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高明的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争吵

发布时间:2021-05-2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明的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争吵”,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孩子烦躁不安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们生气时,只有情感上的安慰,他们才听得进去。

一对兄妹在地下室玩,突然传来什么东西被毁坏的声音,随后就是喊叫声和指责声。六岁的比利从楼梯上来,气得满脸通红,他一上来就脱口叫道:“贝特西把我的堡垒撞翻了。”他的妈妈同情地说:“哦——,那你一定非常生气了。”“我是很生气。”他转过身继续回去玩了。

这是比利的妈妈第一次试着没有卷入孩子们的日常争吵中。她没有问那个最具破坏性的问题:“谁先引起的?”这样就避免了儿子讲述冤情和要求报仇。通过真实地反应儿子内心的情绪,她避免了成为孩子们的法官、检察官、执法人这些不讨好的角色。

在下面的事例中,一位母亲同情的评论使得和平与战争成为一线之隔。九岁的大卫不想去看牙医,他很生气,激怒了他的姐姐蒂娜,她对他说:“噢,大卫,长大点!”大卫更生气了,行为变得更加令人讨厌。

她的妈妈对蒂娜说:“大卫今天很烦,他担心去看牙医。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就好像变魔法一样,大卫马上安静下来,他去看了牙医,没有再抱怨。妈妈的回应是针对大卫烦躁的心情,而不是他让人讨厌的行为,这使得大卫感到放松多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讨厌了。

在这个小事件里,帮助孩子平息怒气和遭受挫折的两种方法正好形成对照,一种是使怒火更盛,一种是消除怒气。

汤姆和他的朋友吉姆,两个人都才三岁,他们在玩玩具木琴。吉姆的音锤卡住了,生气地哭了起来。他的妈妈警告他说:“你没有理由大哭大闹的,我不会给你修音锤,除非你停止尖叫。”吉姆继续哭闹,于是他的妈妈拿走了玩具。这一下,吉姆大发脾气,场面颇为壮观。

与吉姆的例子形成对照的是,汤姆的音锤也卡住了,他也哭了起来,他的妈妈对他说:“你哭是因为音锤卡住了,我们需要修好它。”哭声停止了。现在,无论什么时候音锤被卡住,汤姆都不会再哭,而是拿过去让妈妈修理。

吉姆的妈妈用的方法是漫骂、威胁、责备和惩罚,而汤姆的妈妈则是指出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米里亚姆十二岁,从剧院回来后,心情不佳,很生气:

妈妈:你上去好像不开心。

米里亚姆:我非常生气!我坐得很靠后,根本什么也看不到。

妈妈: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米里亚姆:当然没有。而且,有个高个子家伙就坐在我前面。

妈妈: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面,还有个高个子挡在你前面!那真是够糟了!

米里亚姆:确实够糟。

米里亚姆妈妈的回答中,有帮助的地方是她没有批评米里亚姆,也没有提意见,只是接受女儿的情绪。她并没有问任何无用的问题,例如“你怎么不早点去选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呢?”或者“你不能请那个高个子跟你换一下座位吗?”她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女儿消除愤怒的情绪。

父母作出直接反映孩子不安情绪的、具有移情作用的回应,表达父母的同情和理解,这对于改变孩子的愤怒情绪是很有效的。

在发完脾气之后,写在纸上的话也可以成为修复受伤情感的有力工具。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想法写下来。

一天晚上,十三岁的特鲁迪大声地怒斥妈妈,指责妈妈进入她的房间,打开她的抽屉,翻看她的日记。当她发现她的怀疑毫无根据时,特鲁迪决定写信向妈妈道歉:

亲爱的妈妈,作为一个讲道德的人,我刚才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我指责妈妈,使妈妈伤心、痛苦。我觉得非常羞愧,非常丢脸。以前我一直对自己感觉良好,可是现在我讨厌自己。我爱您。特鲁迪

特鲁迪的妈妈看到这封短信时很不安,她意识到这件事破坏了特鲁迪心中对自己的积极看法。她找时间写了一封信给特鲁迪,帮助她重新爱自己:

最亲爱的特鲁迪,谢谢你告诉我你的不安和不开心。前几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两个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那并不是灾难。我希望你知道我对你的看法、对你的感情一点也没有改变。我依然把你当成和以前一样可爱的孩子,不过这个孩子有时会感到烦躁、生气。我希望你能明白,能够原谅自己,重新获得对自己的好感。非常爱你的妈妈

