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2—3岁图画书阅读小结
发布时间:2021-04-15 幼儿故事2岁 幼儿故事3岁 宝宝入园俺觉得,现在市场上给孩子们看的图画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多了,多到在选择的时候眼花缭乱。
我给好好选择书的方法,主要是,在网上看一些专家推荐和销售排行或是听朋友们的推荐。专家推荐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畅销的书,也不一定就是自己孩子喜欢的;但是,经过推荐的或是被很多人认可过的书,相对来说,品质应该更有保证。
和1-2岁的阶段相比,好好2岁半以后,就很少有1本书让我讲几十遍的情况了,不过,遇到她特别喜欢的,还是会让我反复讲好多遍。
总结一下好好3岁看过的书:
1、《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 推荐指数:5星
这套书是好好2岁8个月的时候买的。买来之前,好好曾经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特别喜欢过哪本书,于是,当我发现她特别喜欢这套书的时候,惊喜之下罗罗嗦嗦地在博客里写了一篇阅读体验的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当时的那篇:“亲子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
《不一样的卡梅拉》讲一只很有个性的鸡妈妈和她同样有个性的鸡宝宝们的传奇故事。当初俺买这套书时,只缘于一段书评,“。。。连小朋友都知道,鸡就是下蛋的,不下蛋怎么能行呢!可是真的就有一只小鸡最反对下蛋,她认为下蛋是最最无聊的事儿,她觉得生活中应该有更好玩的事儿可做!比如看海。天啊!鸡竟然有这个想法,别说我们感到惊奇,连她爸爸都大为生气,强烈反对她这个愚蠢的想法,被迫回窝睡觉的她竟然无法抵挡想看海的强烈愿望,竟独自一人深夜离家去看海……”
书买回来后被俺放在书箱里,是好好自己翻出来的,她自己先看了看,然后拿着书来找我,“妈妈,给讲讲这个小鸡的故事吧。”给她讲了一本,就一发不可收了,“再讲一遍吧!”“再讲一遍吧!”——俺好久没听见这样的要求了,以至于当故事连续讲了十遍的时候,俺竟然没觉得对自己是一种折磨。。。
2、《阿罗有枝彩色笔》系列 推荐指数:5星
一套已经出版了很久的书,曾经是亚马逊书店的五星级畅销书,哈哈,和俺的推荐指数一样哦~~
好好从3岁开始看这套书,最喜欢其中的《阿罗的ABC》。当时好好在幼儿园正在学字母歌,每次讲之前,小同学要先看着第一页上的那些字母唱一遍字母歌,然后让俺给她讲书,讲过NNN遍之后,她就快快乐乐地认识了全部的英文字母。
俺并不是因为这个功利性的原因想推荐这套书,只是觉得,书中那些孩子的逻辑、孩子的语言、孩子的图画、孩子的想象、孩子的世界,...只用很简单的线条就实现了,不仅打动孩子,也会打动成人。喜欢这套书,似乎不需要理由~~
3、《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 推荐指数:5星
非常有想象力的一套书,是小丸子妈咪推荐给俺的,也成为好好的最爱。好好最喜欢其中的《捉迷藏》和《打雪仗》,每次都是一边听一边乐得打滚儿。
这套书的画面色彩很丰富,图画也非常可爱,就连大象们的表情都画得很传神。孩子自己就能看懂很多情节。
4、《青蛙弗洛格》系列 推荐指数:4星
这一套书的封面宣传文字是:“为处在性格形成期(3-6岁)的孩子准备的一份心理自助礼物”。所以,书中所设计的那些故事,目的是帮助孩子的心灵成长。每本书让孩子了解一个心理上的现象,比如《弗洛格吓坏了》(学会战胜恐惧)、《难过的弗洛格》(学会让自己快乐),等等。
对于这套书,好好说不上特别喜欢,但是也并不拒绝。我想,也许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故事中的内容,她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好好很喜欢书中弗洛格的样子,家里有个跳蛙的玩偶,被她称为“弗洛格”,每晚睡觉时都搂在被窝里。
5、《淘气宝宝》系列 推荐指数:5星
这套书好好从不到2岁的时候就开始看,到现在还时不时翻出一本让我给她讲。打嗝、放屁、打滚儿散步。。。可爱的图画、好笑的故事,捕捉的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让孩子无法抗拒。
好好最喜欢让我讲《猪爸爸的屁》那本,猪爸爸和小猪们快乐地、随意地生活和玩乐、随意地放着屁,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和自由,可能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吧。
专家还认为,这套书把吸手指、尿床、爱哭等平时大人们不喜欢的事情,变得精彩有趣,故而会让孩子更放松,呵呵。
