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启发、引导幼儿

发布时间:2021-04-06

以快乐的幼儿园教案。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为一名优秀老师时,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也许"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启发、引导幼儿"就是你要找的,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午餐后,孩子们各自沉浸在自由游戏中。瞧,小邦和小源在下棋,瑶瑶和几个女孩子在看书,子萌和涵涵,芽芽等几个孩在玩彩泥……看着孩子们安静愉快地游戏,我很欣喜,欣喜于这些从小班刚升入中班的孩子竟然能如此有次序的游戏,而且合作的这么好。我四周环视了一遍,寻找个别孩子的身影,小源趴在柜子边地上干嘛呢?这小家伙很调皮,常惹事。我走近他:“小源,怎么趴地上,地上脏的哦。”边上的小逸忙解释:“小宇的棋子滚进去了。他是在看看滚在哪了?想帮他拿出来。”原来小源是在帮助别人,我决定驻足观察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笑着问:“棋子在哪看到了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把它拿出来呢?”小源挠挠头说:“我试过用手拿

,可是拿不到。”我便顺势引导:“你找找,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帮你?”小源找来了积木,小逸也投入到取出棋子的行列中,他去找来了扫帚,平时老师掉东西常会找扫帚帮忙,细心观察的孩子想到了。可是,他们俩两种方法都试了,都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向我求助:“我们拿不到,老师你帮我们拿出来吧?”这时,我没有动手帮他们,笑着说:“想一想,为什么这两样材料都帮不了你们的忙呢?”小源说:“我这个积木太短了,碰不到棋子。”小逸说:“我的扫帚太大了,伸不进去。”这时,小源小脑瓜一转:“有了,我们来把积木接长吧!”话语刚落,两个人便忙开了一起合作把积木接长,可是插塑的积木接起来刚拿起来就断了。小逸说:“这个积木不行,我们换花片积木吧?”孩子们又一阵忙碌,终于完成了花片棒,小源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快去用这个试一试!”小源拿起花片棒,趴在地上,一下,两下,棋子给拨出来了。“拿到啦,拿到啦!”两个孩子高兴不已,我也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克服了困难,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试试做个“旁观”的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启发、引导,为幼儿提供思考、创造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己动脑动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争抢玩具、肢体碰触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老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出面解决冲突,以免矛盾“升级”。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冲突的发展,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

一天,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天天与阳阳因争抢一个摇摇车而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另外一个孩子跑过来,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延迟了我的行动。当我解决完这一场冲突,再想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一矛盾,一个骑车,另外一个推车,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两个人还在一起开心地讨论车子的玩法。

针对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老师不要急于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冲突,看看事态的发展,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肯定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在孩子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中指导调解。

其实,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我们不要只看到冲突不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间发生的冲突,这是发展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契机,不要让我们的善意剥夺孩子成长的良机,而应该要把这种权力还给孩子。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自主游戏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大胆创作。但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会出现不喜欢与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案例一:阅读活动的合作者

班级中的五个区域,阅读区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幼儿的兴趣度并不太高。这一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其他区域孩子都抢着去活动,阅读区相比显得“冷清”。有几位小朋友参与了阅读但并不“甘心

”,小声嘟囔着:“我想去玩建构区的玩具”,看到有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时,自己也开始找了一本书来翻看,接下来便开始不停地换书,还出现了与小朋友争抢、胡乱扔书等等一系列不好的行为。

看到此现象,我走近孩子们悄悄地问:“你们在看什么书?”“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吗?”孩子们也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回答:“当然可以啦。”于是吵闹、乱扔、争抢的现象全部消失了,孩子和我投入到了阅读一本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书《专注力养成大画册》中,孩子们以比赛的形式去找书上对应的物体,而我就作为孩子们文字的朗读者,每个人都认真的参与阅读中,用最小的声音与小伙伴交流,阅读氛围浓郁。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我被小朋友们邀请参与他们的阅读活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孩子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对孩子来说有这么大的作用与影响。

案例二:捡“垃圾”行为的支持者、引导者

最近发现孩子们只要出去户外就会趴在地方捡什么东西,也经常会听到小朋友告状:“老师,他手里那东西了”。通过观察与询问发现,孩子们捡的、拿的东西就是中班器械操道具漂亮花环上脱落的五颜六色的花瓣。针对这一现象与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捡这些花瓣,于是孩子们便开始七嘴八舌的讲了起来:“花瓣有好多颜色可好看了”“我喜欢红色的”。

