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都报名的三一口语考试,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6-18

幸福是什么教案。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家长都报名的三一口语考试,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三一口语的重要性,纷纷鼓励孩子报名参加,但是同时也有很大一批家长,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考试,更别说让孩子去参加了。

那到底什么是三一口语?它为什么能受到家长的青睐?又能为考生带来什么?今天,Aaron老师将一一为您解答。

内容框架

一、考试背景

了解一个考试的背景对于认识考试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GESE考试来自英国伦敦三一学院。三一学院以研发考试、艺术、表演等项目而闻名,市面上有一种错误信息说三一学院来自剑桥大学,其实它不是任何一个大学的附属机构,而是一个独立的考试中心,有点像北京的考试院。

图片右边上方TRINITY COLLEGE LONDON是它的英文名称,下方是它的认证徽章。在孩子通过考试所取得的证书上会有这两个标识,证书也是可以在很多国家通用的。

GESE考试与市面上的很多国际性考试不同,并不采取人机或一对多的形式。而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发生在一个考生与一个考官之间,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通过和不及格四个级别。如果孩子通过考试,他会取得一个证书,并用英文标注成绩:Distinction(优秀即A),Merit(良好即B),Pass(通过即C),没有通过则没有证书。

二、GESE核心属性

三、各类考试的区别

上图表示的市面上流行的国际性考试。左竖列三个考试都是英系考试,分别是:雅思、三一口语、剑桥通用五级考试;中间是托福、PTE考试为美系考试;最右侧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1、各考试间的区别:

雅思和三一口语。三一口语是辅助性考试,雅思是判定性考试。引用一个考官非常有意思的描述:三一口语是用来加分的,而雅思考试是用来扣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雅思考试为成人准备,考试内容更广泛、难度偏高,考官是比较刁难考生的,成绩也是从9分依次扣下来。而三一口语则不同,考官会不断的用一个级别的语言功能来刺激考生。

托福考试也是比较困难的,人机完成,口语考试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较多的题目,考生先听题并迅速读题,1分钟内完成答案的输出,相对来讲比较刻板,但由于进入到全球时间比较早,流通性也是最广的。

总结来看,托福雅思更适合成人,因为它更像我们讲的“一锤子买卖”,它没有所谓的级别;三一口语考试更适合孩子,因为它能伴随孩子成长,考试分为12级,每一级都有不同的要求,孩子可以跟随级别逐步提高,不断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剑桥通用五级考试。另外一个名字MSE,一年两次,由剑桥大学发起,流通性广,权威度高。PTE,美国培生集团发起,有少儿版本和专业版本,这个考试也是偏趣味性的。而最右边公共英语考试,从去年开始已经禁止小朋友参加。

2、三一口语的不同版本

市面上,三一口语有很多叫法或者版本,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简单来讲,GESE,中文全称为伦敦三一口语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这个考试只有一个简称:三一口语。由于这个考试进入到北京和别的省市时间不同,导致出现了很多版本。

四、学术认证框架

学术框架对比表(各考试级别的对应关系)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欧标(欧洲语言标准框架),家长可能会比较清楚,我们的老师经常会讲到,它由A1到C2,级别由低到高。这六个档位是用来评定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程度,不光针对英文,也包含其他语言,例如法语、西语等。雅思、三一口语等都是在这个框架范围内的,因为所有考试都会以欧标作为最重要的审核标准这一。

这个框架就是告诉家长们,每考一级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多远,小朋友现在最高考到六级,很多家长也许觉得六级不高吧,但三一口语六级难度已经很深了,这是海淀区小学英语老师的要求。

五、三一口语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通过三一口语的学习,让孩子有机会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去绽放他他们的光彩。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取国际化的认证,这也是在孩子们这个年龄段通常很难做到的。通过培训,考试获取证书让孩子明白自己所付出的汗水能到得到回报和认可,让孩子从学习和考证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荣誉。而这也会从根本上不断促使孩子更主动的学习英文更主动的去参加更高一级别考试。因为不断积累的自信的荣誉感才是激励孩子和陪伴孩子一直走下去的原动力。

六、如何了解和判定孩子应参加的考试级别

报考三一口语的要求:

参加考试的孩子需要在考试当天满5周岁。

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

了解级别最好的方式是找自己的老师做一个口语测试,我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大概的年龄和级别的对应:

5-6.5岁 一级水平

6.5-7.5岁 二级水平

8岁左右 三级水平

**当然英语水平要根据城市,孩子学习英语的时间进行判定。

家长们需要了解好以上这些信息,确定孩子适合参加的级别,再让孩子去准备考试。

这就是本次讲座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教育的万全之策到底是什么?


