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发布时间:2021-04-15

怎样教育孩子。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三岁的小孩子似乎总是不听话,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譬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无论你轻言细语还是严肃地说上多少遍,他们总是不肯听,因此常常令众多的父母烦恼。

仔细观察发现,不是小孩不听话,而是做父母的不会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这种年龄的小孩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这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说话方式才能够被激活并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做家长的应该怎么说,两三岁的孩子才会听话呢?

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画形象yJs21.COM

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子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小孩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冬冬睡觉不喜欢盖被子,爸爸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冬冬,你身上盖好被子,蚊子使劲一咬,哎哟!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吃,还把我的牙齿弄歪了。再找找好咬的地方吧。”冬冬听完,乖乖地把被子盖上了。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妈妈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冬冬就会主动地盖好被子。

借助以小孩为“主角”的故事

快3岁的冬冬特别依恋妈妈。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冬冬。可是,这个小朋友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跟—屁—虫,小名叫虫虫。因为他总是像一条小虫子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他到幼儿园,班上的同学就问他:‘你就是虫虫同学吧。’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听的,虫虫这个名字多难听呀,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再也不哭了。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又变成妈妈的好冬冬了。”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们心目中,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会反感或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借助小孩心目中“权威人物”

两三岁的小孩常常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表达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老师说应该那样做。也就是说,与小孩接触亲密、关系亲近的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我们不妨把这样的人称为小孩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但小孩对待权威人物的态度有一个特点: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而不在现场的第三者却有可能被当成权威。譬如在家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可能成为权威。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有可能成为权威。借助这些可亲可敬的人来引导小孩的行为,常常很灵。例如冬冬夏天洗完澡后,不肯让妈妈往身上抹爽身粉,妈妈就对他说:“宝宝洗了澡,抹上这个粉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再也不长那种讨厌的红豆豆了。你瞧,你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多可爱呀。幼儿园的申老师知道了,也会高兴的。”因为老师知道了会高兴,所以“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借助有趣的活动来鼓励

俗话说:小孩爱吃抢饭,的确如此。一个小孩吃饭可能吃得不好,要是几个小孩一起吃,他们就会争着吃、抢着吃。是饭菜香吗?不一定。原因就在于这不仅仅是吃饭,还是一场小小的比赛。小孩子一般都喜爱活动,活动的趣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对他们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小孩的生活设计成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比如,小兵不到3岁就能自己穿裤子了。看小兵穿好了裤子,妈妈拍拍手,说一句“小兵真能干”,就激起了他学习穿鞋、洗手等的欲望。实际上,小孩的荣誉感甚至比成年人还要强烈,但又很单纯、质朴,绝少功利色彩。想想一朵纸做的小红花在小孩心目中的分量,你就大可不必怀疑精神奖励在引导小孩行为当中莫大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把引导小孩各种行为的道理同他们熟悉的形象、故事、人物、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耐心地启发、督促,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原本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可爱的乖孩子。

孩子总不能按家长的指令做时应注意:

●经家长多种方式的启发,孩子对指令仍没有什么反应,家长就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智力发展、接受能力是否有落后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疗。

●有的孩子常常是还未听完家长的要求就急着做,因此出现偏差。

●智力发展没有任何问题,也听得懂家长的指令,但就是不愿意按家长的要求做,很有可能是孩子对家长的话毫无兴趣,是故意不愿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这么跟孩子说话他才会听


“怎么还不会?”“听明白了没有?”

当家长或者老师这么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一般会低垂的脑袋,一声不吭。

家长们、老师们,你们是否想过,或许是自己的语言有点“冷”呢?那当孩子不能配合你们的教导,作业做不出,问题答不上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一、启发类

1.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请把你的想法与其他同学/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好吗?

3.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

二、赏识类

1.说得太好了,爸爸(妈妈、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你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爸爸(妈妈、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三、表扬类

1.你真让人感动,爸爸(妈妈、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3.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好像百度一样,同学们以后有问题要就找你帮忙。(老师版)

5.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老师版)

四、提醒类

1.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更踊跃,更大胆,更自信!

