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美国幼儿的地理小游戏

发布时间:2021-04-24 装饰餐桌小游戏 幼儿园的小游戏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

在美国,很重视宝贝对外在世界的兴趣。为了树立全球观念,专业地理工作者根据宝贝的年龄特点,围绕一些主题来设计了活动和游戏。地理中运用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点,没有两个地方是完全一样的。当宝贝了解了当地的树木、道路、建筑,也就知道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很特别的。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贝周围环境中的地形、水体、土壤、植物、气候,让宝贝明白自己居住地的特点。

认识地方的小游戏:

1、通过感觉来认知世界。

宝贝往往通过感觉来认知世界,因此,让宝贝玩耍水、沙、土甚至泥,宝贝会了解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物理特性。当带宝贝外出时,也可以让他观察各种质地、式样、风格不同的房屋。

2、从沙的改变领悟世间的沧海桑田。

一小堆的沙,足以让宝贝感受到自己也具有改变一个地方特点的能力,给宝贝一些带盖或者不带盖的塑料容器、旧塑料瓶、勺子、铲子、筛子或是一些小小的平底锅或者煮锅。宝贝能使用这些器具把沙整成不同的形状,从容器中倒进倒出,从自己的手指间滑过,从筛子的小孔中漏过。

3、水也是宝贝学习地理的一种奇妙物质。

通过玩弄水,宝贝能够了解水的特性:能够流动、能够被容器容纳、能够喷洒。如果在水中加上几滴洗浴液或者肥皂水,冒出的泡泡让宝贝更加着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美国管理幼儿园的形式


美国管理幼儿园的形式

大多数美国父母并不期望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多少文化课或艺术课,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小孩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鼓励语言发展,并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但近年来,优质幼儿园也开始教接近入学年龄的孩子读书、写字、算术、外语等,同时安排游泳、跳舞、空手道、体操等室外活动,试图在学与玩之间保持平衡,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

社区设园,按年龄收费

美国各个社区都有幼儿园,但由于幼儿园接收儿童的数量有限,幼儿园的资源也相对紧张,家长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需要选定住家或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后,需要提前6个月登记,才有可能拾遗补阙。

美国幼儿园以私立为主,公立仅限于部队各军种为方便官兵在国内外安心服役而设立的幼儿园,此外还有一些由教会和社区组织设立的非盈利幼儿园。和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免费不同,幼儿园无论性质如何一律收费,私立幼儿园收费最高。

私立幼儿园收费高低取决于所在州经济水平,同一地区则与儿童年龄、在园时间和幼儿园条件有关。婴儿和蹒跚学步儿童收费最高,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老师照顾。3岁到5岁阶段相对便宜。儿童在园时间有长有短,但最长不超过12小时,平均每月费用从四五百美元到近二千美元不等。记者所在的弗吉尼亚州,人均收入排在美国前列,条件相对好的幼儿园都在1500美元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昂贵的托儿费成了不少中产家庭的一大负担。这是奥巴马总统日前提出的救助美国中产阶级措施中包括向年收入低于8.5万美元的家庭提供育儿补贴的背景。

严格标准,许可证管理

美国幼儿园实行许可证制度,由各州社会事务部负责管理,具体规定因州而异。在弗吉尼亚州,开办幼儿园要向州社会事务部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满足诸多条件,如所有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如大学初级教育或护理等方面的学位以及6个月的实践训练等,用作幼儿园的房屋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规定,如所在区消防、卫生部门的安全证明,墙皮不能剥落,设备不能破损,不能有突出的钉子,空调系统安置在孩子不能接触到的地方,儿童所在的室内温度应在68至80华氏度(20至27摄氏度)之间,在房屋出入口外面,日出前和日落后都必须有灯光照明,室内必须装有免费电话等;幼儿园的清洁用具、洗涤剂、杀虫剂等都必须放置在有锁的空间内,电源插口必须有保护性遮盖物,且大小不得让孩子吞咽下去。儿童专用的洗手间内必须有洗手池,热水温度不得高于120华氏度(49摄氏度)。儿童室外活动区域,地面必须铺设保护儿童不受伤的弹性物质,六七八月间,还必须保证这些室外活动区域有树荫蔽日等。