看到孩子们对于捡花瓣有这么多的兴趣,我也不忍心将他们捡的“垃圾”没收并扔掉,于是引导幼儿想办法把捡来的花瓣用到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接下来就有好多玩法出现了。首先我们让小朋友把自己捡的花瓣用手分离成细细的线,然后让小组长将所有的细线收集起来,中午区域活动时美工区的孩子们就用这些五彩的细线进行了粘贴画,看到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发出了感叹:“哇,好漂亮呀”、“这是我们用捡的花瓣用胶水自己做的漂亮的大书跟五彩鱼”。看到孩子们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听到孩子们开心的话语,我很欣慰因为我做了孩子游戏活动中的支持者与引导者,让我们成人眼中的“垃圾”变成了孩子手中的美工材料。

引导幼儿思维,共促全面发展


一大清早,外面不时透露着清新的空气,冬爷爷早已把小朋友们唤醒,只看到一个个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进行着早上的晨间活动。今早的活动刚好轮到玩桌面玩具,孩子们拿着各自的玩具又向往常一样玩开了,但我发现每次孩子们玩玩具时,都会搭相同形状的东西,可以说,孩子们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玩的兴趣。正在这时,我突然看到我们班的陆阿姨正和孩子们开心地玩起了桌面玩具。只看到阿姨蹲在孩子的一边,手中拿着珠子,正一层层地往上搭,一下子一个双层蛋糕出来啦。看到这,我迅速跑了过去,问:“你们搭的这是什么呀?”孩子迟疑了下,阿姨连忙说:“这个是生日蛋糕呢”“那上面一根根竖起来的是什么呢?”谢毅凯忙跟我说:“这是蛋糕插在上面呢。”“哦,原来如此。”这时,阿姨边拍手边唱起了“生日歌”,随之,谢毅凯也学着阿姨的样子,开心的唱起了生日歌。顿时,我感到陆阿姨的办法真是好,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恢复到最初浓厚的兴趣中。

孩子喜欢玩,在玩的时候他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需要引导的对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开心的玩,快乐的学,真正促进了幼儿全面的发展。

从正面引导幼儿


今天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做操时都要踩在地上的一个小蝴蝶上,老师带幼儿沿着小蝴蝶绕圆圈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然后做操。而钱震烨每次踩在自己的蝴蝶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幼儿踩在他的蝴蝶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非但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幼儿,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就笑得很高兴。老师把钱震烨叫到一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钱震烨不说话,但是脸上是一脸的无所谓。在小朋友做完操后开始游戏时,钱震烨有些着急了,也想去,老师让他去向被推的小朋友道歉后再去玩游戏,钱震烨照做了。与幼儿交往,成人始终要抱着平等相待的心态,哪怕幼儿犯了错,成人也不能因此呵斥他们,而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成人可以告诉幼儿,在特定情况下自己要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要避免冗长的教训。幼儿会从成人的声调中以及从成人说的话中意识到成人的不高兴,但是成人要把自己的不赞成表达清楚。反之,冗长的教训和可怕的言语通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幼儿古诗学习的引导


-->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结晶,也是古汉语运用的典范。它们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以及深奥的哲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幼儿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熏陶,在它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比较厚实的文化积淀,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意识。

汉语中包含“形”“音”“义”三个内容,一首古诗也同样包含这三个方面,那么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古诗时,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美术、音乐教育,使幼儿受到全方位的教育,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首先我们要时幼儿体会古诗中“形”之美,所谓的“形”是文字的写法,具体是指文字的形状;而诗之“形”,不是只诗歌的结对幼儿来说,抽象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宜的,我们在选择古诗词时应尽量选取意象特征比较明显的诗歌。这样的意境可以通过形象的意向展现出来。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这些意象有可能接触过,即使没有见过,我们对此的解释也会是轻而易举的。构形式,而是指古诗的意境之美。按理说,意境有三个元素组成:意象、空间和人的想象。但要加强幼儿的印象,是之记忆牢固,教师可以把这种诗中的事物作为美术课的题材通过绘画画下来,使那些美好的事物形象的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这样幼儿的兴趣会大增。也可以把这些意象让幼儿学着画下来,实际这样的课已经变成综合性的艺术课了,幼儿不但欣赏了古诗的意境之美,而且还饶有兴趣的学习了绘画,全方位教育的特点便显示了出来。

