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3-22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什么。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如今,有些妈妈把培养“神童”作为孩子的早教目标,而一些妈妈则希望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下面是一位家长的想法?你是否有同感呢?

在里,主流的想法还是以学为主,孩子们时间排得满满的,家长们一边抱怨着一边继续给孩子加压。可是我们跳出小升初、高考等压力,想一想,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养成什么样?

我就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普通人;

在合适的时候生一个像她一样可爱的孩子;

在每天面对工作的压力、处理家庭的矛盾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所以:

我没做到的事情不要孩子也做到。我小时候没有天天考100分,她也不必,我没上清华北大,她也不必。

我和她平等说话。

我让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小朋友的矛盾。我可以给她建议,但决不帮她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陪伴她是和她一起玩,而不是自己忙自己,看着她,或者盯着她做作业。

我和孩子一起看书,比看电视好。

时常带她逛书店,让她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挑选喜欢的书,而不是我要求她看的书。

让她帮我做家务,每个人都要为家庭作贡献。好吃的东西也要分享,鱼肚皮上的肉不是只有宝宝吃,我和姥姥都很喜欢。

我不关注她成绩如何,我每天问她在学校高兴或者不高兴,有固定的时间和我们交流,聊聊班上有趣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经常和孩子爸爸有适度的亲密动作,拉手、拥抱、亲吻,爸爸妈妈相爱,她也会去找一个相爱的“王子”。

每天抱她,在校园门口亲吻她再说“再见”,她以后也会这样爱她的孩子。

一直用欣赏的目光看她,只有在这个年龄才会有这样的童真。看她成长,看她烦恼,看她动心眼,看她淘气,看她犯错误。一直比较相信“红颜薄命”,太完美的女孩给人压力,有点儿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才有亲和力。我们培养的是孩子,不是在制作毫无瑕疵的艺术品。当然,如果孩子是生俱来的天才,那就让他尽情登攀。

“说话算数”是有效的魔咒,从小到大都坚持,约好的事情没有例外,事先未约定,爸爸妈妈适度妥协吧,到底她还是个孩子。

奖惩分明,惩罚不是动手,以大欺小是可耻的。

批评的是行为,不是孩子本身。请将行为错误和孩子的品性完全割裂开吧。相信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天使,凡间的尘埃才让他有出错的机会。爸爸妈妈要时刻记住“我爱你,但不爱你的小毛病。”不要翻旧帐,不要说:“你就是不认真,你看XXX,你一直都是,你从来就BLABLA”,请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说:“抓紧时间,上课要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他们都听不懂。

不轻易动怒,控制好情绪,才能教出有礼有节的孩子。

不轻易把奖励和她应该完成的责任划等号。只有超出的部分才能奖励,就象工作中绩效A+才能拿到额外奖金。经过努力得来的东西,她才会珍惜。

坚决不上奥数,我只想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不要天才的培训目的来折腾她。(有数学天分的孩子不适用)

带她打牌、游泳、骑车、唱卡拉OK、逛街,普通人的娱乐早点教她。

选一样她终生受益的爱好,做到比一般人强,比专业差。我们现在弹钢琴,也许有孩子打羽毛球什么的。

坚持体育锻炼,带她和小朋友玩团队游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教育的万全之策到底是什么?


谈起万全之策一定会有人持否定态度,对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我只能对其表示遗憾,遗憾他因为否定万全之策的存在而错过了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

万全之策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因为只有明白道理,拥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掌握万全之策的,否则即使知道万全之策的存在,也无法拥有与掌握它,更别说利用它了!

万全之策并非是某一种策略或方式方法,而是所有策略与方式方法的总和。从古至今,万全之策一直被少数人所拥有,这少数的人就是被常人称之为圣人,智者的人。这少数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他们的眼中没有问题的存在,甚至连答案也没有,这就是拥有万全之策的特征。

圣人与智者从不提问题,但是却可以为提问者提供答案,如果没有提问者存在,那么答案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圣人与智者深知,问题与答案不过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当一方不存在了,那么另一方同时也就不存在了,问题与答案不过是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可以说问题即是答案,也可以说答案即是问题!

