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幼儿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4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中班 幼儿体育活动方案 幼儿投掷动作的体育活动方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按照国际研究结果,儿童每天至少需要户外活动一个小时,最好保持两至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近年来,许多幼儿由于长时间运动不足,导致幼儿身体虚弱、肥胖等不良症状。为确保儿童健康发展,应多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但是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在户外活动时难免会做出一些难以预料的行为,导致幼儿在参加户外活动时常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事故。再有,幼儿活动人数多、难管理,使得有些教师惧怕开展户外活动,导致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户外活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户外游戏设施的维修和管理不善
幼儿园户外游戏的设施在户外游戏中必不可少,是需要专门的人负责维修和管理的。如果器械没有安装好,零件松动、年久失修,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修理,那么就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在户外玩转椅,游戏之前老师向幼儿提出了要求就让幼儿自由玩耍,结果有一名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突然大哭,原来在转椅的旁边有一个破损的小铁皮翘了起来,孩子的手不小心按在了上面,被划出一道口子,流了很多血,后果很严重。这就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设备的损坏,教师也没有提前检查设备的安全而造成的事故。
2、教师组织与管理户外游戏的疏忽
幼儿教师是户外游戏的执行者和开展者,但现在的教师处在安全重于一切的高压下,担心万一没有照看好孩子出事故没法和家长交待,导致老师让幼儿的游戏活动仅限于玩积木、画画、看电视等室内活动。时间长了,幼儿不敢玩,甚至不会玩了,造成幼儿在户外游戏时有困难导致安全问题。有的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前没有提前备课,没有考虑到游戏场地的大小、人数和活动内容的关系,在外出时还会因组织不当而出现推搡摔踩的情况,导致活动秩序混乱而发生事故。还有的老师责任心差,在工作时偶尔打小差,不认真组织幼儿活动,甚至有的幼儿离开了教师的视线都不会马上发觉,直到出现事故才会后悔莫及。
3、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
幼儿大多天性好动,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把握,没有自我约束力,特别是在室内憋的时间长,一旦来到了户外,他们几乎要把全部的力量用来跑,抢,闹,他们随意的玩,根本不考虑后果,对周围的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不够认识,不能很好的掌握运动力量和应变能力。在危险来临时也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常常会导致跌落、摔倒甚至更危险的情况。还有的幼儿喜欢躲开老师的视线去玩,对游戏的危险因素不够认识,更容易发生危险状况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教随笔:浅析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幼儿园教育当中,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对策、教育方式等有很多成人话的东西,甚至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会让孩子去反思、去考虑一下后果。孩子们都听不懂,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教育要贴近孩子。
现在我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我们对儿童的一些特点,由于把握不准,常常把孩子的一些特点看成缺点,这就是我们常犯的一个忌。在幼儿园,孩子发生了争执、发生冲突、发生行为纠分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常常是站在一个审判官的角度去剖析孩子的灵魂深处。比如,孩子争抢玩具,老师就会对一个二、三岁的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为什么要争抢呢?其实,他们因为自私、自我中心、因为他们不知道谦让、不知道友好相处,所以,他们有这种行为。实际上儿童的争抢,是因为他们克制自己能力差,这就是他自我中心状态下,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小班的二至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阶段,他很难去考虑别人,往往显示出来一些特点,就是争抢。在争抢的背后,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这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的一种自身的特点和天性。
我和一个老师曾经分析过,如果把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放在二三岁孩子的面前,他们没有争抢,而是互相推让,你让我先玩,我让你先玩,我们认为这反而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面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只能是争抢,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是不允许孩子有这样一个过程的,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权利上的剥夺。怎么样呢?有26个孩子有25个皮球,可是不去玩,为什么呢?就是怕他们争抢,什么时候,幼儿园买的玩具甚至都得一样,拖鞋都买一个型号的、都买一个图案的,最好孩子不争不抢。如果永远不争吵,那么孩子永远不会交往,因此,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讲争吵也是一种学习、争吵也是一种交往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争吵当中逐渐学会交往。由于我们教育上急功尽力,就会把孩子的特点含糊不清的和缺点放在一起。
