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与爷爷奶奶起冲突?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31

幼儿园小班小问题大安全说课稿。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与爷爷奶奶起冲突?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毕竟生活观念、养育观念都有差距。不过,这些问题并不致命,而且,还有很多办法可以巧治呢!

问题一:冲奶粉的水总是太热Yjs21.cOm

老人的理由:温水冲不开奶粉,而且孩子胃弱,应该喝热奶。

处方一:自己在家自己冲,不用老人动手。孩子喝惯了温奶,以后再喝热奶会不适应,老人也只能用温水冲给孩子喝了。

处方二:告诉老人冲奶粉的“绝招”:先放一半温水,放入奶粉,盖好奶瓶使劲摇匀。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开了。

偏方:一边向老人抱怨这奶粉太贵,一桶要好几百块钱;一边再解释是因为现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营养成分,能使宝宝聪明。而这些营养成分最怕热水,水一热就全被破坏了,好几百块钱也就全浪费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钱,又都希望孩子聪明,估计以后就不敢再用热水冲了。

问题二:辅食总是做得太咸

老人的理由:孩子要开味觉,而且吃咸的也有劲。

处方一:老人吃盐多了对心脏、肾脏都不好。先把这个观念普及给老人,不要直接就说给孩子做辅食的事,只说希望他们少吃咸的。等他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再跟进一步:孩子这么小就吃这么咸,估计没长大就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

处方二:带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如何做、要不要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吃咸”的话就会成为“圣旨”,比你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偏方:宝宝娇嫩的皮肤难免会起一些疹子、痘痘。如果你带宝宝去看病,即使不是因为吃得咸的原因,回来也要“传达”医生的话:“要是再吃咸的,脸上的痘痘会越来越多,还治不好,会变得很难看。”谁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白白净净的呢?

问题三:不太讲卫生,孩子、大人衣服一起洗

老人的理由:过水为净。

处方一:虽说老人帮着看孩子,但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而且,这样还能落个“勤快”的好名声。

处方二:买个儿童专用洗衣机,只需把宝宝衣服上有污渍的地方揉搓一下,然后统统放入小洗衣机里,再用婴儿专用肥皂粉漂洗几遍就可以了。

偏方:跟老公演个对手戏,或者找一次老公没把宝宝衣服漂洗干净的时候,跟老公把后果描述一遍,从孩子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讲到细菌感染……当然,老人应该能听见你们的“辩论”。

问题四:给宝宝买品牌洗发水、擦脸油就是乱花钱

老人的理由:便宜的一样用。

处方一:告诉老人:“便宜的我也买过。可是给宝宝用过后他老是抓头、抓身上,都快要抓烂了。再说,一年顶多也就用一两瓶,如果把身上抓出毛病去看病就更贵了。”

处方二:可以找那些又便宜又好用的,比如郁美净就非常不错,很多妈妈推荐。

偏方:不让老人知道价钱,或者告诉他是单位发的、朋友送的。

问题五:总是给孩子多穿衣服

老人的理由:穿得少容易冻着。

处方一:全家一起出去玩或者运动的时候,找一个老人觉得热要脱衣服的机会:“我怎么没觉得热呢?哦,是因为您活动了。估计宝宝好动,所以肯定总觉得比咱们热。”老人有切身感受的时候说服工作更容易。

处方二:根据天气情况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给宝宝穿的衣服。

偏方:告诉老人孩子穿得多就不爱说话,不爱运动就会发育缓慢,行动迟缓,就会比别的孩子笨。以后上幼儿园受委屈,再大点儿体育不达标就上不了重点学校……

问题六:把好的玩具藏起来,只给他玩些破玩具

老人的理由:那些好的玩具等他不糟蹋了再玩。

处方一:现在孩子的玩具非常多,选择那些摔不坏、撕不烂,对宝宝又没有安全隐患的玩具,老人就大可不必担心宝宝糟蹋玩具了。还有,要及时把那些坏掉的玩具修好或扔掉,这样可以避免老人给孩子玩,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处方二:告诉老人,给宝宝买的玩具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专门针对开发这个年龄段智力的玩具。如果现在不玩,会比别的小朋友智力开发上落后。老人一定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宝宝智力差。

偏方:经常强调: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了,我们只能生一个!玩具已经买了,如果现在不给宝宝玩,他大了又不会再玩,那不是更浪费?!

