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0-09-30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案例:这是一个朋友讲的他们公司的事情。

小周毕业于北京某985重点高校,小马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两人学的专业一样,毕业之后,先后进入了朋友所在的公司工作。由于小周的毕业学校知名度很高,领导对他也比较重视,安排了部门副经理的职位,而小马毕业学校一般,进入公司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小马在进入公司之后,工作很勤奋,同时也注重与同事、领导的沟通交流,工作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工作认真、善于沟通、能为团队考虑等,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而小周在进公司以后,工作同样也很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和同事、领导交流,部门有什么活动也很少参加,有时公司组织活动等,小周也很少为部门的同事考虑,大多数时间都是只考虑自己,慢慢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领导和同事也很少和他交流了。小周自己也感觉没意思,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努力了。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外人一样,没有融入到公司的团队中,适应不了工作环境,就申请离职了。在领导和同事的推荐下,小马接替了他的岗位,成为了部门副经理。

当然不是说成绩好不重要,至少毕业的学校好,起点就会相对高一些,但是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样重要,甚至会比成绩好更重要一点,所以家长朋友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重视综合能力

在注重考试和分数的环境下,一些学生学习很努力,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成为大家熟知的书呆子。

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让孩子学习到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情商逆商等。

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因此就排斥学校的教育,就会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宝贵品质,将会伴随他们一生,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些品质能让他们更好地工作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能力培养

当然孩子学习好也是很得要的,除了学习以外,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呢?为本教育通过总结后,归纳成了13个方面,分别为自控能力,思维能力,规则意识,适应能力,社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身体素质,抗挫折能力,独立性,坚持性,胆商。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们特意从中选择几个重要的能力详细加以说明。

1、独立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让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例如孩子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让他自己去安排,家长不要替代孩子,更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好。

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比如忘记写作业或忘记带书了,那就不要太过担心,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不要剥夺孩子“冷暖自知”的权力。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给孩子报一个夏令营,让孩子跟团去外地旅游几天,家长不要跟着,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

2、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一个良好的团队模式,各人负责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才更容易获得成功。在各种选拔测试的激励下,大多数孩子单打独斗的能力都很强,但是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却比较低。进入社会以后,沟通能力差、无法与人合作的话,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可以多让孩子参加篮球、足球等一些团体活动和比赛,以培养合作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这也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有一个青年教师,自己是物理学双硕士,到一所重点高中教物理。但是由于表达能力不强,自己学的东西往往讲不出来,讲的不够吸引人,学生都不喜欢听,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好。所以学会表达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

4、终身学习能力

现代各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要求人们得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行。所以参加工作也只是学习的开始,不少行业都要求要终身学习。学习的知识是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才是更重要的。培养孩子具备较强的学习力,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5、抗挫折能力

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家长如果把孩子保护的过好,就会导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弱,遇到一些普通的挫折就容易失去信心。只有面对挫折时绝不放弃,仍然保持自信心,并想方设法去克服挫折,这样才会取得进步。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就要多鼓励孩子,并引导孩子找出解决方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

你的孩子幸福吗?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昨日,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和会场400余位家长分享“育儿经”。

三易标题校长谈幸福

在讲坛现场记者发现,李镇西昨日的演讲题目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和之前通知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有出入。一问才知道,李镇西的演讲题目前后改了三次。

“一开始名字叫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我觉得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学习着做更好的爸妈。后来一想既然是给家长们讲,于是我又改成了做最好的家长。但是开讲前20分钟,我突然来了灵感。我觉得无论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幸福是比优秀更重要的事情。”

