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到谁家去做客呢?

发布时间:2021-06-08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案例:到谁家去做客呢?,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到朋友家做客是预设内容之一。为了给这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讨论。

“老师,到我家做客吧,我家很大,而且我家还有一个长,很多很多小朋友一起去都没关系。”朱浩说。

“我家住在宜嘉苑5号101,我家很整洁的,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都欢迎我们班级的小朋友来。”黄金晶接着说。

……统计后,共有四个小朋友乐意让我们大家去参观自己的家。但最终的目的地只有一处,去谁家好呢?吴仕婷提议,大家一起来选吧!根据她的建议,由我组织,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想法。最终的结果是:朱浩18票,黄金晶12票,吴文卿2票,高北辰2票。

显而易见,朱浩家应该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可当我宣布时,许多孩子表示了反对意见,那些选择去黄金晶家的小朋友仍然坚持自己选择的选择不动摇,让我不得不把最后参观的地点该为了两处。由于我的及时调整,终于让所有的孩子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分析: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孩子是主人,随时都会出现他们大胆的想法和意见,甚至经常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引发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之间的争论。但教师在孩子争论的同时应善于分辨孩子的争论焦点有无意义,何时旁观、何时回应,教师应当学会把握这之间的尺度。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学做小客人


背景:

张贺是我班最好奇、最好动的幼儿,一天当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看见他躲在角落里玩耍各种玩具。只要一听老师喊“张贺”几乎每个幼儿就会用手指向角落。不论你怎么哄、怎么批评,他始终还是一刻也坐不住,还会满脸笑嘻嘻的看着你,为此老师和阿姨都感到很是头痛。

实录:

这天刚好开展“参观我的家”学做小客人的主题活动。来到爷爷的家里,别的幼儿都座的好好的,可张贺兴奋得早把老师事先说的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翻不跳,忘得一干二净。只见,他东瞅瞅,西看看,很快就选中目标——爷爷家的玩具橱。他兴奋得拉着爷爷说:“爷爷,你家的玩具橱有好多玩具啊,真漂亮!我家都没有这种橱,你让我玩玩吧。”他边说还边用祈求的目光看着爷爷,等到爷爷把玩具给他,他说声谢谢后便立即找一个隐蔽的角落玩了起来(没让任何幼儿发现)。

反思:

从上诉张贺的行为不难看出:由于该幼儿浓郁的好奇心,使得他的观察力远远高于其他幼儿;为了达到自己要从锁住的玩具橱中拿到喜欢的玩具,他会想办法讨好爷爷,一旦达到目的又不失礼貌的说声谢谢。这些我们老师要给于张贺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但同时我们也要发现指出:张贺较怪僻,不愿和同伴共同交流玩耍,更不愿和人家分享玩具,他的行为完全受自己的兴趣所支配,任何人都没法影响他,这对于习惯养成中的幼儿是极其不利的。老师也要反省自己,想改变张贺这一情况,就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利用一些能吸引他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他自然而然的要跟着教师学,要和同伴交流。

案例:水到哪去了


这一天,我和孩子们在小花园里又开始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当我将一盆盆的水泼在草地上、土地上、沙地上时,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兴奋地又跳又叫"老师,水不见了哎!""水消失了哦!""水怎么不见了?""水到哪儿去了呢?"孩子们的兴奋与好奇感染到了我,我也跟着激动地说:"咦?水到哪儿去了呢?我也很想知道哦!"于是,孩子们开动起了小脑筋,不一会儿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知道,因为水里有许多小洞洞,水从哪儿流走了""我知道,小草要长大,是它把水给喝掉了""是因为土里面有漏水的管子,水漏掉了""因为沙地里有恐龙蛋,它要喝水的""……"听到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又惊喜又好?quot;他们怎么就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我假装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知道水到底是到哪儿去了。有什么办法呢?"有个孩子马上说:"我们就去找找水到哪儿去了吧!"孩子们都很赞同,决定动手了。可是怎么样才能挖开土呢?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小难题,但是聪明的孩子们总是能想到办法的。这不,有孩子说:"老师,我想要铲子。"随即很多孩子都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觉察到孩子们的需要后,我高兴地说:"好!我马上去拿铲子,你们还需要什么工具?"孩子们提出还要放大镜。于是,我尽快帮助孩子们准备好工具后,我们的找水活动就开始了。

夕阳即将西下,美丽的小花园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正专心致志地埋头寻找水的去向。有的孩子正在挖土,有的孩子正拿着放大镜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有的孩子正在与朋友谈论……忙得不亦乐乎。我呢?也被孩子们快活的叫声弄得忙起来"老师,我发现水流到沙子里的洞洞里去了,快来看!""我发现水和泥巴混在一起了,真的,你来看嘛!""老师,水在草上,肯定是小草在喝水,它要长高了。""你们快看,有好多小蚂蚁,是它们把水喝了""……"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正兴奋于自己的发现。我被他们感染着,为他们的激动而激动着,同时也兴奋于自己的体会:科学的探究思维及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及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心理及物质环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他们体验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的乐趣。

当然,这个活动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班课题研究活动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案例:谁对?谁错?