那我们是不是要鼓励孩子争抢呢?不是,我们是要让孩子在争抢过程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让他知道自己之外,还有别人的存在。这个过程就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我们的教育现在有一种什么样的误区呢?老师在跟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就会说:"小朋友这个玩具应该怎么样玩呀?"孩子们就会对答如流地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友爱。"可是我们的行为呢,却是你争我夺,这就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失败,我们长期以来,是把孩子的德育教育口号话、模式话、概念话强加给孩子,没有在行为过程当中学会让孩子真正有这种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我们成人常常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此,用成人的标准看孩子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看孩子听不懂、学不会等,我们就不能容忍。所以,我们的教育常常是一种浮躁的、一种急功尽力的、甚至对儿童来讲是不能胜任的。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淘气,实际上没有考虑,这是他神经类型的特点、他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真正健康的孩子就是坐不住的,我们不要把孩子训服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在我们幼儿园教育当中,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对策、教育方式等有很多成人话的东西,甚至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会让孩子去反思、去考虑一下后果。孩子们都听不懂,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教育要贴近孩子。
第三个误区:我们常常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孩子,这是我们第三个忌悔,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很出色的领袖人物,用这个去规划孩子,把所有孩子的长处、优点集于一点去勾画出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去评价。所以,就会有这样一些话:瞧瞧你,再看看别人,你不如某某等,这是最伤孩子心的一句话。这三个误区就是孩子发展当中的障碍。我们评价孩子横着比,比出来的都是自悲。
幼儿安全教育随笔
幼儿安全教育随笔
幼儿在园生活的每分每秒都离不开老师的视线和叮嘱,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教会幼儿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开展安全课题以来,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安全意识日渐增强。
可是,前不久刚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离园前孩子安全的重要性。有一天下午,还有几分钟孩子们就要离园了,我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跟孩子们聊天,回顾这一天在幼儿园的生活。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要对同班老师说,我把老师叫到身边,刚说了两句话,这时只听到“砰”的一声,好像是什么重的东西落地的声音。我朝着声音望去,只见我班的琪琪小朋友趴在地上大哭起来。我赶快跑到她身边,把她扶起来,发现她的头上已经有了一点红。我立即把她领到卫生室进行处理,索性无大碍。原来她是想到老师身边来说一件事情,被一个小朋友的脚不小心绊倒了。看着孩子,我内心感到非常自责,如果我不和老师说事情,等到孩子们离园后再说,也许这一幕就不会发生。再说,孩子马上就要离园了,孩子在幼儿园里一天都非常好,没想到在离园前的这几分钟里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真是让老师特别内疚。等琪琪的爸爸来接她的时候,我和家长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当场给琪琪和家长道了歉。通过沟通以后,家长很理解我们,说这么多的孩子在一起,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家长原谅了我们老师,可是我的心里还是非常自责。
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大多数在离园前的心情比较浮躁,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坐得比较集中,互相容易有肢体上的接触,所以这时候更需要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所有的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有序地组织活动,避免不安全的事件发生。
幼儿园体育活动随笔
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事实上,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玩就是孩子的权利,在我所带的南区大一班,就有那么一群特别好动特别调皮的孩子。他们喜欢争强好胜,经常有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告状,上课时很多孩子总是坐不住,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不好好听讲。似乎可以不恰当的说,他们就是一群从未受过约束的孩子。但同时就是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快乐,勇敢,合群。
这群孩子最喜欢的事就是做早餐了,要知道早操是我们机关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每学期都不一样。整套操有三部分,舞蹈、幼儿广播操和速跑。和孩子们一起练习,孩子们学习,自己也是学习。当他们一听到老师说要做早操时,都兴奋不已,每个小脸蛋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小家伙们做起动作来虽然不是很到位,但却很认真,很夸张,伸出的小手舞呀舞,垫起的小脚跳呀跳,挺直的腰儿扭呀扭,特别喜爱练习S型速跑。刚开始的时侯,不管老师怎么画、怎么练、怎么讲就是跑不起来,可是他们不灰心,努力学,越练越起劲,越练越开心,几十次终于规范了,小朋友们也终于嘻嘻哈哈说累死了。
在冬天里不管气温怎样低,风再大都不怕,孩子们已爱上做早操了。只要不下雨,他们都会准时第一个出现在操场上,我们班里有个孩子叫成菲宇,衣服穿得最少,老师心疼得问他:“你不怕冷吗,”成菲宇笑着摇摇头。不仅是成菲宇,每个孩子都能勇敢的面对寒冷,在寒风中大胆的伸出小手,抬高小腿,精神抖擞的做早操,冻红的鼻尖越发可爱,像一枚枚小红星在向我们闪耀!