家庭教育切忌剑走偏锋

2006年的一天,李镇西刚担任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不久,一个女孩找到他的办公室,请他转交一封写给家长的信。了解之后李镇西才知道,女孩的父母对她要求极端苛刻,言语粗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孩子又过分溺爱,孩子上课家长就站在校园外顶着烈日守着,大学新生报到全家十几口人全程陪同。李镇西说,现在不少家庭和学校在教育问题上容易剑走偏锋,对孩子的培养不应仅停留在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层面,更应关注的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李镇西倡导“一段路、一席话、一盏灯”的亲子方法,即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读书。“什么时候孩子愿意跟你说悄悄话了,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了。”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李镇西举例说,自己以前班里有个男孩不太尊重别人,说话经常脏话连篇。有一次男孩的家长来学校找老师交流,一开口才发现原来这位家长更是“出口成脏”。李镇西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受到父母影响造成的。因此,希望孩子举止文明,家长自己应该带头做到举止文明。

“幸福和优秀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码事。有时候会遇到两者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希望家长可以首先选择孩子的幸福。然而幸福也不是一味的迁就,战胜自己的缺点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李镇西说。

教孩子勤奋比夸奖更重要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感,泯灭孩子的聪明才智。后者把本来是勤奋的成果说成是天资的功劳,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浮躁的作风。

我们说孩子天资聪明,说的是天分,其实孩子的成绩主要是勤奋劳动取得,不能都归功于天资。有句古话叫“笨鸟先飞”,实际上它是一句自勉的话,让后人理解反了。

先飞的鸟,它不怕风险,具有挑战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的。人的智商本来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据介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六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在评价孩子时,决不能用先天来否定后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个最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它,所产生的动力就会无穷无尽。教会孩子发奋,教会孩子百折不挠地钻研,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培养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


小宝的幼儿园也有学前班、小学和中学的,因为很喜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我也就特别想了解他们的学前班和小学设置。前段时间争取到了去学前班随听一节课的机会。

我对于她们班级的一个小女孩印象很深刻,这个女生长得小小的,也不是特别爱说话,一点不起眼。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在“项目讨论”的环节。

当天讨论的是设计下午去社区书店购物的计划,6、7岁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出风头”啊,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那里争先恐后地说,好几个都没轮到老师点名已经边举手边对着老师说,“我认识钱,我知道怎么结账”;“我认识路,我们这里出发,出去要经过两个红绿灯”。

那个小女孩一开始也不插嘴,就是默默听着,等到大家一轮说完了,她才举手,得到老师点名后才开口,“我们要不分工一下吧,Bea,你认识钱,那钱就由你和Philip负责;Leo你认识路,那就你和Mia负责带队。。。”她的提议很快就得到大家的支持,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职责,这个计划就这样很好地制订好了。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对她额外多留意了。我发现,相比有些孩子在自由玩耍时争着去拿自己想要的玩具,她会等待大家先选,然后自己再拿,遇到其他伙伴因为玩具发生纠纷,她还会出主意协调。

相比其他孩子开会时间争着说话让老师看到自己,她总是非常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会点头,然后自己有想法时就会举手等待点名。她的性格挺淡淡的,用大人的标准来看也许就是“与世无争”的样子。

那天参观后,我还特地和班主任老师提到了她,老师给我的反馈,这个孩子虽然不争不抢,但她内心是很有自己主意的,同学们都很愿意听她,很有领导力的一个孩子。

领导力,这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培养孩子的。随便打开任何一个美国常青藤大学招简章都会强调这点,任何一个公司招聘经理以上职位也会看重这个。但对于孩子世界的评判,我们似乎更容易简单化,印象中似乎就是那个愿意表达、愿意说,凡事都是主动争取第一个,很“厉害”的孩子才是做班长做领导的料。与之相对的是这样的声音,“孩子不声不响,不争不抢,会不会成不了大器?”

但这个学前班的小女孩是特别高高在上,气势压人的吗?完全不是。对于“领导力”这个定义,我们似乎有点走偏了。因为每个地方都在说“领导力”,于是我们都没停下来认真思考,到底哪些素质可以形成一个好领导?

