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孝之心的前行
发布时间:2021-05-0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孝之心的前行
时间好比一条无形的河流,它无声地流过每一个人的身旁;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领我们遨游历史的长河;时间好比太阳,它能带给我们无比的温暖和光芒。不知不觉我已踏入教育事业几个年头,回想往昔历历在目。今年夏天,我被调到大班任教,孩子们刚升入了大班,正体验着做哥哥姐姐的乐趣,也向往着对小学的热爱。
刚接手本班,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轩轩。小小的个子,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两颗大大的眼珠,神采奕奕的他,显得格外亮眼,这次我初见他时的印象。但在这帅气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阴暗的色彩。开学初,我请孩子们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做自我介绍,“火车”开到轩轩这却戛然而止,邻座的孩子告诉我,他叫轩轩,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玩。这让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萌芽了,心想:“这孩子一定很内向,但内向的孩子虽不喜欢说话,但他们正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阶段,不喜欢玩是怎么一回事呀?”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轩轩果真十分孤僻。在一日生活中他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谈,这令我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通知范文吧 Www.tV2288.Com)
在一次孝敬教育《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活动中,我请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爷爷奶奶,并说说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好以及为你爷爷奶奶做了哪些孝敬的事情。在课程实施的第二环节,轩轩却忍不住的放声大哭,见状我紧接着问到:“轩轩,你怎么啦?”只见他趴在桌上一个劲的哭,为了不影响教学活动,我稍安抚他以后继续教学活动。课后我再次找到他,想了解他上课哭的原由。突然间,他像发了疯似的“啊,啊,啊……”的直叫,双手、双脚跺个不停,整个人似乎要软下来一般。我见状责令他停止这一举动,但他更疯狂了,整个人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见到他这一反应,我只得耐心安抚他,放弃了询问。
终于等到了离园十分妈妈来接轩轩,我急切地将下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妈妈,且将这几天观察到的事情反馈给妈妈听,向妈妈仔细询问了轩轩的情况。妈妈听后无奈地告诉我:“轩轩,以前也是一个活泼懂事的好孩子,像小精灵一般带给他们全家欢乐。从小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的轩轩,与奶奶的感情十分的亲密,同时他也很孝顺奶奶,有好吃的总给奶奶留一份,对奶奶百般体贴。但前些日子由于奶奶离世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说话了,不愿意与外人多接触,由于我们平日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轩轩、多陪伴他,如何改善轩轩近阶段的情绪问题,使“丢失”的轩轩找回来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与妈妈这一次深切交谈令我对轩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对他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在那次孝育课中,他一反常人的举动还在眼前浮现。他的这一举动实属情感的宣泄,他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想到了以往与奶奶生活中的种种,情不自禁的思念起自己的奶奶来,他失去了与奶奶共欢乐的时光,也失去了孝敬奶奶的机会,活动的开展揭起了轩轩的“伤疤”。联想到这些我对轩轩更多的是多了些怜悯之情,如何才能使轩轩从失去奶奶的阴霾中走出来,让他怀着对奶奶孝心行为继续向前呢?