这位妈妈向她的女儿保证生气并不会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爱,也不会改变别人对她的爱。她的做法无疑是有益的。

孩子因为父母不听自己的理由而生气,这个时候,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理由写下来。

一位父亲讲述了下面的事情。在他的家里,孩子们都有兑换券,可以用来买晚上睡觉前的额外时间。一天晚上,十岁的彼得想买一些时间,但是兑换券丢了。他的父亲拒绝兑现一张不存在的兑换券。彼得觉得很失望,生起气来,离开房间时大叫道:“但是你确实把兑换券给了我!”那天晚上,当彼得的父亲回到自己的卧室时,他看到下面的信:

亲爱的爸爸,如果你不让我熬夜,那不公平,因为(1)我们两个都知道你把兑换券给了我。(2)你知道我的桌子是什么样子,我总是我不见东西。(3)你知道我多么渴望使用兑换券。我不希望因为写了这封信而让人讨厌,我只是说出我自己的想法。彼得

当父亲看到这封信时,他意识到彼得提供了一个方法来修补他们之间受损的关系。同时,这也给了他一个机会尝试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要有机会,就要增强孩子的自尊。于是他写了下面的信:

亲爱的儿子,你的思路很清晰!你的论据也很有说服力!当我读你的信时,我不得不提醒自己,这不是一个大过十岁的年轻人写的。附:兑换券已经放回原处,你自己去找吧。爱你的爸爸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回应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与孩子(零岁左右的孩子)沟通重要途径,不回应等于拒绝和孩子沟通,不沟通的原因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实上是我们不懂得和不会语言的零岁左右孩子沟通。不知道孩子要找的感觉是什么?例如:半岁左右的孩子没有人教都会乱丢东西,乱丢是孩子要的感觉,也是父母在遗传基因里留给孩子的先天记忆内容。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应该如何回应呢?说教孩子听不懂肯定不行,多数的父母采取不回应的态度。

不回应父母就丧失了一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孩子少了一次被引导后增加新的记忆内容的机会。那么我们怎样去回应孩子这样的行为呢?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不要乱丢东西,我们要改变的是乱,而不是丢,我们在孩子面前摆一个桶或盒子,我们把小球球投进桶里或盒子里。这是我们针对乱丢东西向孩子传递的信息。孩子能的接受这个信息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丢的行为形态,反而,将东西丢进固定的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加上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孩子很快就会学着将东西丢进固定的地方,父母不断地鼓励,孩子会学得更快的原因是孩子天生对鼓励地掌声,语言都能找到感觉。

只要我们找到与孩子沟通,回应的途径和相应的方法,孩子再小都是可以接收我们的信息,并改善其行为

如何应对孩子的拖拉?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催吃饭……

伴着自己的唠叨,孩子好不容易吃完饭,又要催他拿书包、穿鞋子、赶校车……

就这样,还没开始上班,她的精力就在各种“催催催”中消耗掉了,好心情也一扫而空。

《简单父母经》的作者培恩说,现代人过度使用的一个词就是——赶快。

好像无论大事小情,都有“截止期限”,只有越快才越好。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而我们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逃避和磨蹭。

有个美国心理咨询师有4个孩子,是的,4个,而且还都处在学龄期。

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大喊:快点!该起床啦!你怎么还没洗脸?!回来再弄吧,赶紧走!你的书包呢!

更让她沮丧的是,催促不仅没让孩子变得自律,反而更容易急躁、发脾气,经常因为一块面包闹矛盾,或者伴着哭声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通了问题所在:当她在催促孩子的时候,是在把孩子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于是,她决定把责任还给孩子们。

她告诉孩子说:从明天起,早上7:15她会准时出门,不会再等那些赖床、磨蹭的人了。结果第二天早上两个女儿很准时,两个儿子磨磨蹭蹭没有赶上妈妈的车。妈妈也说到做到,真的没等他们。

当儿子们向她抱怨上学迟到时,她说:准时上学是你们的责任,我的责任是送你们上学。但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我建议你们头一天把书包准备好,按着时间表,6:40起床,6:50吃早饭。这样你们7:10就能准时出发了。

