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会正确的折叠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30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家庭教育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手工区里放置了折郁金香的正方形纸,帅帅来到游戏区里,拿起了正方形纸就开始折起来,他先折了一个三角形,接下来,拿着两个角有点不知如何下手,看看旁边的同伴,试了试将两个角往上折,可是折上去后又发现不对,于是他又打开两个角,再次左右张望。
“帅帅,你遇到难题了吗?”听到我的提问,帅帅点了点头,“怎样可以让折上去的两个角像打开的花瓣一样露出来呢?”我继续提问帅帅,帅帅拿着纸,翻过来又翻过去的看……
突然,帅帅想到了什么,他把桌上我折好的郁金香拿过来,又打开两个角仔细观察,观察完接着摆弄手里他的三角形纸,摆弄几遍后,显然对于怎么折叠还是有点束手无措。看着老师折好的郁金香,帅帅拆开两个角,又将自己的纸叠放在老师折好三角形上,然后依照老师的折叠,将两个角往上折起来,这样,自己靠在里面的三角形纸也就成功的折出了郁金香的两个花瓣。(迷你日记网 w286.cOm)
手工区游戏折郁金香之前,我就组织过小朋友集体学习折叠的方法,游戏区中的帅帅显然忘记了该怎么折。所以在游戏中,我观察到他遇到困难,并没有及时的去帮助他,而是希望他能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求助或者观察范例。而帅帅想到的办法很出乎我的意料,他在打开我折好的郁金香后,将自己的纸垫在我的纸上,依照我的轮廓照样子完成了两个花瓣的折叠。
对于帅帅这样的小聪明做法,我给予了他表扬,但帅帅的行为也同时说明了一点,他其实还是没有学会正确的折叠方法。于是,后来我又重新跟他说了一遍折叠方法,当第二次尝试时,他就能很顺利地折叠出郁金香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笔记:《教育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
教育笔记:《教育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
满满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朋友。爸爸妈妈都说在家里很不听话,满满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意识。在家里犯错了,妈妈教育他,他开始打妈妈。这个现象是他打老师后我们才发现的。
刚开学的时候满满特别乖,感觉放了个暑假在家里待了这么长时间像变了个人似的。在班级里特别听话,很少和其他调皮的孩子一起闹了。可是短短两个月过去了,满满开始有点不听话了:和小朋友一起推打,用脚踩别的小朋友,还总撕自己的指甲盖,有一次大拇指的指甲盖全被他掀开流血了等等。老师在教育他的时候,他不知道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反过来推打老师。把这个情况和他父母说后,他的父母才跟我们说在家里天天不听话被我们打。后来和满满的父母沟通了很久。
打孩子不能解决任何事情,要和孩子说道理,拿那些表现好的幼儿举例子给他做榜样,鼓励他去不断学习和提高。总是以打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容易让孩子麻木,对打无所谓了。打不仅没有起到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反而把孩子打坏了。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和满满讲道理,让他能听懂,鼓励他与班里的幼儿和睦相处,向表现好的幼儿学习。慢慢的,满满开始改变了。真为满满高兴。
合适的方式,正确的指导
区域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很快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兴高采烈地活动开来。
在超市的一侧,地上撒了好几张“钱”,引来好多人的好奇。作为超市工作人员的韩伟宁呢,正在不紧不慢地整理着钱,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一张张经过她的小手,整齐地摆放着,她似乎也没有关注到我的出现。我忍不住问道:“是谁的钱丢了啊?”“不是别人丢的,是我扔掉的。”韩伟宁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我惊讶地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这几张钱也太旧了,不能用了,破钱扔掉。”韩伟宁边说边随手又扔下一张。“你妈妈会把旧的钱扔在地吗?”“不会。”韩伟宁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立即弯腰拣起钱。我拿起刚才扔在地上的那张钱,又问“这钱怎么坏了啊?”“你看,都皱成这样了,还有旁边的角也缺了一块。”韩伟宁理直气壮地回答。“噢。你看得真仔细啊!但是爸爸妈妈会把破旧的钱扔掉吗?”“不会,这样还是可以买东西的。”“对啊,把钱扔掉,总是很可惜的,我们平时都不会这样做的。那老师来想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旧钱拿去银行,把旧钱换成新钱,这样就没有损失啦,好吗?”韩伟宁开心地笑了,拿着几张很旧的钱,跟着我来到“银行”换上了新的。我刚想转身离开,却见韩伟宁正拿着一张崭新的钱高高举起,昂起头细眯着眼睛,对着光线较亮的地方照着,并不时地把钱翻来翻去。“这是在做什么啊?”“我得检查一下,这个钱是不是真的,现在的假钞特别多。”“噢,但是银行里的钱应该都是真的啊。”韩伟宁不好意思地放下钱说:“那倒是的,我看到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也学着检查一下。”“那银行里是怎么知道钱是真是假的呢?”“用验钞机可以检验的啊。”“那我们也可以买个“验钞机”放到我们的小超市里,那样我们就方便了啊?”“太好了太好了!这样我们超市里就不会收到假钱啦!”韩伟宁拉着我的手,高兴地笑着。
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时他们会把生活和游戏直接地分裂开来,脱离了一定的现实性,有时又会把成人的行为很有效地展示出来,模仿得惟妙惟肖。做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孩子们是游戏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参与,只有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才会找到合适的方式,给予幼儿比较正确的指导,使游戏更加富有生活性。