谈起万全之策一定会有人持否定态度,对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我只能对其表示遗憾,遗憾他因为否定万全之策的存在而错过了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

万全之策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因为只有明白道理,拥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掌握万全之策的,否则即使知道万全之策的存在,也无法拥有与掌握它,更别说利用它了!

万全之策并非是某一种策略或方式方法,而是所有策略与方式方法的总和。从古至今,万全之策一直被少数人所拥有,这少数的人就是被常人称之为圣人,智者的人。这少数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他们的眼中没有问题的存在,甚至连答案也没有,这就是拥有万全之策的特征。

圣人与智者从不提问题,但是却可以为提问者提供答案,如果没有提问者存在,那么答案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圣人与智者深知,问题与答案不过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当一方不存在了,那么另一方同时也就不存在了,问题与答案不过是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可以说问题即是答案,也可以说答案即是问题!

对于问题即是答案,答案即是问题这一说法,会有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这也是许多人难以拥有万全之策的根本原因,因为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此话中明显的矛盾之处,却看不到其中的万全之策。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只能看到矛盾之处,却看不到万全之策呢,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因为不明白道理,也就无法拥有智慧,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只能看到矛盾,因此,看不到、得不到万全之策也就不奇怪了,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其实,拥有万全之策也并非难事,只要明白道理就可以了,明白道理就可以拥有智慧了,有了智慧自然就可以掌握万全之策了,掌握万全之策,所谓的问题自然也就不足为虑了!

当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与他人讲道理时,对方常常会说大道理谁都知道,你只讲方式方法好了,完全不考虑这方式方法从何而来,更不会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懂得道理、明白道理。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常人思维,也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期损失的行为表现,此种思维与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常有本末倒置之事,常说虚假狂妄之言,常行令人生厌之举,总之,常做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之中而难以自拔。

然而,更有趣的是,人们虽然会莫名的抗拒道理,但是却都推崇智慧,羡慕智慧,并渴望得到智慧。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确认知识中蕴含着智慧,一直确认学习知识是拥有智慧的唯一途径,并甘愿为此付出诸多努力。然而,人们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所学的知识是否完整?虽然知识中蕴含着智慧,但智慧只蕴含在完整的知识中,却并不在缺失知识中,也就是说,只有学到完整的知识才能拥有智慧,否则是难以得到智慧的。

由于人们缺少衡量智慧的标准,缺少判断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的依据,因此,绝大多数的人是难以衡量与判断的,所以只能选择盲从、盲教、盲学了,这虽是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令人遗憾之事!

事实上,这令人遗憾之事本不应发生,因为在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本来就存有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只是没有被众人发现和利用而已,那么可以成为衡量标准与判断依据的是什么呢?在说之前,我们不妨来解读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可以给予我们答案。“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被许多人奉为经典之语,却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大多数的人都认同这句话,并没有看出或听出这句话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事实却不知这样的,因为这句话是有漏洞的,是不完整的,其漏洞与不完整之处在于对此话还可以进行延伸提问。如果说选择大于努力,那么什么会大于选择呢?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前的衡量标准与判断依据又是什么呢?由此我们就不难得到答案,期答案就是:“道理二字”

道理二字人人皆知,但并非人人都明白,明白道理,就拥有了智慧与万全之策,反之,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并非是明道。由此,就不难衡量与判断自己是知道还是明道了,是有智慧还是没有智慧了,是有万全之策还是没有万全之策了!

综上所述,明白道理是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的关键,只有明白道理才可以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才会有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否则,所拥有的除了自以为是就没有其它的了!

