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自信

发布时间:2021-06-07

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案例: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自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案例背景:

《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缺少同龄同伴的交往,有些幼儿逐渐形成了某些性格上的缺陷。徐文洁就是其中之一。洁洁在我们班是年龄最小的几个孩子之一,她比较内向、胆小,无论学什么都缺乏信心。不过她有一个优点就是做事比较认真,对绘画还较有兴趣。正好我们班是美术活动实验班,我把她选为实验对象,打算从绘画活动这一看得见结果的活动入手来培养她的自信心。

案例描述:

一、第十一周开始,我们美术实验班的作画内容从动物转向人物。先是画正面人,由于小朋友以前画的都是正面人,因此大多完成得比较好。洁洁也不例外,人物画得端正,重点突出,颜色涂得非常均匀。请她来介绍自己的画时,虽然声音很轻,但还是把画的大意说出来了。

(分析:由于这次作画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洁洁能够独立完成,而且质量与同伴相差无几,因此能比较自信的上来介绍自己的画。)

二、经过画正面人、抬头人、侧面人,第十五周开始画有身体动态的人了。这是一节技能课,内容是《拔萝卜》,故事小朋友都听过,人物也都知道,通过画不同的人物,重复掌握手拉衣服、身体后仰这一动态技能。经过小朋友的现场表演、教师的示范画演示,小朋友都拿起记号笔照老师的范画开始画起来。等我指导到第四组时,洁洁正呆呆地看着对面的小朋友画画,见到我在注意她,连忙用手遮住自己的画,紧张地问对面的小朋友:“怎么画?怎么画?”我走过去,拿起她的画一看,竟是一张白纸。洁洁害怕地仰起头说:“老师,我不会画。”我对她说:“不要急,你看着老师上面的画慢慢练习就会了。”于是她拿起笔开始画头、眼睛......为了不让她有压力,我去指导其他幼儿了。谁知等我一圈指导下来,小朋友也都把颜色涂好了,洁洁仍旧只画了一个头,嘴里还是那句话:“我不会画。”我只好手把手教她画了一个人,让她在课后接下去再画几个人。下午等我记起这件事,让她继续画时,她的画“不见了”,于是只好不了了之。

(分析:这节课对刚接触画人物动态的小朋友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迎难而上,但洁洁对自己则非常不自信,对这看上去有一定难度的活动采取了逃避的方法,认为自己是不会画的。害怕失败是她心中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

三、第十五周的课洁洁还没补画好,十六周的实践课接踵而至。这次画的是《老鹰抓小鸡》,主题换了,但动作、形态与《拔萝卜》中的人物动态有异曲同工之处。洁洁仍旧东张西望不肯画,我就一直站在附近,看她怎么办。她察觉到我在注意她,就低头慢慢画了一个十分小、动态不明显的人。我走过去看了看说:“洁洁,你画得真好!再继续画一个,画得大一点。”但洁洁到课结束时始终不肯再画一笔了。

(分析:实践课是技能课的深化练习,如果没有掌握好技能,那么实践课对

幼儿来说会是道难跨的坎儿。洁洁由于在上次技能课中打了退堂鼓,没有掌握好,这节实践课她的确很难画下去,因为她缺少了这部分经验。但为了不受批评,她勉强画了一个很小的人,用来应付老师,老师却以此来鼓励她。孩子或多或少有那么点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成人在表扬他认为不好的画,又不给予表扬的根据,那么他会认为你在笑话他,使他更自卑,大概是这个原因使洁洁最后没动一下笔。)

四、总结了洁洁这几次反常的原因,我利用离园活动时间单独给她“开了小灶”。把技能画、实践画重新练习了一遍,洁洁掌握了技巧后,构图也大了,动态表现比较好,而且还画得很快呢。

(分析:洁洁这几次不肯画画都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她一碰到困难就会减少自信心,并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去努力就越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老师这时只要打破其中一个环节,就能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反思:

1、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应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纲要》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描述(二)中,教师要么给予言语鼓励,要么包办代替,这样的帮助鼓励是不适宜的。我们教师还是要遵循老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每个孩子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其自信心。

