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各国孩子的财商培养
发布时间:2021-04-27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国外孩子怎样进行财商培养
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F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看看各国家长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妙招
(综合新华社报道)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新华社驻外记者采访了一些国家的家长,了解他们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的“妙招”。
陪孩子读书
瑞典:
父亲扬-彼得·阿克塞尔松说,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而且这种引导要持续很多年。“我小时候,妈妈每天晚上给我读各种书,并认真解答我的问题,甚至到图书馆去借书来回答我的问题。”
他说,孩子不光听大人怎么说,也看大人怎么做,他自己就经常看书,并把自己感兴趣的书介绍给孩子,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阿克塞尔松还认为,孩子读书应循序渐进,一开始要看一些反映真实事物的书,例如关于小猫、小狗等各种动物的书,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等孩子大一点再让他们开始读抽象一点的故事,让他们有想象的余地。
让孩子选书
瑞典:
3个孩子的母亲索菲亚·奥登爱看书,也喜欢买书。她是儿童图书俱乐部会员,俱乐部每月给她寄来书单,她和孩子从中挑选购买。奥登还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她说:“图书馆有很多童话故事书,有关于道德伦理的,也有很多是关于小孩衣食住行的。”
奥登喜欢瑞典着名儿童作家林德格伦的书,但她一般让孩子自己选书,她帮忙把关。她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己真正对读书感兴趣。我认为,好书就是要有好的文字,另外好的插图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有时候,有好的插图甚至不需要那么多文字,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比利时:
38岁的母亲卡罗琳娜有一个10岁女儿和一个7岁儿子,她平时会鼓励他们阅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并经常陪他们到书店或图书馆选择图书。此外,学校有阅读课,老师会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读书并让他们讲述主要的故事内容。在圣诞节和生日之际,孩子们通常会收到图书类礼物。
63岁的祖母安德烈是小学教师,平时常陪5岁孙女到图书馆看书。安德烈说:“我希望她一周能读5本儿童书,我想孩子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当然前提是孩子喜欢。我的孙女喜欢新书,但现在的新书比我们那个年代的书更难于理解。今天的小孩已经不再喜欢《小红帽》那样简单的故事,而喜欢更复杂、更具想象力的图书。”
好书有界定
埃及:
伊马德·艾哈迈德说:“我认为好书是能给孩子提供最新知识,让他更了解这个世界的书。我会辅导我的孩子读书,买不同类型的书让他读。但我不会强迫他读书,因为如果我这样做,他只会憎恨读书。”
肯尼亚:
多丽丝·穆蒂克认为,只要权威人士或机构认定“适合孩子阅读”,就都是好书。她说,老师、书评家、专家学者、家长、出版商、发行商及各类书籍奖项评委会都有能力定义什么书“适合孩子阅读”。
弗朗西斯·索韦说,儿童读物应当不带有任何色情内容,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未来,帮助他们了解本国文化。
安德鲁·奥钦说:“好书一定要能够满足孩子的具体需求,作者一定要是高素质的儿童专家,能够和孩子很好地交流或者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书中文字的语法、句法、词汇等都要符合孩子的语言水平。此外,装帧也要有吸引力,插图、字体等要符合孩子的审美特点。”
分年龄段培养孩子财商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财商”已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三大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能力。理财专家建议,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商,让他们正确认识、应用并管理金钱。
家长应用游戏、亲身体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并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按一定的步骤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3岁左右,家长可拿不同面值的货币让孩子识别,让孩子对钱有初步认识;4岁,通过游戏或带着孩子花钱,让孩子了解不同货币之间的关系;5岁,带着孩子一起劳动,让他们知道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6岁,孩子已会运用简单的加减运算,可以与孩子玩开商店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营业员;7岁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如何使用零用钱。
8岁孩子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零用钱可能会超支,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各种合理的途径来挣点零花钱,例如安排额外家务,参加比赛等;9岁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强,事先让孩子列好一定时间内的开销计划,判断是否超支,与孩子一起进行支出调整;10岁可以帮助孩子算账,让他们了解节约的好处,培养储蓄观念。
11岁孩子开始有品牌观念,家长可以让孩子计算买一件品牌产品要花费几个月的零用钱,有没有同类替代产品,价格相差多少;12岁孩子进入高年级,有一定的理财能力,父母可以为孩子开设银行账户,通过利息收入让孩子明白存钱罐里的金钱与银行里的金钱的区别;13岁以后孩子的理财意识已逐渐成行,可帮助孩子购买一点债券、基金定投等金融产品,让他们了解投资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从零用钱入手,培养孩子的财商
在人们的概念中,孩子往往只是个纯消费者,但是这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理财。对金钱完全没有概念可能导致孩子的不理性消费,对金钱过多关注又可能使孩子迷失方向。由此,孩子们很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理财习惯。
