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孩子聊天,取代无趣的说教
发布时间:2021-04-15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狼和鹿的故事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案例:
春天天气暖洋洋,孩子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衣,一身轻装,显的精力充沛,充满活力。于是,午睡时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清唱“小曲”的孩子多了,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做自个事的孩子出现了,排队盥洗时也有人总是快马加鞭地跑向目的地……孩子的这些变化,老师看在眼里付诸与行动,被批评是这些孩子常有的事。班级里因此也出现了此类现象,有的孩子爱上了向老师告状,有的孩子表里不一,老师眼皮子下像模像样,老师一走无法无天,也有的孩子成了屡教不改的小捣蛋。
这天,像往常一样,孩子们午睡后,给女孩子们梳头发,老师一边匆匆地梳着辫子,一边不时注视着活动的孩子,生怕孩子们吵闹。轮到琳琳小朋友了,她笑眯眯地说:“老师,昨天,我去喝酒了,是一个老太太过生日,老太太也要过生日。”我想老太太过生日不就是祝寿嘛,他觉得只有小孩才过生日呢,便问:“大家怎么给老太太过生日呢?”琳琳接着说:“给老太太送点东西,我们还看电影了呢!”老师又问:“什么电影呀,能不能告诉我?”琳琳就凭着她对故事的理解讲起了《五女拜寿》的故事。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热心的听众,并告诉她每个人不管大小都有生日。接着一个下午琳琳非常地开心。这以后琳琳也变得更加开朗了,喜欢有事没事就跑来跟老师讲讲幼儿园以外的趣事,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专家观点:
经常听人家说“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每个老师都想和自己的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但平常繁杂的家务和工作,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感受,遇到孩子们违规的事,更多地采取了批评教育,使师幼关系不和谐。
对待孩子,老师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yjs21.com
1、承认孩子顽皮的一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笑脸面对孩子,多和孩子聊天、谈心。
3、做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
在幼儿园,每天早上,老师应该以笑脸迎接每一个孩子。可以经常摸一摸孩子的头,拉一拉孩子的手,叫一叫孩子的小名,时不时地抱一抱孩子。利用幼儿来园、午睡等时间,尽量每天和每个孩子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交谈中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老师应该做他们忠实的听众,必要时也给予适当的回应和肯定。当孩子间发生争吵、违规等现象时,尽量和孩子们商讨解决,或者编一个类似的故事引起孩子间的共鸣。这样虽是教师有意识的与幼儿交流、沟通,但却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体验聊天的乐趣,架起孩子交流情感的桥梁。
小编观点:
案例中的老师放下了教师的威严,蹲下来亲近孩子,和孩子间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们进步了。专家建议,家长也应该和孩子做好朋友!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和老师一样,不仅是神圣、高大的,而且是能够给他们智慧、力量和安全的依托。孩子更喜欢的是“交流型”的家长。
因此,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可以让孩子说说幼儿园发生的一些趣事。家长应该挑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和孩子聊,这样更能引起孩子发言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家长还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进行培养。放下家长的架子吧,展开笑脸去迎接您的孩子,让他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您的关爱,您的支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EQ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梅子冷图资料
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还没有完整地学会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时,他内心的许多情绪已经像小火山般积累起来。近日,马来西亚萨提亚亲子关系导师林文采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亲子工作坊中传授了如下经验:“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哭时,父母有时会说,哭什么哭;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同样会说,不许生气。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坏情绪的后遗症就是小孩子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些交往中的规则,这些孩子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会把内心的感受告诉别人。例如,让孩子学习表达“我现在很生气”“我有点难过”“我很高兴”等等。
当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父母让他不要叫,这时通常是没用的。家长需要用心倾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现在很痛苦。”当大人们了解了小孩子的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不会莫名地通过摔东西、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小孩子通常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的,于是父母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画画
你可以框定出一个大致的人形,给孩子不同的颜色让他自由发挥。可能他会用红色涂在脚上,用绿色涂在手上。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重点不是孩子画了些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把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感觉轮和感受词汇
感觉轮是一个被分成不同等分的圆圈,在每个被切割的部分里,放上感觉的词汇,例如:害怕的,生气的、紧张的、沮丧的、孤单的。让孩子学习不同词汇的含义,哪些是愉快的,哪些是不愉快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如失望的、泄气的、焦虑的、疲倦的。最好的方法是几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重点是让他们知道一切感受没有对错,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四种面孔
让孩子学习表达快乐、伤心、生气、害怕时的四种面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他画面孔。帮助孩子了解引发四种重要感觉的重要事件,将一个星期引发这四种感觉的事件记下来,画出面孔。孩子的想象力通常很丰富,甚至可以让他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图来表达,而这些在游戏时都应该是没有局限的。
如何与孩子聊天
如何与孩子聊天周五放学后,我与xx步行回家。
我:“xx,今天上午我们分组了,一共分五组,妈妈是第二组,我们这组一共有7个成员:有小A妈、小B妈、小C妈、小D妈、小E妈、小F妈。2个督导老师:韩老师、解老师。韩老师说了,以后每组要比赛,看谁的组表现好,谁的组落后?你愿意让我们第二组落后吗?”
xx:“不愿意。”
我:“那需要你的支持哦!只有孩子与妈妈们都表现好了,我们第二组才能有好成绩。”
xx:“妈妈,我可不想当一个拖后腿的人,你也一样啊,脾气再改小一点点就好了。”
我:“嗯,xx说的对,你看看妈妈这个坏习惯真是不讨人喜欢,你愿意监督妈妈改掉这个坏习惯吗?”
xx:“愿意。”(上面那句话是跟韩老师学的,xx听后好像很有成就感,貌似抓住了我的小辫子)
我:“嗯,谢谢宝贝xx。妈妈也不愿意挨xx的批评,要不太丢人。”
xx:“”
我:“妈妈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xx能不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呢?”
xx:“能。妈妈,我以后写作业会认真些,也不拖拉,上课专心听讲,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还有,妈妈和xx都要好好学习。”
我:“恩,那你说说妈妈学习了韩叔叔的课后有进步吗?”
xx:“有,脾气比以前小了,也理解孩子了,但有时还是会发脾气!”