接受申请后,州社会事务部的官员将到幼儿园作现场考察,同时对幼儿园开办人的资金、个人道德情况进行审查。检查后,该官员与开办人、设计人员进行讨论,指出改进地方,再次检查合格后才发给营业执照。在执照有效期内,为了保证幼儿园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社会事务部的官员会以预先通知或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幼儿园进行检查,其中至少一到二次是未预先通知的检查,合格的续发营业执照,发现问题而不及时改进,则会被吊销执照。

正是因为有明确的安全规定和严格的监管,美国家长认为幼儿园是寄放儿童的很可靠的地方,也比在家请保姆要相对便宜。美国幼儿园不分级,但全美有 6000家由全美儿童教育学会认证的幼儿园则是公认的优质幼儿园。全美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专家丽兹·杰格认为,判断一个幼儿园好坏的关键因素,要看老师与孩子间的互动,因此老师与孩子的数量比最重要。

为了保证每个孩子受到老师足够的关爱,弗吉尼亚州对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比例及儿童活动空间有严格规定。如16个月以下幼儿,比例为1比4,16个月到两岁为1比5,2岁为1比8,3岁到5岁为1比10。从2008年6月起,平均每个小孩拥有的室内和室外活动空间分别不得小于35平方英尺和75平方英尺。这实际上是限定了一个幼儿园所能接收儿童的最大数量。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心理调节

多年来的的实践证明,无论平时孩子有多惰性、任性、玩皮、倔强、胆怯,一旦进入游戏就会变得积极、顺从、友好、热情而又大胆,这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纵着他们的心理,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调节自己的不良行为,表现得如此合群、融洽呢?

正是这种被众多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所发出的同一感叹,才引起我对此的现象思索,现凭借自己对学前教学、心理学的点、滴理解,作简要的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其形成和完善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对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主张游戏性教育”提出“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 他还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讲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不但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还可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

除此之外,我认为游戏对幼儿心理行为调节的影响与幼儿本身的心理特点、游戏特点和实践操作是分不开的。

一、游戏具有可接受性,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是幼儿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较分散的活动,能适应不同儿童的需要。每个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应自己的位置。都有幼儿内部动机的直接需要产生,它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参与过程,不是由外面强加于他的。因此,幼儿都比较主动投入,不带任何被迫心理,即使出现较多的规则和要求,幼儿也都乐于接受。

二、游戏具有可塑性、可操作性,是对真实生活演变性的反映。

1.根据游戏需要,结合生活经验,改变物品用途,塑造出物的新形象给幼儿头脑直接的反映。这一点就从民间流传的《摆家家》游戏中就可体会到——“草当菜、水当茶,大树底下摆家家”,多么浅显易懂的语言、多么美好的诗性画意,不但能使人身临其境,还使人产生“一点就通”的灵气和默契,无需反复强调这是菜、那是茶。简单、直接不需要操作者精心演译、精心准备,而是取之生活用之生活。这是幼儿内心独白的所产生的共鸣,也是幼儿言行一致所达成的共识。又如有一次《开汽车》的游戏中,我随手拿了一面绿边的铃鼓和红色的塑料篮作信号灯,幼儿照样不折不扣地听从指挥,遵守规则,没有计较它是临时的充当物而影响游戏规则的遵守,这是幼儿在游戏中用真诚的情感投入生活、相信虚构的真实性的一种表现,是幼儿生活经验在建立在头脑中进行条件反射后所起的一种调节行为。幼儿完全被浓浓的游戏气氛所包围,文章开头一些孩子所反映的个性问题自然而然地也在此“投降”了。