孩子的童年更需要家长的呵护,为了改变轩轩的这一情况,我与轩轩妈妈再次进行沟通。在园内,我多关心下轩轩,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让他了解到更多的孝心行为。在家更需要妈妈和爸爸多多的陪伴轩轩,与他多讲讲故事,与他多一些的沟通,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带给他的温暖。
同时结合我园特色,在重阳节那天我们安排了孩子们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舞蹈,轩轩正好也是其中的一员。在去敬老院慰问之前,我特意为孩子们简单讲述了重阳节的由来,以及敬老院里的老人生活的场景等。让孩子们了解到除了家里的长辈需要我们用“孝”回报之外,一些孤寡老人也十分需要我们的关心。在慰问活动分发礼物环节中,我观察到轩轩特别的带劲,小眼睛灵活的转动着,腼腆的一笑,将手中的小礼物一个一个送给爷爷奶奶。见到此景我突然心中一丝感动,不禁走到他身边抱着他,他害羞地搂着我的脖子,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就这样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温馨,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此后我也与他进行了沟通:“老师知道你想念自己的奶奶,但她去了天上守护你。虽然你失去了奶奶,但在敬老院里还有很多的爷爷奶奶需要你的爱,你也可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对吗?”那刻的他眼神中流露出万分的喜悦,笑的像一朵灿烂的樱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隐约感受到轩轩的一些性格变化。妈妈也告诉我:“现在的轩轩笑容多了,正渐渐摆脱了“不爱说话”的头衔。同时,在外面遇到老人总是很有礼貌的打招呼,对爸爸妈妈也十分的孝顺,能为我们盛饭,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这令我们做父母的很是欣慰与感动。”
人生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而童年是最美的地方。童年的孩子好比一棵幼苗,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能茁壮的成长起来。就如我们的孝敬教育一般,需要慢慢的灌输到孩子身上,给他们阳光、雨露的滋养。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方圆之中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发展地空间,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中的,对此我深表认同。进入中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规则意识有所增强,正是管理班级规则的好时期。
在班级中,孩子们吃完早饭或者午饭后,会有一段自由阅读的时间。先吃完饭的孩子可以搬着小椅子到书柜旁边看书,自主选择图书,自主决定看书的时间。本着自由的原则,我对于看书的孩子们并没有做太多的要求。慢慢的我发现看书的孩子们吵闹了起来,吃饭慢的孩子也会向我告状,“老师,涵涵和夏夏在玩,夏夏还没有吃完饭”,“老师看书的小朋友好吵呀,都吵着我们吃饭了”。对于这样呢的情况,我意识到,我给看书的孩子自由太多了,导致看书的孩子们“无法无天”。在一次餐前准备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谈话活动,一起制定了餐后阅读的规则:1、看书时安安静静;2、爱护图书,看书不玩闹;3、看书的小朋友和进餐的小朋友不可以相互打扰;4、如果违反规则,将不能继续阅读图书。在制定规则后,孩子们会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班级里餐后阅读的习惯明显改善了。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熊孩子”相关的文章和帖子,比如孩子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吵闹、闹腾,严重影响到他人,身为家长的成人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由,放任不管。在我的观念里,这种教育做法并不是正确的,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固然重要,但人的天性有善有恶,我们的教育就是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给予孩子的自由的时候也在给予孩子的规则,就在这方与圆之中。
教育随笔:犯错之后.......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在活动室里忙着收拾卫生,儿子像是出笼的小鸟,满大院子撒了欢地跑着,与大哥哥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气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我就声音低低地说道,“妈妈我把玩具小轮胎上的小轱辘不小心弄下来了”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妈妈,园长老师看见了,要我…..跟你说一说。”我一听,这才明白过来,马上领着他去看了一下。果然有一个小轱辘掉了下来,旁边几个轮胎凌乱地摆放着,“你是怎么弄的?你的力气可真够大呀!”我生气地说道。“我不小心磕到小沟里去了,使劲儿一拽就把轱辘碰下来了。”儿子长大了,已经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和描述事情了。可是,这毕竟是做错了事呀,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一定得让他意识到。想到这里,就严肃地说到,“你看你没有爱护玩具,破坏了玩具,这个小轮子还能不能玩了?”“不能玩了”儿子意识到了错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故意问道,儿子骚骚脑袋,哼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我接着说道,“玩完了玩具要放好,你看自己做到了吗?”儿子一听,赶快把他们收拾好。
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情跟他爸爸说了一下,又接着对儿子说道,“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有错就改,并且做错了事情是要负责任的,这个玩具是公共设施,我们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地破坏”儿子点点头,我故意朝他爸爸使个眼色,爸爸说话了“你现在还小,不能修好这个玩具,这样吧,明天我去看看能不能维修一下,记住做错了事是要负责任的。”直到这时,儿子才如释重负了。
其实,在儿子的成长中,犯过许多错误,但是,破坏公共设施,这还是第一次,随着孩子慢慢大了,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多磕磕绊绊。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孩子勇敢、诚实、知错能改、拥有良好责任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不要因为忙忽略了孩子,让我们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吧!