6、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推荐指数:5星
信谊的书,都是精品,《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母鸡萝丝去散步》。。。好好都很喜欢。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一本就要20多元,书皮很厚很厚,俺觉得包装得有点过了。
7、小玻系列翻翻书 推荐指数:5星
这套书,是前不久接力出版社的朋友送给我的。刚拿到书的时候就感觉,好好一定会喜欢。因为不仅画面可爱,最重要的是,书里处处都有让孩子自己动手翻掀的设计,会带给孩子惊喜和快乐。
果然,好好很喜欢,一连好几天,不看别的书,每天讲故事都是这套书,一本一本地讲,直到每本都讲过才肯睡觉。
不过,我觉得这套书更适合2岁多的孩子看,因为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好好看过一阵之后就不怎么想看了。如果早点给她看,会更加爱不释手的。
8、启发精选系列 推荐指数:4星
包括:《我爸爸》、《我妈妈》、《我喜欢书》等等,专家们对这几本书的评价很高,所以买了给好好;但是好好似乎不太有兴趣,看了几次就不怎么看了,我故意放在书架的显眼位置,好多天,她都不去碰一下,只好收起来了。也许,等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她又会喜欢的,呵呵。所以,暂时只给4星。
9、“我的感觉”系列 推荐指数:5星
这是俺刚买的一套书,据说是“儿童情感教育绘本”。不知道是不是女孩子在情感方面的感觉更细腻,好好最近时常和我讲她的各种感觉,比如和小朋友冲突后的不开心、愿望没得到满足的失望,等等。所以买了这套书给她,期望能帮助她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目前已经讲过了《我好生气》、《我好嫉妒》、《我想念你》,她似乎都能听懂和理解。书里的图画很可爱,故事更贴近生活,好好还是比较喜欢的。相比弗洛格,我觉得这套书的内容更贴进孩子的生活,易于孩子理解。
因为还只是刚刚看,对这套书的感觉尚不深入,但是觉得是值得推荐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宝宝3—4岁图画书阅读小结
趁今天起得比较早,总结一下小人3、4岁看过的一些图画书,作为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在评论中,把你认为值得推荐的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
1、《贝贝熊》系列 推荐指数:5星
这是一套非常经典的亲子图画书。我在好好2岁时就“囤”了一套,后来还送了N套给朋友的孩子们。如果有朋友问我送给3岁以上的孩子什么书比较好,我一般会首先推荐《贝贝熊》。
好好从3岁开始看这套书,直到现在一直是她的最爱。现在又出了第二辑,小同学依然很喜欢。
书中的贝贝熊一家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他们相亲相爱,过着平凡又甜蜜的生活。
体现甜蜜温馨生活的《去奶奶家》、《难忘的假日》、《难忘的生日》等,都是好好的最最爱,可能因为是女孩子,更关注生活中关于亲情和友情的细节吧。
这套书中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学习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就象每个孩子一样,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见啥要啥”、“去医院”、“科学饮食”、“对待陌生人”、“怕黑”......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题,都会让孩子感到无比亲切,并在故事中学习怎样去做。
熊爸爸和熊妈妈,也和每个普通父母一样,面对孩子出现问题时,也会烦恼、也会发脾气。熊爸爸有时候是“简单粗暴”的“严父”,有时候却和孩子们一起“犯错误”、表现出可爱的一面,但是他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上和熊妈妈保持一致;而熊妈妈呢,和每一位妈妈一样,为家人的健康和孩子们的教育操心,她相比熊爸爸更加理性一些,坚持原则,并能不断学习和思考,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这本书,不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父母的一本指导书,——“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和子女共同成长”,这是该书封面的话,确实很贴切。
2、《嘟嘟和巴豆》系列 推荐指数:5星