其次古诗是文字示范的典范,用词造句确实是精雕细刻,非常典雅。里面的字词不但用意准确,而且讲究平仄,语言铿适合于朗读。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加强幼儿对古诗的印象。方法有三:

⑴配乐诗朗诵。给古诗配上适当的音乐来朗诵。优美的音乐能够烘托诗歌的意境美,能渲染气氛,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朗读兴趣。还能引导幼儿对那种优美的境界产生想象,借此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⑵许多古诗本身就是很好的歌词,可以直接谱上乐曲来吟唱,这时这些古诗就变成了优美的儿歌,幼儿的兴趣自然会增加。

⑶把古诗译成现在的儿歌,然后在谱上曲子来吟唱,古诗变成了现在的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吟唱,幼儿更容易接受。

这样以来,诗词欣赏就变成了音乐课,或者说是一种综合艺术课,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第三,要是幼儿理解古诗之“义”。这一点是难点,然而在以上几步的基础上,再了解古诗之义就比较容易了。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把古诗译成浅显的现代汉语诗歌后,一定要是译文中的意向和原文中的意向准确的对应起来,而且要让幼儿理解每一个对应。句子要流畅,浅显易懂,适合幼儿朗读。

总之,引导幼儿学习古诗,要是幼儿比较好的理解掌握,必须下一番功夫,要开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故事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以上几个措施以外,有些古诗有非常明显的形体意象,我们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出来,教师表演和幼儿表演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用孩子的身份去体会孩子的心情


孩子入园已经两个月了,他们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尽管在一些常规上还显得较乱,但是孩子们日益爱上幼儿园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真是让人为之一振!

这不外面响起了音乐,孩子们习惯性地起床穿衣服,今天有了保育老师的帮忙,孩子们的衣服一会就穿好了!正当我一边给女孩子梳辫子,一边给其他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争吵声。循声望去,原来两个孩子在指着一件衣服发生了争执,刚想上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看见大陈老师走过去了。

可是事情却不如人愿,一个孩子(甲)坚持穿在身上的衣服是自己的,而另外的一个孩子(乙)坚持他把自己衣服穿过去了,而甲死都不肯脱,最后他死死抓住衣服哭着冒出来一句:“告诉我家奶奶!”我见事态严重

,急忙上去调解。

我首先观察了两位孩子的穿着,发现甲身上的衣服很多,而乙显得单薄了些。而甲甲总是穿着小背心再加外套,如今小背心见不着,这似乎让我明白了这件衣服到底是谁的。我一边忙着招呼两个小鬼头,一边提醒大陈老师再去打电话咨询下,结果大陈老师示意我是乙的。于是我拉过甲到身边,轻轻的对他说:“xxx,我们一起来数数你身上有几件衣服好吗?”见他点头,就连忙和他数起来。“哇,你一共穿了六件衣服!你瞧,外面的太阳公公这么好,他朝着你发光,你身上就会出汗,那样会很容易感冒的!我们脱一件衣服好吗?”在脱完衣服之后我又问:“哇,你的小背心真好看,刚刚都被藏起来了呢!这是谁买的啊?”他开始和我拉起了家常,见他情绪稳定了,我对他说:“原来奶奶给你穿了这么漂亮的小背心在里面,刚刚老师打电话给xxx奶奶,她和给xxx穿了一件衣服,如果少穿了会感冒的,那怎么办呢?”甲听完了说想看那件衣服,我顺手拿起这件衣服就说:“就是这件啊!”“那快让他穿上吧!”听他说完这句话,我不禁笑了,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会关心小朋友,你真棒!”接着,我对着全班的孩子说:“xxx一不小心穿错了衣服,可是他脱下来了让xxx赶快穿上,说明他很关心小朋友,下一次,如果有衣服一不小心跑错了,请小朋友帮它找到主人好么?”“好”……