我:“第一周妈妈只做好了一天,第二周做好了3天,第三周是不是一次也没有发过脾气?”
xx:“是的。”
我:“那妈妈昨天为什么发脾气呢?”
xx:“知道,是我写作业又拖拉和粗心。”
我:“恩,妈妈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聊天,以及有以后每组的竞争,xx肯定能做到的对不对?”
xx:“恩。妈妈我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
一次因分组而引起的话题,让我看到xx身上一种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或许这也是推进我们进步中一个好的激励方法。
孩子为什么无理取闹?
孩子为什么无理取闹?什么是无理取闹,其实就是家长没能理解小孩的心理。
晚上十点了,你的小孩还在拼拼图,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就叫他上床睡觉呢?如果他叫你等会,等他拼完拼图以后再睡觉,很多家长都会立即叫小孩放下手头的东西马上上床,小孩毫不情愿的上床了,可是心里还依然惦记着他的拼图,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你是不是发脾气说他不听话,不好好睡觉呢?小孩多委屈啊!
小朋友还小,他说不出自己的需求,家长也不去理解他的需求,就单纯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孩子能听话点,按时睡觉,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优秀,生活能自理,却压根不去倾听小孩的内心真正的需要,以为小孩只是小孩,没有什么心理活动,就得听家长的,扭曲小孩的意愿,长期以往,你说小朋友能不反抗吗?
比如说工作吧,如果你的上司经常让你放下手头上的事去做别的事,把你原本的事情弄得没头没尾的;又或者是你去商场买个杯子,售货员把一个碗打包给了你。你会怎么样?生气、不满、委屈、怨恨还是乐于接受啊?小孩也是这样,希望家长能给点自由空间给他们,别老是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
这究竟是小朋友的无理取闹还是家长的无理取闹呢?久而久之,小朋友大概会变成两种模样,一种是唯唯诺诺,依赖别人,自信心不足,受人欺负而又不敢吭声;另外一种就是勇于争取和拼搏,反其道而行之,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好引人注意。
很大程度上,无理取闹的小朋友其实只是争取自己的需求而已。
让无聊的玩具走出孩子的生活!
Greatthingsarenotdonebyimpulse,
butbyaseriesofsmallthingsbroughttogether.
伟大的事业不是靠一时冲动达成的,
而是靠一系列的小事情逐渐达成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立,不随便给孩子买礼物。说实话,最令人无法容忍的就是所谓的芭比娃娃等无聊的玩具!
整个中国弥漫着这样的思想:在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千千万万的家庭因为这个错误的观念而把孩子最终推向了精神贫困的万丈深渊!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吝啬地不给孩子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这是因为这些大富翁们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通常只给孩子很少的零用钱,并鼓励孩子自己去打工挣钱,从而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活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积累财富的过程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成有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给父母提出几条建议:
一、要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每次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要让他说出为什么,并以相应的努力来做交换。需要买一台MP3吗?可以,只要连续一个月坚持早读英语就可以了!
二、每天都要用环保的意识来教育孩子。这次消费是必需的吗?
三、教育孩子感恩一切!
四、每天都要让孩子设定目标,并想方设法完成!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有了成功的惯性!
学校落定,聊聊儿子的趣事
学校落定,大松一口气,也有情绪谈谈天论论地。
1.一日,小儿看电视《喜羊羊与灰太狼》,跟我说,妈妈,我想做个梦,醒了就进电视里去羊村找喜羊羊,你帮帮我好吗?我张口结舌,啊啊啊啊,这个那个~不过,偶对付小宝还是有办法滴,好吧,你现在就上床睡觉,梦到喜羊羊和电视你就进去了!嘿嘿~
2.俺儿早晨很赖床,咋叫也不愿意起,起来后还磨磨蹭蹭。一日,因前一晚要求俺给他买“视觉大发现”的书,早晨这条件俺就用上了,轻声呼唤,宝宝快起吧,妈妈赶快送你去学校,好赶快给你买书去,要不书店都关门了.....嗬!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换衣服出门那叫一利索,真让我省心啊!可,明天说啥呐,俺很纠结啊~
3.再一日,小宝闹脾气,一言不发就扔掉手里的东西,凶巴巴的往上踩,顿时挨了板子,好,不要出去玩儿了,呜呜大哭,泪花闪闪,俺很矛盾啊,身体很重要,可品行更重要啊,要在他似懂非懂的时候板好才行,最后认识了错误和妈妈来了个拥抱。估计俺以后会很怀念这个阶段,真不记仇啊,仍旧跟你很好很好。
孩子总是自己的好,此言真不为过哈~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 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2. 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3. 请孩子“帮忙”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样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4. 时时留意你的孩子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5. 让孩子有参与感小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6. 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抱抱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7. 疏导孩子的精力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8. 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9.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这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10. 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1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12. 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13. 先关心孩子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14. 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