2.根据生理、心理的需要,游戏能合幼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品质上和提炼。

游戏虽具有很大娱乐性,但也能较充分反映幼儿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如每当游戏中有正反两方面的角色出现时,幼儿会不顾一切地创造条件争取当正面角色的机会,从不考虑往日自己胆怯的行为,又如分配有年龄差异的角色时,幼儿也会不顾自己能力的大小,争一个比自年龄大的角色当当,再则,敢于扮”治病救人的医生“,“热心为大家服务的警察”和“关心娃娃的妈妈”等的角色幼儿明显高于扮“病人”、“小偷”和“娃娃“的角色者。总之,扮强者的心理大大超过当弱者的动向,一旦当上积极向上的角色就会展现出更加出色的一面。这充分说明幼儿在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同时,在不断地模仿、学习着周围人的榜样,无论平时表现怎样的幼儿,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都想在同伴中树立好的形象,这是游戏中培养目标转化为个性心理过程后对幼儿行为的最佳调节,使幼儿的思想品质不断加以中升华、行动不断地加以强化。

3.根据幼儿有意和无意的记忆特点,常常满足在假象中,也就是假象容易与现实相混淆。这种心理现象年龄越小越明显。幼儿往往把生活中自己的行为看成是别人的行为,把游戏中的角色行为看成是真正的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幼儿被教师的游戏语言所吸引住时,会与现实混淆,记得端午节前一天,大班手工活动《包粽子》,当我说:小朋友明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人们习俗吃粽子,今天我们一齐动手,用各种材料包许多许多粽子,带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过个端午节。这时就有好大部分幼儿不假思索地说:“噢,太好了、太好了,爸爸妈妈能吃上我包的粽子喽!”;又如我们经常看见某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明明看见刚打过人,但当你走过去问他时,他马上会很自然地说:“没有,是某某打的”,这种现象常令成人担忧,认为孩子从小学会撒谎说假话了,其实不全是,小年龄儿童大多是没有经受过神经系统刺激的情况下所展现的是一种不经意的表现,不属于记忆范围中,是一种无意行为。因为幼儿的记忆特点必须经过大脑刺激过的东西才能记忆犹新,游戏正是通过这种手段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看的比现实中更重要,言行也会更积极敏捷。因为只有游戏才能帮他找到真正当心中偶像的感觉,才能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达到言行意识上的一致,因而会竭尽全力配合、争取。反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幼儿行为大多是没有经过修饰的,带有明显个性无目的意识的一种随意行为。

三、游戏具有兴奋性,能保持幼儿愉悦的情绪,能促进积极的心理行为。

因幼儿的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兴奋强于抑制,积极的情绪大于消极的情绪,因此游戏中幼儿跌倒、碰撞或遇到困难都不太在意,会在不知不觉的互相帮助、相互鼓励中抹平,再加上游戏活动本身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游戏场面,刺激着幼儿各个运动系统的神经,变化多端、心旷神怡,使幼儿在自由选择、交往、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友好、谦让、协作的快乐,在愿望和动机得到了一次次的满足的同时幼儿自然把个人情绪抛在脑后,自觉地融入到集体生活,调节出比较受大家所认可的积极行为了。

因此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行为表现最佳的窗口,在游戏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对运动器官的发展、对心理过程的发展以至个性品质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调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陈鹤琴教育家在进行对一个儿童游戏发展的实验后提出“儿童应以游戏为生活”。只有让孩子走进游戏去展开生活的序幕,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找到塑造孩子行为的根源。

美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

导读: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

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

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实并不“全面”。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某重点中学接手重点班的语文课,班主任给我介绍了一位每年都被评为“三好生”的女同学,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这女生特要强,即使考了99分,也要为丢掉的那一分懊恼、哭泣。我当时立即就联想到自家的孩子不争气,考上八十多分就心满意足,于是以该女生为榜样,把自家的孩子狠狠训了一顿。语文课上,果然感受到这女生的厉害,你要求到什么高度,她都要攀上这高峰。人人都说是“清华”、“北大”的苗子了。谁知那一年高考中的理科数学试题特别难,从考场上下来,那女生简直哭得唤不起斗志,班主任连哄带劝,好不容易才送上考场继续考试。就在那时,老师们就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在关键时刻“差一点什么”(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心理承受力)。当然,这不是学生的过错。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过渡,似乎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桥梁。到底该怎样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的素质教育是从幼儿抓起的。一般认为幼儿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在这一系列素质中,美国人尤其重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如果把幼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心理素质的几要素:情感、意志、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这棵树的根系。假若一棵树的根系不顽强、不健全,不能和谐地在“社会”沃土中滋生旺长,这棵树就很难顶天立地,成为栋梁。

