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的依恋行为不可纵容

发布时间:2021-03-31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的依恋行为不可纵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孩子都喜欢与父母在一起,这是亲情的一种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过分依恋行为。如:孩子都五六岁了,还形影不离地跟着父母,极不情愿到幼儿园去,回家后就缠着父母和他玩,甚至还让父母抱,否则就闷闷不乐或者大哭大闹……有的父母为此很着急,但又没有办法;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亲热是好事,虽有些烦,但也只好听之任之。

孩子这种过分的依恋行为是不正常的,需要分析原因,及时加以矫正。

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和父母有身体接触。如:孩子总要求让爸爸妈妈抱,或来拉爸爸妈妈的手,抱住父母的腿。这可能是和父母以前对孩子过分亲昵,且喜欢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有关。要改变这种情况,父母要有意识地多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美好的感情,并让孩子接受这种方式。当孩子也逐渐学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时,那种对父母的粘缠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安或不舒服的感觉,从而对父母表现出反常的依恋行为,以求得一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安慰。这种依恋行为不是经常的,偶尔因素较多。只要家长留心观察,并采取措施消除使孩子感到不安或不舒服的因素,就可达到目的了。

最多的一种情况则是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过分的依恋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多方面的:在生活方面,父母惟恐孩子营养不足,一味地给孩子增加营养,买补品。稍稍刮风或下点雨就不让出门,还怕太阳晒坏了身体。教养方面,孩子受到全家人的宠爱,成了家庭的核心,全家人都关心他,服从他,有求必应。在行为方面,因为家长怕孩子出危险,使孩子爱动的天性受到压抑,想跑、想跳等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全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在心理方面,家长怕孩子生气,从不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不满、不快与忧愁。时间长了,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精神意志锻炼,使孩子出现心理偏差……以上这些因素使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发展起来,适应外界的能力很差,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就导致孩子依恋行为的发生。要改变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孩子独立性入手。父母要想通过自己的教导和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使孩子树立起独立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先从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做起,再培养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可放松。

当你的孩子不再过分依恋你,那说明你的宝贝能逐渐自立了。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孩子将如雏鹰展翅,翱翔于长空。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学会顺从孩子但不纵容


跳最近总不愿意洗澡。昨天晚上,我说“咱们洗澡吧”跳说“不”我就边跟她说道理,边去给她准备水,准备好之后,就叫她来洗澡。跳看看我,又看我倒好的水,就跟我说“我再看完一集好吗”我答应了她,然后看完一集,就高兴的去洗澡了。可是到了澡盆不坐下,让我给她拿喜洋洋,我说先坐下,我再拿,她说先拿再坐下,我没答应她,然后装作要离开不管她,跳就立马蹲下了,但等我拿来了,她立马站起来了,就是故意的。我不理她,去了另一屋,告诉她坐下,我才过来。她就在外边喊“妈妈,你过来,我就坐下”我知道如果我立马过去,她肯定还是不高兴,不会执行她的诺言,因为她现在在生气。我就不理她,大概她哭了有两三分钟,就不怎么哭了,后来就喊我“妈妈,你过来”我就问“你坐下了吗”跳说“你过来看看就知道了”,我一出门看到坐澡盆里等着呢。我就立马高兴的跟她说“跳跳这么乖啊,什么时候坐下的,妈妈都不知道呢”然后很亲昵的过去把喜洋洋给了她,并亲了她一下跳跳也高兴了洗澡风波就这样解决了。接下来洗头,搓澡,刷牙一切进行的很顺利,而且跳跳都是完全高兴着配合完成的。如果我不狠心不理她,而是一味的依着她的话,这一切估计都会在她的哭闹中进行。不知道是因为她把心中的脾气发泄出来了,还是因为她知道我言必信,行必果。事件分析:从开始讲条件看完电视才洗澡,然后让我给他拿了玩具才坐下,然后拿过来,她说话不算话又站起来,第一次无条件的满足,第二次勉强满足,第三次不再满足。等跳跳知道不再满足她之后,她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中不再捣乱。有时候不是很原则的问题,我们可以去满足孩子,但是要有界限。比如我接跳跳从幼儿园回来,好多时候她都会要东西,有时候我会满足她,但不是盲目的满足,我会跟她商量好,告诉她为什么给她买,或者说买了之后要满足什么条件,只能买一个啊,或者明天不再买啊。她答应了才给她买。但如果第二天她还是继续要的话,无论怎么哭闹我都不会再满足她,因为她说话不算话,已经破坏了原则。顺从他们并不等于纵容他们。

