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案例分析:我要上小学了

发布时间:2021-05-28 幼儿园上小学了说课稿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在本学期,孩子普遍认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他们背起了小书包。但是背书包对他们而言,并不能满足孩子要当小学生的愿望。孩子对小学生既向往而又陌生。在与孩子的谈话中,他们经常会问:“卢老师,小学里有班长吗?小学生是不是要考试呀?”“卢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会考试啊?”易子良小朋友还说:“我姐姐的书包里有很多的书,有许多本子还有字典呢,可是我们书包里只有一点点。”面对这么多问题,“我要上小学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观察实录:为了让孩子更能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我们让孩子去发现许多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地方。我为幼儿开展了一节《预备小学生》的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在小学里有课间十分钟,在课间中他们有的在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李子旋小朋友说我们没有班长,小学里有班长,我们能不能也有班长呢?宋浩小朋友说:“小学里有好多老师在上课,我们幼儿园里只有两个老师上课,还没等我回答孩子的问题,王珏小朋友马上接口道:“对啊,我哥哥在的小学里有体育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我们幼儿园只有卢老师和范老师。史泽晶小朋友又说:“小学生还有红领巾呢。”

案例分析:

1、孩子有非常强烈做小学生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带孩子参观小学,满足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

2、孩子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活动中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教养支持:

1、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变化,以及科目的增加可能会使去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会出现疲劳、厌倦、害怕学习的现象。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首先我为孩子开展《预备校学生》的活动,让幼儿更加了解小学生从中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连解决幼儿的一些质疑因为在本学期学习过程中他们对小学生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如: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清楚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红领巾什么时候要带,等等……其次,我将于本园的园长沟通,让在本月的中旬带领幼儿到小学实地参观。

2、为了满足幼儿做小学生的愿望。如: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一些小学活动的气氛,也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上课,每星期选一个班长,男足孩子想做班长的愿望,并从中了解小学的班长负责什么工作。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小乌龟上幼儿园》效果分析


第一环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能认真的听故事。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但在提问的时候,幼儿好象对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比较模糊.

第二环节:因此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们采用让

幼儿边听故事,边看故事,边提问的方法,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情节.幼儿在边听边学的过程中完成对于故事的学习.

第三环节:拓展故事的中心,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的体会.学习适应集体生活方法.

师“谁来了?

我们一起和小乌龟问个好.老师讲一个小乌龟上幼儿园的故事。”(幼儿倾听教师讲述故事)

师“小乌龟遇到了谁了?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发生什么事?

师“他们对小乌龟做了哪些事情呢?”(教师边讲述故事,

教师边提问):

小青蛙是怎样做的?

小鸡是怎样做的?

小鸭子又是怎样做的?

后来小乌龟又怎么样了呢?

(教师带幼儿完整的讲述故事一边.)

2、如果你是小乌龟,你怎么办?

3、讨论如何帮助会哭的小朋友请

幼儿说一说如果班也有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应该如何帮助他呢?

幼:小乌龟好!

幼:小乌龟遇到了小青蛙,小鸭子,

还有小鸡.

还有两条蚯蚓.

幼:小乌龟很害怕.

他哭了.

在他身上画画,在他的身上抢蚯蚓,还在他的身上跳来跳去.

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

幼:小青蛙在他身上跳.

小青蛙在小乌龟身上跳来跳去.

幼::小鸡站在乌龟壳上.

两只小鸡站在乌龟壳上抢蚯蚓.

小鸭子在乌龟壳上面画画.

幼:小乌龟哭了,

因为他在幼儿园里一个人也不认识.

大家都发现了他还会动.

最后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可好玩了.

幼:我去找老师帮忙.

我去找我的好朋友

去认识新的好朋友

一个人去玩玩具.

幼:我和他交朋友,

我把我喜欢的玩具给他玩,

他要是哭了,我就给他擦眼泪.

我叫不要害怕,幼儿园里很好玩..

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获得听故事的乐趣。并学习适应集体生活方法.教师首先利用了这种早期阅读的方法,让幼儿倾听这个故事,初步理解这个故事,同时也完成了>中,幼儿安静倾听的要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整个活动幼儿都十分感兴趣.因为这个活动既是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认为这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活动,是可以继续用下去的.

幼儿园案例分析: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明白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个性有个性、个性倔强、个性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

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立刻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

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

我只是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向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应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

我反思:我这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就应直截了当。是不是就应找一个适宜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

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案例分析:我学会了系鞋带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

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活动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析: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

请听对口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男:我叫张宇鹏。

女:我叫刘梦硕。

合:我们俩都是幼小衔接二班的学生。

男:今天,我们俩给大家说一段对口词。

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男:爸爸说我是小太阳,每天把我举在头顶上。

女:妈妈说我是小月亮,每天把我捧在手心里。

男:爷爷说我是小皇帝,全家人都听我指挥。

女:奶奶说我是小宝贝,每天把我揣在怀抱里。

男:我在家里什么也不让我做。

女:我在家里做什么也不让。

男:我在家一伸脚就有人给我穿鞋。

女:我在家一张嘴就有人给我倒水。

男:我在家一抬头,就有人给我戴帽子。

女:我在家一伸胳膊,就有人抢着抱我。

男:(声音低沉)可是,到现在我什么也不会做。(沉默片刻)

女:我和你一样做什么也不会。

合:(觉悟)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会变成大懒虫。

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女:我们也要做自己的小主人。

男:希望爸爸妈妈们,

女:希望爷爷奶奶们,

合:不要捆住我们的手和脚,我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关推荐

  • 幼儿园案例分析:幼儿上厕所 幼儿上厕所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
    2021-05-14 阅读全文
  • 案例:《小乌龟上幼儿园》效果分析 第一环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能认真的听故事。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但在提问的时候,幼儿好象对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比较模糊. 第二环节:因此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们采用让 幼儿边听故事,边看故事,边提问的方法,让...
    2021-05-2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
    2021-05-20 阅读全文
  • 幼儿案例分析:鸡蛋黄掉在地上了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在实际上,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孩子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猛吃,看到不...
    2021-05-01 阅读全文
  • 案例分析:我学会了系鞋带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021-05-14 阅读全文

幼儿上厕所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

2021-05-14 阅读全文

第一环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能认真的听故事。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但在提问的时候,幼儿好象对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比较模糊. 第二环节:因此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们采用让 幼儿边听故事,边看故事,边提问的方法,让...

2021-05-27 阅读全文

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

2021-05-20 阅读全文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在实际上,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孩子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猛吃,看到不...

2021-05-01 阅读全文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021-05-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