自尊和自信,又被美国人视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也就是根系中扎得最深的主干。因此,美国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从培养其自尊和自信心开始的。他们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把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

美国人碰了面,遇到家长带着孩子,一般是先与孩子打招呼,而且,特别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还常常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如果孩子画兔子画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像力,让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败、沮丧。如果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食物或玩具给孩子,家长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想要或想吃时呵斥他,而是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力、自主的权力。孩子如果做错了事,家长也不会横加训斥,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做出引导和说明。或者在另一个场合,孩子在同样的境况中又表现良好时,加以表扬、鼓励。美国人更反对人前教子。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斥责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会被人看做是没教养,是父母的“犯罪”。因为这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的奶奶、姥姥们到美国带孩子,常常感到不适应。比如:我的大外孙玩着一个别人刚送的新鲜玩具,小外孙也想要。当姥姥的往往是袒护小的,随口就命令:“牛牛,让弟弟先玩一会儿。”牛牛如果不肯,姥姥就正色教育他:“你是当哥哥的,要让弟弟!”如果他还在兴头上仍然不肯,姥姥就难免强制执行。其实,即使你不“强制执行”,从开头就犯了错误。家长不能命令孩子让步,让他做不情愿做的事。这是对儿童的不尊重。那么两个外孙发生争执时怎么办呢?女儿教给我,每逢这时,你就给他们定个“规则”,比如数数。规定数到二十下,这玩具的主人就得换一换。孩子的着眼点转移到(One、Two……)遵守规则上,也就不存在“强权”剥夺他权利的意味了。

相反,表扬和鼓励的话却常常得挂在嘴边。只要孩子表现出优点和长处,家长就以积极的、正面的赞赏肯定他的行为。像“真棒”、“真聪明”、“真能干”、“真漂亮”这类话,就是孩子们的家常小菜了。他们认为,孩子在享受成功中会增强进取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美国的家长们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的独立观念:他们认为孩子从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无论父母、老师都没有特权去随意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作为“人”,就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而这时,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其次,美国人还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也就是遇到难题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解决的行为方式。有一则发生在我外孙所在的幼儿园的故事,让人很受触动。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滑梯时,小男孩挤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恼恼地嘟了嘴。这时,老师并没有像“裁判”一样评判谁是谁非,也不说“玩时要当心,谁也别碰了谁!”而是和蔼地问那小男孩:“你知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呢?”小男孩沮丧地说:“因为我挤了她的手。”老师就笑着说:“噢,原来是这样。那么,你试试用个什么好办法,让她愉快起来。”那男孩想了想,就走到那小女孩面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吧。”那小女孩不吭声,但脸色好多了。老师便蹲下来,问那女孩:“你感觉好些了么?”小女孩提出自己的要求,说:“我觉得用凉水洗洗手会好些。”老师就赶紧表示赞成,启发那小男孩陪小女孩去洗手间洗手。一会儿,两个孩子就手牵着手从洗手间出来了。小男孩高兴地报告老师:“她感觉好多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和好如初。这件小事之所以引起我的触动,是因为我曾当过12年中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也曾经历了学生中的诸多摩擦,但多数情况下是充当了“裁判”的角色,评判谁是谁非,而没有想到这正是培养他们自己解决纠纷的实践机会。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美国家庭中的。有一家四个男孩,发生了争执,老大、老三、老四似乎真理在握,他们唇枪舌剑面向老二。老二明知势单力薄,但毫不示弱,愤激到唾沫飞溅、比手跺脚。这时,那父亲就上前把两手搭成个“T”字,意思是“Time-out(暂停)”。他鼓励并诱导四个孩子来看他做一个实验。他首先点燃了酒精灯,然后把一个盛了冷水的玻璃器皿放在灯上,让孩子们观察那水是怎样地滚沸。当水中有了动静,开始出现上升的水泡时,爸爸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刚才的情形与这烧水相似,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要冷静,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因为那等于升火加温。现在,你们双方都已经接近沸点,就同这开水一样咕嘟嘟地蒸腾,怎能听得进对方的观点呢?最好的办法是出去玩一会儿,把这件事晾一晾,彼此都冷静下来再说。尽管那父亲没有介入他们的话题,也没有评判谁是谁非,几天之后,兄弟们的意见还是趋于一致,他们化干戈为玉帛了。

