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秘密花园
发布时间:2021-05-0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秘密花园
幼儿生活在充满艺术的世界中,他们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充分主动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断积累美的体验。因此,绘画是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愿望、感受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美术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在活动中把握住幼儿的情绪情感,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并一直采用正面评价的方式来鼓励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商量或建议的语气提出修改的意见,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一次,在美术活动《秘密花园》中,我带孩子们欣赏了大量的美丽的花卉图片,孩子们可喜欢了,纷纷用语言讲述出自己发现的美。在轻柔的音乐中孩子们开始创作了,令我非常欣喜的是:很多平时构图、涂色都不是太强的孩子,也画出了他们心中的花卉。我把孩子们的画拍下来,放到电视上,孩子们共同欣喜同伴的画,看到了同伴的进步,大家都开心极了!
多鼓励,少批评,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幼儿需要鼓励与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老师适时说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兴趣,建立和巩固他们的自信心。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而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及时发现其思维闪光点,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想象。让孩子们更好的在美术彩绘活动中感受活动时的快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区域里的秘密
教育随笔:区域里的秘密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并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这不,本学期我们班长组进行的优质课展评还是区域活动。听到这个信息后,心里还是挺担忧的,因为是托班孩子,又是一个新班,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还达不到,进行区域活动会不会玩不起来,或者会不会乱玩一通,各种担心涌上了心头。后来,经过对孩子们的指导和积极的准备,心里还是有了些许的自信。
本次区域活动,我给孩子们开放了四个区域:分别是建构区、甜蜜妙妙屋、创意坊、益智区。活动开始,我去游乐场玩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积极地开着小火车跟我一起去游乐场,在给孩子介绍完了活动的材料、目标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始活动了。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扮演者各种角色,都玩的很开心,一会让我看他们搭建的宽宽的马路、一会让我们看他们做的好吃的彩虹糖......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实现活动的目标。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整个活动下来,唯一的一点就是最后总结的环节比较弱,由于孩子们玩的太高兴了,就有点收不住了,我就草草的总结了一下就结束活动了。
通过这次区域活动的深刻感受,其实,放开了,孩子还是玩的很开心的,同时也要相信孩子的实力,他们还是能够做的很好的。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会结合主题活动,投放更多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不爱吃饭的秘密
案例背景
九月入园时发现小宇是一个挺能干的孩子,每次吃饭都能很快的吃完,而且吃的非常干净,从来不要老师盯着。可是,一个国庆假回来了以后,发现他变了。
案例描述
每天中午吃饭,只要老师和阿姨不看着,他就会做在那里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不想吃。”“为什么不想吃”。“饭太干了。”“那你要怎么吃”。他说:“泡汤吃。”无奈我们只好让他泡汤吃。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中午吃鸡腿的时候,我们没有说什么就看到他在那啃着自己手里的鸡腿,特别香。这是为什么呢?竟然还有一次,小宇放学在大门口对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汤泡饭把饭吃的干干净净。”他妈妈说:“好,真棒。”
分析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爸爸、妈妈都是比较惯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只要是他们不想吃的家长就会不给他们吃。可是这样他们有没有想过好不好呢?只是一味的顺着他们,带来的后果只有害没有利。多次和他的爸爸、妈妈沟通了,他的爸爸、妈妈都这么说:“他想吃汤泡饭就让他吃嘛。”我们并没有一直给他吃汤泡饭,而是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多鼓励他,表扬他,效果不一样,就像那天在吃鸡腿的时候,我么多鼓励他,他一会儿就吃完了。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秘密花园读书笔记”,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用心的去读一本书,就不怕写不出一篇好的读后感。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1
《秘密花园》中的小主人公叫玛丽,是个相貌平庸。脾气暴躁。人见人厌的小姑娘,在一次瘟疫中,她的爸爸妈妈被夺取了生命是她成为了孤儿。
我看到这时,总是想问:“这本书里怎么净是让人不开心的人或事呢?”我怀着这个问题看下去,随着另一个小主人公狄肯,我渐渐明白了,作者首先采用对比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孤单,寂寞对什么事都感到厌恶的玛丽,结识到了朋友之后,渐渐开朗,渐渐变的漂亮,渐渐让我们感到判若两人的玛丽。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价值。活泼的狄肯,用自己真诚的心打动了对什么事都厌恶的玛丽,打动了身患重病对生命不报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如果我是玛丽,我会更加的厌恶所有的人或事,因为在这个家庭里,我的父亲是一个终日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亲也只会每天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并不在乎我的存在,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孤单寂寞渐渐的性格孤僻,有谁不会变成这样呢?
