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们生活中不需要嫉妒

发布时间:2021-05-21 我们的城市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生活故事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强大,所以我们总是会有嫉妒别人的时候。嫉妒是一种很不好的心理状态,大家一定要及时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够健康地面对生活。

嫉妒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痛苦,一来会对别人造成攻击和中伤,二来也会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人如果太出色,别人就会嫉妒他。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如果应对好的话,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朋友、同事之间的情谊应该可以继续保持,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我们就会失去很多的朋友。那么,嫉妒者都有哪些类型呢?

一、猜疑过度,异常嫉妒者

比他人更会产生嫉妒心理的共性,身边缺少朋友,缺少坦诚的心灵,有的人还会因为嫉妒他人而不能排遗、克制从而发生一些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异常嫉妒者主要有以下的四种,其特点为:

1.主观、臆断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希望自己说的话题以及自己提出的意见能够获得大家的喝彩和重视,最不喜欢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2.表面热情,但是内心却非常冷漠,会对崭露头角的人施加压制,在竞争的过程中会耍小手段,对厉害的人会曲迎奉承;

3.固执己见,执迷不悟,遇到失败和错误会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

4.缺乏自信,极度自卑,自己非常敏感,觉得别人一直在说自己不好。

二、像姑娘特有的一般性嫉妒者

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大家对于那些外表,身材、长相,特长,爱好,才干等等方面强于自己的人会有着嫉妒的感情,这类人的嫉妒心理没有那么大,不会轻易让他人感受到。另外,通常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交流的时候也不会影响感情。

三、对周围环境无动于衷的迟钝者

对他人不会有什么嫉妒的情感,不会和他人竞争,对于他人比自己厉害,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不计较小事情,跟别人相处起来很融洽。既不在乎麻烦事,也不怨天尤人,凡事想得开。

不过这类型的人在工作中积极进取的心不是很大,无雄心壮志,他们这么淡然地面对世界,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四、嫉妒不外露的自制者

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他人会产生嫉妒的感情,可是并不会表现出来,也不会对别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并具有冲散或抵消、转移嫉妒心理的能力和方式,会把对他人的嫉妒转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遇到事情会忍耐,有长远打算,对于他人给自己提的意见,会虚心接受,任人为贤,最终会改变不利处境。

嫉妒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他,不要选择逃避。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着自己不足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均衡发展。如果自己产生了嫉妒的心理,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起竞争意识,自己要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使自己尽早被社会所承认,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不需要过于着急


很多的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他们都希望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因此很多的父母一直都在想,我们就是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大多数的父母却并不清楚,到底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哪里开始,有的时候就是因为找不到方向,或者是比较迷茫,所以才会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当你能够真正的回归教育的本源,然后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就能够给自己找到一条比较不错的出路。

教育是从生活当中开始的。许多的父母都会感觉一些高大上的理论确实很好,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要如何来传达给孩子,怎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孩子去接受,其实这就是需要让你在生活中把很多的东西都分解开来。任任何一种成功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无不是从生活开始的,父母要真正的去做到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要求孩子每天起床叠被子,那么父母也应该有这样的习惯,我们要求孩子每天吃饭之前必须要洗手,父母也同样需要以身作则。

也许你会发现,任何一个成功人的教育,他们从来都不是直接学习的各种不同的理论,而且也没有专门的这样的课程。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开始学着去观察这个世界,也开始学着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会去看到生活当中的一些美好,学会去和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学习,高贵的品质,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孩子的一种培养。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不一定就发生在学校,也许就发生在家里,也许就发生在某次吃饭的过程中,这些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存在,所以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够明白。

也许不少的父母他们一直都在寻找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去探索,想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父母,但是你是否想过,每个孩子的身上其实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或者有着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人的影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不是说孩子上学之后才开始。为何有些小孩子在上学之后,他们可以非常认真的去做事情,在玩儿的过程中也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有很好的关系,这些无不体现在家庭的环境之中。