一套很美很浪漫的书——画面很美、情节也很美,充满爱和温情。故事中既有阳光也有风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波折,友谊是其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关于两只可爱小猪——嘟嘟和巴豆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能让孩子被友情感动,深深地感受到朋友的真谛、理解友谊的美好。
由于中西方的习俗差异,有些故事情节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比如《我会回家过圣诞节》,但是看起来这似乎没有影响到孩子对它喜欢的程度。这套书不仅深受好好同学的喜爱,也是我的最爱,喜欢它缘于那份美好与浪漫,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敏锐地去感受这些美好的细节~~
3、《嘻哈农场》系列 推荐指数:5星
每次看这套书,俺家就充满了好好同学的大笑声。让孩子发笑的不仅是故事里面的“黑色幽默”,更是因为那些有趣的象声词“呼噜,呼噜,哞”、“咔嗒,咔嗒,哞”......这套书的作者应该是充分了解孩子天生对象声词着迷的特点,在有趣的情节中充分融入这些象声词,给孩子的阅读带来极大的快乐。
好好最喜欢里面的《呼噜,呼噜,哞》,每次听都笑成一团,尤其是听到最后的“呼噜,呼噜,嘣”,简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自己说肚子都笑疼了,想着那个情形,写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想笑了。这真是一套很神奇的书,一套让孩子哈哈大笑的快乐书。
有妈妈建议说这套书更适合2岁多的孩子,我想那些有趣象声词一定也会让2岁多的孩子着迷的。如果要理解里面的那些黑色幽默情节,可能大一些会更好。
4、斯凯瑞的《金色童书》系列 推荐指数:5星
这也是一套奇特的书,好好从3岁看到现在,一直爱不释手。
买它是因为它一直蝉联畅销书榜,但是刚买来的时候我曾经有些怀疑,那种画面满满当当甚至有点乱七八糟的风格,孩子能接受吗?结果呢,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孩子的眼光和成人就是不同的,好好一看到这套书就入迷了,我呢,也被里面那些有趣的人物、情节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东给吸引了。只是,讲这套书很辛苦的,因为每本书的信息量都很大,一次不讲完一本好好同学是不肯罢休的,幸好书的内容很有趣,我也能乐在其中。
另外通过这套书也发现孩子的观察力真是超强,尤其是对细小事物的观察非常敏锐。记得里面有一本《轱辘轱辘转》,每页里都有一个“金虫子”,很小很小,非常不容易发现,可是好好总能第一个发现它。
这套书除了有趣,也很实用,蕴含了大量的常识在里面,还有双语词典,等孩子大一点也能用得上。我也给好几位朋友推荐过这套书,目前还没发现有孩子不喜欢它,呵呵~~
5、聪明豆绘本系列 推荐指数:5星
非常经典的系列图画书,目前一共出了三套,每本都是精品。这套书为2岁到8岁孩子而作,我相信没有孩子不会爱上它。
目前好好最喜欢第三辑,可能是由于年龄关系,现在对友谊的话题更感兴趣吧。第三辑全部是关于友谊的话题,故事都很温馨可爱,并且能够无形中让孩子感受到很多内涵。比如:《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讲的是小老鼠娜娜和盲大象末末的故事,故事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友谊,...”《狐狸爸爸鸭儿子》,讲到一只狡猾的狐狸为了吃到小鸭子而孵蛋,结果却被刚孵出来的小鸭子当作爸爸,“坏”狐狸的心被这个小家伙彻底征服了...都是无比可爱和温馨的故事。
6、小兔汤姆系列 推荐指数:5星
这个系列目前出了两套,我给好好买的是第一套。《汤姆上幼儿园》、《汤姆在海滩》、《汤姆丢了》、《汤姆挨惩》。。。故事和孩子平时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很多宝贵的东西、帮助孩子梳理内心的感受。
讲《汤姆挨罚》时,我觉得好好应该是深有体会,听完故事,该同学沉思了一下,然后很有感触地说:“挨罚的滋味真不好受,不过,我觉得老师是应该那样做的。”
这套书里面的语言都是孩子特有的语言,所以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我曾看过一个书评,评价此书是“质朴的美丽”,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和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绘本相比,这套书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它一定是很用心做出来的,翻译的语言也很好,值得推荐。
