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1-04-06 幼儿园声音的教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声音的说课稿我们总以为大人在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道理,然而很多时候,孩子何尝不是在教给我们一些什么?当你俯下身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教给我们包容、乐观和信心,而且,他们还悄悄在指点着我们为父为母之道呢。
别让蜂蜜也失业
因为一个小疏忽,我被公司辞退了。从走出公司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愤愤地抱怨:老总太不讲人情了,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砸了我的饭碗;同事也不够意思,平时相处得跟姐妹似的,可关键时刻没一个人帮着说情;还有老公,要是他多帮我做点家务,我也不至于忙中出错……
家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看到我拉长着脸、皱着眉头的样子,女儿竟怯生生地不敢靠近。
“爸爸,妈妈怎么了?”女儿躲在书房里小声地问道。
老公说:“你妈妈失业了。”“什么叫失业?”“失业就是挣不到钱,不能给你买布娃娃了。不能给你买布娃娃,心情就会不好……”我听到老公在耐心地向孩子解释。
女儿似乎明白了,稚嫩地“哦”了一声,又对她爸爸继续说道:“爸爸,今天是星期六,我们出去爬山吧,这样妈妈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与其呆在家里心烦,还不如出去散散心。于是,我们一家人乘车来到郊外。已经是深秋了,山路上,绿色渐渐褪去,只有零零星星的野花可怜巴巴地开着。我很快就后悔了,到处灰沉沉的,有什么好玩的?可女儿倒是很开心,乐颠颠地跑在前面,追逐着蜜蜂和蝴蝶。我心不在焉地跟着,无聊之中,脚步专往那些不起眼的小花上踩,一朵,两朵……
突然,女儿站住了,回过身来定定地看着我,刚才脸上的兴奋荡然无存。
“怎么了?累了吧?”我问。
“妈妈,我知道你失业了,心情不好———”女儿指着被我踩过的小花,稚气地大声说道:“可是,可是你也不能让这里的蜜蜂也‘失业’啊,它们会失去快乐的!”
听着女儿的话,我的心猛地一颤。是啊,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就是蜜蜂的整个世界!尽管我失业了,事业已不再精彩,可我也没有权利去破坏别人的———包括老公和女儿的世界,让别人的世界也跟着一片灰暗!
想着想着,我弯下腰抱起女儿,愧疚地说:“对不起,妈妈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双凉鞋
晚自习的时候,我在办公室里评改试卷,8岁的儿子冒失地闯了进来。“你不在家做作业,怎么到这儿来了?”我停下手中的笔问道。
儿子喘着气说:“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双很漂亮的凉鞋,前面大大的、宽宽的。”儿子边说边用手比划着。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不忍心扫他的兴,附和了几句,然后叮嘱他赶紧回去做作业。
儿子的凉鞋在今天下午上体育课时弄丢了一只,放学后他让我陪他去买双新的,可我忙得脱不开身。没想到儿子竟给他父亲打电话,让他父亲给他买了双凉鞋。要知道,儿子很惧怕他父亲,从不敢让他父亲帮他买东西。
等我评完试卷回到家,儿子已经睡了。我想看看儿子所说的那双很漂亮的凉鞋,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儿子的房间。摁亮灯,儿子的床前整齐地摆着一双黄色的凉鞋,凉鞋有点歪斜,估计是长期压放的缘故。鞋底下用一大张白纸垫着,白纸的四角各画着一只蝴蝶,振翅欲飞。我仔细地端详着这双凉鞋,一点儿也找不出儿子口中“漂亮”的感觉。这是一双在地摊上出售的再普通不过的凉鞋。可儿子却把这双廉价的凉鞋当宝贝,居然用白纸垫着,还画上了蝴蝶!看着酣睡中的儿子,想到他的幼稚,我忍俊不禁。
回到卧室,我责怪老公怎么给儿子买了这么一双凉鞋。老公说,这乡镇小街,到晚上6点,哪里还有鞋卖?能买到就不错了,以后再买一双好的吧。
星期五的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脸上挂了好几道指甲痕。我追问了几次,儿子才说是跟同学打架时被抓的。儿子从上学起,从没跟人打过架,这次到底是为什么呀?“他们……他们说我的凉鞋难看!”儿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我愣住了,儿子居然是为了这双凉鞋而第一次打架!看到他伤心的样子,我不忍责备他,于是默默地坐到他身边。
良久,儿子停止了哭泣,问我:“妈妈,你也觉得这双凉鞋难看吗?”我不忍欺骗他,看着他说:“一般吧!”