道理并不难懂,也并不难以明白,所以难,是因为我们不相信道理是简单的,尽管我们都知道“大道至简”这句话,但我们依然不信,依然会有莫名的抗拒,依然会觉得自己是知道道理的,所以才会位列于不懂道理的人群中,这不能不称之为一件憾事!至于导致这憾事发生的原因,就不得不说说教育一事了。

关于教育一事,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一直处于无序的混乱之中,在此混乱的现状之下,显露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教育领域中缺少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任何事情都一样,没有衡量的标准与判断的依据,陷入混乱之中那是必然。

由于不明白道理,导致教育领域与行业间的混乱,从而使得不教者不知该如何教,不知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使得学习者不知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不知如何学,不知如何问,不知为什么学,不知学了有什么用。使得选择者不知如何选,不知该选什么,不该选什么,不知为什么选,不知选的有什么用。总之,大多数人都因为不明白道理而处于盲从、盲动,无所适从之中,无奈之下,只能做出自以为是的选择,尽管时常会有后悔之意,也只能感叹是命运的安排了!

教育一事本来就是用来讲道理的,可当前的教育却偏偏不讲道理而讲规则、规矩与方式方法,如此的教育之下,人们又如何能明白道理、讲道理呢?只有讲道理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教育,不讲道理的教育是不足以称之为教育的。

令人惋惜的是,纵观教育领域之中,讲道理的教育寥寥无几,不讲道理的教育却泛滥成灾,如此的教育环境之下,人们又怎么能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呢?又怎么能摆脱这不讲道理的教育所带来的烦恼、困扰及焦躁的情绪呢?

面对诸多问题的困扰,需要的不是抱怨与抗拒,而是寻求化解之道。可以化解问题的终极答案是道理,想要明白道理就离不开教育,想要接受教育就要找到讲道理的教育,想要找到讲道理的教育就要用心去找,而不是用眼、用耳去找。所以要寻找讲道理的教育,是因为只有讲道理的教育才能使你明白道理,拥有智慧与万全之策,才能化解你诸多困惑与烦恼。

当前的诸多教育形式所以不讲道理,并不是他们不想讲道理,而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道理,讲不明白道理,所以只能讲规则、规矩和方式方法的。规则与规矩是为不明白道理的人设定的,也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设定的,因为对于懂道理的人而言,既不需要为他人设定规则与规矩,也不会去做有违道理的事情。方式方法是为不会学习的人而创造的,因为会学习的人自己会创造方式方法,用他人的方式方法学习是痛苦的,二用自己创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是快乐的,学习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不会学习,所以会快乐,是因为会学习。会学习的人视学习为享受,不会学习的人只能忍受学习的痛苦。对从教者而言也是一样,会教的体验的是快乐,不会教的感受的则是痛苦。

懂道理的人以付出为乐,不懂道理的人以索取为荣。懂道理的人明白,帮人如帮己,不懂道理的人不明白的是,伤人如伤己。

教育过程是认知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明白道理的过程,是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并不是改变他人的过程。教育是简单快乐的,道理是简单易懂的,问题是可以化解的,前提是你要对此要持有相信的态度,因为怀疑与抗拒是明白道理与教育的最大障碍,也是偷走智慧的窃贼!

拥有智慧并不难,只需要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即可拥有智慧,拥有智慧就可以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听人说不听,思人所不思,言人所不言,行人所不行,容人所不容,忍人所不忍,爱人所不爱,从而使自己心常平,气常和,神常静,身常安,处于无忧长乐之境。

人之一生,所思、所言、所行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独有的快乐,持久的快乐即是幸福的感受。幸福的感受源自于明白道理,只有明白道理的人才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才能体会到接受与付出中的快乐。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教育,都源自于讲道理的教育,讲道理的教育会让你拥用智慧,体验幸福与快乐的感受,会让你掌握万全之策,拥有化解诸多问题的能力。反之会让你得到你不想、不愿得到的结果。

不要感叹命运,而应感叹自己!不要怨天尤人,而应自查自己!不要自以为是,而应寻求道理!

道理一直在,教育一直在,智慧一直在,万全之策一直在,幸福与快乐也一直在,只要你愿意,这一切都将属于你,这一切既非神话也非谎言,因为这一切从来都属于明白道理的人!

孩子想要的高质量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父母都会陪孩子,但是我们的父母陪孩子时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玩手机、一边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自己玩。

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太多的场合看到过。在公园、游乐场、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睡觉时都在玩手机。

然后当我们的孩子提出质疑:你都没好好陪我!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会说:“我一直坐在你的身边,怎么就不是陪你呢?”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很多父母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想起了网上有段时间流行的父母逼婚时的那句话:“你和他/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怎么就不能产生爱情呢!”你看,如出一辙!

那么,孩子想要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只要我们想,就一定能好好陪孩子,但是前提是在每一个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戏、娱乐、读书、吃饭、睡觉的那个时间段,请你放下手机,还有什么事能比陪孩子更重要呢?

