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1-05-0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教育随笔: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今天,我上彩色线描画活动《树叶变变变》,首先请幼儿认真观察自己和爸爸、妈妈去爬山时或散步时捡回的树叶,并说说自己手中的树叶是什么形状的?许多幼儿都能表述了自己所观察叶子形状特点。王建鑫说:“我手上的叶子形状像把火。”,林优优说:“我的叶子像一根一根针。”,有的说“叶子像小花。”……大家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叶子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看来这些幼儿虽然顽皮点,但还是挺认真地观察事物的。接着我出示放大镜,请幼儿认真看看,除了叶子的形状外,你们还观察到叶子身上有什么吗?我这么一问,幼儿观察得更加细致了,熊魏萱说:“老师,叶子身上有好多长长的线条,”,“老师,有的像山脉,”,“老师,有的像河流很漂亮。”,“老师,我的树叶的叶脉交错像迷宫”,“老师,叶脉上像弯弯曲曲小路。”我再次引导认真观察,这些线条都长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你来画树叶,你觉得它会变成什么呢?“我觉得他就像一座雅山峰。”“很像山村的小河弯弯曲曲流到大海里。”于是,我顺势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笔将自己观察的树叶变变变绘画下来。幼儿有了之前的细致观察,绘画起来得心应手,每个幼儿都安静的进行绘画。最后将幼儿绘画的作品排放在一起,让幼儿参观,幼儿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树叶变变变》作品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纷纷表示自己还想绘画。于是我将树叶投放在美工区角里进行延伸活动,并放进去两片树皮,相信很快就可以看到更多的“树皮变变变”作品了。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幼儿线描画是幼儿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达方式,是幼儿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是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写实能力的结晶。线描画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很有帮助。幼儿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儿的那种“心”象绘画毫无约束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幼儿想象力夸张、奔放之特点。
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如果希望孩子在画画中得到想象力的锻炼,还要从观察周围世界开始。多带孩子走向大自然,与社会接触,让孩子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在头脑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不要折断孩子的想像的翅膀
教育随笔:不要折断孩子的想像的翅膀
最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班上许多小朋友把乐百氏瓶上的小盖儿留下来装在兜里,为了防止他们把小瓶盖儿放进嘴里出危险,我便让他们把小盖儿扔掉。可事与愿违,留小盖儿的小朋友反而多起来。尤其是以世欣为首的男孩子,兜里总是鼓鼓囊囊的,红色、绿色,每个人都有好几个。
小朋友们为什么对小瓶盖儿感兴趣呢?我要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们好像是有意躲避我,一见我走近,就往兜里装着什么,试了好几次也没结果。后来,我就没像看见一样,趁他们不注意玩的正起劲儿的时候再接近他们。问题终于弄清楚了:原来,小朋友们喜欢玩的汽车城里没有警车。于是,世欣等几个小朋友就把留下来的小瓶盖儿放在车顶上当警灯。红色的当救火车的灯,绿色的当警察的巡逻车灯。
我暗暗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没想到在大人眼里是废物的东西,却可以被他们当做好东西利用上。可是,不能让他们总把小瓶盖儿装在兜里呀,既不卫生,也不安全。于是,我开导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小司机,警灯可不能随便乱放,万一丢了,汽车就不能当警车或者巡逻车了,多可惜呀!几句话提醒了孩子们,他们一个个从兜里掏出小瓶盖儿交给我。我把小瓶盖儿冲洗干净并找来胶布,和孩子们一起把小瓶盖儿粘在小汽车上,再涂上漂亮的颜色。瞧,一辆辆巡逻车、救火车、救护车立刻神气活现起来,变得威风凛凛的,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
装好了小顶灯之后,我又给孩子们留下一个任务:在回家的路上观察一下什么车有顶灯,这些车是做什么的。第二天,孩子们的回答真让我惊讶,我都没注意到原来那么多种车都有“小顶灯”。
现在想来,如果当初我只是一味的限制他们不去玩小瓶盖儿,而不是引导他们将想象转化为创造活动,那将失去多好的教育时机呀。不仅如此,孩子还可能因我的限制而从此折断想象的翅膀。
教育随笔:插上理想的翅膀勇敢的飞翔
教育随笔:插上理想的翅膀勇敢的飞翔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从客观上把我的工作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并且还要思考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为幼教事业奉献了什么、克服了什么、坚持了什么?
一、奉献了什么?