“可它是爸爸买的呀!”儿子提高语调说:“这是爸爸给我买熊猫娃娃后买的第二件东西。”
熊猫娃娃?我快速地在脑海中搜索。天哪,那是儿子4岁生日时老公给他买的礼物。这么说,他父亲时隔4年才给儿子第二次买东西?看着儿子,我鼻子竟有些发酸。
自从老公下海经商后,一心只扑在生意上,儿子的事根本没时间过问。我偶尔责怪他,他总是说:不是有你在吗?可他哪里知道,在儿子的心里,父爱的位置是我无法填补的!
我随即给老公打了电话,告诉他一切,听了我的话,他沉默良久。
周末,我们特地陪儿子去城里大商厦买了一双漂亮的皮凉鞋,儿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但是我发现,儿子仍然经常穿着那双黄色的凉鞋。有一天,儿子还在那双黄色的凉鞋上用圆珠笔画了两只蝴蝶。那蝴蝶在儿子的蹦蹦跳跳下,忽上忽下,美丽极了!
女儿的测试题
一直以为,我和女儿的关系还算是亲密无间。但那天晚上,女儿拿着一本书,笑眯眯地对我说:“我要考考你,看你对我了解多少?一共100分,20道题,每道5分。”我自信地答道:“考吧,保证得90分以上。”
“我最喜欢吃什么?最怕吃什么?”女儿开始发问。“最喜欢吃土豆丝,最怕吃蘑菇。”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扣2.5分,我最怕吃肥肉。”女儿接着又问:“我最喜欢哪门功课?最讨厌哪门功课?”我停顿了一下,女儿喜欢数学,这我是知道的。但她讨厌哪门功课,我怎么没印象呢?想了几秒钟,还是答不出,又被扣去了2.5分。
好在,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比如“最近在读什么课外书”、“最崇拜的人”、“最要好的朋友”、“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哪首歌”、“最喜欢干的一件事”等等,我都答对了。然后女儿又问:“我最苦恼的事是什么?什么会使我愤怒?”我愣愣地看着她,最苦恼的事?她这么幸福,有什么可苦恼的?什么会使她愤怒?我觉得她每天都挺开心的,小小的年纪懂什么愤怒?
“你想干的事,我没让你干,你很苦恼。老师对你不公平,你会愤怒。”我犹豫着回答。女儿大摇其头:“错!长胖让我苦恼,家长冤枉让我愤怒,扣10分。”
“好,你接着问,我就不信我不了解你。”我不服气地说。女儿一笑,接着问道:“我最近的口头禅是什么?最近的校园流行语是什么?”此题一出,又将了我一军。看我摇头,女儿又扣去了10分。
即使剩下的题都答对,也只能得75分了。但可惜的是,“最喜欢什么动物”、“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最珍爱的一件礼物”、“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等等题目,答案好像就在嘴边,可硬是说不上来。结果又被扣去20分,最终得分为55分。书上的测试结论是:您对孩子了解不太多,看来你平时不太关心孩子哦。
女儿的测试题让我幡然醒悟,原来我对女儿真的了解不多。看来,要真正成为女儿的朋友,还要花很大一番功夫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周末xx说吃想吃我包的三鲜饺子,她最近一直生病感冒,胃口不好,每顿饭都吃的不太多,难得有想吃的,又有时间,我马上去买菜给她做饺子。xx爸带着xx出去玩,我自己在家包饺子。
其实自己一个人包饺子我还是有些怵头的,自从xx出生我的腰打了麻药之后就很不好,经常疼,再她几个月的时候又查出来腰椎间盘突出,平时站着太久就会钻心的疼,但孩子难得胃口好,想吃我做的三鲜饺子,我没有理由拒绝。
买了半斤虾、半斤肥瘦肉馅、三两韭菜,然后就开始和面、和馅,开始准备包饺子,xx很喜欢吃我包的三鲜饺子,一是自己家里做的用料足,二是在肉馅中我加入自己熬的高汤,煮出来的饺子鲜美多汁,一咬的话满嘴流油的感觉,但又不是油,没有那么油腻,所以全家都爱吃。
我自己一个人折腾,准备的时候还好,因为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还活动着,腰并没有特别难受,可包起来因为站在那一动不动,腰一会就酸疼的要命,快包完的时候我的额头一个劲儿的冒冷汗,最后终于都弄完了,就三个人的饺子我就折腾了近2个小时。