孩子想要的高质量的陪伴是啥呢?我们随机在校园门口采访了几位1-2年级的小朋友。

根据他们的叙说,总结出6-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想要的高质量的陪伴。

01.带孩子进厨房一起煮饭,煮什么不要紧,能让孩子参与这看起来很复杂/危险的工作,让孩子为主导做一些饭菜那就更赞了!

02.在客厅铺上毯子或者在客厅搭一个帐篷,然后一起玩,可以一起读书、游戏、或者就是闲聊天。

03.一起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最好能买一大桶爆米花,一边吃一边看。

04.一起玩孩子最喜欢的棋盘类游戏,扑克也行。

05.和孩子一起去游乐场、图书馆之类从场所,一起选书、一起玩一些好玩的刺激性项目。

06.一起去踏青,在公园支起帐篷、吊床,一起玩耍。

07.尝试在家里办各种有趣的聚会,同学聚会、好友聚会,大人的聚会不要把孩子赶走,让他们安静的坐着/听着,让他们偶尔也说说话。

08.偶尔给孩子找一个特色的餐厅,全家一起吃一顿美食,让孩子点餐、付款(包括开发票)。

09.全家一起组织生日聚会,简单的/小型的/三五个好朋友参与的生日聚会,妈妈吹气球、爸爸买蛋糕、一起准备各种派对小礼物。

10.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小冒险、吓唬人的小游戏、躲猫猫、枪战。

11.一起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游戏(跳皮筋、扔沙包),什么好玩的游戏都行。

12.安静的陪着在孩子的身边,当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拿着手机陪。

13.经常带他们去菜场买菜,让他们选择、付钱。

14.永远想着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他们一起玩,一起成长,听他们认真的说话。

还有类似很多孩子的诉求,其实总结完看起来都真的好简单,每个家长都能做到。

其实也不一定都要做到,有那么几件事、几个瞬间、几个片段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在乎他们,真的在陪伴他们,未来孩子回忆起来也都是美好。

就像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大部分都忘记了,但是记得的只有那么几个美好的瞬间(还有一些失落的瞬间),不是吗?

如何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传授绝招之前,先来说说英语口语是什么。说到底,所谓的口语,就是老外日常生活中的话,跟我们每天叽里呱啦说的内容并无二致。因此,学习口语之初,得先放下对口语的敬畏感。

一、从头学口语

不少人视音标为难以逾越的大山,因而一直徘徊于口语学习的门外。其实,口语学习的路上,不一定非得先通过音标的关卡。要掌握地道的发音,可以先从模仿优质录音中的单词、句子入手。通过跟读、对比、纠音,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发音规律和技巧。也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法,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万丈高楼平地起,系统性地进行音标学习,能更扎实地掌握发音,对之后的口语发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音地道,口语自然流利有自信。

小编推荐《朗文国际英语教程Side by Side》。这套教材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积极互动的交际型语言学习途径,通过引导会话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运用精心策划的语法结构进行会话,并鼓励他们突破课本局限,自行组织会话。下面以此书的第一册第一课为例,说说如何学口语。

第一板块是Vocabulary Preview(单词预习),包括26个字母、0-10的数字和三个本课重点单词。小编建议,先跟着配套录音把字母和基本数字读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千万别急着去查字典。科学实验表明,图片记忆比文字记忆更为持久。看着单词对应的生动图片,你绝对能够猜出单词的意思。因此,你只需看图片听录音,同时跟着读单词就够了。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掌握了重点单词的音、义、形。

接着我们进入第二板块。记住,第二板块是你口语学习的主攻战场!每一课的第二板块,都有一个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并由这个主题引申出对话。第一课的主题是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并配有一段对话:

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Maria。

A: What‘s your address?

B: My address is 235 Main Street。

A: What‘s your phone number?

B: My phone number is 741-8906。

A: Where are you from?

B: I‘m from Mexico City。

跟着录音读熟对话后进入后续的板块和练习,并试着将句型提炼出来,如:My name is…,My phone number is…等等。

接下来,再回到对话,把它进行反复朗读。当你的语音语调跟录音中的如出一辙时,立即进入“替换信息”环节,即把对话中的具体内容全部变换为属于你自己的信息。直到这时,你脱口说出的不再是课文,而是真正的口语!