这一点在美国教育中也开始逐渐引起注意了,哈佛大学的领导力学科的Barbara Kellerman教授甚至还提出了“跟随者”概念: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好的跟随者,好的跟随者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其中这两大品质尤为重要:觉察力和合作精神。

觉察力

和大家说过,小宝是个慢热的孩子,我曾经一度也有压力,总是希望她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可以争着说话,可以争着去参加某些活动。现在回头看,其实我也是不经意陷入了追求领导者的怪圈了。

领导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可以聚拢一群人,让大家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完成一件事。如果只是一味鼓励孩子做“第一个”,为了追求表面上的那个“快”,也许反而错失了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你刚刚大喊大叫,你怎么了?”-觉察自己

“刚刚B想拿A的小推车,然后B就大哭了,为什么啊?”-觉察他人

“幼儿园老师在分配任务,你想做什么,那为什么你后来主动把机会让出来了呢?”-觉察环境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小女孩,最后大家信服她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她的觉察,她充分观察了每个人的优势。好的领导力体现就在于可以统筹环境达成任务,而这是需要建立在“懂”人的基础上的。

合作精神

父母的关注就像阳光,洒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懂得竞争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孩子,“你要举手告诉老师你会,你要做第一,你要第一个上去拿这些东西”,这样的教育反而让孩子离培养真正领导力又远了一步。

当一个孩子眼里只有“输赢”和“第一”时,他不仅容易和同伴们成为不必要的“敌对”关系,而且他也会因为怕输而固步自封。我们更需要让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如何让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一起解决一个问题,这更有意义”。

当孩子的关注重点从“我”变成了“事情”本身后,他们才能真正地去思考想办法,真正去集结大家的力量,真正去体会全力以赴“做成”一件事的酣畅淋漓,而不再因为一点点个人得失而伤心。

这一点在孩子集体活动时尤为重要,遇到需要有竞争的活动时,不要总是刻意去强调名次,多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努力过程,多让孩子反思,如果重新再来一次,怎么调动外力,如何和他人合作可以效果更好?

伟大的领导从来不是以领导自居,而是关注于自己的努力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和改变。领导力从来不该是一个职位名称,而是一个做成事情的目标。

养育孩子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把“目标”和“目的”的顺序搞混了。培养领导力,需要注重培养像今天上面提到的觉察力和合作精神,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等。这些领导力的软实力的培养是我们的育儿目标。

但我们绝对不能带着“让孩子做领导”的目的来育儿,不然就会出现一味追求“领导”这个名词表面意思,也会下意识地因为孩子无法达到表面标准而出现“恨其不争”的焦虑或者用力过猛。

目标,是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可以成为更好自己的软实力;而目的,只会让我们困于某个单一价值观后裹足不前。

培养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育儿,要有目标,但不要有目的!

育儿心得: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回来后她一手握着一只鸡蛋,吃饭时也攥着不放。我们都笑她,“你那鸡蛋都快孵出小鸡来了。”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这样,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了家,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她就扑到姥姥怀里说:“姥姥,我给你带回来两只鸡蛋!”那一刻我心里挺惭愧的,因为我顶多想到给我妈妈买些土特产,但没想过不花钱还能给她带回来什么。那时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没有牵挂。

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们常感到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烙印”这个词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其实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拥有几亿资产,拿到了多么高的学位,或是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女儿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她“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我们又是剪又是贴,她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让我郁闷的是,后来家里每逢打坏什么东西,她都特别高兴,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做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自我修复的能力,要传递给孩子一种态度,让他们明白该怎样去面对挑战。如果你告诉孩子:“我会把你呵护得好好的,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打破花篮。”这就是谎言了。孩子不仅会打破花篮,还会打破他们自己,会撞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一种能力,像修复花篮一样把自己修复得更好,这种能力,我觉得在4岁时告诉他们,并不算太早。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相关于社会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儒家讲“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断成长。道家讲的“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吗?一个人过分热闹了,就被社会的标准绑架了;一个人不独立了,就放弃了自由;一个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滞了。

中国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午”。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人到六七十,难道就不要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吗?如果一位80岁的老奶奶,能够跟孙子学着玩游戏,能够试试孙女的新裙子,能够跟孩子出去郊游,我相信这个老人一定是幸福、快乐的,因为她仍然保持着成长的力量。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看重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用任何好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尊严和自由。