有太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而有太多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似乎总是单纯的认为学校是最为主要的,父母的责任就是不断的去赚钱,获得更多的金钱,然后给孩子送去更好的学校,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些孩子在成绩上似乎很好,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自己生活也没有办法立足于这个社会,就是因为在其他的一些方面的培养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不需要过于着急,但是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式和办法。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育儿心得:孩子易生嫉妒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首席讲师李铮认为,“嫉妒”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嫉妒是因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认可度不够。“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较少,一旦肯定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所以他们肯定别人,而不肯定我’。”李铮说。南宁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老师卢丹映也认为,出现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对他们的认可不够,或者过度依赖父亲或母亲,他认为表扬自己是应该的,表扬别人是不应该的。

其次,一些父母虽然给孩子爱,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爱不足,那么当父母对别的孩子好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李铮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让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会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是足够得到别人关注的,这个关注就是爱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价值感没建立好。“父母在表扬别人时,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贬低那个孩子,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认可这样的评价。”李铮说。因此,李铮建议,父母在给别的孩子肯定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赞扬,说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很充实;如果父母一表扬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现强烈的反应,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给孩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让孩子形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被爱,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定来源于父母与他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得到很多爱,那么当他长大自我价值感稳固后,父母再批评他时,他也不会怀疑爸爸妈妈的爱了。”李铮说。

怎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李铮表示,爱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透过结果来看。真正的爱是会有呈现的,如果孩子又与父母有亲密关系,又非常的独立,那么父母给孩子的爱就是真爱。

不要老拿孩子与别人比

卢丹映表示,家长千万不能有比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不好,比别人的好,这会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孩子一般有两种反应:一是你一说他不好,他就说自己很好很好,表现为非常的骄傲;二是你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现为非常的自卑。但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说他好或不好,他都会很坦然,不会骄傲也不会自卑。”李铮说,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父母要坚信,孩子永远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给指导方向

如何处理“嫉妒”正在发作的孩子?卢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平时也做得一样好却没有得到表扬?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家长应该经常评价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家长可以在人前表扬孩子的优点等。

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够好,家长也可以把别的孩子树为榜样,但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应先肯定他目前的状态,再给他指导的方向。李铮举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在玩轮滑方面已经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边的大哥哥一样,那就更好了。”李铮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后半句(自己与别人比),这时家长就最好暂时不说后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充实起来再说。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专家表示,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育儿观: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


育儿观: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

培训中听到一个故事,题为《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还真深有感触。

故事是这样的:

美国纽约唐人街有一家酒店,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好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后就开始下滑,酒店老板为此伤透了脑筋:各种硬件设施是一流的,酒店菜肴质量也是一流的,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一天,一位富豪邀请了几位朋友在这家酒店里小聚,酒店老板顿时受宠若惊,为表示敬意,频频上前敬酒,使出浑身解数与富豪套近乎,他认为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客源,无论如何一定要拉牢他。而在餐厅的另一边,则靠墙站着一位小伙子,是新来酒店上班的服务员,他在一边暗暗观察着老板的一举一动。当那位富豪离开的时候,老板又亲自将他送到了门口,返回酒店的时候,小伙子叫住了老板:“我们酒店的生意不怎么好!”

“是的!可是你也应该看见了,我们正在努力改变现状!”老板说。

“假如您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生意将会更差!”小伙子说。

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请我做一个月的主管!并且我做主管的一个月里,你要听我的安排!”小伙子从容地说。

“可以!但是你用什么来证明你有让我听你安排的实力呢?”

“我敢肯定,刚才你送到门口的那个人不会再来我们这里吃饭了!”小伙子说。

老板听他这样说,以为他是个故作神秘没事爱乱讲话的人,就开玩笑地答应了下来:“如果今后一个月里他真的一次不来,我立刻请你做主管!”