对于问题即是答案,答案即是问题这一说法,会有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这也是许多人难以拥有万全之策的根本原因,因为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此话中明显的矛盾之处,却看不到其中的万全之策。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只能看到矛盾之处,却看不到万全之策呢,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因为不明白道理,也就无法拥有智慧,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只能看到矛盾,因此,看不到、得不到万全之策也就不奇怪了,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拥有万全之策也并非难事,只要明白道理就可以了,明白道理就可以拥有智慧了,有了智慧自然就可以掌握万全之策了,掌握万全之策,所谓的问题自然也就不足为虑了!

当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与他人讲道理时,对方常常会说大道理谁都知道,你只讲方式方法好了,完全不考虑这方式方法从何而来,更不会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懂得道理、明白道理。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常人思维,也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期损失的行为表现,此种思维与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常有本末倒置之事,常说虚假狂妄之言,常行令人生厌之举,总之,常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之中而难以自拔。

然而,更有趣的是,人们虽然会莫名的抗拒道理,但是却都推崇智慧,羡慕智慧,并渴望得到智慧。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确认知识中蕴含着智慧,一直确认学习知识是拥有智慧的唯一途径,并甘愿为此付出诸多努力。然而,人们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所学的知识是否完整?虽然知识中蕴含着智慧,但智慧只蕴含在完整的知识中,却并不在缺失知识中,也就是说,只有学到完整的知识才能拥有智慧,否则是难以得到智慧的。

由于人们缺少衡量智慧的标准,缺少判断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的依据,因此,绝大多数的人是难以衡量与判断的,所以只能选择盲从、盲教、盲学了,这虽是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令人遗憾之事!

事实上,这令人遗憾之事本不应发生,因为在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本来就存有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只是没有被众人发现和利用而已,那么可以成为衡量标准与判断依据的是什么呢?在说之前,我们不妨来解读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可以给予我们答案。“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被许多人奉为经典之语,却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大多数的人都认同这句话,并没有看出或听出这句话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事实却不知这样的,因为这句话是有漏洞的,是不完整的,其漏洞与不完整之处在于对此话还可以进行延伸提问。如果说选择大于努力,那么什么会大于选择呢?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前的衡量标准与判断依据又是什么呢?由此我们就不难得到答案,期答案就是:“道理二字”

道理二字人人皆知,但并非人人都明白,明白道理,就拥有了智慧与万全之策,反之,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并非是明道。由此,就不难衡量与判断自己是知道还是明道了,是有智慧还是没有智慧了,是有万全之策还是没有万全之策了!

综上所述,明白道理是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的关键,只有明白道理才可以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才会有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否则,所拥有的除了自以为是就没有其它的了!

道理并不难懂,也并不难以明白,所以难,是因为我们不相信道理是简单的,尽管我们都知道“大道至简”这句话,但我们依然不信,依然会有莫名的抗拒,依然会觉得自己是知道道理的,所以才会位列于不懂道理的人群中,这不能不称之为一件憾事!至于导致这憾事发生的原因,就不得不说说教育一事了。

关于教育一事,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一直处于无序的混乱之中,在此混乱的现状之下,显露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教育领域中缺少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任何事情都一样,没有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陷入混乱之中那是必然。

由于不明白道理,导致教育领域与行业间的混乱,从而使得不教者不知该如何教,不知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使得学习者不知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不知如何学,不知如何问,不知为什么学,不知学了有什么用。使得选择者不知如何选,不知该选什么,不该选什么,不知为什么选,不知选的有什么用。总之,大多数人都因为不明白道理而处于盲从、盲动,无所适从之中,无奈之下,只能做出自以为是的选择,尽管时常会有后悔之意,也只能感叹是命运的安排了!

教育一事本来就是用来讲道理的,可当前的教育却偏偏不讲道理而讲规则、规矩与方式方法,如此的教育之下,人们又如何能明白道理、讲道理呢?只有讲道理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教育,不讲道理的教育是不足以称之为教育的。

令人惋惜的是,纵观教育领域之中,讲道理的教育寥寥无几,不讲道理的教育却泛滥成灾,如此的教育环境之下,人们又怎么能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呢?又怎么能摆脱这不讲道理的教育所带来的烦恼、困扰及焦躁的情绪呢?

