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射门”与“守门”较量
发布时间:2021-06-0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上午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去了幼儿园绿茵场地上,于是,一场关于射门与守门的较量拉开了帷幕……
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三五成群以踢球进门为目标,进行着属于他们的“射门”游戏。几分钟过后,足球场地的西半场聚集了许多人,走近一看,原来这里正进行着“射门”与“守门”的游戏,只见霖霖、江江、文文三个人背对着球门站成一排,摆出守门员的架势,在他们的正前方站了三个射门的足球队员。只见三个守门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双腿自然分来,双手紧握,背后的球门则被护得滴水不漏。准备射门的小泽左看看右瞧瞧,一会站起,一会又蹲下,努力地寻找着破门的机会。孩子们就这样持续地进行着你射我守的游戏,成功射门会让球员们相互拍手庆祝,挡住了皮球也会让守门员们欢呼雀跃,游戏差不多持续了半小时。
这场足球游戏是孩子们自发进行的,由他们自己建立“射门”与“守门”的游戏规则之后,就没有其它规则限制了,看得出这种游戏形式还是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孩子。而我们教师可以做的是,默默地在一旁观察,不要主动干预他们的游戏。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敲开心灵之门
薛景浩是我们上学期小班新生,刚入园时不哭不闹,给他些积木、玩具,就自己静静地的玩半天,在我们面对那些大哭大闹,甚至哭的撕心裂肺的“小泪人”们,累的满头大汗,手忙脚乱时,看到他安静的待在那里,打心眼里感激这个乖宝宝:要是多几个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至于分身乏术。
慢慢地孩子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入园,在园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吃饭、活动,一起度过开心的每一天。薛景浩还是像原来一样,自己玩自己的,不和身边的伙伴交流,也不进区域活动,游戏也不参与,只是自己安静地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入园也不跟老师问好,离园家长来接也是漠然。这孩子怎么回事?找了个机会与家长交流一下,妈妈说,孩子很乖,很听话,由于偷生二胎时天天和孩子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他很少有机会和邻居家孩子玩耍,后来有了妹妹后妈妈,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他,也不能带他出去玩,可能是与外界很少接触的原因,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只是自己玩玩具,很少给妈妈添麻烦。跟家长反映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也很着急,很为孩子的行为担忧,迫切想知道促进孩子与人交往现状的好办法。我们建议家长在家多抽时间和孩子交流,多和孩子聊聊幼儿园里的事情,多讲讲自己小时候和同伴玩的趣事,引起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在园里我们也多和他沟通交流,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
当我们老师试着去和他交流时,他很排斥我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或玩自己的手指,或衣服,就是不搭理我们,我们想拉着他一起玩游戏,他把手藏到背后拒绝我们。我们让孩子去拉他的手请他一起玩,他甩开了孩子的手,转身趴桌子上谁了不理了。他就像一只小刺猬,静静地看着别人在干什么,当有人靠近时,就紧紧的把身子蜷缩起来,保护自己。我们不敢太张扬的去靠近他,只有慢慢寻找机会“下手”。一天早上入园时间,早来的孩子都进区域玩去了,他来了之后照旧坐在他喜欢的位置,建议他和伙伴一起玩,他无动于衷,我就给他端了几个动物、水果拼图给他玩,他成功的拼了几个,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后来一个玉米的拼图,他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一块了,玩具筐子里他翻了几遍都没找到,他很着急,放弃可惜,不放弃又找不着。我走过去轻轻的问他:“我帮你找找好吗?”他点点头,当我从别的筐子找到递给他的一刹那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把拼图拼好了,我边鼓掌边说:“你好厉害,拼出这么多了,我还帮你找到一块,谢谢我了没有?”他小声的说了声谢谢,我立刻表扬他是个有礼貌好孩子。
第二天妈妈来送他时就开心的告诉我说,薛景浩在家跟妈妈说,老师说他是个好孩子,他喜欢老师,想去幼儿园见老师。慢慢地我们和他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在我们的引导下,他也慢慢地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了,虽然与同伴相处的技能还有欠缺,但更多时候,他有欲望想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
《指南》中指出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或师生关系,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快乐,幼儿才能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孩子刚开始对陌生的老师是不信任的,他很排斥我们,怕我们会威胁到他的安全,所以把我们“拒之门外”,在慢慢的接触后,他知道老师能帮助他,他就把“门”打开了。在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会敲开每个孩子的心灵之门。
教育随笔:守住洞口
教育随笔:守住洞口
这几次的晨间活动,总是在园里那几个小型玩具上玩,其中有一个玩具是:上边可以玩滑梯,下边是空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由于下边的的空隙地方很大,足够盛下五六个小朋友在里边玩。所以这两天,当爸爸妈妈把他们送到幼儿园时,宝贝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向那里。一开始我很纳闷,心想:“难道他们跑到那里会再搞出什么‘阴谋’不成?”
