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专家点评:善意的谎言是爱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1-04-16

爱的童话。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专家点评:善意的谎言是爱的表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宝宝调皮,总想怎么镇住他。一两岁撒野的时候,就拿大灰狼来吓唬他。晚上他不睡觉,说句:“大灰狼来了!”他立即乖乖睡觉,不出十分钟就睡着了。

(两岁宝宝心语:大灰狼一定是很可怕的动物,连妈妈都害怕,我得听话,乖乖地睡觉。)

到了三四岁,他不怕大灰狼了,大灰狼不管用了。

(三岁宝宝心语:妈妈天天拿大灰狼吓唬我,我可不再上当了,这个游戏不好玩。)

点评:两岁的宝宝天真、简单,没有形成一定的判断力,特别容易受哄骗。妈妈习惯用“大灰狼”来哄骗宝宝,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预期目标。宝宝过了三岁,语言表达能力与判断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妈妈常说的谎话再作为矫正宝宝的某些不乖行为,手段就行不通了,得另想办法,难道还要继续采取哄骗的方式吗?

有次上街,碰到一个乞丐,灰头土脸的。宝宝对他很警惕,很紧张,钻到我怀里,偶尔探头看看他。路上,他不停地问关于乞丐的事。“妈妈,他为什么那么脏?他的妈妈呢?他爸爸呢?他家在哪儿?他打不打人啊?他吃那些脏东西肚子痛不痛?”

当时我觉得没什么,就随便敷衍了几句:“他不听爸爸妈妈的话,爸爸妈妈就把他撵出家门。他没有钱,没有房子,所以就在街上捡垃圾吃,睡大街。没有人给他洗澡,所以他很脏!”宝宝听了默默地一句话也不说。有一次他手里拿着糖,还扔了两颗给乞丐。

点评:妈妈的解释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而且宝宝在听完之后还生出一定的同情心,说明妈妈的言论影响了他的行为,是个好妈妈的作为。

有一次,我叫他洗澡,他偏不,怎么劝也不洗。我忽然想起了那乞丐:“你不洗澡,就要变成乞丐啦!好脏哦!”这招果然灵,宝宝立即自己脱了衣服去洗澡。边洗边说,“妈妈,乞丐不洗澡,好臭哦!我要洗得干干净净的!”我不住地点头,以为找到了对付他的妙方。

点评:在儿童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妈妈以何种态度和方式去引导宝宝行为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宝宝的哪些行为会消除,哪些行为会保留,进而影响他整体的心理状态。这位妈妈仍然采取了"哄"的方式。不过从妈妈口中说出的谎言并没有让人感觉到丝毫的欺骗意味,反倒成为另类激励,鞭策着宝宝朝着某个方向努力进取。你看,因为妈妈的谎话,宝宝乖乖地脱了衣服去洗澡了。

又有一次,他玩了玩具不肯收拾。无论我怎么叫他都不予理睬。我一急,拉起他朝门外走:“你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到大街上当乞丐去!”他大哭着求饶:“妈妈妈妈,我错了,我错了!”之后去收拾了玩具,平日里爱说爱笑的他,闷闷的,一句话都没有,只静静依偎着我。

(宝宝心语:当乞丐?太吓人了!比“大灰狼”还可怕!)

我的心为之触动了:是做得过分了吗?因为当时在气头上,也没重视。

点评:妈妈虽然觉察到自己有些过分,但没有重视起来,也许是认为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正是在妈妈所编造的谎言中,宝宝认真吃饭了,喜欢上刷牙和洗脸了,更用功读书了,家庭中的善意谎言成为一条亘古不变的教子定律代代相传。

又有一次,我跟宝宝开玩笑,说他是爸爸厂边的一个乞丐生下来扔在路边的,我看着可怜,就捡回来养了。他信以为真,仔细地问:“扔在哪儿?你怎么看到的?”