在育儿问题上,和老人没必要板着脸讲大道理,也没有必要争执。一个玩笑,一个合适的说话机会,一个善意的谎言都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矛盾。育儿生活也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矛盾组成的,只要你心态轻松,尽力而为,这些小问题不会影响你们三代人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中英不同的爷爷奶奶做比较


中英不同的爷爷奶奶做比较

沃克夫妇俩已经退休,住在格拉斯哥城南。他们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五个都不在身边。沃克医生:“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我们也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

因为:

1.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

2.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

3.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双方争着领孩子,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是不是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事实绝不是这样!

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或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英国的祖父母的想法是,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带孩子外出的时间一般会选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们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往往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孩子小,外出后,万一出什么事,自己无法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而关在家里则是最安全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了对老人的依赖,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要是这种观念给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知道了,绝对会义愤填膺。因为,我们的老人以为,孩子小,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实际上,有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作示范。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例如: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

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


据调查,有95%以上的家庭女儿结婚后生下孩子都由自己的父母来帮助抚养或照看。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解读“姥姥养”现象

传统的看法是爷爷奶奶来抚养或照看,但在近年却被颠覆了,为什么呢?

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被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我国广泛存在。有调查显示,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这里的“祖辈”更多地是指姥姥姥爷而不是爷爷奶奶。

在十多年前,爷爷奶奶照看孙辈还比较多见。因为按照传统观念来说,孙辈是爷爷奶奶家的人,爷爷奶奶照看孙辈理所应当。但最近几年,情况却出现了变化,照看孙辈更多的成了姥姥姥爷。这两年我曾经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问过一些照看孙辈的老人,确实以姥姥居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大概有三点:

第一,现在的年轻父母基本是“独一代”,他们的孩子是“独二代”,双方四位老人都有条件去照看一个孙辈。在当今社会,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是“平等”的。在姥姥姥爷看来,女儿女婿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孙辈,“外孙”“外孙女”的概念变得淡了,有的孙辈还跟了姥爷的姓,甚至有的孙辈称姥爷姥姥为“爷爷”“奶奶”,所以在照看“孙子”“孙女”这件事的愿望强烈程度上,姥姥姥爷不比爷爷奶奶差。

第二,年轻妈妈都有自己的事业,所以产假结束后,很多年轻妈妈就会再回归职场,孩子交给谁来照顾?当然首选双方四位老人。但对于年轻妈妈来说,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妈妈似乎会更舒心一些,毕竟跟婆婆不如跟妈妈相处得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另外,岳父母住在女婿家,跟在自家基本没有两样,而公婆住在儿媳家却有些不同,在他们看来,自己有点“在亲戚家做客”的感觉。所以,姥姥养顺理成章。

第三,老人也心疼自己的女儿,再加上已经退休,有大把的清闲时间,可以专心致志地帮女儿照看孩子。另外,老人也有足够的育儿方法,所以在处理各种细节问题上,总比女儿有办法。再有,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大半,经历过了许多事,而且还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处理起事情来会比年轻人更轻松,更老练。正因为有了这些原因,帮着女儿带孩子也就显得更为自然。

一个孩子,既然被妈妈生了,既然被姥姥养了,那爷爷奶奶也只有欣赏的份了。

隔代教养有利有弊

前面提到了隔代教育的一些优势。但凡事都有两面,有优势就会有劣势,隔代教育也同样存在劣势。

第一,因补偿心理而产生“隔代惯”。“隔代惯”行为缘起于一种补偿心理,也许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给子女更好的生活,现在有了孙辈,就想将之前对子女未表达出来的爱都补偿到他身上。但这种补偿却会将孩子宠坏。

第二,思想观念陈旧。比如,有的老人会给孩子讲鬼怪故事,这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给孩子传递一些诸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样的老观念,不仅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也使他很难与新时代的思想建立联系;等等。

第三,重养育而不重教育。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一味地娇惯、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事,忽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避难所”;只想让孩子自由玩乐,忽视规矩、礼仪方面的教育;等等。

虽然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但做子女的却不可以把关于孩子的一切责任都推给老人去承担,比如,教育的问题。其实,无论是谁在主导带孩子,全家人都应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并且要密切配合。很多时候,在教育这件事上,老人和子女之间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异。举例来说,有的老人可能比较注重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精神,而子女可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这时候,双方要多沟通,统一教育认识,然后择善施教。

