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奇妙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0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在对中班组进行科学领域奇妙的变化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实验材料有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以及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是让幼儿可以进行分组操作。但在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分享,以便在获得更多可以促进活动的有效方法。
在对中班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幼儿的人数相对较多,实验材料有些匮乏,因此在活动当中,要不断的发现,寻找安全可靠的替代材料。在进行火山爆发的实验的时候,实验材料中涉及的小苏打和食醋使用的比较多,在对第一个班级进行完了活动之后,实验材料几乎被用完了,紧接着就是另外一个班级的活动,这时候听到了园里通知,有到园里进行参观的参观团,眼看着活动马上就开始了,小苏打所剩无几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眼看着活动即将开始,再次翻看了活动设计的PPT资料,看到了活动目标一栏,使得我不禁眼前一亮,在这个实验活动中的关键就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和食醋的酸性反应,不禁是我想起了洗衣粉也是碱性物质的这一原理,于是立刻找来了少许洗衣粉,进行了实验操作,发现了使用洗衣粉和使用小苏打的实验效果是一致的,眼看这活动马上开始了,在辅助老师的帮助下,迅速为班级幼儿准备了新的实验材料,在课堂中,幼儿发现了本次活动的实验材料与上次使用的小苏打有些不一样,并且有观察细致的幼儿发现了此次活动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洗衣粉,在幼儿有些不理解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观看了实验原理的动画,在动画里,幼儿很容易的掌握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利用酸性与碱性的反应形成“火山爆发”的效果,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也很好的认识了另外一种碱性物质--洗衣粉。在这个小插曲中,是我自己也认识到了很多得问题,在平时的活动中,对于现象后的本质把握的不是很透彻,所以在活动中的一些小问题解决的不是很好,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思考,了解实验活动后的本质,也要善于在活动中积累遇到的各种问题。
科学实验是一个需要保持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更要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活动本质,通过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使我明白了,在一节实验活动或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但在遇到问题时候,要善于掌握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去想办法,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植物的变化
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探索和观察,但缺乏持久性和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在班级的植物角,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记录表,记录植物的变化。每天早晨来园早的孩子,还可以给大蒜修剪根苗。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发现它们的变化,就可以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于皓轩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蒜苗好像有变化!。”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这时,钱思涵问:“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王诺嘉说:“不像,我见过的蒜苗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蒜头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于皓轩,我让他把蒜苗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每天都带着孩子们来到植物角,鼓励他们给植物浇水等等。后来,蒜苗越长越高,孩子们又多了一个任务——给大蒜修剪叶子。从此,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大蒜发芽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后来,植物角还增加了小实验——“比比谁发芽的快”,我们用绿豆和黄豆分别分盘装好,同时泡在水中,看看谁发芽的快。每天,植物角都有很多孩子来观察豆子。看着长得茂盛的豆苗,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暖心的笑容。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要想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只有老师是位有心人,孩子才能成为有心人。而在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很必要的。
教育随笔:“点名”的变化
我是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每天我重复念叨着孩子们的名字,他们也习惯性地回复着“到”,这就是点名。
以前,我以为点名就是为了记录孩子们的出勤情况,可从来没想过还有其他的好处。带小班时,有次与家长交谈,家长疑惑地把在超市里的经过告诉我:她带着儿子逛超市,儿子遇到了同班同学,可两个小朋友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我困惑了:小朋友相处了这么久,况且每天都在点名,难道是由于小朋友自己不说的缘故还是年龄的问题?名字叫不出来,那就在点名时下功夫!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改变了每次的点名策略:老师点到名字后,那个小朋友就说:“我的名字叫XX”,这样既鼓励幼儿用普通话说名字,又熟悉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同时还提供了小朋友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的机会。
这个方法的确很好,时间一长,小朋友不仅会把自己的名字说得很准确,连同伴的也说得很顺溜。不知不觉到了中班,渐渐地,点名时开始说话了,觉得无聊了。怎么办呢?