我哈哈大笑,说是开玩笑的,你就是我生的。宝宝又一次沉默了。

点评:虽然善意的谎话是出于对宝宝的无限期待与关爱,但谁又能保证每一次用谎言包裹下的好心与善意终将令人接受、引人走向正确呢?实际上,善意的谎言有危害性,它让宝宝觉得周围的世界很不可靠,使他处于深度的恐惧之中,也不利于他了解事情的真实逻辑,对宝宝思维逻辑的形成是一大困扰,更严重的是对心理的一种摧残。

对这些事,我依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昨天,家里来了个小妹妹,比他小一岁。他不喜欢这小妹妹,处处刁难她。小妹妹把一个玩具扔地上了,他追着要小妹妹捡起来,小妹妹跑了,他抓到小妹妹就往门外推,边推边说:“你不听话,把你撵出去当乞丐!”语气很歹毒。小妹妹来的这两天,宝宝一直都很不友好,无论怎么教育,他总是与小妹妹水火不容。今天看到他这副样子,就在他的屁股上狠狠揍了几下。

点评:妈妈在生活中有意和无意的说谎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宝宝的行为和心理情绪,正如宝宝对待小妹妹表现出的语言暴力倾向,长此下去,长大后多半会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自尊心很低,甚至带有暴力倾向。

老公立即护起短来了,不让我打,还责问我:“是谁说要撵宝宝出去当乞丐的?”是啊,这么狠毒的话,出自最亲最爱最信赖的妈妈的口!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伤害了我最爱的宝贝稚嫩的心!我这么对待他,他也这么对待小朋友,将来他就这么对待爸爸妈妈!对不起,宝贝,妈妈错了!

点评:真是个好妈妈!做为父母,勇于承认错误并纠正错误,难能可贵。

其实,像我这样吓唬宝宝的妈妈很多,今天把我的心得写出来,是想告诫妈妈们慎用这种教育方式。如果给宝宝的心灵蒙上了阴影,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我们将后悔莫及!我想这种伤害一时半会是不会显露的,但它潜伏在灵魂深处,将来对宝宝的人格、家庭、婚姻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要用圣洁的母爱来感化宝宝,用真善美的情感来净化宝宝的心灵!让他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真诚、善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点评:真正爱孩子的妈妈懂得:妈妈的诚信可以换取宝宝的诚信,妈妈的谎言所得到的决不仅仅是宝宝的谎言。要培养心智健全的宝宝,除了要有一颗母爱之心外,还要从我们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自己不说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答应宝宝的事情就力求做到,当实在无法做到的时候,也要给宝宝一个合理的解释,让他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真诚可信的。这才是好妈妈真正的爱的表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学会给孩子的表现做点评


学会给孩子的表现做点评出差三天回到家,发现**表现欠佳:玩玩具,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拒不收拾,全部奶奶代劳(事实上,奶奶收得没有他好,他自己收,很懂得分门别类了);索要零食,要求看动画片,遭到拒绝,甚至只是晚了一点满足,便涕泪交加;啃人,咬人;在墙上和地上乱写乱画……

实施温情主义没能奏效,我又没忍住,对他大加呵斥。说:“**,你刚才的表现很不好!”

等睡足了觉,调整好了生活状态,这才明白过来,自己又犯了错了。身心俱疲之下,耐心本来就有限,何况**两周多,正是淘气得了不得的阶段。明明是自己没发现这些,却认定孩子表现不好,真是太过份了。

现在心情平静下来,不免就想,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其实真的太高了。我自己三十有三,工作十多年,结婚也快十年,而且一贯来很注重自省,可是,犯的错误,身上的缺点,又何其的多啊?总是要求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否则便是表现不好,这是对孩子的苛责啊。

其实谁都不想表现不好,谁都希望天天都有人夸奖,孩子可能特别想表现好的,但压力一大,表现如何好得起来呢?

于是想,得允许孩子有表现不好的时候。这样,他才能真正稳定地表现得好。

但每天,或者每隔若干天,都在孩子和自己都心情平静的时候,给孩子的表现做一个点评,可能是个不错的办法:宝贝,你今天玩了积木后,把它们收起来了,而且收得很快,这样做真好!你今天早晨不想喝牛奶,把牛奶倒在地上,还差点把杯子摔掉,妈妈打扫了很久,这样做不太好。不过呢,每个人都有时候心情不好,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做了。妈妈很爱你……

这种点评,掌握好了技巧,让孩子分清了正错和错误,又有充分的理解和爱,应该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不要善意的谎言抹杀了孩子的童真与快乐


女儿个性天真、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小班时期,女儿每天都会把幼儿园的事情,一字不漏的“复制”回家。诸如学了什么本领,老师讲了什么话,哪怕是挨了批评,也会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最近,我发现女儿好像变得沉默了,对自己的一日表现回答也是支支吾吾,有时竟然一问三不知。有时同事告诉我今天批评她了,问她有没有这回事她也会说“没有”,更不要说向我“汇报”事情经过了。这是怎么啦?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班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儿不见了,女儿开始逃避回答了。问得次数多了,被我逼急了,女儿一句“你电脑里不是可以看到吗?”让我思索起事情的缘由。