正确面对“依恋” 给孩子爱的基础


“我的宝宝跟妈妈最亲,特别粘我。”有的妈妈甜蜜的抱怨;

“我的宝宝根本不找妈妈,却追保姆。”有的妈妈不无烦恼;

“我离开时宝宝大哭,回来后宝宝却不找我。”有的妈妈满怀不解。

妈妈们对此不知所措。殊不知,这都源于宝宝对妈妈的“ 依恋”。正确面对“依恋”,妈妈才能给宝宝安全的爱。故事:宝嘟儿和宝嘟儿妈的“恋情”

随着宝嘟儿一天天长大,宝嘟儿妈准备上班了。可是烦恼的事情也就接踵而来。宝嘟儿成了妈妈的“小膏药”。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再有趣的玩具都无法安慰他,一双大眼睛总是到处寻找妈妈的身影,紧张、焦虑,又哭又闹不肯吃饭。妈妈回来后他却又发脾气,推开妈妈,好像在惩罚、抱怨。宝嘟儿妈被他缠得痛苦不堪,尤其是早晨出门前,就像生离死别一样,宝嘟儿哭得“肝肠寸断”,宝嘟儿妈也急得满头大汗,到了公司还偷偷抹眼泪,几次被同事撞见,直劝说她去看心理医生。宝嘟儿妈内心也开始打鼓:孩子这么依赖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问题?真的要去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学上,妈妈与宝宝的这这种关系被称为“依恋”。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主要存在于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指母亲)之间,是婴儿寻求与母亲保持亲密联系的行为倾向。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依偎和跟随行为。母婴依恋是母婴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结。

认识依恋 给孩子爱的基础

依恋被儿童心理学家看作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那么,依恋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为什么宝宝对分离有不同的反应?我们为您一一解析。

依恋的形成假说

一般地,每个婴儿都会形成一种依恋,那么,依恋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关于依恋形成,存在着哪几种解释?

学派

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

依恋起源于母亲对婴儿的喂养,母亲如何与婴儿相处决定着婴儿依恋类型的性质。那种积极、温暖、宽容和充满爱心的育儿方式,会产生安全的依恋,反之则会产生不安全的依恋。依恋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情感联结。儿童的依恋就是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

社会学习理论

婴儿天生就存在一种依恋某种客体的力量,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基本生理需要,母亲的拥抱和微笑具有强化的功能,因此依恋的实质就是母亲满足婴儿基本生理需要的一种替代产物。

习性学

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即婴儿不需要学习,就可以被环境中所存在的适合的客体所激起。

任何年龄的个体,不仅是婴儿,也包括成人,都具有一种发展依恋关系的生物学倾向,这与依恋所固有的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依恋是人类的印刻,就像每个人的头脑中天生就被印刻了的标记。依恋可以使婴儿和成人保持一个可接受的距离中,保护幼小的婴儿不受到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

认知理论

婴儿的依恋具有某些认知能力。首先,婴儿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若缺乏这种能力,就会把周围接触的人都看成是同样的,既不能发展专门人的依恋,也不会在陌生人前感到害怕。其次,婴儿必须具有认知客体永久的能力。当他所依恋的对象不在眼前时,依然知道这个对象还存在,并期望他重新出现,奋力的焦虑依赖这种能力。

虽然依恋的形成原因存在多种解释,但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满的解释依恋的产生,都是从各自的理论体系出发对依恋做出说明。

依恋是如何发展的?