实录:

这学期开学后,我发现班级里的攻击性行为很多,而且屡禁不止,想了各种方法,还是无济于事。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我在班里提出要求,让孩子被攻击后报告老师,让老师出面解决问题。提出要求后,虽然对班里的攻击性行为有了一定的遏制,但我知道这种办法很被动,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今天,张晓宇和沈晔又一起来告状。

张:老师,我刚才在好好玩,沈晔就打我。

沈:老师,他也打我,还叫蔡闻宇来打我。

张:是因为他打我,我打不过他,才叫蔡闻宇帮我打他的。

这时,周婷也走来,对我说:“老师,我看见沈晔打张晓宇了,也看见蔡闻宇帮忙打沈晔了。还有曹越、夏子安、刘承志等几位小朋友都说看到了打架的过程,而且大家还在纷纷评论着谁对谁错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对打架问题的对错认识的并不清楚,这很可能就是打架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想到这里,我决定抓住这个教育的机会,对“谁对?谁错?”的问题要讨论明白。正好是区域活动的时间,我请愿意参加讨论的小朋友一起加入,组成了一个讨论组,讨论“谁对?谁错?”的问题。

周婷:沈晔打小朋友不对。

刘承志:沈晔打小朋友不对,所以张晓宇请蔡闻宇帮忙打他是应该的。

周唯一、曹越、夏子安等其他小朋友都发表意见,认为沈晔先打人是不对的,张晓宇也说,“沈晔打我是错的,我是对的”。我也加入了讨论,“现在你们都认为先打人是错的,我也同意。可是我还有个问题,打架当中后动手打人的人对吗?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曹越:后打人是对的,他是因为被打心里生气才打的,所以是对的。

周婷:我也觉得后打人是对的,因为自己打不过请别的小朋友帮助也是对的。

张晓宇:我觉得我是对的,是他先打我的,所以我才让蔡闻宇帮助我的。

夏子安:张晓宇也是不对的,被打应该告诉老师,不应该打人,打人就不对。

这时,我问在旁边一直低着头的沈晔,“你觉得呢?”沈晔声音很低的说:“我不对,可是张晓宇他们两个人打我。”

陈冉:他们这样打沈晔也是不对的,沈晔很可怜的。

周婷:对,张晓宇打沈晔,还让蔡闻宇打沈晔也不对。

夏子安:打架本身就是错的,不管先打还是后打。

孩子们都纷纷表示赞同这个观点,我也表示同意。“可是蔡闻宇呢?他是对的,还是错的?”

周唯一:蔡闻宇是对的,他在帮助张晓宇。

孙陆逸:蔡闻宇打人是不对的,因为沈晔又没有打他。

曹越:蔡闻宇帮助别人是对的,可是他应该告诉老师,打人是不对的。

周婷:帮助别人打人是不对的。

经过讨论,孩子们把对于打架事件的是非对错已经认识的很清楚,而且我相信他们也知道了以后遇到类似事情怎样思考,怎样处理。然后我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请全班小朋友思考和评价,这样处理事情对不对?

反思:

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事情就圆满解决了。教师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运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

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讨论活动圆满的实现教育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和幼儿的平等,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幼儿,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及时给予应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记得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己平等的“人”。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年幼无知,而强迫其服从教师的意志。其次是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想法。幼儿犯错时,要给其足够的申辩机会,弄清事情的原由,再下结论;在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与处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教师要对幼儿倾注自己全部的爱,这样幼儿才会与你拉近距离,才愿意与你交谈,教师才能真正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在此之后,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及时给予应答,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他们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

案例:我给螃蟹做个家


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用它那温柔轻柔的手臂把大地从梦中唤醒,金色的光辉铺满校园。嘉嘉像欢快的小鸟一般飞进了活动室,她特别得兴奋,因为她带来了两只可爱的螃蜞。嘉嘉把带来的两只螃蜞放在了自然角的透明塑料瓶里,螃蜞的大螯上还系了一根细线,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看个究竟。大胆的奇奇把螃旗牵出放在地板上爬行,螃蜞挥舞着大螯迅速地横行起来,引来了孩子们一阵阵地惊喜和欢笑声。过了几天,佳佳也带来了一只螃蜞,自然角里有了三只螃蜞。

此后,一到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螃蜞。孩子们瞪圆眼睛凑在瓶口,“红夹夹的螃蜞是爸爸,小一点的是妈妈。”“最小的一只是宝宝吧,我在长江边看到过螃蜞宝宝就那么大,它们是一家人。”每个孩子都流露着喜悦之情!