2、教育要求因人而异,避免整齐划一。

每个班中幼儿能力有强有弱,因此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就使得许多能力较弱的儿童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的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如果允许洁洁自己想象拔萝卜时的不同动作,发挥她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洁洁也不至于交白卷,影响其的自信心。

3、给予幼儿积极评价,满足幼儿的成功经验。WWw.yJS21.COM

幼儿的自我评价缺乏独立性,他们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那必然会打击孩子的热情。因此,我们要以孩子的眼光来发现作品中蕴涵的美妙,这样孩子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他们对自己的自信,从而促进其更健康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美术活动设计


孩子的天性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梦想的、涂鸦的……孩子天性地呈现需要教育者理性的教育和充分的理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目标而忽略了孩子自由的想象和奇怪的想法,则是教师最呆板、最荒唐的做法。

美术活动是孩子宣泄心情、想象,创造新鲜事物的理想活动。它最能体现孩子对世界以及所有事物的原始看法。通常的美术活动就是教师提供参照物,把自己的经验机械似地灌输到孩子的头脑里。这样的做法不仅大大的毁坏了孩子的创作激情,同时,也间接地否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认识这一点后,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我都要精心地思考一番,想想我的方式是不是阻碍了孩子的思维,拦截了他们的想象和认识。我把孩子的想象作为美术活动的重点,就让他们表达自己的东西,从不强行纠正孩子错误的认为,因为,在以后的生活中,随着经验和实践的帮助,他自己就会理解并改正一些错误地认识。

美术活动:树蛙的故事

活动来源:自从我在网上找到许多珍奇动物的照片并介绍给幼儿后,他们对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动物就非常感兴趣。回家后经常让爸爸妈妈帮忙寻找,再把新知道的动物介绍给其他幼儿,谁知道得越多谁就显得特别自豪。于是,我又找了一个大家都没见过的动物——树蛙,就利用美术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它。

活动一:[树蛙是什么样子呀?]

我把孩子召集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做在地毯上,我神秘的对大家说:“今天,我又找到了一个珍奇的动物,想不想看?”所有孩子都张大嘴“啊”了一声,接着,一个个都睁大眼睛露出惊喜的神色说:“想!”看着他们的表现我非常高兴,于是我又对孩子们说:“我先不让你们看,我就告诉你它的名字,你来想想它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孩子们更好奇了,“它的名字是树蛙。”树蛙?看着他们一遍遍地念着树蛙的名字苦想的样子,我真想笑。

突然,张汉卿说了一句:“嗯,我知道了,树蛙就是竖着的青蛙。”大家哄得就笑了。李法健也发表了他的想法:“树蛙就是树上的青蛙。”我又补充了一句:“是大树的树,青蛙的蛙。”这时大家都开始表达自己的想象了:

“树蛙应该是绿色的,因为我见过的青蛙就是绿色的。”

“我觉得它应该有一个大大的头,有八条腿。”

“谁说的,它应该和奥特曼打的怪兽一样,能发射激光!”

“树蛙会上树。”

“……”

听着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我想,他们的想法还挺有趣。但我并没有马上把树蛙的照片给他们看,我要把孩子的想象保留下来,好让他们将来能够有机会欣赏一下自己的内心原创。

活动二:[树蛙在我心中的样子]

有的孩子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见见树蛙的样子了,于是我安抚了孩子焦急的心,请他们先做一件事情,然后答应把照片给大家看。当孩子听说我要他们把自己心中树蛙的样子画出来时,都显得特别激动,有的孩子说回家时已经画了,妈妈却说画的是怪物。

我把所有工具发给了孩子,然后就开始观察他们的作品。呵,陈琪画的树蛙就像一只吃得太饱的青蛙,大大的眼睛,鼓着一个非常夸张的大肚子。丁文泽的画就更好玩了,他把树蛙画成了变形金刚!还把它的功能都为我介绍了一遍,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地工作着,我并没有过分地打扰他们,打断他们的思路,也没有强加我的想法在孩子的思路中。等所有人都画完后,我把作品都收上来贴在一起,请幼儿选择认为有意思的画,让他的作者为大家讲解,这下孩子们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指着好玩地画叽叽喳喳地又说又笑。