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心理学研究,依恋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称为无差别的反应期。这个阶段的宝宝看见或听见任何人都会向那个方向转过去,眼睛会骨碌碌的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一会向这个人靠过去,对他发出微笑和咿呀语等。这个时候的宝宝并没有与妈妈发展起独特的一对一的依恋关系。因此,出门时遇到陌生的叔叔阿姨抱宝宝,宝宝的反应基本上是良性的,不会有明显的哭闹。

第二个阶段(3到6个月),称为有差别的社交期。此时宝宝对其他人仍是友好的,但对母亲或照顾者的反应越来越频繁,并会做出专门反应,如张开小手,或眼睛紧盯着妈妈,表现出企盼的样子。

第三阶段(7个月到2岁),宝宝与妈妈的依恋关系进入了明确期。此时宝宝对于特定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由于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去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并主动探索环境。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这个“基地”出发,去探索周围世界。当他们感到需要安全时,就又返回到妈妈身边,然后再进一步去探索。在这个阶段,宝宝不但形成了分离焦虑──离开妈妈时感到不安,而且形成了陌生焦虑──对陌生人的谨慎与回避。他们以反抗、紧握、恐惧等方式对待与妈妈的分离。

年龄

阶段

主要特点

0-3个月

无差别反应期

对陌生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拒

3-6个月

有差别社交

追随母亲,表现出需要母亲

7-2岁

母婴关系明确期

对照顾者尤其偏爱,对陌生人开始抗拒与回避

一般2岁以后,宝宝开始能够较好地理解爸爸妈妈愿望、情感和观点了,他们还能够根据这些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他现在能够忍耐妈妈因为别的事情而迟迟没有注意自己,也能够忍耐同电话铃声或家务暂时吸引了妈妈的注意,还能够忍耐同妈妈的短期分离,因为他相信妈妈一定会回到自己身边。

为什么不同的宝宝对待分离有不同的反应?

儿童心理学家们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婴儿在妈妈离开的时刻显得特别的不安、害怕,而有些孩子会很快的恢复平静?如果换一种问法:“为什么一些婴儿对母亲的可亲近性和母亲能否及时回应自己的需要而缺乏信心?”则答案似乎很明显。自信源于经验,婴儿的心理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如果妈妈总能及时回应我,则我预期下次也能得到同样回应。而如果在我需要妈妈时没有回应,下次我就不知道该预期什么。

心理学家大多数的研究都采用了一种叫做“陌生情境测验”的方式来评价婴儿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依恋。这种“陌生情境测验”的基本原理就是仿照婴儿与分离的场景进行的:在一个小型研究专用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供妈妈使用、地板上有玩具供宝宝玩,妈妈和宝宝一起在房间中玩耍,整个过程被录像。在两个关键性时刻,发信号让妈妈出来,让宝宝自己在房间里呆三分钟,妈妈第一次走出来,只留下女助手和宝宝在房间里,第二次则只有宝宝自己留在房间里。

许多心理学家期望在幼儿对母亲的离开所产生的反应中,获得关键性信息。一位叫做Mary D. Ainsworth的心理学家耐心仔细地收集了近三十个婴儿的资料,令人惊讶的是,无论婴儿属于哪种类型,在妈妈离开的时间,他们都哭闹得十分厉害。婴儿之间的区别在于当母亲返回时他们的反应。

依据这些不同的反应,Mary D. Ainsworth将婴儿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

依恋类型

妈妈返回时的表现

安全型

很高兴,靠近妈妈、伸手,等待妈妈拥抱。 在远处微笑或愉快的用手势打招呼。 妈妈拥抱后,平静的继续玩耍

不安全型

不安全-回避型

转过身去,不看妈妈,拒绝面对妈妈。 先靠近然后再转向一边闷闷不乐。 入迷的玩地毯上的线头或茫然拍打玩具。

不安全矛盾型

仍然嚎啕大哭。 无力接近妈妈。 推开妈妈的拥抱。 在妈妈身边哭很久,不理会妈妈,也不要求拥抱。

对胆小的孩子不可小视


在孩子当中,多数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有些孩子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往往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

