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误会带来了惊喜
发布时间:2021-05-2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我们班的朱晨霖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可爱又聪明。但是这个孩子总是懒洋洋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唱歌他张张嘴巴没声音;集体游戏他也爱玩不玩的。有时老师用奖励的方法鼓励孩子们唱歌或表演,他却不为奖品所动,真让老师无可奈何,我奇怪:这孩子怎么就像温开水似的没点活力呢?怎样才可以激起他的积极性呢?
机会来了,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看到了朱晨霖的进步。午觉后,小朋友都起床了,大一点的孩子都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去厕所了。朱晨霖的个子小,以往该叠被子时就一声不吭地溜走了。怪了,今天我却看到他正在用力地推被子,而且被他推的被子叠得很整齐!我立刻惊喜地说:“朱晨霖,你真棒!把被子叠得这么整齐呀!”他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再仔细看一看那床被子,哈!误会啊!原来那床被子的主人今天没到幼儿园来呀,被子根本就没拉开盖过,当然整整齐齐的啦!这时候我再看看朱晨霖,他正在认认真真地叠自己的被子呢!我装做没有看出来的样子说:“恩,朱晨霖真不错!还要再叠一床被子呀!”
令我惊喜的是,到了区角活动的时候,懒洋洋的朱晨霖竟然和小朋友一起收拾起地上散落的物品了,以往他都是玩完就走,看到他的进步,我又及时地给予了表扬。更开心的是,到了第二天的午饭时间,吃完饭后他居然主动帮老师收拾饭碗了。他象变了个孩子,总是积极地帮助小朋友和老师了,脸上总洋溢着欢欣的笑容,那种淡漠的表情也不见了,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和同伴也玩得更开心了……
想想以前,朱晨霖小朋友很少受到表扬,因为他对什么都缺乏积极性,不积极回答问题,不爱活动,更别说帮助小朋友和老师了。这次偶然来个小误会,使他意外地得到了表扬,并体会到了被表扬的甜蜜和快乐,于是就积极地做好事,希望再次得到表扬。
我感谢这次小误会,同时我感受到,也许对于那些象朱晨霖小朋友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可以不妨制造些“小误会”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老师误会你了
教育随笔:老师误会你了
我们班有个叫加和的小男孩,非常调皮。日常平凡,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抢我的皮球。"……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的瓜葛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他要干啥子。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大声诘问诘责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啥呢?"他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想帮她修修。"听了这话,我才名顿开。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其时要是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危险孩子的自尊。
是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设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诘问诘责幼儿,而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教育随笔:换个角度,会有惊喜
教育随笔:换个角度,会有惊喜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我们看见的,绝不是同一个世界。眼睛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头脑和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与角度。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总是按照常规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但是与之相反的应该暂是放下问题,跳出你思考的环境和关注的焦点,从其他角度思考,可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思维转换能够让你化难为易,轻松解决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表现了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旅店里。考试前两天的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见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背靠背。这三个梦意味着什么,秀才摸不着头脑,第二天他便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听完他述说三个梦后一拍大腿:“我看你还是打道回府吧,没有什么希望了。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种吗?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不是多此一举吗?和心上人脱光了衣服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一下掉进了冰窟窿,回旅店后便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感到有点奇怪,问他还没考怎么就要回去。秀才如此这般地把算命先生的解梦说了一遍。店老板听了乐着说:“依我看,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希望大大地有。你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有备无患吗?你和心上人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一改心灰意冷的神态,精神饱满地参加了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试想:如果这位秀才相信解梦先生的话,他还能够改写自己的人生吗?而店主的一席话,使他换个角度看问题,因而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愉快、光明、幸福、希望……这是人生的正面;忧愁、黑暗、不幸、绝望……这是人生的背面。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办了每年一届的跳绳比赛,在上学期学习跳绳技术的时候,班里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不好好练习不说,还去影响别的学生练习,让我很是烦恼!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调皮捣蛋,正是孩子本有的天性,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并不能泯灭了他们的活泼与可爱,可他们的行为不但让老师烦恼,更是让别的学生把他们当成了不断向老师打报告的对象!可是在跳绳比赛时,他们也特别积极向上,努力去参赛,并且个人单跳次数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对班级取得优异成绩功不可没,从整个比赛中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他们优秀的一面!因此,我们不要总是用主观的意识去判定学生的能力和差优,当你换个角度去观察他,他们也有很优秀的一面!这样不但化解了自己的烦恼,还能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引导!学生没有差优!只要老师多角度观察,总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它的是与否,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我们管理学生的时候,面对学生给我们带来的烦恼时,我们不妨换种思维去对待,你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反而能感知更多的惊喜与美好!
