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吃苦教育要不得,家庭教育需多元

发布时间:2021-04-03

家庭教育。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吃苦教育要不得,家庭教育需多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吃苦教育”的国度,中国人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信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

但与此同时,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家长进行过分的“吃苦教育”,例如一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学生身体、心理都不堪负重。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谨防“吃苦教育”极端化!

2012年初4岁“裸跑弟”爆红网络。一名来自南京市、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幼童,以他自己的独特裸跑方式在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迎接2012农历新年。这个4岁的小男孩脱掉自己的内外衣裤,仅穿一条嫩黄色的小短裤和运动鞋,全裸快速地跑入美国纽约法拉盛暴雪肆虐的大街。跑步大约持续了5分多钟。小家伙刚开始带着点哭腔跟爸爸要“抱抱”,不想再跑了,很快孩子的头上都挂满了雪花,可最后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地在雪地上裸身做了个俯卧撑才结束,身体上沾满了洁白的雪。

专家有话: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温室效应”,依赖思想严重,意志薄弱,遇到一件小事便畏首畏尾。因此,我认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但与此同时,要警惕“吃苦教育”的极端化倾向,一些不合要求便体罚,使孩子身体、心理都不堪重负的教育方式,必须予以禁止。因为这种所谓的“吃苦教育”,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也是违背教育宗旨的。吃苦教育不等于体罚教育!

2006年暑假,位于杭州四宜路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是一家只招收6岁至13岁、家庭有经济实力,且调皮捣蛋男孩的培训机构,因其准军事化、全封闭管理和“奖罚分明”的特殊训练方式,尤其是罚吃辣椒酱、黄连甚至挨鞭子的另类惩罚手法,在让一些家长收获“欣喜”的同时,也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专家有话:针对“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却在事实上反映出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培养意志力教育的欠缺。“西点”的出现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然而在我看来,“磨难教育”决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须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体罚,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口头或书面授权,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鞭打”教育很可能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心里其实已经够“苦”

2011年网络上曾报道过,九江市庐山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送来3名小学女生,个个脸色惨白,不断呻吟,一人脸上还有明显的擦伤,嘴巴不断出血。据了解,这三名女生都才10岁左右,相约跳楼后被送医院急救。据称,她们觉得“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

小小年纪,天真活泼的年代却因为作业做不完而痛苦,值得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思考,这也警醒人们要高度关注学生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切实给学生“减负”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

专家有话:现在的孩子,身上确实有一些共同的毛病,如娇生惯养、独立性差等。但是,这些毛病无一不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与其送孩子去接受“吃苦教育”,还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wWW.YJs21.COM

此外,虽然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让人感觉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但实际上他们却压力很大,心里有很多苦楚。目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家长所关心的只有学习成绩而已。孩子平时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到了节假日,又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在等待着他们。没有玩耍、没有自由,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的成长过程能说是幸福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不应该让孩子去接受什么“吃苦教育”,反而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苦恼,让他们快乐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据报道,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在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动室以后,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玩具,好吗?”“好——”小朋友们齐声回答。

老师继续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等一会儿,大家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人一个人地到前边来取玩具。每人只取一个玩具,记住了吗?”“记住了——”孩子们大声说。

谁知,孩子们嘹亮的“记住了”的话音还没落,全班三十个孩子,就一窝蜂似地争先恐后地上前去抢玩具。尽管孩子们的家里都有许多许多好玩的玩具,但在孩子们的心里,总认为别人家的东西是好的,别人家的玩具一定是很好玩的。

那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玩具,对孩子们可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刚才老师的要求全都当成耳旁风,有的孩子一下子拿了好几个。剩下的玩具没有什么好玩的了,后边的孩子没有拿到,上手就夺,拿到几个玩具的孩子就紧紧抱着不放。孩子们扭成一团,玩具也散落了一地。

出现这种局面,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老师一个劲儿地大声说:“小朋友们,不要抢,不要抢!”但孩子们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见,继续玩命地争抢。当时,竟然有十多对孩子,为了争夺玩具双方僵持着,四目怒视,各不相让。

有的小孩子为争抢自己喜爱的玩具,甚至对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全活”——连推带打、又踢又抓等。有哭的,有闹的,哭声吵闹声交织在一起,活动室一下子就乱成了一锅粥。

家长的训示:“谁要打你,你就更厉害地打回去!”