带孩子,其实是父母的职责

作为年轻的父母,不要认为自己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是一种轻松,是一种让自己解脱的方式。事实上,育儿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替代。隔代教育终究离不开一个“隔”字,很多教育内容,由我们来做与由老人来做,其效果会大不相同。毕竟亲子教育中的“亲”,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亲近,父母的亲自教育要更为深刻。所以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并不能等同视之,亲子教育必不可少。

但隔代教育终归是祖辈对第三代的跨界教育,诸如父母亲情一类的情感是隔代老人所无法给予的。而且无论是做榜样还是讲道理,父母起到的作用都要胜过老人。相比而言,父母的教诲对孩子会更有威力。孩子也更喜欢父母都在身边的感觉,这样他的情感发育才会健康,情感世界也才会完整。而孩子与父母形成的强烈的亲子感情纽带,也是维系一个家庭完整和谐的重要所在。

所以,年轻的父母不要小瞧亲子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要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亲子教育,要理智地将隔代教育摆到正确的位置上。

在“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的今天,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第一,面对孩子,要做负责任的父母,让他感觉到亲子之爱,要教他爱父母,爱姥姥姥爷,也要爱爷爷奶奶;第二,面对双方的老人,要有一颗感恩心,懂得去感恩老人一生的辛劳,养儿育女,有苦劳,更有功劳;第三,面对自己,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并铭记一点:做父母是我们一生最伟大的事业。

(文/鲁鹏程,本文刊登于《时尚育儿》杂志2014年10月刊)

不能让有以下行为的爷爷奶奶带孩子


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话如果有以下问题最好就不要让他们带孩子。1、挑拨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有的老年人很在乎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为了确保孩子和自己最亲,总是有意无意地说妈妈有多严厉,妈妈不要他了之类的。对孩子进行情感绑架。这是对孩子最糟糕的。

2、固执己见,决不妥协。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接受新鲜事物慢了,很多时候难以接受新的科学育儿理念。这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有的老年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正确,绝对不听任何劝告,无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我认识一个老太太,非要坚持把孙子吃的食物先咀嚼过再喂。不管儿女怎么劝说这样不卫生就是坚持己见。人家认为自己带大了几个儿女,都没事。所以不改。

以上两点是“道”,有这两点的话就绝对不能让老人带孩子了。

其实老人带孩子多多少少会有溺爱和娇惯。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再来说说“术”上会对孩子产生严重影响的。

1、对孩子限制太多。老年人因为体力关系没法跟上孩子的脚步,所以对孩子有很多限制。我在公园锻炼时,见过老年人一边向旁人抱怨孩子身体不够结实爱生病。一边不允许六岁的孙子跑跳。在安全的公园小花园都不可以跑,还是很同情那个孩子的。

对于这种老年人带孩子,家长一定要在周末带孩子多多活动。鼓励孩子探索,否则孩子会变得胆小、也得不到恰当的锻炼。

2、有的老年人特别护短。会直接去责骂和孙子起争执的孩子。女儿幼儿园有一个奶奶带大的小女孩。曾因孙女做梦梦见某同学欺负她就告诉了奶奶xx欺负她了。奶奶不问清楚直接就去对那个孩子破口大骂。最后全班没有人愿意和她孙女一起玩了!这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自信都很不利。

其实让不让老人带主要还是客观条件所限。如果可以还是父母自己带最好。如果不可以,那就尽量少计较。

端正爷爷奶奶的思想让早教更顺的进行


现在,政伟表现出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了,只要他不想做就会表现出反抗。这种反抗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表示意愿的反抗,可是在爷爷奶奶的眼里却是一种不听话的表现,而他们处理这种反抗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吓唬,或者是骂,再不行就打。可是这种方式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让政伟叛逆的心理越来越重。就比如说把尿吧。以前因为奶奶记性不好,带政伟的时候总是频繁的把尿,政伟哪里受得了啊,没办法小小的政伟只能反抗。到现在,政伟现在一听说要给他把尿,就会大喊大叫,宁愿尿在裤子里也不愿我们把。