找到纠正的方法了
孩子们上中班了,要开始学写字了,班上有一位名叫孙肖肖的小朋友,总是喜欢用左手写字,奇怪了,刚学写字的孩子怎么多次都纠正不过来,后来听他妈妈说,在原先的幼儿园上学时,小班老师就让孩子学写字,而且不管孩子怎么写,孩子一直都是这样,老师也没有及时纠正,现在一到写字就只会用左手了,哦!原来是这样。于是,我开始教他用右手握笔写字,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能用右手慢慢写了。后来在课堂上练写字时,我发现他写着写着又换成左手了,“肖肖,换右手写”,几次被老师发现,在老师提醒后又马上改,他也常常伸伸舌头,扮扮鬼脸,可爱极了。该想个什么方法呢?一次我在网上查看资料时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孩子在刚开始写字时,由于手的力度不够,经常会使笔往一边倒,于是老师用一根皮筋将孩子的手和笔套在一起,这个方法行吗?我找来皮筋和笔试了试,还真的可以。是啊,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将肖肖的手和笔套在一起,还真管用,他手和笔被固定了,他没办法把笔换到左手上去了。瞧!他用右手写的多认真!
我们会叠被、我会做操
我们会叠被
小成浩·小成轩是一对双胞胎,做什么事都会在一起,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兄弟。哥哥会做的事,弟弟也会做,哥哥不会的,弟弟也不会。
刚上幼儿园许多小朋友都不会叠被,小成浩·小成轩也不会叠被,我给小朋友们示范怎样叠被,教小朋友们叠被,和小朋友们一起叠被。小成浩·小成轩也努力叠着自己的被子。刚开始学叠被小朋友们叠的都不是很好,我鼓励小朋友们下次叠的更好。第二天中午起床,小朋友们都认真的叠着自己的被子,小成浩·小成轩在慢慢地叠着自己的被子,我看他们叠的很吃力,想帮他们叠好,他们拍拍我的手说:“老师我们会自己叠被子。”我放下他们的被子让他们自己叠被子,我在旁边指导着,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把被子叠好了。他们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们把被子叠好了!”我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做的真棒!”
孩子想做的事尽量让他们去做,这样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会做操
郭祥静小朋友是个很文静的小女孩,她喜欢唱歌和跳舞,学习新歌的时候她都很认真,老师唱2遍她就学会了,她做的操更让人喜欢。
一次,我领着小朋友们做操,由于孩子,小许多动作小朋友们都做的不是很标准,但是郭祥静却做得非常好,她看着老师的动作,一板一眼的跟着做,脸上的小表情非常严肃,就好像是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谁也不能打扰,否则她就对他不客气。我微笑着对她说:“郭祥静,你做的最棒了,来前面和老师一起教小朋友做好不好?”郭祥静腼腆的笑了,她点了点头说:“好!”随着响起的音乐郭祥静做起了操,做完操后她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会做操了。”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竖起大拇指说:“郭祥静真棒!”小祥静笑了。
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赞美,孩子的笑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吃饭也有方法
脑子里全是问题,好像没有一件成功的事情,是不是我这个人太悲观了呢?正当我想得出神的时候,一个孩子过来了“老师,我这儿好不舒服呀。”他摸着胸口走到我身边。“哦,我看看,是这儿嘛?”我摸着他指的地方。“嗯,是的,就是这儿很难受。”“怎么会不舒服呀,上午不是好好的嘛”“嗯,就是刚刚吃了一块土豆,吃好后就不舒服了。”现在正是吃中饭的时候,这个孩子动作比较慢,所以到现在还没吃好,我走到他座位上,看了看他盘子里的饭和菜,我猜想他是吃土豆给噎着了。他把饭和土豆里的汤拌在一起,土豆里不就没有汤了,再加上他吃了很久,土豆都凉了,吃了口土豆不小心就噎着了。我让他把水杯拿过来,又让他坐在我的椅子上,我则去办公室倒点热水,教室里的插头坏了,没热水喝,明天我得把饮水机搬到前面来,这样孩子就有温水喝了。我拿着水杯让他先喝喝看,这个水温他能喝吗。他喝了一口点点头,我就帮他把盖子盖上,让他大口大口地喝,他喝好后我又摸着他的胸口从上往下,顺顺气。这样来回几次后我问他“现在舒服了吗?”他点点头。之后他又回座位上吃饭了。
这时我不由想到,吃饭也有方法。很多孩子吃饭时总有把菜汤拌在饭里,这样菜就干干的,吃菜时感觉菜就没味道了,像今天的土豆,没有汤,吃土豆特别腻了。还有就是碰到吃汉堡之类的菜,有些孩子总喜欢先把汉堡吃掉,然后才吃饭,这样一来,饭就冷了,不好吃了,他们吃一点就不喜欢了。还有一些孩子很挑食,碰到喜欢吃的菜,这天中午就吃很多很多的饭,不喜欢吃的菜就只吃这一点饭,这样对胃不好。
吃饭也有方法,孩子们吃饭的方法好了,吃起来又香又快了。
老师的正确引导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有孩子把玩具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没有带过小班,这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对此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们,他们说以前小班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小班年龄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意识的把它据为己有,需要老师正确的去引导他们。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辆小车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没有直接过去拿出来,而是等孩子们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时候故意大声说:“哎呀,那个粉红色的小车怎么不见了呢?小朋友有谁见到它吗?”孩子们都摇头。我接着说:“小朋友们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们的玩具也是一样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会伤心难过的。小朋友们希望它难过吗?”孩子们纷纷说:“不希望”。听到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从口袋里拿出了玩具过来交给了我。我没有去责怪他,而是说:“原来它到你那里去了,谢谢你帮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脸一下露出了笑容,从此我再没有看到谁把玩具装进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是最好的孩子。