这一天,一丁来的晚了点,他刚出现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就听见有一位小朋友喊:“不好,大灰狼来了,快去守住洞口。”说完就带头跑到滑梯底下了,其他小朋友也尖叫着跑。这时的一丁也呼呼地跑到“洞口”,大声叫着:“开门,开门啊……”“不开不开就不开,你是大灰狼,你要吃我们呢。”“洞”里边的小朋友在说。顿时,一丁用非常“温柔”的声音说:“不对,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啊,开开门吧,以后我把我的玩具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只见“洞”里边的小朋友商量了商量,说:“我们让你进来以后,你到教室时还是乱跑,老师讲课时你也不听……”“不会了……”看着一丁煞费苦心地想进“洞”,我走过去对他们说:“老师相信一丁会改的。你们也相信他一次,好吗?”他们这时才点了点头。……
一丁是班里有名的“调皮包”,经常在玩游戏时捣乱,为此老师没少头疼。没想到小朋友们把他称做“大灰狼”,守住洞口,用这种“以恶制恶”的方法把他给“制服”了,怪不得昨天时一丁表现地那么乖……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当幼儿做出什么出乎意料或令你心烦的事情时,我们要想一个既让幼儿接受,让孩子感兴趣,又能教育他的好方法。
教育随笔:妈你在门口等我
“妈妈,你别走,你在门口等着我吧,你不要照顾我的弟弟”魏馨冉哭着和妈妈说,我在旁边看着她哭着对妈妈说,心里特别难过,冉冉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我们班里年龄也是最大的,当她哭的时候我有些不理解,我在困惑她明明很懂事也知道很多道理,为什么还要选择用哭来解决问题呢?
接下来我没有对这个问题特别追究,而是在她平时表现中多给予鼓励,让她多多的表现自己,让她有充足的自信,她是有点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当她觉得她有些被忽略掉的时候,她就开始产生危机感,怕父母的爱被侵占了,我们和几位老师互相商量的一下,开始对冉冉发动猛烈的攻势,尽量满足她的小小愿望,现在冉冉虽然还哭,但不是那么的厉害,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现在愿意回家去分享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冉冉妈妈特别高兴她长大,有了自己的责任感,接下来就应该要冉冉把哭声全部停止。
现在觉得哭不是一件特别让人头疼的事,如果是为了些事情而哭这件事情就会比较严重,这时候我们老师必须要多和家长沟通,这是我要学习的重点,但当我看到冉冉的进步后,感觉我也是可以的,为何不和家长多多交流呢?
教育随笔:小小蛋儿把门开
鸡蛋是幼儿很常见也常吃的一种食物,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幼儿园举行了一次幼儿“剥鸡蛋”生活自理能力比赛。
随着比赛的开始,有些孩子开始有序的剥鸡蛋,虽然他们年纪小可看那架势还真是有模有样。他们积极的态度和敢于挑战的精神,让比赛进行地如火如荼。熟练的动作更让老师们为他们拥有了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而感到自豪!可是有个孩子拿着鸡蛋却坐在那不动,老师提示他把鸡蛋往桌子上碰一下,揉碎皮,可他用力过猛,一下子捏碎了,蛋黄都出来了,撒了一地,最后勉强吃完了。还有反应快的小朋友边看边学,皮是剥下来了,可是剥的不干净,但是总也会了,相信多练几次肯定会更熟练。一个小小的鸡蛋在不同的孩子手里命运就大不相同,从这个比赛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家都是什么样的,这也需要大人的深省,怎样才是爱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让孩子们做吧,他们会做的很好。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有勇敢尝试独立的机会和空间,也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家园配合,同步教育。
教育随笔:我也会守时
有时候我们都会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而忽略他们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小思想,他们的感情也会比成人更细腻。
我们班阳阳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小女生,但是她每天都会早早的来幼儿园,有一天我发现原来她每天铃声还没响起来就来幼儿园了,我就和她说好,以后可以稍微晚一点儿来幼儿园,可是第二天她就迟到了,来的时候都在做操了,她看起来特别失落,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我又和她说,稍微晚一点儿,在进幼儿园的铃声响以后,做操的铃声响以前来幼儿园才是最好的,我不知道她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可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阳阳都没有迟到过,也没有早到过,每天都特别准时,都是7点50分左右到幼儿园。
