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权威是让孩子跟父母最铁

发布时间:2021-04-09

什么是教育笔记。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权威是让孩子跟父母最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面对孩子,我们该树立怎样的权威?或者,怎样的权威才是教育孩子恰当的态度?还记得在读《爸爸的心就这么高》时,郎朗父亲的一段话:带好儿子太不容易了,得有极强的克制力,永远不夸他不行,不鼓励他不行,可轻易夸他更是不行。

不让他怕你不行,而让他太怕你了事情更糟。尤其郎朗这种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段话很长时间以来给我深刻印象。最近,又读到别的家长谈到的“有的孩子因惧怕父母,父母在场一个样,不在场又一个样”,同时联想到我对待溪溪的态度和方法,促使我对“权威”有了更多思考。总体而言我感到,郎朗父亲这段话涉及的“权威”是适合于已经有了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同时又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而对婴幼儿来讲,这段话是不适用的。

限于我带溪溪的感受,我对权威是这样理解的:权威肯定不是让孩子怕咱,权威是孩子愿意亲近咱、信任咱,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咱(具体解释就是:哭的时候最愿意让咱抱)。这样的权威无须强权,只需耐心细致地陪伴、共情、理解、引导……等孩子大一点儿了,权威的含义会慢慢扩展:孩子会为她信任的人表现好,让她信任的人为她而感到高兴。孩子再大一点,权威的含义更加扩展:她不仅仅为了自己信任的人而做得好,她开始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她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成长意识,这时的家长已经无须再教育了,孩子自己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

如果家长能让孩子最终有这样的心理感受,那就是最有权威的家长了。而要做到这一点,郎朗父亲的那段话说出了教育中的难度,这就需要家长极为高超的教育技巧。而在此过程中,家长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孩子怕咱,咱就有了权威,孩子就会听咱的,听了咱的,孩子就会好。这可真是大大的误区。教育好孩子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了好的亲子关系,你才有可能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听你的话,让孩子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与你的关系不好,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是白搭,孩子不会听你的。想想看,如果孩子见了你就怕,那她畏于你的“权威”,表面上会听你的,但背着你肯定是另一套。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也一样嘛!

关系好,干什么都容易,关系不好,干什么都别扭。咱可千万别为了树立什么所谓的权威,把与孩子的关系弄僵了。那可是南辕北辙了!写到这儿,我总结一句话:权威是什么?权威就是孩子跟咱最铁!

至于怎么能做到最铁,还是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孩子还小,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五个秘诀: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诀: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第七个秘诀: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第八个秘诀: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第九个秘诀: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孩子跟父母几岁分床最合适


看着宝宝逐渐长大,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独自一个人睡觉。究竟宝宝多大可以与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开还是顺其自然?过渡期间有什么小技巧?让我们来看看三位妈妈的说法吧。

大床和小床“无缝对接”让孩子分清“你的床”、“我的床”

汪小姐宝宝小易3岁

我孩子的床是和我们的大床拼在一起的,我在孩子的小床上垫了点东西,让小床的高度跟我们大床的高度一样高,再拼在一起,就像是“无缝对接”。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分床睡了,但是还是让孩子觉得离爸爸妈妈很近,我们自己也可以多享受下跟孩子同睡的时光。

这个方法是从小易1岁以后开始采用的,因为跟我们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分床,所以他适应得还是挺快的,除非是他生病了,我会把他从小床上抱回来睡,等过几天身体好了,再抱到身边的小床上去。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小易也会睡着睡着就爬到我们床上,我会很坚决地把他抱回去。不过,要是早上6点还没完全醒的时候他再爬过来,我就让他和我们一起睡。

虽然两张床拼在一起,不过在铺床的时候我会刻意把两张床铺成完全不同的风格,让孩子觉得这并非一张在一起的大床。我们管我们铺,孩子的床铺成他喜欢的样子,现在他已经有区别的意识了,会经常跟我说“这是我的床”、“这是妈妈的床”,还会说:“妈妈和我到我的床上玩。”等他再大一点,我想我们就可以完全分开睡了。

