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反思教育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1-05-28 教学案例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教育实践笔记

1.反思的含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2.反思的步骤?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3.反思的方式?

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反思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

(4)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

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生活教育反思


每个工作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都会重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细节。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生活组织方式已不太适合课程改革要确立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尝试着改革。

每天上午总有一个时段是幼儿盥洗用点心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孩子可以在这个时段的任意时间用点,看上去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可是实质上呢时间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的度还是很窄的。比如说我班有少数幼儿每天七点未到就来园了,而又有一些孩子在8点以后才来,那么他们用点心的时间需求是不一致的。对早来的幼儿可能用点心时间要提前,而晚来的孩子则可以往后拖一下,那怎样可以满足每一位孩子的生理需求呢?

不固定用点时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去选择什么时间用点心。在我们的教室一角始终放着可以随时提供给幼儿的点心、牛奶或果汁。从早7点半一直到10:20分,充裕的时间足够孩子自由选择。幼儿可以在来园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活动时间的任意时段来用点心。

相应设备的提供,为幼儿用点提供方便。

时间度的放宽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像冬季牛奶的保温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把牛奶放在一个精致的保暖桶中,桶的一侧有一个开关便于幼儿自己根据需要喝多少倒多少。而喝牛奶的杯子也放在一侧便于幼儿取用。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

设计相应的游戏环节来吸引幼儿。

还记得以前的一个乐百氏饮料广告吗?“今天你喝过了吗?”曾是无数孩子模仿的一句广告语,今天我也把它运用到我的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块版面“今天你用过点心了吗?”当孩子用完点心以后,会把一个牛奶饼干的图片贴到自己的大头照下,好多孩子一边贴一边还高兴地自问自答“今天你用过点心了吗?今天我用过点心了!”大大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而且也能让老师、保育员清楚地知道还有哪些孩子忘了用点心,可以适当的提醒个别孩子别忘了用点心。

这是我在生活实践中的一点小小尝试,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乐意接受这样的用点心过程。它体现了老师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生理需求并让他们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真正地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案例:反思教学


背景:

十一月份我们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在这个总的课题下又延伸出了一个小主题:“好吃的蔬菜”,由于这种活动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而且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孩子特别的感兴趣,于是结合这个主题,我在预设英语教学内容时就安排了一些蔬菜类的单词,如:番茄(tomato)、黄瓜(cucumber)等等,还出示了一些实物,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甚至是吃吃看,孩子的学习能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我又趁热打铁的教了一首关于吃的数来宝,在幼儿基本掌握后,我就要求孩子们根据学过的单词对数来宝进行改编,原本以为孩子们在改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很快就运用学过的单词对数来宝进行了改编,兴趣异常的高,思维似乎也活跃了许多,在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育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这种模式下,老师教的轻松,孩子学的开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思考:

1、在没有实物情况下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2、主题活动究竟如何更好的与英语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课程真正实现整合?

3、英语教学应该怎样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在活动中究竟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分析:

在二期课改的促动下,我们的英语教学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更何况,语言的习得是需要环境的,虽然说三至六岁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但毕竟英语对孩子而言是陌生的,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孩子对将来学习的一种兴趣,我们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的知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唯一目标,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包括智力、情感、语言、音乐等多方面的,如果为了追求一时的结果,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任务强加于孩子,否则受苦的还是孩子。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合孩子、孩子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内容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尽量为孩子创设好的语言环境,身体力行,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案例:教学反思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给幼儿灌输一些成语不但能训练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教会幼儿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纲要》也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贯彻《纲要》的思想也发挥我的创意,使我制定了这节语言的成语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下来,让幼儿既能体验到运用成语的乐趣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也让我有以下几点的感悟。

一、教学新发现——创编成语操

有时候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如:“龙腾虎跃”在教学上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会做出其动作来诠释其意、记忆其词,这样会更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幼儿也非常感兴趣,喜欢边说成语边用动作来表达,并且气氛相当活跃,利用这一点,我也跟着幼儿的感觉走,给成语创编比较形象的动作,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让幼儿通过成语操掌握了一百个成语,所以活动的第一个为环节是让幼儿边说成语边做成语操来引出主体,单就这一个成语操就让幼儿如获至宝,幼儿非常喜欢边动边说,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成语的方法,用一个动作就让幼儿想到了一个成语,比如我做一个吃饭的动作,就会让幼儿联想到许多成语,如:细嚼慢咽、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津津有味,色香味美,狼吞虎咽等等。我想着这以后还能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以后每次上体育课可以让幼儿先复习一下成语操来进行准备活动,让成语成为一种表演才艺的技能,幼儿也会乐其不惫,又加深记忆这些成语了,多好!