我相信尊严与生俱来,它不是被父母赋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一个人的尊严是他(她)自己的选择。我记得女儿5个多月就在选择玩具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个人取向。她的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是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她喜欢“咔啦咔啦”起劲地拧瓶盖。我们家的阿姨就从她小手里抢过瓶子说:“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可是我女儿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去抓那个瓶子,继续痴迷地拧瓶盖。我后来去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那个阶段正是孩子的手指开始学习精细化动作的时候,拧瓶盖这个动作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大有益处,可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所以,我们认为昂贵的电动娃娃更好,这只是成年人的标准。孩子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不该粗暴地剥夺它。

我们的社区经常会举办孩子们的游艺比赛,有一次我女儿去玩,得了很多奖券,可以兑换玩具或是家庭卫生用品。之前她都是换气球的,但那一次她特别犹豫,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要气球了!”那时候正闹“甲流”,她就选了一块洗衣皂。回家以后,她一天十遍八遍地提醒我们:“你们洗洗手吧,那个肥皂是我带回来的!”家里的洗手液都不能用,洗手全用她拿回来的洗衣皂,那段时间我们全家人的手都特粗糙!但是我们觉得要充分肯定她的劳动,因为她牺牲了自己的气球,她在为我们着想。“尊严”关联着“责任”,她有这种意识,觉得能为别人做事很光荣。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除了尊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指标是“自由”。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我说我当然教。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她背诗,我从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使用诗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了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她背诗居然能“活学活用”!她喜欢把我们的大床当蹦床,有一回她爸爸说:“你别蹦了,都把我们的床单蹦破四条了!”谁知她一边蹦,一边高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把她爸爸噎得瞠目结舌。

后来她竟然开始给人讲诗了。杜甫的《春望》,我听她给别人讲过一个特别“雷人”的解释。她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说的是杜甫他们那儿地震了。国还在,但是震破了;山河也在,但是走样了。为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因为地震太厉害了,大家很伤心。”听着她这个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没有办法纠正她。她3岁时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景,4岁时看到玉树地震,后来她又看到日本海啸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种苦难。所以我想,那就让她这样解读吧,长大了老师会给她讲“安史之乱”的。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因为我觉得,她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我很留恋她可以胡说八道的自由。她不知道什么是权威,她认为她有阐释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可能到她读小学时就要被剥夺了。我认为小孩子在思想上的自由期持续得越长越好,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还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有一次女儿坐在床上看唐诗,正好那个标题的字她都认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像见到老朋友似的点点头说:“哦,这也是王维的。”我就教她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讲到一半,她说:“王维的诗,也不是都好。”我说:“怎么不好了?”她说:“不押韵。”我一看,还真是不押韵。到了晚上,我正在漱口,她突然摇头晃脑地感慨:“李白这个人,写诗还是可以的。”我一口水差点喷出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起码比王维押韵。”我后来一想,李白的诗不管多么清浅通俗,还真都押韵。我发现她能讲出一些我没想到的道理,因为我讲诗词讲了那么多年,对大家难免心怀敬畏,却也失去了一个小孩子对诗词的遴选标准。所以,现在经常是她给我讲诗词,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我愿意呵护她这种自由的权利。

让一个人有尊严、自由地成长,是我们的一种期许。有时我看着女儿练琴、跳舞或者画画,我就很欣慰。我一点都不求她在专业上能有多大成绩,她只要能在里面找到一种快乐的能力,就够了。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缺少艺术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疲惫不堪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寄托。我女儿酷爱画画,碰上别人过生日、送礼物,她都说:“我给你画幅画吧!”口气就跟齐白石似的。她现在还不会写作文,但是外出旅游的时候,她可以用绘画记录旅游日记。我觉得这个挺好,因为她有自己的表达,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因为没钱而被剥夺,一个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本事让自己快乐起来。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一种审美的眼光,而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同一种功利标准的筛选。我们越来越成功了,但是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那种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漫步时心灵上的愉悦。