早操让幼儿园有了生机,让孩子们有了激情,让我们老师更拥有了好心情,所以每天都有更多的欢喜!
教育随笔: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孩子天生就是小探索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所以磕伤、碰伤是难免的事。另外,在孩子们身边总是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甚至还有一些意外,所以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常规习惯开始。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体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影响,若不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一次在户外玩大型玩具---滑梯,我在一旁看护。眼前的情景真是热闹非凡。孩子们什么玩法都有:头朝下滑的,从下往上蹿的,倒在滑梯上擦的,很多人挤在一起的……看到这些,我极力强调方式,注意安全。但是没几个听的。我只好让他们停止回到了班里。孩子们都不懈地问:“老师,怎么刚玩一会儿就不玩了呀?”我说:“因为你们没有好好的玩。”在班里我结合实例告诉他们怎样玩安全,并让他们讲出了刚才自己不对的地方,孩子们终于懂了,如果不注意安全,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户外活动的玩攀登架、滑梯、跷跷板等大型玩具很容易出危险,我们应提前教给孩子正确的玩法。此外,平时多带孩子玩一些锻炼协调性的游戏,让他们逐渐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身体,让每个孩子都安全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幼儿园安全教育随笔
幼儿园安全教育随笔
作为新时代的幼教,以纲要为主体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为主的游戏教学。那么作为大班的老师怎样针对大班额制的游戏教学引导安全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我刚接手这个班时就发现一个疑问?怎么我班的孩子很少出去玩?为此,我特意问了班级其他老师,得到的答案是安全隐患太大,所以就在教室待着吧!听着这样的答案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开玩笑的对班级老师说:虽然我们学校有很大的操场,很大的游乐设施,可是我觉得还是我以前的小幼儿园的孩子快乐一些!
作为老师们首先是出于安全考虑,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对的。可这样真的是对孩子们好吗?我们总是高调的唱着要家长对孩子放手,作为老师何尝不是一样要对孩子放手,当然这个放手不是真正的不去管他了,而是要学会站在一边指导:当孩子摔倒了,帮助他鼓励他站起来,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摸透了班级情况和幼儿的特点之后,在天气好的时候跟保育老师一起把孩子带到了户外,针对孩子一心想要玩的特点,在户外游戏之前我就提出要求表现的好的小朋友我先让他玩,如果我发现有人乱跑,追赶的,我就请他休息了哦!每次在请他们玩滑滑梯之前我都会带领他们走一些队形,已达到锻炼的效果。或者跟他们玩一会儿小游戏,促进我们师幼之间的关系。户外活动结束后我会在教室里对刚才的活动有哪些不足,哪些安全隐患着重提出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个小女孩在玩闹的过程中摔了,还有一个头碰到别人身上去了,哭了……我们的保育老师很着急很后悔,说不该出来了,你看还没五分钟就出事了……我连忙安慰她说:没事的,这只是教学过程中很小的一件事而已,你过去询问一下事情的经过,问他们有没有摔疼,查看一下有无外伤,孩子会立刻停止哭泣告诉你原因,你只需要安慰他鼓励他再抱抱她就好了。等放学时我跟家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一说,沟通一下,这件事就可以完美落幕了。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的跟家长沟通反应,我相信我们的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所以遇到这样的安全小事故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事情的经过,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以家长的立场去心疼孩子,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去安慰孩子,我相信在之后的工作中家长会信任我,孩子会信任我。
在平常的一日活动常规中我也不厌其烦的通过讲故事,讲事例,看图片等方式教育我们班的孩子安全知识,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针对特殊情况特殊教育。让我们的安全教育不遗余力的渗透在幼儿心中。孩子渐渐长大,总会离开大人的视线,所以与其我们天天跟在他们身边唠唠叨叨的说这个不准做那个不准做,触动他们的逆反心理,倒不如教会他们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让他们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所谓千般保护,不去自护!