包完后xx爸煮饺子,让我坐着歇了一会。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有破的没有,因为充满汁水的饺子破了就不好吃了,好在xx爸说都没有破。第一锅盛出来之后因为太烫,我给xx夹了碗里2个,然后就把碗碟都摆好去收拾厨房了。xx这么大了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吃饭,而且有分寸不会被烫到,也就没进去看她。等过了几分钟我进去一样,她的饺子一口没吃,可一盘子饺子都被她用筷子捅破了,汤汤水水的。我当时就气坏了,怒吼她,你干嘛呢?不是给你夹碗里了吗?干嘛把好好的饺子都捅破?当时我腰疼的要命,特别生气,觉得把我一上午的劳动成果都破坏了。xx爸也急急忙忙跑出来,批评她,妈妈辛苦包的饺子,你看都弄破了。
xx看我俩都说她,一低头,眼泪就流出来了,没有出声,但眼泪不断。我一看孩子病刚好,才有点胃口,就没继续批评她,就说,吃饭吧,下次别淘气了,你看把饺子都弄破了,怎么吃啊?xx一边流泪一边低声说,我想给爸爸妈妈夹。我一听特别震惊,我错怪孩子了,她本来筷子就用的不是特别好,饺子还特别烫,再加上里面是汤汁,特别软,她根本夹不上来,所以都捅破了,我再一看,我和xx爸的碗里果真都躺着饺子。我马上和xx道歉,谢谢她为我们夹饺子,谢谢她看到喜欢的饺子都顾不上吃还想着我们,但同时也告诉她这样做很危险,而且也把饺子弄坏了。xx听我这么说,渐渐的止住了眼泪,歪头问我,妈妈不生气了?我说不生气,妈妈很开心你想着爸爸妈妈,但是以后一定等饺子凉了再弄,要不太危险了。xx听后开心的吃起了饺子。
看着孩子吃的那么开心,我再一次心酸了,我又批评错孩子了,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一再受挫,给了孩子太多的委屈,究其原因就是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每次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责备与发难,而且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倾听孩子心的声音,我想父母收获的是更多孩子纯真无邪的感动,而我相信听了孩子的解释,回馈给孩子的肯定是拥抱和亲吻,而不是怒吼与愤怒。
孩子,最纯真的名词,让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一定会被他们纯真而又真诚的心声所感动。
育儿观念:倾听孩子的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想要打开他们的心门,探一探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要学会倾听。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他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换做是我们,立马就会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批评,而这位校长却是弯下腰来十分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把话说完,并把玫瑰花奖给了可爱的小女孩,给予她真切的赞美。
我们往往以大人的意志左右孩子的想法,当孩子的回答不符合我们的意愿时,我们习惯立马判定他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以成人的方式造就了“听话”的孩子。殊不知,在这“听话”的背后,扼杀的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都是纯真无邪的!在责罚孩子前不妨先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以宽容的心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和缺憾。
父母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
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通、繁重的学习压力……孩子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沟通。许多父母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许多的孩子便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变得不听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不会和父母心生隔膜呢,又怎么不会产生不听话行为呢?