“成功”,或许是一个评判人的标准,但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标准。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套综合、多元的标准体系。一个人,只要生命能成长,就一定有未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对料事如神的老酋长很不服气,有一天他捉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放在身后,问老酋长:“我手里的小鸟是生还是死?”他想,你要说它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你要说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就让它飞起来。凭什么你说的都是对的?我一定让你错一回!结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是宽容地一笑,他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这是一个好故事,它关乎生命的成长。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很多家长会嫌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事实上,亲子陪伴,质量胜于时间,只要教育理念对头、方法对头了,全职妈妈和在职妈妈没什么差异。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问=孩子妈,答=尹建莉

尹建莉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纠结了很久的问题,想咨询一下您,希望您能给出个建议。

我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虽然家中有老人和保姆,但是谁也无法替代母亲的角色,这时候我该如何选择?老大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习稳定,但我总觉得不如全职妈妈亲身陪伴他的好。比如说:孩子现在每天中午要到托管班吃饭,晚上放学到托管班那里写作业,等我下班再接他回家,孩子现在虽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我很担心将来有问题了,而关键的教育时机错过了,我后悔也来不及了。上托管班我自己觉得是下下策,但也是无奈之举:一是考虑家里还有个15个月的小宝宝,担心老人来回接送,老大吃不消,二是孩子不听老人的,老人无法辅导孩子写作业。

我很纠结,工作和孩子教育一定是对立的吗?我该如何选择?是否要回家去做全职妈妈吗呢?麻烦尹老师您给我出个主意。

非常感谢!

孩子妈

—尹答—

孩子妈:

您好。

我不建议您去做全职妈妈,一个女人不应该为了孩子舍弃自己的事业。

其实我觉得只要你的教育理念对头、方法对头了,全职妈妈和在职妈妈没什么差异,不要认为整天陪着孩子就怎么样了。尤其现在孩子他已经上学了是吧,他上学的时候你也没办法陪着他呀。所以,我觉得亲子陪伴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质量,妈妈的陪伴和良好的影响,是老人或者托管班根本就替代不了的。总的来说就是只要在教育大方向上面没有错误,妈妈又能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在教育上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辞职。

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妈妈一定要注意:充分给孩子以自由,就是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全部都应该是特别愉快的,而不是让孩子紧张的,那么孩子在其他地方所受到的那些约束啊,还有负面的管教呀,根本不会对孩子形成太大影响。这个你就放心吧,不用太担心的。

让老人辅导孩子作业,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孩子的作业,任何人都不要让他去辅导,那个作业是孩子自己的,应该由他自己去完成。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写作业要别人看着写,做题还要别人辅导着来做,那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要慢慢的让孩子知道。他有绝对的自由掌控自己的时间,尤其在写作业上,让他意识到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他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主动来问妈妈爸爸,然后才能给他一些指点,这就够了,不要从一开始就有“孩子的作业是需要有人辅导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上托管班弊大于利,孩子已经被管束一天了,你又把他送到托管班,对他的自由和天性都会形成束缚,更何况,现在很多托管班的质量一般,如果有老人在家,不如让孩子回家玩去吧,或者和其它家长合作,今天你早点回来接孩子,明天我早点下班接孩子回来,总之自己想办法,不要让孩子上那么长时间的托管班。

幼儿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相当多的“新贵”们,从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体会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事业带来的巨大帮助。所以,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从小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自我意识过强,将来会孤傲独行,不能接好他们的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们从童年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群体意识,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关心人、尊重人的观念,甚至在生活中刻意培养他们的协调力、组织力和号召力。

在教育选择上,小学首先要挑选懂得关怀孩子心灵的学校。他们认为,关怀孩子的心灵,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全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其次,再考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英文教学水平。中学选择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他们视名牌中学和有名望的私立中英文学校为自己的“子弟学校”。

在教育目标上,他们认为,孩子一定要到国外名牌大学深造,但不一定很小就送出去。很多家长主张孩子先在国内名牌大学读本科或大学一二年级,然后再出国,为的是先建立起国内的大学同学圈子,以便孩子将来有更完善的人际关系网。

幼升小面试: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个苹果和1个梨等于11个玻璃球,其中1个梨等于3个玻璃球,那么1个苹果等于几个玻璃球?