7、凯蒂的名画奇遇 推荐指数:5星
这套书很适合给4-7岁的孩子做美术启蒙。绘本通过巧妙地把名画结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领略到名画的魅力。
这套书刚出版时,我参加了网上团购。可是买回来后,好好不怎么喜欢,可能是故事情节不吸引她。这套书就一直被放在书架上。从上个月开始,好好自己拿出来看,越来越爱看了,似乎被里面那些精美的画面迷住了,于是就缠着我和大胡子给她讲。不过更多时候还是自己捧着看,静静地体会画面中的意境。
8、神奇的校车 推荐指数:5星
很早就“囤”了《神奇的校车1》,本来打算等好好5岁以后给她看。可是好好4岁多就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浓厚兴趣,于是就结合她的兴趣点,一本一本地拿出来给她看:《迷失在太阳系》、《地球内部探秘》《在人体中游览》、《海底探险》、《追寻恐龙》...
当孩子进入自然科学敏感期后,我觉得这套书绝对是首选。感觉里面每个主题都会是孩子发生浓厚兴趣的焦点话题。书的内容设计得非常有趣,而且,每一本都得到了各自领域科学家的把关,态度非常严谨。
每本书的信息量非常大,讲的时候,我觉得不用一次把整本内容全部讲到,可以随着孩子的兴趣点来展开。一般情况下,一开始可以围绕情节来讲,讲过几次之后,孩子自己会发现很多细节的地方,主动提问,这时再告诉他更多的内容。
此外,如果孩子还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特别兴趣时,不用着急把这套书讲给孩子。让孩子多停留在童话世界的幻想期,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其实是很好的。这套书更适合5岁以上和低年级小学生来看。
2岁-3岁宝宝个性发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妥善处理一些强烈的感情(如生气),他会说:“我并没有打朋友,你可以打枕头而不用来打我。”为了不让孩子产生失望情绪,适当的时候,继续给他选择食物、服饰和游戏的自主权,还有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他人的情感,你要鼓励他尽量与人为善。
父母也经常会为3岁的孩子犯愁,例如孩子将自己喝水杯里的开水倒入鱼缸,并说:“鱼儿也要喝水。”此时,你别责怪孩子,更不能打他,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这样做。这是3岁孩子“自我中心”心理特点的表现。
所谓“自我中心”,并不是说孩子自私自利,而是孩子认为他自己所想、所感、所要,便是别人所想、所感、所要。例如,妈妈指着盆里的黄瓜告诉孩子:“看,这叫黄瓜。”孩子回答:“不,妈妈,这是绿瓜”。妈妈是让孩子认识黄瓜,但孩子认为这瓜的颜色是绿的,应该叫绿瓜。3岁的孩子都有点“自我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摆脱自我中心观念。因此,父母可帮助3岁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学习,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3—4岁的宝宝该读什么书
3-4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
有的父母认为三四岁的孩子并没有阅读的能力,而事实证明3-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做到下面这些事:
1、可以指认出熟悉的文字:他们可以指认某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字符号,例如他会告诉你他认识《小金鱼逃走了》封面标题的“小”,这显示他们晓得文字不同于一般的图形,代表着特殊的意义,也有特定的读音。
2、可以觉察出文字的不同功能:幼儿也能从生活经验中了解到文字系统的功能,例如他们知道妈妈贴在冰箱上的购物清单和餐厅里的菜单内容,它们所代表的用处与功能就是不一样的。
3、模仿与应用书中学来的新字词:经常和幼儿共读图画书,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他们不但会模仿共读中所学来的新字眼与复杂的句法,更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尝试与应用。
4、听音辨识的能力更加敏锐:若父母经常唸童谣、儿歌等具韵律的图书给幼儿听,幼儿对于语音的知觉会更为敏锐。
这些看似普通的阅读能力,其实累积起来,对于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未来独立阅读能力的养成具有超乎想象的影响力,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教育。
0~6岁宝宝早期阅读宝典
早期阅读有多必要?