二、知识要巩固——现学要现用

教师在不断的教幼儿成语后,要让所学的成语在生活中发生作用,那就需要做到及时的巩固运用,这也叫成语活用。在教学中我出示大灰狼,他们会想到:穷凶极恶、狼吞虎咽,看到猴子他们会想到:上窜下跳、精灵古怪,甚至看到漂亮的女孩他们会形容为: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出水芙蓉、小巧玲珑等等。教学活动完后,发现孩子们也会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周围的事物。

在教学中我不放过每一个教孩子的机会,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引发出一个成语,如我做一个讲悄悄话的动作,可以让幼儿用“窃窃私语”来形容。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过生日,我让每位幼儿都说一个成语作为祝福送给小寿星,幼儿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如:万事如意,茁壮成长,岁岁平安,年年有余,一帆风顺······

三、渗透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幼儿

通过这次成语教学,幼儿对成语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幼儿在运用成语中也会出现一些因成语运用不当而出现的笑话,需要老师和家长朋友及时帮助纠正。有一次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现在可以认识好多的成语了,有一次这位家长在做黄花菜,她的女儿看到说道:“妈妈!你在做‘黄花晚节’是不是啊?”。还会经常听到小朋友之间要是闹得不愉快,就会听到某某小朋友很气愤的说:“我不跟你玩了,我要跟你一刀两断!”随着幼儿成语量的日积月累,幼儿都有一种像把成语表达出来的欲望,出现用词不当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纠正的,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不要滥用成语。

总之,通过成语的教学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堂《游成语王国》真的似乎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成语的王国,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就像《纲要》所说的要本着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们的语言教学从这点出发或许能更好的让幼儿全面掌握语言。

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画


案例:

今天的区域活动,陆家顺选择了去绘画区。他画了一条帆船,又在船上画了一个手拿鱼网的人,还画了鱼。天上的太阳自然不可少,另外又添上了几只飞翔的海鸥。他画的时候速度快,线条奔放、自由,色彩鲜艳,造型稚拙天真,我想:这是一副挺不错的作品,等他完成后,可以展示出来。但是,等我去照顾其他孩子时,再回过头来一看,吃惊地发现这张画已面目全非,纵横交错地线条涂满了纸面,画面全给破坏了。我有些生气地问他:“为什么画这些道道?”他津津有味地讲道:“我的船碰到了海盗,他们打起来了,这些道道是枪炮打的。”他很得意,并不觉得画面被破坏了,还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起了这张画。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就没有责备他了。

分析:

陆家顺的画看起来不很美观,画面较乱,但却充分表现了他的情感,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因此,不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副好画。这也正是值得推崇的新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有了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孩子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转变教育观念就得从这类小事做起。“捕捉”在教师和幼儿间很重要,它不仅包含了细致的观察和充分的了解,还有尊重、爱护、呵护。“捕捉”是一个优秀教师了不起的本领,它能适时地进入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瞬间的心理感受。这种不需要语言的沟通,这种独特的“捕捉”,轻轻地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打开了孩子奇异的思维,让孩子的情感与思想尽情地展现与表达。多一些捕捉,你就会走入孩子的心灵。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捕捉中开始萌生。

案例:反思提高教学


教学是一门师生交流思想的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让自己的思想与幼儿的认识贴得更近些。在参与园本培训后,我找到提高教学的钥匙——反思。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反思、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使得自己的教学使幼儿更能接受。

案例一:

每天我们做完早操回活动室是要经过长长的走廊和楼梯,日子久了,我发现孩子们耐不住了,有的敲打旁边的栏杆,有的故意发出重重的脚步声,还有些吵吵闹闹的回到活动室。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我就停下来,制止他们的行为,并要求幼儿能安静地走路。可当大家重新往前走时,那些吵闹的行为又不停的冒出来。也曾进行运用小红花评比的方式试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这是我在每天和孩子们做完操回活动室的真实情景,在多次实施教育方法后效果都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对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每天孩子要经过同样的线路两回,他们在不断的行走中也在观察。于是会这里摸摸,哪儿敲敲,幼儿的好动和模仿的天性是他们的特点,所以会你摸我敲,搞得热热闹闹。让他们天天安静得像个木头人一样走路是不可能的。

其二,我们回活动室是幼儿排着队往前走,常常是一个教师在前面带路无法看到后面的情景,另一个老师在最后压阵,所以中间会出现一段长长的“真空地带”,也会造成孩子好动的客观原因。