因为他,这本书的出现,使我明白了友情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生。
我喜欢秘密花园这本书,更希望拥有狄肯那样宝贵的友情,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欢乐。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2
《秘密花园》是一本大自然的魔法书,在你心情烦闷的时候,看一看,会使你立刻变得快乐。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尔写的。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玛丽的小女孩,她年幼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不得不被送到她姑父的庄园——克雷文先生的庄园。这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地方,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里面有一个被克雷文先生锁了十年的古老花园和被秘密藏在房间里的小男孩科林。玛丽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她在知更鸟的引导下找到了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开启了神秘花园的大门。玛丽、科林和一个热爱动物的男孩迪康成为了朋友,他们唤醒了沉睡的花园并且获得了新生。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秘密花园》不仅是一本大自然的魔法书,还是一个关于人类美好心灵的故事。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乐观、积极、微笑,才会使我们有精神,也只有有精神,我们才会拥有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们心里。心里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人生不如意十有bajiu,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都需要别人帮助。如果一遇到挫折就退缩就一蹶不振,那一生都不会快乐。我们应该像玛丽一样,学习她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地面对困难,对生活充满信心,微笑面对人生,那我们才会战胜困难。同时我们还要学习玛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正如科林所说的“阳光闪耀,那是魔法的力量;草木生长,那是魔法的力量;人活着,那也是魔法的力量;健康,那更是魔法的力量。”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自信、快乐,让科林有了要永远活下去的希望。
小时候有一次,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我坐上自行车非常害怕,就让爸爸扶着车头,骑着骑着,爸爸有点累,就放开了手,我一下子没了安全感,车头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我狠狠地摔倒在地上,后来我坚强地爬了起来继续骑,虽然又摔倒了多次,但是终于有一次成功了,就是这一次,我找到了诀窍,慢慢学会了骑车。如果当初我面对困难就退缩了,那我永远也学不会骑自行车了。
如果我是克雷文先生,我会让科林、玛丽和迪康这三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种植花草树木,让花园恢复生机,把它们养得茁壮无比,跟小动物们聊天。如果我是玛丽,我会跟科林和迪康在花园里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我会把花园对外开放,让更多人的了解和参观花园,看看我们三个孩子和一个大人的劳动成果,那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秘密花园》让我懂得了:每个人一定要有一颗健康、乐观向上的美好心灵,要纯真、开朗和快乐!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3
什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答案绝对是魔力涌动的心灵花园。
《秘密花园》了讲述了一个故事:玛丽十分倔犟、惹人讨厌,于是家里的仆人都被她赶走了。但随着她来到了她叔叔的庄园,认识了整天生病的科林、活泼开朗的迪肯,以及发现了一个充满魔力的秘密花园,玛丽和整天生病的科林的身心都逐渐健康起来。以前秘密花园的园丁季元本也加入进他们为秘密花园种花种树的行列中。科林竟然站起来了!科林竟然可以走路了!而与此同时,玛丽原先闭塞的心灵也逐渐开放起来,越来越活泼开朗。最后,科林的父亲克雷文先生也克服了丧失妻子的心灵的阴霾,他们都不再古怪,最终他们相聚在了一片欢笑声中。这个花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帮助他们,科林和玛丽纷纷改掉了各种坏毛病,原来骨瘦如柴的科林还能站立,并自由的走动——这就是魔力!心灵的魔力!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以前有过的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坚持不到底。当然,我也遇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心灵花园”,那就是一个长长的跑道。就是那次以后,我开始养成了坚持到底的习惯。我相信,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人们从这里汲取心灵的营养,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着各种好习惯的人。