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要想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进他的内心。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的不听话行为,进行明确的教育和指导。
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和孩子误解的过程。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子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放低姿态,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但必须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但父母不能允许他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2)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
父母的关注鼓励着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想法和感受。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3)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子。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妈妈想要有个听话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耐心倾听,就可以了。
5)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
长期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把“懒得理你”挂在嘴上,当孩子以这种对抗的态度对待父母时,其实他对爸妈的失望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因为,长久以来,他和父母沟通不良,干脆“免谈”。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态,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不听话的症结所在。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心声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心声
我是一名母亲,又是一名幼教人。常有人说:“你是干幼教的,教育的孩子一定成才。”我在微笑之余,心中却总有一种莫名的小压力。没事的时候就会想,我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培养他,能够确认的就是:我要倾听孩子心声,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和孩子一起运动,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儿子比较胆小,总怕摔了自己,遇到一些危险性动作,不用我们大人说,自己便“知难而退”了。这一点曾经让我觉得庆幸,孩子会“保护自己”,可渐渐地,我感觉到儿子在动作发展上有些缓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带孩子一起运动,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1.循序渐进,练习基本动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娘俩去附近小公园“走平衡”。小公园周边的马路牙子,变成“小桥”或者“高速公路”,我俩一前一后,一步一步“走平衡”。刚开始,我牵着儿子的小手往前走;慢慢地,儿子牵着我往前走;再后来,他只抓住我的一根手指头向前走;最后,儿子独自在上面“开汽车”,走得轻松又自如……
2.引导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我的做法是尊重鼓励、激发兴趣。去年,儿子班有四五个小朋友都学了轮滑,我带着他去看伙伴们的学习,可是他说啥也不学。我和孩子他爸尊重了儿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坚持每天打球、跑步。今年,在选择幼儿园兴趣小组活动的时候.我征求儿子的意见:“兴趣小组有美术、电子琴、舞蹈、轮滑。你自己想一想,喜欢学什么?”儿子经过一段时间考虑,最后说:“我学轮滑吧!”我说:“你怕不怕辛苦?”儿子说:“妈妈,你不是说,要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吗?”儿子终于爱上了轮滑,坚持不懈地锻炼,在家里也常主动要求再练一会儿。
3.正确示范,确保均衡营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挑食、偏食,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这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而改掉或减轻的。刚上小班的时候,孩子不喜欢吃青菜,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便说:“菠菜真好吃,吃了可以变成大力士。”有一次吃胡萝卜,我见儿子不愿吃,便说:“胡萝卜真好吃,怪不得小兔喜欢吃呢,我也喜欢,吃了还会让眼睛更亮!”我这么一说,儿子便吃了,吃完了还问我:“妈妈,你看我的眼睛亮不亮?”在我的示范和鼓励下,儿子渐渐地不挑食了,窝头、野菜什么都吃,这保证了儿子的营养均衡。
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把他引上“热爱学习之路”
生活即教育,对孩子来说,日常生活和环境空间的影响尤其重要。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非常重视在家庭的环境布置中为孩子营造有益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地处在一个学习的环境中。
1.音乐熏陶。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儿子也是,很小的时候我便给儿子准备了一个录音机,放在他经常玩耍的地方。两岁的时候,他就会自己放音乐了,而且会随着音乐又蹦又跳、又唱又舞。我们一家人很认真地看他表演,我也时不时陪他一起表演。每当我弹琴的时侯,儿子就会专注地在旁边听,我问他是否想学琴的时候。儿子却总是摇头说:“我觉得太难了。”虽然我从小就有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但我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熏陶,让儿子喜欢上了音乐,这已足够。
2.自食其力。让孩子“自食其力”,将来孩子在社会上才能成长得更好。虽然婆婆对他比较溺爱,但在这一点上,我们已达成了共识,从儿子两岁多就开始锻炼他自己动手做事了。只要是儿子喜欢干的事情,我都会让他试一试.现在我和老公的袜子儿子都能帮着洗了。他自己的学习桌、玩耍区域,我也经常鼓励他自己整理。当然,他有时也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会说:“妈妈,我不想干了。”我便会走到他身边鼓励他:“我们一起整理好不好?”这时儿子便会笑着说:“我们两个人会干得又快又干净……”
3.潜移默化。婆婆常责怪我没有教孩子学算术,我则认为,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有一次我试探儿子,问他:“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你说有几只啊?”儿子眨巴着眼睛说:“有5只。”类似这样的小题目,我像讲故事一样问儿子,儿子也很起劲地模仿着出题反问我,婆婆在旁边看到了,高兴得很:“看来有些东西不用刻意教,也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给儿子准备了很多积木、玩具放到他的小区域内,还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贴在墙上,孩子也许就是在玩积木、玩玩具的时候自己学到了这些吧。有一次儿子和他爸爸去吃油条,吃完了儿子说:“爸爸,你买了10根油条,你吃了6根,我吃了4根,我比你少吃了2根,你再给我买2根,咱再走吧!”瞧,生活中,儿子很会算账呢!