先分床睡再分房睡过渡时在床边安个夜灯

刘小姐宝宝乐乐4岁

我一开始是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让她自己睡的,而且是在她自己的小房间单独睡。可是过了两天就发现,乐乐根本不会简单地照顾自己,心理上似乎也承受不了黑暗和孤独的恐惧。所以我们只好把乐乐的小床搬到我们房里,让她在我们房间里睡她自己的小床,这样就克服了孩子的恐惧感,夜里也能随时照顾她。

等乐乐到了三岁的时候,我又开始尝试让她睡自己房间。怕她不适应,我特地在床边开个小夜灯,每过几天就把灯光慢慢调暗、再调暗,一直到完全关灯也能自己睡着。效果很好,孩子很快就适应了。

现在我们就一直分房睡了,有时候乐乐病了,让她跟我们一起睡她还不干,非要回到自己的床才能睡得着。现在一般我说睡觉时间到了,她会自己进房,上床,盖被子,关灯。不用粘着我陪她也能自己睡着,早上一般六点四十就会准时起床。

等有勇气了再分床不能忽略孩子的依赖感

李小姐宝宝航航2岁

孩子多大分床睡我觉得应该顺其自然,不能忽略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而且母子同床也有不少好处,比如至少我们的睡眠质量能够有保证,而且可以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增加孩子对我的信任感。

我也想过让宝宝跟我分开睡,但是我看一些育儿书上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恐惧心理,白天听了故事,脑子里就会想象一些奇怪恐怖的事情,我观察了孩子,好像是会害怕。所以分床睡这件事还是缓一缓。他跟我舒服地睡了这么久,都已经习惯了,突然把他扔到一个黑暗陌生的空间独自睡觉,想想是受不了。我想等航航再大一点,认识多了,依赖感被满足了,有勇气自己睡的时候再分床睡。

专家观点

孩子生病抱回父母床不可取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专家陈津津:通常而言,我们建议父母在孩子三岁以内分床,六岁以内分房。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其“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睡得更舒适和安全。同床睡的话,大人和孩子夜里都会翻身数次,势必互相影响,分开睡后,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更有保障。其次,孩子跟父母同床睡,有时甚至有被大人被子压窒息的危险,孩子睡自己的床,卫生状况更健康,也更安全。

三位妈妈的做法中,第一位妈妈“无缝对接”的方法挺可取的,既做到了分床睡,又满足了孩子个人安全感的需要,但是等孩子长大后,还是要慢慢过渡到分房睡。第二位妈妈在过渡期间为孩子装了一盏夜灯,只要灯光不是太亮,没有破坏孩子的日夜节律,也是可取的。第三位妈妈太过顾及孩子的依赖感了,培养孩子分开睡的习惯和意识,应该在孩子可塑性较强的时候进行,否则,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会随时间增长而越来越难戒除。

另外,在孩子生病时将孩子抱回父母床上的做法是不太可取的。因为将孩子抱在手里睡觉,卫生问题还是没解决,而且父母有可能自己就是病菌携带者,反而会有反效果。父母在孩子生病时,可以哄他入睡,然后再放回小床。

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看动画片、讲故事的方式渐渐让孩子有分床睡的意识。最好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跟孩子一起参与小床的装饰,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和意愿睡自己的小床。坚持一阵,孩子就会养成跟父母分床睡的习惯了。

让孩子跟“我不行”告别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脑筋不好使”“别人就是不喜欢我”等等。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

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让孩子跟“我不行”告别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你须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变更你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们”(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造成你(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父母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他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这样的孩子如果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你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方法很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正踌躇畏缩时,你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该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成长伙伴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因而,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情绪控制,谨防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需要特别注意控制: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让孩子学会劳动,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这世上本没有懒孩子,惯的人多了,便成了懒孩子。

01

今天小鹿跟我说了一件事。

她班级的一个孩子在上厕所的时候,眼镜掉坑里了。

她急得没办法,一位清洁阿姨将她的眼镜捞了出来,洗干净还给了她。

但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

小鹿就追过去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阿姨?

