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神奇的磁铁
发布时间:2021-04-26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对涂鸦的黑板很感兴趣。有一次突然发现黑板居然能吸小动物,几个孩子就围绕着黑板研究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着“肯定是小动物有胶水?”“小动物是不是有魔法呀?”“为什么其他的东西吸不起来呢?”磁铁的这一现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本周的科学活动我们开展了《神奇的磁铁》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磁力,能与铁的物体相吸;能在操作过程中学会使用记录单,感受探究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选取了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学习对象,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学习,既获得了许多磁铁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小朋友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塑料玩具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回形针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塑料玩具不能被磁铁吸起来,回形针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经典范文网 995563.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神奇的颜料
最近我们班美工区是颜料新增加了几种颜色,小朋友似乎对颜料是情有独钟的喜欢,单是摆上几罐颜料,就足以让小朋友跃跃欲试,想去玩尝试。五颜六色的颜料很吸引孩子,班上似乎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玩的,就算把身上衣服弄得脏兮兮还是抵挡不住他们的兴趣。但是玩颜料很容易把衣服弄脏,第二玩颜料很容易把地面弄脏,这样老师难免会多交代不要把颜料弄到地上,而经常的交待必然让孩子放不开手脚创作,瞻前顾后,玩不尽兴,而那样又有什么意思呢,颜料毕竟不是摆在那里好看的,而是真正应该让孩子玩起来的。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能玩得好,我们基本上每天要去调颜料,如果不调孩子们可能玩不起来,但是调颜料其实是个大工程,基本每天要专门花十几二十分钟来调,小朋友们在与颜料的亲密接触中创造力越来越强,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颜料应该让孩子怎么玩才能玩的尽兴,一开始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只是想着就大胆尝试,但是没经验,不知该如何创设环境,不知该投放什么材料,一开始我们投放的材料也是不太适宜的,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不就是小朋友玩不起来,要不就是小朋友不会玩,没办法,也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摸索,并到网上查资料,寻找适合所带班级年龄段幼儿的玩法。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冥思苦想中,终于想到了一些玩法,比如:珠滚画”“可乐瓶底印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加大难度的有“牙刷刮画”“泡泡吹画”“蔬菜印画”等,形式可以很多样,这些也是慢慢总结出来的,而且基本小朋友都喜欢,都能玩得起来,难易适中。
现在班上美工区依然在开展颜料活动,小朋友们天天去玩,穿上罩衣,调色的地方铺上报纸不用担心孩子们把衣服弄脏,孩子们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弄脏地面,她们能够放开来玩,既激发了美术兴趣,提高了艺术技能,同时也释放了孩子的天性。虽然目前美工区的创设不算是特别完美的,还存在不少问题,也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但是我们不断摸索,要勇敢去尝试,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成长!
教育随笔:故事教学的神奇力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或传授某种教育思想,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是一件轻尔易举的事。一直以来教育者们大都是把故事作为上课的引子,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没有研究要在所有的课程中进行故事教学,更没有想到要把各课的课堂内容编辑成故事来教育孩子。多次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故事教学”是对幼儿进行各方面训练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来谈谈“故事教学”的神奇力量:
一、故事教学在语言训练中的教育作用。
众所周知,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及时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1、故事教学能启动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
“故事”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对幼儿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故事”这种教学形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满足其心理需要。幼儿在听故事中获得语言锻炼,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听了《长长和圆圆》的故事后,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说:“你再不吃菜,就会变成长长”“他吃的太多了,会变成圆圆”;在听了“黑猫警长”后,幼儿会发出赞扬的笑声,会鼓掌叫好“黑猫警长真厉害!”
故事启动了他们的语言思维,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说出故事中的话,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故事教学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语言丰富、感染力强,借助故事教学能有序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述故事中,我经常引导幼儿在听完故事后用完整的语言回答我的问题。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在课后的生活教育,我都采用故事的形式。这些故事我都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教育思想随机编的。久而久之,讲的多了,有些孩子也学会了自编故事,而且编得还有条有理,简直出乎我的预料!