3.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大声读一遍吗?那样,你会获得更热烈的掌声。

4.这道题,你不是不会,而是疏忽大意了,如果再耐心细致些就好了。

5.如果你能脱稿,并且面向同学来展示就更好了。

五、劝诫类

1.你是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是你学习不稳定,为什么呢?你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多么希望你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对了,还要把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改掉,好吗?老师相信你!

2.每次见到老师,你总是甜甜地问一声“老师好!”老师非常喜欢你,但在课堂上,老师多想看到你高高地举起小手呀!不要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吗?要展示给别人看,相信自己!

3.爱读书,是一个好事情,值得表扬。可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做着好事情,好比数学正负得负一样,产生的就是负作用了(针对课堂看课外书的情况)。

4.有个国外科学家说:真理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人也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们小组准备不充分,对学、群学不到位,所以你们没有发现真理,没有挑战成功!

六、鼓励类

1.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2.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3.这个问题提出得真好,谁愿意帮助他解决?

4.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愿意进一步谈谈你的构思吗?

5.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七、反思类

1.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怎样让学习效率更高一些?这道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3.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长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完这些事呢?

孙云晓:孩子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完这些事呢?

慢慢地,父母的手越伸越长。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跟伙伴们相处,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每一步,父母都要掌舵引航。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俯身为孩子扫清障碍处理问题,生怕他们行差踏错,多走弯路。

殊不知,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事,但不能替孩子成长。他们越想填满孩子的未来,孩子就越无法达到他们要求的完美。但,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教育孩子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发现的机会

张先生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带着5岁的儿子在海滩上玩。他们旁边是一位德国妈妈,在躺椅上看书,她的孩子却抓了一把沙子往嘴里塞。

张先生非常着急,他走上前去,提醒德国妈妈,“你的孩子要吃沙子了。”可是,那位母亲非常茫然。“那又怎么样呢?”她说,等他尝过之后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

张先生愕然,如果这是在中国,大部分家长会阻止孩子。

家长告诉孩子沙子不能吃,抑或是孩子自己放到嘴里发现难以下咽,结论是一致的,但获得这个结论的方式却不一样。前者,孩子获取的是父母判断之后提供的间接经验;后者,孩子却是亲身体验之后的直接经验。

“差别就在体会上。”孙云晓说,回忆一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有时候,成人眼里举手之劳的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他们反而能从中体会到更多,对他们的影响也更深远。

在孙云晓看来,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明白许多道理,而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

3岁的孩子擦完桌子之后去洗抹布,观察到“抹布比以前白了”,“水变成黑色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成人看上去很明显,但孩子却是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了事物的变化。如果父母对孩子说“别抓抹布”、“水都黑了,不能洗手了”,那么,他是不能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的。

孙云晓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父母往往太急于帮助他们,或者要求他们一出手就是正确的。可也正是这样,父母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机会,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长大。”孙云晓说,生活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是充满自信的、有魅力的人。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大家都知道早教的重要性,有些孩子相当顽皮,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教育儿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呢?

孩子如何教育,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称赞法。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坚持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不存在过分表扬的说法。如果你三岁的孩子向你展示了一幅他手绘的图画,你完全可以给他打个满分,告诉他这幅画简直棒极了。如果这幅画并不是他最出色的一张,你至少可以找出某个角度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蓝色选择的非常好。

这样孩子听完会有一种动力和表现欲望。他会想下次表现的更加好。

2、批评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认为,批评会打击孩子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他们总是告诉父母:“如果你找不出任何鼓励的话,你最好就什么也别说。”曾在幼年时期受过父母严厉斥责的人,在为人父母后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建议。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伤人自尊的批评与充满爱心的实话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新方法:用诚恳、关心的态度告诉孩子实情。

如果五岁的孩子把他写给奶奶的致谢信交给你看,你发现信上的字非常潦草,你不应该只说:“这是什么呀?拿回去重写一遍。”你可以委婉地告诉他:“这上面的字不是你写的最好看的字。我见过你写的更漂亮的字。为什么不写一张更漂亮的呢?”通过实事求是的评价,你可以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出实际情况能够鼓励孩子在做事时尽更大的努力。