小铭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请用7根小木棍,分别摆出2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图案。

大象在给小动物上课,兔子在做小动作,小猴在跟小熊聊天,小羊跷着二郎腿,问谁在上课的时候做得对?

小朋友坐在座位上听了15分钟《12生肖的故事》,然后老师让小朋友回答故事里的问题:为什么老鼠那么小却排在第一?

对于幼儿园学过英语的小朋友,老师会让你排列字母卡片,用英语数数,用英语说颜色。

还有一些常识问题,如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父母的电话是多少?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要怎么办?如果家里着火了怎么办?一年共多少个月?现在是什么季度?

……

随着“幼升小”入学面试的陆续结束,热心的家长们通过孩子的回忆,纷纷在网上晒起了各小学的面试题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才艺、家庭基本信息等,是多数家长总结的考查内容。

由于不能跟随孩子进入“考场”,家长们只得通过孩子的转述来进行面试成功与否的自我判断,心中不乏五味杂陈。网友家长记录:“孩子说她看到老师打的分,第一题(口算)是20分,后面都是10分,没有空着的,可总分是90分。孩子问我,我觉得每道题都答对了,是不是满分就是90分啊?我说是,你得的就是满分。明知道不能苛求,孩子表现得已经很不错了,心里却有点不舒服,孩子哪点出错了呢?唉,想当初孩子考幼儿园出错时我就这心态,三年过去了,一点没变,啥时能淡定呢?”

“孩子可真不容易,考了个够,赶上考大学了。”也许是家长们对于孩子每登上一个台阶都给予了过度的关注,也许确实是入学面试的广度、深度令成人咋舌,难怪,家长们在得到孩子的小学录取通知单后,发出了“不管怎么样,终于‘上岸’了”的感叹。

思维能力强于知识掌握

“教委明确规定,幼儿园升入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所以我们不会开展动笔考试的项目。”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报名学生人数众多,在满足了片内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外,其他只能通过择优的方式进行招生。虽然家长存有牢骚,但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那些没有能够被录取的孩子并不是不好,只是在大环境下,相对而言同别的小孩子相比,在学前教育方面稍有欠缺罢了。”学校对于择优的定位是,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学前教育水平、思维能力以及习惯养成。

具体来说,入学面试对于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侧重数学方面,但判断的依据并非是孩子对于教师的提问能否正确作答,更重要的是观察其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会不会自主思考。其次,入学面试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面试教师通过同孩子的交流,如询问家在哪里,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一年有几个季节,父母和孩子的生日等简单内容,观察其语言表述能力。第三,面试过程也是一个孩子生活、行为习惯进行自然展现的过程。如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有听的习惯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的面试侧重点及试题都会有所变化。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学校刻意而为,而是因为如今孩子接受的学前教育都非常好。孩子们考试后会和家长“学舌”,考了几道题,每道题分别是什么内容等。甚至学校当天举办的面试,第一个考生走出考场后,后面的考生就能立刻了解到学校的考查问题了。学校不得不根据每年的情况重新选题,并在考试中进行随时调整。

“我们并不考查孩子在学前教育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毕竟,现在有的幼儿园只是以开发智力为准,而不是以知识传输为重。”陈校长强调,最重要的是看孩子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否以此进行有效的思考。如果小学入学就考到拼音、算术等小学内容的话,其直接结果就是未来的幼儿教育会走偏。

育儿心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育儿心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随着孩子生理、心理的一天天成熟,父母和孩子一方面享受着陪伴与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等各种压力、烦恼、冲突,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应对,用心处理。

一、正确认识自己

1.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当孩子在学习中或者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时,引导孩子把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作比较,从而让孩子发现以前不会做的事情现在靠自己的努力都会了,使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增强自信心。

