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班案例
发布时间:2021-05-28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幼儿园小班教学案例 幼儿园案例案例:来园活动时,颜琳小朋友拎着一个小笼子,还没进教室门,小朋友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快看,一只小白兔”。原来,颜琳小朋友因为喜欢小白兔,爸爸特地从松江买了一只。这几天我们小班在开展“可爱的动物”的主题,请家长配合主题活动,收集相关资料。颜琳的爸爸想得真周到也这么配合我们的班级工作,看到孩子们的专注,于是我想要么今天的教学就调整一下吧,让他们来观察和认识小白兔。学习活动时,孩子们十分投入,也非常感兴趣。黄浩小朋友说:“老师,小白兔喜欢吃青菜和萝卜的,我们给它吃点吧。”于是,请阿姨从食堂里拿了点,让他们喂,没想到孩子们抢着要喂。过了一会儿,朱泽平小朋友又说:“上次,我在电视上看见小兔还吃青草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红眼睛真可爱,有的说长耳朵真灵巧,说得津津有味……。
分析:为什么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如此大的兴趣呢?我反思了一下:喜欢小动物、爱护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各种动物充满着好奇和关爱,特别是他们熟悉的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更是爱不释手,体现了幼儿童真、善良的美好情感。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小兔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丰富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本活动的教育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小形成爱护动物的观念。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简单知识,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并萌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前我就放手让幼儿和父母一起搜集动物相关资料,并及时肯定幼儿的努力,同时让幼儿把自己搜集来的各种资料通过各种形式向同伴介绍,既丰富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探索、喂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也变得更加自信了。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小班案例:过生日
今天是棋棋的生日,妈妈带来了一只大蛋糕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吃蛋糕的时候,小雨用调羹舀了一勺塞到我的嘴巴了,我说了句:“恩,真好吃!”这时坐在边昊昊也从他的盘子里舀了一勺想要喂给我吃,但是我看到他盘子里的蛋糕被他搅得一塌糊涂了,于是随口说了句:“你的蛋糕被你搅成这样,我不要吃。”听到我的回答,昊昊的脸沉了下去,我意识到自己一句无意的话,让昊昊伤心了,于是连忙对他说:“我要吃有水果的那一块。”于是他就从盘子里舀了一块水果给我吃,还问我:“老师,好吃吗?”“恩,真好吃。”我回答道。
反思:
孩子的心是很单纯的,因为他喜欢你,所以他想让你和他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然而,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很可能就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的,当他看到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好”时,他就希望老师也和他一样“好”,甚至更“好”,如果当时我没有及时吃他给我的蛋糕的话,可能他就会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了。作为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虽然每个孩子都不同,但他们都有可爱的一面,或许他很顽皮,但他也许很聪明;或许他的小手总是脏脏的,但或许他很体贴。因此,我想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我都要把自己的爱平等地分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老师和他是很“好”的。
案例:小班案例:分享的快乐
活动内容:远足活动
活动对象:曹欣怡
提供材料:幼儿自备的食物
案例记录:
班里组织了远足活动,我们一起欣赏了公园里美丽的风景,青青的草,绿绿的树无不透着春天的气息。
大家走累了便围坐在了大草坪上一起吃午餐,大家都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享用起来。这时,欣怡也拿出了书包里的食品,把包装打开后,她看见了邻坐的贝贝书包里是空空的,便关心的上前询问,在得知贝贝是因为疏忽而忘记带时。欣怡毫不犹豫的把自己带来的食物分给了贝贝。她又打开了放在书包里的薯片大方的分给了邻坐的几个小朋友,一边分还一边告诉大家:“这个薯片最好吃了,是番茄味道的。”我见状也立刻将糖果分给小朋友,并告诉大家:“欣怡是个大方的孩子,将自己带来的糖果分给我们大家,现在我也将糖果分给大家一起享用。”
我们的这些举动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小朋友纷纷把自己的食物拿出大家共享了一顿愉快的午餐。
案例分析:
小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一般对他人表现出较“冷漠”的一面。但是欣怡在看见邻坐贝贝的书包是空空的,能立刻主动询问说明欣怡能够关心自己的同伴,有了关心他人的初浅意识了,能在得知情况下大方的把自己所带来的东西与他人共享也正证明了欣怡已经有了集体意识。并在分享中获得了喜悦和满足。同时也获得了同伴的支持与共鸣。
案例:成功的喜悦(小班)
活动内容:户外体段运动
活动对象:熊胡安赫
提供材料:户外大型器械
案例记录:上午,老师组织幼儿户外运动,活动的项目是攀爬。
这时,安赫小朋友随着其他的小朋友在爬网。只见他一手拉住网,脚踩住网,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当安赫快爬到顶时犹豫了想退缩了,我连忙鼓励他:“安赫,不要害怕,就差一点点你就可以到顶了,就胜利啦!往上看,不要害怕,我会保护你的。”他听后,立刻鼓起了勇气,继续朝上爬去,不但要比刚才更加小心,也比刚才更沉着了。动作也麻利了些,到顶时只见他左脚一迈,一个翻身很轻松的越了过去。他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安赫,你可真棒呀!第一次爬就取得了成功,现在你在想想用什么办法爬下来呢?”我继续鼓励他并让他想办法用哪种方式爬下来。安赫想了一会儿,决定采用坐式的方法,也就是用手臂力量来进行移动,不一会儿,安赫就顺利的爬完了整个大型器械。