3、传统方法: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这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据是:当你让孩子自己讲述他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时,他会为自己独立做决定而感到信心备增。这并非完全正确,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得意忘形。许多父母现在不得不耐心聆听孩子细数身边发生的每一件琐事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怎么做,要有三点,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抵御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提供一个得以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时候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两岁时已初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是去了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

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

“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把包含了三个因素。

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

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智慧。

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

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取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的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对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体之爱的产物,更是彼此的心灵之爱的载体,通过爱孩子,这种爱才不是飘着空中,而是落在了地上,获得了稳固的基础。

请注意,对孩子的爱是实现男女之间超越于肉体的爱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过爱孩子,我们才领悟到了爱的无私之本质,从而真正学会了爱。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在时光中了。

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物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比这更贵重的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也是父母。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在干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的暗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现在有一些父亲或母亲以自己的孩子为题材写书,写的是他们很特别的育儿经历。他们有宏大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从零岁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终于送到了哈佛或牛津。对于孩子的未来,不作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心身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误导。应该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相信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最后,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

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

当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

◎ 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 从不称赞孩子;

◎ 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

◎ 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 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协调、双亲外出工作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使他无心念书。

(一)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

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

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我有一个学生伟强。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伟强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

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伟强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担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伟强养成了自动学习的态度。

(四)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小婴儿不会说话,只能靠哭向大人表达他的“意愿”。所以,想要养育好宝宝,爸爸妈妈们就必须先学会听懂他在说什么。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听懂宝宝的“童话”

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方式。哭泣能使宝宝的胸部扩张,增加肺活量。哭泣的宝宝四肢乱动,不但活动了肢体,也增加了食欲。所以,适当地让婴儿哭一下对健康有益。

“童话”之一:喂,我饿了

多数宝宝,尤其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在饥饿、口渴时会哭,有的宝宝可能还会伴有频频的吸吮动作。若离开上一次哺乳已有三个小时,宝宝哭吵多半是因为他饿了。通常喂奶后,宝宝就不会再哭了。

“童话”之二:哦,我尿湿了

宝宝的尿布湿了也会哭吵,及时换上清洁的尿布后,宝宝的哭叫就会停止。一般地说,白天每两小时就要换一次尿布,晚上可适当减少换尿布的次数。

“童话”之三:啊,我好热好痒啊

环境温度过高会使宝宝感到燥热不适而哭吵,这时,设法降低环境温度(如开窗通风等)可使宝宝安静下来。

面部或全身有湿疹的孩子也会因为奇痒难忍而哭叫,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湿疹处的皮肤,使宝宝慢慢平静下来。

另外,对半夜哭叫的宝宝,妈妈除了需要考虑到他是不是饿了、渴了、尿湿了之外,也别忘了掰开宝宝的肛门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是否有蛲虫爬出肛门口,使宝宝因肛门痒而哭叫。

“童话”之四:嗯,我想方便了

经过正确的排便训练、能定时“把”到大小便的宝宝,在想要排尿、排大便之前,会通过哭叫来表示他想方便。这时,宝宝的面部表情会变得不自然,目光变得呆滞。通常,爸爸妈妈只要及时“把便”,宝宝的哭叫便会停止。

“童话”之五:哈,我又打扰大家了

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会“日夜颠倒”,白天呼呼大睡,晚上醒着哭闹。一般大多数新生儿会在半年内建立正常的“生物钟”(白天醒、晚上睡),但也有部分宝宝要长到七八个月才能建立和成人一样的作息规律。这种“夜啼郎”常常弄得全家不得安宁。这时,爸爸妈妈只能尽量忍耐,实在不得已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来调整宝宝的睡眠时间。

“童话”之六:唉,我病了

宝宝生病了会哭,而且病种不同,宝宝的哭声也会有所差异。爸爸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初步判断宝宝得了什么病,并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鼻塞

宝宝吃奶时,常吃几口哭两声,可能是鼻塞的缘故。宝宝鼻塞时吃奶,会因鼻腔、口腔均不能呼吸而哭吵。

·咽痛

宝宝吃奶时哭吵,要看看其口腔内或咽部是否有溃疡或疱疹。有的话,宝宝吃奶时会因疼痛而哭闹。

·腹痛

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哭闹不止,面部有痛苦表情,腹部明显胀气,可能是肠痉挛所致。