2.引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在集体活动中寻找别的孩子的优点,引导她学会赞美身边的同学,同时鼓励孩子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具有的优点,通过自我控制和父母的提醒,做出调整和改进,不断进步。

二、经营个人长处

1.了解孩子兴趣。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其天赋的“闪光点”。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特别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特别好,从而也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运动意识,只要条件允许会带她体验各种运动。还有,平时孩子喜欢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涂涂画画,虽然画出来的东西我们看着什么都不像,但是她却能说的头头是道,这份热情致使我愿意帮助她准备好材料,协助她完成每一幅创作。

2.了解孩子性格。孩子平时比较要强,做事很认真,也愿意把事情做完整做好。但是在竞技游戏方面就比较敏感脆弱,一输就可能眼泪水要出来了,因此,平时也很注意培养孩子正面的竞争心态,让她知道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输赢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尊重孩子叛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了解出现叛逆现象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

1.理解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要妄加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则,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尽可能以平等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

2.尊重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语气是否容易接受,尤其是一些玩笑话,小孩子其实根本没有能力理解大人说的话是开玩笑的还是在取消她,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3.鼓励孩子。经常口头表扬孩子、满意的表情、深情的拥抱,及时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应该坚持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坚持的,从而也慢慢的培养孩子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勇于承担过错

特里法则告诉我们:当问题发生时,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费尽心思地去寻找替罪羔羊。

1.引导孩子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让孩子知道面对问题时,如果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不是我的错”、“本来不会是这样的”、“都怪……”这些话,是在推卸责任。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找出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最厉害的。当然,作为父母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考虑一下是否合理,经常能在父母的引导下自我反省。

2.父母不要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由于判断力不足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即使孩子错处了错误的选择,那也是她在体验人生,她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而且切身体会得到的经验往往比父母直接告诉孩子要来得印象深刻。因此,父母请放慢你的脚步,先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去重新考虑一次问题,也许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父母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了,也应该主动向孩子说声“对不起”。

五、创造良好氛围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的重要性。父母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要开心的时候对孩子嘻嘻哈哈,不高兴了就拿孩子撒气;父母在家的时候,要多制造一点欢声笑语,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积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如一起打扫卫生、一起锻炼身体、一起游戏等等。

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那么,从现在起,做父母的应多学习、多掌握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孩子的榜样。

喜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 你的孩子幸福吗?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昨日,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和会场400余位家长分享“育儿经”。 三易标题校长谈...
    2021-03-27 阅读全文
  • 教孩子勤奋比夸奖更重要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
    2021-12-24 阅读全文
  • 培养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 小宝的幼儿园也有学前班、小学和中学的,因为很喜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我也就特别想了解他们的学前班和小学设置。前段时间争取到了去学前班随听一节课的机会。 我对于她们班级的一个小女孩印象很深刻,这...
    2022-01-19 阅读全文
  •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很多家长会嫌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事实上,亲子陪伴,质量胜于时间,只要教育理念对头、方法对头了,全职妈妈和在职妈妈没什么差异。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问=孩子妈,答=尹建莉 尹建莉老师: 您好...
    2021-01-23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
    2020-07-21 阅读全文

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 你的孩子幸福吗?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昨日,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和会场400余位家长分享“育儿经”。 三易标题校长谈...

2021-03-27 阅读全文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

2021-12-24 阅读全文

小宝的幼儿园也有学前班、小学和中学的,因为很喜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我也就特别想了解他们的学前班和小学设置。前段时间争取到了去学前班随听一节课的机会。 我对于她们班级的一个小女孩印象很深刻,这...

2022-01-19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会嫌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事实上,亲子陪伴,质量胜于时间,只要教育理念对头、方法对头了,全职妈妈和在职妈妈没什么差异。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问=孩子妈,答=尹建莉 尹建莉老师: 您好...

2021-01-23 阅读全文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以前人们夸一个...

2020-07-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