二、摆脱哑巴英语

还有一种口语菜鸟,他们听力、阅读理解起来还不错,但就是说不出来。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小编给你支招:

首先,别过多关注发音和语法。如果你说口语的时候,总是想着重读音节落在哪儿、该用什么时态、单复数是不是弄错了……你的嘴巴自然就张不开了。因此,开口说英语的时候,就别惦记发音和语法了。

“听”“说”从来都是不分家的,要说好英语,就得泛听精听两手抓。泛听是为了磨耳朵,让自己浸润在英语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听力惯性。可以选择VOA慢速、step by step听力教材等等。至于精听,建议大家选定一本教材,坚持学习。

教研君在此推荐Excellence English,这套教材旨在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涵盖的语法点与工作、社区以及生活中的常见话题紧密结合,即学即用,以用带学。以该书第三册第四课的一段对话为例:

A: Did you hear about Lia‘s accident?

B: No, what happened?

A: She slipped and sprained her ankle while she was walking down the hall。

B: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Thanks for letting me know。

先跟着录音把对话读熟,而后可以把每个句子进行变化处理。以“She slipped and sprained her ankle while she was walking down the hall。”为例,walk down the hall可以改为wonder in the street、stride in the avenue;“slipped and sprained her ankle”可以变为hurt her back、dislocate her arms等等。不光要能进行变换,还能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正确流畅的表达,这样训练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换言之,这类口语菜鸟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用读写能力带动听说能力。

专家解读:学龄儿童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根据埃里克森有关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观点,6岁到12岁这一阶段是专业术语中的学龄儿童阶段,而这一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

其实,学龄儿童的勤奋与勤奋感是不同的。表面上的勤奋行为,并不代表儿童从内心之中获得了勤奋感,学龄期儿童不仅要努力掌握学校要求学习的大量知识,还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但不是粗暴的强迫手段,引导儿童成功获得勤奋感。

去年年底有篇文章,引起了家长与老师们的热议,说的是学龄儿童的很多作业需要忙一起做,除了孩子觉得学习不堪重负之外,连一个家庭都快被孩子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各抒己见:

老师认为学校负责传道授业解惑,但家长配合实施也非常重要;

家长则认为自己承担了过多的教学责任,这些部分不需要家长的参与。

两方面都非常的委屈,认为自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那么这个时期,孩子到底在经历怎样的发展危机,又需要达成怎样的心理任务,我们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或许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1

6-12岁,在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理论中,属于学龄期,此时的儿童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儿童专心学习大人设定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生产者而准备。

学校还是培养儿童将来顺应社会文化的场所。

因为在大多数文化中,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生存要求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工作能力,所以社交技巧也是在学校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

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工作和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这个时候,儿童已意识到进入社会后必须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一方面勤奋学习,以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本阶段的基本冲突。

2

勤奋感和自卑感到底来自哪里呢?

勤奋感是由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

自卑感是由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

如果儿童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他们就会以能力的品德离开这个阶段。

所以,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在此阶段通过关注与鼓励的形式,让儿童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价值的。

如果学校和家长互相推卸责任,会让儿童对学习产生困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为学习而付出努力,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学校和家长在此时视学习为衡量儿童的唯一价值标准,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将来会认为只有工作才有价值。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学校和家长在这个阶段里,应该鼓励儿童掌握为未来就业所必需的技能,但绝不能以牺牲某些其它重要的品德为代价,比如学会帮助他人、怎样和同伴一起游戏等。

如果孩子不只是认为工作有价值,其他生活中的活动也有价值,他以后就能不断地在创设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活动中体验到一种勤奋感。

埃里克森还指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与习惯都可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

3

所以,学校与家长在本阶段应该互相配合,彼此沟通,主要目的是要让儿童从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来获得勤奋感。

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最初的阶段让儿童感受到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学习、及如何合理地安排并有序的完成工作,这一切不应该是互相应付与推诿。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布置适合本阶段儿童的任务,以免任务难度太高,儿童不能体验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受。

4

纵观埃里克森对儿童阶段人格形成的分析,可以看到,前四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都与自信心的建立有关,可以说,儿童在整个发展阶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本质的属性就是自信心与自尊的建立。

若是儿童在发展中获得了自信与自尊,那么他也就会获得基本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和勤奋的美德,那么他的一生也会变得完整和健康。