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这位妈妈一样,把责任还给孩子。

Facebook上曾经流传过美国一个中学校长给家长的“校规”说:“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课本、食物、作业等拿给他,停!请你转身离开。你的孩子会在没有你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忘了带午餐?饿一顿你就会记住;

忘了带作业?那就等着被老师或家长惩罚吧;

忘了带铅笔?自己找同学借吧。

总之,让孩子明白: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催促不仅让孩子焦虑、烦躁,还会给他造成这样一种意识:你一个人不行,只有靠我督促,你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事。

所以我们能经常见到这样的风景:一个磨磨蹭蹭的孩子,伴着一个着急上火的妈妈。

其实,要避免孩子拖拉磨蹭,不妨换个方式。比如引导孩子自己想象后果:王老师说活动9点开始,你觉得要是迟到的话会怎样?

或者给孩子选择式的思考:如果6点出发,我们就能在电影开始前赶到。你要是不抓紧,那可就看不到电影开头了。

不过,最好有个时间表式的规则,引导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一开始会很困难,孩子可能不配合,但贵在坚持,如果你能坚持下来,我想,你一定会发现孩子没你想的那么难缠。

当然,前提是你别再把孩子的拖拉磨蹭当成自己的问题。只有你不再急躁,孩子也才会减少焦虑和烦躁,才更容易专注自己的问题,行动也才会更有效率。

育儿知识: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是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的特点,或轻或重,每个孩子都会通过踢、打、咬等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就是单纯为了测试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父母不予及时规范和引导,这些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很难再改变。如何在孩子产生攻击行为的第一时间就规范和引导是父母需要认真学习的,处理方法也需要有技巧,否则会越引导越偏。

首先父母要记住几个错误的规范方法:

1.用打或骂的方式--这只能让孩子明白打人骂人都是正确行为。

2.攻击行为发生很长时间后才管--开始没管后来管,孩子搞不清因为什么被管的。

3.用成人的方式跟孩子讲道理,试图用他/她的攻击方式对待他/她,企图让他/她理解攻击给别人造成的后果--孩子还不具备换位思考能力,讲了只能白费口舌。

以下处理方法家长可以尝试:

父母在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第一时间制止他/她,同时把他/她带离被攻击的对象(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让他/她停止游戏,给他/她冷静下来的时间,这样他/她能明白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我刚才的行为让我不能再玩了),等孩子冷静后,要让孩子给“受害者”道歉,孩子最初说“对不起”时可能是言不由衷的,但时间长了之后他/她会养成习惯,知道伤害别人是要道歉的。

父母的引导行为一定要始终保持一致,不断强化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时管一下,有时不管,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个印象,攻击别人可能没什么问题。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攻击行为或语言,榜样的力量很强大。

父母要学会跟孩子交流。发生攻击行为后,等孩子冷静下来可以跟孩子聊聊他/她为什么要攻击别人,是什么让他/她生气或不满,当他/她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告诉他/她应该学会怎样用语言来跟别人交流,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要给孩子发泄的空间。成长中的孩子精力旺盛,无处发泄,很有可能就会转变成为攻击性行为,如果父母适当地给孩子提供发泄的空间,多一些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会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父母要用语言鼓励孩子好的行为。比如孩子在滑滑梯的时候懂得排队时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哪种行为是受到认可的。

父母要注意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很多卡通电视节目都有暴力的内容,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

孩子的攻击性既受基因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影响,有些孩子天生攻击性比较强,就需要父母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来引导,如果错误引导或放任不管,孩子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可能还会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因此从一开始就正确引导孩子十分重要,等攻击性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恐怕父母也会束手无策了。

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期”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反抗期”,每位家长都要面对这样的时刻。看到这个话题深有感触,就把之前的两篇日记找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2008年3月4日晴

这是很早以前的一件小事。现在回想或许正是眺妈使用了沟通的技巧,才很好地解决了眺眺第一个“独立”时期和我们的“摩擦”。

记得那时,眺眺还不怎么会说话,可已经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次眺妈给眺眺洗完澡后,让他帮忙把水里的瓶子拿起来,眺眺却故意抱着瓶子不给,任凭眺妈怎么给他“戴高帽”都不行。后来眺妈说:“眺眺,先把黄色的瓶子给妈妈,还是先把红色的瓶子给妈妈?”话音刚落,眺眺马上把一个瓶子递给眺妈。谢过之后,眺眺又把另一个也拿给眺妈。

