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厌学么?

发布时间:2021-03-10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厌学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厌学的原因有着复杂的心理背景,是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教环境不良:(1)家长的不良榜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对学习漠不关心,终日糊吃闷睡,生活堕落,行为不端,争吵不宁,态度粗暴,爱发牢骚,流露轻视知识,鄙视教师,与学校对立的言论,更有甚者哄骗子女弃学挣钱,这些家庭的学生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大多心理阴暗、粗野性格执拗,智力发展受到压抑。(2)家教的不良方式。有的家长期望值太高,常用神童的标准要求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一旦达不到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理受到伤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反感,甚至与家长对抗,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偏爱,孩子不需努力,便拥有一切,物质上超前满足迷乱了对学习的认知。

2、学校教育失当:(1)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大部分乡镇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分主副科,只上语、数、外所谓主科,其他音乐,美术,自然,体育,社会等孩子心中的“好课”只写在课程表上。由于教师包班的原故,一半天或一整天连续上语文或数学的现象,时常发生,学生焉能不腻不厌,那是多么痛苦的折磨,孩子偶尔上一次体育或音乐课都能兴奋几天!可叹那些校长和老师们仍在善意地这样做着!(2)教师素质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低水平的教学,让孩子乏味,烦闷海量的重复性作业,让孩子沉重、枯燥,生畏,反感,往往越是教学挫劣,越需用作业来上“保险”。学习自然成了机械、被动,盲目,惩罚性的活动,成了一种负担,学生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尤其是成绩中下等的同学疲于奔命,长此下去只能选择弃学,过点人过的日子!(3)对差生的忽视。一些有升学任务的学校(高、初中),只对上级负责,也就是完成升学指标。从校长,班主任到科任老师只重尖子生,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持任意处置,听任不管的态度如排位,分班、参与班级活动等,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帮助,造成差生的自尊心受损,师生关系紧张情绪对立,隔阂与日俱增,于是自暴自弃,致使厌学弃学。

3、社会环境不良:(1)粗俗文化的传播。由于金钱作祟,一些媚俗低劣的影视媒体泛滥一些学生缺乏鉴别能力,追逐时尚沉溺于言情武打及黄色书刊,网吧和游戏中吸烟酗酒早恋、偷盗吸毒攀比消费,淡化转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2)媒体的误导,一些媒体正面的报道宣传不足,为迎合读者,将升高就业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不科学地人为放大,将区域性的潜在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代替全局性的,制造紧张空气,错乱社会认知。YjS21.Com

4、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丧失了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伟大的动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一些家长对子女期望太低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另外,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一旦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便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厌学表现与危害:厌学是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其表现为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如心烦、头痛、焦虑、枯燥、厌恶等;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如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课、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出走、辍学;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业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专家研究表明:厌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乐学者,极易导致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麻木、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冷漠,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由于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家长期望值太高,学校升学的压力,社会就业的竞争等因素,使厌学者整日生活在不安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很难解决个体的学习行为与社会要求间的一系列矛盾,困于其中,难于自拔,导致心理失衡,疲劳,挫伤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了自尊水平,同时,厌学者也有正常人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但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爱护,在班级中常遭排斥,歧视其归属、接收支持和爱的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出现危机,长期如此,便易导致自卑,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易对人对事产生消极认知,过于敏感,不好交际,不信任他人,不能关心理解他人,行为冲动倔强,难以适应环境,从而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

另一方面,厌学具有弥散性。他们错误的认知,不良的心理反应和人际关系等,易污染班级的学习气氛,传染周边同学,大面积地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对策之一: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部分。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需要、情感、意志、性格和理想等,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学习成绩与智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相同的智商状况下,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直接的动力。它的发展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广泛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即对事物的特殊爱好,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志趣是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发展到乐趣和志趣,就会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2)增强学生的自尊感。情感是知识渗透的载体,“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神奇的期望效应,实质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才能避免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3)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具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它对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作用,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调控作用,正是厌学者所缺乏的。

(4)塑造积极的性格特征。积极的性格特征有勤奋、自信、谦虚、进取心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慢、自卑、骄傲、安于现状等,则阻碍学习进步。

上述心理素质的教育与训练,可开设心理教育课大面积进行系统地学习与辅导,也可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进行。对于少数厌学症需要进行的个别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追踪矫正。

对策之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多元评价。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每个人都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从教育内容上必须摈弃主副科观念,开足开好各门课程,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必须改变满堂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构建生动、欢乐的课堂,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评价方式上,必须摈除一把尺子的做法,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如此,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会一刀切,自然就会有多类好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其自由发展的优势空间,沐浴兴趣,体会成功,找回自信,赢得自尊,塑造自我,张扬个性,从而健康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先别恼!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尊重你?