这也是我们带着觉醒做家长要努力的方向。

孩子做什么事都拖拉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如果年幼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久以往会习惯成自然,这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幼教专家认为,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的毛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检视家庭的教育环境,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们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长们要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则,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此种不好的习惯。

2、学习的榜样很重要。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般都很喜欢与榜样做对比,家长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要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这种标杆式的榜样可以是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周围的小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一定要拿出榜样,告诉孩子,榜样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他有时间观念,办事不拖拉。经常以榜样的事迹来教育孩子,对纠正孩子的拖拉毛病有一定的作用。

3、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新型教育方法值得尝试。

归根结底,孩子办事拖拉,是教育方式的不当。对此,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新型教育方法非常值得尝试。家长们平时可以经常讲故事或做游戏,将遵时、办事高效的理念灌输于故事当中,在故事或游戏中帮助孩子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长期的潜意识式的教育比一时的训斥更为有效。

4、以后果为导向的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

幼教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评教育有时会失效。专家建议,必要的时候,要将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并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要让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习惯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有的时候,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是什么


我想,家庭教育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理念不对。

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结果会比较统一,就是跟孩子无法交流。造成代沟的出现。

我感觉,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因为是家长说的都正确。主动学习之后,才会发现,不仅在知识方面。

所以,理念不对不怕,主动去学去改变,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有希望改变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一些孩子虽然得到了父母物质上的溺爱,却又陷入情感交流上的贫乏。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误区?有何破解良方?

管吃管穿管不了“心病” “非职业”家长“无证上岗”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学校”,这是王先生的教子经,也是大部分家长认同的教育方法。这些家长认为,做一个好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翟红娟老师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失偏颇,她说:“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责任,你不仅是孩子的保姆,还是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她建议家长在嘘寒问暖之外,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由于父母没通过培训便在家长这个“职位”上走马上任,以致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林女士的儿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初中,一个月回家一次。“我现在天天都在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有没有吃饱穿暖?碰到什么困难没有?”为此,林女士每天给儿子打一个电话。

有些家长则是对孩子的不良嗜好无能为力。孙女士自认是个失败的妈妈,因为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虽然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但教子无方的她只好病急乱投医,狠心把儿子送进一家戒网瘾机构,希望通过强化体力劳动尽快把这棵长歪了的小“树苗”扶正。

还有些家长是因为无法与孩子沟通而发愁。“每天都为了孩子忙乎,可孩子还是对我爱理不理。”家长辛苦,孩子却不领情:“整天只知道问分分分,你最关心的是分,不是你孩子。”甚至有无奈的家长表示:“谁能帮我教育孩子?出多少钱都可以。”

“替不了”的爹妈“顾不上”的学校 谁来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青少年时期性格、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又无可替代。”石家庄市十五中班主任张丽表示,相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性格、交往、学习等多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这跟父母的言谈举止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石家庄市十五中教育处主任张寿明说:“家长不能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有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方法不够科学,而学校又不可能替代家长。”据翟红娟老师介绍,为了解决家长不会教的问题,目前国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传授教育知识。

翟红娟说,家长学校一般有面授、网上家长学校、广播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四种形式。有些家长学校还自编了教材,我省的省家长学校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手册》就是其中较完备的一套。

是否有必要上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是当前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省家长学校张艳辉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孩子染上坏习惯就像生病一样,刚发现症状时不去医院诊治,等到晚期就难办了。”参加过家长学校的一位家长对笔者说:“以前孩子总和我对着干,我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听老师讲完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后,我试着和他交流了几次,没想到我们爷俩居然能心平气和地谈话了。”据这位家长介绍,在家长学校,能得到教育专家权威指导,听优秀家长介绍经验,还能和其他家长一起讨论好的教育方法,很有针对性。

成人教育还是义务教育? 家长学校“夹缝求生”

教学方式形式各异,专业教材针对性强,可家长学校的发展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乐观。据省家长学校张艳辉介绍,全省有1000万中小学学生家长,但进入家长学校学习的只有1%左右。

根据相关文件,家长学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幼儿园主办,校务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的管理”。属于成人教育机构,却脱胎于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注定家长学校在成人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间有扯不清的渊源。身份不明,家长学校一“出生”便预示了其尴尬处境。

“根据义务教育全免政策规定,如果被界定为义务教育性质,那么家长学校绝对不能收一分钱。但实际上,家长学校的学员为家长也就是成年人,理应按照成人教育政策对待。”虽然据有关规定,“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下拨外,可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少量的办学经费,同时可筹措社会资金”,但目前资金压力仍让家长学校运营捉襟见肘。据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家长学校中的广播和电视部分由省财政拨款,但慈善机构承诺的慈善基金目前还没到位。为了维持运营,学校向每位家长每年收取50元钱,包括一本教材、一年每周发行的家庭教育报、一张网络课堂上网卡和一年8节课。然而就是和成本相当的这50元钱,却引发颇多争议。个别家长抱怨:“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教育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怎么还让我掏钱来学习?”

