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无意中发现了新鲜事物
发布时间:2021-04-16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升中班了教育笔记晨间活动时,小朋友们做完操,开始自由分散活动,他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器具进行玩耍,如有的练习跳绳,有的踩高跷……,当我和黄韦韩在玩抓尾巴时,陈陈急匆匆的跑来说:“丁老师、丁老师,你快去看,智智蹲在花坛边看,就是不跟我玩游戏?”我听后,走过去一看,他正蹲在石头旁认真地盯着小洞看,手还不停的摸,我问他:“你在干什么呢?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我看见有只虫子钻了进去!”我也没在意,就拍拍他的肩说:“去拿玩具玩吧,手指碰到泥很脏的”。他没说话,就闷闷不乐的站起身,去玩了。
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他又回到那块石块边,半蹲着,盯着石洞看,好象石块里面有什么宝贝似的,这时,我走过去说:“你在小石洞上发现了什么呢?”这次,他很爽快的回答我:“丁老师,我发现这石块上有四个洞洞,而且这洞洞里面还长着小草呢?真是奇怪,小草怎么会长出来的呢?”于是我趁机让他再细细的观察,洞洞最里面有什么?他手指伸进去一摸,惊讶的叫道:“这里面有一点点的泥土,”他又追问着说:“老师,只有一点点的泥,小草会死掉吗?”我说:“小草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可是在这洞洞里生长,我也不知道它能生存多久,不过,老师给你提个建议,过几天你再来看看小草有什么变化,好吗?”他开心的说:“好啊,好啊,我会来看这几颗小草的,看它到底能不能生长下去。”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孩子在无意中发现了新鲜事物,使他对该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了对事物观察的兴趣,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的源泉,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曾经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发现孩子光点——我的新教育故事
在我们教师的每天教学生活中,会产生好多的典型教育故事,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也会发现闪光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刚迎来的新生孩子,懂事了很多,在他们校园生活中无时无刻发生着快乐的故事。
故事一:
《下雪了》
下午,吃好餐点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刚要组织孩子们出去,保育员阿姨说:“外面下雪了。”我走近窗前一看,果然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小雪!
“哎!真没劲儿,不能出去玩了。”“就是的,怎么会又下雪呢?”“哇!下雪了,美来。”孩子们议论着,眼巴巴看着窗外。
我知道,此时孩子们并不是真想知道下雪的原因,而是觉得不能出去玩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我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也接受孩子们沮丧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要设法引导孩子们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于是,我也跟着说:“就是的,怎么会下雪呢?”我的话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目光一齐转向我。抓住机会,我的话一转:“不过,看着雪下来,感觉怎么样呢?”
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雪好美的,我们还唱过小雪花呢!”“小树喜欢下雪,小花也喜欢下雪。”“树上像有件白衣服了”“下雪挺好的,我们可以看雪了。”“雪是很少下的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说着关于下雪的话题,刚才沮丧的情绪早已看不见了。
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老师最重要的是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弄清问题出在何处,引导孩子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故事二:
《给孩子发言权》
每个星期五,是我们评好孩子的时间。每次到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按照惯例,反省自己一周的表现。而我也是对幼儿在园的表现做一些点评。我们通过周五的评好孩子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同时增强了自信心,甚至潜意识里也形成了良性的激励竞争,促进上进心。然而,在一次的奖励活动中,却让我对这样的奖励有了另一种认识。
那也是一个周五,照例是一周的总结奖励活动,本来想给每个幼儿奖一朵“小红花”的,但期末接近尾声,教室里的“小红花”已经奖的差不多了,我又没有去领新的“小红花”。怎么办呢?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以前环境创设还多余了一些彩纸的边角余料没扔掉。于是我把彩纸边角余料找了出来,将这些各种颜色的纸剪成了“小花”,作为奖励的一项标记。
我将今天要奖励的标记进行了分类,“午餐好——黄小花”、“午睡好——绿小花”、“纪律好——蓝小花”、“学习好——红小花”
,让幼儿自己评价。结果,对这次的奖励活动,幼儿异常活跃、兴奋,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各自都有发言权,我每举起一种颜色小花,他们就说出这个小花应该奖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颜色小花奖给那位幼儿,然后我再说出一些勉励的话,希望被奖的幼儿下周哪些方面再争取进步。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奖评,感觉孩子们收获还是满多的。
对于老师来说只是用了边角余料剪的小花,不起眼,但这种形式多样的奖励,以及真正把权交给幼儿互相评比,敢于大胆地将别人的优点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提高了,最主要的是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现在看着整天看着笑眯眯的孩子们,我感觉心中充满了甜蜜与快乐!2009收获的一年,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我和我的孩子们。
在活动中了解孩子
在一次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画“妈妈的毛线球”,想让幼儿在手手臂带动手腕画圆圈的过程中锻炼小手的灵活性,并为日后的绘画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开始了,我先做了明确的示范和说明,紧接着,幼儿开始聚精会神地画起来,不一会儿,画纸上就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毛线球”。这时,我发现迪迪的画纸上只画了很多小竖线,“毛线球”一个也没有。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想看个究竟,不料他却连忙用双手将画纸捂住,还不停地用手指擦着已经画好的线条,头狠狠地低了下去。显然,他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就在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抢着告诉我:“老师,老师,他什么也不会画,他画得乱七八糟。”迪迪听后,更加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一脸羞愧地看着我。幼儿的心是多么脆弱,当众出丑让迪迪变得很难堪!
