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分析:《今天我是小主播》

发布时间:2021-06-07

幼儿园案例分析。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案例分析:《今天我是小主播》”,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月一得:

案例分析:《今天我是小主播》

新桥幼儿园伍燕飞2005年10月

一、背景介绍

1、幼儿情况介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们大三班幼儿的听说能力发展都比较缓慢,大多数幼儿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每次活动时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很少,经常出现冷场的现象。

2、为了能帮助幼儿尽快提高听说能力,我们想了许多方法,包括每天中午的“故事大王讲故事”,每天早上9点的“我是新闻小主播”活动。每天,我们都指定两个小朋友主播以便能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3、老师情况介绍:小顾老师是这学期我带的实习老师。她学习认真、工作踏实,对孩子非常关心,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有时会对发生的意外情况束手无策。

二、观察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实习老师的观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以对突发情况的回应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我是小主播”讲述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寻找原因和对策,提高实效性

3、通过观察,了解班内幼儿近期实际语言发展水平。

三、案例记录:

发生时间2005年10月10日早上9:00发生地点大三班教室内

发生事件记录:早上9:00又到了,实习老师小顾老师已经把班里的孩子都组织好了,他们都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小手放在腿上。顾老师笑问:“今天,轮到哪两个小朋友来讲新闻呢?”她的眼光看向第三组,第三组的王国栋和夏霆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慢慢走到前面,坐在桌子前面,王国栋在桌子前面坐下来,等了一会儿说:“神舟六号。”然后就抬起头看着顾老师,顾老师就问他:“神舟六号怎么了?”王国栋摇了摇头,继续看着老师不做声,小顾老师继续追问:“今天早上,神舟六号怎么了?”王国栋还是不做声,下面的小朋友却已经忍耐不住,开始唧唧喳喳说起话来,小顾只好让他下去坐好,重新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接着又让夏霆超上来讲。夏霆超坐下来开始讲,但是只见他的小嘴在动,却听不到任何声音,下面的孩子只静了两秒,又开始交头接耳说起话来,又过了两秒,下面的孩子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已经盖过了台上的小朋友,甚至盖过了老师的声音。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分钟。我提醒小顾:“你可以问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收看新闻。”小顾老师只好问:“还有谁愿意讲讲昨天的新闻?”她刚说完,只见李非凡、周文杰、张子翼三位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小顾老师请了李非凡上来讲,只见他坐好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他举起小纸条一边看一边讲:“今天早上4:25分,神舟六号成功着陆,两名宇航员接受了鲜花。”说完就把纸条交给了老师,小顾问他:“这是谁写的?”“是我妈妈写的。”李非凡坐好后,周文杰又上来讲。该是孩子们生活活动的时间了,小顾只好结束了这次的小广播。

四、分析与结论

1、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班级的孩子对于老师新近开设的“我是小主播”讲述活动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兴趣还不够高,说明老师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方面还做得不够。

2、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班里的幼儿语言表达水平参差不齐。有三个幼儿乐于说,也很会说,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不敢讲、不会讲

3、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家长的支持、配合是开展这个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我们班级

的李飞凡,在开展活动以前他并善于表达,而且普通话也不标准。但是由于他妈妈的积极支持:开展活动以来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观看、记录新闻,讲新闻,因此李飞凡每天都能给小朋友讲一条有趣的新闻。一个星期过去后,他不但敢说会说,而且普通话也变标准了,还认识了很多汉字。他的这些变化与他妈妈的积极支持、配合是分不开。

4、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活动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取得大多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看新闻、记新闻、说新闻主要是在孩子家里进行的。

5、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顾老师毕竟是实习老师,因此临场经验不足,遇到一些以外情况有一点束手无策,而且有时只照顾到个别幼儿,不能作到兼顾个别幼儿和全体幼儿。

五、策略与做法

(一)、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家长配合支持。

1、通过通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开展“我是小主播”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意义、作用。

2、开设家长会,让李飞凡的妈妈向班里其他家长介绍成功做法以及记录背诵新闻的诀窍。

3、设计“每日新闻记录表”并轮流发放给幼儿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新闻,并认真记录,还请家长教会孩子能看着念新闻。

(二)、拓展活动形式,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1、丰富说新闻的表达形式,不光可以说新闻,还可以边说边演新闻,通过多种表达形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记录的方式也可以由单一的文字记录式丰富为绘画记录,或者照片记录、还可以收集报纸上的新闻。