教育随笔:藏在点名里的秘密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那种老师只管叫着名字,不管孩子乱喊一气的点名不要也罢。点名有助于促进孩子间的友爱情感。点名时可以试着跳过请假幼儿的名字(谁来谁没来,不需要依靠点名来确定,老师应该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点完后,问幼儿:“谁没来?”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注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点名鼓励坚持入园的幼儿。
点名可以渗透数的概念。小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点数自己组多少人,练习5以内点数。中班可要求多数几个,大班则可要求全数,还可练习默数,自己报数,进行偶数,奇数,相邻数等概念的渗透,并且也可以适当的渗透乘法概念。
点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年月日,星期,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等。每次点名前告诉幼儿日期,有没有特殊性,借以进行人文教育。点名可以促进师生感情。采用丰富多彩的点名方式,如被点到名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叫,或是用特别的方式与小朋友老师打招呼等。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编辑费尽心思打造的“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一定会让您感到印象深刻。读书是人生至乐的事,当我们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 读后感需要反映读者的读书体验和感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1
最近,我读了作家程玮所写的《米兰的秘密花园》。它非常好看,我一口气就把它全部看完了。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的礼仪与德国的礼仪。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故事就是‘受欢迎的秘诀’这个章节。它首先说的就是敲门的礼仪,在道别人家时,不能自己贸然进入别人的家,而且不能连续的敲门。读到这儿,我不禁十分惭愧,因为每次到别人家敲门如果别人不开,我就会使劲的在那儿一直的敲敲敲。其实,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中国却是十分的平常,就像是理所应当一样。此外,还有一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准时到。准时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来得不早也不迟。如果来得早的话,可以先到周围逛一逛,买一些礼物送给主人,比如说一束鲜花。如果实在是有事情耽误了,最迟也不能迟到15分钟。而在中国,这全部都是一些不以为然的小事。其实,正是这些小事,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修养与内涵。我想,这就是德国人被人称为严谨、永远守规则的原因吧。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借鉴与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去做客时给主人带一个小礼物,不需要太贵重的,最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更有意义。吃饭不要发出声音、及时饭菜不合胃口也应该吃下等等。相信,我读了这本书之后会变得越来越有礼貌的!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2
《秘密花园》这本书很有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共享共享吧。
玛丽是一个生活在印度的英国小女孩,她的爸爸妈妈整天忙于工作就把她完全交给了保姆,缺少爸爸妈妈关爱的玛丽自幼性情顽劣,脾气暴躁。一场霍乱之灾夺去了她爸爸妈妈的生命,她只能搬到姑父家住前往英国的一座古老庄园。庄园里充满了神秘氛围:一百年前一直上锁的房间、一座十年从来不让进来的花园、深夜里不时传来婴儿的号哭声玛丽决定弄明白这一切。后来玛丽见到姑父的独生子科林,一个身体虚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蛮横的小男孩。他们俩几乎成了庄园的噩梦,但当另外一个乡村男孩迪肯出目前他们的生活中,并把他们领向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后,让他们对生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一切都变了,所有的秘密都揭开了。
迪肯、玛丽和科林,他们虽然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他们可以热情的互相协助,最后打造了真挚的友谊。在玛丽来到秘密花园后,迪肯对玛丽的赞美和无条件协助,让玛丽重新拾起信心,坚信自身也是一个受人喜爱的孩子,对待科林,迪肯同样如此,每天协助他训练走路和训练肌肉,为他筹备食物,对于卧床的科林,玛丽同样热情地开导他,让他对生命重新有了热情。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真挚啊,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3
在《秘密花园》这部小说里,作者伯内特以秘密花园的“复活”为衬托,细腻地刻画了玛丽、柯林、克莱文先生几位主要人物性格从孤癖痛苦到健康快乐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旨在告诉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当面对挫折和痛苦时,要学会开启心灵的秘密花园,敞开心扉,微笑面对人生,战胜自己,战胜磨难。每个人都应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永远放弃自己。