刚进入中班几周

,同事反映女儿在上课时管不住自己的小嘴巴,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悄悄话。一日放学女儿来找我,我正好在园长办公室打印资料。这时,女儿看到了电脑的监控图像,就惊奇的叫了起来:“妈妈,这不是楼下我们的传达室吗,你看,小朋友都被接走了,你们的电脑怎么能看到楼下的事情呀?”当时我故作神秘的说:“是啊,我们的电脑你在教室里上课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呢,你以后上课可不能说悄悄话,要认真学本领哦!”女儿虽有点将信将疑,但还是认真地点点头。

事后几天,我还适时的把一些同事与我交流的情况,当做“视频所见”告诉女儿,女儿果然是认真了不少,说悄悄话的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有时也会问我“妈妈,你今天电脑开了吗?”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正是女儿的不安。

现在,女儿学会了逃避回答,好像还变得有点“心机”,呵呵!看来我这个家长的教育方法问题还真不小啊。我想,正是我善意的谎言让女儿在自由的学习生活中有了被“监视”的感觉,变得对自己亲爱的妈妈也有所保留了,这样怎么能解决好问题呢?而同时留意平常我们老师的带班过程中不是也常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吗?如某小朋友在家中迷上了看动画片,家长屡次教育无果的情况下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某老师,你有望远镜的是吧,可以看到我们家的宝宝在家中乖不乖”,说完还朝老师眨眨眼。这时老师也会做个顺水人情说:“对呀,不看电视了,明天就给你奖一颗五角星”。或者是:“晚上,我给你妈妈打电话的哦!”一句善意的谎言,本是想让孩子改正坏习惯,却从未去想到在彼此交换着“善意的说谎者”角色时,在无形中让孩子在家中也多了一份约束,在幼儿园活动中多了一份忐忑。这样教育出的孩子会快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

,让我们对孩子说声“对不起”,不要让这些善意的谎言抹杀了孩子的童真与快乐。

最权威的育儿专家是你


没有两个一样的婴儿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婴儿也一样,发育有共性,更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处处都体现着婴儿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比较婴幼儿发育的具体数值或与平均值相比较,看的是方向,不可拘泥于数字,更不可仅仅因为数字不同,就轻率下发育不正常等结论。

新生命有能力适应新环境

除非是先天或遗传性疾病,婴幼儿崭新的生命都是健康的,偶患疾病,也只是孩子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暂时处于弱势而已,需要父母或医生帮助一把,但不需强烈干预。强烈干预的结果,只能弱化幼小生命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在于,当婴幼儿偶染小疾,不必惊慌,给他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

婴儿情感世界一样丰富

婴儿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和冒险精神。孩子们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潜能,孩子的心智要比我们认为的高得多。但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对未知世界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感。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尽管孩子天生就具备自己特有的个性,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温馨、祥和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用药减少、减少再减少

婴幼儿疾病扩大化治疗已经在整体上降低国民的健康素质,扩大化治疗导致的“无药可医”并不是耸人听闻。对婴幼儿更应注意,能不用药的绝不用药;能用一种药的,绝不用两种;在考虑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源性、药源性损害。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告诉父母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药而医”才是对健康最好的呵护。

没有好药,只有对症药

离开病情谈药物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客观的。父母热衷给宝宝买好药、贵药、进口药,越贵越买,越是进口的越吃,以为这是“好药”,根本不去管这些药物是不是“对症”了。其实,针对某一病症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才是好药。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告诉人们,药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对症下药。

有同样生,没同样养

育儿离不开社会状况、家庭背景、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追求国外的育儿模式,把养孩子当成赶时髦、追潮流,这是谈不上科学育儿的。养儿育女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需要父母辛勤耕耘,踏下心来,借助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这样才能为社会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在于,父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来养育孩子,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提升自己。

父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没有一本书能够囊括孩子发展的所有内容;没有一本书能够解决父母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一个专家,能够解释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变化。育儿是自己的实践,看书也好,找专家也好,仅是参考,不可迷信。孩子的父母是孩子健康发育的最权威的专家。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相信你自己,你的孩子很健康,你育儿很成功。

孩子如果有以下3点表现典型是缺爱


孩子如果有以下3点表现典型是缺爱

航航生活在一个离异的重组家庭里,他被判给了爸爸,但是他爸爸又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并且有了一个小宝宝,所以他平时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偶尔会回来看他。