这一风波平息了,可是留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因为小班的孩子比较小,不懂事,对于一些事情把握不准,会混淆一些事情,但是他们对于自己身上的、手上的东西却有着足够的“占有欲”。穿错鞋子、袜子等等事情在小班是经常发生的,而如何面对这一类事情,却正是考验一个教室沟通能力的时候,怎样不让孩子觉得受委屈而哭?首先教师要做清楚地旁观者,然后用孩子的身份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再用“妈妈式”的口吻循序渐进的去引导、知道幼儿,最后别忘了给错的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也别忘记给全班幼儿一个学习的机会,更别忘记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

用适当正确的语言加以引导


我们搬新家楼

今天,园领导决定让我们从中四班的活动室搬到中三班去,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不已,于是我找了几个年龄大点的孩子来帮忙,看到他们几个那股子劲,你就明白他们那种兴奋的心情了。

到中午时,搬家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在我们新的活动室里,孩子们像一个个小精灵似的跑遍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看看这,瞅瞅那,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好奇,于是跟随孩子们的好奇心,我开展了我们的第一堂活动课,就是我们的日常习惯,特别是讲到节约用水时,他们可是比我有话说呢1呵呵1我可爱的孩子们,中午我洗手还是习惯性的开到最大,这时孩子们也来洗手,其中一个孩子一本正经的说:“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不要把水开大吗?怎么你开这么大呀!”我听了这番话后,简直是自愧不如啊!“老师错了,以后老师再也不这样了”之后我当着所有小朋友认错,并且及时表扬了给我指错的孩子。

小小的一个细节,孩子们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鼓舞,搬了新家后的第一堂活动就让我回味无穷。

我拿来“光盘”了

上午的游戏活动结束后,有几个孩子说想要看一会电视,可是就在我给他们选光盘时,无意间发现光盘少了好几张,于是我问小朋友:“我们班的光盘少了好几张,谁看见哪里去了?”孩子们都纷纷说:“我没见,我没拿。”面对孩子的谎言,我一气之下没有让孩子们看电视,孩子们一个个愣在那里没有作声的,过了一会了,只见贾洪涛匆匆的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了5张光盘,递给我说:“老师,我拿光盘来了,看我的吧。”在我接过光盘的一刹那,我看出了这就是班里丢失的几张光盘,我说:“这是哪里的光盘?”他回答说:“我从家里拿来的。”“你的光盘怎么和我们班里的光盘一样啊!”顿时,他低下头不再作声。课后,我把他单独叫到一边,细细的询问了一下情况,最后在我的劝说下,他才说:“我想把光盘带回家看一下。”我说:“当然可以,你可以和老师说一声,这样随便拿别人的和班里的东西是不对的。”他听话的使劲点了点头。

有时,孩子的一些想法是我们很难猜透的,随之孩子的行为也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用适当正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我相信孩子们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幼儿语言发展教育中的六种引导策略


-->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同,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教师遇到具体问题时,应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呢?我们通过研究与实践,归纳了六种引导策略。

1.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不急于纠正。

幼儿语言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个别字、句说不清楚很自然。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如果以传授知识为主,一味地纠正幼儿说话时的发音,幼儿非但一时难以发清楚字音,还会因此丧失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影响语言的发展。因此,当幼儿发不清楚字音、说不清楚语句时,我们不急于纠正,也不一味放任,而是在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变换场合与方式,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和同伴的发育,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2.当幼儿答错问题时不马上予以否定。

我们观察发现,幼儿答错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的没有理解问题,有的没听清楚教师问什么,有的站起来一时紧张,有的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话。因此,教师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敏锐地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用引导的方法——“你再想一想”,可以用重复的方法——“老师再说一遍问题”,可以用安慰的方法——“别着急,想一想再说”,可以用规劝的方法——“你可要注意听,不然就会说错了”。不急于否定、批评幼儿,就是让幼儿敢说,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尝试错误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过于着急。

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引导的方法。如,有的幼儿站起来不敢说,教师可采取鼓励的方法,但有时幼儿还是不说,教师则可采用转移问题的方法——“等一会单独和老师说好不好?”“回家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好吗?”……有的幼儿虽然站了起来,但回答吃力,此时教师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的幼儿忘了教师提问的问题,或根本没听教师讲话,教师也同样要采取稳妥的方法加以引导,如可以把问题重复两遍。那种“快点说”“没想好就别说’等消极的语言,会大大挫伤幼儿说的积极性。