《秘密花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高度一致性,表现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主题。它是西方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结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秘密花园》的情节富有传奇性和奇特性,小说里描绘的是超现实的、主观化的世界,在约克郡的某一片荒原上,动物和以迪肯为代表的人类和谐共居,亲密无间。主人公玛丽和柯林从因远离自然而体弱多病、性格怪异,又因为回归自然而变得美丽、健康,这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阐释,其天人合一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希望和理想。
《秘密花园》是一部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它象征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旅程。在现代主义作品中,精神旅程通常是毫无目的和希望的,然而伯内特在这部小说里用一篇儿童故事对现代主义主题给出了另外一种阐释。诵过对玛丽,柯林和克莱文的刻画,描述了现代社会的荒谬:它来源于生活的不和谐,以疏离,体弱无力和幻灭的方式体现出来。小说中共个主人公分别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同冲突。尽管如此。伯内特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为只位主人公设置了个人鸟托邦的路程。旅程中,她把秘密花园作为乌托邦国的象征,它具有治愈人们身心的魔力,象征着上帝的神圣力量。除此之外,她还安排了索尔比一家象征着乌托邦上国里的爱与和谐。至此,现代社会的荒谬得以在乌托邦里慢慢化解。
最后伯内特设置了幸福充满希望的场景,给现代人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以此表示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玛丽的问题来源于与外在世界缺乏联系和交流,通过在秘密花园里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重获自我认识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柯林的问题来源于对自己命运的恐惧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最终花园的魔力治愈了他的身心。而且大自然的力量也最终影响并打动了克莱文先生。小说结尾作者设置了秘密花园中大家一起幸福开心的美好场景。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4
读完《秘密花园》,掩卷沉思,撞击瞳孔的竟是那快乐的真谛与蓬勃生命的幻影。玛丽在狄肯的一次次大自然的陶冶中,渐渐变成了一个结实健壮、开朗活泼的孩子,并发现了体弱多病、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柯林。玛丽引导着他,同时和狄肯一起改变他,教他站稳、行走,用魔力把柯林也变成了一个健壮开朗的男孩。他们之间传递的快乐与生命的活力就是使这个灰蒙蒙的秘密花园复活的金钥匙。
柯林所说的改变他生命的东西魔力,那是生命的活力,是生命的激情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欢乐。玛丽即使是个倔强暴躁的孩子,也一定对生命有一种渴望,渴望有一段完整的生命,一段充实的生命。狄肯长得那么健壮,就是因为大自然的洗礼和动植物和他的亲近。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快乐犹如花园中的一片阳光,也如狄肯的魔法,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寓言对快乐的领悟和毫不迟疑的接纳。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快乐的灌溉。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棵发芽中的树苗,只有经过快乐的浇灌,才会慢慢长大成一棵参天大树。
有些人,总认为快乐很遥远,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也整天愁眉苦脸,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已失去了信心:有些人,却总是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的魅力,用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譬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观的人,可能会唉声叹气地说:太不幸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乐观的人,则可能微笑地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牛奶呢!
打开记忆的匣子记得一次我在考试中跌倒了,成绩很差。一股苦涩的味道从心底滚滚而来,偷偷地哭泣着。老师见了,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温和地说: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把你吓到了?人生的路途中,布满着无数的坎坷,只有用乐观、快乐的心态才能跨过它。鼓起勇气来,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它!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吧!我抬起头,用湿润的眼眸看着老师,她坚定的眼神让我再次充满了信心,心中的熊熊烈火再次燃烧了起来。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它在跨过一个个坎坷后,闪烁出了更璀璨的光芒。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一座秘密花园,花园里藏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希望。这座心灵的花园,是一个魔镜,折射着每个人的命运。找到那把埋藏的钥匙,开启这座封闭的花园,让它复苏,让它生长,让它开满鲜花,让它生机盎然。这是每一个生命的渴望快乐。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5