在平时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都特别的乖巧,能够自己按时起床去学校,但是只要他爸爸一回来看他,他就会很任性。晚上要和爸爸一起睡,第二天还会赖床,让爸爸给他穿袜子,会在爸爸面前撒娇,想爸爸对他多一点关爱。

其实他就是缺乏父母的爱,本身就缺母爱,这父爱爸爸还又有了一个小宝宝,把他的父爱又分走了一大半。所以在爸爸回来的时候,他就会做一些无理取闹的事情,让爸爸对他多一点的关爱。

他知道爸爸陪他的时间不多,所以他希望爸爸能够多照顾他自己的情绪,能够多陪陪他。一般孩子有几下以下表现就说明孩子缺爱。

过于懂事,在外不自信

一些孩子是特别的懂事,想要做好每一件事,能够赢得他人的赞许,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但往往这些还是在外面是比较自卑的,因为孩子内心是缺爱的,导致他内心的缺失。

孩子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偶尔的调皮气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是完美的小大人那则是缺爱。

太过于看重他人的看法

一些孩子很在意别人对他自己的看法,他在人前都会小心翼翼的,很会察言观色,注意到别人的神情,别人一皱眉,他会赶紧不说话,乖乖的站在一边低着头。这样的孩子活得太累了,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察言观色虽是个褒义词,但是用在这些孩子身上,恰恰说明了孩子会察言观色说明孩子内心有恐惧感,缺乏真正的安全感,缺乏关爱。

爱啃手指头

不少孩子都有啃手指的习惯,根据心理学家测验,小孩子啃手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平时宝妈们要多注意孩子有没有啃手指的行为,如果有要及时的改正,并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不要让他自己一个人长时间的呆着。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几个表现,家长要多多留意孩子,在平时给孩子多一些关爱照顾,要多注意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哪怕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回家后给孩子做一些互动,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妈妈今天好想他,你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你家孩子有这些表现吗?

挫折教育:父母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有很大关系。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家长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

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

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

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

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置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第五,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

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最后,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

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医院挂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

在这类问题上,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幼儿,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父母担心是不了解孩子的表现


有妈妈听我说当年我对儿子载说话能力有迟缓现象,无太大的焦虑,并且没有送他去任何教育机构做加强训练,表示不相信。

说真的,当我发现比我儿子小半岁朋友的儿子都会被唐诗,而我那"傻"儿子竟然还停留在说单字和用手比划示意时,心里的确有些"被比下去"的不是滋味,幸而这种"有点丢脸"的感觉停留于心的时间很短暂,因为我观察到儿子个性特谨慎,像坐小椅子时,别的孩子多半只要感觉到腿接触到椅凳边了,就会一屁股坐下,但我儿子却总还是要回头看上一眼,确定椅子真的就在身后才再慢慢坐下,因此他从未发生像其它孩子一样,有因为没坐着椅子而摔个四脚朝天的情形。至于说话部分,他虽然只会说几个单字,但那几个单字都发音特准,不似一些孩子语音含混,我就估量以他小心谨慎的个性看来,他应该不是不会说不能说,而是想要一出口就能说得准确说得好。果然当他到2岁半,开始一串串的说话,所出口之言不论是发音或用语都是既好又准确。

做母亲的之所以会担心孩子不能,往往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不了解,因此若想放下担忧心,就得多用心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

至于我对孩子的语言培训,唯一做的就是从他还是小婴儿时,就坚持每天晚上念故事说故事给他听,还有跟他一起看绘本故事书。

任性是孩子心理需求的行为表现


如果你家小毛头有着成人的思维,知道该怎么样跟你对话,那么,当你因为他的任性而责备甚至体罚他的时候,他一定会冲着你断喝一声:“任性不是我的错!”或许你会因此勃然大怒:“反了你了!任性不是你的错?难道是我的错?”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不想为你帮腔,相反,我只想站在小毛头的一边,直视着你的眼睛,认真而平静地对你说:“没错,宝宝任性确实就是你的错!”

我为小毛头帮腔也许加深了你愤怒的感觉,不过请你息怒,我们不必急着争辩,还是先来看一个宝宝任性的常见事例吧!