故事教学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故事教学在生活中的教育作用。
每天古典式的教学,课堂纪律是最另人头疼的事。即使你喊破嗓子也不会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如果这时把一些枯燥的内容或是生活中的思想教育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班里有些孩子喜欢撕纸,把地板弄的脏乎乎的,不管怎样教育都不见起色。于是我灵机一动编了一个《小白兔请客》的故事。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而且也明白了脏乎乎的小老鼠不讨人喜欢,干净的小花猫大家都愿意和它做朋友的道理。像如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们都可以把它编成故事。孩子们听着喜欢,也得到了教育,老师们不用费多大的气力就达到了教育目的,这样有益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故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随机编故事,应是每个幼儿老师的长项。如果把课堂内容也变成故事课,岂不是更好?在快乐认知《灯的世界》中,有一个无影灯,由于孩子们没见过,老师也不好实物讲解,这时我就编了一个《熊猫医生看病》的故事。故事中讲了小花猫的伤势、夜晚的灯光、熊猫医生是怎样做的、这时无影灯的用处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在常识课、科学认知课、语言课中,故事教学发挥了它的神奇功效!尤其在抽
象的数学教学中,故事教学更是受益非浅!
故事教学的这种随机性是最适合孩子们的。我想,如果我们长期用下去、长期研究下去一定会把它的更大的神奇性发挥出来!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注意材料的积累,只有这样我们的故事才会编的得心应手。
幼教随笔:神奇的积木
积木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次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高兴的玩着,我来回巡视着孩子们的表现。当我走到建构区时,孩子们在搭建一座类似城堡的东西,几个孩子分工合作,有的在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帮忙递积木。当时我心里想:“积木可真神奇呀!”他让宝贝们有了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体验到共同合作的乐趣。
我说:“宝贝们我可以跟你们一起搭建吗?”宝贝们高兴的点头。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融入到他们这个小集体。我问:“宝贝们你们建的是什么呀?”宝贝们说:“我们要建一座大宫殿”。接着我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搭建宫殿的门,有的搭建宫殿的院子,孩子合作的非常有秩序,而我在旁边一边帮他们递积木,一边注意他们的表现,适当的给与他们意见。一会儿一座大型的宫殿完成了。看着这座“宏伟”的工程,我忍不住夸奖:“宝贝们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呀!”孩子们高兴的笑了。
通过这件简单的事情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小精灵,他们的小脑袋充满了无限的潜力,等待我们给与他们机会去展示。而我们也要毫不吝啬的给与孩子们夸奖,让他们爱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小实验角随笔:丢失的小磁铁
小实验角设立以来,很受孩子们欢迎,孩子纷纷到这个区来活动。这一天,我发现磁铁筐内的小磁铁一下少了六块,我问孩子们谁发现了,都说没看到。我告诉小朋友谁拿了悄悄放回来,老师不批评他,以后记住幼儿园的东西不要自己拿走,一天过去了,到了晚上小磁铁依然没有回来,我想会是谁拿走了呢?为什么私自拿走呢?这种事情在班里还从没有发生过呢。
第二天一早,庄磊的奶奶送他来幼儿园了,她把我叫出去偷偷的说:“沈老师,庄磊把小磁铁拿回家去了,我好他爷爷为了这个事情还揍了他一顿,告诉他不能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他也承认错了,您别批评他了
,他让我只告诉您,别再告诉另外一个老师。”奶奶走了,我把庄磊叫到跟前问他:“为什么把小磁铁拿回家?”庄磊说:“老师,我们家新装修了,我想看看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就把它拿回家了,我想等我用完了再把它们还回来。”听了庄磊的话,我被孩子的这种好探索的精神感动了,他的目的是好的,值得表扬,而他的方法又有所欠缺,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失误,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和老师商议,把自己的需求告诉老师,得到允许。为此,我调整了区角玩具的材料的管理办法,想把玩具材料借回家的小朋友,只要和老师说一声,在小本子上登记一下,记得第二天一定带来,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玩就行了。