教育随笔:中班幼儿提问问题的意识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心理操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都较差,因此,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首先应激发幼儿主体的探究思维品质,让幼儿敢问、想问、会问。
新《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幼儿性格之间的差异,有的幼儿很怕在教师或集体面前表达心中的疑虑,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将是很大的障碍。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以一种热情、肯定的态度回应幼儿,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荒唐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训斥,而是启发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时还可以用适当的物质刺激,调动幼儿提问的激情和自信心。孩子一自信,什么问题都敢问了。为把幼儿引入一种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而创设的情境。例如,在《保护蛋宝宝》活动中,教师让每个幼儿带一个鸡蛋在身上,要求让鸡蛋跟着你一天,而且不能破掉。幼儿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保护蛋宝宝。有的幼儿说放在口袋里,但立即遭到了质疑,小朋友说那做操时蹦出来怎么办?有的说,找个网袋挂在脖子上,但又有幼儿提出反对,他们说睡觉时怎么办?有的说装在盒子里,幼儿同样提出问题,盒子捧在手上,我们还能做事吗?这种情境给幼儿带来了有趣的挑战,问题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幼儿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合作学习。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吃饭问题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幼儿最大的问题在吃东西上,每天吃点心、吃水果、吃饭都有幼儿不好好吃饭,吃东西的速度也慢。有的幼儿在吃东西前已经有了排斥的情绪,跑来告诉老师:我不要吃这个;有的幼儿在吃东西的过程中将自己碗里的东西放到其他幼儿的碗里、倒到桌子底下、坐等老师来喂……大部分家长在入园初期也最担心幼儿在园吃不饱,也有部分家长反应孩子一回到家就大吃特吃,可能在园时间没吃饱。
针对幼儿的吃饭问题,我们老师先给幼儿讲道理,多吃饭才能长高长大;也采用过一些措施,让先吃完的孩子先选择区域进行游戏等等,但这些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家都有家长喂食的孩子,在幼儿园要自己吃东西了难免会不习惯,特别是十一长假回来之后,幼儿这种依赖大人喂饭的情绪愈演愈烈,甚至有幼儿在吃饭时哭着说:我不会自己吃。
周四午饭前,我选择了一个绘本,给幼儿讲述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片段,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都有个肚子火车站,里面有很多小精灵,他们的工作是把食物变成泥,没有食物掉下来他们就没办法工作,在肚子里睡着打起了呼噜,肚子就会有咕噜噜的响声……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中午吃饭时就有幼儿问我:老师,我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工作了吗?周四周五的吃饭情况稍有好转。希望周一回来后的你们能继续好好吃东西,我们一起加油!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发明千千万,起点只一问”,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将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师是幼儿发展的领路人,我认为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领路人才能培养出敢问、擅问、会问的幼儿。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
一次区域活动中,在户外的戏水池中的塑料玩具和海洋球竟然漂着,我就装作不知道的说:“快来看,宝贝们,水池里这么多东西,怎么漂着?”小朋友们都好奇的过来看,并用他们稚嫩的想法解说,“他们有奥特曼的功力”“他们会魔法”“怕淹死”“它有翅膀”等等,随之我引导孩子们在水池中开始了实验,找来了很多材料,孩子们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感悟,一次次获得成功的快乐,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一本正经的拿了本说:“告诉大家海洋球和塑料玩具真正漂浮的原因吧……”
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常常发现问题,并向幼儿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慢慢的,你的幼儿也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老师们也应该积极的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