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交流需要体谅

发布时间:2021-04-04 幼儿园教师研讨交流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幼儿园选择需要哪些准备

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刺探军情,试图得到什么并以此来咋呼。也别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拷问他。孩子实在不想说就算了,特别是一些不光彩的事,他不愿意提,你也没必要去硬要他自揭伤疤。

跟大儿子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吃着吃着,大儿子故意打了个很大的嗝儿,当然不雅,我立刻瞪了他一眼,他旁边的同学马上告状说大儿子有一次因为这个被罚掉了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朋友的妈妈立刻问他:你被罚过吗?同学回答:罚过,三次。

孩子们跑掉后,我和同学的妈妈都笑起来:孩子们平时回家可从来没透露过这样的信息!

教师发现的问题,一定已经处理了——偶尔剥夺孩子十分钟的玩耍让他在教室里自己看书,闭门思过,也不是一件坏事——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那么,至少暂时就还不是问题,你更不用去操心。见到孩子,因此也没必要去盘问。除非他自己憋不住了要说。

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孩子疯玩,结果摔倒被撞破了嘴唇,被其他孩子嘲笑了,回来很沮丧。此时,如果你指责他:告诉过你不要去疯跑的,看吧!他只会觉得更糟糕。拉他过来,听他讲发生了什么,问他还痛不痛,才是爱,才会让孩子下次吃亏倒霉遇上麻烦事了之后,还是愿意告诉你。

喜欢火上浇油的父母,今后一定少不了引起孩子反感甚至争吵的机会。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亲子交流需要接受


想想好莱坞警匪片里那句台词吧:“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有人给你念了这么一句之后,你还有表达的愿望吗?

跟孩子对话是同一个道理。

不要试图评判你听到的东西。如果孩子从你这里得到的总是消极负面的反馈,他所说的话都变成罪名,你觉得他几次下来,还会有兴趣给你提供更多的罪名来教育他吗?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摆出一副指手画脚的权威样子来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哪怕你真的不满意,也留着过后再慢慢消化。而实际上,如果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对孩子很多行为和动机就会有理解和同情,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就阻止或解决了,谈话的时候,这样的东西往往不会变成主题。

接受和尊重孩子,他可能不是班上最聪明,教师最喜欢的孩子,可他是你的唯一,接受和尊重他,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不管你心里的想法是多么不一样,当他说自己看法的时候,聆听并接受。

亲子交流需要聆听


交流不光是说,也是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可能正忙着上网、打电话或做饭。但仍然,你可以俯下身来,问孩子:你想告诉我什么?

给孩子完全的关注。或者,如果实在不能抽身,告诉他:等妈妈三分钟。三分钟之后,真的放下手里的事情,全心全意听孩子。孩子说的,也有价值。你如果真的相信,孩子就也会相信。

聆听需要宽容

孩子犯语法错误的时候,不用急着去纠正他。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认为只要让孩子自信,自由地说话,不久他们就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说话,而不断地纠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受挫,越来越害怕……他可能会努力地避免所有用到齿音的单词,也可能决定再也不说话了,因为说话总是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或者他可能会变成口吃或者结巴”。约翰·霍特本人在自己的小女儿说话出错的时候,甚至让全家人都跟着她一起说错,以免打击她的信心,挫伤她说话的兴趣。

事实就是这样,你纠正次数多了,孩子很可能不再跟你说话。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的话,可以故作无意地用正确的方式把话说几次。孩子如果实在不改,暂且由他去吧。你见过几个成年人说“床下车车掉”了?

亲子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开一个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问孩子幼儿园里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东西,可能得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问你跟果果和乔乔他们今天下课的时候是不是又“枪战”了,或者幼儿园的电视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讲了什么故事,你得到的就将远不止三言两语了。

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看过的DVD封皮不要扔,跟书架的书放在一起,有时拿出来跟孩子一起指着上面的人物评头论足,哪怕是傻笑一阵,也是交流和分享。

自我控制可以给你更多机会与孩子分享情感:4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忽然间就不见了,动用了保安,满世界找,过了半小时,孩子又跑出来了,兴奋地要告诉你:果果家有好长的托马斯小火车轨道!此时,你如果跳起来怒喝孩子让你担惊受怕,那你就失去一个分享孩子的快乐感受的机会。不妨听他讲,过后再跟他重申纪律。

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无所不谈。当他最需要倾诉时,能想到找你,而你也能及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不妨试试,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自己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

亲子交流 爸妈需要了解的盲点和障碍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诸如喜欢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欢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

其次,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亲子沟通

这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

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孩子的这些缺点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