根据东子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感受,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心理在儿时得不到解决,这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孩子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也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因此,家长要及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气。

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其次,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对症下药。有些孩子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孩子们从小就从童话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惧怕鬼怪,这时给他们讲唯物论是无用的,有效的办法是对孩子说他是勇敢的孩子,当他在屋里时鬼怪是不敢跑进来的,或者说鬼怪怕好孩子等。这样,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惧怕心理。

另外,还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们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总之,要培养出胆大勇敢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不可理喻


面对孩子的不可理喻昨天小爸接儿子回来时,看到他的脸上有些泪痕,问他:“你哭了吗?为什么呢?”儿子说:“想爸爸了呗!”小贝爸笑着说:“不知是真是假!”他说的是不知是不是真哭了,但我知道小爸心里一定偷着乐呢,儿子现在和他越来越好呢,连早上都说:“让爸爸接、送,最喜欢爸爸了!”

他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了,每天都很开心呢。回家时也不再闹。只是昨晚却变得有点不可理喻。昨晚我给他洗澡,洗着洗着也不知他从哪拿出一个破牙刷,人家就着洗澡水就开始刷起牙来,末了还喝了洗澡水,在我的一阵狂呼及劝说下,他火了,将水泼向我,还不停地说:“你坏,妈妈坏!”我又好言讲道,他大哭。我劝他几句,他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你走吧!你走吧!”我装着离开的样子,他又大哭喊我回来。我不明白了:“你这是为什么呀?怎么哭了呢?洗澡水很脏,不能喝,喝了会肚子疼,想刷牙,妈妈可以给你拿自已专用的呀?”但无论我怎么说,他仍是哭,“你再哭,就出来吧?不洗了!”“我不出来,我不出来!我还要洗!”“那你洗吧,别哭了!”他还是哭。哭了半天才停下让我抱出来,但不肯穿衣服。我用毛巾把他擦干,抱出他放到被窝里。后来才穿上小睡袍。此事件从头到尾,发生的很突然,以前我说他时他不会哭,但这次,难道是我说他的语气?还是他害怕了?真搞不得突然间就变得不可理喻了!

我也钻进被窝,儿子搂住我:“我喜欢妈妈!”“妈妈也爱你!好好睡觉,做个好梦吧?”“什么梦?”“你想做个什么梦呀?”“梦到我上南极看小企鹅了!”“是吗?那妈妈可舍不得了,不放手呀!”我搂住他,他甜甜地笑了。不一会就进步了梦乡。

遇到儿子不可理喻时,我尽量放松自已的情绪,让儿子有平静感,有安全感,不过能找出不可理喻的原因最好,找不到的话,就给他加倍的爱吧,这一定会让他心安起来。我俯下身来亲了一下儿子的小脸,他梦到南极了吗?看到小企鹅吗?他的眼睫毛眨了一下,估计梦到了,此时正搂着它们开心地玩呢。

孩子的天性不可违


我们家小狗乐乐做爸爸了,英雄妈妈黑黑一窝就生了六个小黑泰迪,真漂亮啊!带着我们的乐乐去看它的狗宝宝,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刚出生六天的狗宝宝,眼睛还睁不开(据说小狗能睁开眼睛要到出生两周,真正能看到东西要出生半个月以后),它们却能准确的找到妈妈的奶头,并用力的吸允,狗妈妈黑黑为了能让它的狗宝宝都能吃上奶,用力的侧翻着身子。我好感动!这就是天性,天性不可违!