面对诸多问题的困扰,需要的不是抱怨与抗拒,而是寻求化解之道。可以化解问题的终极答案是道理,想要明白道理就离不开教育,想要接受教育就要找到讲道理的教育,想要找到讲道理的教育就要用心去找,而不是用眼、用耳去找。所以要寻找讲道理的教育,是因为只有讲道理的教育才能使你明白道理,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才能化解你诸多困惑与烦恼。

当前的诸多教育形式所以不讲道理,并不是他们不想讲道理,而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道理,讲不明白道理,所以只能讲规则、规矩和方式方法的。规则与规矩是为不明白道理的人设定的,也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设定的,因为对于懂道理的人而言,既不需要为他人设定规则与规矩,也不会去做有违道理的事情。方式方法是为不会学习的人而创造的,因为会学习的人自己会创造方式方法,用他人的方式方法学习是痛苦的,二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是快乐的,学习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不会学习,所以会快乐,是因为会学习。会学习的人视学习为享受,不会学习的人只能忍受学习的痛苦。对从教者而言也是一样,会教的体验的是快乐,不会教的感受的则是痛苦。

懂道理的人以付出为乐,不懂道理的人以索取为荣。懂道理的人明白,帮人如帮己,不懂道理的人不明白的是,伤人如伤己。

教育过程是认知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明白道理的过程,是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并不是改变他人的过程。教育是简单快乐的,道理是简单易懂的,问题是可以化解的,前提是你要对此要持有相信的态度,因为怀疑与抗拒是明白道理与教育的最大障碍,也是偷走智慧的窃贼!

拥有智慧并不难,只需要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即可拥有智慧,拥有智慧就可以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听人说不听,思人所不思,言人所不言,行人所不行,容人所不容,忍人所不忍,爱人所不爱,从而使自己心常平,气常和,神常静,身常安,处于无忧长乐之境。

人之一生,所思、所言、所行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独有的快乐,持久的快乐即是幸福的感受。幸福的感受源自于明白道理,只有明白道理的人才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才能体会到接受与付出中的快乐。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教育,都源自于讲道理的教育,讲道理的教育会让你拥用智慧,体验幸福与快乐的感受,会让你掌握万全之策,拥有化解诸多问题的能力。反之会让你得到你不想、不愿得到的结果。

不要感叹命运,而应感叹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而应自查自己!不要自以为是,而应寻求道理!

道理一直在,教育一直在,智慧一直在,万全之策一直在,幸福与快乐也一直在,只要你愿意,这一切都将属于你,这一切既非神话也非谎言,因为这一切从来都属于明白道理的人!

家长都报名的三一口语考试,到底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三一口语的重要性,纷纷鼓励孩子报名参加,但是同时也有很大一批家长,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考试,更别说让孩子去参加了。

那到底什么是三一口语?它为什么能受到家长的青睐?又能为考生带来什么?今天,Aaron老师将一一为您解答。

内容框架

一、考试背景

了解一个考试的背景对于认识考试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GESE考试来自英国伦敦三一学院。三一学院以研发考试、艺术、表演等项目而闻名,市面上有一种错误信息说三一学院来自剑桥大学,其实它不是任何一个大学的附属机构,而是一个独立的考试中心,有点像北京的考试院。

图片右边上方TRINITY COLLEGE LONDON是它的英文名称,下方是它的认证徽章。在孩子通过考试所取得的证书上会有这两个标识,证书也是可以在很多国家通用的。

GESE考试与市面上的很多国际性考试不同,并不采取人机或一对多的形式。而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发生在一个考生与一个考官之间,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通过和不及格四个级别。如果孩子通过考试,他会取得一个证书,并用英文标注成绩:Distinction(优秀即A),Merit(良好即B),Pass(通过即C),没有通过则没有证书。

二、GESE核心属性

三、各类考试的区别

上图表示的市面上流行的国际性考试。左竖列三个考试都是英系考试,分别是:雅思、三一口语、剑桥通用五级考试;中间是托福、PTE考试为美系考试;最右侧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1、各考试间的区别:

雅思和三一口语。三一口语是辅助性考试,雅思是判定性考试。引用一个考官非常有意思的描述:三一口语是用来加分的,而雅思考试是用来扣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雅思考试为成人准备,考试内容更广泛、难度偏高,考官是比较刁难考生的,成绩也是从9分依次扣下来。而三一口语则不同,考官会不断的用一个级别的语言功能来刺激考生。

托福考试也是比较困难的,人机完成,口语考试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较多的题目,考生先听题并迅速读题,1分钟内完成答案的输出,相对来讲比较刻板,但由于进入到全球时间比较早,流通性也是最广的。