接下来所有的孩子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认真地把每个孩子画中的闪光点都找了出来,而不是笼统地用“很好”、“真棒呀”、“不错”来敷衍孩子。

当我把树蛙的照片完全的展示在孩子眼前时,班里又一次的炸开了锅,树蛙原来真的和青蛙长得差不多!我请孩子仔细地观察,树蛙和青蛙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并出示了青蛙的照片。我和孩子一起把它们之间的差异统统找了出来,尤其是树蛙那大大的脚掌和它的吸盘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树蛙所有的照片时我意外地发现孩子对其中的一张非常感兴趣,内容是:一只树蛙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于是我又有了一个想法。

活动三:[树蛙在干什么]

我把那张放大了的照片贴在黑板上时,许多孩子就说了起来:“你看,树蛙趴在树上了,真好玩。”“怪不得叫树蛙呢。”“它没事趴树上干嘛呀?”“有人想抓它吧。”

我停止了孩子的猜测,对他们说我也不知道它趴在树上想干什么,不过,要请所有小朋友发挥你的想象:树蛙趴在树上到底要干什么呀?把你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为大家讲讲它为什么趴在树上的故事。

孩子听后,眼睛放出兴奋的光芒,积极地投入到想象中,有的想马上就讲给我听。在过程中,我只对孩子进行涂色方法,添加背景方面的指导,决不对它的绘画内容强加我的看法。

当孩子都画完后,我没有请所有孩子都上来讲解自己的作品,因为人太多,孩子没有那么长的耐力和注意力,只请了几个小朋友给大家说了故事。每个人当然都想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了解孩子的欲望,所以我把他们的作品订在一起,装饰得漂亮一些整理成一本书的样子,放在班里的图书架上,每天请一个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还能讲解自己的作品。当故事都讲完以后,自己制作书的方式还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不是件很好的事吗?

最后,当我把孩子的作品《树蛙在我心中的样子》和树蛙真实的照片展示在家长面前时,不少家长都惊叹到,原来自己孩子的想象力竟然如此丰富有趣,以前都没注意到。看到家长的反应我很激动,以我自己的能力能让孩子另外的一面不受约束地表现出来,花再大的心血也只得了!

我的活动方式和策略也许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但我不怕批评、建议和麻烦,只要能让我所有的孩子健康、无拘无束地发展,通过我的引导展现孩子最天真烂漫的一面,那将是我最大的成功!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教育方法需要我们无时无刻地改进、更新,失去价值和阻碍孩子发展的教育手段要及时摒弃,不能因为教师的疏忽和自私而无情的截断了孩子自由地发展。

案例:反思提高教学


教学是一门师生交流思想的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让自己的思想与幼儿的认识贴得更近些。在参与园本培训后,我找到提高教学的钥匙——反思。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反思、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使得自己的教学使幼儿更能接受。

案例一:

每天我们做完早操回活动室是要经过长长的走廊和楼梯,日子久了,我发现孩子们耐不住了,有的敲打旁边的栏杆,有的故意发出重重的脚步声,还有些吵吵闹闹的回到活动室。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我就停下来,制止他们的行为,并要求幼儿能安静地走路。可当大家重新往前走时,那些吵闹的行为又不停的冒出来。也曾进行运用小红花评比的方式试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这是我在每天和孩子们做完操回活动室的真实情景,在多次实施教育方法后效果都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对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每天孩子要经过同样的线路两回,他们在不断的行走中也在观察。于是会这里摸摸,哪儿敲敲,幼儿的好动和模仿的天性是他们的特点,所以会你摸我敲,搞得热热闹闹。让他们天天安静得像个木头人一样走路是不可能的。

其二,我们回活动室是幼儿排着队往前走,常常是一个教师在前面带路无法看到后面的情景,另一个老师在最后压阵,所以中间会出现一段长长的“真空地带”,也会造成孩子好动的客观原因。

其三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时方法单一,只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提要求。是将问题提出让孩子改进,可使他们在短暂接受教师的要求后,依然会我行我故。这样直接的指导语言只能让孩子一时接受,不能从根本进行改变。

