要对孩子有耐心又要对老师有耐心。孩子的进步不是突飞猛进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父母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过程正确了,结果就不会偏离太远
怎样让孩子“输得起”
怎样让孩子“输得起”
经常会听到父母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只要我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闹着不算,硬要重来……”“我们家的孩子不会交朋友,游戏、比赛只能他赢,不能输,现在没有孩子愿意和他玩……”。胜败其实乃兵家常事,可一些孩子偏偏不懂这个理,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开导,让他坦然面对输赢呢?
“输不起”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他会采取回避,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小强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弹得好,听到这话小强索性就放弃了,干脆就不弹了;另外一种,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渲泄。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孩子的得失心过重,每一次输赢都让他耿耿于怀的话,这就会影响到他与人相处的能力。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费点心思,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逐渐跨越输赢的问题,体会做每件事所带来的各种情感经验。父母在引导孩子如何面对输赢时,以下三种方法教育“输不起”的孩子值得借鉴:
1.增加孩子挫折时的承受力
虽然要尽可能协助孩子成功,但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一座高楼,可不巧,快成功时“楼”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父母尽量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
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
3.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
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
关心孩子知识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能输能赢、乐观处事的健康心态将会让他受益终身。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选书
现在出版社种类繁多,所以选书的关键是选出版社,最好选少儿出版社或知名出版社。其次是选内容,在刚给孩子选书时,我会选择配有精美插图,反映孩子生活,文字叙述简单的书,在不知孩子喜欢哪类书时,我会多选几种书,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再大量选购。孩子需要同他们的兴趣,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书籍,但是不要让孩子的阅读仅仅局限在书上,各种各样的文字资料———报纸,杂志,漫画,甚至一些漂亮的食品包装说明,只要孩子感兴趣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对象。
多陪孩子一起看书
父母多陪孩子看书,是孩子喜欢书的关键。对于刚开始接触书的孩子,不要按照大人的意愿强迫孩子该怎么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他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愿意翻哪一页就翻哪一页,父母要一边指给他看一边讲,讲完一页时,孩子可能并不一定按顺序翻,那也没关系,他翻到哪一页就讲到哪一页,但要切记每次讲的内容一定要一样,最好能做到用词都一样,这样便于孩子记忆。孩子把这些一页一页的内容记下来之后,他就能分清哪些内容在前哪些内容在后,也就知道看书要从前往后看,不会乱翻。
同样是念书给孩子听,有些父母能做到亲子尽欢,有些却弄得双方都不愉快,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亲子共读时是否能掌握以下诀窍。
轻松愉快地念故事
阅读是孩子人生起点上一种充满刺激与想象的游戏,如果一开始念书的过程就非常生动、活泼、有趣,孩子就会养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而父母为孩子念书的第一要诀,就是热忱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把这当作一种游戏。
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随处可见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把握机会念给孩子听。例如坐公车时念公车的号码和地名,上街时念路边的广告和标志给孩子听,带孩子购物时把孩子感兴趣的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念给他听。重复念一个故事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文字与语音的印象加深了,对内容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听故事时,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能预测书中的人和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孩子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故事的发展而获得莫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孩子情商不高怎么办?
一个人良好的情商表现为: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培养孩子情商,从这5点做起
1、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受挫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支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
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2、提高孩子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后来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中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3、培养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会使他失去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4、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
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孩子社交力
培养社交能力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敢说话、会说话的性格,家庭大事也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大胆而正确地与人交往,品尝与人交往的各种滋味,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者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