教育随笔:小小合作,大大惊喜
教育随笔:小小合作,大大惊喜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在了解各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之后,用自己带来的材料,相互合作,完成交通工具的手工制作。制作的方式是幼儿自己找同伴,相互合作来完成。今天的活动虽然是一个美工活动,但是其中也发展并锻炼了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正印证了《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点。其实,我们班上的孩子之前也有接触过需要合作来完成的任务,但是像今天这样的制作手工的任务并不多。因为做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材料是昨天才发的通知,所以今天有些幼儿并没有带来。正好在备课的时候,是想要要求孩子们合作完成制作的,所以,在活动中,我请一组上的幼儿,把带来的材料统统放在桌面上,一起用这些材料。不知做到了“合作”,还进一步理解了“分享”。
开始制作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着急制作,而是先讨论,想要做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人员之间如何分工?谁负责剪纸,谁负责黏贴?都一一商量好之后,才开始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没有争吵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也没有小朋友跑过来向我告状,要我帮忙。最后展示出来的作品给了我满满的惊喜与感动,每一件作品都创意无限。虽然有些粗糙,虽然不完美,但却是最真实的作品。现将本次活动的感想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感受与欣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指南》在艺术领域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今天的主角——交通工具,是我们幼儿很熟悉的事物了。我们每天都要乘坐交通工具来园读书,平时在路上走,也会看到各类交通工具,更别说出去玩了,会乘坐到很少见的交通工具。有人不禁要问了,这些交通工具有美的地方吗?那是当然了。只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发现这些交通工具独具一格的地方。在活动第一环节的时候,我做了一个ppt,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交通工具,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工具分别像什么?你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个交通工具,为什么?通过观察与讨论,孩子们发现了很多细微的,平时不大会注意的地方。比如,车灯的形状,轮胎的花纹,车窗的大小等等。在感受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打下发展想象力的良好基础。
二、表现与创造,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指南》艺术子领域【2-1-3】,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我请孩子们帮忙,共同收集材料,可以是小罐子,小盒子或者是空瓶子、瓶盖等。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了,孩子们对收集材料这一方面非常熟悉,都能按照要求收集起来。看似普通的材料,平时用完我们就扔的“废品”,在一双双小手的“魔力”下,组合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来。在制作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辅助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还运用到了画、折、剪、黏贴等多种手段,经过反复的对比、剪贴,最后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指南》建议我们,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在今天的创作过程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另外,我觉得,“不过多干预幼儿”的前提是,教师的事先引导一定要准确。就像我刚才提到了,在活动前,告诉幼儿,今天的作品是要找同伴合作完成的。那么在开始制作前,幼儿就会和同伴协商制作时的事项。当幼儿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们的制作就会很顺利,遇到难题也会同伴之间商量解决,不用再一遍遍的找老师帮忙。今天,幼儿完成的作品,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新奇的想法惊艳到了我。我由衷的觉得,孩子们小小的内心隐藏着大大的能量,教师只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他们就会爆发自己的小宇宙,给我们好看的!