《秘密花园》讲述了一个名叫玛丽的任性大小姐改变的全过程——先是一场瘟疫夺走了玛丽家人的性命,一个陌生的地方是玛丽不再暴戾,一个意外的发现让玛丽解开了表哥的心结
玛丽曾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她暴戾、傲慢。但她也是很可怜的,一场无情的瘟疫夺走了家人的性命之后,玛丽成了孤儿。我非常同情孤儿,因为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在这个世界上无依无靠,即使住在亲戚家,也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整天看着人家的脸色过日子,注定要在胆战心惊中度过。果然,玛丽被送到了舅舅家,她在那里逐渐改掉了以往的暴戾和傲慢,变得热心、活泼了,她爱上了大自然,脸上有了笑意。生活是那样美好,而且她遇到了勤劳善良的玛莎一家,这一家人,使她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
在一次意外中,玛丽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死”花园,她用自己的双手,使这个花园重新“活”了起来。我非常羡慕玛丽,因为我也幻想着有一个自己打造的小花园。我想在那里种满各色的玫瑰花——红的、粉的、黄的、白的、蓝的当一群群小蜜蜂在我种下的玫瑰丛中采蜜时,我一定会乐得忘乎所以!但是玛丽却用这个花园改变了她的表哥,这个恐怕是我所不能及的。就是这个秘密花园,却真的改变了玛丽,改变了她的表哥,这是个多么神奇的花园啊!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后来的玛丽活泼、美丽、热心,与之前那个暴戾、傲慢的玛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功劳都在那个神秘的花园,但我认为,一切应该都是大自然的功劳吧!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6
快乐的秘密在哪里?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年纪小小的我。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写的故事书——《秘密花园》,终于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秘密花园》这本书讲述了大自然如何使用快乐魔法将自私任性的小姑娘彻底改变的故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名叫玛丽,由于从小缺少关爱,养成了高傲、孤僻、任性、自私的性格。她十岁那年,一场突然发生的霍乱使她失去了父母。于是,被送到了遥远异国的姑父家。在那里,一个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花园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花园中,如瀑布般绿色的常青藤,悄然开放的玫瑰花,触动了小女孩的心灵。知更鸟夫妇、红色小狐狸、黑色小乌鸦,这些秘密花园里的精灵给小玛丽呈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美好的世界。最神奇的是小男孩儿迪肯,一个小精灵,他可以吹奏笛子引来小动物。好奇的小玛丽被秘密花园所吸引,爱上了这个神秘的地方。秘密花园静静地展开了它的怀抱,无声无息地施展快乐魔法,不断地给小玛丽惊喜,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小玛丽。慢慢的,小玛丽不再是刁蛮任性的小公主,她变成了充满爱心、坚强的小太阳。她照耀了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小病秧柯林,鼓励柯林重新燃起希望之光。同时,纯真的友谊与神秘花园的快乐魔法也改变了病中的小男孩儿,使他摆脱了轮椅的束缚,成为了自信的阳光少年。这时,秘密花园也像是着了魔法一般,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这是一个充满魔法的秘密花园。会说话的小动物、倔强的小女孩儿、快乐的精灵、忧愁的小男孩儿,能扫去一切阴霾的快乐魔法……我细细体味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呼吸着秘密花园的魔法空气,感受其中的每一份快乐。这些快乐,不仅来自于赏心悦目的玫瑰、常青藤,可爱善良的小动物,更来自于小玛丽劳动的欢声笑语,迪肯的神奇笛声,柯林充满阳光的笑脸。大自然用它的美好感化了小玛丽,鼓舞了柯林,改变了两个小主人公的命运。小玛丽和柯林也用劳动让神秘花园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世界上真的有神秘的花园吗?快乐的秘密是什么呢?放下书,我凝望着窗台上的小花反复问着这个问题。小花好像突然感受到了我的提问,微笑着回答“有呀。”“在哪里呢,”我凝望着它,“用劳动去创造呀!”花说。
是的,用爱心、用劳动、用努力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快乐的神秘花园,让快乐魔法撒遍人间,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美术活动随笔:不是秘密的秘密
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我拿了一叠绘画纸,在钢琴边写孩子们的学号。随着一声响亮的叫声:“老师早!”,见真宇一蹦一跳地从门口进来,他没有去挂小红花,而是径直走向了我。“朱老师,是不是今天又要上画画课了?”我转向他,只见他笑眯眯地看着我,眼睛弯得好似一钩新月,小嘴巴咧开着,让人看着心情就快乐、明朗起来。“是的,你喜欢吗?”“喜欢的,可是今天画什么呢?”他仰起脸,看着我,等待着我的回答。看着他可爱的小脸上挂满着的期待,我的心里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逗逗他。于是,我也笑眯眯地对他说:“不告诉你。”他歪了一下头,眼睛更弯了,看得出,此时,他的小脑瓜里正飞快地思索着:怎么样才能让老师告诉我呢?几秒钟之后,只见他踮起脚尖,凑到我的耳边,还用一只小手挡在嘴边,悄悄地对我说:“朱老师,是不是这是一个秘密啊?”我狡黠地朝他一笑,也装作神秘的样子,轻轻地在他耳边说:“是的。”“哦!那你告诉我,我不会告诉其他小朋友的。”呵呵!多精灵的家伙!“哦!今天我们要画气球呢!”“知道了,朱老师,我肯定不会告诉其他小朋友的。”说完,他还把一个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然后一溜烟跑开了。