小小的一个顺序选择却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自尊心”,使原本“对立”的局面很快转变为“合作”的情形。这说明父母多掌握一些“技巧”,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个方法我们沿用至今,效果非常理想,这也是我补记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使用此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呵护婴儿的“自尊心”。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在“做”与“不做”之间选择,而是怎样去“做”。

2008年11月9日晴

眺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不再是我们说什么他都照做,更多的时候他都会提出反对的意见,我们选择坚持,他则采取赖皮的方式。几经较量,我们摸索出用“缓冲时间”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早上带眺眺去淘气堡玩,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招呼眺眺回家吃饭。小子一口回绝:“不要!”我们说:“奶奶在家里饭都烧好了,怎么眺眺还不来呢?就着急了!”眺眺口气也软下来:“再玩一会儿哪!”“那再玩5分钟,爸爸叫你的时候可不能赖皮哦!”为了彼此能守信,我们拉勾为证。5分钟后,眺眺虽意犹未尽,可也是如约和淘气堡再见回家。我们对眺眺守信用的表现大加赞赏。

晚上送眺眺去阿婆家,我们照例陪他玩到8点多,临行告别时小子又尽力挽留:“再陪眺眺玩一会儿哪!”我们告诉他:“爸爸妈妈明天很早要上班,应该回家休息了。”“那玩到10点钟。”小子又变个法儿挽留。“那太晚了,这样吧,那个长的针(分针)走到12,眺眺和爸爸妈妈再见好吧?”见我们让步,小子也见好就收。

网友支招

伟大的外交家周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谈判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和孩子们相处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强压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适度的让步既照顾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缓和他的抵触情绪,何乐而不为呢?对眺眺而言,还学会了看时间,真是“一块石头好几只鸟”!哈哈!

——网友眺爸

我认为,4岁的孩子本来就不大明白道理,以前听话是因为出于本能的“爱”,为了让大人高兴,可以给他更多的关爱。当他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这个时候大人还用以前命令式的语气要求他,他自然也会用强硬的态度来回应。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不要,只是表明他想拥有自我。

关于小西画画只画5分钟这件事,我认为4岁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不长,当他对这件事没兴趣时,就会转移注意力。这个时候家长要弄清楚,孩子是遇到困难了,还是真的有了新想法。我们可以尝试着要求孩子完成某一个图形,或是完成某一个轮廓,下次再填色,并对孩子的坚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甚至是奖励——他已经很努力了。

对于看电视,是可以先约定好的,时间快到时可以提醒他:还有几分钟就该关电视了。如果违反约定,可以减少第二天看电视时间,几次违约,可以取消看电视一次;如果做到了,可以给予奖励,并经常强化孩子的这个优点:说话算数。

孩子敢于说“不”,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孩子成长了。家长要做的是:改变以前的沟通模式,尊重、理解、接纳、适应孩子的变化,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什么都由家长说了算,自己没主见,从而无法真正成长,直面人生。

——网友宇蕾妈

我觉得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办法,还有就是跟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书上有很多正面的反面的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像昨天他突然拍打我,很疼。我就拿《我好生气》这本书和他一起看,告诉他:“你这样突然拍妈妈,妈妈好生气的。”他就表示以后不这样了。有时候孩子不吃饭,我就说:“你看,小波(天线宝宝里的人物)不喜欢吃饭,所以个子最矮;丁丁(儿子最喜欢的角色)吃饭吃得又快又多,所以个子就最高,多好呀!”儿子就乖乖吃饭了。

——网友酒窝阳少爷

以前儿子也很喜欢说“不”,动不动就是“不好”、“不行”、“我不会”。这固然跟孩子的依赖性与叛逆期有关,但仔细检讨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语,发现也带了很多的“不”字。比如,儿子说要买玩具,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儿子要玩手机游戏,我们的第一句回答就是“不可以”……大人的这一举止在《大卫,不可以》这本书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认为孩子的叛逆与我们对他果断的毫无商量的拒绝有一定关系。现在我尽量纠正自己的表达,努力让自己的言语中避开“不”字。

当他提出买玩具时,不再一棒子用“不”字打死,而是先听完他的购买理由,再向他说明我们不买的原因。几次讨论交流后,基本上他都能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通过这种正面引导,发现儿子的确进步不少,至少从他口中蹦出的“不”字已明显减少了。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只要我们给他充分表达、充分交流、充分理解的机会,相信孩子也会给我们投桃报李。