由此也让我想到了不少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心机用尽,其结果呢:有的孩子厌食、有的孩子四五岁还不会自己拉大便、有的孩子六七岁还要助穿衣服、有的孩子小小年龄就持强凌弱,虐待小动物......造成孩子上述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很多时候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是造成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违背孩子的天性呢?我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保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孩子的天性。现在有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忽略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更有一些家长甚至教育孩子不要做善良的人,认为做善良的人吃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与吃亏、愚昧、无能画上了等号。以至于很多好人做了好事得不到及时的宣传,而那些乌七八槽的东西却在网络上飞快的被点击,使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引导孩子做善事,做善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一善小而不为。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保护好孩子好奇的天性。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眼睛。从孩子一出生,就在用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和探索这个世界。探索未知的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这种天性,家长不能漠视,更不能扼杀,应该鼓励和发展。两三岁的孩子就会不断地向家长发问,提出一些父母都回答不了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家长被问烦了,回答不上来了,就会不耐烦地让孩子闭嘴“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在父母不断地呵斥下,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减少,慢慢的消失。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长大之后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我们正在创建新型国家,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考100分也是模仿别人,而科学需要创新。鼓励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再次,保护好孩子玩耍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凡是会玩耍的孩子都是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你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就等于把孩子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乐园有一个四岁男孩,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收养他的养父母非常爱他,但由于他们工作太忙,就把男孩交给保姆带。孩子在半岁之前基本没出过家门,他的世界就是家里的整个空间,陪伴他的基本是保姆一个人。保姆大部分时间在忙于家务,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小车里,孩子不但没人陪伴玩耍,也没机会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耍,结果两岁零七八个月还不会说话,也不会哭闹。当养母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就想尽办法用心补偿,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各种训练。当妈妈把他带出家门面对小朋友的时候,男孩非常茫然,看着小朋友玩耍他不知道在干什么,更不要说参与了。他到了我们画室只会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无论是语言和动作的发展都远远滞后于同龄孩子。

孩子的天性不可违,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很重要,一旦错过,补偿很难,甚至不可补偿。不违背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成长,为孩子提供更多发展天性的机会和环境是父母对孩子最伟大的爱!

家长绝不能纵容孩子的7件事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绝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1、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3、该睡不睡

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

达标做法: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4、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它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5、天女散花

临睡前,6岁的孩子脱下衣服,随手扔到桌上、凳子上,甚至一只袖子耷拉到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说:“穿好睡衣,然后把你的衣服叠好。在幼儿园午睡前,老师不是要求你们都把自己的衣服叠整齐吗?老师还告诉妈妈,你做得非常好,有时还帮助小朋友呢。妈妈知道你是个很讲秩序的孩子。来,妈妈看着表,你准保能在3分钟之内完成,马上开始吧。”说这些话时,不必高声,但一定要柔中带刚。

亲子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认为,孩子喜欢听好话,妈妈对其好行为的强调,恰是对他的正面激励,在反复的督促中,孩子能逐渐学会自理,并懂得承担责任。

6、用谎言掩盖事实

8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的家里的猫干的。

达标做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6、7岁以上的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7、我要一次玩个够

到了该结束游戏的时间,9岁的孩子却坐在电脑前不动。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宽容度:“好吧,再给你5分钟,把这局玩完,如果还不结束,明天也不允许你玩了。”

电脑游戏容易使人上瘾,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比如一天一次,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并严格督促其遵守。使之通过服从外在的约束力,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另外,亲子教育专家认为,在规定时间的前5~10分钟,父母可提醒一次,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为准时离开电脑提供可能。

家园共育:不能纵容孩子的假期坏习惯


家园共育:不能纵容孩子的假期坏习惯

暑假到了,孩子们离开了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回归家庭生活后,代为看护的大多为老人,很容易溺爱孩子,渐渐地孩子们就会养出一些坏习惯!等到开学在纠正,真的要费很大的力气,不如从一开始就杜绝这些坏习惯产生的可能!