总结来看,托福雅思更适合成人,因为它更像我们讲的“一锤子买卖”,它没有所谓的级别;三一口语考试更适合孩子,因为它能伴随孩子成长,考试分为12级,每一级都有不同的要求,孩子可以跟随级别逐步提高,不断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剑桥通用五级考试。另外一个名字MSE,一年两次,由剑桥大学发起,流通性广,权威度高。PTE,美国培生集团发起,有少儿版本和专业版本,这个考试也是偏趣味性的。而最右边公共英语考试,从去年开始已经禁止小朋友参加。

2、三一口语的不同版本

市面上,三一口语有很多叫法或者版本,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简单来讲,GESE,中文全称为伦敦三一口语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这个考试只有一个简称:三一口语。由于这个考试进入到北京和别的省市时间不同,导致出现了很多版本。

四、学术认证框架

学术框架对比表(各考试级别的对应关系)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欧标(欧洲语言标准框架),家长可能会比较清楚,我们的老师经常会讲到,它由A1到C2,级别由低到高。这六个档位是用来评定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程度,不光针对英文,也包含其他语言,例如法语、西语等。雅思、三一口语等都是在这个框架范围内的,因为所有考试都会以欧标作为最重要的审核标准这一。

这个框架就是告诉家长们,每考一级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多远,小朋友现在最高考到六级,很多家长也许觉得六级不高吧,但三一口语六级难度已经很深了,这是海淀区小学英语老师的要求。

五、三一口语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通过三一口语的学习,让孩子有机会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去绽放他他们的光彩。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取国际化的认证,这也是在孩子们这个年龄段通常很难做到的。通过培训,考试获取证书让孩子明白自己所付出的汗水能到得到回报和认可,让孩子从学习和考证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荣誉。而这也会从根本上不断促使孩子更主动的学习英文更主动的去参加更高一级别考试。因为不断积累的自信的荣誉感才是激励孩子和陪伴孩子一直走下去的原动力。

六、如何了解和判定孩子应参加的考试级别

报考三一口语的要求:

参加考试的孩子需要在考试当天满5周岁。

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

了解级别最好的方式是找自己的老师做一个口语测试,我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大概的年龄和级别的对应:

5-6.5岁 一级水平

6.5-7.5岁 二级水平

8岁左右 三级水平

**当然英语水平要根据城市,孩子学习英语的时间进行判定。

家长们需要了解好以上这些信息,确定孩子适合参加的级别,再让孩子去准备考试。

这就是本次讲座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学钢琴到底培养了孩子什么


1、音乐感的培养

有人说:“音乐感是爹妈给的”,意思是说,有人生来就是音乐感好,天生就是学音乐的料,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确有很大差异,这要看到,要承认,但是后天的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引导,有很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把一些在音乐方面天赋一般的学生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乐感的演奏。

从我们在教学中所接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好的天赋,应该说这些学生都具备被培养、造就的条件。当然,我们不否认他们中有天赋特别突出的,也有特别不愿意和不适宜学习音乐的,但这两种情况都只是个别的,是极少数。我认识一个男孩子,脑子很清楚,很聪明,手的条件也非常好。耳朵的听力更是突出,别人在钢琴上任意按下一堆音,他能把一个个音名说出来(当然是在眼睛不看、全凭听觉的情况下)。这样的学生,无疑是有音乐天才的,但他花的努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在初学阶段,他一星期要弹好、背出十至十五首曲子,而且曲曲完整,也有音乐表现。他不仅平时的练琴时间比同龄的孩子多。他还能随时有选择地欣赏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每天晚上他都在音乐伴随下上床入睡。他的家长也努力给他创造一个音乐的氛围,每天早上都用音乐叫醒他,放他喜欢的乐曲伴随他进人新的一天。有了这样的努力,又有这样的环境,他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力不能不突出。可见,即使才能、条件都超乎一般的孩子,他的努力和追求也必须超过一般人,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天才出自勤奋”,这话说得太对了。

实践证明,那些学习钢琴半途而废的学生,往往都是平时不肯好好练琴的。每次上课错音连篇,经常谱子也不认识。键盘也找不到,往往上了许多次课.连一个曲子也连贯不下来,错音、毛病总也不改。仔细分析起来,这些学生学不下去并不是因天赋不行,他们的问题在于不肯下功夫。其实只要下点功夫,他们马上会好一些的。往往这类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也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些很聪明的孩子,被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耽误了,真让人惋惜。