美国教育机构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得到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但凡卓有成就的志士仁人——科学巨匠、文艺大师……他们进入阅读状态的时间,竟是如此之早!其实,培养阅读能力是发展幼儿智能的最佳武器之一。而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从幼儿早期的阅读开始。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孩子的阅读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越有益,7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幼儿从2岁开始就有了阅读的能力,而且越接近0岁,学习语言能力也就越强。识字阅读教育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开发是无止境的。幼儿才能具备魔术般的吸收能力,因此从出生一8岁的这段期间乃是一生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时期,8岁之后就会有所差异,而对于他的阅读智能的开发期是1-8岁,不可错过的最佳开发期。
面对2-3岁宝宝的“无理”请求
面对2-3岁宝宝的“无理”请求
小棠两岁之后,尤其是2岁9个月上幼儿园之后,我真的很少管他了,家里人说我就像是个领导,往往只需动嘴,余下的都由老人们来执行了其实,我还是蛮用心的。
之所以那么早送小棠上幼儿园,是觉得在家除了助长他的娇气再没有其他更大好处,于是顶着家里老人反对的巨大压力将他送去。至于上哪个幼儿园,也经过了十分痛苦的抉择,真是比选老公还要麻烦。既要考虑幼儿园自身软硬件设施,还要兼顾老人们的感受,最终定在这家小区内的并不算大的私立幼儿园。优点如下:1、离家近,从下电梯到走进幼儿园,5分钟差不多了吧,碰到恶劣天气也不怕了,下午放学后可以一直和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关园门,回家路上一群孩子小鸟样的叽叽喳喳,像极了自己的小时候。前几天的报纸说,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很难看到以前放学小伙伴结伴回家的情景,所以能这样很难得;2、不大,幼儿园去年刚刚加盟深圳一家连锁幼儿园,冠以国际名号,小棠上的小小班只有10多个孩子,照样配了3个老师,这样老师更顾得过来吧,这两周幼儿园对这群最小的孩子生活自理习惯进行强化训练,说实话,前几天看到他能自己脱裤子尿尿我还真是吃惊不小。另外,整个幼儿园小朋友总数也不多,放学时,园长坐在滑梯旁,可以叫出所有小朋友的名字,认得大多数家长,这种感觉也很亲切;3、不乱收费,虽然跟公立幼儿园比,收费高一些,但其他收费目前都算合理;4、老师年轻,经过观察发现,除了园长、副园长还有园长助理,其余都是年轻活泼的女教师,但之前的那名男老师调走了,这点很遗憾,希望以后上国际班的外教会是male。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离题,呵呵,希望对将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你有所借鉴哦。
在很多家长看来,两三岁的孩子的无理要求大多是探索未知事物,或者反复问相同问题,后者重复同一动作、活动。我记得有位幼教机构的负责人说,他们评判一个老师是否合格标准就是他/她是否懂得问小朋友,你还想再来一次吗?每当小棠反复看同一部短片,唱同一首歌,写同一个字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忍忍忍,不要打断他,或者强迫他做另外一件事情。而对于他的探索行为,只要是我能忍受的,也没什么危险性的,尽管让他做吧,等他大了,也许就没有这样的好奇心了,那该多可惜。昨天小棠非要像我们平时那样泡茶包,因为我比较偏爱红茶,有那么一刻觉得不能让他把红茶包给糟蹋了,也不能让他被烫着了啊,但下一刻,我还是给他的小水壶到些凉水,让他像模像样地用小茶杯泡茶,然后有滋有味地喝下了接近白开水颜色的茶水
2~3岁宝宝应具备哪些能力?