有这样一类父母,跟孩子交流时习惯性的被无视,即使父母说得对也听不进去,说错了更会被驳斥甚至顶嘴,这样的父母尊严个人根本无从体现。孩子们为什么不懂得尊重父母?显然这跟父母和孩子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方式有关,许多时候是父母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父母需要平等的和孩子相处,但也要保持孩子对父母的敬畏之心。

记得自己小时候,如果哪个小屁孩不听父母话甚至敢跟顶撞父母肯定会招来一顿痛骂或皮肉之苦,只要父母朝自己一瞪眼,我立马老老实实该干啥干啥去,现如今我们当然反对父母靠武力来让孩子屈从。

可现在,我在越来越多的场合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大声跟父母说话,有的父母则更严厉训斥回应,也有的则俯首笑脸相迎,这在老人眼里大人小孩都不像话,用他们的话就是“老的没有老的样,小的没有小的样”。那么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难道孩子的叛逆期不讲道理是正常的?尼奇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的成长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下面几种情形会让孩子不尊重父母:

不会接纳孩子的负情绪

从心理角度来讲,孩子发脾气是发泄他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哪怕孩子发脾气的理由是错误的,父母要分析孩子发脾气背后表达的需求,根据情况给予引导,借此对孩子进行是非教育。

负情绪宜“疏”不宜“堵”。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点再和他讲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而使用强制手段。

因为我们要学会一个耐心倾听的父母,孩子乱发脾气,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孩子小时候缺乏有效的情绪控制和合理的情绪表达能力。他用发脾气的行为方式来告诉父母他的不满、失望、恐惧等等,寻求父母的注意、帮助。因此最不合格的父母就是以发脾气解决孩子的发脾气。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时的一个晚上,女儿与老公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先是哭爸爸欺负她。哭着哭着,她突然极伤心地说: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做不好?这样我才慢慢问出来她在幼儿园受挫的事。倘若我不耐心,可能会烦她不讲理,就问不出后来的事情。

一切为了孩子的观念

在中国当父母的有句老话很流行:我们活着不都是为了孩子么?因为中国人家庭观念很浓,父母无条件为孩子做一切,特别是现在一家大多就一个孩子,家庭条件也好了,只要孩子开心又不是犯大错误的事父母都可以去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亏。现在许多孩子的大事小情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都包办,稍不满足就朝着大人发泄,慢慢的,就养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发号施令成了习惯。

父母自身问题的折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和孩子,孩子的语言行为许多都是从模仿开始,因此如果大人的一些做法不当,很容易就能在孩子的行为折射出来。平时自己遇到不顺的时候就发脾气,夫妻间也经常吵架,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认为无理取闹,如果父母一味否定,甚至贬低、打击甚至打骂孩子,长期以来孩子认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方式,他也就学会了。

父母经常让孩子失望

现在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做一些许诺,比如:答应孩子周末假期去哪儿玩?孩子伤心难过时候或某些节日时答应给人家买好吃好玩的,但最后大人以种种理由没有去兑现承诺,这让孩子非常失望,负情绪积累就会发火表达不满。还有的父母无视孩子感受在别人面前说他们的一些毛病,或者无休止的在孩子面前拿以前错误来教育现在的错误,让孩子觉得自己全是错导致情绪的冲动。时间一长就会经常与周围的小伙伴发生冲突,不自觉的被排斥,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慢慢会觉得孤独,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最后来探讨下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尊重的父母?我个人总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首先给孩子树立一个是非观,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错的事情声音再大也没用。这里父母首先也以身作则,当孩子做错事情当心平气和把道理讲清楚,指出正确的方法和提醒以后该注意啥,而不是朝孩子大呼小叫,趁机跟孩子讲道理:如果爸爸妈妈对你大喊训斥你是否会更难受?你以后也不要这样对别人;如果父母做错了则认真给孩子道歉承认错误,慢慢的让孩子知道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并尊重规则,懂得尊重规则的孩子就会尊重以身作则的父母。

你知道在小孩子的眼中爱情是什么样的么?


什么是爱情?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呢?不妨看看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或许答案貌似傻傻的,但是……谁说小朋友就一定不懂事?或许他们看到了你所看不到的。

在西方情人节那天,孩子们给这一情人节赋予了新的内容。因为这是一个“爱”的节日,小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送礼物,表达对周围人的关心、爱心和友谊等,可以广泛地交朋友,感受爱与被爱,体会分享的快乐。那么什么是爱情?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呢?不妨看看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

“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

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

“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8岁

爱上一个人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

“会像发生了雪崩,你得拼命地向前跑,不停地跑。”──罗杰,9岁

“如果会像学拼写那么麻烦,我可不想试。太花时间了。”──里奥,7岁

外表重要吗?

“如果你希望一个不是亲戚的人爱上你,当然是长得漂亮点好。”──珍妮,8岁

“外表并不是最重要的。我长得应该算不错了,可是没听说过有谁想嫁给我。”──加里,7岁

“外表是不能持久的。你有多少钱才最重要。”──克里斯汀,9岁

为什么恋人们总是手牵手?

“是怕戒指掉下来吧。那些东西很贵的。”──大卫,8岁

愿意恋爱吗?

“我还是很希望和人谈恋爱的──只要别是在电视放《阿森一族》的时候。”(注:《阿森一族》是美国很受欢迎的动画片)”──安妮塔,6岁

“就算你想躲起来,爱情也一定会找到你的。从5岁起,我就常常想藏起来不让人看见,可是那些女孩老是能找到我。”──波比,8岁

要成为一个好的爱人,应该有什么条件?

“起码得会签支票。就算你有好多好多爱,也得付好多帐单。”──爱娃,8岁

怎么让别人爱上你?

“告诉她你有好多糖。”──阿朗佐,9岁

“请她吃饭吧。一定得是她喜欢吃的东西。我自己就很喜欢吃法国菜。”──巴特,9岁

怎么判断在餐厅里吃饭的两个大人是不是在恋爱?