也有一些很没有条件和“才能”的学生,经过努力,有了良好的表现。有一个女孩子,父母都是工人,且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所以在家中孩子可说没有任何音乐环境。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的确很苦,往往在弹奏方法上、节拍上都对了,而音乐的感觉就是出不来。后来经过老师正确启发和指导和她自己的艰苦努力她终于有了一定的音乐感觉,并在考级中被评为优秀。这个成绩,老师和家长都深知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说是天才,但他们大都有正常的智力,且有学习钢琴的愿望。教师的责任是把这些学生带入音乐之门,引上音乐之路。

在这里,先谈谈从感性人手的培养。我想,多听、多看、多给人表演都是必须的。

学钢琴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大多数传统的优秀教材、乐曲来自欧洲,因此它的音乐语言也是外来的。这就跟学外语一样,要有语感,光靠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总让人觉得生硬,必须多听,多感受,潜移默化。

现在电台里经常有好的音乐节目,家长可以多留意、到时候录下来,并不限于钢琴,可广泛一些,其它乐器的、交响曲的、声乐的,都可以,经常积累一些资料。学生眼下功课都很多,不一定有专门的时间来欣赏音乐,家长不妨在进餐时、起床后、就寝前放上音乐,学生有意无意地便接受了音乐的熏陶。逐步对音乐语言、形象、气氛、音色等,有了感性的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质变,大凡音乐感好的学生,都得益过这种熏陶。

上述的做法,我想对任何家庭都不难,因为收音、录音的件是每个家庭都具备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买一些录音带和激光唱片,选择一些重要的经典曲目。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音乐欣赏可更有目的地进行,让其比较专题化。如学生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或变奏曲,平时就可以集中听莫扎特的各种类型作品,让其对莫扎特的风格、特点有专门的感受。亦可把音乐分为大的时期来欣赏,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等等。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属于古典时期,就可以有意识地放在一起听听,感受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初学的学生来讲,除了广泛的听和感觉外,更应着重对自己所学教材的熟悉和模仿。这方面,教师的要求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明确音乐形象、情绪,并明确通过哪些弹奏方法来达到动听鲜明的弹奏。全国学习钢琴非常普及,而好的教师又不是到处都有,这时候则应借助于音像制品来促进教学。现在一些基本的主要钢琴教材都有示范的录音带甚至带讲解的录像带,这些音像带对教学能起到广泛的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独立音乐见解,具有主动的音乐感、表现欲,这就需要不断的听和熏陶。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有条件的要争取多听各种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必须多看,多听现场的演奏。要是没有听现场音乐会的条件,也可注意收看电视中的音乐会转播。现在,这种机会还是经常有的。只要有心,是不会错过的。

再进一步,就是多给学生提供给别人表演的机会。练了那么长时间,给人表演能否把自己的音乐感发挥、表现出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人人迟早都要面对的。在学生中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况,有的人性格放得开,不在乎,甚至越有人看越得意,越来劲。这样的学生一般都喜欢上台表演,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因过分兴奋、激动而失控,弹得过快,在演奏时既要保持投入、兴奋的优点,但又要从容不迫,头脑清楚。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胆子比较小而又容易紧张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在演奏前多弹给人听,家里有客来,就让学生为客人表演,也可以带学生去别人家给人表演,也可组织几个学生一起开小演奏会,互相观摩比较,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钢琴作为表演艺术,难在表演时就这一遍。平时练百遍、千遍,也许自己在家里弹得很不错,但是要别人承认你弹得不错,就必须在演奏这一遍时发挥好。有时我们很羡慕搞美术的,画一幅画,可以在家里一点点地去琢磨,去修改。一旦画好了,这幅画就永远不会再变化,除非作者想对其再加工。而我们的演奏,每次都要重新开始,在家弹好了,不一定上台演奏就能一样好。有的学生弹错了,会说“我在家弹得挺好的”,这样解释没有用,因为你在家弹好的那一遍,并无法弥补你这一遍的错误。也有学生说“我第二遍就能弹好”,那也不行,因为无论是表演,还是考级、考试所承认的永远是那个第一遍,为了弹好这一遍,我们要做很多努力,除了练习充分外,很主要地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除了给别人弹,也可借助录音、摄像,录下来自己听,看看优、缺点,因为在有录音或摄像的情况下,比较接近演奏的感觉,与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弹心理上大不一样。经过这一些锻炼,学生在演奏或考级中,就能有充分的思想