美国家长、学校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放权给孩子,有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意识的发展。这是孩子走出家门面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即个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这种自立、自主的早期教育,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对我国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另外,良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还包括平等竞争的意识、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别以为中国学生从小考到大,就具备了平等竞争的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远非那么简单。本文开篇提及的那位“三好生”,除了不会享受成功,心理上太患得患失外,恰恰是在于她没有“平等竞争的意识”,不能理智地正视挫折。事实上,她感觉数学题难,别人会更难,因为考题对大家来说是平等的;而她的功夫却比同学们扎实得多。她虽然也去了重点大学,但她的心态要是放松些、平和些,结果会更好。

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在美国,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正逐渐兴起。比如家长支持并鼓励孩子参加“棒球赛”、“小铁人三项赛”等活动,激发他们与强者抗衡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拿不到名次,他们认为胆略和顽强并不总来源于胜利,“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锻炼孩子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是最重要的。

笔者在匹兹堡时,经常看到公共运动场的篮球架下、旱冰场里孩子们自发的比赛。他们尽管年龄大小不齐、技术水准差异也很大,但都态度积极、遵守规则,互相表现得很宽容和配合。一次,打半场篮球中出现了三对二的格局,那两个孩子尽管非常努力,可总也难以扭转比分落后的局面。我因中学时在校篮球队练过球,一时技痒,就提议加入他们的行列。五个孩子很友好地接纳了我。那两个小孩积极为我助攻,使我的三步上篮连连得手,一下使他们反败为胜,两个小队友便不停地跑过来与我击掌,以示鼓励。起初,我还担心对方那三位小朋友不高兴,提出异议,因为孩子们比赛(后来才知道他们年龄最大的十二岁,小的才八岁),大人加入本身就不公平,又且人家都是男孩子,我一个外乡女人加入也不伦不类。所以玩了几个回合,我就要退出。不料,是对方三个孩子不愿让我走。他们那意思是他们把比分再扳回来,才同意我离开。他们像旋风般拼命地跑,又拦又堵,嘴里还念念有词,说:“怎么突然来了个女乔丹呢!”结果我这边一位九岁的叫皮特的小队友认真地说:“什么女乔丹,是我们合作成功!”孩子们在运动场上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能不叫人在心底折服??后来渐渐知道那小皮特父母离异,他是跟着单身父亲生活。可从他的举动上一点儿也看不出这种变故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