4.当幼儿倾听不专注时不强求统一。

幼儿倾听不专注,除了与年龄特点有关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些情况,对所有幼儿统一要求,就会使这部分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参加语言活动。因此,我们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允许个别幼儿有些“自由化”的行为,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5.对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不过多地、空洞地表扬。

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易受到老师的喜爱,在教育活动中,老师给予的注意、表扬较多。通过研究、实践,表们认为幼儿表达能力强,是由于其语言发展水平略高些。我们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因此,教师表扬的依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实际提高。此外,教师表扬的次数要适宜,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便于激励幼儿向更高的语言水平发展。“你说得真好!”“真不错,我们给他拍拍手!”此类空洞式的表扬,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没有更多价值。

6.对不肯说、不爱说的幼儿不忽视。

不肯说话、不爱说话的幼儿,往往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心里非常明白,但因多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或口吃等,不爱表达。对这类幼儿,我们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而不是简单地教幼儿说,让幼儿说,甚至忽视他们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近幼儿,逐渐进行语言沟通,使幼儿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说、爱说。如,我园有一个小朋友刚来园时不说话,遇事“以哭代语”,老师只能根据她的表情、动作揣摩她想干什么。一旦老师猜对了,她就会停止哭。于是,老师决定从猜入手,当她不哭时,再用语言强化。如,“你是不是想玩这个玩具?”当她点头认可后,教师问:“你知道这个玩具叫什么吗?”她回答:“知道。”“下次你告诉老师想玩这个小汽车,好不好?”逐渐地,这个小朋友情绪放松了,哭声减少了,开始用语言和教师交谈了。

教育笔记《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启发、引导幼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以快乐的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长城的导游词汇编 有时候,写导游词也是一些导游们心中的噩梦吧?只是,你知道的导游词是什么呢?导游词只是“蓝本”,而不是“定本”,是导游提供讲解的一个依据。想要让自己的导游词更加独特,能做的就是在这方面下功夫。只不过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导游词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长...
    2022-09-19 阅读全文
  • 幼儿观察记录:用所知所学去正确引导孩子 观察地点:中一班活动室、午睡室 观察时间:集体活动、午睡时 观察记录: 1、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现王xx斜躺在小椅子上,走近要提醒时发现孩子把手放在了裤子里。 2、不一会,发现王xx低着头,走近后发...
    2021-05-0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争抢玩具、肢体碰触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老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出面解决冲突,以免矛盾“升级”。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冲突的...
    2021-06-07 阅读全文
  • 引导幼儿探究 发掘幼儿潜能 维果茨基提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幼儿的“实际发展”与“潜在发展”之间的区域。幼儿需要一种特殊的帮助或支架来达到“潜在发展”的层次。这种特殊的帮助或支架通常来自父母、教师、同伴以及环境的支持。 我...
    2019-12-16 阅读全文
  • 老师真的只能是一个旁观者吗? 白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二幼儿园开始实践海森高主动学习区角游戏课程以来,教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就是由过去的控制、指导转向了退后、观察、支持;幼儿的活动由过去的被动、固守区域变成了自由、开放、流动的活动...
    2019-12-16 阅读全文

有时候,写导游词也是一些导游们心中的噩梦吧?只是,你知道的导游词是什么呢?导游词只是“蓝本”,而不是“定本”,是导游提供讲解的一个依据。想要让自己的导游词更加独特,能做的就是在这方面下功夫。只不过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导游词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长...

2022-09-19 阅读全文

观察地点:中一班活动室、午睡室 观察时间:集体活动、午睡时 观察记录: 1、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现王xx斜躺在小椅子上,走近要提醒时发现孩子把手放在了裤子里。 2、不一会,发现王xx低着头,走近后发...

2021-05-03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争抢玩具、肢体碰触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老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出面解决冲突,以免矛盾“升级”。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冲突的...

2021-06-07 阅读全文

维果茨基提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幼儿的“实际发展”与“潜在发展”之间的区域。幼儿需要一种特殊的帮助或支架来达到“潜在发展”的层次。这种特殊的帮助或支架通常来自父母、教师、同伴以及环境的支持。 我...

2019-12-16 阅读全文

白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二幼儿园开始实践海森高主动学习区角游戏课程以来,教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就是由过去的控制、指导转向了退后、观察、支持;幼儿的活动由过去的被动、固守区域变成了自由、开放、流动的活动...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