准备,以保证临场时把自己的音乐感觉比较自如地不打折扣的表现出来。

我们到底最该把什么教给孩子


一次,妈妈带4岁的女儿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立即惊讶、错愕,还没来得及说话……

阿姨马上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了女孩的口袋……

女孩连忙说:“这么好吃的糖,我想奶奶一定爱吃。不过,我只要几个就够了。”说完挑出几个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孝敬长辈,真难得!”阿姨真诚地夸道。

一直以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受到的宠爱太多,把父母、长辈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一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大发脾气,然后等一家人哄满意了,孩子才肯罢休。这样的孩子与他人相处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孝敬父母。

有些父母经常这样议论:“现在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心里很少会惦记着父母……”这些似乎道出了父母的心酸,但是孩子难道一生出来就这样?

当然不是。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坏孩子也是教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才,而没有指望孩子能够在将来赡养自己。

既然这样,就不用培养孩子的孝心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今天父母还是有点心寒:自己对孩子百般呵护,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什么他心中没有我们?

孩子是需要教的!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就应该从小给孩子种下孝心的种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

那么,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孝心的种子?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榜样,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和劳动成果,体会父母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

其次,教孩子学会感恩。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

最后,让孩子践行孝道。

通过实践去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分担一些家务,遇到难题可以让孩子一起想办法,让他们真正担起责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然后从心底感激和敬重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此以往,孝心就会在孩子心中扎根。

情商是什么,怎么培养?


情商是让人在生活中更好的接触身边人的关键。对于孩子来说,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呢?“情商”要如何培养呢?

情商是什么

情商是指情绪智力,是人类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感触感动感悟的能力。

情商是天生的吗?

相比智商,情商的遗传成分要少得多。但情商的部分能力还是跟遗传有关的,比如有的小孩一出生就很安静,有的小孩容易被惊醒,易发脾气。智商大概到了青春期就定型了,很难再有提升,而情商是后天培养大于先天的遗传,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提升到老。

6岁前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期。

家长的情商可以传达给子女。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温柔和浓浓情意,势必给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提高孩子的情商,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要经常表达爱意。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例如表现对孩子的信心,可对他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当指出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数学能力很好”、“你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很好的优点”、“你的字写得很工整,看起来很舒服。”

管理情绪的能力。管理情绪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方面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这里以孩子对于愤怒情绪的表达为例来说明。一些家长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不允许孩子辩解,不允许孩子哭泣,甚至连孩子表达出一些不满情绪都不允 许。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或者是逆来顺受,或者是压抑郁闷,或者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以破坏纪律、破坏东西的极端方式发泄愤怒情绪,这都不利于 孩子情商的培养。

恰当的做法是,当批评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辩解,让他讲出自己的道理,当孩子受到惩罚的时候,也应该允许他哭泣,也应该允许他不满、允许他愤怒。无 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收起那套师道尊严,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压制他。我们不是希望孩子没有愤怒,而只是希望教给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只有 在不断的表达中,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表达情绪的合理的方式。

专家解读:学龄儿童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根据埃里克森有关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观点,6岁到12岁这一阶段是专业术语中的学龄儿童阶段,而这一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

其实,学龄儿童的勤奋与勤奋感是不同的。表面上的勤奋行为,并不代表儿童从内心之中获得了勤奋感,学龄期儿童不仅要努力掌握学校要求学习的大量知识,还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但不是粗暴的强迫手段,引导儿童成功获得勤奋感。

去年年底有篇文章,引起了家长与老师们的热议,说的是学龄儿童的很多作业需要忙一起做,除了孩子觉得学习不堪重负之外,连一个家庭都快被孩子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各抒己见:

老师认为学校负责传道授业解惑,但家长配合实施也非常重要;

家长则认为自己承担了过多的教学责任,这些部分不需要家长的参与。

两方面都非常的委屈,认为自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那么这个时期,孩子到底在经历怎样的发展危机,又需要达成怎样的心理任务,我们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或许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1

6-12岁,在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理论中,属于学龄期,此时的儿童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儿童专心学习大人设定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生产者而准备。

学校还是培养儿童将来顺应社会文化的场所。

因为在大多数文化中,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生存要求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工作能力,所以社交技巧也是在学校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

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工作和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这个时候,儿童已意识到进入社会后必须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一方面勤奋学习,以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本阶段的基本冲突。

2

勤奋感和自卑感到底来自哪里呢?