就像今晚一样,当我准备去上夜班的时候,政伟就想要便便了,但是只便了一点就不便了,奶奶总认为,政伟的便还有,所以就把着不放,政伟就用力的反抗,反抗没有用就大叫,而在一边的爷爷就吓唬政伟再叫就打了,爷爷越说要打,政伟更是叫得大声。这就是以前老一套教育,总以为,骂打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可是哪里知道这样的方法只能使越来越反叛。为了让爷爷奶奶能意识他做法的错误性,要该好好谈谈了,可是怎么谈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我仔细地琢磨了很久。

晚上,正好我下班的回来,政伟已经睡了,爷爷奶奶都在客厅里看电视等我,我一看这是很好的机会,马上找了张凳子坐在他们身边。(平时两老都是很慈祥、和蔼的老人,再加上他们对我像待女儿一样,而我也特别敬重两位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所以幸运的是我们一直能像父女,母女一样相处,,再加上两老平时都是很支持我对政伟的早教,这为这次谈话做了很好的铺垫。)

首先我对辛苦了一天的爷爷奶奶特别是奶奶,表示了感谢,同时对他们特别是爷爷能支持我对政伟的早教的行为表示了感动。这是我打心眼里想对他们说的。

其二我特意询问像政伟不听把尿的现象有没有在政伟爸爸一代发生过,他们说有,我又问他们怎么解决,他们说不听就打,骂(我心里暗叫:真糟糕,这么不好的思想竟然深深的植入他们脑海里)我又问他们打骂后没有用呢?他们都不说话了。我又说爸妈,其实我知道你们都是很爱政伟的,我也是,为了他能顺利健康的成长,我们是应该对他严格要求。可是你们在不听话的时候吓唬他,或是打他,骂他,这是没有用的,这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剧了他性格上的叛逆。爷爷奶奶静静地听我分析着。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在他不听把尿的时候就先不把,但是要告诉他如果有尿尿就要叫爷爷奶奶,同时在玩他的时候注意看他的表情,如果他很安静的一动不动一般就是要尿尿了,这时候抱他起来,能把到的话一定要好好表扬他,我相信这样的一来,政伟就不会怕把尿了,你们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行不行。

爷爷奶奶都表现出思考的样子,我想他们是在想我的话吧。希望通过这次交谈,爷爷奶奶都能端正思想。

“独二代”普遍存在的10个小问题


步入21世纪,第一代独生子女渐为人父母,于是,“独二代”便产生了。伴随独二代的成长,诸多问题呈现出来。从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据我们调查,目前这些孩子较普遍的存在着10个“小”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若干年后,必将发展成为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大”问题!

“小懒虫”:过着“一主二仆”的闲适生活

独二代孩子不仅很少做简单家务劳动,每天从事劳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最近调查发现:0分钟的占9.7%;1~10分钟的占47.3%;11~20分钟的占27.2%,21~30分钟的占11.9%;31~60分钟的2.8%,1小时以上的仅1.1%。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11.32分钟。20世纪90年代初相关机构就出过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美国孩子每天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

可见,我国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高中学生早晨起床不叠被子的占30%,起来一掀被窝就走,快上大学了还得家长给叠被子。小学生就更严重了,早晨起床伸一只胳膊,等着妈妈给穿衣服,等妈妈给穿完后把妈妈推一边去,“您完成任务了”,另一只袖子得爸爸给穿,一件衣服俩人穿,这叫“一主二仆”。

面对这种情况,生硬指使孩子干活效果也不会好,不如游戏一般地搞个“家务劳动承包制”,让孩子分担家庭一部分家务劳动。

“小霸王”:父母长辈对其处于服从地位

过去,在家里说话最有权威的是家长;现在,不少家里说话最顶事的是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达到说一不二的程度。

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的李康熙对在押的188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多数独生子女犯原来在家庭中是“小皇帝”,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家庭环境里,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父母长辈对其大多处于服从地位,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和要求,结果使其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贪婪和霸道。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却较少顾及甚至不顾及他人利益,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不太注重名誉,而崇尚金钱,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消费,争强好胜而缺乏进取精神,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要改变这种现状,做父母的就必须学会把“溺爱”变成“逆爱”,绝不再处处顺着孩子。

“小馋猫”:有好吃的非吃到嘴里不可

不少孩子特别馋,电视广告里有什么好吃的就非得吃到嘴里不可,当然家长也舍得给买,坏习惯就这么惯下了。

杭州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有72%的小学生对零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62.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有50%的人认为吃零食比吃饭“有味道”“离不开零食”。据卫生学家讲:“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四条腿的指猪、牛、羊等,两条腿的指鸡、鸭、鹅,一条腿的指磨菇,没腿的指鱼、蛋、奶和豆制品。他们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最不好,孩子的饮食应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现在,不少孩子厌食、偏食,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吃零食吃太多了,到正经吃饭时,当然不爱吃了。