第二天,孩子们一看见我,就焦急地对我说:“螃蜞爸爸不见了!”“它爬到哪里去了?”“螃蜞妈妈都急死了!”我发动大家一起找,终于在卫生间的橱柜下面发现了它。

“瓶子太矮了,它还会爬出去。”

“可能他觉得住得不舒服。”“它们喜欢住在泥洞里。”

“这可怎么办?”

孩子们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似乎要我给他们一个答案。

“咱们给它们做个舒适的家吧!”

“做个家,……太好啦!”这个注意顿时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认可。“螃蜞一家喜欢什么样的家?我们用什么给他们做个家呢?”我马上追问。

“我用纸盒给它做个家,在剪扇门。”

“我家有个大果冻盒,在里边放些泥土,再洒些水,做个泥洞,螃蜞喜欢住在泥洞里。”

“给螃蜞家种上草,这样住在家里又漂亮又有新鲜的空气。”

就这样,每个孩子都按自己的想法给螃蜞一家造家,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是的,老师一旦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尝试过程中,孩子们有可能提出或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方法,但也许正是这些不适当的方法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新发现、新体会。对孩子来说,尝试本身的价值会远远超越他所尝试的结果。

小宝宝的心事谁能明白呢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在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刚出生的小宝宝或几个月的小婴儿,还不能像大人们一样有实实在在的感情。他们在吃饱喝足睡够之后,对周围的世界只能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如果你看到他很高兴,可别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是冲你来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小宝宝的大脑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比单纯的随意的反应复杂多了。

很显然,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谜底很复杂。你能够看到一个四个月的小宝宝自己翻了个身,你也能听到几个月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了,但是,你能看到或听到宝贝的害怕、生气或爱吗?别灰心,只要多给宝宝一些必需的关注,你就能看到他的高兴或恐惧。想想看,当你的宝贝手舞足蹈时,他是不是在说“我高兴”?或者他声嘶力竭地大哭,你会不会认为这是因为他害怕了?

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表达感情的物质基础。他甚至已经可以识别其他人的面部表情,例如当你对小宝宝笑时,他就会知道“哦,妈妈现在很高兴。”

伴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感情也日益复杂,并且他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示出来。婴儿的这种感情发展同他所说的第一个词同样重要,这是因为:一个孩子健康的感情发展是行为和智力发育的基础,(andviceversa.)

让我们来看看一岁内的小婴儿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

0-6个月:快乐的小天使

小宝宝也有个性,而且他们表达个性的方式很自然。他喜不喜欢房间的亮度,周围的声音对他有没有影响,这都可以从宝宝的反应上看出来。不管你是多么经常地抱他或让他紧紧地贴在怀里,宝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与你的怀抱无关。例如在出生几分钟之后,小宝宝就被抱到妈妈的胸前,紧紧贴着妈妈,这时,他会满足地蜷起身体。或许那表示他很轻松,但有时那是小宝宝在表达他纯粹的感情,“我喜欢妈妈,我爱妈妈。”

在4个月到8个月之间,宝宝的"伟大的微笑"出现了,这和以前下意识的脸部肌肉动作不同,这回宝宝的笑是有意义的,最有可能的是,他喜欢的人来了,比如父母到了身边。研究表明,即使宝宝失明,眼睛看不见,当他听到熟悉的人的声音或感受到他的爱抚时,他也会露出这种甜甜的微笑。

对许多初次品尝父母滋味的人来说,宝贝的这个微笑很及时,这不仅给他们带来自信,而且让他们和宝贝的感情更贴近了。新的父母角色可能正让他们手足失措,此时来自宝宝的一个微笑如同一种无声的鼓励,像是宝宝在说:“妈妈,爸爸,你们做的棒极了,我喜欢你们。”

当宝宝这样对你笑时,别忘了给他一个回应,因为如果父母在此时能给他一个轻松的微笑做回应,他就会更乐意这样做,并且开始知道了他的行为会有反应。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回应,比他自己的感觉更重要。

伴随着成长,小宝宝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多。高兴时,开始咯咯地笑出声,并且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甚至开始等着你逗他高兴。有试验表明,当一个5个月的小宝宝躺在床上时,妈妈走近她,并且藏在宝宝的床后,虽然宝宝看不到妈妈,可她开始兴奋地扭来扭去,等着妈妈和她藏猫猫。换一个陌生人,宝宝就不会有这种期待的表示了。因为宝宝知道妈妈是她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这是一种纯粹的感情的自我流露。