“看看是谁付钱。谈恋爱的男人都愿意付钱。”──约翰,9岁

“恋爱的人总是我盯着你你盯着我,吃的东西都凉了。”──布拉德,8岁

“恋爱的人准会叫甜品……他们心里准是很甜。”──克里斯汀,9岁

当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

“她没准在想:爱是爱,不过最好他能勤点洗澡,至少一天一次。”──米歇尔,9岁

人是怎么学会接吻的呢?“多看点肥皂剧一定有好处。”──凯琳,9岁

应该在什么时候亲吻自己喜欢的人?

“除非我有足够多的钱,买得起结婚戒指和摄像机,否则我不会去吻一个女孩子。因为女孩子们总是想把结婚那天录下来。”──吉姆,10岁

“我可不想在别人面前这样做,会很害臊的。不过如果没有别人看见,我可以考虑亲一个好看的男孩……一两个小时就够了。”──凯丽,9岁

爱情怎样才能持久?

“多花一点时间,不要老是想着上班。”──汤姆,7岁

“别忘了她的名字……那样会把事情弄糟的。”──罗杰,8岁

“接吻的本事很有用。就算你忘了清理垃圾,她也会原谅你的。”──兰迪,8岁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生病?


有些年轻的爸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生病,每个月总有十天半个月要病一次,真是头疼。不得不说,养育孩子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的家长从容不迫,孩子却活泼健壮;有的家长紧张兮兮,孩子依然三天两头生病。可见,缺乏正确的养育方法在年轻父母的群体中还是很明显的。孩子体弱多病,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纵容孩子偏食的坏习惯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简直到了极端,在饮食上偏执的迎合孩子的口味。每次都准备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不喜欢吃的食物根本不上餐桌。要知道,长时间的偏食容易导致体内营养不均衡。对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更不利于骨骼和肠胃发育。

一妈建议:想要帮助孩子改掉偏食的坏习惯,首先在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多的唠叨孩子偏食这件事,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愉悦的就餐环境。其次,家长可以提高菜肴的色、香、味,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食物有新鲜感。箱仔是个典型的肉食动物,对青菜的抗拒让我苦不堪言,后来我就把蔬菜剁碎用来做肉丸子,没想到小家伙还挺爱吃。

不限制孩子吃零食

孩子的肠胃还没发育完善,没有节制的吃零食对肠胃真是一大灾难。不少孩子把洋快餐中的油炸肉类当主食,把饮料和汽水当开水,这不但增加了肠胃的负担,还有肥胖的风险。其次,中医认为,常食燥热的食物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肝旺脾弱”的现象,而这种体质最容易被感冒光顾。

一妈建议:家长尽量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并且对零食的种类要严格把控。糖果、碳酸饮料、油炸食物、膨化食品等种类尽量少吃。肝火旺的宝宝应多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如谷物、绿豆汤等。脾弱的宝宝在饮食上要减少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

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达标

小儿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要长,不少父母自己有晚睡的习惯,也纵容孩子跟着熬夜。要知道,早睡的孩子往往都是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而晚睡不但会影响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还会导致精神状态极差。

一妈建议:家长就算有重要的工作要熬夜,也必须要先哄孩子入睡,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睡眠要求,保证时间和质量。睡眠足,热爱运动的孩子,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箱仔也是个睡前爱折腾的孩子,不过在入园之前,箱妈就严格执行晚上九点之前睡觉的计划,不但避免早上赖床,还让孩子更有精力参与户外互动。

给孩子穿的实在太多了

最近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想想也是醉了,家长总担心孩子感冒是不是穿少着凉了,却从不认为其实是穿多流汗了。给孩子多穿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孩子活泼好动,穿太多容易流汗,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了。

一妈建议:相信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不少家长还在执迷不悟吧?小儿的衣服的确要随着温度的改变实时增减,但千万不要担心宝宝着凉,就拼命给孩子裹的太厚。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冬天要注意肚子和脚部位的保暖。

喂养过于“科学化”

虽然我们倡导孩子均衡饮食,肉、蛋、蔬菜水果尽可能多样化。可不少家长却过度推崇“现代西化营养学”的文章,严格按照指标来喂养孩子。殊不知,西化营养学最大的问题只分析食物的成分,却忽略了属性。比如,深海鱼虽好,但却是寒性食物,长期食用会出现腹泻、湿疹、咳嗽等状态。

一妈建议:小儿饮食要营养均衡,这本没什么大错。不过,家长在给孩子补充营养素的时候,要考虑到宝宝的身体状态。比如,多动的宝宝不适合吃鸡肉和羊肉,湿疹、哮喘、腹泻、咳嗽的宝宝不适合吃水果酸奶等凉性食物。

一生病就用抗生素

很多父母一看宝宝生病,就立刻想到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祈祷杀菌作用。如果宝宝生病是有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不能摧毁病毒,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细菌,导致病情加重。

一妈建议:孩子出现腹泻、发烧、咳嗽等病情,要谨慎只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同时也降低儿童肥胖的可能。如果医生建议吃抗生素,要严格遵循医嘱。

滥用补品和营养剂

小儿发烧咳嗽是常见的病症,不少家长总觉得孩子生病亏了身体,于是病情一好转就开始给孩子大补。其实,此时孩子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肠胃消化功能也相对薄弱,急功近利的滋补方式反而不利于吸收。其次,网络上不少洗脑的“育儿科普文”,让更多的年轻妈妈热衷于给宝宝补钙、补锌、补铁......