当然,这些活动还能培养孩子宽和容众的协作精神,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美国的幼儿心理教育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被列入重中之重。因为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需要众人通过协作来完成,儿童从小就习惯了与他人态度平和地相处、协调地配合,长大才不会产生心理障碍。但这种交往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屈从。在美国家庭中,家长们经常倾听孩子的建议,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但不能胡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要负一定责任。笔者在洛杉矶时,曾听一位从杭州去探亲的老奶奶讲了这样一段经历,很为那小孙女的应变能力吃惊。有一次,她与在美国的孙女发生了争执,因为是刚从中国去的,奶奶不适应美国的教育方式,孙女不适应奶奶的强硬语气,孙女就哭了起来。这老奶奶一见孙女哭就慌了,本来是劝慰她,但越急,说话的调门儿就越高。邻居听到后,以为是老奶奶体罚幼女,就打电话报了警(在美国打骂孩子是违法的)。一会儿,警笛声大作,警察来敲门。老奶奶一开门,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警察的来由。结果那小孙女反倒不哭了,立即便明白了事态的严重。警察问:“你奶奶打你了?”小女孩摇摇头,说:“奶奶没有打我。”警察又问:“那么,她骂你了?”小女孩又摇摇头,说:“她很爱我,不舍得骂。”警察看一看懵懵怔怔的老太太,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要哭呢?”小女孩说:“我很烦,可奶奶总想让我好起来。”警察还不放弃,继续追问:“你为什么烦呢?”小女孩反问道:“我烦需要理由么?”警察耸耸肩,只好说“对不起,打扰了”,自讨没趣地离开。这老奶奶每讲起这故事,就夸耀说:如果孩子说奶奶与她争吵,或者说对她不好,警察就会带走孩子,甚至通过法律剥夺家长的监护权。“瞧我孙女多聪明。”这件事后,老奶奶以为遇上了天才,对孙女爱护有加。关键时刻,这孩子态度从容,懂得负责任,不仅知道自己的立场应站到哪一方,而且能随机应变,反守为攻,让见多识广的警察也无言以对。从这一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处变不惊的心态和强大的社会应变能力。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游戏具有群体性、角色性、规则性、虚拟性等特点。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儿童通过游戏相互联系。游戏是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那么游戏究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那些影响呢?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意识、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这些高级心理机能是儿童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心理基础。游戏通过群体参与,在具有一定规则的虚拟情境中进行,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幼儿所承担的角色都有其相应的角色行为,这就使得,抽象的成人世界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在游戏中更容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要超过平时,他们的活动水平也比平时高,因为游戏极大的激活了儿童自身的潜能,尤其是在发展他们的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游戏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在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游戏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突出方面

1、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游戏通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他对发展幼儿的情感,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幼儿刚入学时胆小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于人交往,我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通过幼儿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增强了了解,加强了交往,发展了语言。儿通过动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他们就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通过逐步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完成的困难程度,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受一些失败和挫折,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协作意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场面对压力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2、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幼儿在做游戏时送喜欢承担一定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角色行为和责任。例如在游戏“蛋宝宝”活动中幼儿扮演“蛋妈妈”“蛋爸爸”,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一枚生鸡蛋作为“蛋宝宝”。“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稍有不慎就会摔破,在小心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少有的耐心和责任心。当有人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时,失去“蛋宝宝”的那一刻,孩子们深深得体验到了痛心和惋惜之情。“蛋宝宝”受伤后老师当医生为“蛋宝宝”看病,引起幼儿对“蛋宝宝”健康的关注。幼儿在做“蛋宝宝”父母过程中,辛苦的体验不断积累,爱心与责任心由此萌发。这些体验使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动态平衡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品德。

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这一特征利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觉和纪律性。有的幼儿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了娇气、任性等不良习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

某种目的,会尽可能的采取自己的所需。这样会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我班有个孩子,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虽经过多次教育,但收效不大。于是我利用故事《小熊请客》让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对待别人?通过表演幼儿知道朋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产生了从众、暗示、舆论等社会心理现象,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游戏可以充分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理和物质环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激励,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相比于游戏的目的,我更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形成是十分重要得。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在一定规则下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发的,寻找这种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便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过程。游戏因其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可以带给幼儿新奇的刺激与体验,从而使学习与创造的取得的以持续。例如在学习《二等分》时,我让幼儿把长方形分成二等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横折竖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个孩子想到按对角折,这样对吗?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按照他的方法沿着对角线剪开,再把两部分重合在一起,让幼儿亲眼看到结果。这下幼儿明白了,原来长方形还可以这样来分。这时我又让孩子们把一摞书、一条绳、一杯水、一小堆米二等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找到了办法。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更愿意独立自主的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的经验的新经验,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

幼儿园英语手指小游戏


Hickory Dickory Dock

Hickory dickory dock

滴答滴答响

The mouse ran up the clock

老鼠爬上闹钟

The clock struck one

闹钟撞一下

The mouse ran down

老鼠赶紧爬下来

Hickory dickory dock

滴答滴答响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闪一闪亮晶晶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多想变成和你们一样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站在高高的天上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就像天空里的钻石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闪一闪亮晶晶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真想变成和你们一样

Ten Little Fingers

I have ten fingers.