美好的一天就在这样一次有趣的对话中开始了,心底里似乎有一股清澈的小溪流过,清清的,亮亮的,犹如孩子们纯洁、无暇的心灵,带给我的是别样的感受。
幼教随笔:小秘密——大转变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了一些反思。
倔强、要强是目前许多幼儿的一大特点。永翰小朋友便是其中的一员。在家的永翰犯了错误,任凭家长怎样批评,他也不会改嘴、道歉。在园的他则行为自由、不听指挥,犯了错误任凭你怎样招呼“永翰,你过来。”他都像没听见似的,根本不理睬。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表现,确实让我们很着急。多次与家长交谈,家长也是频频摇头,连声感叹“哎呀!没办法!”。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了一些反思。
那天起床后,我正努力地帮孩子们穿衣服。只听见远处传来“哇”的一声,我问声望去:一双锋利的小虎爪正在业超面前晃来晃去。我大叫一声“永翰,你过来!”他转头缩了缩手,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似乎没有想过来的意思。“永翰,你快过来!我要数数了1、2、3……”他还是一动不动。(此时,我正在帮助幼儿穿衣服)见到此状,我火冒三丈的走过去看了看业超的脸。见问题不大便转身严厉批评到“永翰,我叫你听见没有?你挠业超干什么?这样做对吗?向他道歉……”他还是没有反应。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呢?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什么话也听不进去?谁也管不了?要不硬的不行来点软的?于是,我一转话锋趴到永翰的耳边小声地说:“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你刚才挠人是不对的,应该向别人道歉,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才喜欢。”他似乎飘了我一眼,表情还是有点不自然。过了一会儿,永翰果然转过头来说了一句“对不起”,虽然声音很小,但我觉得这是他的一次大转变,同时也是我教育思想的一次大转变。激动的我,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
事后,我认真想了想自己在面对幼儿犯错时的一些教育方法的确有问题。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教师在幼儿犯错时,不能一味的质问“这样做对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而应该转变观念,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是非对错的主观判断,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改正错误。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比较差,作为教师应该多告诉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其次,教师在批评教育幼儿的时候,要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也给孩子留点面子,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儿,大声指责、批评,可以适当地采用“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的方式来解决,可能孩子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好!
教育随笔:小小排队中隐藏的秘密
小小排队中隐藏的秘密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
只要我一发出“请小朋友们传小椅子到走廊上排队”的信号后,就像是点燃了混乱的导火索,我班幼儿就一窝蜂地往教室外面跑,有的孩子连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经常听到小朋友在喊“老师。他挤我!”“老师,他推我”。特别是黄振豪小朋友,每次排队总会挤在前面,吵着要排第一个”。
有一次,我就忍不住问他:“站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同吗?”他笑着对我说:“站第一个可以拉着老师的手,可以先玩,而且老师可以看见我。”
想不到,在这个小小的排队里面还隐藏着孩子们这样的小心思,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的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所以老师也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懂得互相谦让的排队呢?
于是,我尝试着编了一首儿歌“脚站线上,不推不挤,前面后面,我都喜欢”。我引导孩子排队时沿着走廊上地砖上的线进行站队,这样孩子就能整齐的排好队了,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发生推挤会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最后告诉他们,不管你们站在前面还是后面,老师都会喜欢他们的。所以,每次排队时都引导孩子们念一遍儿歌,让孩子们巩固排队的纪律。
其次,对主动谦让的孩子我会进行及时表扬,奖励他一个大拇指,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懂得谦让。
最后,如果发现故意抢“第一”的孩子,我会对他进行引导,告诉他先站到后面去,在后面老师也能看见他,老师更喜欢懂得谦让、会排队的小朋友。
经过一周的练习,我发现孩子们的排队纪律明显好了很多,也希望我的宝贝们能够继续坚持。同时,孩子们的小脑袋中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