一妈建议:我从来都不主张给孩子吃补品,家长在给宝宝大补之前先要了解,宝宝真的缺吗?你给宝宝吃的补品,真的可以增强免疫力吗?明明正常饮食都可以吸收到的营养素,偏偏通过剂品来补充。我见过很多宝宝一喝液体钙总就拉肚子,也有因补充带腥味的铁剂出现呕吐的情况。此外,有些成人的补品含有性激素,切勿给孩子食用。

为什么你不喜欢孩子哭?


为什么你不喜欢孩子哭?

“一听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让他不要再发出任何声音。”

很多人在面对孩子哭时,常常会萌发这样的情绪:

不想听到孩子哭,听到就烦。

于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

不许哭!不要哭!别哭了(制止)

哭什么哭?哭得烦死了!(厌恶、反感)

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否定)

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埋怨)

你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威胁)

要哭你回房间一个人哭去。(冷漠)

就知道哭哭哭,真没出息!(打击自尊)

可是,很少有人会抽丝剥茧地问自己:哭泣那么正常的事情,我为什么会讨厌孩子哭啊

01

我的一个朋友,她的儿子八个月大。有一回不知什么原因,哭个不停,怎么哄,都哄不好。

“真的好烦躁啊!”她说。

当时就像被孩子的哭声点着了一样,她的火气一下子窜了上来,啪啪打了孩子几巴掌。

打完,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她也后悔得直掉眼泪。

“他的哭让我觉得自己好无能。”她后来跟我说。

孩子出生后,她辞掉了工作,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因为没有人帮忙,她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常常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她说最怕孩子哭,因为很多时候,她连孩子哭泣的原因都找不到,这种无力感让她心烦、挫败,甚至愤怒。

就像这位妈妈,很多时候,我们讨厌孩子哭,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处理孩子哭”的能力。

孩子一哭起来,我们就觉得“麻烦”又来了,“无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

这时,我们发自本能地去保护自己的自恋,避免自己的“无能”,而不是去看见孩子的哭泣背后的需求,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我们的应对方式就像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制止、埋怨、冷漠、威胁……

02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孩子笑,不喜欢孩子哭——觉得哭不好,笑才好。

说到哭就想到哭丧着脸、撕心裂肺等悲惨画面,希望孩子尽快摆脱痛苦。

四岁的萱萱放学回到家,闷闷不乐。妈妈问她怎么了,她一下子趴在妈妈的身上哭起来。

妈妈马上紧张起来:“宝贝不哭,宝贝不哭。”

孩子越哭越厉害,妈妈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宝贝,你想不想吃冰淇淋啊?”

“我们看动画片好不好?”

“宝贝,我今天给你买了一本新书,你要不要看?”

经过各种哄,孩子终于停止了哭泣,妈妈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看到孩子伤心难过,萱萱的妈妈担心又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我是个爱她的好妈妈,我要让她开心,我要把她带离痛苦。”

于是,她想尽办法讨好,让孩子远离眼泪。

可是,她没有去考虑孩子为什么哭,而是一味的想要依靠转移注意力,将孩子带离负面情绪。

她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看上去,好像是妈妈为孩子好,但我们回顾一下这个过程,这里面更多的,其实是妈妈的自私。

孩子哭,妈妈会心疼、会难过、会紧张、会焦虑,而当孩子停止哭泣,妈妈是“松了一口气”。

表面上,她是一个好妈妈,可实际上她是个自私的妈妈。

她是在用剥夺孩子哭泣的权利,来满足自己“好妈妈”的体验。

问题看似解决,但解决的只是妈妈的情绪问题。

孩子究竟为什么哭,是因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还是因为想要什么东西,妈妈都不得而知,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无从培养。

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孩子仍然只会用哭的方式解决。

03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

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孩子哭,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情绪表达出现了问题。

我女儿小鱼小的时候,我也特别受不了她哭,她一哭,我就想马上将这个声音掐掉。

我看了无数育儿书,虽然懂得哭是一种正常情绪表达,可我在情绪上还是受不了孩子哭,不知道为什么。

直到有一回,孩子又哭起来,我母亲在旁边说:“不许哭!”这个熟悉的声音,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我曾经就是那个不被允许哭泣的孩子。

小时候,有什么委屈难过,只要一哭,我妈妈就会马上说:“不许哭!”

而且,越哭越打。

挨打的恐惧让我忍着忍着,渐渐不再哭,也变得不太喜欢哭。

这段经历,就像我心头的一道小小伤疤,时不时发作一下,让我感到阵阵疼痛。

而孩子的哭,就像触动伤疤的扳机,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种伤痛。

每当听到孩子哭时,我的内心总会涌现一股憋屈,就像水管冲出的水硬生生地被一只大手堵回去了。

母亲对孩子的制止,让我意识到,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委屈、愤怒的小孩。

当我的孩子哭泣时,我内心的那些情绪被激活了,那个委屈愤怒的小孩也复活了,这让我焦躁不安,情绪失控。

因为长时间的压抑,我的情绪并没有完全走出儿童期,在我系统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只会像个混不吝的大小孩一样对待我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04