其三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时方法单一,只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提要求。是将问题提出让孩子改进,可使他们在短暂接受教师的要求后,依然会我行我故。这样直接的指导语言只能让孩子一时接受,不能从根本进行改变。

案例二:木头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户外活动结束前,我和孩子一起玩“木头人”的游戏,进行放松和调整。在带着孩子去操场的路上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大家一起来做木头人,是脚能动的木头人。看哪个木头人最能干。”孩子和我一起一直悄悄地走到了操场上。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正是改变孩子安静走路的好方法。我虽然并没有直接对孩子提出走的要求,而是将要求蕴涵在游戏之中,可他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只是在和老师玩游戏。如果我能把对孩子的要求蕴涵在他们乐意接受的游戏之中,改变原来直接的语言指导,可能会对幼儿产生较好的效果。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注意调整自己的语言,力求使得要求蕴涵在游戏之中,果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

当孩子们又有声音时,第一次我用神秘的口气告诉大家:“今天小朋友的两只脚像两只小猫,看看哪些小猫走路会又轻又巧?”顿时神秘的语气吸引了孩子,每个人都防放脚步在努力扮演着“小猫”,于是大家一路安静地回到活动室。第二次我又用夸张的口气告诉他们“今天万老师要寻找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会把声音藏起来。”第三次装作痛苦的样子“哎呀,我的身体好疼呀,这么多小朋友重重地踩在我的身上,你们能轻点吗?”痛苦的表情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再次使孩子放轻脚步。

同样的情景不同的案例,这是我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原来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进行反思改变策略。我在指导幼儿时改变了语气和引导语,运用他们乐于接受的、生动的、游戏化的语言,可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正是用一些简单而符合孩子认知的话语,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幼儿乐于接受。我把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孩子的需要。幼儿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对他们的要求,只是和老师在玩着一次次的游戏。

“游戏化”的语言容易使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尽量选用幼儿能接受的“游戏化”语言,于是枯燥的数学活动中有了图形王国、数字宝宝,操作的材料成了大房子、小房子等等,帮助幼儿理解题意掌握知识。当教师的语言能吸引孩子时,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幼儿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记得一位幼儿教师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认为自己主要还是依靠在不断地操作、试验、反思与总结中学习并获得提高的”的确,对于在实践在第一线的老师们来说,从自身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是最常见的学习途径,能学会反思就是获取成功的秘诀。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我就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发现“游戏化”的语言、“暗示性”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和“趣味性”的语言的合理恰当的运用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孩子更好的取得成功。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相关推荐

  • 案例:生活教育反思 每个工作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都会重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细节。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生活组织方式已不太适合课程改革要确立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尝试着改革。 每天上午总有一个时段是...
    2021-05-26 阅读全文
  • 案例:反思教学 背景: 十一月份我们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在这个总的课题下又延伸出了一个小主题:“好吃的蔬菜”,由于这种活动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而且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孩子特别的感兴趣,于是结合这个主题,我在...
    2021-06-07 阅读全文
  • 案例:教学反思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给幼儿灌输一些成语不但能训练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教会幼儿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纲要》也...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例 时间流逝,听从学校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要开始准备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写工作总结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段时间解决的工作难题,整理为成功案例,如何书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才能达到效果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呈上“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总结”,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2022-11-08 阅读全文
  • 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画 案例: 今天的区域活动,陆家顺选择了去绘画区。他画了一条帆船,又在船上画了一个手拿鱼网的人,还画了鱼。天上的太阳自然不可少,另外又添上了几只飞翔的海鸥。他画的时候速度快,线条奔放、自由,色彩鲜艳,造型...
    2021-06-01 阅读全文

每个工作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都会重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细节。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生活组织方式已不太适合课程改革要确立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尝试着改革。 每天上午总有一个时段是...

2021-05-26 阅读全文

背景: 十一月份我们开展了“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在这个总的课题下又延伸出了一个小主题:“好吃的蔬菜”,由于这种活动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而且是看的见,摸的着的,孩子特别的感兴趣,于是结合这个主题,我在...

2021-06-07 阅读全文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给幼儿灌输一些成语不但能训练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教会幼儿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纲要》也...

2021-05-25 阅读全文

时间流逝,听从学校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要开始准备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写工作总结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段时间解决的工作难题,整理为成功案例,如何书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才能达到效果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呈上“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总结”,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2022-11-08 阅读全文

案例: 今天的区域活动,陆家顺选择了去绘画区。他画了一条帆船,又在船上画了一个手拿鱼网的人,还画了鱼。天上的太阳自然不可少,另外又添上了几只飞翔的海鸥。他画的时候速度快,线条奔放、自由,色彩鲜艳,造型...

2021-06-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