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纵容,培养了他们的“坏习惯”。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而“即时满足”则会导致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爱心和丧失努力奋斗的意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零花钱入手,引导孩子形成健全人格。
1.定时定额给零花钱
我们可以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内,给孩子一定数目的零花钱。这个数目和期限一般是固定的,这样便于孩子对自己的开支计划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零花钱的用途主要是平时的学习与生活用品,如吃早点、买纸笔、付交通费用等,大的开支仍由父母支付。对于那些以天为单位支付零花钱的父母,是一个挑战,显然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理财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如果孩子把一周或者一个月的钱一次就用光了——比如为了某个同学的生日而买了一件贵重的礼物,怎么办?没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以此来确定期限的长短和数目的大小;其次父母应告知零花钱使用规则,明确这是定时定额给予的零花钱,并要求对收支情况进行记录;第三是要充分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多表扬、激励,同时要适当的提醒、监督,并在一个阶段后对记录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小结。
这样,孩子的零花钱在一个可掌控的范围内,不会出现“超量满足”;如果他一时兴起“超前满足”了,自然会为此而尝到苦果,那可比你一次一次的说服更有效。
2.努力学会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要说“努力学会”呢?因为很多的时候,父母对孩子说“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很多人还会有愧疚感。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物质生活相对富裕,一般家长对孩子的需求都会设法满足,不会去区别他们是否有正当的理由。比如前面提到的,如果小孩把一周或者一个月的钱一次就花光了,或者弄丢了,他又来要,那个可怜巴巴的样子,你能不给吗?不给!而且要坚决果断,不要让孩子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同时还要让他明白:家长不会因为这个处罚你,批评你,因为那些钱是你自己的,你有以任何方式处置的权利;那笔钱如果花光了,就应该为自己的盲目消费买单;那笔钱如果弄丢了,那就应该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负责。
我们都清楚对孩子的溺爱是害,但常常过不了的却是自己这一关。要知道我们不会永远都达到孩子“即时满足”的要求,那何不尝试“适当不满足”的作用呢?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有它的道理在其中。当然,如果孩子的表现进步或者优异,我们也不应该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是孩子们不断前进的持续动力。
3.弄清零花钱的“来龙去脉”
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引导孩子认识钱的过程中,一个理念必须要让其根植于心:钱是通过劳动得到的报酬,我们可以用它来交换需要的物品或服务。比如平常给的零花钱就是父母上班的劳动所得,你可以用钱去买心爱的玩具,还可以去乘车、逛公园、看电影等。孩子有时可能会提一些超范围的购买设想,那么我们就不要简单的敷衍应对或呵斥批评——这可是我们和他们交流的好机会。一、真买吗?询问孩子购买想法是否认真、迫切,有无充足的理由、原因。二、值得吗?确认此次购买行动的代价和可能的后果,是否值得承担。三、有钱吗?因为有金额缺口,是先借再还,还是先存后买,有无可行方案。
如果孩子能够理顺这3个问题,那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了。如果不行,也不是坏事情:我们可以借此让他对钱的概念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矫正一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还可以趁势灌输开源节流的思想,培养储蓄行为,树立通过劳动获得财富的理念(如安排一些额外的家务给予一定的报酬),何乐而不为?当孩子在这种体验中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的成就感是“即时满足”无法比拟的,他也就更深刻地认识了钱的含义和价值。
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他们成长过程里重要的一步。
培养孩子的情商
培养孩子的情商
近年热心教育的马云曾和云谷校长这样说过,“要培养孩子懂得跟家人玩,跟同学玩,有各种各样健康的运动和活动,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保证这些会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愿意找人去玩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这是培养情商的关键。”
情商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诚如马云所说,行走在当今社会,八面玲珑的人总是特别吃得开,因而许多父母朋友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拥有较高的情商。
儿童教育学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长远的影响。此时,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的自我掌控还未形成,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年龄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这一过程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情商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来提升的,家长只要找对方法科学陪伴,培养一个做事积极、热情可爱的阳光萌娃不算一件难事。
为“坏脾气”宝宝寻找宣泄情绪的方法
孩子在家“窝里横”,出门也是“小霸王”,一有个什么没顺着他,立刻“暴跳如雷”,对于不能控制自己“负能量”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游戏和适当的运动发泄情绪,如把孩子带到户外活动,或者教孩子与他喜欢的陪伴玩偶倾诉心情。但孩子发泄过后,大人需要尽量和孩子谈论一些正面的事情,让他的情绪得到安抚,重新认识生活中的美好。
情绪扮演游戏帮助孩子了解情绪变化