很多人讨厌哭,总认为哭是不好的——是软弱的、羞耻的,就算哭也要偷偷的找个地方哭。

在最近的热门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大张伟饰演了一个只会笑不会哭的人,他的脸上永远只有笑容,哪怕是被同事嘲讽、被老板开除,也只会笑。

大张伟说:“生活之中痛苦有很多,但是我们要笑着面对,为了不哭大声笑。”

可是明明他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开心、生气、忧伤、愤怒,只能笑,哪怕再痛苦也只能笑。

大张伟的内心深处,究竟有多苦,从我朋友小光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

朋友小光说,他小时候无论怎么哭,他的家人都会像没听到一样,无视他。就是为了让他明白,通过哭闹要挟大人是行不通的。

有一回,忘记是什么原因,他一直哭,哭到半夜,家里仍没有一个人理他。

大人们都去睡觉了,他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继续哭。

客厅里没有灯,很黑。就那样,他一个人环抱着自己哭,直到哭累了,也没人理他。

“从此,我就明白,我必须得不哭不闹听话,才能免除被抛弃。”他说。

他时常觉得心里有一个洞,黑黑的,冒着冷气,那是被抛弃的感觉。

儿时的他,害怕一哭就会被打骂处罚,害怕惹父母生气,更怕失去父母的爱。

长大成人后,他在人际关系中处处退让、牺牲自我权益,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关系里乞讨。

孩子哭,是在表达他的需要,是他在跟你说话。

一直说却没有回应,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满足。

于是渐渐长成一个匮乏的孩子,一个匮乏的成年人,一个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情绪的人,一个精神上伤痕累累的人。

05

我们总是将哭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哭和负面情绪真的没那么可怕。

电影《头脑特工队》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情绪的故事。

影片中,大家都喜欢负责快乐情绪的乐乐,却讨厌负责悲伤情绪的忧忧。

但是,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后,情绪世界崩塌的小女孩莱利,却因为忧忧渐渐好起来。

正是忧伤让莱莉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改变,以及她已经失去的东西。

我们总认为忧伤不好,但事实上,研究表明,悲伤与更高的生理冲动关联,是在激活身体对失去作出反应。

其实,任何一种情绪,都不是拖累。

因为有了怒怒,莱利才可以敏锐注意到自己被不公平的对待了;

因为有了怕怕,莱利才可以更快的远离危险;

因为有了厌厌,莱利才能分辨自己的好恶;

而忧忧的存在,是在引导莱利了解她正在经历什么变化,她失去了什么,她到底怎么了。

所有这些情绪,使孩子们的人格更加完整。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和感受,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我们的情绪表达。

就如同鱼能游水、鸟会飞翔、人能感觉,我们有时会快乐,有时会忧伤,有时也会愤怒。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我们的正常情绪,他们的存在都合情合理。

喜悦、愤怒、高兴、悲痛……这些情绪没有高下、好坏之分。我们喜悦时笑容满面、手舞足蹈,为什么愤怒时就不能怒发冲冠、捶胸顿足呢?

孩子也是一样,有各种情绪,都应该允许被表达。

不一样的是,大人们在经历过生活的重重历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排解负面情绪,而孩子不会像大人那样理智思考。

哭成了孩子最直接的排解方式。

所以,不要再讨厌孩子哭了,更不要压制孩子的哭。

要让孩子们勇敢地释放自己,更要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不要试图扭曲、控制孩子的感受与情绪,记得经常告诉孩子:有想法就诉说,有情绪就表达。

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吗?


怎样使孩子幸福我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给她买许多玩具就会使她幸福,可有一次与女儿的谈话,却使我得以反省。我对女儿说,看你多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送给你这么多的礼物。可她说,妈妈,我一点儿也不幸福,因为你不跟我玩。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是的,要使孩子感到幸福,决不是仅仅给她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而更要与她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沟通,而在一起游戏,就是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的渠道。难怪科学研究证明,最有威信的,就是那些每天能挤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的父母。

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对于工作繁忙,疲于奔命的父母来说,把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一件最省心的事。可是有一件事,却使我意识到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多么不负责任的事情。有一天,女儿的老师告诉我,因为一个男孩不愿意跟我女儿玩,她就学着武打片的人物,“哈哈”地对那个男孩拔拳扬威,使那个男孩不知所措,大声哭起来。回家后,我就问女儿,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吗?她回答说,好人也要打人的呀,武打片里的英雄都打人的。孩子太小,她确实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图省心,而让自己的孩子被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引入歧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人物之一,社会心理学家班图拉在他的一系列的研究中,揭示了儿童的模仿行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模仿对象,不仅是身边的成人,还有那些电影和电视等。有时,电影和电视中的主人公,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儿童身边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我们就必须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天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在东方文化中,孩子一旦进入3岁以后的幼儿期,父母就很少去抱一抱、亲一亲他们了。然而,和孩子的肌肤接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亲情,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抚摸治疗”协会,已证明了抚摸,对那些低体重儿和在母体中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每天定时定量的抚摸,使那些低体重儿很快增加了体重,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情绪很快得到安定。那么,到了幼儿期,是不是孩子就不再渴望与父母之间有肌肤的接触呢?女儿的行为告诉我,他们依然渴望父母的抱一抱、亲一亲。有一次,女儿的画被刊登在他们幼儿园的园报上,女儿兴奋地把她的作品给我看。我就问她:你需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呢?她就指着自己的额头,说:“Kiss!”我就轻轻地吻了她的前额,可她并不满足,要我吻她50下。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妈妈去抱她,就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为人父母,也是人生学习的另一开端,这与其他的学习不同。其他的学习都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后,再获得证书,持证上岗。而我们,是在没有获得任何证书的情况下,就被戴上了父母的桂冠而行使做父母的权利。因此,“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当常萦绕心头。在干中学,而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总有一些人,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陪一个弟弟在日本北海道旅行。我问他玩得是不是开心。他告诉我,他和弟弟不是一路人,所以旅途并不是很愉快。