整个家庭相协调。
2岁大的孩子开始具备了在家庭内部保持力量平衡的意识。这个小家伙开始对各种各样的限制有了判断,能够弄清楚自己与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以及熟悉的照料者之间应该分别保持什么程度的关系。他对家庭环境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支配权,已经能够在家里引起一些事情的发生。他已经探索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缝隙,而且独自一人去研究过家里的每一个房间。他把自己看作是这块领地的主宰,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拥有这里的一切。对于哥哥、姐姐,他会变得专横傲慢,会说:“我的妈咪”(意思是妈咪不是你们的)。前两天,当2岁半的劳琳突然发现一个男孩子刚刚送给海登的那些插花时,她马上就一把抓了过去。她认为这些花理所当然是送给她的,脱口说道:“哟,布兰登,这是给我的吗?”
事先提醒。
2岁大的孩子难以很好地进行行为的转变。他们的心思全部都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而很难去适应别人的时间安排。比如到了3点钟,你的女儿该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说再见了,但她是不会情愿离开的。对于成长过程中这种很正常的全神贯注的特点,你应该加以尊重,在带她离开之前应该事先就提醒她。
固定的思维定式。
固定的方式和重复的程序使2岁和3岁的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在这个阶段,驱使他们形成条理性的动因也使他们排斥各种变化,而那些变化在大人的眼里看来是根本就微不足道的。如果你能够进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孩子的心灵是如何运作,你就能够理解这种与成长相伴随的思维方式。婴幼儿时期,孩子们在头脑中存储了数以千计的联想模式,这些联想模式帮助孩子去理解这个世界,但有些孩子会用抗拒的态度去对待联想模式的任何变化。具体来说,当马修3岁的时候,三明治中的果冻是放在花生酱上面的,他对此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已经固定在了他的头脑中。如果我们忘了先涂花生酱而先涂上了果冻,他就会难过得心都快碎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味着他就是顽固不化或者不懂道理,只是新的方式不符合他的愿望。
家里要讲究秩序。
2岁和3岁大的孩子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中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行为表现,尽管这一点一般并不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杂乱无章的环境会导致无序的行为。幼儿正在发育成长的神经系统在搜寻着系统性和条理性。把衣服和玩具乱丢乱放会致使孩子狂躁地乱扔东西。你可以试一试用玩具架来放玩具,而不要采用玩具箱。高度比较矮的玩具架,每一格差不多一平方英尺大小,一格中放上一两件孩子心爱的玩具,要比把玩具全部都堆在一个大箱子里好得多,让孩子可以很方便地挑选玩具去玩耍。太多的玩具堆放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到困惑,给了他这样的信息:细心地整理东西根本是没有必要的。轮换着玩各种不同的玩具能让孩子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除了创建有秩序的环境之外,你还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放她自己的东西的地方,以鼓励她培养起责任感。
你应该示范给孩子看如何用齐眉高的衣帽钉和塑料挂钩来挂衣服,以及把鞋子放在专门的地方。对于父母来说,一天中最倒霉的事要数在临出门时找不到孩子的鞋子——或者更糟糕,孩子的一只鞋子找到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应该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始终把两只鞋子放在一起(或者到了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可以要求他把两只鞋子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在专门放鞋子的地方很容易地把一双鞋子找出来。”如果我们允许孩子把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话,他们就必然会放得杂乱不堪;而如果我们帮助他们讲究整洁的话,他们也就会整整齐齐。要是生活在了乱作一团的环境当中,那么孩子们努力地在自己生活中建立起秩序的成长阶段就会受到妨碍。
3岁的孩子具备了听从大人指导的智力,并且能够在头脑中保存起对熟悉的地方的记忆。