案例二:木头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户外活动结束前,我和孩子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进行放松和调整。在带着孩子去操场的路上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大家一起来做木头人,是脚能动的木头人。看哪个木头人最能干。”孩子和我一起一直悄悄地走到了操场上。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正是改变孩子安静走路的好方法。我虽然并没有直接对孩子提出走的要求,而是将要求蕴涵在游戏之中,可他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只是在和老师玩游戏。如果我能把对孩子的要求蕴涵在他们乐意接受的游戏之中,改变原来直接的语言指导,可能会对幼儿产生较好的效果。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注意调整自己的语言,力求使得要求蕴涵在游戏之中,果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

当孩子们又有声音时,第一次我用神秘的口气告诉大家:“今天小朋友的两只脚像两只小猫,看看哪些小猫走路会又轻又巧?”顿时神秘的语气吸引了孩子,每个人都防放脚步在努力扮演着“小猫”,于是大家一路安静地回到活动室。第二次我又用夸张的口气告诉他们“今天万老师要寻找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会把声音藏起来。”第三次装作痛苦的样子“哎呀,我的身体好疼呀,这么多小朋友重重地踩在我的身上,你们能轻点吗?”痛苦的表情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再次使孩子放轻脚步。

同样的情景不同的案例,这是我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原来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进行反思改变策略。我在指导幼儿时改变了语气和引导语,运用他们乐于接受的、生动的、游戏化的语言,可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正是用一些简单而符合孩子认知的话语,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幼儿乐于接受。我把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孩子的需要。幼儿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对他们的要求,只是和老师在玩着一次次的游戏。

“游戏化”的语言容易使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尽量选用幼儿能接受的“游戏化”语言,于是枯燥的数学活动中有了图形王国、数字宝宝,操作的材料成了大房子、小房子等等,帮助幼儿理解题意掌握知识。当教师的语言能吸引孩子时,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幼儿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记得一位幼儿教师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认为自己主要还是依靠在不断地操作、试验、反思与总结中学习并获得提高的”的确,对于在实践在第一线的老师们来说,从自身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是最常见的学习途径,能学会反思就是获取成功的秘诀。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我就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发现“游戏化”的语言、“暗示性”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和“趣味性”的语言的合理恰当的运用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孩子更好的取得成功。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案例:豆豆在区角游戏中运用的活动案例


投放材料名称:新鲜蚕豆、毛豆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的农作物比较熟悉,每年的五月份、九、十月份左右,有的小朋友就会来告诉我们,他们在家帮爷爷、奶奶摘蚕豆、毛豆,剥蚕豆、毛豆,吃蚕豆毛豆,可见蚕豆、毛豆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着,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在区角游戏中投放新鲜的蚕豆、毛豆。

设计目的:

通过让幼儿对新鲜蚕豆、毛豆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发动幼儿收集新鲜的蚕豆、毛豆、牙签

活动过程:

幼儿收集来的新鲜蚕豆、毛豆都带有壳,要用蚕豆、毛豆来制作,必须让幼儿将蚕豆、毛豆剥好,因此,我们就为幼儿创设了“生活劳动区”,提供蚕豆、毛豆芥让幼儿来剥,在活动中,我没有直接指出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而是在一旁观察他们,看他们是怎样剥蚕豆、毛豆的。

观察一:

胤胤小朋友在剥豆中的表现,他的指甲较短,他挑好毛豆芥先是拿在手里看并找在哪入手,当他选准了地方,就用手指抠毛豆芥,抠得手都发红,可毛豆还是没有剥掉,于是,他东张西望地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剥毛豆的,看到有的小朋友已经剥了许多豆,他突然站了起来,到柜子里拿来了剪刀,用剪刀将毛豆芥两头剪掉,再用手指去剥,豆豆剥了出来,他可高兴了。

分析:

生活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资源,幼儿通过学习而成长。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只有有序的、系统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幼儿在学校学习的应是这样的知识。而生活活动则由于其单调、琐碎,常被老师所忽视。诚然,幼儿在学校中学习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日常的生活知识对幼儿也是有意义的。