时间一晃过了一个月,本来老板以为那个富豪一定会被他拉成“固定客源”的,可是还真像那小伙子所说的,富豪再也没来过,而且酒店的生意越来越差。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小伙子,老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对小伙子兑现了承诺,让小伙子做一个月的主管,并答应不过问任何事,一切由小伙子一人负责。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天里老板只是暗中观察,他发现那小伙子对任何客人都只是微微一笑一点头,更要命的是他从不知道向客人敬酒、套近乎,但是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从小伙子上任以来,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好,老客户也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起来,他又惊讶又好奇又感激,恨不得立刻要知道那小伙子究竟用了什么回天之术。

终于,一个月时间到了,老板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小伙子问他:“你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

“简直是小儿科的问题!当然是尽量满足客人的需要啊!”老板说。

“说得很对!但是你有没有去想过,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而你们只知道客人需要什么,却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么!”

“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老板懵住了,说实话,他真的还没去想过客人不需要什么,“难道我们尽量去满足客人的所需还不够?”

“当然!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小伙子说,“你们一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断去敬酒,但是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来吃饭,是参加他们自己的聚会,而不是来接受你的敬酒,你的敬酒实际上是在打扰他们做自己的事情,这绝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还有,同一宴席上,有主次之宾,在不断向主宾敬酒的同时,其实你也在向同一桌上的其他宾客做暗示:我不在乎你们。这也绝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还有,在你对某一桌上的宾客敬酒的同时,更是对其他桌子上的宾客的一种不平等的对待,他们会想:难道他们是客人,我们就不是客人了?这样的感觉同样是别人所不需要的!你在无意识当中给了顾客这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感觉,足以让他们对你的酒店产生反感,这就是导致你的生意每况愈下的原因!”

老板听后茅塞顿开,从此,他除了揣摩顾客需要什么的同时,更下大力研究顾客“不需要”什么。20年以后,他的酒店在全美国都开设了分店。而当年那位小伙子,就是如今被誉为华人中最顶尖的成功学专家、全亚洲最顶尖的演说家、国际上继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励志成功学大师,也是世界华人中唯一一位国际级励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

陈安之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是:“成功一定有方法!”

同理,我们的教育也要关注孩子的“不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不够从容,不相信孩子,在孩子不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就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孩子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受阻。

举几个例子:

1.生活自理能力。保育员为了不让家长有怨言,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冷暖,帮他们穿衣、穿鞋等。剥夺了孩子学习自理的机会。大班孩子应当有了比较强的自理能力,教师要给孩子自我学习的机会。比较好的做法,先教会孩子们基本的方法,然后就每天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尤其穿衣服。天不太冷时,午睡起床了,让孩子自己穿衣,相互看衣服穿得反不反,然后老师在午睡室门口进行最后一道把关,发现不对的让其纠正,这样既不会因为孩子不会自理,穿衣不当而影响其身体,又不会因为老师过多帮助而让其失去学习的机会。

组织保育老师开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专题活动,让保育员更新观念,不再包办,而是要伸一只手帮助,给更多的机会给孩子自己做,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并非不需要帮助时去帮助,当孩子通过自己努力不能解决问题,他十分需要你帮助时要给予帮助。

比如孩子拉拉链,他想自己尝试着拉上来,可是一次又一次拉链头对不准,拉不上来,孩子仍然耐心地拉着,此时,就不必去帮助,让他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样孩子的成就感才会更强。

2.思维能力。孩子提出问题或成人给孩子一个问题之后,要允许孩子有一定的时候思考,在其实在不能解答时用启发式进行引导。和同事一起去“豪享来”西餐店用餐,点了牛排之后,同事7岁的女儿对西餐比较好奇,就指点服务员送上来的菜问这问那。“这个丝是什么呀?”我正想说:“你猜猜看。”妈妈马上回答:“是包芯菜吧。”孩子释然:“哦。”一盆水果沙拉送上来了,我试着考考孩子:“妞妞,你看这个水果里有一种白白的小方块是什么水果啊?”同事马上拿起叉,叉了一块送进嘴里,品尝之后说:“这是香瓜。”女儿急了“我知道的,我尝了就知道的,不要你说。”是啊,妈妈这样做其实就是一种不尊重孩子思维需要的做法,孩子不需要你这么快给出答案,也不需要你抢在她之前给出答案,她不但没有了成就感,而且慢慢长久下去就会习惯于听妈妈说了,因为妈妈总是为她解惑,她不需要自己努力解了,长此下去,思维的惰性就形成了。事后我悄悄跟同事说:“你这个妈妈呀,好在是搞幼儿教育的,一点机会也不给孩子,你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尝试,探索,自己判断呢?她并不需要你这样的帮助啊。”她听后惭愧极了。