我有十个手指

They all belong to me.

他们都属于我

I make them do everything.

我能让她做很多的事情

Do you want to see?

你想看看吗

I can make them point.

我能让他们指

I can make them hold.

我能让他们抓

I can make them dance.

我能让他们跳舞

And then I make them fold.

我还能让他们合起来

Go Left! Go Right!

Raise your left hand. Raise your right hand.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

Wave your left hand. Wave your right hand.

挥动你的左手,挥动你的右手

Turn around to left. Turn around to right.

向左转。向右转

Left, right, left. Step in time.

左、右、左 一步接一步

Left, right, left. Stay in line.

左右左排成一排

Left, right, left. Step in time.

左右左一步接一步

Left, right, left. You're doing fine!

左右左你做的很棒

Hands on Shoulders

Hands on shoulders, hands on knees.

手放肩膀,手放膝盖

Hands behind you, if you please.

请你把手放后面

Touch your shoulders, now your nose,

摸你的肩膀,然后你的鼻子

Now your hair and now your toes.

然后你的头发和你的脚趾

Hands up high in the air.

把手举高在空中

Down at your sides, and touch your hair.

放在你的身边,然后摸你的头发

Hands up high as before.

把手和之前一样举高

Now clap your hands, one-two-three-four!

然后拍手1234

幼儿数学启蒙的8个小游戏


给宝宝启蒙数学,其实多早都不算早,不一定要等到他1岁半了,或者3岁了,或者更大才开始。从宝宝一出生,甚至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可以教他认知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宝宝从对这些物质产生好奇,到开始思考,并试图改变,这就是他在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如果能抓住机会,从小就对他进行这方面的点拨,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结合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孩子感知数学,那么,对以后宝宝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我们和豆豆常常在家玩的游戏,边玩游戏边开发他的数学思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

1.给东西:比大小

学习数学,从认识大小开始。叠叠圈是很多宝宝都会有的玩具,从大到小5个圈圈,一层一层往上叠。先拿两个大小相差比较大的两个圈圈让他玩。他玩的时候,我们会经常跟他说:这个大,这个小。同时会结合手势说:爸爸大,豆豆小。爸爸的手大,豆豆的手小。等等。说得多了,他就有了大小的概念。然后,跟他说:把大的给妈妈,把小的给爸爸。

他有段时间很喜好玩这个游戏,因为那段时间,他很喜欢不停的拿东西给别人,抓住他这个特点,顺便教他玩给大东西给小东西的游戏,很好。

豆豆有段时间特别喜好举着两个东西,歪着脖子问:哪个大小?(哪个大,哪个小)。后来他还学会了和我顶嘴,我说:你这个小小人啊!他马上回答:妈妈你这个大大人!

2.分点心:知道1和许多的概念

每次吃点心的时候将点心分成2堆,一边是一个,另一边是许多个。这时,我会指着单独的一个说:这是一个,你先把这个吃了,这边还有许多。吃完一个后,我再从那一堆里拿一个出来,说同样的话。一直到后来,只剩下一个的时候,跟他说:只剩下一个了!吃完就没有啦!