对于我而言,拥有孩子们的心是我的动力之源,是我为人师最大的收获和财富。人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想: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深味其中的琐碎和细致,也正是细微之处方见精神。平时,我致力于从小事着眼,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就是服务”的新理念。我作为小三班的班主任我感同身受班主任工作的辛劳和心血,我油然而生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我倾力奉献自己的爱心和知识。在全心全意付出的同时,我也常收获着不经意的惊喜,期间有孩子们父母有情有意的书信,有孩子们用稚嫩的笔画下的我的笑脸,有孩子们的热情的拥抱和甜甜的问好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我初为人师的弥足珍贵的记忆瑰宝,今天我转身但并不停下脚步地做一个回眸,真实地记录我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也许会令你忍俊不禁,也许你会觉得微不足道,也许……这里有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思考和探索。
“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是用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奉献爱心的楷模,真诚与幼儿沟通,把自己的心灵世界源源本本地向幼儿敞开,与幼儿真正的以心交心,用爱换爱。但爱孩子也是有要求和尺度的。如果爱的过了火,就会变成“溺爱”。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溺爱孩子结出的苦果,所以说教师爱幼儿也应体现在对幼儿的严格要求之中。都说“严师出高徒”,在爱的教育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体验愉悦的学习心情。任何班级总有一部分相对来讲比较淘气、顽皮的孩子,而且这类孩子往往都是能力较差,又不肯老老实实地学,无拘无束。对待这样的幼儿,就必须严格要求,不严,他们不可能改过并且有所进步。对待也们的最好办法是耐心引导感化教育,转化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问题的实质,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你不但理解他,而且尊重他,当你把真爱融入到他的心灵深处时,他一定是学业中的“浪子”。愿辛勤的园丁的身旁多有一些这样的“浪子”,把我们的爱心更多地奉献给每一个孩子,无愧于这神圣的幼儿教育事业。
一.克服了什么?
孩子每天都会发问:“是什么?为什么?”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就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丰富的经验仍然是极其宝贵的,问题是这经验必须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其价值和意义。不少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落伍,原因在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经验往往是“过去时态”。例如:面对幼儿教育环境的变迁和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课题,即使是曾经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同样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教育教学的新需求。作为年轻的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克服种种困难来使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呢?首先我觉得应该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进行深入的钻研和独立的创造,在反思研究中超越自我;其次,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我们幼儿园是每个班只有一名教师,比起别的幼儿园师资力量相对优有点紧缺,午餐都是与幼儿一起进行的,有时候孩子不小心把饭给洒掉了,我们还要帮忙打扫,所以说我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还是阿姨、保育员。工作一天真的很累,但同时我也觉得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因为我爱孩子,所以我不怕困难。“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
二.坚持了什么?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新纲要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应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深入幼儿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和孩子们融洽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幼儿谈心、做游戏,询问其生活、游戏、学习情况,拉近师幼间的心理距离,与每个幼儿打成一片,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教师应该珍爱每一位幼儿,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引导、去教育,完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幼关系,真正使新型的师幼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璀璨的露珠!
总之,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我们应该坚持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学法的指导,更要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随笔:我想象的月亮
今天我带领幼儿进行绘画,主题是(我想象的月亮)我先是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进行观察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对于月亮的描述,请每个小朋友来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月亮,在孩子们大胆表述后,我给孩子们分发绘画材料,请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进行创作,在孩子们开始绘画后我进行来回的走动,观看孩子们的绘画情况,问一问孩子们的想法,并且帮助不会画的孩子,通过语言引导他进行想象,通过我的示范让幼儿掌握一定绘画技巧,每个小朋友的想象都特别丰富,其中有几个小朋友的想象很棒,首先是刘翌童小朋友,我在观察完她的绘画作品后跟她进行交流,请她来说一说他绘画的内容,她说:“我觉得月亮是个小女生,所以我给她画上漂亮的头发,并且画上大大的城堡,让她可以住在城堡里”显然刘奕童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将月亮拟人化了,认为月亮可以是一个小女孩有着长长的头发。接着是小苹果说:我觉得月亮是七彩的所有我给她画上漂亮的颜色,也给他画上美丽的花瓣。最后是宋泽雨小朋友的作品:“我先画一个月亮,然后画上她的好朋友,很多的星星,最后画上房子和小人他们可以观赏月亮。”在每个孩子心目中月亮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
分析与思考:
1、通过让小朋友观察图片,再接着表达自己对于月亮的认识,可以帮助幼儿有一定的思路。
2、在绘画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月亮不仅仅是黄色的,不是挂在天上的,他可以是小女孩有辫子,可以是七彩的,可以是小朋友手里的风筝,可以是小朋友的伙伴。
3、孩子的想法非常多种多样,拥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
支持与策略:
1、加强绘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困难后进行等待,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不仅能解决技能问题,还能获得相关经验(合作互助)。
2、不限制孩子的想象,还应该为孩子的绘画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幼儿正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作品,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为孩子留下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插上梦想的翅膀
一次活动中,我和小朋友谈到了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大人有、孩子也有。为此,我鼓动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自己的理想……
“我长大了要当医生!”