大约3个月时,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始发展。小宝宝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童语,模仿他们喜爱的人的声音,这是他们另一种表达自我感觉的方式。和微笑一样,交流是感情发展的关键。如果你的宝宝在对你“说话”,你该学他的声音,也对着他说,宝宝会很高兴,并且继续与你"对话",这对将来的语言发展是一种很积极的体验。

气愤也是在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了。假如你从一个6个月的宝宝手里拿走他的玩具,此时他发出的声音与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虽然宝宝还不会表达失落和挫折感,但下次,你再想从他手里抢走玩具,可没那么容易了,他会抓得更紧,不让你拿。这种抓握练习可以发展他的肌肉力量,并且学会自我控制。

6-12个月,害怕与依恋

想想看,还记得带宝宝去游乐园玩的情景吗?这是她第一次和卡通人物面对面,虽然没哭,但她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你的胳膊,另一只手甚至在颤抖。她盯着卡通人,但同时一直看着你,希望你能保证她是安全的,直到卡通人离开,你才听到她轻松地出了口气。这是婴儿的一种很正常的反应:怕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害怕他们生活的秩序被打破,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复杂了。

在半岁到一岁之间,孩子开始急切地想知道谁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当他们会爬,甚至可以扶着人踉踉跄跄地走几步时,他们渴望更加独立自由,想去哪去哪。但仍然强烈地依恋爸爸、妈妈或照料人,希望与照顾他们的人更贴近。

此时,一种新的分离焦虑的情绪出现了。当宝宝喜欢的人离开时,宝宝会表示出强烈的不安,他不知道这个他喜欢的人还会不会回来?往往是妈妈换衣服或爸爸拿起钥匙要出门时,宝宝就开始变得急度不安,甚至声嘶力竭地哭闹,这种普遍的分离焦虑现象说明了一点:她的大脑已经发展到可以预期损失。

当然,除了恐惧和气愤的感情,这么大的孩子也会表示出对周围环境的喜爱。他们希望与其他人分享他们的喜悦。当他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狗时,他会拉妈妈,让妈妈也看。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来放到大人的膝盖上,让大人看他们的好东西。快一岁时,大多数宝宝可以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这些最早的词一般是用来称呼他们喜欢的人,例如爸妈或是经常哄她玩的小朋友。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到谁家去做客呢?》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请到我家来做客 一、背景 四岁的孩子不仅精力充沛,身体、智力发育旺盛,而且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感兴趣,并开始表现出自信。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开展中,孩子们对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几间房间都能数的清清楚楚。 但...
    2020-11-14 阅读全文
  • 要求孩子做到的,孩子做到了,家长你呢? 要求孩子不准撒谎,要诚实,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却对孩子说如果有人打电话找您,就说您不在家,其实您躺在沙发上悠然自得的看报纸。 要求孩子不准随地乱扔垃圾,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却把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乱扔。 要求...
    2020-12-31 阅读全文
  • 去金鱼家做客的故事 1、去金鱼家做客的故事 在一个大池塘里,住着一条可爱的金鱼。 蚂蚱和蜻蜓是金鱼的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金鱼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想请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蜻蜓说:“我可以飞过水面,去你家没问题...
    2020-10-26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去朋友家做客 这是大班数学去朋友家做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会经常听到小朋友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
    2021-07-22 阅读全文
  • 小班科学教案:到小动物家做客 小班(生活)活动设计:到小动物家做客 设计意图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规程》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质的转变,真正树立起“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教育观,将一日活动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
    2019-12-13 阅读全文

一、背景 四岁的孩子不仅精力充沛,身体、智力发育旺盛,而且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感兴趣,并开始表现出自信。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开展中,孩子们对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几间房间都能数的清清楚楚。 但...

2020-11-14 阅读全文

要求孩子不准撒谎,要诚实,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却对孩子说如果有人打电话找您,就说您不在家,其实您躺在沙发上悠然自得的看报纸。 要求孩子不准随地乱扔垃圾,孩子做到了,可是您却把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乱扔。 要求...

2020-12-31 阅读全文

1、去金鱼家做客的故事 在一个大池塘里,住着一条可爱的金鱼。 蚂蚱和蜻蜓是金鱼的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金鱼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想请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蜻蜓说:“我可以飞过水面,去你家没问题...

2020-10-26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数学去朋友家做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会经常听到小朋友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

2021-07-22 阅读全文

小班(生活)活动设计:到小动物家做客 设计意图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规程》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质的转变,真正树立起“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教育观,将一日活动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