宝宝一阵阵大哭,面色苍白,频频呕吐,排出果酱样的大便,腹部可摸到如香肠状的肿块,可能为肠套叠。

宝宝大哭不止,腹股沟处可以摸到肿块,可能是腹股沟疝嵌顿。

·头痛

婴儿头痛时也会哭叫。脑膜炎或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宝宝会发出一阵阵尖声哭叫,这种哭声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另外,如果宝宝患了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发皮疹或有外伤时,都会因不适而大哭。

·总结语

别看宝宝不会说话,但他的“童话”却有一大堆。宝宝大哭时,爸爸妈妈们可以按下列步骤逐一判断,包你临阵不乱。

第一步: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布湿了,热了,想方便了。

第二步:检查宝宝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或皮疹。

第三步:排除了上述原因,仍无法使宝宝安静下来时,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

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No.1 原生家庭影响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No.2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No.3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规则也不同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No.4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妻子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而分手。

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

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即“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了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

No.5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No.6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你的船到达目的地。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那些绝对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

? 请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No.7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

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

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然而,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况期待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因此夫妻离异时有所闻,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我们是否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呢?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

因此,孩子不会去管所做的内容是什么,有时甚至是触法也不管,因为强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饥饿时只要能吃饱,甚至犯险去偷食物。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

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

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

有人说,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

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

“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

“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

“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

“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

“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

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家长们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好


1.父母应该多读书,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每天有二十分钟左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连续四五年,他会自动形成一种阅读习惯。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读书半小时的规矩,孩子就会远远超过半小时,原因是他自己进入故事中后,是放不下来的。所以,父母读书对孩子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2.父母要管理好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情绪和心情

不管有多忙,千万不要匆匆忙忙地和孩子交流,当你一匆忙,心里一烦躁,和孩子说话的口气各方面就不平缓了,慢慢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和烦燥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3.父母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热爱

如何才能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我常常鼓励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去玩,这种玩不是瞎玩,不是带他们去坐过山车,也不是带他们出去吃一顿饭那么随意和简单,高质量地玩是在培养孩子的心情。

4.父母要给孩子定原则和规矩,培养好习惯

定规矩最好是在八岁以下,在十岁以前,孩子还是愿意听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十岁以前,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依靠就是父母,离开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到十岁以后,他觉得离开父母还是可以活下去的。他会逐渐发现,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5.父母要给孩子创造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就要想办法给小朋友建立圈子的条件。上下不超过两岁的同班同学和社区里小朋友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

喜欢《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么跟孩子说话他才会听 “怎么还不会?”“听明白了没有?” 当家长或者老师这么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一般会低垂的脑袋,一声不吭。 家长们、老师们,你们是否想过,或许是自己的语言有点“冷”呢?那当孩子不能配合你们的教导,作业做不...
    2021-11-18 阅读全文
  •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长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
    2021-08-30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大家都知道早教的重要性,有些孩子相当顽皮,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教育儿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呢? 孩子如何教育,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称赞法。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坚持认为,在...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爱孩子的人,一定...
    2021-03-03 阅读全文
  • 父母应该怎样爱孩子 在现在的家庭中,依旧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等,而我们未来的幼苗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好像跟他没有关系似的,随意的摆动着身体,好象随风摆动的柳枝一样。 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
    2020-10-30 阅读全文

“怎么还不会?”“听明白了没有?” 当家长或者老师这么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一般会低垂的脑袋,一声不吭。 家长们、老师们,你们是否想过,或许是自己的语言有点“冷”呢?那当孩子不能配合你们的教导,作业做不...

2021-11-18 阅读全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

2021-08-30 阅读全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大家都知道早教的重要性,有些孩子相当顽皮,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教育儿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呢? 孩子如何教育,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称赞法。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坚持认为,在...

2020-09-30 阅读全文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爱孩子的人,一定...

2021-03-03 阅读全文

在现在的家庭中,依旧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等,而我们未来的幼苗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好像跟他没有关系似的,随意的摆动着身体,好象随风摆动的柳枝一样。 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

2020-10-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