对不起,没有用,没有用
孩子们在厕所里围成一团,七嘴八舌地重复着这样的语言。
“对不起”应该是和“没关系”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会没有用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顺着孩子们的声音来到厕所,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原来是浩则上小便时,不小心将尿,尿到了宇城的裤子上,浩则连忙说,对不起,而这是宇城说:“没有用,没有用”,正好成浩听到了也跟着说,“没有用,没有用,已经尿到裤子上了”,旁边围观的孩子也顺势加入了其中……于是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这时,再看看浩则,他不断的环顾着周围的小朋友,一脸的无助与无奈,怎么办?已经说对不起了,可是没有用,已经赔礼道歉了,可是人家不原谅。
这是我已有点生气了,便问宇城:“对不起,为什么没有用?难道你不原谅云帆?宇城抬起头眼睛看着我,不说话。
那是谁说的,“对不起,没有用”?我的嗓门提高了八度,周围一片寂静……“是老师说的”(毛毛说)老师说的?“哪个老师,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就是那天彦博的头让浩则给碰起了一个包,你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已经起包了,没有用”……噢!我想起来了,那是上一周,浩则在教室里跑,一不小心把彦博撞倒在地,头碰到地上,起了一个包,彦博哭了,当时我一看到他的头,情绪很激动,而这时浩则也很害怕一直说,“对不起,对不起,”当时的我根本没把他的道歉当会事,只顾着彦博的头,道歉有什么用?头都起包了,说对不起能把她头上的包给消了,没有用……当时的我是在气头上,根本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没想到,这样不逊的语言倒让孩子们给吸收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面对着这些尚未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出现孩子的安全受到侵害时,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是没有知觉,出言不逊,而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其他的幼儿,给孩子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概念,今天,孩子的直言告诉了我,也提醒了我,在这个岗位上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谨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冷静,心平气和的处理每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经营着是一份特殊的职业。
儿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
中华民族的民间儿歌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人们在《诗经》里唱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时候,儿歌就翩然伴随而生。儿歌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幼儿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它对于扩大幼儿知识面、培养能力、熏陶情感、启迪美感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作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之一——儿歌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音乐表演的欢乐场面,也没有美术教学的操作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呢?这是值得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一、内容激趣
“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根本,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学习儿歌,应该从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儿歌人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以《金钩钩》为例,儿歌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生活中互相帮忙的情景,体现了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幼儿因有生活经验而学习兴趣倍增。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民间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
二、语言激趣
在儿歌教学中,欲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就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心理学博士郑淑杰在《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世界》一文中说道:“情感对幼儿的活动具有动力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带动幼儿进入儿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