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关键是父母要下定决心,对孩子的饮食强制定时定量,对零食进行把关。

“小犟牛”:不高兴敢把饭碗摔地上

不少孩子一犯起牛脾气来,十匹马都拉不动。一不高兴就敢把饭碗摔到地上。据调查,不同程度任性的孩子占62%,有些孩子任性得想怎样就非得怎样,谁说也不行。不少家长面对“小犟牛”束手无策。

为什么现在任性孩子这么多?一句话,从小惯的。

家长退一步,孩子便进一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原则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要妥协。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他的性格往往会向不良方向发展。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容易碰钉子、不顺心,有的人因此形成了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

除了以上这四个“小”问题以外,还有几个“小”问题也很严重,如:

“小依赖”。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什么都依赖家长,连学习都依赖家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认为,当代少年儿童在做人的基本态度方面不够勇敢,缺少自己的主见。这和孩子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他人有很大关系。

“小散漫”。不少孩子散散漫漫,无组织无纪律,上课随便说话,玩东西,做小动作。这便要求当老师的,要严格要求、从严训练。

“小野蛮”。有些孩子行为野蛮,对人吐口水、骂人脏话;破坏公物、抢别人东西;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给老师同学起外号;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在餐厅高声说笑;在剧场有连喊带叫、吹口哨、鼓倒掌等不文明行为。对孩子的这种野蛮行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严肃及时地予以纠正!

“小磨蹭”。不少孩子干事磨磨蹭蹭,吃饭第一个上桌子的是孩子,最后一个吃完的还是他,穿衣服磨,写字磨,干什么都磨,磨得家长直起急。家长连喊带叫,“快点!”可孩子还是慢条斯理,一点儿不着急。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且制定“奖快罚慢”的措施。

“小马虎”。不少孩子干事马马虎虎,能凑合就凑合,明明是“+”号抄成“×”,明明是“b”写成“p”,这样的孩子也很多。可以给孩子搞个“错题集”,逐步纠正。

“小攀比”。调查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乱花钱、多花钱;比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费,攀比、炫耀。送礼一送就是上百元,你送我一块手表,我送你一双旅游鞋。请客必要上饭店,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就怕“低人一等”了。

除了这10个“小”问题以外,孩子还有一些问题,如学习不刻苦、不专心;不孝敬长辈等等。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习惯培养。小习惯决定大未来,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良好习惯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十招沟通“必杀技”,隔代育儿没问题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一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常常因沟通而受到影响。在隔代育儿的大家庭里,沟通就更是格外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还可以让一个家更和谐、更美满。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不是弊大于利。因此,隔代育儿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 很多妈妈为此深感烦恼。别急,我们奉上10招儿经过实践证明的、颇有成效的“兵法”。

1、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兵法运用】洋洋1岁多了,正是一刻也闲不住的时候。奶奶怕孙子在屋子里跑会磕到,就不许孩子到处跑,只允许孩子坐着玩。这样的过度保护当然对孩子不利,于是爸爸上阵,他先是肯定老人为此事没少费心,特别辛苦,然后说明了限制孩子的活动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不好的弊端,并和母亲一起找到了一些实用的解决办法,比如给家具的棱角装上安全角,把家重新收拾了一遍,排除安全隐患等等。

2、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兵法运用】关于给孩子穿多穿少这件事,溪溪妈和公婆常有矛盾。妈妈说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可老人总怕孩子冷,怎么着也说不通。后来溪溪妈换了种方式,只要她觉得孩子穿得多了,就会摸摸孩子身上和后背上的汗,然后也让婆婆来摸摸,问她要不要给孩子换衣服。但是除此之外,她就什么也不说了。过了一阵,她发现婆婆也开始在早晚给孩子穿得多一些,而中午就给换成薄的。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见效了。 3、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兵法运用】天天妈妈发现,婆婆把自己给孩子买的很多贵一些的玩具都藏了起来,只让她玩小时的那些不值钱的旧玩具。奶奶的理由是,想等小家伙会好好玩了再给她玩,现在她的手不稳,一不留神就把玩具摔坏了,而且有时候还故意摔打或拆卸它们。面对老人如此的“好心”,妈妈哭笑不得,于是她这样引导婆婆:“我给孩子买的玩具都是专门针对她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有时候即使她摔打或拆卸玩具也没什么不好,既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促进智力发育。如果现在不让她玩,她会比别的小朋友在智力开发上落后很多。”奶奶当然不希望孙女比别人差,于是赶紧把玩具都找了出来。