通过这件事也使我看到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幼儿是一个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做为教师,最关键的是不应该轻率地对孩子的某些“违反常规的行为”定性,而应真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怀者良好的愿望,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他们真实的需要和动机,为幼儿提供心里安全的探究环境,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挫伤他们的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随笔:爱读书的奇奇
奇奇是一位非常喜欢阅读的孩子,平日里除了上课外,他就会找准一切机会一脑袋扎进图书区,翻阅每一本他感兴趣的书,这个习惯在小小班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通过他的家长了解,奇奇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但那个时候很多字不认识,妈妈就给他买了点读笔,在点读笔的帮助下,奇奇很快就认识了上百个字。
老师得知他识字,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天,老师在看歌谱弹琴,奇奇好奇的跑到老师身边,开始读起歌词来。老师惊奇的发现他竟然一字不差的念完了歌词。这时老师从图书区取来一本故事书拿给奇奇,他翻开图书,津津有味的念叨开了,从此,这个在班上识字最多的孩子就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
但通过长期观察以及和他的妈妈交谈,奇奇可以说已经阅读成“瘾”,在家阅读最久长达两小时有余,如果不是大人制止,他仍旧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不愿出来。为了保护他的眼睛,他的妈妈跟他商量好每天的阅读时间,制定了每日作息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奇奇很遵守他和妈妈的约定。
可是,奇奇在幼儿园的表现却很令老师头疼。除了上课他的注意力会跟随着老师外,其余的时间,毫无自我约束力。喝水、如厕、饭后散步,他什么也不做,一准趴在图书区,把书架上的图书翻的乱七八糟,并且带着班里好几位小朋友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总是让老师不停的督促,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
为此,班里老师多次跟他谈话,每次他都保证的很好,可就是做不到。之外还与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但效果也不明显。我们只能鼓励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惜图书并将图书归位。
我想,孩子行为习惯的纠正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要抱有更多的包容心,付出更多的耐心,用爱来感化孩子,才能让孩子慢慢有所改变。
教育随笔:神秘的水
教育随笔:神秘的水
今天起床后,我发现寝室的地面上有一滩“水”,水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小朋友来这屋里喝水打翻了水吗?也不对呀?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仔细观察,发现这滩“水”有点黄,因此,我判断那可能不是水,可能是小朋友尿床了。那滩水是出现在禄禄的小床边的,我就猜想是不是他,于是我摸了摸禄禄的被褥,结果发现没有湿!我又摸了摸周边一圈小床的被褥,都没有湿。奇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神秘的一滩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等孩子吃完点心,我又偷偷的摸了摸几个小朋友的裤子,发现都没有湿,有些奇怪,明天我一定当好柯南。
第二天午睡的时候我特别留意那一圈孩子,但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起床的时候地上也干干的。于是我们想那大概是个偶然吧,既然不出现这个情况了,那大概是孩子自己觉悟了,就算了,我们也就不去追究了。
可是,过了两天,孩子午睡起床后,禄禄的小床边又出现了一滩“水”。这下我有点按耐不住了,趁小朋友吃点心的时候,我把禄禄叫到了办公桌边,问他有没有发现小床边有一滩水,孩子一脸疑惑,他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孩子的表情,感觉这事应该和他无关。卞老师带孩子下楼运动时我又挨个的翻看孩子的被褥,结果发现哲哲的小床下也有水。这下我有点明白了,水应该是从哲哲那里流向禄禄那的。
第二天午睡时我让禄禄换了个床位,起床的时候,果然禄禄的新床铺床下没有水,而原来的位置(哲哲的新床铺)那边还是有一滩水。确认后,我把哲哲叫到了一边,问他今天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哲哲一开始不吭,嘴唇咬得紧紧的,我说,做错了是没有关系,只要能承认错误,改掉错误就还是好孩子。接着我又问了一遍,哲哲说有,我说是什么事,哲哲说:“就是小便尿在地上了1我又问为什么,哲哲说是做梦的时候尿的。虽然我知道可能不是做梦的时候尿的,但是没有拆穿,我还是说:“哲哲承认错误了,老师首先要表扬你,但是小便尿在地上是不卫生的,味道不好闻,而且还有细菌,下次要小便的话,我们起来去卫生间好吗?”哲哲点点头。我又说:“在老师的心里哲哲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这次犯了错误,但没关系,只要你以后把它改掉,老师还是一样喜欢你。”哲哲点点头。