我看着迪迪的表情,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窘迫和自卑。而我,既不能很虚假地去表扬“你画得不错”,也不能用简单的否定继续伤害他。我蹲下身来,在他耳边轻轻地说:“迪迪,如果不会画毛线球,就先画长长的毛线吧,下一次我们再把长长的毛线绕起来……”听我这么一说,迪迪捂着画的手终于慢慢地挪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剪断的毛线!”迪迪是多么聪明,他对自己的画作了如此合理的解释!“你真的很有创意,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想到!”我趁机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不过,剪断的毛线妈妈就不能用它织毛衣了,我们来帮妈妈画长长的毛线,好吗?”迪迪想了想,点了点头,又重新画了起来。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迪迪的画纸上多了许多毛线,而且比原来长了,有些已接近毛线球的形状了,虽然画得比较小。
通过绘画作品,教师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状态。迪迪平时在班里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处理能力比较差。入园以来,他对幼儿园的环境异常敏感,缺乏安全感,总是表现得过分紧张,也害怕尝试新事物。通过家访,我进一步了解到,迪迪在家中比较受老人的溺爱,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动手,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才特地把他送到我园的全托班来。在集体生活中,样样事情都要学着自己来,这给迪迪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次绘画活动中,迪迪不敢画,构图小,并对自己的作品极不自信,正是其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
既然绘画能反映幼儿的心理状态,通过绘画活动是否也可以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呢?针对迪迪内向、胆小、不敢尝试、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我尝试着先从绘画活动入手来培养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迪迪来到了美工区准备画画,就鼓励他大胆随意地进行线条练习。迪迪拿起笔,拘谨地在画纸的一个小角落来回画,只有手腕在小幅度地动。我先是对迪迪说:“宝贝,把油画棒拿高些,画的时候动作大个点,让你的手臂也动起来!”可这样的语言指导并没有太大用处。于是我又站到迪迪身后,伸出左手帮他一起按住画纸,右手握着他的右手,试图让他体验这种“大刀阔斧”的感觉,可迪迪仍旧不能用手臂带动手大胆地放开画。突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他平时酷爱玩汽车的情景,于是我对迪迪说:“我们来‘开汽车’吧!”他一听说要“开汽车”,兴趣大增。我找来了他平时最喜欢的那辆橘黄色玩具车,将一支油画棒固定在车的尾部,当迪迪开着这辆小汽车在纸上走时,画纸上就会留下一条条油画棒的痕迹,我鼓励他要“让小汽车跑遍白纸的每一个角落”。他高兴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拿着小汽车这里开开,那里开开,嘴里还发出“嘟嘟”的汽车声。在“开汽车”的过程中,迪迪的手臂自然地动了起来。当线条随着小汽车在白纸上“跑动”时,迪迪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也不停地鼓励他“今天迪迪真棒,小司机做得真好,开了好多好多路,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开到的地方吗?”他又不停地找,不停地开,线条随着小汽车逐渐布满了整张白纸,而迪迪以往画画时的紧张和不自信也被轻松愉快与自信的情绪状态所取代……
在以后的几周里,只要迪迪选择了美工区进行游戏,我就会去陪他一会,坐上来和他玩“线条赛跑”的游戏,比比谁画的线条长,用颜料玩“印印小手印”的游戏;用染了颜料的乒乓球玩滚画游戏……迪迪看到色彩、线条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图画时兴奋不已,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后,迪迪画线条越来越大胆,构图也逐步变大。
在两个月后的一次美术活动“毛线变变变”中,迪迪已能大胆地画毛线球了。所有的幼儿画好毛线后,我问:“一团团的毛线像什么?”幼儿有的说像大饼,有的说像雨伞,有的说像头发。“迪迪,你觉得像什么?”“像蜗牛!”迪迪一改往日的羞怯,干脆而大声地说。“真棒!那我们就来变一变蜗牛吧!”于是,迪迪歪歪扭扭却自信地给毛线球添上了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蜗牛。
任何教育,如能取得家长的协同配合,效果一定会更好。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迪迪自信起来,加强对迪迪在园指导的同时,我也及时与迪迪的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我们的提议下,家长为迪迪布置了一个家庭画展,并在家中留出一声墙壁专门让迪迪练习绘画。同时,我们也提醒家长要多鼓励幼儿,千万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评判幼儿、教育幼儿,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不要简单否定幼儿的想法。当看到幼儿画得“不像”或画得“不够漂亮”时,学着去赏识,学着去解读幼儿的作品,或者多让幼儿讲讲他的作品。