专业师资的匮乏也是家庭教育面临的一大瓶颈。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类高校中并未设置家庭教育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也多为教育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出身,家庭教育资格认定在国内也尚无统一标准。

宝宝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华仔身体不好,看起来比较弱小,所以其他小朋友喜欢欺负他,华仔妈妈跟老师谈了很多次,但是华仔还是屡次战败而归,请求妈妈援军出动,华仔妈妈总是会找到人家家里去大闹一场,这时华仔才会甘心。与华仔妈妈比,小璐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总是教育女儿谦让,但是没想到女儿胆子越来越小,特别是遇到男孩子的欺负,只知道哭。宝宝吃亏了,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吃亏”是一道社交题

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但是这只是人生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宝宝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为模式。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帮助宝宝很好地面对“吃亏”这道试题。

答题者应该是宝宝自己

网友“山下清一轩”认为,孩子小时候吃亏并不是什么坏事。Sam从小性格很温和,就没有看到过他主动和别人争嘴打架。幼儿园时代,经常看到Sam被邻家孩子追得满院子狂奔。从幼儿园回家,经常脸上、脖子上、手背上带着些许伤痕回来,但他从来都说没关系,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问起是谁干的,他的小脸上会流露出一副打死也不说的神情,几次以后我们也不再问了。

起初我们认为他是有些懦弱,可到上小学以后发现,这是他的生存智慧。首先,因为他不主动惹事而得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安全。经常碰到一些同学的家长说起来,让他们家孩子和Sam一起玩,真的很放心。听到这样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有自己的应对策略。细细思量,的确,Sam这样比较温和的孩子,不崇尚武力解决问题,不去惹麻烦,远离让他感到有危险可能的环境,这不是一种智慧吗?

“吃小亏”有价值

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吃亏”有底线

“吃亏未必是福”。凡事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应有分寸,“过”和“不及”都不行。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妈妈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宝“吃亏”了。

贝贝和妮妮闹矛盾。一天贝贝和妈妈在小区玩,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妮妮的妈妈、姥姥、姥爷全都围住贝贝训斥,可怜的贝贝吓得哇哇大哭。贝贝妈生气了,对方的做法已经对女儿造成了伤害,已经不是吃点小亏的问题,贝贝妈严肃地对对方说:“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应该由她们自己解决,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训斥我的女儿!”然后把女儿揽在怀里安慰着:“别怕,有妈妈在!妈妈知道你从来都是一个好孩子!他们训斥你是不讲理的。妈妈相信你,即使有错误也会改正好!”

当吃亏变成莫大的伤害时,你一定要给脆弱的宝宝一个坚强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到底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人


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的辽宁少年张炘炀,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被周围人称为“天才”,他已多次因自己创造的奇迹而被媒体包围。日前,这位小博士在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上“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的言论彻底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在榕城,这段视频的传播也引发榕城教育界人士以及家长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热议。

家长热议望子成龙,但别“使劲”过头

不少家长对张炘炀的看法颇为复杂。一方面对其言论表示不能理解,另一方面又很同情他“童年被父母的理想所绑架”。记者在榕城家长圈中对此事随机展开了调查。不少家长也在网络上反思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东街口一家培训学校校门口记者遇到不少送小孩上补习班的家长。家长胡女士表示自己也看过网络上对少年博士张炘炀的专访节目,她认为张炘炀的父母对于现在存在的矛盾无法免责。“这个小博士要求父母为其在北京买房,很明显有一种报复心理。”

家长王先生表示,尽管自己对于孩子的成绩也十分看重,但如果为此扭曲了孩子的性格,就得不偿失了。“其实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很普遍,但是想这个小博士这样连跳好几级,虽然跑得比普通孩子远了,但是家长使劲过头,跑偏了。”