她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小鹿有点疑惑有点难过,她停住了脚步,返回去,拉着阿姨的手说了声谢谢。

我一边夸她做的很棒,一边陷入了沉思。

“五一”劳动节之前,一位老师搞了个小调查,让孩子们说说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看法。

全班60个人,53个人觉得劳动太累,宁愿闲着也不做普通劳动者,长大后希望当明星或者有钱人。

问及原因。

“因为我爸说,要是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我去捡垃圾,扫马路,当工人!”

“有钱了,就不用自己干活了。”

忽然明白,为啥孩子开始鄙视普通劳动者,区分三六九等了。

02

小鹿永远都觉得自己缺了一件新玩具。

她没钱,问我要,我没给,毕竟我还要存钱买包。

她提议用做家务来挣钱,刷一次碗五块,扫一次地十块,自己洗衣服十块。

我本想爽快答应她,但细想的话,觉得不靠谱。

本来小鹿做事本来就挺勤快的,这次给了钱了,达到目的了,下次她忘记了做家务其实是分内之事了咋整。

于是我提议:“家里有很多闲置的玩具,书还有衣服,扔掉太可惜了,我陪你去摆摊挣钱吧”。

她欣然同意,连夜赶制了一个用废纸壳做的广告牌,用彩色蜡笔写着:“小鹿公主铺子,明日开业!”

我帮忙想了一句宣传语:“世界这么大,来我这看看。”

第二天,就在公园一角找到了一块空地,开始了叫卖生涯。

小老板自己还准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钱包挂在脖子上。

那天温度很高,太阳刺眼,弄的人浑身粘腻,昏昏欲睡。

起初小鹿觉得有点丢人,不好意思。

但为了心爱的玩具豁出去了,半小时后她使出浑身解数叫卖着,汗珠顺着小脸蛋往下滴。

小玩偶五块钱处理,益智小玩具贱卖,绘本十块钱一本还送贴纸当赠品......

一下午过去了,一共卖了83块钱。

期间碰到一位帅气小弟弟,还免费送了一个小汽车。

她兴奋极了,紧紧攥着这83块钱不撒手。

收摊之后,想去超市买一根冰淇淋奖励她,她竟然回绝了。

走在路上她一边懊悔刚才找错钱了,发誓要学好数学,一边感叹每天熬夜摆摊的叔叔阿姨肯定比她更辛苦。

摆了一次摊,她竟然明白了这么多道理,值了。

让孩子学会劳动,就是让她明白这世上所有的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靠自己劳动吃饭的人都不丢人。

03

去年,帆妈为了让小帆学会独立,把他送到了一家寄宿式的私立学校去读初中。

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因为小帆极度不适应,他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他总是把积攒了一周的衣服拿回家洗,有一次开窍了,想自己洗,就把袜子和内裤一起泡在盆里,这一泡就是三天......

刚开学的时候甚至不会打饭,在食堂里拿着餐盘一直在原地站着,后来是寝室同学帮忙才吃上了饭。

放假的时候就死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啥都不干,哪都不去。

帆妈一脸愁容的问我:“这孩子很聪明的啊,怎么连最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学不会呢?现在还变那么懒,去寄宿式学校也白搭啊!”

我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回答着。

“那是因为你总对他说这两话:

“哎呀,你又不会,小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了。”

“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第一句,你扼杀他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句,你让孩子觉得劳动与他无关,它变成了分外之事。”

这世上本没有懒孩子,惯的人多了,便成了懒孩子。

其实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看见什么都想尝试。

看见大人在做饭,他会抢走你手中的青菜,非要自己摘;

看见大人扫地,他会抢走你的扫把,非要自己扫;

看见大人拖地,他会卷起小袖子拿着小抹布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

看见大人修理东西,他也会拿着小玩具在旁边敲敲打打。

他们把劳动看的和游戏一样有趣。

但你觉得危险,你觉得麻烦,你觉得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阻止他进行一切的尝试,久而久之他便失去了兴趣。

马克思说过:“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

没学会劳动,哪里学得会生存呢?