案例分析: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征,四肢的协调力还不够完善,小肌肉还未完全的发育好,所以有着一定高度的器械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这是安赫第一次完整的爬完大型器械,说明我们的安赫已经迈开了很大的一步,从以前的不敢到后来的慢慢尝试再到现在的独立爬完整个器械,虽然这当中他也曾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可是在经过老师的鼓励下又能立刻鼓起勇气。显然,安赫也是非常信任老师的。从这些细节中都能看出安赫的勇敢和坚忍不拔的好品质。并且安赫能积极的参加户外运动已经能很自然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和小朋友一起进行活动。有了一份集体感。
案例:案例小小龙舟赛
一、案例
端午节下午,我来到班上发现今天的小朋友们与往常有些不一样,不再各玩各的互不搭理,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聊着什么。我走近了,隐约听到“赛龙舟”、“吃粽子“之类的词语。我心里一阵高兴“看来今天端午节的话题,不会落空”。
吃完点心,我将孩子们集中到一起。“端午节里你们看到了哪些?玩了什么?”一开始有小朋友举手告诉我“端午节的时候,舅舅、阿姨都来我家吃饭”“妈妈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吃了很多”┄这时陈浩站起来对我说“我看到赛龙舟,还有比赛,黑龙赢了”。“是吗?”我说“谁来告诉我赛龙舟是什么样的?”“我来!”“我来!”顿时孩子们激动了起来。马凌迫不及待的站起来“他们一边这样、这样(用手做出划桨的动作)一边还喊‘嗨哟、嗨哟’”。“船上还有人在敲锣打鼓”王震边说边用手指“敲”起了“鼓”。“我们就在旁边喊‘加油!加油!’”刘峰也边说边甩着膀子。这下小朋友按耐不住了,有的加入了陈浩“划龙舟”的行列,有的跑到刘峰的身边也喊起了“加油”。班上顿时像是炸开了锅。看着小朋友们兴奋的脸,我决定取消原定的谈话计划,来一场“小小赛龙舟”吧!
“今天我们也来玩赛龙舟的游戏!龙舟有几队啊?”“有红龙、黑龙、白龙、黄龙呢!”子琪小朋友说。“那我们班可以分几队,怎么分?”一开始小朋友们说按平时排的四队来分,马上周宇小朋友就发现“不行‘黑龙’里的人都穿黑衣服,小朋友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要按颜色来分”。小朋友们纷纷赞成他的主意。于是不一会儿孩子们就自发的组成了红、黑、白、绿四队,并习惯性的找原来的队长当头。比赛开始了,四队“龙舟”奋勇向前。可才过不久四队龙舟就变出八队来,原来小朋友们双手划桨,难免走着走着就散开。于是我提出“龙舟散了,赶快送回去修一下!”回到起点,小朋友们又重新“组装”起自己的龙舟来。黑、白两队的队员搭起了“火车”,绿队的队员腾出一只手相互扶着对方的腰,红队的小朋友索性用拉衣襟的方式使自己的龙舟更坚固。第二次的比赛又开始了,经过一阵纷乱后,绿队首先到达了终点。在绿队小朋友胜利的欢呼声中,红队的子琪向我抱怨说“队长太慢了,我都走不快!”队长子旋马上反驳“是后面的人老推我,害我都摔倒了”其他的朋友也纷纷诉说“某某踩了我的脚”“某某老是挤着我”…。我也“惊奇”的问“怎么会这样呢?绿队的小朋友怎么都不摔交呢?”这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转移到了对绿队小朋友的打量和询问中去了。经过他们的交流,得出当“龙头”的小朋友走路的速度要快,整队小朋友的动作要整齐。于是又一番的“人事调动”后,第三次的比赛又开始了。虽然这其中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但是我发现没有一个小朋友退出游戏,四条小“龙舟”喊着整齐的号子,坚定的向前划去…
一、分析
通过这次的“赛龙舟”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的,而能让孩子亲身经历活动情景则最能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潜能。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自发的谈论有关赛龙舟的经验,这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其中活跃的情绪是教师任何的预设活动也调动不起来的。但如何采取一种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梳理自己的经验,分享别人的经验,从而获得真实而美好的情绪体验呢?我选择开展“小小赛龙舟”活动,使
幼儿始终处于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能主动的与人和事相互作用,不断的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形中促进了儿童心智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活动的专注性、持久性及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表现的十分突出,我觉得这正是与孩子在活动情景中的自主探索、自我感受体验分不开的。
二、反思
《纲要》中强调要支持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的探索性学习。
1、教师要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教育素材
教师要做一个敏锐观察者,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并接纳幼儿特有的兴趣、感受需要及表现方式,将幼儿的主体性装在心里,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知识经验,将预设的教育内容和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真正的把幼儿的主体性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学习活动当中,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充分的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积极投入、大胆尝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灵活调整教育
计划,积极引导,发挥活动最优效应
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除了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其中隐含的教育契机外,还应灵活调整教育计划,积极引导,使活动发挥最幼效益。如在本次活动中,若我按计划强拉幼儿继续谈话或是绘画的话,那么也许幼儿积极的情绪就受到了压抑,这时幼儿的活动将是被动而低效的。而我及时的调整了活动计划,提供了宽松、自主的活动情景,既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宣泄他的情绪,又促进了他们自主的探索学习,使活动达到了最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