还有家长表示看完这期节目后,推荐给身边很多朋友看,并呼吁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不是替家长实现那些未实现梦想的工具”。

专家说法家长应警惕“唯成绩论”

不少家长在庆幸自己未曾给孩子过多压力的同时,也对望子成龙的家庭教育观表现出了反思:为什么辛辛苦苦为了孩子,到头来还有可能遭受孩子的埋怨?对此,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福建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林高龙就此案例分析说,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智能的开发,而忽略了心理的培育。

林高龙表示,当他看完央视对张炘炀的访谈后,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张炘炀形容自己的成长过程“根本钢筋就没有,你盖什么楼,只能祈祷不要有一些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脆脆’、‘楼倒倒’”。林高龙认为,这些比喻值得所有家长深思。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人格是本,学习在其次,如果本末倒置,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多么好,他的未来都是堪忧的。“望子成龙之前先要望子成人”。

林高龙也表示,在我们身边,不乏像张炘炀父母这样心态和教育方式的家长,以学习成绩为一切,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他告诫家长们,学习可以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衡量指标,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唯一指标,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要培育孩子健康的心态、优秀的体格、良好的习惯。这些也是缺一不可的,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的。

“少年博士欲在京买房”网络引争议

日前,一段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专访中国最年轻博士张炘炀《长大要成人》的节目在微博上疯传。在这段专访中,年仅16岁的博士张炘炀发出疑问:“我博士出来,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博士毕业有用吗?博士后毕业有用吗?”并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就他家的经济状况而言,这个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

张炘炀9岁读高三,10岁高考,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6岁,也就是今年9月,他被北航录取,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快速的成长给张炘炀带来的,还有与其年龄不符的焦虑感。长期生活在比自己大七八岁的非同龄人中,耳闻目睹的都是“工作”、“房子”、“户口”等,他早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已把“在北京有个房子”视为最大愿望,并称最希望自己留在北京的是父母,所以他们应该为了“自己过上好的生活”努力。

“不要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不少家长在看完最年轻博士的案例后,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表达了反思。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呢?请看A40版“16岁博士要父母为其买房”引发热议之“方法篇”。

喜欢《家长都报名的三一口语考试,到底是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幸福是什么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儿童思维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到底是什么? 最近一直被“思维训练”这个字眼苦恼着,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话题真的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了。我觉得和现在独生子女增多的大环境有关。广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之龙。所以,一系列...
    2021-04-23 阅读全文
  • 教育的万全之策到底是什么? 谈起万全之策一定会有人持否定态度,对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我只能对其表示遗憾,遗憾他因为否定万全之策的存在而错过了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 万全之策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因为只有明白道理,...
    2021-08-13 阅读全文
  • 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870字)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幼儿园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
    2022-09-17 阅读全文
  • 孩子想要的高质量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父母都会陪孩子,但是我们的父母陪孩子时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玩手机、一边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自己玩。 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太多的场合看到过。在公园、游乐场、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睡觉时都在玩手机。 然后...
    2021-03-01 阅读全文
  • 如何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传授绝招之前,先来说说英语口语是什么。说到底,所谓的口语,就是老外日常生活中的话,跟我们每天叽里呱啦说的内容并无二致。因此,学习口语之初,得先放下对口语的敬畏感。 一、从头学口语 不少人视音标为难以逾...
    2021-06-28 阅读全文

最近一直被“思维训练”这个字眼苦恼着,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话题真的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了。我觉得和现在独生子女增多的大环境有关。广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之龙。所以,一系列...

2021-04-23 阅读全文

谈起万全之策一定会有人持否定态度,对于持否定态度的人,我只能对其表示遗憾,遗憾他因为否定万全之策的存在而错过了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 万全之策虽然存在,但并非人人有掌握万全之策的机会,因为只有明白道理,...

2021-08-13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幼儿园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分享: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

2022-09-17 阅读全文

父母都会陪孩子,但是我们的父母陪孩子时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玩手机、一边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自己玩。 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太多的场合看到过。在公园、游乐场、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睡觉时都在玩手机。 然后...

2021-03-01 阅读全文

传授绝招之前,先来说说英语口语是什么。说到底,所谓的口语,就是老外日常生活中的话,跟我们每天叽里呱啦说的内容并无二致。因此,学习口语之初,得先放下对口语的敬畏感。 一、从头学口语 不少人视音标为难以逾...

2021-06-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