有一天,阳阳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我正好看到了,阳阳妈妈告诉我,每天早上一起床阳阳就一直不停问,现在太早了吗,会太晚吗?每天都要到幼儿园门口听一听才能放心。
我听到以后惊呆了,没想到一个孩子竟然可以这么有时间观念,这么守时,甚至有些时候比我们这些老师做的还好,真棒啊。
到了幼儿园里,我把阳阳树立为榜样,夸奖了她,鼓励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第二天,我们班迟到早到的小朋友明显变少了很多,接下来我继续鼓励他们,到了现在我们班基本上没有迟到早到的小朋友了,只有隋尚容和王子墨偶尔会赖床不起来,其他小朋友都能做到准时来上幼儿园,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也让他们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教育随笔:平凡中坚守
教育随笔:平凡中坚守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讲台上,如今,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十多年的时间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傲的成绩,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坚守在这里。
每天清晨,踏着轻盈的步子来到幼儿园,看着一张张纯净的脸,我就觉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他们教会我用真心去面对所有的人,他们教会我用爱去面对所有人
幼儿园的活动五彩缤纷,孩子在活动,老师在关注,记录着孩子的点滴变化!当看到孩子专注的眼神,当看到孩子们突然露出开心的笑容,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实验成功而欢呼雀跃时,才发现,当你在孩子身上付出了一分,孩子会回报你十分!
生活中,我时时刻刻都在照顾着孩子们。我喜欢在口袋里放纸巾,随时为他们擦鼻涕!我经常会习惯性的摸摸孩子的后背,随时为他们增减衣服!吃饭时,我会给孩子们介绍今天的美食,鼓励幼儿不挑食!午睡时,我会讲孩子们最喜欢听的故事哄他们入睡!还有,每天最享受的事情就是为小女生扎上她们最喜欢的小辫儿!
孩子是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本书很容易,但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不管他们长大是否记得曾经有一位懂他爱他的杨老师,我都会义无反顾的和他们走下去,做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走进孩子,感受孩子的快乐
我想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师,在温暖的大家庭,我们一起做教具,一起研讨教学活动!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也看到过自己一次次的成功,一路走来,不断的努力,同时也在不断的进步,渐渐明白,什么叫越努力越幸运!
有很多人问我:“当幼儿园老师快乐吗?幸福吗?”我想反问他们:“如果班里的孩子抱着你说,老师也是妈妈。”如果在你一转身发现小朋友的目光放在你身上,随之的一句:“老师,我喜欢你”。如果,有小朋友突然跑过来对你说:“老师,我想亲亲你”。你会快乐吗?会幸福吗?我想说,我的心被融化了!
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幼教老师生命增值的过程。你的爱、你的心血、你生命的智慧已化作了一面面风帆,鼓荡着船儿在人生的海洋中驶向蔚蓝的彼岸。那一刻,真是无比的幸福。
教育随笔:捧与棒的教育
如果说捧是赞赏、那么棒就是责罚。赞赏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能使人心情愉快,信心倍增;责罚就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使人进步。赞赏对行为的巩固作用和责罚对行为的减缓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恰当地运用赞赏和责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行为。
赞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认同。恰当运用这一手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或错失良机,或不讲原则一味地“戴高帽了”,则会误导孩子的成长。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怎样有效地实施赞赏呢?