(三)、丰富奖励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1、每天由全班幼儿评选出“最佳主播奖”,并奖励小红花。

2、在班级的“家长园地”栏里开辟“最佳小主播”专栏,贴出当选者的照片和介绍的新闻。

3、用摄像机将幼儿讲新闻的情景拍摄记录下来,在家长会上播放给家长看。

(四)、加强日常指导,提升实习老师的专业能力。

1、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实习老师潜移默化地学会怎样对幼儿的突发情况作出回应。

2、加强日常指导,提高实习老师的观察能力和指导能力,能作到兼顾个别幼儿和全体幼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案例分析我难过


事件:袁轶伦是个内向,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这几天,搭班老师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经历、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却把自己去过的地方用图画的方式画在了纸上。第二天一早,她揣着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兴兴地进了班级,给我看,我说:等会儿空了,请你为大家介绍你的图画。可忙碌的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家长向我反映她很难过,因为“我动脑筋画的画,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介绍”?

思考:由于我的疏忽、粗心造成了孩子心理的难过甚至是受损。内向的孩子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好不容易画了图鼓起勇气请老师给自己一个表达的机会,老师却留给她了一个失望。

平时一直说老师要尊重幼儿探索、表现周围世界的独特方式,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鼓励幼儿的创造热情,并在活动中给幼儿一定的表现机会以催发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性。也许因为她的查找资料是搭班老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就没有加以重视?良好的教育机会从我的手中溜走更给孩子心灵蒙上阴影,也许内向的她下次不会再有自己站出来说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勇气了。课程的整合不止是个人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更需要把眼光着眼于与搭班老师、更或是与平行班老师、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措施:1、诚心地在集体面前向袁轶伦致歉,利用午餐前的自由活动时间请她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共享她旅游的趣事。

幼儿园案例分析:我是个“脏孩子”


我是个“脏孩子”

吃饭时间到了,帅帅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我看到后提醒她:“帅帅,不要用手抓饭菜。”帅帅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我不禁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声音说:“帅帅!叫你别这样弄饭菜,这样吃饭很脏的!”小朋友听到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帅帅老是这样弄饭菜,帅帅这么脏的!”帅帅听到大家都开始说他,头低下去,一声不响地继续吃饭。在吃饭过程中,还是有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每一次我都会皱着眉说:“帅帅,不要这样弄!”“帅帅,你怎么这么脏的!”

接下来的好多天,帅帅显得比以前落寞了很多,老是一个人闷闷地活动,而吃饭的习惯也没有大的改善,还是时常用手去抓饭菜,甚至对我的提醒也更置之不理了。

于是我特意和帅帅的家长进行了一次约谈。在和帅帅家长交流时,我告诉了家长帅帅在进餐及一些生活习惯上的不良现象。妈妈听了,说帅帅在家吃饭也不太干净,家长也时常批评教育,但似乎效果不大。同时妈妈说道:“帅帅好像在班里有点不合群吧?他回来说,没有小朋友和他是好朋友,因为别人都说我吃饭很脏;我是个脏孩子,所以别人不和我好!”我听了立刻意识到了妈妈的言外之意——家长在为孩子被人说成“脏孩子”而觉得委屈。我也马上想到了帅帅这段时间的表现:他比以前更不合群,更不和老师亲近了!

分析:

帅帅在班里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是个比较以“自我中心”的孩子,不太主动和同伴交往;而在一些行为习惯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进餐,一直有用手玩弄饭菜的不良习惯。对此,我在多次提醒教育无果后,产生了急躁的情绪,对他行为的批评语言开始简单化,用了诸如“帅帅,你怎么总是这么脏!”这样指向人而非理智地指向错误行为的话语。这种形式的批评语言使班里其他的孩子也跟着说帅帅:“你这么脏的!”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开始对自己产生初步的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常常是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进行的。因此,老师和集体多次的反面评价使帅帅在心理上产生了:“我是个脏孩子”这样的消极的自我评价。孩子有了这样消极的自我定位后,会觉得反正我是个脏孩子,我就是吃不好饭了;吃不好饭,老师和小朋友就不喜欢我了……这不仅使她没有产生改善自己不良行为的动力,反而使她对老师集体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从而在集体中显得更加游离、不合群。