很快他就知道了,一个和许多的概念。

他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口头禅:哇,这里有好多的东西哦!这要是看到2个或以上的东西,他都会在那里很高调的来一声:哇!好多的花哦!好多的车哦!好多的人哦!。。。

3.爬楼梯:学数数

宝宝一边爬楼梯,一边一起数数.或是在走路的时候,都可以拉着宝宝的手,一边走,一边数。

一边让宝宝知道数字的概念,一边还增加了活动的乐趣,还可以父母一起参加游戏,正式很其乐融融的事情。

4.吃饼干:认形状

吃饼干的时候,先问宝宝,要吃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是圆形的啊?让宝宝自己选择,然后给他相应的饼干。这样,宝宝不仅学到了东西,还感觉到了吃东西的乐趣。

其实从豆豆出生起,我只有看到有规则形状的东西,都会给他描述。他15个月的时候就能准确的说出三角形,圆形,椭圆,正方形,长方形。我觉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留个心给宝宝说说,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期待妈妈给他讲解。

5.摆放东西:认空间

宝宝很喜欢重复的做一件事情,哪怕你不停的摆放东西,每摆一次他都会感受到乐趣。我很喜欢和他一起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放一个小筐,不停的摆放东西的位置,用很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跟他说:看,车子在桌子的上面了,哦?车子又跑到桌子下面去了。B,BB(^_^,模仿汽车的声音),车子又开上来啦,开到这个筐子里面了。啊!又开到筐筐的外面了。

这样,宝宝很快就学会了空间的概念。

6.排排队:学顺序

将宝宝的动物们都拿出来,按照动物的大小,或者高矮来排队。或者,车啊,娃娃啊,都可以。最好是属于一类的玩具。一边排,一边说:小猫最小,他排在“第一”,小狗排在第二,老虎比小狗大,排在第三,大象最大,排在最后。当动物们都排成一行后,再指着小动物们说一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等。

7.收拾玩具:学归类

每次玩完玩具,都要告诉宝宝:现在是收拾玩具时间,给他几个不同的筐或抽屉,让他把玩具归类。汽车放一起,小动物放一起,球类放一起,机器人放一起等等。

这样,既可以让宝宝有收拾玩具这个责任,还顺便让他学会了哪些东西是一类的。

8.逛超市:认数字

在超市的时候,看到标签上的数字,适时的教宝宝认一认数字。或者散步的时候,看到车牌,广告牌等都可以一边走,一边学。这样不是逼迫孩子学习,而是将学习的乐趣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

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都存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用心的父母可以不停的发现和创造出简单好玩的小游戏。尽早就让他养成良好是思维习惯,尽早就让他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到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对他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不仅是一种真理,还是至高无上的美(罗素)。

相关推荐

  • 美国的地理教案 栏目小编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美国的地理教案的相关信息。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3-05-08 阅读全文
  •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春天美丽地的花儿》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完成所担任角色的任务,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继续学做纸工花朵,初步了解花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理发店,花店,超市、银行、娃娃家等。 2、各种纸花、塑料花等...
    2020-05-15 阅读全文
  •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地位 导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小小幼儿游戏 序号 游戏名称 材料准备 玩法 对幼儿的发展 1两人三足带子若干根1、两个孩子并列站好,将两人相邻的两条腿用带子扎紧,看上去两个人只有三条腿;2、小组游戏,看哪两个孩子最先走到终点为胜利者。1、发展了...
    2020-11-26 阅读全文
  • 游戏中幼儿教育的地位运用 摘要:爱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在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进程中,游戏可以让幼儿获得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和成长,在基于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之下,要探索有益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游戏,使...
    2019-12-16 阅读全文

栏目小编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美国的地理教案的相关信息。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3-05-0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完成所担任角色的任务,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继续学做纸工花朵,初步了解花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理发店,花店,超市、银行、娃娃家等。 2、各种纸花、塑料花等...

2020-05-15 阅读全文

导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

2019-12-19 阅读全文

序号 游戏名称 材料准备 玩法 对幼儿的发展 1两人三足带子若干根1、两个孩子并列站好,将两人相邻的两条腿用带子扎紧,看上去两个人只有三条腿;2、小组游戏,看哪两个孩子最先走到终点为胜利者。1、发展了...

2020-11-26 阅读全文

摘要:爱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在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进程中,游戏可以让幼儿获得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和成长,在基于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之下,要探索有益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游戏,使...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