更使在场老师惊讶的是,当一个小女孩的玩具被一个小男孩硬抢走时,那小女孩毫不示弱,竟然上手就“啪”地一声,给了那个小男孩一个干脆、响亮的耳光!把老师吓了一跳。

当老师赶紧把那个小女孩叫到旁边,低声但很严肃地问她为什么打小朋友时,她竟然振振有辞,理直气壮地说:

“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听了孩子这样一番辩解,老师一脸无奈,只能苦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据幼儿园小班老师反映,现在的家长和过去的家长可不一样。过去,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说遇事要互相谦让,不要挣抢,让着小朋友的乖,是好孩子。

现在可好,九成以上的新生家长,都曾经直接明示或者暗示过孩子:“该争的时候要争,该抢的时候要抢,不要怯阵。不争不抢就要吃亏。”甚至指使说:“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厉害地打回去!不要手软!”

坦率地说,我是不赞成这样教育孩子的。小孩子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演习”,幼儿园应当是个“演习场”。要与别人和谐相处,没有谦让的品格是不能被社会所接纳的。

家长明示“不能吃亏”、“不要手软”的原因分析

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不要手软”的意识,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年轻父母的“身份”和经历有直接关系。

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家长身上,有两个令人瞩目的标签:一个是“八0后”,一个是“独一代”。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绝大多数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在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身份,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他们出生在盛世,很早就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受教育年限多,文化程度高,思想解放不保守,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没有经历过风雨,对己对人没有承担过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差,心理年龄年实际年龄不相符。他们成长的年代,陈旧的道德传统被打破,新的道德思想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对传统美德并不很了解,盲目地全盘否定,道德思想状况比较混乱。

他们是家里“绝无仅有”的一棵“独苗”,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共处、合作,谦让、友爱、团结、互助的经历。在家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是在“被关注”、“被呵护”、“被恭维”中长大的,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眼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当他们做了父母以后,面对宝贝似的“独二代”,他们自身的经历和道德修养状况,不能不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养态度。

第二,跟孩子数量少也有关系。

过去,家里孩子多,家长没有心思把孩子看得那么珍贵。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终究有人替自己看孩子,可获得了解脱,感到非常放心。

现在可不同了。绝大多数家庭还是只有一个孩子。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孩子少更宝贵。在许多年轻父母眼里,孩子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疙瘩,“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道怎么爱才好。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虽然能学到在家里学不到知识和能力,但很不放心。生怕孩子过不惯集体生活,受别的孩子欺负。孩子要是受到别人的欺负,疼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上。

为了避免在家长看不到的时候受委屈、遭磨难,便鼓动孩子遇事不要示弱、谦让,该争要争,该抢要抢,要还击,不能吃亏。

鼓动孩子“以牙换牙,以眼还眼”不是对孩子的爱护

其实,这样教育孩子,不见得能占什么便宜。现在有的独生子女真够可以的,小霸王似的,不管什么好处和利益,就得自己是头一份儿,别人都得让着他,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能侵犯。“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时也出手。”

孩子在家里,大人可以一切都顺着、让着。可到了幼儿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你说:谁该顺着谁,谁该让着谁呀?