4、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兵法运用】依依3岁了,有些胆小,平时见了邻居、亲戚也不怎么打招呼。爷爷觉得孩子没礼貌,为这事说过孩子好几次。而妈妈觉得小孩子不能“贴标签”,应该及时鼓励和正向强化。

有一次,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来家里做客,两人多年不见,相聊甚欢。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走过去问了声“爷爷好”,还给客人递上了水果,爷爷觉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客人后,依依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希望他以后不要强迫孩子,给孩子一个熟悉陌生环境的时间后再和人打招呼,效果会更好。爷爷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5、曲线救国

和老人在养育中发生重大分歧时,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大家的关系还会恶化。试试这招——曲线救国,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兵法运用】

● 请亲友帮忙 古语讲“三人成虎”,因此,当老人对某个科学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时,不妨发动亲朋好友联合向他“灌输”。当然,这不是声讨,可以请亲友(最好是老人平时就比较认可的人)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比较含蓄地说出此意。

● 请老师帮忙 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老师的喜爱?所以,当老师就孩子问题提出请家长配合时,老人一般都会很用心。那就不妨拜托老师在老人接送孩子时,和他沟通教育中的问题。

● 请专家帮忙 当下媒体中专家讲育儿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可请老人一起看。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如果节目内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让老人自己看,给他反思的空间。这也是一种不“揭短”的做法,给老人留足面子。凡事给对方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6、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兵法运用】彤彤2岁多了,每次吃饭还都是奶奶追着喂,这让妈妈十分烦恼。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脚。彤彤妈知道后跟婆婆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妈,您年纪大了,这样满屋子追着彤彤跑是很累的,万一磕着碰着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饭,时间长了胃该坏了。咱们还是锻炼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妈的话让婆婆听了很受用,她开始和儿媳妇一起琢磨起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的点子。

7、转移引导对象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索由老人引发。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索,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兵法运用】

● 爸爸版 欢欢爸是个超级球迷,这个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欢欢跑来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没看好孩子,欢欢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两个母亲闻讯赶来,婆婆见此情景,反而说教起了媳妇:“你就不应该让他看着。”欢欢妈甚是委屈,但是她什么也没跟婆婆争执,而是决定转战“地下”,私下和老公沟通,让他知道当爸爸的责任。

● 孩子版 乐乐要喝水,奶奶赶紧给倒上,并叮嘱她:“现在还烫,你别碰,一会儿奶奶喂你。”妈妈不愿意孩子这么被溺爱,四体不勤。于是她绕过婆婆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杯子在桌子上,热水要凉一会儿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轻轻地碰杯子外面试试烫不烫,过一会儿再尝一小口。正好,妈妈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会儿咱俩一起试。”

8、常谈心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大家因某种缘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应该相互体谅和关怀。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兵法运用】小美妈妈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会儿天,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小区邻居的家庭琐事。其实小美妈妈是个电脑工程师,对这些话题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她会认真倾听婆婆的讲述,还要夸张地回应。因此,小美妈妈和婆婆的关系特别融洽。这虽然表面上看似与育儿无关,但若与婆媳聊得来,很多育儿问题也就容易说通了。 9、善意的谎言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运用】小雨爸妈平时都特别忙,只有周末花“重金”带孩子去上上亲子课,好让亲子时间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同去的姥姥打听到了亲子课的收费标准之后,就唠叨不断。小雨爸爸意识到了这点后,一是有意识地让老人看到孩子上亲子课后的进步,同时告诉她,这是自己的一个朋友开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他们些钱。姥姥也就不再那么计较了。

10、冷处理

对于老人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轻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老人的指责、不满权当没听见就好了。不过,适当的时候,撒撒娇,表示自己很无奈什么的,老人的气也就消了。