坚持进门顺序的豆豆

爸爸妈妈带着豆豆在外面玩得十分开心,可是回家的时候,小家伙莫名其妙地哭闹不休,闹得一家子都十分不愉快,原因是大家进家门的顺序搞错了。平时妈妈带豆豆从外面回家,都是妈妈用钥匙把大门打开,然后让豆豆先进,待豆豆进去以后,妈妈再跟着进入。如果还有奶奶一起出门,最后一个进门的就是奶奶。

但是,今天爸爸抢在第一个开了大门,并且第一个进了家门,于是豆豆不满意了,不停地喊叫着:“豆豆先进!豆豆先进!”爸爸退回来,让豆豆先进,看到豆豆进了门,爸爸随即迈步走了进去。没想到,豆豆又嚷嚷起来:“妈妈先进!妈妈先进!”爸爸有点不耐烦了,觉得豆豆太任性了,不治治唯恐惯坏了他。于是爸爸没有理睬她,坚持要在妈妈之前进门。豆豆使劲推着爸爸,非要把爸爸赶出去,让妈妈先进来。爸爸不仅没有退出去,反而在豆豆的小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不娇惯?宝宝未必不任性

看了豆豆的事例,可能很多父母都会想:只不过是进个家门而已,还非要分什么你我,算什么先后呢?凭什么就只有你豆豆能先进,凭什么就必须要按照某个顺序让事情往下进行呢?这不是任性又是什么?如果是脾气好的父母,可能会十分隐忍地、老老实实按照宝宝的要求重新来一次,而脾气不好的父母,或者不了解宝宝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父母,很可能就会像豆豆的爸爸一样,给宝宝一点颜色瞧瞧。

两类不同的处理方式自然就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不过,结果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顺着宝宝就会让他更任性,逆着宝宝就会让他更乖巧。相反却是反着个儿、拧着劲儿来的——第一类父母看起来是惯着宝宝了,但是宝宝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任性,相反随着一天天长大,他似乎越来越讲道理、越来越乖巧、越来越自信;第二类父母看起来似乎对宝宝要求很严格,一点惯他的意思都没有,可是他们的严格要求并没有让宝宝变得更懂事,却会让宝宝走入两个极端:一是宝宝把父母的呵斥和体罚当成家常便饭,似乎存心就在找机会激怒父母,享受这种不同寻常的痛苦待遇,二是宝宝被修整怕了,变得特别胆小怕事,凡事都要看别人眼色行事,不敢自己当家作主。

任性是宝宝发展的心理需求

这种出人意料的局面似乎很令人费解,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到宝宝发展的需求,就会明白这种局面的出现其实是一种必然现象,它们只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式”。就像上述事例中豆豆的表现,这只是宝宝在这个特殊的阶段——秩序敏感期的一种特别的心理需求,他习惯了某个事物以某种固定的秩序运转,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他就会失去安全感,变得很不合作。因此,满足他内心的这种秩序感,他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他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宁感、满足感,也才会变得比较合作、比较乖巧。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有很多类似秩序敏感期这样的特别心理需求,如果我们不理解宝宝,就很容易跟宝宝较劲,让他感到很压抑,或者学会以同样的方式跟父母对着干。而宝宝一些典型的所谓“问题”行为,其实只是这种心理需求最突出的表现而已,诸如: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宝宝一出生,嘴就是他满足口腹之需的器官,同时也是他探索世界的最敏感的部位。因此,不管他的小嘴碰到什么,他都会快速地将头扭过去,或舔或咬。等他自己会用手拿东西了,更是要将随地捡拾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尝一尝。

*拿到东西就往地上扔

从几个月大开始,宝宝就可能扔东西玩。到1岁左右,他的这种行为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有人捡起来交给他手里,他还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看起来显得特别顽劣。

*总是喜欢说“不”

到了2岁左右,宝宝进入他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说“不”。父母说东,他一定指西,父母说左,他非要向右,似乎他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跟父母对着干。

*书一到手就撕

撕纸也是宝宝几个月到1岁半左右非常热衷的一件事情,因此,只要你将书放到他手里,他立刻就会玩这个撕纸的游戏,把好好的一本书撕得体无完肤。

*抓、打、咬小伙伴

小家伙明明很喜欢某个小朋友,可是只要一见面,他就会立刻出手、动嘴,以我们最难以接受的方式去与他的好朋友交流。于是乎,两个小家伙一见面,过不了两分钟就会你叫我喊、哭声震天。而宝宝这种行为并非我们想象的“暴力”的范畴,他们不过是不懂得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跟同伴交往,甚至这还可能是他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呢。

尊重与理解:让宝宝远离任性

一个被父母理解、获得最大满足感的宝宝,通常也是最乖巧的宝宝。既然如此,理解宝宝的需求、以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将育儿的水平提高到这个层次,我们就要学会观察揣摩宝宝的心理需求,以最适合他的方式来应对他的各种行为。