3.哭了马上去安慰。给其发泄的时空,孩子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不需要你的安慰,越安慰她反而越不舒服,应该让其通过言语、行动发泄心中的不快。“我讨厌爸爸”,把对爸爸的不满先全都发泄出来,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时显得更畅快,效果更好。

4.摔了马上去扶起。

孩子需不需要上学前班


孩子需不需要上学前班前几天xx老师来家访,说到年后xx所在的小一班将升入中班,上至八月份,九月份开始的下学期开始读大班了,等于中班读半年就上大班,这样孩子们还有一年可以读学前班。

我并不支持孩子上学前班,虽然周围的人一再表示如果孩子不上学前班,等上小学一年级时会跟不上,连上小学的作息规律都适应不了,比如:上课期间想上厕所会不说就直接去啥的,但我仍觉得没必要上学前班。

1、学前班所学知识多是小学一年级的从这两年对xx的观察,她的学习能力不错,一些新的东西很快能理解或是操作,如果上了学前班,她对一年级的知识接触后掌握了其中的大部分,势必在上一年级时因为要学的东西都学过,会有骄傲自满情绪,没有了对新知识探索的求知欲,老师再布置些作业,让本就学过的东西再做一遍,将有可能引起厌学的状况。

2、学前班的老师良莠不齐因教育系统对学前班没有统一规定,有些小学在办学前班,幼儿园也开办的有,甚至一些培训机构也有,小学所办的学前班,倒是正统的教小学一年级所学的知识的,据说都是快要退休的老师来任教,因对其要求不高,老师也是凑合完事儿,但对孩子的影响将是很深远的呀,幼儿园的学前班仍是采用幼儿园的教学规律和作息时间,并不能让孩子在学习规律方面作好准备,倒也存在第一条所述的问题,这么小的孩子受老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让孩子有珍贵的玩乐的开心的童年从观察我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女每天写作业的时间来看,孩子上小学后,大量的时间都在写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很少有时间能自由的玩耍,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玩耍、自然探索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并非学会了书本上所谓要求的知识就能满足以后生存所必须的,我现在还无法想出应对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的大量作业的办法,但我目前能做的是让孩子晚一些接受这样的训练。

鉴于以上观点,我准备让xx不上学前班,大班上完休学一年,这期间带她走出去,去不同地方,让她知道外面天地的开阔,了解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家期间学习她感兴趣的东西,慢生活的度过这一年,小学入学前找一个学前班上一个月左右有个准备,让她对上小学的上学规律有个大致适应就行。

为了她这一年的休学,我跟xx爸也得做好许多准备,幸亏还有一年半的准备时间,但愿我能真的按计划行事。

请给孩子安全感,嫉妒心理随风去


源于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

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首席讲师李铮认为,“嫉妒”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成人的,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很自信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嫉妒是因为他不自信,不自信根源于他得到的认可度不够。“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较少,一旦肯定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所以他们肯定别人,而不肯定我’。”李铮说。南宁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老师卢丹映也认为,出现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对他们的认可不够,或者过度依赖父亲或母亲,他认为表扬自己是应该的,表扬别人是不应该的。

其次,一些父母虽然给孩子爱,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或感受到的爱不足,那么当父母对别的孩子好时,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爱的是别的孩子,而不是爱我”。李铮表示,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让他获得安全感,因此孩子才会想要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是足够得到别人关注的,这个关注就是爱的延伸。

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也反映了他自我价值感没建立好。“父母在表扬别人时,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贬低那个孩子,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如果孩子有比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他就会认可这样的评价。”李铮说。因此,李铮建议,父母在给别的孩子肯定时,要注意自己的孩子反应怎么样,如果孩子很坦然,能接受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赞扬,说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很充实;如果父母一表扬其他的孩子,孩子就出现强烈的反应,那么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爱没有给到点上,没有让孩子感觉到被爱?