勤奋感是由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

自卑感是由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

如果儿童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他们就会以能力的品德离开这个阶段。

所以,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在此阶段通过关注与鼓励的形式,让儿童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价值的。

如果学校和家长互相推卸责任,会让儿童对学习产生困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为学习而付出努力,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学校和家长在此时视学习为衡量儿童的唯一价值标准,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将来会认为只有工作才有价值。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学校和家长在这个阶段里,应该鼓励儿童掌握为未来就业所必需的技能,但绝不能以牺牲某些其它重要的品德为代价,比如学会帮助他人、怎样和同伴一起游戏等。

如果孩子不只是认为工作有价值,其他生活中的活动也有价值,他以后就能不断地在创设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活动中体验到一种勤奋感。

埃里克森还指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与习惯都可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

3

所以,学校与家长在本阶段应该互相配合,彼此沟通,主要目的是要让儿童从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来获得勤奋感。

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最初的阶段让儿童感受到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学习、及如何合理地安排并有序的完成工作,这一切不应该是互相应付与推诿。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布置适合本阶段儿童的任务,以免任务难度太高,儿童不能体验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受。

4

纵观埃里克森对儿童阶段人格形成的分析,可以看到,前四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都与自信心的建立有关,可以说,儿童在整个发展阶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本质的属性就是自信心与自尊的建立。

若是儿童在发展中获得了自信与自尊,那么他也就会获得基本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和勤奋的美德,那么他的一生也会变得完整和健康。

这也是我们带着觉醒做家长要努力的方向。

育儿观念:到底是陪伴还是干扰孩子?


她带着儿子去赶集,儿子兴奋地喊,妈妈快看小鸡!

妈妈说,快看大鱼。她本意是想补全儿子的话(因为卖鸡的跟卖鱼的都在一起)。

儿子在客厅里快速地跑来跑去,因为他刚刚2岁,头一次这么快速地跑。他一边跑,一边兴奋地仰着脸看着妈妈,期待点什么...

妈妈刚下班,很疲惫,终于说话了,“来,儿子别跑,我给你剪指甲”

区域活动时间,小宝在幼儿园走廊里面东奔西跑,看见老师走过来,他跑得更欢实了。

老师远远喊了一句,“你怎么老不穿鞋?妈妈已经为这个事情打了好几次电话了”,小宝把满肚子想告诉老师的新发现就只好咽了回去。

回到班里,刚推开门,“小宝先去洗手,小宝第一个回来喝水,小宝真准时。”想找人述说的小宝扭头就走开了,“我讨厌洗手、喝水”

扭头到了沙池,老师职业地迎过来,“我们在玩沙子,你要来吗?”,小宝厌恶地嘟哝着,我知道你们在玩沙子。

大人啊!你们多么怕自己没用啊!不能帮孩子剪个指甲、喂个饭、穿个鞋,你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实在不行,帮孩子表达两句话,不然,自己为什么活着?

你只是在刷你自己的存在感,与孩子无关。再好的硬件,再热情的堆笑,那都不能叫做陪伴,叫做干扰。

也或者,当时的你实在找不到别的话说,那句话是你最熟悉、不用过脑子的,那么,请你闭嘴,好吗?浮躁的时候就什么都忍住不说,静静地听听对面那个人,他在想什么?他眼神里面有什么不一样?他在关注什么?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吃、穿、用、玩方面的吗?不是。

是知识吗?也不是。今天的孩子已经学到了许多以前需要到小学才能学的东西。那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对于中国的儿童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来自父母的真爱。

要知道娇惯、溺爱或“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孩子都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只有从心底里尊重孩子才是对孩子的真爱。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保护他的眼睛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呢?在此,笔者介绍几个便于你灵活运用的小招数。

第一招:倾听孩子的诉说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因此,年轻父母应该每天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诉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也许只要花30分钟,父母自己也可以轻松一下,就能给宝宝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1至2岁的宝宝也许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真正学会倾听,多鼓励宝宝大胆地说话,既能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亲子关系,使宝宝感觉受尊重,以促进宝宝心理健康。

另外,父母要耐心地对待宝宝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在他表达不清时,你可以与他进行充分的目光接触,但不要打断他。

宝宝与你讲话时,你不但要认真倾听,还要注意倾听的方式。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说话,这不仅使宝宝感到他有一种压迫感,所以你要尽量弯下腰或蹲下与宝宝说话,与他的眼神交流,这既是一种亲密接触,也是对孩子尊重的具体表现。倾听宝宝的心里话

禁忌用语:

“问这问那,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正忙着呢,问你们老师去!”