可见,要想让批评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者一定要保持理智,避免使用直接指向人的语言,这样的批评否认了人的能力,只会使被批评者产生无助的反应,而不能有效地让被批评者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了解怎样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认识到上述问题后,我立即向家长表示了歉意,并真诚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寻找帅帅吃不好饭的原因。妈妈说,这可能与帅帅是个剖腹早产儿,一直有些感统失调有关。他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得不太好,所以从小吃饭就不太拿得好餐具,形成了用手抓饭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当时没引起家人更多的重视,没有及时纠正。我也进行了反省:在上幼儿园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一开始阿姨出于好心,也怕她吃得桌上地上一塌糊涂,就常常喂她。等帅帅到了小班,老师要求孩子要自己独立进餐,可帅帅和同伴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有点大了,就常常因此受到批评,这使她在这件事上更缺乏了信心。最后,我们和家长一起统一了看法:吃饭的习惯要纠正,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再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语;而要改为具体指导帅帅如何正确运用餐具,多加以练习,帮助她逐步学会干净地进餐。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帅帅小肌肉动作的训练,有意识地经常让他练习拿调羹舀各种物品;另一方面,当帅帅在进餐过程中又出现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时,不再大声在集体面前批评她,而改为走到帅帅身边轻轻地提醒,对他说:“帅帅,吃饭时不要急,你很能干的,也长大了,一定可以不用手而用调羹把饭菜舀起来。来,象老师这样把调羹轻轻插到饭菜里面,再拿平了舀起来,看,这样饭菜就不掉出来了吧……”慢慢地,帅帅进餐的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小朋友不再说他“脏”,他和同伴的关系也有了良好的发展。

案例: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午睡时间到了,象往常一样我观察着孩子们的睡前整理情况,此时我发现病假了一段时间的洋洋今天第一个钻进被窝,于是我就表扬道:“洋洋的小眼睛真漂亮,好象弯弯的小月亮一样。”起床后,我提醒他:回家前带妈妈到他的小信箱里去取信。他疑惑地看着我,我便向他解释道:因为你今天睡觉最棒!他笑了。

晚上我在家接到了洋洋妈妈的电话:“李老师,我家洋洋今天回来可高兴了,一进家门就让他爸爸、外公、外婆看你写的信,一边还嚷着:‘李老师今天表扬我了!’我们也挺高兴的。…….

其实,通过与洋洋家人的沟通我了解到他在家的表现简直不可理喻:顶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还赖床——典型的现代小皇帝。家人对他也毫无对策,只能处处顺从他,而他在幼儿园却是个不太多言的孩子,且显得很内向。

记得有一次洋洋的妈妈来接他时,正与我谈到他有多少“没用”,在家象只老虎,在外象只老鼠,一点也“不上台面”……这时我发现洋洋正不断地拉着妈妈的衣服,我知道洋洋其实不想让妈妈再讲下去了,我就告诉他妈妈说:“洋洋最近吃饭挺好的,每次都能自己吃完对吗,洋洋?”“是吗?”他妈妈疑惑地问“他在家每次吃饭可都要喂的。”

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最相信的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话,他们从老师和家长的嘴里知道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赞赏和鼓励的评价,哪怕是在成人眼里不直一提的事,孩子听了不仅内心会很高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值得表扬、各方面都做是不错的好孩子,而且在行为上会做得更好,以表示自己是个聪明、能干的乖孩子。倘若一味地批评孩子,那样无疑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我觉得对孩子讲话要讲究语气。别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幼儿对大人和他说话的语气是很敏感的,柔和、慈爱的语气会让幼儿感到安定;鼓励、坚定的语气可使幼儿增强信心;严历、斥责的语气,则会让幼儿产生畏惧,尤其是大人要小孩干什么事的时候,其语气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强制性的、命令性的语气,只会引起幼儿的反抗、逆反,而惩求性的、商量性的,平等的语气,幼儿就是乐意接受、听取,并会按照要求去做。

作为老师、家长,更应该多看到孩子的优点,要多鼓励,赞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心理学家忠告:孩子耳闻目睹他们认为有鼓励作用的言行后,就会精神焕发,而受了惩罚或听了贬斥的话,就会垂头丧气。鼓励促人振奋,贬斥使人畏惧,责备使人退缩。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老师、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赏。

幼儿案例分析:小拖拉浩浩


幼儿案例分析:小拖拉浩浩

在幼儿园,我们时常听到有些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你急他不急。究其原因,与孩子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关。然而,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下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陶行知先生的话表明,从幼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根本”所在。如何改变孩子的拖拉现象呢?我对浩浩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发现规律,积累经验。