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来做“情绪表演”游戏,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例如“高兴”时嘴角上咧,捂着肚子大笑,难过时可以做出“呜呜咽咽”哭泣的声音。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发展出更多的情绪语言,令他们能够更好的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平时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能意识到别人的情绪变化。日后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也会相较其他孩子更懂得在与人相处时,该如何面对不同情绪的人。
多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沟通
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孩子情商构成的重要方面,家长也该多给孩子提供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互相接触。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到小区里与其他孩子玩耍,也可以在闲暇时走访家中有孩子的朋友,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但这个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身后,不时鼓励孩子接触其他小朋友。与同龄孩子的交流,可以发展孩子的沟通技能与合作意识;与年龄稍小的孩子交往,可以锻炼孩子的领导力,和照顾幼小的意识,锻炼他们如何说服他人,取得他人的信任。
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品质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国外富翁如何培养其子女的财商
能省不如会赚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最小的托马斯因年龄小老抢不到活干,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于是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广开财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很多人敝帚自珍,以为这样节约能省钱。美国波音公司创始人波音却对他的子女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你有买新东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动力,扔掉旧东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创造财富。”
“辛苦钱”最值得珍惜
钱如果来得太容易就不会珍惜,所以理财中,如果心中觉得这是“辛苦钱”就会觉得这些很珍贵,会更好地珍惜。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约翰·洛克菲勒16岁时,决心自己创业,便开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宣称有发财秘诀的书,他急匆匆去买,打开一看,全书仅印有“把你所有的钱当作辛苦钱”这几个字。他感慨万分,并把这当作祖训要求子孙后代牢记。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
家长一般都很关注孩子的智力发育,也就是孩子的智商,因为在学习阶段,能够让孩子获得知识,理解知识,靠的是孩子的智商,孩子的智商很高,家长一定会非常欣慰,但是家长有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情商呢,孩子的情商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孩子的心理素质,孩子遇到事情的处理能力,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有些孩子智商虽然很高,但是情商不高,这时应该怎么办,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这也干不好,那也做不成,所以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来承担了,看似是为孩子着想,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应该大胆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即使是做不好,家长可以慢慢指导,从不好到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增强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培养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中不要胆怯,大胆地去面对,例如过年了,可能家里来了很多亲戚,而孩子对有的亲戚可能并不熟悉,这时,你要教孩子和这些亲戚打招呼,也可以简单聊聊天,还可以让孩子在亲戚面前表演节目。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让孩子学会与人如何相处。孩子在学校一定要有好朋友,哪怕只有一个好朋友,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教孩子与同学的说话方式,当和同学遇到矛盾时,应该如何化解,学会与人为善。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培养孩子自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这一点对与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孩子天真无邪,总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这一点,家长对孩子要进行引导,要有自我约束能力,比如说,当孩子喜欢上一辆小汽车,而家里已经有很多种小汽车,告诉孩子,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想什么就是什么。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注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一种问题采取多种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只是坚持一种做法。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外界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当他遇到不懂的事情。时,总是去问爸爸妈妈,这时爸爸妈妈如果不懂的话,不要打击孩子,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7
多带孩子接触社会。每逢放假时,要带着孩子多接触外界事物,不要把孩子扔在房间里写作业或者看电视,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放假时可以带孩子去旅行,开阔视野,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