——网友lkl2003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要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对待幼儿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诸如:

1.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尊重幼儿,管教幼儿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幼儿学这学那,如果幼儿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幼儿情绪上的对立。

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幼儿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幼儿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幼儿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

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首先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唠叨、打骂都会使幼儿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幼儿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幼儿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幼儿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

还可利用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幼儿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幼儿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幼儿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例如幼儿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幼儿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幼儿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缺乏感情沟通。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式的作风。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回答爸爸妈妈。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尤其当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时,孩子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常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时,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缺乏满足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11招应对宝宝逆反心理

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这是好多妈妈的心声。幼儿期孩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如果采取硬碰硬的做法,只会使矛盾升级,所以聪明的妈妈就需要用一些技巧了。

1、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当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着说出要他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按照你实际的要求去做了。

2、注意跟孩子说话的方式。有时候,孩子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因此,跟孩子交代任务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孩子,十分严肃地将任务交给他,这样他会明白你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3、和孩子轮流来。因为父母也做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这样他会觉得很有趣,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4、忽视孩子。如果孩子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要理睬他,撤销父母对他的注意,让他觉得很无趣,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这样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会尝试改变。

5、利用爱孩子爱表现的特点。2岁左右的孩子一般都喜欢自己动手,因此,当孩子说不的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他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就会乐于自己来了。

6、让孩子做榜样。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励孩子当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他会尝试担当这个角色。当妈妈说:"你能演示给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饭吗?"孩子一定乐于为指导小弟弟自己吃饭做出示范。

7、给孩子两个选择。当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个就是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通常孩子都会选择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8、让孩子放松警惕。如果孩子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切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9、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比如你想要孩子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不妨给孩子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孩子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10、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给孩子准备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的任务变成他的一种期待。或者父母做出示范动作,但是根本就不要求他去做,他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模仿的欲望。

11、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孩子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家长可以在估计他要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 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样的建议,会让孩子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也就不会说不了 。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长会遇到一个烦恼,那就是孩子遇到一些小问题,就会闹情绪,你跟他讲道理吧,他还不听,最后家长自己也陷入了情绪之中,比如使用。从威胁的话语,你再闹,给我试试或者用哄劝的方式,不要哭了等下次啊,给你买好吃的再或者给孩子贴个标签,你可是男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等,即使啊,这样的应对方式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孩子闹情绪是很正常的,人脑中负责情绪。此性和人发育的比较早,而负责理性的部分发育的比较晚,并且需要到了二十岁以后才能够完全成熟,所以呢,当孩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理智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而如果家长采取了威胁哄劝贴标签等方式时也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心理暗示,这对孩子今后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呢?

第一点,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描述情绪,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情绪,分别是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需要冷静下来,比如说就快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孩子却突然闹着想喝奶茶。被你拒绝后,孩子就开始闹情绪不停的跺脚发脾气不嘛,我就要喝奶茶,而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他,你这样剁脚不疼啊,你是不是生气了?当孩子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就是在调动大脑中的理性的部分当理性的部分开始运转孩子开始用语言定义自己的情绪时,情绪。也会慢慢的消退,记住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一定要控制住,只有你的情绪稳定了,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二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情绪,每一次孩子闹情绪的。之后,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描述完情绪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消除这样的负面情绪,比如说孩子说不出不被允许喝奶茶的时候感到了愤怒,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觉得别让你喝奶茶这样的小要求都不被满足的话,让你感到生气了。孩子会说,是的,现在我很生气,家长们可以接着问问,那么要怎么做,你才会不生气呢,孩子会说,让我喝奶茶,我就不生气了,我还会很开心呢,这样明白了孩子的需求,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做,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点,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之后,家长可以说,如果我是你啊,我想要干什么?干不成,我也会很生气,不过我会想再过一会儿,就要吃饭了,如果这个时候喝了奶茶的话,等一会儿就可能会吃不下午饭了,如果吃过午饭之后,我在喝奶茶。那么妈妈就不会反对的这个时候呢,孩子已经冷静下来了,在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的同时,也就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这样呢,情绪就会慢慢的消退,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抓住机会,进一步帮孩子反思,你看生气也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对不对,如果你对我生气的话,我也会很难受的,你能感受到我的不高兴吗,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表现出很难受的样子,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观察他人情绪的好机会,所以当下次家长们遇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

首先要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接着带孩子思考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来的,怎么做才能够消除最后可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应对孩子的情绪,还能够抓住机会,让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情商助力,您成为最优秀的妈妈,却朝学生营养与您一起,让孩子赢在起点。

公共场合孩子不懂礼貌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不懂礼貌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不讲礼貌的呢?难道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出错了?