他们能够想起来家里的东西放在了哪里,并且开始意识到每个玩具都有各自的摆放位置。在孩子懂得了这些之后,应该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赞扬,以充分利用他在智力上的这种成熟。不要对孩子说“把这本书放到书架上去”,可以换成这么一种说法:“请把书放到它该放的地方去。”
孩子开始社会生活。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各种社会技能,学会与别人一起玩耍,学会对别人的需要和情感产生敏感。
作为孩子的管教者,你的任务是为孩子社会技能的成熟提供条件,具体来说,这项任务包括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玩伴、调解孩子们的争吵,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包括为孩子选择托儿所和幼儿园。孩子们开始不再把你作为主要的玩伴,也不再独自玩耍,而是开始去找别的孩子来作为玩伴,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你的孩子在与别的孩子的交往中学会了让自己成长起来的各种技能。不好的一面是他可能学会了你不希望他学到的那些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作为2岁和3岁孩子的管教者,你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的社会生活建立结构,使之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开始讲究礼貌。
2岁和3岁大的孩子已经能够学习礼节了。你要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这有助于你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智力上和情感上能多大程度地遵循各种社会礼仪。只有以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和体谅别人的观点为基础,孩子们才能真正地懂得不自私、有礼貌。在5岁之前,孩子们不会突然地一下子就懂得这一点。而且5岁以下的孩子思考的往往是特定的事情,还不具备普遍性的思维。你可以教孩子在奶奶给她一块饼干时对奶奶说“谢谢”。但她很可能只有在奶奶给她饼干时不需要你的提醒就对奶奶说“谢谢”,而在你给了她饼干时她根本不会向你道谢。到了差不多5岁时,孩子才会发展起将“谢谢你”普遍化的能力,她会发现无论在什么时候别人给了她什么东西,“谢谢你”都是一个十分恰当的回应。尽管如此,在孩子成长着的头脑中确立起讲礼貌的习惯还是很有益处的,即使孩子讲礼貌主要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赞扬、并且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讲礼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存储在了孩子的头脑中,那么各种礼节的含义就能够相当容易地在孩子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
孩子们是通过你对待他们的有礼貌的态度来学习讲礼貌的。
在2岁半时,劳琳已经学会了如果她在提出要求时加上一个“请”字,那么“请”字会给她带来非常亲切的、并且常常是积极的回应。2岁大的孩子很快就能认识到社交中的魅力会为他们带来更有价值的生活。你应该要求孩子对大人和其他孩子讲礼貌,并且要为他作出讲礼貌的榜样,但是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始终记住:2岁大的孩子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
“我自己来做这件事。”确实,只要有个朋友稍加帮助,你的孩子就能够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
在2~3岁之间,这种独立性会完全地展现出来,这种表现是正常的,你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去培养、促进孩子的责任感和自立意识。
如果时间允许你等待,你就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自己穿上鞋子。这样,当你的时间很紧张时,你就可以毫无愧疚、实事求是地对孩子说:“这次你可不能自己做,妈妈要赶时间。”
玛莎讲过这么一件事:“在劳琳2岁大的时候,一次她看见她4岁大的哥哥不要大人的照料就自己跳下了汽车,于是她认为一旦她松掉了绑在身上的安全带,也可以不要我的帮助就自己下车。她已经打算要改变我们的习惯做法,但没有注意到我已经防范在先了。当我伸手去抱她的时候,她用力地挣扎着,不让我把她抱下车,嘴里还在大叫着‘不,我要自己下车。’我直觉地知道她并不是在故意地违抗我。那是她第一次要‘自己来做这件事’。如果这次我也像往常那样要把她抱出汽车的话,起码要花上平时三倍的时间。于是我克制住了自己,调动起了自己的耐心和幽默感,把这件事看成是她验证自己能耐的机会。一个还在学走路的孩子又一次教会了我要慢慢来、要去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