他细细跟我讲道,弟弟缠着爸妈要去日本玩,他妈不放心,便邀请我朋友跟着弟弟过去。

他的弟弟,家境不算富裕,刚上大学也没有能力自己赚钱,却有着挥金如土的本事。就拿一件小事来讲吧,日本物价很贵,一片哈密瓜要30人民币左右。

朋友问我:“你能够认同自己还不能挣钱,家里也不是很有钱,眼都不眨只是因为口渴了,不肯买水却一口气吃了三片哈密瓜的小孩吗?”

这孩子,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身边这样的人,挺多的。

我另外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她嫌单位盒饭难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馆子,下午还必定订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外送。和她一起出去逛街,她总会拉着我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和她旅游,她对景区里各式物价虚高的食物和纪念品,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臭豆腐不算好吃,她尝了一块,吐出来,嫌恶地皱皱眉,扔了。

我都不敢劝她花钱别太大手大脚。每次试图奉劝她,她都不服气地斜乜着眼,搬出她的有两句名言,理直气壮地开腔。

第一句,“女孩子,要富养”;第二句,“出来玩,就一定要开心,别太在乎钱。”似乎我要是劝她适当地节约,倒显得我太抠门太小气了。

我本以为她必定家境殷实,直到有一次去她家里。她住在城郊的民房里,老旧潮湿,又窄又小,从一楼上二楼,要从一个很陡峭的楼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着她高中时的校服外套,坐在家里拣菜。她问奶奶怎么不去打牌,老人家说道:这两天输了几十块钱,今天不高兴去了。

我借用他们家卫生间,奶奶不忘嘱咐我,要用桶里盛的洗过拖把的水冲,别按按钮,水一冲哗啦啦的,浪费钱。

正是这样节俭的老人,却把自己靠卖菜一块一块攒来的积蓄,尽数交给孙女,任由孙女挥霍。

中午和她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她爸表态,不指望她赚钱养家,她赚的那点工资,给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后来,那位朋友约我假期一起去旅游,向我提起冬天上下班很冷,她准备买车,家里人也同意给她买。听到这些,我都只能笑笑,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

有句笑话这样说,“我视金钱如粪土,爸妈视我如化粪池。”

我们这一代,不少人如此。

前段时间网上讨论孩子究竟该穷养还是富养,提倡富养的人问:男孩要穷养?你孩子跟你多大仇啊?

我也想问问那些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的子女:孩子要富养?你爸妈欠你多少钱啊?

我认识一个男生,他从上大学后到工作前的所有花销,都是向父母打了欠条的。偶尔出行旅游花的钱,也是靠自己兼职打工赚来的。工作后,他就从每个月的工资里抽钱一笔笔地偿还父母。

孩子成年后,父母已经没有了抚养义务,压根不必探讨穷养、富养的话题。可现实情况是,不少人结了婚,还让爸妈背房贷。

如果你和我一样,出身于平凡的家庭,那么你应该很清楚,父母挣来的每一分钱,都很不容易。

当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时,当父母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时,你一顿大餐就消费掉他们一天的薪水,真的不会有一丝丝愧疚吗?

当父母被领导大呼小叫的时候,当父母被客户呼来喝去的时候,你却在呼朋引伴、潇洒度日,真的不会于心不忍吗?

当你穿着一身说得出名字的品牌,一双鞋就要几千块的时候,父母却在穿着被你淘汰的旧鞋,他们不懂你说的品牌,你还笑他们落伍;

当你觉得你的知识、素养、视野都远超父母,因此嫌弃父母“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正是父母托举着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机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别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母,他们不是ATM,他们胸膛上有温度,他们心跳里有感情。

——爸妈爱我们,爱得不容易。

在远方的,给母亲打个电话吧,跟妈妈说声感谢不丢人;在身边的,记得回家吃饭,如果再能买个小礼物,相信妈妈会逢人念叨好久好久……千万别忘了,也问父亲好。

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白眼狼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害羞?