事实上,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宝宝的各种行为就会发现,即便是刚刚出生一个来月的宝宝,他也会有很多表达自己需求的特别方式。

玖玖一个多月的时候,她就已经懂得以她自己独特的方式跟妈妈交流了。每天晚上某个固定的时刻,只要给她洗漱完毕,把她放床上,不需要任何仪式,小家伙就会悄然入睡。然而,有一天晚上,到了入睡的时间,小家伙却一直不肯入睡,嘴里哼哼唧唧的,使劲踢腾着小腿,看起来似乎很委屈。玖玖妈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惟一的可能就是她尿了,可是这个理由明显很牵强,因为小家伙在上床之前刚刚尿过呀!不过,无奈的玖玖妈还是把玖玖的小衣服解开了,这才发现她的纸尿裤比平时系得紧了点,难道这就是哭闹的原因?于是,玖玖妈重新给她系好纸尿裤,掖好衣服。果然,小家伙立刻不再踢腾了,5秒钟之内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虽然她才一个多月,但是她已经懂得用踢腿的方式来告诉妈妈,她只是感觉腿部不太舒服而已。

如同上例中的玖玖一样,宝宝从一出生开始就有许多这种原生态的“语言”,如果我们读不懂宝宝的这些语言,就无从理解他。因为缺乏理解,宝宝的需求得不到正确的回应,他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而父母带给他的这种挫败感比其他任何事情带给他的伤害都要更严重。最严重的影响就是,一旦宝宝的需求得不到期望中的回应,他与人正常交流的热情就会下降,转而以哭闹的形式或其他任性的行为来坚持自己的需求,试图以此获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因此,在很多时候,任性不是宝宝的错,只是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错。认真观察宝宝,揣摩他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学着理解他的需求,以他能够接受的、温和而人性的方式去引导他,让宝宝的需求得到尊重,任性就会远离宝宝。

喜欢《专家点评:善意的谎言是爱的表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童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于爱和善意的谎言的作文 这个世界上有爱也有谎言,但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不可原谅的,有时候,正是因为有爱的谎言,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您最近在寻找爱的谎言作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和善意的谎言的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4-08 阅读全文
  • 亲人的善意谎言包含很多爱作文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不许说谎,但是有时候的谎言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也要区分,有时候,不正是因为这些爱的谎言,世界才多了一份美好。我知道您一定是在找爱的谎言作文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亲人的善意谎言包含很多爱作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04-08 阅读全文
  • 关于爱的善意谎言记叙文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谎言一概归于谎言,而没有去思考它是对是错,有时候,一句善意的谎言可以治愈一个人的整个人生。你是在找爱的谎言作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关于爱的善意谎言记叙文作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4-07 阅读全文
  • 有一种爱叫善意的谎言作文 有人说:我们要诚实,不可以撒谎,但是也有人认为有些谎言是不分对错的,就像小时候妈妈说过的谎言一样,充满了爱与美好。我知道您一定是在找爱的谎言作文吧?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有一种爱叫善意的谎言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4-08 阅读全文
  • 小班老师:善意的谎言 9月开学的第一天,幼儿园总是伴随着小班孩子的哭声拉开新学期的帷幕。每当这时我也总是和小班的老师一起和那些个哭得最凶的孩子周旋,可能也是自己的思维或者方法定势了,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我会毫不犹豫的说:“...
    2021-01-20 阅读全文

这个世界上有爱也有谎言,但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不可原谅的,有时候,正是因为有爱的谎言,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您最近在寻找爱的谎言作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和善意的谎言的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4-08 阅读全文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不许说谎,但是有时候的谎言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也要区分,有时候,不正是因为这些爱的谎言,世界才多了一份美好。我知道您一定是在找爱的谎言作文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亲人的善意谎言包含很多爱作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04-08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谎言一概归于谎言,而没有去思考它是对是错,有时候,一句善意的谎言可以治愈一个人的整个人生。你是在找爱的谎言作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关于爱的善意谎言记叙文作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4-07 阅读全文

有人说:我们要诚实,不可以撒谎,但是也有人认为有些谎言是不分对错的,就像小时候妈妈说过的谎言一样,充满了爱与美好。我知道您一定是在找爱的谎言作文吧?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有一种爱叫善意的谎言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4-08 阅读全文

9月开学的第一天,幼儿园总是伴随着小班孩子的哭声拉开新学期的帷幕。每当这时我也总是和小班的老师一起和那些个哭得最凶的孩子周旋,可能也是自己的思维或者方法定势了,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我会毫不犹豫的说:“...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