浩浩,一位帅气可爱的小男孩,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喜欢他,小朋友也都乐意跟他一起玩,可他的动作出奇的慢,每次都落在最后一个,是我们班上有名的“小拖拉”。

案例:

镜头一:数学活动“分种子”。小组操作时,每位小朋友按要求从盒子里拿出5颗种子,进行分合练习。大家一边在分种子,一边记录着自己的分合过程。浩浩小朋友等别人取好种子后,才慢吞吞地到盒里子取种子,他先把种子放在手心里,数了一遍,然后看看同伴,再把种子放在桌上,又点了两遍。这时,快的小朋友已经在纸上记录了两组分合式。他一点也不着急,定定心心地把种子分成了两份,一份是2颗,一份是3颗。放好后,他不急着记录,而是先看看左边的小朋友,再看看对面的小朋友。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5。写完后,他抬起头张望了一番,见大家都在埋头记录,他又低下头去,在5下面写了一个分合号。此时,他不急着写分合号下的数字,而是用手拨弄着分好的种子,数了两次后才写上数字2和3。就这样,一组小朋友都操作完成了,他才记录了两组。

刚开始,我以为浩浩不理解,他张望是想看同伴怎么分,然后自己再照着同伴的方法分。但经过观察,我发现浩浩虽然看了同伴的操作,但他每次操作都跟同伴不同,这说明孩子理解了5的分合规律,能够独立操作完成;但他不自信,他怕分错。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不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所以他不时地看同伴,想通过观察同伴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通过一次次验证,他有了绝对的把握后才开始动手操作。

镜头二:刮蜡画“秋天的树林”。第一次接触刮蜡画,小朋友看到用工具在刮蜡纸上刮去上面黑色会露出漂亮的底色时,非常惊讶。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当老师交代完绘画主题与要求后,孩子们迅速地拿起工具兴奋地在刮蜡纸上画着各种各样的树。浩浩拿到工具后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同伴们在纸上作画。过了好久,他才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一开始,他用力很轻,在刮蜡纸上画了几道很轻的印子后,左看右看,觉得比较好,他就加大力气,刮出了一棵漂亮的果树。结果人家二十分钟完成的一幅作品,他花了四十多分钟才完成。

孩子动作虽慢,用时比较长,但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细腻的内心:画面上有各种错落有致的树木,还有林间窜出的小动物、摘果子的小朋友、运水果的卡车等。可反观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胆子非常小,对于新鲜的事物,不敢轻易地去尝试,但又对刮蜡画充满着好奇与兴趣。他想试又怕画不好,因此会出现先轻画印子再加重轮廓的现象。孩子反映出来的还是自信心的缺失。

镜头三:建构游戏“热闹的马路”。小朋友你一组他一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自己准备建构的内容。浩浩站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别人怎么说,一声不吭。分组建构时,浩浩等着小朋友邀请他一起加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都争着抢着把各种材料按事先的设计拼搭起来,而浩浩取来材料后,老是围着“建筑物”转来转去,看了又看,才很小心地把材料拼搭上去。许多时候小朋友都嫌他动作慢,一把抢过他怀里的材料自己去拼搭。当时他没反抗,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同伴建构,等同伴去取材料之际,他会把刚才同伴抢去建构的材料进行调整,放在自己满意的位置。

在镜头中,我们看出浩浩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他不自信,不主动,不会自己去找同伴结对,更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但他又不甘心于被同伴左右。所以在建构过程中,他围着“建构物”转,实际上是在构思自己要把材料放在哪里最合适;当同伴剥夺他权力后,他只会无声地反抗,等同伴离开后再进行调整或重组。

从上面三组镜头,我们可以看出,浩浩其实是个有思想、力求完美的孩子,但拘谨的个性使得他内向、胆小、不自信,造成了他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为了帮助他树立自信,改变这种拖拉的习惯,我尝试了几种方法:

预留时间,耐心等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内向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多做事都比较缓慢,不着急不上火,做事稳当细致。像这样的孩子不太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说是听之任之,表面的教育和批评很难真的打动孩子内心,可能还会起到副作用。所以让这样的孩子快起来,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慢慢培养。

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总是多给浩浩预留一些时间,鼓励他把任务完成。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及时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摸摸孩子头或微笑着对孩子说:“浩浩,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所以,我们先把任务保留,等有空了接着完成,好吗?”孩子很开心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而且每次也总能及时把未完成的任务继续做完。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学习需求,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意识到由于自己的磨蹭拖拉浪费了自己游戏及休息的时间,从而在操作时,适当会减少观望等待时间,加快操作速度。