要是遇比自己弱的对手,大打出手,那是以强凌弱,不道德,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打伤了别的孩子,家长不仅要负责赔偿,还得要丢人、现眼。

可要是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相互斗殴,会两败俱伤;如果要是遇上比自己更凶猛、更狠毒的,更不要命的,最后吃亏的恐怕还是自己。

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就灌输“绝不能吃亏”的思想,鼓动孩子“以牙换牙,以眼还眼”,这不仅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还会埋下别的隐患。

比如,有一个小孩子特别的任性,当着外人的面让妈妈下不了台,把妈妈给气急了,妈妈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

妈妈万万没想到,孩子反手就给了妈妈一个脆生生的、响当当的耳光。

妈妈一下子愣住了,捂着火辣辣的脸,气势汹汹地质问:“你怎么敢打妈妈?!”

孩子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教我说,谁要打我,我就打谁吗?”

妈妈瞠目结舌,好久没有缓过神来。自己种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吞咽。

我很希望孩子的这个耳光别白挨,能让家长从中明白点儿什么。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教法、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是随意的。

这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显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尽管它没有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材,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尽管它不一定像学校那样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处处是教室;尽管它的教学方法看上去“不专业”,但活泼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实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内容则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和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即把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目的不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目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咨询实录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为社区作家教义务咨询的事,因为那天给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实我也就准备给大家发发传单递个水什么的,实际上后来领到的任务是给活动拍录像。

那天雨很大,我们只有在社区的屋檐下局促摆摊。见一老太太领着孙子经过,大家像狗狗遇见了包子般激动,可没料到她是个一心想诉说不幸的“祥林嫂”,孙子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幼儿园时被旁边孩子砸到一板,因此现在吃不好、睡不好、学不好……搞了半天,她最需要的是理解,老师只得在那里充当听众。

我在旁边无聊就和那孩子说话,问问他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兴趣与爱好。说实话,那孩子的额头非常扁平,牙齿大而外突,看起来智力应该不太好。但与他交流中发现他表达挺流畅,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说话也很有条理,爱好还不少,象棋、数学、轮滑,言语之间都带着些小自信。目前最困扰他的是英语和作文,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单词老默错,作文也写不出来,所以很自卑,认为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

我告诉他:你喜欢下棋说明你的逻辑思维很好,所以数学之类你会觉得很喜欢;你爱轮滑,说明你肯定很喜欢运动,运动的孩子反应会更灵敏,而且身体会很棒;说到英语背不出的问题,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我们办公室有个老师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别人政治问题都默不出,但她每次都能得一百分,大家只羡慕她记性好,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是回家花了功夫背的,别人花的工夫没有她多而已。你默不出,只能说明你下的工夫还不到。再说作文,我说只有多看书才行,他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多好!我问他现在都看什么书,又不喜欢看什么书?他说老师规定的书有些他就不爱看,我让他举例,他说像《红楼梦》,其它中国的三大名著他都喜欢。哈哈,我说我也不爱看,尽管显得很没文化,但我说的是真话。为什么人家说好我就一定要喜欢呢?他明显松了口气,我建议他,想让写作文变得简单,不妨试试写博客,反正我们学校每人都有,每天一有感触就写点,不管是多是少,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写出来。以前我也不会写,随便写点什么都特别累,后来我也一直写博客,现在就觉得不难了。你在写的时候肯定会思考怎么把话写通畅、如何使语法结构的正确,经常写写改改,你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提高的。他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对他刮目相看,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大问题?

他的奶奶终于结束了诉说,站到了孩子后面。我对他奶奶说:“你孙子挺聪明的!”“是吗?我觉得他脑子不好,记性不好、说话表达不清楚。”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其实他的家长老觉得自家孩子不如人,一直在灌输他脑子存在缺陷的想法,而这缺陷是幼儿园时留下的伤害,所以一旦在学习上有了障碍,他们就把一切都归因于此。我对他奶奶说:“其实你孙子一切正常,脑子一点问题都没有,表达也挺流畅,你们以后要多给他鼓励,你不能要求你的孩子是孩子当中最聪明的,但他没有问题,至少通过努力他是可以做到的。”“没问题啊?”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孩子坐着还不愿走了,我说该跟奶奶回家了,他说喜欢和我聊天。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呀?他说因为你会说我好,他们总说我不好。