教育随笔:提前表扬
教育随笔:提前表扬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欢欢,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总是扭来扭去,不时地说话或唱歌,常常打断正常的活动秩序,洗手时常玩水,午睡时常打扰别的小朋友。我常常对他说:这次活动你能坐端正,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能不随便讲话,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洗手时不玩水,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午睡时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可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过一朵“笑脸花”。怎么回事呢?是他不在乎“笑脸花”的奖励吗?不是的,从他看着别人得“笑脸花”的眼神中,从他听到我说“如果……就……”时那一刹那精神振奋的神态中,我可以肯定他是渴望得到“笑脸花”的。
周一,午饭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因为手拿的东西太多,我就对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欢欢说:“欢欢,可以帮老师拿本书吗?”他笑着接过了我递给他的书。“欢欢,你拿着书,真像一个小老师呀!”我顺势称赞了他一下。只见,他昂着头,规规矩矩地走在队伍的前头,没有回头和别的小朋友讲话,没有在楼梯上推挤,俨然像一个优秀的“领队”。回到活动室后,我奖给他一朵“笑脸花”,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欢欢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那么多次的刻意提示无济于事,而不经意的一次称赞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呢?我想当我提出“如果……就……”的要求时,对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像欢欢这样的孩子自制力有限,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他们离表扬总差那么一步,他们渴望被表扬,却总是够不着。于是,我改变“如果……就……”式的要求,尝试采用“提前表扬”法。比如,午睡时我会说:“看,欢欢多安静,‘笑脸花’奖给你!”集体活动时我会说:“‘笑脸花’奖给你,老师相信你会有好的表现。”……
提前表扬,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提前表扬,给了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了孩子动力,给了孩子攀登的梯子。
教育随笔:尿裤子之后
振振是刚入园不久的一个孩子,我发现他性格过于内向,无论大小事情都不与老师说,下课休息时间只是坐在座位上,也不与小朋友们交流。我想:可能是对幼儿园环境陌生的缘故吧。
一天下午来园之后,我发现地上有一滩水,我问:“小朋友,谁洒水了?”无人应答,我便拿来拖把开始拖地,无意间发现振振的鞋子湿了,随手一摸,裤子也湿了。我说:“振振你小便了,怎么不告诉老师?冷不冷?”他不回答。我让李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们,便骑电动车送振振回家,家长没有埋怨,反而很感动。我说:是老师照顾不周,孩子小,话又少,有事不和老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在与家长谈话中了解到:振振性格过于内向,但在家爱说话,幼儿园里的大小事情回家后都告诉家长,在幼儿园话少,腼腆。从此以后我便多接触振振,多与他说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振振对幼儿园环境不再陌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遇到事情就和老师说,也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加之我的提醒,振振再没尿过裤子。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接触孩子,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孩子,多与孩子交心,多关心亲近孩子,做一个“老师妈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与你成为真正的朋友,才会有所长进,有所变化。很多事情便会迎刃而解。
教育随笔:附和之好坏
教育随笔:附和之好坏
前两天,有一个同学结婚,就这样吧我们很多的同学又聚集在了一起,同学们无一例外的都在幼儿园从事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同学们聚在了一起,又很不免俗的谈起了幼儿园,谈起了我们现在的工作.总结到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幼儿园老师真不是好当的,累啊.
有的同学在一些民办的幼儿园,她就和我们说,她们在幼儿园,服务理念就是让家长放心,让家长满意.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家长为中心,它们的收费相对的来说也比较高,所以,就形成了家长觉得自己交了那么多钱,就应该得到你无微不致的照顾.我说一,老师就得跟着做,有时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得想方设法的去满足家长.要不然,家长不满意,就没有生源.还得负责去招生.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在公办幼儿园,不需要去承担招生这样的重任,一开始,很多家长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可是后来,通过我们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也逐渐的明白,对于我们老师的工作也比较的支持.想到这里,心里还是比较安慰的.