记得上次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说点名前定一个主题,这样可以让孩子和老师的感情得到交流。我决定再试一次。先从小朋友自己身边的事情谈起吧:“我家里有谁”“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说起自己的事,孩子们滔滔不绝,听的小朋友也格外认真。“我昨天生日,妈妈给我买了蓝猫探险图书。”“我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六一儿童节,下大雨了,妈妈没回来陪我,奶奶在打扫房间,我很难过。”……每天从孩子们简单的话语中,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了他们在家在园的喜怒哀乐。通过这种形式,既帮助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促进家园的沟通,便于教师更好地去观察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纲要》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是不以成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要学会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理解,用行动去配合、尝试,哪怕是一次简短的点名,都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随笔:他变化了
教育随笔:他变化了
今天的活动刚结束,孩子们都去盥洗室小便洗手,忽然听见一个宝宝在大声喊:“王老师,乐乐又吃衣服了!”我过去用眼睛看了一眼乐乐,他正怯怯的看着我,好象在说:“下次我再也不会了。”我刚想批评他,这时欣瑞跑过来说欣航尿裤子了,我很无奈的又去给欣航找裤子,芳芳随后就跟着来了,跟我说我帮你一块给欣航换裤子好不好。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想起以前的芳芳,上学都是妈妈打电话给我们说在车上哭不下来了,让我们去抱下来。可现在变得这么懂事,真的是差点就流了泪。
午餐前准备时,我对全班宝宝们说:“今天,王老师要表扬一个宝宝。”全班小朋宝宝马上安静下来,“她是谁呢?就是我们班的刘芳芳宝宝”话音刚落,这时芳芳早就羞的低下了头,小脸红红的,坐在那里不好意思了!
我把芳芳请到了我的旁边,和孩子们讲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当我讲完了事情的经过后我们一起对芳芳说:“芳芳你真棒!”这时的芳芳站在我旁边眯着眼睛正开心的笑着呢!
在以后的日子里,已经很少听到小朋友的告状声,她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看着这一切,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位老师,要抓住孩子们的各个“闪光点”,发挥她们的长处,使她们茁壮成长。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变化
开学了,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度过了最艰难的前两周后,宝宝们开始慢慢适应新环境了;有的宝宝的脸上露出了甜美开心的笑容;有的宝宝恢复了顽皮好动的状态;还有的宝宝试探着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
活泼、聪明的莹莹,非常喜欢接受新知识,每当我唱一支新歌或者朗诵一首新儿歌时,她都会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老师,精力集中的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她听过三四遍后,就能第一个跟着老师学说或学唱。每当音乐响起时,她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快活的扭动着身体。
长着一双弯弯笑眼的邹林博,逐渐显露出他开朗活泼的性情,高兴时会大喊大叫大声笑个不停,经常会凑到老师面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可爱的贾天依像个小姐姐,乐于助人,每当她看到小朋友穿不好鞋时,就会主动前去帮忙,直到帮小朋友穿好为止。
老实内向的刘亦成,张子儒刚来园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站在一边,现在,他们变得活泼了,户外活动时能和老师一起游戏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住在一起又一同入园的王沛瑶和徐嘉儒,性格差异却很大,瑶瑶短短的几天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徐嘉儒却因睡眠习惯的问题,难以适应,在老师们的耐心哄劝下,徐嘉儒终于能自己走进活动室,并且还能和小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午睡时也不再啼哭了。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但是每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家长放心的笑容时,就觉得非常值得,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小班幼儿刚刚开学,难免会有闹情绪的,可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有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可以说班里所有的幼儿应该都已经没有这种消极的现象了,可是我们班有个小女孩,每次来上幼儿园,早上都会出现闹情绪的现象。
我们平时观察她,发现,他平时在幼儿园里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相比别的幼儿她的能力表现的还是很好的,而且特别的独立,想想,每天早上都是她的妈妈来送她,很少看到她的爸爸,可能是因为太过以来她的妈妈了。
在平时,我尽量让她帮老师做一些事,并且在她做的很好的时候表扬她,这样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而且让她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她每次来很少出现闹情绪的现象了,不过,相比以前的她进步已经很大了。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结果,给孩子一个适应和改变的机会,孩子最终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幼教随笔:变化的孩子