“我要成为教师!”
“我长大了要为人民服务,当邮递员”……
孩子们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正当我得意的时候,后面小朋友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我长大了要当服装设计师”、“我要成为最厉害的散打教练”、“我要成为摄影师,把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拍下来”……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思维这么灵活,好多想法我都没想到。
就在这时,林林的回答让我苦笑不得“我长大了要当爸爸”,我忍住笑,让林林说说为什么要当爸爸,林林骄傲地说:“爸爸是最厉害的人,他什么都会——会开车、会修玩具汽车,力气很大,什么东西都搬的起来。”小朋友听林林一说,都很羡慕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爸爸的影响更深,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什么都不怕,是最厉害的人,所以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
然而,现在好多父母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爸爸,希望爸爸们重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教育随笔:学习将树叶拼凑组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树叶变变变》中让幼儿运用树叶进行创作孩子们首次接触,当我利用树叶进行变魔术,把树叶制作成拼贴画的时候,幼儿都显得非常的好奇,也都听的非常的认真。由于首次创作,在操作的时候请幼儿欣赏一下其他的树叶拼贴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这样幼儿就能够更好的利用手边的树叶材料进行拼贴。告诉幼儿不仅仅能够用树叶拼出不同的物体,也可以拼出不同的动物。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动手动脑,发展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指南》中规定: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学习和制作。在拼凑过程中以幼儿自选为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活动,树叶和树叶之间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但在最后的交流、欣赏中,我们看到了大部分孩子多制作了教师的范例“金鱼”,想象力没有能够很好的发展起来。
教育随笔: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曾经跟老师去幼儿园里听过一堂课,是关于秋天树叶的欣赏活动,老师拿起一片树叶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像什么,我也在观察,这像什么呢?在我冥思苦想不得答案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有了答案,有的说把树叶横过来就是小鱼,有的说把树叶竖起来就是一件衣服…答案五花八门,却让我不得不感叹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这堂课气氛极好,小孩子们都积极发言,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孩子如果不让他回答的话,甚至会跑到老师的怀里。这种场景让人感动,这种气氛与我们久违了。想想我们自己,教室的前三排永远不是我们的选择除非是没得选了,上课会早去占位子,不是为了占前排与老师有沟通,而是为了占后边不起眼的、老师注意不到的角落里,而孩子们呢?他们进教室后会选择与老师挨得最近的最中间的位子老师讲课的时候会一直看着老师。上课老师如果不点名是绝对不会起来回答问题的,相比起那唯恐点不到自己的孩子们,我们是多么的可悲……
还记得在杂志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报道:一记者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分别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所让不同阶段的人来说说这是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会说是月亮、是太阳、是镜子、是苹果……到了大学,大学生说是一个直径相等的正态圆,而到了研究所里,几个白发斑斑的老教授却不敢回答,他们研究了一会跟记者说,这能不能复印一下让我们仔细研究研究?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最近读留美博士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对我颇有启发,他笔下的美国孩子活的是那么的快乐、自由,从来不曾为作业功课苦恼过,而中国的孩子呢?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我们悲惨命运的开始,有人统计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书包的重量是3公斤而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书包的重量则有9公斤,书包的重量与我们身体的重量和年龄极不相称。而那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剥夺了我们看月亮数星星的时间,老师的怒吼声、父母的抱怨声成为我们童年最熟悉和可怕的声音,他们大人是不会懂那种看蚂蚁搬家、萤火虫跳舞的快乐的。他们只知道分数和名次,他们反复强调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东张西望,殊不知,孩子在他们东张西望的过程中或许学到的更多,就像波兰教育家亚努什•柯尔恰克在《当我返老还童之时》一书中写道:谁也不知道,当学生看着黑板时获得的是不是比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即太阳使向日葵随着它转的那股力量)促使他窥视窗外时所得的多。刘晓东也曾说过,“在那个时刻,什么对他更有益、更重要,是压缩在教室黑板上的逻辑世界,还是游动在玻璃窗之外的那个世界?”