报综合报道调查显示,以色列儿童据说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儿童,而日本和中国儿童是最害羞的,英国和美国的儿童则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就是:西方国家更加鼓励儿童张扬个性,敢于表达自我;而东方国家则更主张内敛和低调。

本报综合报道害羞是一种对社交场合过分的恐惧。《精神健康百科全书》对害羞的定义是:“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舒服,想退却……这是一种过分关注自我的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害羞的情绪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50%的成年人。

“害羞基因”

有大量关于害羞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害羞的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科学家认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略:生理因素。有专家指出,害羞和其他人类性格特征一样,部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和自信的人的大脑运作各不相同。身处陌生环境时,“害羞的大脑”在前半叶的右侧有更多的脑电波活动,显示大脑主人正感到恐惧。与此同时,他还会出现心跳加速和肌肉紧张等生理现象。

此外,害羞的人体内往往含有“害羞基因”——一种与压力敏感度有关联的基因。这种基因负责支配复合胺的分泌,而大脑内的复合胺与人的情绪、胃口和好斗性有关。

父母引导很重要

但是,害羞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对害羞的儿童给予恰当的教导,就能够克服基因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大胆和自信起来。一对自信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往往比害羞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更加自信。

美国马里兰大学儿童成长实验室的负责人内森·福克斯教授表示,父母的行为将决定“害羞基因”被进一步激发还是压抑:“如果你有这种‘害羞基因’,但是你的母亲自信大方,那么你并不会比你的同龄人更害羞。但是,如果你开始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基因的作用将会开始对你的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你有这种基因,而又生长在一种压力重重的环境里,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胆怯、焦虑和压抑的人。”

福克斯教授并表示,人成年后突然表现出来的害羞往往与基因并没有太大关联。受人欺负、父母过分保护、离婚或者失恋等打击都可能使人变得胆怯。

害羞是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印第安纳州害羞研究所负责人伯纳多·卡尔杜齐认为,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婴儿天生就具有“内向的性情”,他们在突然受惊的时候更有可能会手脚乱蹬和号啕大哭。有证据显示这些婴儿的感官特别敏感。

害羞有多普遍?美国两个顶尖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博士和林恩·汉德森博士的一项调查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认为自己本质上是一个害羞的人的美国人从40%上升到50%。另外有40%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很害羞;15%的人表示自己在特定的场合(例如约会)里会害羞。

辛巴杜表示,害羞和内向并不相同。内向的人并不害怕与人交流,他们只是更喜欢独处。辛巴杜还建议把害羞视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害羞的男人更可能会嫖妓;十个杀手里面有八个是受到巨大压力的性情害羞的人。

链接:

克服害羞的10个技巧

1.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可以试着握紧拳头再放开,如此重复多次。

2.不要依靠酒精或者药物放松,这种放松的效果会慢慢消失。

3.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购物的时候,学习试着跟陌生人短暂地交谈。

4.为了使谈话得以继续,你必须要有话题。尝试广泛地阅读,关心新闻报道,尝试敞开式的提问,例如“你觉得某人怎么样?”

5.预演可能会谈及的话题。在家对着镜子先练习一遍。

6.善意的小举动,例如在宴会里主动帮人拿饮料等,将令你的社交更成功。

7.记住:世界并没有盯着你看,人人都倾向于关注自己。

8.如果别人结束谈话,不要假设那是因为他觉得你很沉闷。

9.不要把别人的拒绝理解为是你个人的问题。你不是一定要和每个人都处得来。

10.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去上美术课可能会比去夜总会让你更开心。

孩子,你为什么不信任我


kelly说:我们希望和孩子亲密无间没有隔阂,我们希望孩子对我们坦诚,但是有时候这是一种不对等的要求,因为我们首先没有做到对孩子诚实,我们用随口的承诺来敷衍孩子真诚期盼的眼神,所以孩子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收起自己的希望,封闭自己的内心,甚至为了不让自己继续受到伤害,编造出一个又一个理由,直至有天撒谎成了生存的必备技能……

1、社区医院厕所里的对话

“你尿完了吗?”妈妈冲着厕所门还算平静地说话。

“没有。”

“那快点!”

几分钟后……

“你到底有没有尿完?”妈妈不耐烦了。

“…还要尿…”孩子有点犹豫。

“你说,你是不是不想打针,所以才骗我说要尿尿?谁尿尿要这么久啊?”妈妈生气了

“不是…我就是没尿完…”孩子停了很久,才轻轻地说。

“你快点出来!我们赶紧打完针就可以回家了,我告诉你,那个阿姨打针一点都不疼。”

“打针一点都不疼”,是我带小七去打针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天底下谁都知道打针是疼的,可是最爱孩子的家长却告诉孩子“一点都不疼”。

还记得这个因为害怕打针而缩在墙角的宝宝吗?

2、灌药事件

“乖,最后一口~~”小七虽然哇哇大叫,但因为被我把住,也只好张开嘴又吃了一口药。

“真好,再来一口!”外婆马上又送上来一口药。叫得满头大汗的小七一看又来了,马上把头转向一边“啊!不要不要!!”

“最后一口,吃完就不吃了~~”我转过小七的头,外婆瞅准机会把勺子放进了她的嘴里。呛着吞下了一口药,小七一边咳又喊开了“啊……不要,吃neinei~~”

“再吃一口就没了,就可以吃neinei”外婆又说道。但这会儿的小七已经失控,脸哭得通红,汗顺着脖子往下掉,四肢乱蹬,我只好使劲把住她,然后外婆继续强灌!

眼看小七满头冒汗挣扎着大叫,我和外婆却像两个行刑者一样抓住她的手脚,用对待叛徒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永远的“最后一口”,但吃完总有下一口在等着。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却为什么会对孩子撒谎?

孩子为什么信任父母?因为当他饿了,他渴了,父母会随时在身边,给他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保护他生存的承诺,有了这样反复的兑现,孩子才会逐渐生发出对父母无限的依赖和信任,安全感就是在这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但是,我们却利用孩子对我们的无条件信任去欺骗他,口口声声是为了他们好,可是看看我们最终都做了什么!