教养笔记二: 孩子带来的惊喜
今天入园时,小朋友哭得很少,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丛优没有哭。外公陪过来的时候,虽然眼角有点泛泪花,但是没有哭出声音来,我趁机表扬了他:“哇!你今天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不哭了,真棒啊!”在我的表扬下,他和爷爷挥手告别,然后去玩了。接下来的一个上午,他都没有哭,偶有眼角泛泪珠的时候,我连忙去鼓励,眼泪始终只在眼眶,并没有流下来。宝贝,你进步了哦,明显的进步!中午睡觉的时候,虽然还是想妈妈,也哭了一下下,但是没有前两天哭得那么厉害。睡梦中,哭着叫妈妈的名字,想妈妈了,老师给他拍了一下,他就继续入睡了。下午也很安静地学本领。李丛优的进步让我们三个人都非常地有成就感。
今早入园的时候,丁依涵让我也印象深刻。由于她两天没来园了,所以来的时候一直抱着爸爸,不肯放手。我尝试去接了两次,也接不过来。最后一次,在她爸爸的协助下,我抢了过来,孩子爸爸走了。抱着她,她哭着喊:“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我说:“那我带你去找爸爸吧!”然后抱着她慢悠悠地转移注意力。后来转移到了她的哥哥身上,又转移到了小朋友身上。最后她就不哭了,跟着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除了睡觉哭了一下,其他时候都是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玩游戏。你的表现让我意想不到哦!可爱懂事的小姑娘。
今天让我颇感意外的还有李欣柔小朋友。她的年纪比较小,昨天好不容易喂了饭,但是水也没喝。今天到了吃饭的时间,我知道又要考验老师一通了,我耐着性子去喂她吃饭,但是她始终不肯张嘴巴,于是我把肉肉弄弄碎,让她自己吃。看到旁边的丁依涵吃得很欢,趁机说:“哇!丁依涵,今天的饭菜是不是特别好吃,自己动手吃也很棒哦!你看我们李欣柔也要自己吃了哦!”开朗的丁依涵听我这么一说吃得更欢了,我悄悄地走了。我想也许是开朗的小姑娘影响到了李欣柔,她竟然也拿起勺子自己吃了,而且把一碗饭吃完了。当时我那个想哭,觉得今天真值。吃饭问题解决了,喝水也是一大难题。我想总是要去尝试,不能因为之前的失败而不尝试吧!我于是又带她去水杯旁边让她认识自己的杯子,去了一次又一次,她始终还是不肯吃。下午的时候,我又带了过去,事先在她水杯里加了点水。我拿出她的杯子问她:“宝贝,你渴了吧!我们喝点水。”“咦!里面怎么有水?你是喝里面的水还是自己再倒点?”我把杯子给她,让她自己选择,结果她把水倒掉,自己倒了一点点喝。我心里窃喜。
孩子的成长有时这么突然,这么惊喜,只要大人不放弃,孩子的可塑性其实是很强的。宝贝们,加油,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三年会改变很多很多,我们会变得非常非常棒哦!
最近有家长一直在问自己的宝贝怎么样怎么样
,其实我很喜欢跟家长们多交流一下,苦于时间实在太少。当家长在问的时候,是促进老师去观察去关注去思考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很好的机会去观察孩子,在孩子身上更用心。
小班随笔: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
总以为小班的孩子很小,他们的想法很单纯,他们整天嘻嘻哈哈、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但是与孩子们相处在一起,会发现我们会拥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成人有一番感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孩子在喝水环节中的小插曲吧!