挺有感触的,家长总是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超过别人家的,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现实总是比较残酷,往往一个正常的孩子都被批评笨了。而我拿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讲给他听,给了他最直接的启示,原来老师也和他有过一样的烦恼,于是他就不会有被边缘化的无助感。给家长信心与理性,给孩子自信与动力,这很重要。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模式分析

对家庭教育进行模式分析,因为分析视角的差异,家庭教育模式的类型也存在差异。以教育意识为核心,家庭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家长、孩子都有明显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具有明显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孩子也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具有被教育的意识。这种家教模式具有教育意识性强的特点。家长的教育意识非常明显,具有很强的外露性,孩子能够通过聆听家长的话语、观察家长的表情、活动、动作等迅速、准确地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由于这种模式的教育意识性强,家庭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明确,家长能够迅速地向子女传情达意、实施教育,这种模式深受家长欢迎。不过,由于有的家长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子女逆反心理及亲子关系对立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感,教育效果有时反而不好。

第二种模式为家长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而子女没有意识到家长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表现为,为了培养孩子的某种品质使之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家长特意组织、安排了某种活动或交往,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过子女的主体性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子女而言,这种活动或交往是作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存在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家长特意安排、组织的,在活动或交往中,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过子女的主体性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在活动或交往中,孩子发挥了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呈现既可以是家长刻意追求的结果,也可能是虽然家长有明显的教育意识,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子女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自然而然出现了这种结果。在这种模式中,家长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根据教育意图组织活动、创设情景,家长不能暗示或指导子女的行动,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活动主体性。

第三种模式为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而子女却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这种模式中的家长活动只是他的生活本身,尽管家长有时意识到自己的活动、言行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在活动中却没有以自己的活动、言行主动接受教育。从孩子的感受的视角观之,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有些相似,不同点在于:在第一种模式中,孩子尽管领会到家长的教育意图,却未必买家长的帐,主动配合家长接受教育;而在第二种家教模式中,孩子能够主动受教育。如果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这种模式的教育效果,可谓“无意插柳柳成荫。”问题是孩子为何对家长无教育意图的活动产生错觉并主动接受教育?显然,在这种模式中孩子的活动具有自我教育的性质,他们出于求知、成长的愿望而把家长的生活赋予了教育的意图,当然家长自身素质、形象具有教育意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四种模式为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但是孩子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这种家教模式的特点在家长与子女的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家长没有教育孩子的意图,孩子也不认为家长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却受到了教育。显然,家长与子女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对家长而言只是家庭生活本身,但是对孩子而言却产生了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教育。

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角度分析,第三、第四种家庭教育模式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作为“教育者”没有教育子女的目的性。尽管如此,这种家庭生活本身因为孩子的自我教育的存在使其具有教育意义,我们仍然把它归为家庭教育,目的在于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感。

二、几种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以说教为唯一教育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对家庭教育模式的分析,以下几种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家长使用:

——身教法。这种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家长意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第一种、第二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组织、设计的活动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鼓动孩子去登山。而在第三、第四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行获得教益。因为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的身教更容易使行为规范具体形象化,体现出行为规范的可信性、可行性,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具有权威性,青少年以观察模仿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应该以身教为首要的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常常进行言教,而忽视身教。家长不仅应该从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增强身教的自觉性。在第一、二种模式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意图,此时,家长比较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形象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注意进行身教;而在其它两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这时家长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不容易做到注意自身形象进行身教。所以,家庭教育模式给家长以启示:家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家长无小节,节节皆楷模。从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看问题,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时时处处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意识到身教的重要性,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