【兵法运用】佳佳2岁,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奶奶看孩子把抽屉里的东西翻得到处都是,很是头疼,总是指责妈妈惯孩子,什么也不管。而佳佳妈妈其实早有应对,她已经把重要的抽屉都上了安全锁,佳佳能拉开的抽屉里面的不是纱巾、衣服,就是一些对孩子没有伤害、又好收拾的物品。妈妈觉得这会儿正是孩子好奇心强、想探索的时候,不必强行管制孩子。但对于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气也不回嘴。婆婆唠叨一通,也就作罢了。

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当老人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己见的同时,也要讲求沟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让人。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家庭教育冲突:隔代教育专家谈


儿童教育专家杨朵朵女士为我们撰文,希望此文能为您的日常育儿提供思想上的借鉴。 

案例回放:

5岁半的江江爱上了折纸,目前市面上流行仿真折纸书,一张平平的布满杂乱花纹的纸,经过几番折叠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猴、小猫、小船……过去这对于江江来说就象是变魔术,而现在,江江自己也能在妈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魔法消失了,但江江更自信了。妈妈给江江买了许多仿真折纸书,江江的成果堆了满屋,快要泛滥成灾了。外婆对妈妈的做法很不满,认为现在的孩子,玩具越来越多,但是却越来越不懂得珍惜。而且外婆觉得这些玩具对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

,外婆是个注重品德教育的人,认为勤俭、节约、朴素、合群的心理品质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而妈妈是学学前教育的,有“皮亚杰”撑腰:“学前儿童的心智是通过操作、运算过程建构起来的”。妈妈和外婆的分歧总是以各执己见,不欢而散结束。江江当然是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偶尔下班迟一点,回来晚了,江江就会觉得无比失落。这么一来,外婆更不满了,孩子太黏妈,适应能力肯定差,将来怎么适应社会?除此之外,外婆也感到很失落,女儿和外孙是她生活的重要内容,她一心都是想为他们好,为了外孙的将来着想,但是她的好心却不被认可,她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她难过得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了。

对妈妈说的话: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话题,老年人是凭着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勤俭、节约、朴素、合群”,它实实在在,可以保护你平平安安走过人生。仔细想想,当你不得不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时,唯一的期望不就是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吗?折纸也许的确能帮助孩子建构心智,可是,目前为止,意识发展的具体过程仍然是一个“黑箱”,皮亚杰的理论也只是思辩、类比,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而且皮亚杰也没有具体提到折纸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建构。妈妈支持孩子折纸,只是对皮亚杰的“操作”概念的演绎。更何况,理解他人(外婆)的心意、站在他人(外婆)的角度看问题,不也是一种思维的运算吗?而且正是处于江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专业的妈妈怎么会放弃了这个以身作则,激发促进孩子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机会呢?

对外婆说的话:

外婆、外婆想一想,您是个“勤俭、节约、朴素、合群”的典范,但是,仅仅因为外孙和女儿的不认可,您的情绪、您生活的平衡就完全被打扰了,这就是合群吗?环境的反应不适合您,您就不满意。如果您的小外孙和您一样,他的心理、他的生活会得到真正的平静吗?到底怎样才能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您的女儿和外孙都需要您的人生智慧指引。

如何解决孩子胆小问题


不知道爸爸妈妈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活泼乱跳的,非常爱动,也很喜欢和他人进行互动,但是随着年纪一点一点大起来,却变得畏缩、胆小起来。

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他所处的环境也有了相应的改变,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可能使孩子无法适应,在面对未知的因素时,孩子就表现得越来越害怕、胆小了。

1.胆子小的坏处

胆子小对于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人际交往方面,胆子小的孩子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不容易接纳新的朋友,整个人总是会沉浸在自己封闭、狭小的世界里,以后也很难融入社会。

在性格发展方面,孩子如果胆子总是很小的话,不利于养成阳光、自信的优良品质。

在为人处事方面,胆子小的孩子不会主动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总是会追随他人的脚步,变得没有主见,以后很难独立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2.为什么会胆小

孩子胆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第一,爸爸妈妈可以先考虑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太过严厉,是不是孩子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爸爸妈妈要知道的是,如果家庭氛围很紧张的话,孩子就难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什么事情都不说出来,一直憋在心里,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

第二,孩子如果不能充分和外界接触,那么以后面对陌生的环境肯定会有畏惧心理,特别是孩子年纪还小,更容易表现出没有安全感,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尝试任何新鲜事情,变得胆小。