插曲一:富有创意的想法
这天,自由户外活动结束后,该是上楼小便洗手喝水的时间了。在此之前,我一遍又一遍地讲了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在安全方面我着重提醒了几个平时特别调皮的孩子要遵守规则,排队小便洗手喝水。但是,当孩子们小便洗完手后,他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样奔向饮水桶前。很快,在饮水桶处,一下子就聚集了七八个小朋友,他们你推我挤,谁也不让谁,谁都想第一个倒水喝。我急忙跑了过去,还没来得及说话,远远小朋友已经第一个冲到了饮水桶前,只见他并没有去挤,而是站在了饮水桶处,高举小手大声说:“来来来,先检票,检票后才能上车倒水喝。”俨然一副检票员的样子。再看别的孩子,有几个已经在熙熙攘攘中自觉站好了队。于是,其他幼儿也慢慢地排好了队伍,一只小手拿着茶杯,另一只小手伸出来认真地准备检票上车。“你可以上车喝水了。”远远笑咪咪地拍了一下站在第一个的小朋友的手,这个小朋友做了一个上车的动作,高兴地往杯子中倒好水,到一旁喝水去了。接着,第二个小朋友紧紧跟上……
我真没有想到那么当时有些混乱的局面,孩子们自己会解决得那么井井有条。孩子创意的想象给单调的排队喝水注人了新鲜的元素。使我们不由感叹:我们的孩子是多么有创意,多么有潜力!他们把这阵子“车子叭叭叭”主题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开展的乘车游戏,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解决了实际出现的问题,并且解决得又那么富有想象力和愉快感。
而平时,我们作为成人让幼儿遵守规则,只会说:“要怎么样,不许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为孩子规定了许多禁令,最终的用意只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第一。试想一下,如果我早一分钟到达活动现场,孩子们就会在我的引导下自觉排好队或是我强制命令他们排好队,但结果会怎样呢?可想而知。他们根本不能想象出那么富有情趣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秩序意识的重要性,可在每次遇到具体问题时,我们又总是习惯性地去代替孩子解决,总是不放心让孩子去试一试,不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而且有时也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没有很好地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去做。
插曲二:充满责任的爱心
提起丹丹、凡凡小朋友,他俩在自由活动中,都是调皮分子,不仅嗓门大,而且经常哈哈笑。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大大咧咧,由于他们的诸多淘气行为,给人最深的感觉印象就是调皮、不听话。
连续几天,发现朱晓丹、吕与凡小朋友喝水总是最后几个进教室。他俩会在水桶前磨蹭什么呢?带着好奇,我悄悄地尾随他俩来看个究竟。
只见饮水桶前他俩的身影正忙碌着,把饮水桶里一格一格的杯子拿出来,又放进去,我一看,心想,这两个小淘气又在干坏事啦!赶紧大步流星走过去,刚要叫他俩住手,却仔细一看,发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有一些孩子喝完水,水杯并没有直接放回原来对应的标记格中,随意一放,就匆匆进了教室,而丹丹和凡凡两人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任务。瞧!他们一丝不苟的小脸显得那么认真,当把水杯和标记全对应好了之后,他俩的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喝水放水杯的新的发现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孩子对班级的一种充满责任的爱心。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走出思维定势,摆脱经验束缚,学会发现,让我们永远有新的发现,也就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
插曲三:真诚善意的提醒
一天,集体学习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按惯例去排队喝水,而我在一旁督促提醒着孩子们。只见蒋子豪小朋友和另外几个伙伴在边吃边开心地聊着天,我上前正想打断他们,提醒他们快点喝水时,豪豪小朋友突然抬起头,用十分真诚的语气问我:“大李老师,你怎么不喝水?”他眨巴着稚气的双眼,继续说:“我的外婆说要多喝水才漂亮呢!大李老师你也快喝点吧!”听了他这一番话,我不由觉得心头一热。也马上回应了一声谢谢!
是呀!平时,总是我们成人在不停地提醒孩子,想不到孩子心里也有一把衡量爱的天平。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这真诚善意的提醒,却流露出孩子发自内心的对我们老师的浓浓情谊,让人不由地感悟到爱的付出与回报是等价的……
发生在孩子们喝水时的小插曲故事确实令我们很惊讶,也很感动!透过孩子们喝水的小插曲故事,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给我们成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有时我们不妨再多等一分钟,学会换位思考,更多地给予孩子们一些时间,一些理解,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身获得成长的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心会更贴近孩子!