一是要抓住时机、讲究策略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的同时,就是赞赏的最佳时机。及时的赞赏,是对其行为的一种肯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特别是那些发展迟缓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更需要赞赏和表扬。当孩子在老师一次次肯定中建立起自信后,自身能力就会随着兴趣的增长而增长。但表扬并不是越多越好。精当的赞赏能留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在听不到赞赏的时候自觉保持良好的行为。
二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赞赏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对孩子进行赞赏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活动的程度。赞赏的前提是老师与孩子的平等关系,而不是以老师的期待和愿望作为孩子的行为准绳。应基于孩子的发展状况,恰如其分地评价孩子的行为,使其正确认识自身活动的价值,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的个性、能力的差异,以及情绪的波动等因素,往往会影响老师赞赏的效果。性格外向、能力较强、情绪稳定的孩子,往往对老师赞赏的态度显得无所谓一些;个性特点与之相反的幼儿则往往更在乎老师的表扬。因而,我们只有不断观察幼儿的反应,认真反省,并与幼儿建立心灵的默契,才能避免不当之赏。
三是要把握赞赏的气氛与言词
幼儿园是对孩子进行集体教育的场所。一般说,公开表扬、集体舆论往往会起到幼儿良好行为的作用。因而,作为老师,经常在集体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公开表扬、言语鼓励或评选好孩子,使每个孩子都学有榜样,凡事想到别人,关心别人,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分享。谁做到了,谁就会受到欢迎。
赞赏孩子时要避免夸张的意味。“你真伟大!”——孩子听了不能领会自己什么地方应受到夸奖。“老师看到你把玩具从地上捡起来放回原处,你做得很好。”——这样的表扬,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大家有利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到了巩固。“你成了画家了!”——孩子当时听了可能沾沾自喜,但是,碰到画不好的时候,便很容易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产生怀疑。“你画的小猫真可爱!”——类似如此适当的赞赏,才会使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幼儿园的孩子对“知、情、意、行”的道理认识和行为处在最基本的启蒙阶段,因此,在他们身上表现的缺点和不足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予以必要的批评和责罚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责罚必须讲原则,有分寸、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施以行之有效的责罚呢?
(一)是要充分保护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孩子的责罚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责罚。它不是声色俱厉的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放下老师的权威和架势,把尊重、保护孩子作为责罚教育的第一原则,真心实意包容和理解他们的过错,与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基于这样的原则,教师必须注意:第一,责罚尽可能在私底下进行。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又能取得较好的责罚效果。第二,责罚的是行为而不是人。责罚人,只会引起抵触情绪,孩子反而弄不明白为什么挨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责罚行为,才会使孩子明白为什么被批评,如何改正。这样,既清楚明确,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
(二)是要注意语言、行为的分寸
其一,虽然责罚教育是对事不对人,但又必须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开朗、一贯淘气的孩子,责罚可稍重些;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责罚时要注意语气和缓些,态度温和些。其二,要避免倚轻倚重。过轻了,往往收不到责罚的效果;过重了,又往往致使孩子产生敌视、回避、逆反心理等不良后果。其三,要自觉禁用训斥、讽刺性的教育忌语。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爱到极大的伤害。其四,不能威胁孩子。以防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带来不该有的恐惧和不信任感。
(三)是要多在“巧”字上下功夫
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告诉我:一种“巧”的责罚方法或“巧”的责罚语言所产生的教育效果,真不知要比“重型炮”和“机关枪”强多少倍,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
前年冬天天气较冷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孩子老是迟到。一次,我“逮”着几个迟到的,让他们站在前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几个孩子表演完后,下面的孩子使劲地鼓掌。那几个孩子感到又高兴又惭愧,再也不敢迟到了。如此对迟到的孩子采取“罚”唱歌或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育,给孩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全班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是“捧”还是“棒”都能够“杀人”。赞赏和责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恰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作为担负幼儿教育的老师,要在正确运用赞赏和责罚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切实可行的手段,使孩子对良好的行为持有更积极愉快的态度,从而点燃他们心中的憧憬和理想的火种;对不良的行为坚持正确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他们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持有初步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努力克服缺点,取得进步。
教育随笔:守护稚嫩的心灵
孩子天真、可爱,拥有一颗稚嫩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可能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一句话就会给他心里留下伤害……每天面对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我要用全部的细心、耐心、爱心来守护他们。
一天,我让孩子动手做福灯笼,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完成的小朋友还会拿着自己的灯笼到处宣扬:“看!这是我做的福灯笼,漂亮吧?”“你怎么还没做完?我都完成了!”
老师把孩子们的作品悬挂起来做成了吊饰,很是漂亮。“小朋友的灯笼都挂起来了,就我自己的小灯笼没有挂起来。”忽然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原来是小森,他看到自己的灯笼孤独地躺在桌子上,很是不开心,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赶紧说:“小森的福灯笼太小巧精致了,老师还没给你的福灯笼找到合适的位置呢,要不小森自己来找个位置吧,老师帮你挂起来。”
“好。”
“老师,挂在这里吧!”
“哇,看我们小森的福灯笼挂起来更漂亮呢!”,小森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作品有好坏之分,而在孩子的眼里,自己的作品永远是最好的,因为这是他的劳动成果,是他的骄傲。珍惜孩子的劳动成果,不要让你无心的举动来伤害他!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用真心、爱心守护孩子稚嫩的心灵,孩子的心田才能开出五彩绚烂的花朵!教师是孩子的蓝天,孩子才能是蓝天里快乐的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