给孩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要想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让孩子形成稳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被爱,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定来源于父母与他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得到很多爱,那么当他长大自我价值感稳固后,父母再批评他时,他也不会怀疑爸爸妈妈的爱了。”李铮说。

怎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李铮表示,爱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透过结果来看。真正的爱是会有呈现的,如果孩子又与父母有亲密关系,又非常的独立,那么父母给孩子的爱就是真爱。

不要老拿孩子与别人比

卢丹映表示,家长千万不能有比较的心理,父母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不好,比别人的好,这会教育出自卑的孩子。“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孩子一般有两种反应:一是你一说他不好,他就说自己很好很好,表现为非常的骄傲;二是你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好,表现为非常的自卑。但这些都不是自信,自信的孩子就是你说他好或不好,他都会很坦然,不会骄傲也不会自卑。”李铮说,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父母要坚信,孩子永远都是好的。

先肯定,再给指导方向

如何处理“嫉妒”正在发作的孩子?卢丹映表示,父母要注意先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平时也做得一样好却没有得到表扬?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家长应该经常评价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家长可以在人前表扬孩子的优点等。

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够好,家长也可以把别的孩子树为榜样,但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应先肯定他目前的状态,再给他指导的方向。李铮举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在玩轮滑方面已经很努力了,如果你能再加快一些速度,就像旁边的大哥哥一样,那就更好了。”李铮提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方式,有些孩子能接受前半句(自己跟自己比),但不能接受后半句(自己与别人比),这时家长就最好暂时不说后半句,先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充实起来再说。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专家表示,类似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相关推荐

  • 我们需要自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我们有像白衣天使般神圣,有如山东“大家”般的自豪,我们就是一群“守巢人”放飞了希望。我们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幼儿教育是复杂而用简单的,是繁...
    2021-11-04 阅读全文
  • 生活中我们需要勇气优秀作文(5篇) 迟来的勇气比永不到来的勇气要好,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勇气,更像是混合着悔恨的复仇。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需要懂得写优秀作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勇气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6-29 阅读全文
  • 别让宝宝心生嫉妒 导读:既然宝宝自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
    2021-09-09 阅读全文
  • 修剪宝宝心中嫉妒的“刺” 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
    2022-04-02 阅读全文
  • 嫉妒名言警句200句 每一个只顾自己的人都没有时间去嫉妒他人。(英国哲学家培根)名人格言往往可以成为我们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楷模和目标,阅读名人格言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栏目小编经过精心挑选整理了与嫉妒名言警句相关的一些资讯,热烈欢迎您的光临,希望您在这里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
    2023-11-15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我们有像白衣天使般神圣,有如山东“大家”般的自豪,我们就是一群“守巢人”放飞了希望。我们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幼儿教育是复杂而用简单的,是繁...

2021-11-04 阅读全文

迟来的勇气比永不到来的勇气要好,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勇气,更像是混合着悔恨的复仇。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需要懂得写优秀作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勇气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6-29 阅读全文

导读:既然宝宝自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

2021-09-09 阅读全文

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

2022-04-02 阅读全文

每一个只顾自己的人都没有时间去嫉妒他人。(英国哲学家培根)名人格言往往可以成为我们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楷模和目标,阅读名人格言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栏目小编经过精心挑选整理了与嫉妒名言警句相关的一些资讯,热烈欢迎您的光临,希望您在这里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

2023-11-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