为什么小时候的我们有色彩斑斓的梦想、有无所畏惧的胆量、有勇往直前的信心?而现在的我们只有在试卷上全是对号的时候才会找到那一点所谓的自信?我们的梦想和憧憬在老师和父母一遍遍的打骂声中消失殆尽,我们的勇气和胆量随着试卷上那越来越小的数字而找不见了。
这是孩子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幼儿是这个世界上最纯洁、最透明也是最脆弱的群体,正是孩子们的特殊性成就了幼儿教育的特殊地位,也使得幼儿教师成为最与众不同的职业,作为孩子们最信任的人,我们应该承担起保护他们的责任,保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和绚丽多彩的想象力!
教育随笔: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画画活动刚刚结束时,忽然,一位小朋友大声的叫起来:“老师快来看,路超在乱画…”,经他这么一叫,很多的小朋友都围了过来,“哈哈,鱼怎么会长脚?鱼又不会走路,真是个小笨蛋……。”孩子们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路超画了一条会走路的鱼。路超经小朋友这么一喊,顿时羞红了脸。这时我急忙支开了围观的小朋友。等小朋友安静下来,我告诉他们说“路超小朋友的画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画画用拟人的手法会使那些看起来不够生动的东西更加可爱,就像我们看的动画片,有很多的地方都用到了拟人的手法。经我这么一讲,小朋友们都不再笑路超了。
事后,我问路超为什么会给鱼画上脚,他得意地说:“我担心河水迟早会用完,到那时候不长脚的鱼就会给干死。”说完,就笑了起来。
经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必须细心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只有这样的呵护才会使孩子的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
别让“爱”折断蝴蝶的翅膀
某天,一个文人经过路边,看到一只蝴蝶正在蛹里挣扎,蛹上已裂了一条缝隙,蝴蝶扇着翅膀挣扎了数次试图从蛹里飞出来,但都未成功。文人顿生怜悯之心,帮蝴蝶弄开缝隙,蝴蝶顺利地从蛹里飞了出来。可不幸的是,不久之后蝴蝶便因双翼折断而死……读到这里,您是否想到了今天的孩子,在父母的“强迫关怀”或“过度溺爱”下,他们正像那只断翅的蝴蝶,被剥夺了自我奋斗和拼搏的权利和机会,在还没有经历生活的风雨之前,就被父母用充满“爱心”的帮助“完整”地“取”出了“蚕蛹”。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迈的老奶奶、老爷爷来幼儿园接送孙子,有的孩子已经上中班了还要大人抱着回家。在家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形:当孩子低头准备系鞋带或拿取物品时,爸爸、妈妈立即上前“帮忙”;甚至有些“尽职尽责”的全职妈妈每时每刻都陪在孩子左右,陪伴孩子上幼儿园,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陪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因为过多保护、过度溺爱,孩子甚至少有步行的机会,减弱了脚与大地接触的感觉;孩子失去了尝试错误,获得新知识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孩子失去了所有的锤炼和挣扎的机会。最后,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心、怯懦、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和冒险精神、不敢去尝试新事物……这样长大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常常表现得十分脆弱,一遇到挫折便惊慌失措,长时间陷于困境而不能自拔,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也许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处在一种“幸福无比”的环境中,对他的成长最有好处,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痛苦的磨练和挣扎对坚强的生命来说是必须的。心理学上也认为:如果人长期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其结果是:一,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二,特别害怕困难,不愿接触人世间的艰难困苦,甚至会将一些平常的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究竟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呢?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教育。在日本,很少看见抱孩子的母亲。下雨天,三四岁的孩子穿着小雨靴,撑着小雨伞,背着小包,跟在大人的后面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有时,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母亲不是跑上去将孩子扶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就被“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鼓励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孩子稍有自理能力时,便要求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也许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成长经历就如同顶破一个一个的“茧”,当孩子成长到一个特定的阶段,当他的体能和智能发展显示他具备了某项潜能时,就是他们应该靠自己的努力“破茧而出”之时。也许孩子生来有很多双翅膀,都可以让他飞翔,而每当我们亲手破除一个“茧”,他就夭折了一双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