一天,迪迪妈妈欣喜地告诉我们,“现在,迪迪到了家里,自己吵着要画画,而且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画冠了,让我帮他贴在墙上展示出来,接着,还要让我们做小朋友,他要学老师的样子来评价这幅作品。他学着老师的样子说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也笑了。从他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迪迪从未有过的自信。”
图书角中的意外发现
昨天下午和往常一样,开展着区域活动。我巡视着各个区域中小朋友们的活动情况。一边安静的图书角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孩子们在走迷宫。起初我以为看书的小朋友总喜欢拿那几本封面有奥特曼的书,是喜欢奥特曼和怪兽的那种打打杀杀。但是后来随着看这种书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观察中,我发现看这类书的小朋友很多,他们总能够沉浸在其中,自己不断地去动脑筋,去寻找“路线”,帮助奥特曼一起打败怪兽,感受着成功后的那种快乐。对于图书角中,孩子喜爱奥特曼迷宫书的原因,我进行了思考。首先我觉得是书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同时像迷宫这类富有探索、挑战的游戏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迷宫一般都用箭头标明进口和路口,途中设有许多的障碍,这就需要幼儿用敏锐的眼睛和足够的耐心、智慧和勇气去发现。在走迷宫的时候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幼儿的耐心等,还可以学到很多的新知识。其次在这一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的情操,通往成功的路也许不止一条,但在迷宫中到达目的地的途径只有一条是最佳的,失败了必须从头再来。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耐心、有毅力,一定能成功。一本小小的书,可以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锻炼,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见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啊,只有去用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够去了解生活。无论在什么活动中,只有亲近孩子,才能去了解孩子,从而走进孩子们的奇妙世界,自己也会收获很多。
教育叙事:发现孩子的优缺点
教育叙事:发现孩子的优缺点
班里的小婷,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在班级里的日常表现也乏善可陈,喜欢跟她一起玩的孩子也很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小婷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她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小婷偶尔的“小聪明”反而恰恰是她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踏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踏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小婷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任何生命的成长,都需要时间。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并不会立竿见影的产生效果,但是以爱心为起点表达的这一切,都会在点滴浇灌中对学生起到作用。我们唯有耐心等待,终有一天他们会开出绚烂的花朵。
沉浸在故事中的孩子
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好!”朱珠叫得最响,因为她最喜欢听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们听过吗?“没听过,但是我知道嫦娥是一个漂亮的仙女,住在月亮里。
”不知谁大声地说着。
“对,传说中嫦娥住在月宫里面,可是一开始嫦娥就住在月宫里吗?我接着问?这下,小朋友似乎被我问住了,朱珠茫然地看着我,似乎要从我的脸上看书答案来。
“嫦娥奔月”的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于是我开始讲述故事嫦娥奔月,余光中,我看见朱珠认真地听着,时而紧张,时而放松。
我相信她一定记住了故事里所有的内容,等会儿回答问题一定非常积极。
可是,事与愿违。
故事讲完,我提问的时候。
很多刚才没有好好听的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只有她一言不发,认真地听着同伴在热烈的讨论。
于是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嫦娥一个人到了月亮里,为什么还说她善良,说她爱她的丈夫?而且特别请了朱珠回答。
她慢慢地站起来,想了一会儿说:因为她没有把神药给了坏人。
接着的问题,她又不啃声了。
记得在哪本教育书籍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文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接触以后,有的人喜欢表达,有的人喜欢思考,有的人喜欢回味,有的人喜欢沉浸其中……。
所以促使我回想,平时我们听故事或者欣赏其他文学作品时,朱珠的表现,好像都不怎么喜欢回答,只是在欣赏的时候非常专注。
而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并没有表现的非常积极或者热烈。