日常的生活虽然只是一件件简单、琐碎的劳动,但是在这简单方式的劳动中蕴含着自然和科学的规律及原理,凝聚了日常人们聪明的想象与创造。历史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的启发。当幼儿在模仿习得这种劳动技能时,他们同时也感受体验前人的智慧创造,并由此促进引发了自己的智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胤胤小朋友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用剪刀来剪开毛豆芥剥豆,解决了他不能抠开毛豆芥的问题,在活动中胤胤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及快乐。

观察二:

佶佶小朋友看到毛豆芥就说:“我在家一直帮奶奶剥毛豆的”,一边说一边就剥了起来,只见她又快又好得将毛豆剥了出来。

分析:

生活学习常常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通过劳动学习,可以锻炼提高幼儿的身体能力,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尤其是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可以锻炼培养幼儿行为的目的性、坚持性等意志能力,在习得掌握生活劳动技能的同时,幼儿的独立社会能力也逐步形成,这也有利于其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从事劳动及获得劳动成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情绪等等。在剥毛豆活动中佶佶小朋友不仅仅锻炼了剥豆的技能,获得的并不仅仅是一些生活常识,她的认知、人格都同时得到了发展。总之,生活劳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是全身心的。生活学习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途径。

观察三:

等到每位幼儿都试过之后,我就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你是怎样剥毛豆的?然后请大家说说,哪种方法好。

我把毛豆芥放在桌子上,孩子们接二连三地来演示后,讨论开始了:

“胤胤小朋友的方法好,他手指钾短,用一把剪刀把毛豆的两头剪掉再剥,那就可以剥了。”

“剥不掉,用牙齿咬,剥起来就快。”

“不能用牙齿咬,这样太不讲卫生,豆芥上有细菌。”

“用剪刀剪,这样慢,可以把豆芥边上的茎拉掉再剥,很快就剥掉了。”

“我觉得一样也不用,就这样用手剥最快。”佶佶说。

孩子们各抒己见,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是在讨论中他们的认识在不断清晰。

分析:

以探究的方法学习生活劳动的技能,使幼儿学得更主动、自由。在以往的幼儿园劳动学习中,教师习惯以达到某种劳动结果为目的,常用传、帮、带的方法教幼儿学会熟练运用某种劳动技能,这种劳动活动常常成为一种单纯的机能学习,劳动学习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一些日常的生活劳动,成人通常有一套习以为常的方法,但幼儿往往不受此限制,他们会好奇地想象试用许多新的方法。因此,劳动生活有较多自我发挥、创造的余地,更应成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

同时,幼儿剥毛豆的劳动活动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在剥毛豆前,我并没有要求幼儿运用何种方法,而是为幼儿创设条件,鼓励幼儿探索剥毛豆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活动,让幼儿讲一讲,究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同样也没有一种预定的结论,而是让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对某种方法的感受和认识,帮助他们归纳和总结那些零碎的经验。这样的劳动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也有益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总评:

生活不仅是幼儿生命的组成部分,而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从幼儿的特点看,幼儿期发展正处于生活适应的阶段,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本来就是不可分开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学习的内容。幼儿年龄越小,与生活联系往往越紧密。生活学习应当成为我们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幼儿学习中的一种不竭资源,也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充分创设条件,指导他们参加各种生活劳动,学习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在劳动活动中锻炼孩子们的各项技能、生活常识,发展他们的认知和人格。

案例: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在上学期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曾经一起学习了歌曲《表情歌》。这次活动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主要是引导幼儿们熟悉《表情歌》,还有歌曲中的节奏练习。在活动的时候,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掌握的还不错,因为是六段,每段的旋律都是一样的,但是节奏有两种,在进行了多次练习后,幼儿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在活动的结尾我又渗透的引导幼儿听歌词,说歌词,为下次活动做个铺垫。当我领着孩子念到第三段歌词的时候,就有人说:“怎么这么多的歌词啊,有点不好记。”