再次,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沟通的行动远比有声沟通的语言更有效。

最后,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原因。

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新生宝宝天生就拥有很多能力,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等等,这就使宝宝生后具有了与父母交流的可能。尽管他们暂时不会说话,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与初生宝宝的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每天与宝宝交流半小时,对宝宝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觉醒状态下与宝宝眼对眼的注视是互相交往的开始。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当妈妈抱起新生宝宝面对面注视时,妈妈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在注视中亲切地交流,你可以和宝宝这样说话:“宝宝看到妈妈了吗?”、“宝宝笑一笑”……,这时宝宝可能会像很懂事地凝视着你,听妈妈喃喃说话。他们有时会闻到奶香,寻找奶头获得食物,有时还会张开小嘴露出短暂微笑。因为经过了胎内十个月的交往,宝宝知道妈妈是自己最可亲的对象。

在与宝宝眼对眼注视时,最佳距离为20~30㎝。妈妈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宝宝的头和眼球随你而转动。这个动作虽然不难,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锻炼宝宝的敏感性,通过经常的训练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和感觉发展。

不失时机地与宝宝交谈,传递亲人的声音。

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吃奶了”、“宝宝乖”“我们现在开始洗澡咯”……,以此传递母亲的声音,增进母子间的交流。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天生就具有听觉能力,宝宝能感知到妈妈的语言。有的宝宝在生后感受到胎内曾听到的声音时,就会改变吸吮的速度,所以宝宝生后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给宝宝以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在每日的照料中,喂奶、换尿布、擦脸、洗澡……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妈妈要抓住这些情境,把你的爱意通过语言传递给你的小宝贝。

肌肤相亲,温柔抚触是一种爱的交流。

哺乳时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怀抱是他最安全的场所。他会安静地满足这种依恋,并形成早期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妈妈每次用固定的姿势抱他,宝宝就会主动寻找乳头。爸爸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小手,传递爱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感受到皮肤的触觉,还能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宝宝的灵敏度。这对今后宝宝的经验积累,心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用丰富的表情刺激,让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出生后,对人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果爸爸妈妈的脸在宝宝适宜的视线范围内出现,小家伙会饶有兴趣地注视。而且宝宝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如果这时爸爸妈妈对着他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哦,可能他们的微笑不太明显,只是嘴角稍微抽动了一下,但是这是他们在和爸妈交流呢。如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宝宝的模仿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宝宝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宝的交流需要

哭是宝宝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形式。

宝宝另一个与父母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宝宝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宝宝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宝宝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人认为新生宝宝要避免多抱,而应当让他尽量躺在小床上,否则易养成要抱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宝宝的哭是想主动和爸、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宝宝抱起来,给宝宝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生后2~3天的新生儿,80%以上的宝宝会趋安静,宝宝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使之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宝宝的发育。

爸爸的交流很重要

新生儿的成长需要爸爸的参与。

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宝宝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宝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宝宝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宝宝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渣的脸轻轻地亲亲宝宝,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宝宝,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宝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宝宝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与宝宝进行交流的方式,这些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对父母、婴儿都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新生婴儿行为、感情的发育发展需要父母共同来关怀和诱导,所以不管是准爸爸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妈妈,都要学会用心养育自己的宝宝,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宝。

相关推荐

  • 亲子交流需要接受 想想好莱坞警匪片里那句台词吧:“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有人给你念了这么一句之后,你还有表达的愿望吗? 跟孩子对话是同一个道理。 不要试图评判你听到的东西。如果孩子从你这里得...
    2021-04-02 阅读全文
  • 亲子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开一个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问孩子幼儿园里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东西,可能得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问你跟果果和乔乔他们今天下课的时候是不是又“枪战”了,或者幼儿园的电视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讲了...
    2021-04-04 阅读全文
  • 亲子交流需要聆听 交流不光是说,也是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
    2021-03-27 阅读全文
  • 幼儿需要对视、交流 开学以来,我渐渐地发现了一个最有利于和幼儿亲近的时机,那就是午睡后,替幼儿进行整理的时候。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差,他们还没有学会料理自己的事,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整理。午觉起床后的孩子们...
    2020-12-28 阅读全文
  • 亲子交流 爸妈需要了解的盲点和障碍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
    2021-01-12 阅读全文

想想好莱坞警匪片里那句台词吧:“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有人给你念了这么一句之后,你还有表达的愿望吗? 跟孩子对话是同一个道理。 不要试图评判你听到的东西。如果孩子从你这里得...

2021-04-02 阅读全文

要展开一个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问孩子幼儿园里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东西,可能得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问你跟果果和乔乔他们今天下课的时候是不是又“枪战”了,或者幼儿园的电视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讲了...

2021-04-04 阅读全文

交流不光是说,也是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

2021-03-27 阅读全文

开学以来,我渐渐地发现了一个最有利于和幼儿亲近的时机,那就是午睡后,替幼儿进行整理的时候。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差,他们还没有学会料理自己的事,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整理。午觉起床后的孩子们...

2020-12-28 阅读全文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关于“孩子最喜欢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有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孩子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

2021-0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