教育随笔:让感恩之心伴你成长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幼儿园里,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上学了,爸爸妈妈总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可有的孩子却连声“再见”也不说。年迈的奶奶在寒冬里牵着孩子的小手踉踉跄跄的来到幼儿园,孩子竟觉得是应该的。幼儿园里有的孩子拉裤子尿裤子,老师们毫无怨言的给他擦洗,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竟觉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当我们看到孩子自私、霸道、缺乏爱心时,不禁感叹,我们的孩子怎么啦?其实良好的情感交流大都是幼儿时期形成的,我们若不及时培养,未来就很难补救。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鉴于此,我们幼儿园特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
1.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感恩教育,我们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例如幼儿进餐时,背诵《悯农》告诉幼儿小小一粒米,来的不容易,我们要感谢拥有的这些食物,要珍惜粮食。阅读图书时,感谢图书带给我们知识,养成爱惜书籍。户外活动,让幼儿感受天太阳给我们提供的温暖和明亮,小草大树给了我们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我们还要感激动物们为我们提供了肉、蛋、奶。
2.利用家庭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让家长们从自己做起,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做榜样,在生活中时时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帮助别人得到别人感谢的快乐,懂得用行动回报他人的爱,并以身作则,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学会感恩。在家要求孩子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制作感恩盒,接受别人的帮助写在纸上,装进感恩盒里,过段时间就让孩子翻看盒里收集的纸条孩子会有强烈的感恩情绪,让孩子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受到了这么多帮助。
3.利用集体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孩子们整天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帮助别人和受到别人帮助的事情时常发生,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养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面对怎样的人和事都能心怀感恩之心不怨恨,不消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讲讲身边感谢的人和事,面对母亲老师会问:“妈妈为什么对你那么好?”“因为你们是妈妈的孩子,不爱宝宝的妈妈们不是好妈妈!”“那不爱妈妈的宝宝呢?”老师的反问恰到好处地启发了孩子换位思考,加深了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在各种节日到来之前,我们都会结合节日内容展开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给妈妈、奶奶、老师送上自制小礼品,表达爱她们的情感,对家人说一句感恩的话,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感恩之情。
感恩父母,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培养起对身边人和事感激之情。
教育随笔:孩子之间的争执
插塑游戏时扬扬趁涵涵不注意时拿了一块雪花片,可还是被涵涵发现了,平时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涵涵突然大声的说道:“还给我”,扬扬说:“给我一块嘛”,涵涵又说:“不行,这是我的玩具。”扬扬说:“你这么多,我只有一块,给我玩一会嘛!”涵涵也不甘示弱:“不行,就是不行。”说着就要动手抢回来。我见势不妙,正要制止。又听扬扬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涵涵收回手来想了一会儿,说:“那好吧!我们一起玩。”两人通过一阵争执后问题解决了,他们俩开心的玩起来。
这次争执引起了我的深思,怎样看待幼儿间的争执呢?难道争执现象都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必须马上给予帮助并制止吗?不,我认为幼儿间的争执有利有弊,作为教师,不应过早的介入去帮助孩子,而应充当观察者,通过孩子们的争执,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争执过程中学会了谦让,学会了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而且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争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中心,他们逐步明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开心、尽心。这时,他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互利,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同时,社会化的发展也向前迈出了一步。
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明白了“是”与“非”,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当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时,我们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观察者,倾听者,让孩子自己探讨总结出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让他们自己解决争执问题。如果刚才从一开始我就制止他们的争执,那就扼杀了一个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涵涵是一个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可刚才争执时却声音洪亮,语言不断,可见,在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得很有主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正是一个训练幼儿讲话的好时机。幼儿间的争执现象很多很多,留心观察,真的非常有趣,他们让我们懂得:孩子是他们世界的主人,他们会交往,他们会解决一些事情,他们很聪明!我们应相信孩子们,并为他们的表现而喝彩和欣慰!
教育随笔《孩子的错,谁之过?》
在漫长的工作中,我们有时会去反思、去思考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利的,这样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些家长也会有此疑问,最近就有家长反映,孩子越大了越不听话了,动不动还发脾气,回家光知道玩,看电视也不学习,没法管了。
每当听到类似抱怨的话,我们自己先想一想,先去问问家长: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习?为什么孩子光想着看电视、玩?为什么孩子喜欢独处?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
相信以上问题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但这些真的是孩子错了吗?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意识到了,孩子并没有错,孩子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成人的影子,孩子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与家长有关。孩子不听话时,你问清孩子自己的意思了吗?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吗?当孩子不喜欢学习时,请问你的教育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了吗?当孩子在看电视、玩的时候,你有没有去管束?你忙的时候,有没有说过“一边玩去,看电视去”的话吗?当孩子想和你说话时,你在干什么?当孩子将有趣的事情分享给你时,你是否只是以冷淡的态度去回应?
以上问题,家长问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纯真的天使,当他们出现以上情况时,我们成人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每次都指责孩子的错。我们要适时的去反思,去思考自己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利,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