最后,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的,因为这是安全感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

3.如何解决胆小问题

第一,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家庭氛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宽松有爱的环境对孩子是非常有好处的。当孩子犯错时,对孩子不要太严厉,要有一份宽容和理解的心,跟孩子好好地进行沟通。

第二,要创造可以与外界接触的条件,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同时也有更多的未知事物等着孩子去发掘。所以,不再拘泥于某些小事上,孩子眼界开阔了,自然就不会害怕眼前的那些小事情了。

第三,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经常和孩子进行一些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孩子遇到问题以后,爸爸妈妈要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

孩子胆小,爸爸妈妈也不用太着急,教育是要循序渐进的,爸爸妈妈要有耐心去慢慢地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无限关爱,慢慢地克服自己的胆小。

专家点拨:儿童心理小问题


□我儿子已经五年级了,做功课还一定要我陪,不陪就不做功课。我真吃不消了。

■这个问题出在你身上,因为你从他一年级开始就陪他做功课了。马上改变这个习惯。夫妻俩商量好,吃晚饭时,吃一半,先走出去一个;然后吃一会儿再走出去一个。待你们回来,他很可能已经在安安静静地做功课了。

□我孩子只喝可乐,不喝开水。我不给他,他就闹。我真没办法。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不是在“不给”,而是在“闹”。他闹了,你就“给”。他就有办法“闹”了喝,你就无法不给。你要做的是,闹也不给。

□我不是宠孩子的父亲。我儿子不爱学习,老往游戏机房跑。我常常骂他,他皮厚,麻木,老方一帖。

■你这个聪明的儿子是“胜利者”,他已经知道你的骂无用了,他能对付你的唠叨了。你的老办法已行不通了,赶快放弃从此不再骂了,走一条相反的路。做不到沉默就索性向他学习如何玩电脑。

□我女儿居然比别的男孩还调皮。有医生说她是多动症,有医生说不是。我想给她服药,又怕……

■是不是多动症,有个简单的测试办法。她当然喜欢看卡通片,是吧?好,如果她能在20-30分钟里专注地看电视,那决不是什么多动症。

□我想,儿子是男人不能动不动就哭,可我儿子一遇丁点事就哭。我很气,一哭就打。他使劲压抑,还是改不了。

■别说10岁的孩子,就是男人有泪为啥不能弹?让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比压抑在心里好,能哭能诉,是好事。应当说:“你要哭,就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不能压制。你如果认为动不动就哭太过分,就对他说:“你先讲再哭。”他讲着讲着,也就不哭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与爷爷奶奶起冲突?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小问题大安全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爷爷奶奶的菜地 主题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周围有农田、有橘园、有菜地……,可以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如何充...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如何关心爷爷奶奶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如何关心爷爷奶奶》,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每天幼儿来园,有的幼儿的书包是爷爷、奶奶拎着,有的幼儿是自己跑在前面,爷爷奶奶在后面边追边喊。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何关心爷爷...
    2021-09-08 阅读全文
  • 我爱爷爷奶奶 我爱爷爷奶奶 活动名称:我爱爷爷奶奶 活动形式:分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们年纪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着种种不便。 2.激发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前期经验的准备: ...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主题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这是大班主题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思考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
    2021-07-31 阅读全文
  • 我和爷爷奶奶同过节 一、活动内容: 我和爷爷奶奶同过节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关心老人的情感。 2、体验与老人同过节的快乐。 1、增进艺术表现能力,学习运用学过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画面,画出爷爷奶奶的形象。 三、活动...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主题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周围有农田、有橘园、有菜地……,可以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如何充...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如何关心爷爷奶奶》,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每天幼儿来园,有的幼儿的书包是爷爷、奶奶拎着,有的幼儿是自己跑在前面,爷爷奶奶在后面边追边喊。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何关心爷爷...

2021-09-08 阅读全文

我爱爷爷奶奶 活动名称:我爱爷爷奶奶 活动形式:分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们年纪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着种种不便。 2.激发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前期经验的准备: ...

2019-12-12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主题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思考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

2021-07-31 阅读全文

一、活动内容: 我和爷爷奶奶同过节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关心老人的情感。 2、体验与老人同过节的快乐。 1、增进艺术表现能力,学习运用学过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画面,画出爷爷奶奶的形象。 三、活动...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