在活动结束后,我想:这首歌的歌词确实有点多,特别是各种表情的词语,如果没有弄清楚歌词的顺序,在唱歌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乱的情况。怎么办呢?于是我又看了看歌词,想到了这些词语都是人脸部的一些表情,如果根据这些表情把它们画在卡片上,然后在贴到黑板上,这样在下次活动的时候,只要先引导幼儿把画有脸部表情的卡片熟悉后,即使我在前面弹琴,不带着他们唱,孩子们也能根据卡片上的脸部表情想到歌词了,这样就不会记不住歌词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根据歌词把六个的不同表情画到了卡片上,我力求让孩子们看到这张卡片的时候就能想起是哪段的歌词,这样做好了准备。

在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我所准备的那六张卡片,当时我并没有说出每张卡片代表的意思,孩子们马上就看出了每张卡片代表的不同意思,并大声地说了出来。这就说明他们明白了,这使我很高兴。然后,又引导幼儿一起根据歌曲的节奏把每段的歌词说了出来,边说边把相应的卡片按照顺序贴在了黑板上。就这样,孩子们熟悉了以后,我们就看着卡片唱起了歌。当时孩子们唱得很起劲,不会出现忘记歌词的情况了,加上每段结尾处的节奏拍打,整个歌曲唱的精彩极了。活动在孩子们情绪激昂的歌声中结束了。

在活动后,我想第二次活动之所以能够这么成功,是因为我在第一次活动后的及时反思,并对于第二次活动前进行的进一步的设想和准备。象这样把各种表情画到了卡片上,既给幼儿做了提示,又充满了童趣,使幼儿乐于接受。

在学习和工作中,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正是有了反思,才有了对教育的调整,对活动方式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能起到真正促进孩子们发展的作用。

案例: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幼儿鼓励


案例:

李佳伟是一个与性格比较内向的男孩,他不太爱和小朋友玩,平时区角游戏中,他都独来独往。有时,还会一个人在自然角抓小虫子问他抓到没有?他也总是不吭声。上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上各种艺校课也从不好好学,总是开小差。这样,久而久之,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坐在他旁边,还说他一点都不能干。于是,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刻意坐在他身边,手把手地指导,还经常鼓励他:“佳伟,你又进步了,你怎么这么聪明?”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以后,我发现他不再是那么盲目,而且有了自信心。今天,他和我一起下棋我发现他有了自信心,想赢我。果然,有了自信与目标的佳伟真的在这次活动中进步了。而且,我发现他下棋也有了规则意识,很有秩序。

分析:

教师在活动中要多给予幼儿自信,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有时在活动中,幼儿会反复问一个问题,教师会不由自主地说:“你怎么又要问了?”也许你这么不经意地随口一说,幼儿的自信就会被减灭,更何况是能力差的或者是性格怪癖的小朋友。

教师在活动中要作为一名善于观察的观察者。幼儿在他们心目当中老师是最伟大的,老师的话就象“催化剂”一样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教师在观察幼儿的电脑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幼儿鼓励。就象我们班的加加,他特别爱听好话,但自己的能力又是特别弱,作为教师要特别小心翼翼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其本领,又要让他在活动中显得有事可干,又干得有劲。虽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但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案例: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自信》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张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中进行的,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愉悦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让幼儿获得语言经...
    2021-06-09 阅读全文
  • 让小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提高语言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让小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提高语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语言又是帮助我们更好与人交流...
    2021-09-01 阅读全文
  •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班时期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中各项能力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孩子不再像小班时那...
    2021-08-31 阅读全文
  • 如何在游戏中提高孩子智力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如何在游戏中提高孩子智力”,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游戏是提高孩子智力的积极好手段,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迅速发展,这时,幼儿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并出现最简单的...
    2020-08-07 阅读全文
  •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创新素养 个别化学习活动给予幼儿更多感受、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这些学习品质正是创新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化学习活...
    2019-12-16 阅读全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张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中进行的,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愉悦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让幼儿获得语言经...

2021-06-09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让小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提高语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语言又是帮助我们更好与人交流...

2021-09-01 阅读全文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班时期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中各项能力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孩子不再像小班时那...

2021-08-31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如何在游戏中提高孩子智力”,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游戏是提高孩子智力的积极好手段,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迅速发展,这时,幼儿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并出现最简单的...

2020-08-07 阅读全文

个别化学习活动给予幼儿更多感受、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这些学习品质正是创新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化学习活...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