让孩子学会劳动,就是为了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那是他的必修课。

04

最后,我想让小鹿从小就要明白,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

于是我教会她像成人一样自理和劳动。

她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学会了穿衣洗脸,自己大小便自己擦屁股;在家里玩具自己收拾整理,房间的地板自己擦,承担起自己能做的事情;

高难度的系鞋带,也在老母亲的细心教导下学会了,连简单的编织和剪纸她都信手拈来。

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我们总是一起做家务,因为她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其实也是培养她责任感和爱心的契机。

歌德说:“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和贫困。”

假如一个人懂得怎么劳动和怎样去爱,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而让孩子学会劳动,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父母注意跟孩子开玩笑要适度


跟孩子开玩笑要适度孩子有一颗水晶般纯净的心,同时,这颗心也跟玻璃一样容易被划上伤痕。大人的玩笑小孩子还不懂,有时,大人一个玩笑,在孩子那里却是无比真实的伤害。

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严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他们一岁多,甚至不满一岁的宝宝就已经有了自尊心。比如一个家长说:“我家宝宝晚上不睡觉,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来。这么轻轻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家长可能知道不应该当众打骂小孩子,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却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会觉得是对他的羞辱。

不可说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别薄一次家长聚会中,大人们谈起了尿床这个话题,把自己最大年龄尿床史当笑话一样说出来。可可本来在一旁玩积木,可是当他听见大人们在谈论“尿床”,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发角落里去了——可可经常尿床。可可的爸爸注意到可可的位置移动,却没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过去一把将可可抱起来,说:“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画地图了。”可可红着脸辩解:“我没有!”旁边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个靠近他的朋友刮着他的小鼻子说:“哟,这么大还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脸憋得更红了,眼里一下子蓄满了泪水,挣脱了爸爸的手跑进房间躲起来。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内心遭受了怎样的打击,他会觉得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说出来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难堪,特别是还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话他。这在大人看来实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视了孩子已经发展起来的自尊心,喜欢通过逗孩子的方式让孩子难堪而取乐。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但是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当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尤其当众受到批评时,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们无心批评他,这只是大人们无聊的游戏——当众揭孩子的短,让孩子难堪。可可觉得“丑事”被说出来令他无地自容,别人都在嘲笑他,这可不是小事。这确实不是小事。这种让孩子“当面出丑”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畏缩不前,认为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父母们还是把这些不可说的“秘密”藏起来,给孩子留一点“面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权威是让孩子跟父母最铁》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权威型父母让宝贝更自信 导读:权威型父母对宝贝表现出更多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更好地促使宝贝遵守父母做出的规定。权威型父母通常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控制宝贝,在考虑宝贝需求的同时向他谨慎地解释自己的观点,接纳宝贝,而不是一味地专断...
    2021-10-06 阅读全文
  •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孩子跟父母几岁分床最合适 看着宝宝逐渐长大,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独自一个人睡觉。究竟宝宝多大可以与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开还是顺其自然?过渡期间有什么小技巧?让我们来看看三位妈妈的说法吧。 大床和小...
    2021-02-22 阅读全文
  • 让孩子跟“我不行”告别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
    2022-01-22 阅读全文
  • 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成长伙伴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
    2021-09-24 阅读全文

导读:权威型父母对宝贝表现出更多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更好地促使宝贝遵守父母做出的规定。权威型父母通常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控制宝贝,在考虑宝贝需求的同时向他谨慎地解释自己的观点,接纳宝贝,而不是一味地专断...

2021-10-06 阅读全文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

2021-05-15 阅读全文

看着宝宝逐渐长大,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独自一个人睡觉。究竟宝宝多大可以与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开还是顺其自然?过渡期间有什么小技巧?让我们来看看三位妈妈的说法吧。 大床和小...

2021-02-22 阅读全文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

2022-01-22 阅读全文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

2021-09-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