赏识信任,挖掘亮点。激励孩子建立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教师要相信孩子,尤其是那些平时内向、胆小、沉默寡言的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在老师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著名的教育家盖杰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寻找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

每次活动,我都帮浩浩掐时间,发现孩子用时缩短了,及时肯定和表扬。每次表扬后,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看得出来他特别高兴。另外,我发现浩浩每次深思熟虑后完成的任务质量都不错:书写的数字端正整洁;绘画作品色彩鲜艳,富有想象。为此,我常展示他的作品或作业,并鼓励他讲述自己的感受,让他得到同伴的肯定。同时,我也对其提出要求,就是加快速度。经过几次的表扬和鼓励,我发现,浩浩每次操作的时间有所缩短,且慢慢变得积极了,能主动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自信这一可贵的品质正是在肯定、珍惜孩子的小小进步中培养起来的。

承担责任,体验成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幼儿的成就动机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能使幼儿激发出比平时更顽强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虽然短暂偶然的成就动机不能根本改变幼儿的自信心,但是多次重复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进入大班,孩子的集体意识增强了,他们都乐意为集体服务,值日生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浩浩也不例外。因此,我每周都让浩浩当一次值日生,在担任值日生的时候,我让孩子明白,值日生要起好带头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给小伙伴做榜样,不能拖拖拉拉。为了当个称职的值日生,浩浩可起劲了,上课更专注了,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操作时,消极等待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现在基本能在活动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我不断地运用鼓励、肯定、挖掘等方式方法不断发现浩浩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他的自信心在训练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浩浩已渐渐远离磨蹭,动作越来越快,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也更自信大胆了。只要教师以一颗诚挚的爱心、一双敏锐的眼神对待每个幼儿,他们就一定会充满自信,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案例分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注:执笔者)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

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整个谈话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活泼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自主自信的孩子和一个尊重幼儿、思维活跃的教师。正是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凭借高超的教育艺术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相信《案例分析:《今天我是小主播》》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案例分析我难过 事件:袁轶伦是个内向,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这几天,搭班老师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经历、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却把自己去过的地方用图画的方式画在了纸上。第二天一早,她揣着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兴兴地进...
    2021-06-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我是个“脏孩子” 我是个“脏孩子” 吃饭时间到了,帅帅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我看到后提醒她:“帅帅,不要用手抓饭菜。”帅帅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我不禁有点生气了,提...
    2021-05-10 阅读全文
  • 今天我是小主人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礼仪,我和兰兰老师组织了一次“今天我是小主人“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到别人家做客,做客时做到不哭闹,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细节,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学习...
    2021-09-06 阅读全文
  • 案例: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午睡时间到了,象往常一样我观察着孩子们的睡前整理情况,此时我发现病假了一段时间的洋洋今天第一个钻进被窝,于是我就表扬道:“洋洋的小眼睛真漂亮,好象弯弯的小月亮一样。”起床后,我提醒他:回家前带妈妈到他...
    2021-06-10 阅读全文
  • 小班:今天我是小主人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礼仪,我和兰兰老师组织了一次“今天我是小主人“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到别人家做客,做客时做到不哭闹,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细节,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学习...
    2021-01-27 阅读全文

事件:袁轶伦是个内向,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这几天,搭班老师要求大家收集自己旅游的经历、照片。她找不到那么多照片却把自己去过的地方用图画的方式画在了纸上。第二天一早,她揣着这幅得意的杰作,高高兴兴地进...

2021-06-07 阅读全文

我是个“脏孩子” 吃饭时间到了,帅帅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我看到后提醒她:“帅帅,不要用手抓饭菜。”帅帅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我不禁有点生气了,提...

2021-05-10 阅读全文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礼仪,我和兰兰老师组织了一次“今天我是小主人“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到别人家做客,做客时做到不哭闹,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细节,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学习...

2021-09-06 阅读全文

午睡时间到了,象往常一样我观察着孩子们的睡前整理情况,此时我发现病假了一段时间的洋洋今天第一个钻进被窝,于是我就表扬道:“洋洋的小眼睛真漂亮,好象弯弯的小月亮一样。”起床后,我提醒他:回家前带妈妈到他...

2021-06-10 阅读全文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理解待客和做客的礼仪,我和兰兰老师组织了一次“今天我是小主人“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愿意到别人家做客,做客时做到不哭闹,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细节,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学习...

2021-01-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