给孩子一颗“博爱”的心,引导孩子走上“热爱生活之路”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我的结论是:要热爱生活。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有一个阳光的心情,才能珍惜生命,才能努力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爱上旅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逢假期,我和老公便带着儿子出去游玩,看到儿子感兴趣的,我们便讲给儿子听。譬如大明湖畔的铜人,儿子和我们一起编了一个“老爷爷吹糖人”的故事;再如苏州“留园”的石头迷宫,让孩子流连忘返;还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特的水世界,干佛山的登山之旅……旅游让孩子爱上了大自然,也让孩子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孩子爱自然、爱生活的情趣。
2.体验成就感。从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他便在这个社会上有了自己的价值,而这种“自身价值的体现”是一个人热爱生活的基础。所以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会让孩子去体会自己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价值。譬如,当儿子用积木摆出了长江大桥、苏州园林、高楼大厦、迷宫、火车道轨,我便会将他的作品拍成照片并张贴在墙上;当他完成某个小制作,我会和他一起找个地方摆起来;当他克服困难露出笑容时,我会竖起大拇指;当他学会一样新本领,我会和他一起庆贺。
3.让爱无处不在。毛绒玩具小猪是儿子的最爱,儿子像一个大人一样照顾它、和它玩耍。而我也借此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爱的情感。记得儿子上中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说:“小伟(化名)没有爸爸!”我借机引导他对同伴付出自己的爱心,儿子和小伟成了铁哥们,也因此而更多地帮助其他小朋友。
让孩子“懂得爱、接受爱、学会爱”,我相信儿子会因这无处不在的爱而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爱,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心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育儿心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老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育儿心得体会。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善于倾听也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沟通的角度而言,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父母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才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有时候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充分裸露并甩掉它们,就可以重新恢复有爱心的、与人合作的本性。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作为家长,每一次耐心倾听之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也会加强。倾听孩子,让我们找到了爱的最佳途径。
倾听哭泣的孩子。孩子放声大哭总不是无缘无故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听到孩子哭时,父母应当停下手边的事情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声,允许孩子畅快地哭,或者轻轻地搂住他,看着孩子的眼睛,和蔼地请孩子把烦恼告诉你。随着孩子的哭声,他的情绪会随之放松,他在宣泄委屈和悲伤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反应,你温柔的触摸、轻抚他的面颊、把他搂在怀里轻摇,都会把你的关怀直接送入他的心田,他会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委屈就会渐渐消失。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领悟力、热情、创造力会明显增长。
记得有一次,班级给每个小孩布置了家庭作业是要回去告诉家长购买零食来配合“分享”活动。我家儿子回来告诉几次要买零食带去幼儿园,我没有在意,总认为他自己贪吃,本身儿子比较挑食的不爱吃饭。其实是我没有好好的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自从这次以后,我慢慢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现在与将来勇敢地面对来自学业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战。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当儿子取得小五角星时、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着。对于父母亲来说,爱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知道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无数次的育儿实践,使我们懂得了“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倾听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是需要付出时间、耐心和包容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换位思考,对孩子的诉说才会认真听下去,才能产生交流中的互动。否则,没等孩子说完两句话,就不耐烦了,那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才能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孩子的思想意图,分享孩子的快乐,真诚地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体贴去化解孩子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家庭环境。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倾听的作用。唯有如此,我们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如果没有一种“倾听意识”,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而是一味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至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这都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所以,要想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要想让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要想让孩子对你无所不谈,家长就必须先有一种倾听的意识,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