“老师,我问你个问题,两只耳朵,会蹦蹦跳跳是谁?”“我再问你个问题,长两只翅膀,会飞,小小的是谁?”这是一个女孩在对我发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只凭耳朵听的话,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中班的孩子所说的话。看到此时活泼可爱的孩子,又有谁能想到刚入园时她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呢?今年九月,她的爷爷刚来送时,她趴在爷爷的怀里愣是不下来,手紧紧地拽住爷爷的衣襟,等到好不容易把大哭的她放下来,在爷爷走后的半个小时里,她是绝对不会住声的,任你怎么哄劝。半个月后,和老师、小朋友、幼儿园都熟悉了,家人送她时不哭了,还能和家人大声的说再见。但是又一个现象出现了,如果哪一天哪个好事的孩子去动了她的东西,或撕了她的纸,那么她又会放声大哭,在老师批评了那个惹事的孩子后再哄劝她,就逐渐变成了抽泣,半个小时内,也不会住声,也是任你怎么哄劝。时间总是在一天一天的流动,孩子也会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现在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大人,绝对改变了爱哭鼻子的习惯,还特别懂事,别的孩子读不出的诗歌,她读;别的孩子不会折的纸,她折;别的孩子不会说的谜面,她说;别的孩子提不出的问题,她提。说到这儿,不想知道她是谁吗?无须隐瞒,告诉你吧,她就是我们班的荆晶,相信她的变化吗?不知明天孩子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教育随笔:钟的妙用
一天,自由活动结束,将要进行集体活动,我在钢琴上弹起了收拾玩具的音乐,大部分幼儿迅速地收起玩具回到位置上,静静等待着,可是,聪聪、小俊、小益三个人仍然漫不经心地收拾玩具,小俊不小心将玩具弄洒了,小益便马上趴在地上收拾玩具,已经坐上位置的楚楚、小涵见状,也离开座位挤过去抢拾地上的玩具,教室里乱成了一团……
看着这种情形,我停止了弹钢琴,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这些幼儿,但他们根本没有察觉。我暗暗思量着对策,应该想出一个办法,让幼儿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我看到了墙上的钟,于是我把它从墙上取下来,在钟面分针的位置上画了一条红线,然后就拿着钟,把钟面对着幼儿,静静地站着,看着这些幼儿闹腾。这时候,坐在位置上的一些幼儿慢慢安静了下来,聪聪也看到了,马上收拾玩具急忙地坐到了座位上,趴在地上的小益见聪聪坐到了座位上,也跟着走到了自己的椅子边坐下。坐在座位上的恬恬对着小涵做了个手势,并指着我手中的钟,小涵见了,也赶快从地上爬起来,把玩具篓送进玩具橱,坐到了座位上,不解地看着我的钟。这时幼儿都安静下来了,我又用红笔在分钟所处的位置画了一条红线,幼儿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
此时,我已经不想再进行下一个活动了,准备让幼儿体验一下浪费时间的坏处。于是我举着钟,慢慢地和幼儿说:“你们看,这是刚才你们闹腾的时候,老师在钟上画的两条线,这两条线中间,一共有6小格,也就是说我们浪费了6分钟的时间,你们知道6分钟能做多少事吗?请你们现在就试一试,一会儿告诉老师。”
于是,幼儿在活动区忙开了,我来计时,1分钟、2分钟。。。6分钟到了,我将幼儿集中起来,请他们将刚才做的事情画下来,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幼儿画好了,他们纷纷将自己做的事情介绍给大家。聪聪记录着他看了两本有趣的图画书;小涵记录着他用积木搭了一幢高楼房,还有周围的假山、停车场……幼儿讲得眉飞色舞,都为自己6分钟能做这么多事而感到自豪。
听了幼儿的讲述,我组织幼儿一起讨论:“6分钟时间,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我们在集体活动前浪费了6分钟时间,你们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说开了:“我现在感觉我们太浪费时间了,心里很后悔。”“我们今天不安静,老师没有和我们玩好玩的游戏,我感觉心里很难受。”……最后,他们达成共识:集体活动要开始之前,如果我们尽快安静下来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今后我们一定不能浪费时间,听到收拾玩具的音乐声要赶快安静下来。
在后来的几天里,幼儿基本上都做得比较好,当然也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这时,我就又会拿出钟来,幼儿看到了,马上意识到浪费时间的坏处并立即安静下来。
教育随笔:爱读书的奇奇
奇奇是一位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平日里除了上课外,他就会找准一切机会一脑袋扎进图书区,翻阅每一本他感兴趣的书,这个习惯在小小班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通过他的家长了解,奇奇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但那个时候很多字不认识,妈妈就给他买了点读笔,在点读笔的帮助下,奇奇很快就认识了上百个字。
老师得知他识字,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天,老师在看歌谱弹琴,奇奇好奇的跑到老师身边,开始读起歌词来。老师惊奇的发现他竟然一字不差的念完了歌词。这时老师从图书区取来一本故事书拿给奇奇,他翻开图书,津津有味的念叨开了,从此,这个在班上识字最多的孩子就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
但通过长期观察以及和他的妈妈交谈,奇奇可以说已经阅读成“瘾”,在家阅读最久长达两小时有余,如果不是大人制止,他仍旧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不愿出来。为了保护他的眼睛,他的妈妈跟他商量好每天的阅读时间,制定了每日作息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奇奇很遵守他和妈妈的约定。
可是,奇奇在幼儿园的表现却很令老师头疼。除了上课他的注意力会跟随着老师外,其余的时间,毫无自我约束力。喝水、如厕、饭后散步,他什么也不做,一准趴在图书区,把书架上的图书翻的乱七八糟,并且带着班里好几位小朋友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总是让老师不停的督促,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
为此,班里老师多次跟他谈话,每次他都保证的很好,可就是做不到。之外还与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但效果也不明显。我们只能鼓励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惜图书并将图书归位。
我想,孩子行为习惯的纠正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要抱有更多的包容心,付出更多的耐心,用爱来感化孩子,才能让孩子慢慢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