——鼓励法。从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自我教育与发展都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应该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就第一、第三种家庭教育模式而言,由于孩子意识到或者错觉性地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所以孩子特别关注家长对他的态度。就第二、第四种家庭教育模式而言,虽然孩子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或者并不认为家长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还是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态度。与孩子留意、注重家长对他的有意的态度相比,虽然孩子不太在意家长的无意的态度,但是家长的态度毕竟是他对孩子看法的真实流露,终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笔者提出:“没有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态度,只有不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家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家长应该容许孩子的不足、失败,从孩子令人不满的状态中发现积极的因素,向孩子表达自己对此的看法、宽容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期望,以使孩子从中获得鼓舞,不断奋进。有一个学生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家长看到儿子的考卷后,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没有心理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你不是有病了吧?”他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再有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儿子考到第二十九名。第三次,儿子考到全班第十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九名了。”无论孩子成绩如何,这位家长都给予孩子以正面的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他们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此时家长对孩子令人不满的现状的认识、态度,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发展。或进或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认识与态度,宽容、欣赏、鼓励使孩子获得信心、力量与进步,而苛刻、不满、打击使孩子自卑、泄气、退步。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苛求、不满、批评,而较少宽容、鼓励、支持,即使是孩子取得了进步,内心满意孩子的成绩,表面上也是不欣赏,担心孩子因此在此,笔者提出:“没不需要欣赏、鼓励的孩子,只有不去欣赏,鼓励孩子的家长。”

——经历法。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而言,他人的言教毕竟是一种间接经验,其教育作用终究不如孩子在亲身经历,实际锻炼中获的认识、体验那么深刻、有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却习惯于说教,而不重视孩子的亲身经历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早起磨磨蹭蹭,不急着起床、洗刷,提醒她上学要迟到了,也不管用。虽然多次给她讲早晨上学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也不见效果。如何才能让她早起有紧迫感,笔者给他提议,不要再提醒她、对她进行说教,顺其自然,有意地让她迟到一次,让她经历一次上学迟到、挨教师的批评,使她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要遵守学校纪律、早晨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亲身经历法对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有好处,不过有些家长却不愿意采用此法教育孩子。例如,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原因在于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护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需要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在亲身经历中成长。

让孩子接受亲身经历教育需要家长有意地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和交往,让孩子置身于活动和交往中,使其从中受到教育。在第一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中,家长、孩子都具有教育意识,家长要组织、甚至要参与活动、交往。这种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需要孩子认同家长的教育意图,配合家长的教育安排,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家长以这种模式进行家庭教育,并不能保证孩子积极主动地参加所组织的活动与交往。例如,孩子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家长采用第一种模式教育孩子以培养孩子合群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可能因为原有个性,不认同、配合家长的教育;孩子胆小,为了使孩子克服胆怯,家长采用第一种模式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因为胆怯会拒绝参加父母设计组织的活动。此路不通,另觅它途,家长可采用第二种模式来弥补第一种模式的不足。笔者的女儿有些不愿与人交往,平时告诉她多与人交往,结果事与愿违。一次,孩子在楼下让我把钥匙从窗户丢到楼下以便打开储藏室的门,结果我把钥匙丢到三楼窗外的空调上,女儿要我到三楼邻居家把钥匙取回来。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教育孩子与人打交道的好机会吗?我告诉女儿我正在炒菜不方便帮助她。要她自己去做这件事,女儿只好自己去了三楼。女儿回来后兴奋地告诉我她如何有礼貌地敲门、请求阿姨帮忙取下钥匙。第二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要求家长创设一种看似无意的教育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使其在独自的亲身经历中受到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从女儿出生到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现在成为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这其中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想必都是一样的,但是每当看到孩子那灿烂的笑脸,听到孩子那稚嫩的声音时,什么烦恼,什么辛苦统统都抛到九宵云外去了。不知不觉中女儿上幼儿园已经两个月了,但就是这短短的两个月却让我感觉到小家伙的变化非常之大,也顺利地度过和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