1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非常折腾。

对策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假期里可以没有规矩。比如睡懒觉,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2吃零食

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而且,吃太多零食,热能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大脑组织中,导致神经网络发育不良,也会使智力水平降低。

对策

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3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把看电视排在假期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

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会变笨、坐太久活动不够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

4“宅”在家

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因为天气太热而中暑,就不让孩子出门了,其实做好完善的防暑措施,孩子还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对策

周末早晨天气不太热的时候,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5两面派

说到老人带孩子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对策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评议评议,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6依赖心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待在家里,在老人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对策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7人来疯

自己在家的时候好好的,一旦带出去,到了人多的场合,就变得任性起来。要么疯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对人不太有礼貌,不让别人好好说话;要么就表现得很“拗”,一定要这样那样,不然就撒娇耍赖发脾气;或者有很强的表现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我来!”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场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说他最好。

对策

“人来疯”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如果父母平时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孩子内心就会很安稳,不需要在特殊场合来获取额外的关注。不过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小孩子变得兴奋,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只需要用平静的口吻简单地告诉他“要讲礼貌”、“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过分训斥孩子,这会很伤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8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对策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假期安全,注意事项

不让孩子独自在家,不让孩子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

教育孩子不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

家中的药品要妥善保管,煤气阀门要及时关闭,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孩子外出要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不离开成人的视线;

教育幼儿乘坐公交或私家车时,尤其上下车时注意交通安全;

让孩子牢记一个联系电话,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立即拨打。

家园共育《孩子的依恋行为不可纵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不要放任宝宝的依恋行为 导读:当你的孩子不再过分依恋你,那说明你的宝贝能逐渐自立了。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孩子将如雏鹰展翅,翱翔于长空。 孩子喜欢与父母在一起,这是亲情的一种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
    2021-11-27 阅读全文
  • 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儿子今年五岁了,很可爱,但有时也很调皮,不过我觉得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儿子是小小“男子汉”。有一次,我要在学校值周,他也和我一起到学校去。晚上,其他的同事都到外面玩去了,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他...
    2020-08-31 阅读全文
  • 不能纵容孩子的任性 明明(化名)是我们小班的一个小男孩,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明明的父母工作比较忙,一直有奶奶照看着。奶奶照顾孙子可谓是关心备至,样样都为宝宝想到了。每天早上来园,奶奶亲自帮明明把外...
    2021-12-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能纵容孩子的任性 周奕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周奕的父母工作比较忙,一直由奶奶照看着。奶奶照顾孙子可谓是关心备至,样样都为宝宝想到了。每天早上来园,奶奶亲自帮周奕把外套脱下来叠...
    2021-05-25 阅读全文
  • 学会顺从孩子但不纵容 跳最近总不愿意洗澡。昨天晚上,我说“咱们洗澡吧”跳说“不”我就边跟她说道理,边去给她准备水,准备好之后,就叫她来洗澡。跳看看我,又看我倒好的水,就跟我说“我再看完一集好吗”我答应了...
    2021-01-20 阅读全文

导读:当你的孩子不再过分依恋你,那说明你的宝贝能逐渐自立了。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孩子将如雏鹰展翅,翱翔于长空。 孩子喜欢与父母在一起,这是亲情的一种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依恋行为会因为独立性的增...

2021-11-27 阅读全文

儿子今年五岁了,很可爱,但有时也很调皮,不过我觉得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儿子是小小“男子汉”。有一次,我要在学校值周,他也和我一起到学校去。晚上,其他的同事都到外面玩去了,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他...

2020-08-31 阅读全文

明明(化名)是我们小班的一个小男孩,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明明的父母工作比较忙,一直有奶奶照看着。奶奶照顾孙子可谓是关心备至,样样都为宝宝想到了。每天早上来园,奶奶亲自帮明明把外...

2021-12-08 阅读全文

周奕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周奕的父母工作比较忙,一直由奶奶照看着。奶奶照顾孙子可谓是关心备至,样样都为宝宝想到了。每天早上来园,奶奶亲自帮周奕把外套脱下来叠...

2021-05-25 阅读全文

跳最近总不愿意洗澡。昨天晚上,我说“咱们洗澡吧”跳说“不”我就边跟她说道理,边去给她准备水,准备好之后,就叫她来洗澡。跳看看我,又看我倒好的水,就跟我说“我再看完一集好吗”我答应了...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