教育随笔:孩子,老师误会你了
被人误解的滋味很难受,无论是谁在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被误会的时候。我们作为成年人当我们被误会的时候内心是何种滋味,难过,满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渴望去解释等等,但有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并不会给你解释的机会,别人只会相信他所看到的,就算是解释也只会显得很徒劳。于是误会就会越来越深。转念一想,我们作为成年人都如此难受,若是发生在幼儿身上,谁又知会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何种伤害。
庭庭是我们班稍微内向、腼腆的一个女孩子,跟小朋友相处的还不错,但是跟老师有的时候不能好好的沟通。这天跟平时一样中午睡觉起床,按照惯例小朋友们先去小便,回来喝水,喝牛奶,吃点心。但是我发现庭庭在喝完水后,扭扭捏捏走向点心桌,她没有端起牛奶反而去拿了点心,我直接问:“你喝牛奶了吗?”庭庭不敢吭声默默地望着我。看到她的反应,我猜到她肯定没喝牛奶,于是就跟她说你先去端牛奶,牛奶喝完再吃点心。庭庭见状,却丝毫没有要动的意思,只是满脸无辜的看着我,我还在纳闷究竟是怎么了。这个时候保育老师走过来,询问了我情况,跟我说庭庭的奶奶嘱咐过今天就不让她喝牛奶了,我这才明白。但是庭庭从头至尾都没有要跟我解释的意思,又或许是一开始我的严厉直接让她打消了跟我解释的意思。我告诉庭庭下次如果是特殊情况不能喝牛奶,你要学会主动和老师说,不然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误会你。
我想如果今天不是保育老师发现主动告知我,也许我还是等不到庭庭主动开口告诉我实情,误会也就会越来越深,庭庭的心里肯定更加不愿意告诉我,而我也会内心苦恼为何她不愿意喝牛奶。所以有的事情一定要把误会解释清楚,你不知道下一次会因为什么而误会。
教育随笔:不经意间的惊喜
教育随笔:不经意间的惊喜
不知不觉这个九月已经过去了大半,这段时间每天工作着有时候也会感到累,但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特别惊喜。
早上上完课,张老师让孩子们去小便,我便跟过去走到孩子们中间,看看有谁需要帮忙的。因为这几天天气降温了,孩子们穿的比较多,看见胡源宝宝在费力的提裤子,,我便走过去蹲在他面前帮他轻轻地把裤子提起来并把它上衣理好,没想到它却抱了我一下,我夸他真乖,不想厕所里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围过来要抱我,孩子们可真可爱。
下午吃完点心后,张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散步了,我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洗完杯子后,我出来发现鞋带松了,便蹲下身系鞋带,这时候几个孩子提前跑回来,他们都兴奋地拥到我这儿,没等我反应过来,其中胡源就抱着我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拥过来的其他孩子也都乐呵呵地,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
孩子也许只是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却令我特别开心,我暂且自以为是的把它当做是平时一点一滴的情感积累所致吧。胡源是个聪明乖巧的小男孩,孩子的心是纯真无邪的,作为一名老师,有时候这样那样的事很多,孩子能爱我们,就算再累也觉得幸福。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也需要我们老师的承认,孩子会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咯!
教育随笔: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这个故事想必许多人小时候都看过或听过,对此故事的趣味以及荒诞还记忆犹新吧。故事讲述的是个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大森林,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可是有一天,这些小动物们却被“咕咚”,一个奇怪、可怕的声音震住了,“是什么怪物?”“咕咚来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引发了所有动物的奔跑……到底发生什么了呢?走进这个故事,你就会知道答案。
小小的故事不仅充满了趣味,还隐含了大大的寓意,给幼儿带来趣味的同时也能引发幼儿的思考。
在和幼儿一起进入《咕咚来了》这个主题的日子里,我们首先从故事入手,让幼儿倾听故事、熟悉故事和复述故事,了解动物的对话、感受动物们的情感,为故事表演做一个前期的铺垫。在故事的王国里畅游过后,幼儿对故事里的咕咚发生了兴趣。什么是咕咚?咕咚长什么样?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学习,幼儿不仅了解木瓜的结构、特征、以及用途,还可以凭借《木瓜恰恰恰》这首好听的乐曲和打击乐器好好地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