这件事让我注意在处理处理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面对不同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尽量不要给孩子以太大的压力,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抓出犯错误的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了解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奇妙的变化
在对中班组进行科学领域奇妙的变化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实验材料有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以及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是让幼儿可以进行分组操作。但在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分享,以便在获得更多可以促进活动的有效方法。
在对中班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幼儿的人数相对较多,实验材料有些匮乏,因此在活动当中,要不断的发现,寻找安全可靠的替代材料。在进行火山爆发的实验的时候,实验材料中涉及的小苏打和食醋使用的比较多,在对第一个班级进行完了活动之后,实验材料几乎被用完了,紧接着就是另外一个班级的活动,这时候听到了园里通知,有到园里进行参观的参观团,眼看着活动马上就开始了,小苏打所剩无几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眼看着活动即将开始,再次翻看了活动设计的PPT资料,看到了活动目标一栏,使得我不禁眼前一亮,在这个实验活动中的关键就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和食醋的酸性反应,不禁是我想起了洗衣粉也是碱性物质的这一原理,于是立刻找来了少许洗衣粉,进行了实验操作,发现了使用洗衣粉和使用小苏打的实验效果是一致的,眼看这活动马上开始了,在辅助老师的帮助下,迅速为班级幼儿准备了新的实验材料,在课堂中,幼儿发现了本次活动的实验材料与上次使用的小苏打有些不一样,并且有观察细致的幼儿发现了此次活动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洗衣粉,在幼儿有些不理解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观看了实验原理的动画,在动画里,幼儿很容易的掌握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利用酸性与碱性的反应形成“火山爆发”的效果,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也很好的认识了另外一种碱性物质--洗衣粉。在这个小插曲中,是我自己也认识到了很多得问题,在平时的活动中,对于现象后的本质把握的不是很透彻,所以在活动中的一些小问题解决的不是很好,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思考,了解实验活动后的本质,也要善于在活动中积累遇到的各种问题。
科学实验是一个需要保持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更要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活动本质,通过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使我明白了,在一节实验活动或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但在遇到问题时候,要善于掌握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去想办法,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的。
教育随笔《刷卡进地铁》
在一次建构的活动中,我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准备了齿轮,小棍棒,各类拼插玩具。孩子在拼搭的时候自己还设计了情景。我观察到了木木、轩轩,开始拿着自己拼搭的玩具,当起了刷卡机,辰辰扮演小乘客,想从他们的刷卡机,进地铁。
“刷卡太快,请重刷”。一句男高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都刷了,好不好。”辰辰噘着嘴巴来告状。
“我都说了没刷上。”木木理直气壮。
“我刷了,我明明刷了”。辰辰满脸委屈。
“你明明没刷上,你还不承认,你再刷一次”轩轩也说了起来
我听到他们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辰辰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也不说话了,木木和轩轩愣住了,我看到,他们眼睛一直看着自己的玩具,也不抬头,僵持住了。
我走了过去,问了情况,安抚了辰辰的情绪,告诉他们我也想参加这个游戏,我拿着卡,也想刷卡进入地铁,木木说,老师你刷快了,重刷!我连忙说对不起,往后退了几步,轻轻的再一刷。刷卡机响起了“滴”的声音(轩轩)
我连忙说,“这个刷卡机的声音真好听!”
木木说:“是因为刷对了”
我连忙点头并转身问辰辰,还坐地铁吗?
辰辰点点头,轻轻刷了一下,滴的一声,他笑嘻嘻地迈了进去。
活动结束时,我还特意表扬了几个玩“无人售票车”的孩子爱动脑筋。活动中孩子们无法自己处理问题时,教师的介入如果是不经意的引导,会更让孩子的不安情绪消除,也教会了孩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