“真讨厌,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分析:

这一类的语言会使孩子觉得您在“打发”他而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可能不愿告诉你他内心的想法。

第二招:冷静对待宝宝的过失

年轻父母可以从宝宝1岁左右起,为宝宝建立一套简单、明了、容易操作的行为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给他一个宽松而具有规则的环境,使他逐渐学会自律。

宝宝如果犯的是同一种错误,这也很正常。正确的做法是:你可以对宝宝说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种关心孩子的口吻表达出来:“当你做某某事时,我感到……”,如“当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时我感到很生气,那样做会碰伤她的。”请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内容,既要让宝宝明白自己错在那里,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惩罚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禁忌用语:

“你这个坏孩子!”

“我没想到你会干出这样的蠢事,你令我很失望!”

分析:

这样宝宝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情绪,他会觉得很难受。有的宝宝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招:珍惜宝宝拥有的玩具与物品

珍惜宝宝的东西,是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对宝宝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宝宝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图书、学习用品、衣帽鞋袜、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头,有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小房间,有钢琴、电子琴、小运动器械等。这些物品无疑都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但“产权”已属于孩子。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关物品取放的规则,但不能随意摆布和挪动孩子的物品。有小客人来时,也要经小主人的允许,使用他的玩具或物件。最好的办法是鼓励他自己将玩具给小朋友玩。

有的父母不经孩子允许丢掉宝宝喜欢的小东西,比如小树叶等,这也会使孩子很难过。父母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招:鼓励宝宝发展独立性

你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创造环境让宝宝自己作主。

有时候,不适当的帮助也是一种犯,会伤害他的自尊。小宝宝也需要刺激和挑战,你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当他需要帮助时,你要指导和协助他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比如在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时,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碗筷的摆放、日用品的收拾的方式。当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出现了争执和冲突,你要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禁忌用语:

“这件事你干不了。”

分析:

当孩子试图去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时,千万不要干涉他,如说“这件事你干不了”等。这类用语会导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胆小、自卑。让宝宝独立自主也要从小事开始做起。

小贴士

1.不要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宝宝,这会使宝宝产生虚荣心。必要的批评以及慎重的处罚也是一种对孩子尊重方式。这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2.防止对宝宝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家长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父母经常采取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话,这绝不是尊重而是纵容。对于宝宝的无理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

喜欢《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是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儿童思维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到底是什么? 最近一直被“思维训练”这个字眼苦恼着,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话题真的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了。我觉得和现在独生子女增多的大环境有关。广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之龙。所以,一系列...
    2021-04-23 阅读全文
  • 教育的万全之策到底是什么? 谈起万全之策一定会有人持否定态度,对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我只能对其表示遗憾,遗憾他因为否定万全之策的存在而错过了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 万全之策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因为只有明白道理,...
    2021-08-13 阅读全文
  • 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870字)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幼儿园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
    2022-09-17 阅读全文
  • 家长都报名的三一口语考试,到底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三一口语的重要性,纷纷鼓励孩子报名参加,但是同时也有很大一批家长,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考试,更别说让孩子去参加了。 那到底什么是三一口语?它为什么能受到家长的青睐?又能为考生带来...
    2021-06-18 阅读全文
  • 学钢琴到底培养了孩子什么 1、音乐感的培养有人说:“音乐感是爹妈给的”,意思是说,有人生来就是音乐感好,天生就是学音乐的料,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确有很...
    2020-11-26 阅读全文

最近一直被“思维训练”这个字眼苦恼着,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话题真的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了。我觉得和现在独生子女增多的大环境有关。广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之龙。所以,一系列...

2021-04-23 阅读全文

谈起万全之策一定会有人持否定态度,对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我只能对其表示遗憾,遗憾他因为否定万全之策的存在而错过了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 万全之策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因为只有明白道理,...

2021-08-13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幼儿园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

2022-09-17 阅读全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三一口语的重要性,纷纷鼓励孩子报名参加,但是同时也有很大一批家长,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考试,更别说让孩子去参加了。 那到底什么是三一口语?它为什么能受到家长的青睐?又能为考生带来...

2021-06-18 阅读全文

1、音乐感的培养有人说:“音乐感是爹妈给的”,意思是说,有人生来就是音乐感好,天生就是学音乐的料,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确有很...

2020-11-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