厕所是大家都不愿多待的地方,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为了不打针,宁愿经受厕所的味道并且不惜撒谎骗妈妈“我还没好”,来换取不打针的片刻安宁;

第一次听到说“最后一口”的小七,停下了哭声来配合我吃药,但后来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她就开始大哭,哭声里明显夹杂着不信任和挣扎,以至于后来一听到“吃药”两字就开始死死抓住我的衣服,大喊大叫,还没等我们抓她,她就开始逃离,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在干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

有了一次欺骗,孩子就会思考:他们这件事骗了我,下次还会不会继续骗我呢?我可不可以相信我最亲近的人?如果最亲近的人都不能信任,那我还能信任谁呢?

孩子和家长的互动方式会被孩子带到他的社交中,有些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的人,因为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安全感,他知道他周围的人都是安全的;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仔细看看,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人,看上去他和谁都很好,可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却没有人去帮他,也没有人能帮到他,首先因为他没有最亲近的人,其次,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在他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是过客,在他的心理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记,不是他自私,而是他不敢向别人敞开心扉,在他看来,连父母都不可以信任,那别人就更不可能真正对自己好。

也许您会说我也不想骗孩子,我也想坦诚对待孩子,可是有时候就是想不到要怎么做!在这里Kelly分享几条斗争经验:

一.“我可以选择不说,但说出来的一定做到!”

这条来自我无比崇拜的七爸。这是他的做人原则,也是他给我做出的育儿示范。经常小七要求抱下楼,我为了让她自己走楼梯,就随口答应“到楼底下妈妈抱”。于是小七很认真地走了下去,快到门口时,我看她走得不错,马上鼓励她“再走到前面大树那吧!”这时七爸就会很严肃地对我说“你已经承诺了孩子,现在就把她抱起来,否则下次她就不会相信你。”“你看她走得很好,这个办法可以让她多走几步…”“那你就不要轻易承诺她下楼了就抱。”现在的结果是,小七只要答应了我们在哪里下来自己走,到了那个地方她自己就会主动下来,因为爸爸妈妈用行动告诉她:爸爸妈妈说到做到,是可以信任的,你也要做个值得信任的人!

二.忠于事实

每次带小七去打针之前,我都会对她说:“宝宝,打针有一点疼,就像你摔跤磕了一下脚丫那么疼,但你都可以忍受的对吧?而且阿姨给你打完针你就不容易生病了。我们一会儿进去和阿姨打个招呼好吗?”因为我告诉了她事实,所以现在的她经过社区医院的时候居然会主动要求去“找阿姨打针玩~~”,打针竟然成了好玩的事情!

(在历经了一次强行喂药的惨剧之后,我修正了方法,在后面的文章会和大家详细分享。)

每一个新父母都是零岁家长,都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一起磕碰长大,但只要我们用心,我们终将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而且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孩子也能成为一个让人信任的人!

感谢您看完我的原创文字!

关于Kelly:混迹早教行业第八年,做过指导师、编过教案、培训过早教员工,后在职攻读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课。2013年7月华丽升级为妈妈,立志专职研究0-3岁婴幼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厌学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先别恼!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尊重你? 有这样一类父母,跟孩子交流时习惯性的被无视,即使父母说得对也听不进去,说错了更会被驳斥甚至顶嘴,这样的父母尊严个人根本无从体现。孩子们为什么不懂得尊重父母?显然这跟父母和孩子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方式有...
    2021-11-25 阅读全文
  • 你知道在小孩子的眼中爱情是什么样的么? 什么是爱情?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呢?不妨看看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或许答案貌似傻傻的,但是……谁说小朋友就一定不懂事?或许他们看到了你所看不到的。 在...
    2021-03-31 阅读全文
  • 除夕神话合集 | 你知道吗?为什么要熬年?为什么叫“除夕”? 为什么要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
    2020-03-23 阅读全文
  • 孩子,你为什么恨老师 今天中午,我组织孩子们洗手时,国道远忽然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恨你!”听完他的话我觉得很纳闷就问:“你为什么恨我呀?”他说:“因为你刚才训我了!”我这才想起,早晨国道远拿了一根穿火腿肠的棍,因为它的...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孩子,你快乐么? 一说环境创设,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活动室布置、区角创设、材料准备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内容,但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心理环境的创设。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发觉:给孩...
    2020-09-29 阅读全文

有这样一类父母,跟孩子交流时习惯性的被无视,即使父母说得对也听不进去,说错了更会被驳斥甚至顶嘴,这样的父母尊严个人根本无从体现。孩子们为什么不懂得尊重父母?显然这跟父母和孩子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方式有...

2021-11-25 阅读全文

什么是爱情?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呢?不妨看看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或许答案貌似傻傻的,但是……谁说小朋友就一定不懂事?或许他们看到了你所看不到的。 在...

2021-03-31 阅读全文

为什么要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

2020-03-23 阅读全文

今天中午,我组织孩子们洗手时,国道远忽然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恨你!”听完他的话我觉得很纳闷就问:“你为什么恨我呀?”他说:“因为你刚才训我了!”我这才想起,早晨国道远拿了一根穿火腿肠的棍,因为它的...

2020-12-03 阅读全文

一说环境创设,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活动室布置、区角创设、材料准备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内容,但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心理环境的创设。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发觉:给孩...

2020-09-29 阅读全文