我家女儿生性较活泼,好动,刚到幼儿园时老师说有点坐不住,不听指挥,于是我就特意买了一些她感兴趣的积木和拼插玩具让她玩,刚开始只能玩一会儿就跑了,后来在我们不断地鼓励和表扬下,渐渐地坐的时间久了,玩得也更投入了。

女儿的自理欲望特别强,一岁多就能自己喂饭,穿裤袜,可是因为我们总是嫌她动作慢,吃饭脏就剥夺了她的这些权利,一切包办起来了,没想这是阻碍了她的正常发展,好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又重拾好习惯。

值得欣慰的是,女儿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就没哭过,而且很享受这种集体生活,我觉得和孩子分别时要有意的告诉她妈妈要离开她一会儿,什么时候回来是有关的,不骗她,让她有安全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老师细致、悉心的照顾让她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暧!在此表示感谢!

总之,育儿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祝愿我的女儿和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中国的教育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样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中国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的父母这样生活在惶惶不安和忧虑之中。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固然,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但仅仅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还是不够。如果没有教育的专业智慧和专业技巧,家长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会让孩子不领情,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反感。因为父母可能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压制、破坏孩子的成长。

我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两年前转向“家庭教育”。因为我发现,仅仅谈论“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那么,教师对学生几乎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对孩子成长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错误;对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过度关注,而忘记了教育的秘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一个问题。

家庭教育之我见


家庭教育之我见

奥地利儿童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家庭的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每一个孩子都会去追求优越感,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优异的方向,并确保这种追求给孩子们带来的就是精神的健康和幸福。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认为,作为家长只有力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传授影响孩子。与时俱进,保持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鼓励与表扬,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和时间。如我的孩子对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比较喜爱,我们就积极支持,使他在活动中找到自信,树立自强的精神。和孩子相处,对他的优点应该积极鼓励表扬;对孩子的缺点,不能简单粗暴的批评,应正确引导,以自己作为过来人的的经验向他传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少走弯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我相信在正确的家校共育、教养的模式下,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即使不能成龙成凤,长大也会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对小家有责任感的人。

喜欢《吃苦教育要不得,家庭教育需多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孩子,“昙花一现方式”要不得 看着我家的昙花打了一个骨朵,两个星期后,突然在晚上7点绽放了。我们一家人忙着拍照,乐于欣赏。都说昙花一现,可见昙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这也是昙花为什么在人们心目如此高贵吧。那是因为它的辉煌时刻就是一瞬间...
    2021-03-2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孩子三“不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千方百计请家教;棋琴书画有广告,父母着急,囫囵吞枣忙投资……凡此种种,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
    2020-12-14 阅读全文
  •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据报道,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在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动室以后,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玩具,好吗?”“好——”小朋...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
    2020-07-1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咨询实录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为社区作家教义务咨询的事,因为那天给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实我也就准备给大家发发传单递个水什么的,实际上后来领到的任务是给活动拍录像。 那天雨很大,我们只有在社区的屋檐下局促摆摊。见一老...
    2020-10-03 阅读全文

看着我家的昙花打了一个骨朵,两个星期后,突然在晚上7点绽放了。我们一家人忙着拍照,乐于欣赏。都说昙花一现,可见昙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这也是昙花为什么在人们心目如此高贵吧。那是因为它的辉煌时刻就是一瞬间...

2021-03-27 阅读全文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千方百计请家教;棋琴书画有广告,父母着急,囫囵吞枣忙投资……凡此种种,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

2020-12-14 阅读全文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据报道,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在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动室以后,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玩具,好吗?”“好——”小朋...

2020-12-07 阅读全文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

2020-07-17 阅读全文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为社区作家教义务咨询的事,因为那天给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实我也就准备给大家发发传单递个水什么的,实际上后来领到的任务是给活动拍录像。 那天雨很大,我们只有在社区的屋檐下局促摆摊。见一老...

2020-10-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