也许她是属于那种喜欢沉浸作品里面,慢慢意会的。
那我就暂时不打扰她,让她继续进行美好的体会。
孩子面前无小事
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发现孩子们的指甲上有彩笔水,每次都是让他们到洗刷间洗干净,可是今天下午,浩轩的妈妈来跟我说,浩轩在家经常将彩笔水涂在指甲上,并且将彩笔乱扔,这样不但浪费,而且很不卫生。
在午检活动时,我让孩子们展开讨论:“为什么用彩笔水染指甲,这样做对不对?”这时孩子们都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有的说看到张艾萍涂指甲,自己就跟着涂了,也有的说看到阿姨的指甲涂了很漂亮,自己就跟着学,张静涵又说:“我姑姑也给我用指甲油涂指甲,姑姑说,这样漂亮。”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这样做的原因了,可见孩子们的模仿性太强了,这时,我首先指出了孩子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既浪费了彩笔水,又不讲卫生,并跟孩子们说了那些涂指甲的姑姑、阿姨这样做也不好,因为有的指甲油里有很多有害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我们不能向她们学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教师更要以身示范,在孩子面前做事一定要慎重,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们都具有教育性、示范性和影响力,时时处处都对他们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时刻记住:孩子面前无小事,要让每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学第一周这几天当中发现孩子们长大了
新学期的第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四五天里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和孩子们相处的这几天当中发现孩子们长大了,新学期开始,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我们的集体之中,说明我们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很欣慰。本学期我们班又新来两位小朋友:罗微微和程莎,这两个小朋友曾经在其他幼儿园就读过,所以适应起来也比较快。
从本周起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第一主题的教学,在《奇趣全家福》中孩子们感受了人物性格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象征关系,并尝试想象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脸部特征。在《甜蜜的动物家族》中了解了动物的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的责任,知道了动物家庭与人类家庭的异同。在手工方面孩子们学会了折剪刀
,学会了剪简单的窗花,孩子们对这些很感兴趣哦,我们会将这一特色教育继续下去!也希望能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
在午餐方面孩子们在第一周的表现还不错,都能很好的用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特别要表扬顾羽小朋友,挑食的现象明显好转,而且也爱上吃水果了,希望继续保持!但在午睡时有几个孩子在假期过后好像还没适应过来,我们已与个别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下周孩子们都能很好的午睡。
几天晚上的家访,让我们了解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这次的家访再次让我们感到肩上担子的重大,每个孩子是你们手心的宝,但同时也是我们手心的宝,还是那句老话:“把孩子放在我们手上,你们放心好了,我们会尽全力照顾好,教育好你们的孩子。”
开学第一周虽然很累很烦,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表现,我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相信孩子每天都能够有所进步。孩子们,你们肯定不会让老师和爸爸妈妈们失望的,对吗?加油哦!!!
推进孩子的无意行为
今天妮妮还是菜场的工作人员,刚游戏不久妮妮就拿着一大叠钱跑来说:“老师,你看我赚到好多钱了!”过一会她又来说:“老师,轩轩来菜场抢东西!”轩轩尾随其后说:“我没有!我也是菜场的。”还没等我说什么,他两就嘻嘻哈哈地走回了菜场,过了一会,菜场里没有人了,他两就开始玩起菜场的各种蔬菜、水果,一会称称、一会又举着水果喊起来,不一会菜场里的东西就被散落在各个角落里。于是我走过去说:“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在地上啊?”他们听了才把它捡起来了。
在这次游戏中,有了上次的经验分享与我的关注,显然类似上次的事情没有再发生,但发现孩子们对于制作与包装似乎兴趣不高,他们更多的还是关注物品的买卖,也许买卖才是他们游戏的快乐源泉。但是在快乐之余,游戏的规则、物品的摆放还是需要孩子进行关注的,于是我采取了个别提醒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只能对提醒到的孩子起到作用,没有提醒到的孩子就不知道,类似的事情还是会不断发生。于是对于这一普遍的情况我便在游戏分享时引导孩子进行讨论,以达到共识,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游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