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资深幼教专家朱世平认为,有些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不懂礼貌,并不是他们内心不尊重别人,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尊重别人,不知什么是礼貌。所以,先不要一味地指责或简单说教,而是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再遵循其特点适当进行示范和引导。

其次,不讲礼貌的孩子也不是天生的,专家认为,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日常生活中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造成的。“例如社会生活中,成人闯红灯、骂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丢弃垃圾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凭什么来要求孩子?”

不要一味指责言传不如身教

因此,专家们建议,教育孩子懂礼貌,家长们言传不如身教,即首先得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注意个人言行和教育方法。

1、父母给孩子做出文明礼貌的榜样

要想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家长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例如与人交往谈话时,应尽量避免粗鲁的行为和不文明的用语,得到别人帮助时要主动地说“谢谢”,这样,孩子在模仿学习成人的行为时,便自然学会了文明礼貌。

2、教给孩子基本的礼仪

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并示范给孩子看,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当家里来了客人,要主动介绍宾客给孩子认识,并告诉他要主动跟客人打招呼、请客人坐、给客人倒茶,客人走时,送别说“再见”。在公共场所,告诉孩子要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等。成年人得到孩子的帮助时,也要主动说“谢谢”。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并学会使用“对不起”等文明用语道歉。

出门前约法三章

三四岁的孩子能听懂道理,也可以守规则。出门前约法三章,规则可写好在卡片上,譬如:要注意安全、有话好好说、不能大声喊叫……等。

三岁约定三项规则,四岁约定四项规则,由家长说给孩子听,孩子虽然不见得认识那些字,但借由此过程,孩子能明白“规则”与“规定”是需要铭记在心并严格遵守的。

万一失控,该怎么办?

孩子失控前多半有征兆,父母不妨多观察。最好能在失控前,开始安抚孩子。若是孩子之间的争吵,父母要学习当仲裁者和协助表达者,让孩子间能顺畅沟通表达,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达成共识。因为这段年龄的孩子,需要学习合作。

如果已经发生失控,父母要先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是为了什么?出现哪些行为?不要一味的吓阻和责骂,要先了解小孩在想什么?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才能协助孩子抓重点,处理问题。

引导失控行为三步骤

1、父母变身天使:孩子情绪失控,多半是因为愤怒、生气、害怕和恐惧、身心受伤、无法表达自己等因素。父母要变身天使,温和以对,引导孩子相信你,愿意打开心扉说清楚。

2、问问题,等答案:了解状况后,开始问问题。问答间,沟通就会越来越清楚,事情自然能水落石出。孩子也会回想出自己发生什么事,这样的沟通很重要喔!

3、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法:解决方法最好是孩子想出来及提出来的!若是与手足或朋友间的争吵,一定要有两方皆能理解的解决方法。

如何应对孩子做事拖拉?


第一类表现

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发脾气也做不快。

原因

天生如此,这类孩子对事物常常表现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

解决之道

这一类宝宝处事磨蹭,是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类宝宝磨蹭的习惯是不现实的。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给予宝宝帮助与鼓励,不要嘲笑宝宝的慢,而是对他的每一点进步予以最大的表场,从而激发宝宝做事加快速度。

第二类表现

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别的孩子,仔细观察发现,这类宝宝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有较大诱惑时做事动作较快,若所做或将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动作就变得慢吞吞。

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宝宝通常在爸妈吩咐做某事时,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听到并随之去做,或心里想着其他事,做爸妈要求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在爸妈眼里这种行为就是“慢吞吞”。

解决之道:可以选择孩子平时最爱东西,比如最爱玩的游戏、最爱看的动画片等等,激发孩子做事的注意力,还可以做一些练习,来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尽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较,但可以跟他以前的表现比,也可以跟爸爸妈妈比,这样处理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2、爸妈指令太多,孩子无从应付:

爸妈有时往往一个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马上做出响应。然而每个孩子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动作发展较快,有的是思考方面较快,当孩子的思考动作协调不是很好时,而家长却又要求严格,超出孩子动作能力时,爸妈就会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则会认为他已经很快了。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标准不一样,常是孩子被认为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解决之道:爸爸妈妈做事也不能急于求成,孩子做事慢并非说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种坏毛病,养成一种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反复的、多次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第一,家长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但要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能操之过急;第三,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第四,要持之以恒,注意在求快的同时,依然要以做得好为最终标准。

3、缺乏兴趣:孩子面对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在那里磨蹭,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喊破嗓子,他的动作还是依然故我的慢。

解决之道:激发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试着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试着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例如答应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钟电视,又或者答应孩子可以买一样玩具等等,只要注意观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磨蹭的坏习惯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4、家庭氛围:爸爸妈妈都是慢性子,叫宝宝如何快得起来。

解决之道:先改变一下自己,再想着改变宝宝吧。又或者来一个家庭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快。

5、缺乏信心:通常这类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孩子的行为常常有指责之处,令孩子无端失去信心,认为少做少错,自然动作迟缓。

解决之道:对于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改变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试着把责备改成鼓励。例如:孩子喝牛奶时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妈妈能换一个角度问他:“你把牛妈妈的奶洒了,要怎么办?”可能就容易引发孩子对立时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责怪,会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赖性过强:“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紧,爸爸妈妈会给我做的。”孩子们的普通心理。

解决之道:爸爸妈妈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顾孩子过分细致了,是不是为孩子安排了一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对于一些需要独立处理的事无法自理,处处依赖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欢磨磨蹭蹭。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这样的倾向,爸爸妈妈可千万要注意坚持原则,该是宝宝的事情一定要认他自己做,不要让他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例如:本来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着妈妈做,结果妈妈看不下去骂几句之后,还是帮他收拾,这样是不会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坚持原则是很重要的。

帮孩子改掉做作业磨蹭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是不是磨蹭?那是许多父母的一块心病。学几招应对办法吧——

规定时间,闹钟提醒。根据作业量给孩子规定完成的时间,到时间就不准再做了,完不成就等着挨老师的批评。可以把时间分成三四段,分别上好闹钟,每隔一段时间闹钟就会提醒孩子:过去多长时间了,还有多少时间,如不抓紧做恐怕就来不及了。有了这个压力,几次下来,孩子就变得迅速了。

任务适度,留有空闲。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如果告诉孩子:“就这些题,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多教方法,培养习惯。孩子做作业慢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知识掌握得不牢、方法不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高明的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争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如何巧妙应对孩子“一根筋” 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父母既无奈有无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广大父母心塞烦躁的,相信一定是孩子间歇性发作的无理取闹、耍脾气。 拿东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来拿,否则,哭!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脚的,否则,闹!玩...
    2021-05-1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回应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与孩子(零岁左右的孩子)沟通重要途径,不回应等于拒绝和孩子沟通,不沟通的原因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实上是我们不懂得和不会语言的零岁...
    2020-10-29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拖拉?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千变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
    2020-09-24 阅读全文
  • 孩子的争吵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争吵”,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今天早上,正是孩子们入园的时间,就听见小刚妈妈拉着小刚往活动室走,边说着:“别怕他,吵架打架不要吃亏,别人打你,咱不能怕他,你也打他,要不...
    2020-07-01 阅读全文

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父母既无奈有无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广大父母心塞烦躁的,相信一定是孩子间歇性发作的无理取闹、耍脾气。 拿东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来拿,否则,哭!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脚的,否则,闹!玩...

2021-05-1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回应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与孩子(零岁左右的孩子)沟通重要途径,不回应等于拒绝和孩子沟通,不沟通的原因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实上是我们不懂得和不会语言的零岁...

2020-10-29 阅读全文

我的邻居是一个公司高管,但有一次这个女强人却跟我说,她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从做早饭开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难,好不容易坐起来,还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脸、催刷牙...

2021-05-15 阅读全文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

2020-09-24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争吵”,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今天早上,正是孩子们入园的时间,就听见小刚妈妈拉着小刚往活动室走,边说着:“别怕他,吵架打架不要吃亏,别人打你,咱不能怕他,你也打他,要不...

2020-07-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